读书专题



第一篇:读书专题

写在前面的话: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又在航大学子的无限关注中拉开了帷幕。角逐激烈的演讲比赛,引人注目的文化长廊,还有那同学们亲手设计的书评海报,无不彰显着各院学子对于读书的热爱,对于书籍的独到见解。亲爱的同学们,本期《新视线》将带你走近“书”,带你领略千禧湖畔晨读的风情,带你一览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现状,带你去了解师长教授们在书籍上的深刻造诣与谆谆教诲。

晨读 李晗旭

一天之际在于晨,这句古语大家都很熟悉。这样的大好的一天之际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呢?晨跑?锻炼?还是懒觉?或许,晨读是个不错的选择。人的大脑在清晨处于知识筛选后的空缺段,我们可以通过晨读为大脑输入新鲜的知识。作为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清晨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和优雅的环境,不仅是大脑,我们的身心也会很舒畅。优美的文章,或许可以给你一天的好心情,几页单词,或许让你在下次的考试中游刃有余,课本英文,或许让你在上课时轻松有效。甚至是几个数学公式,你都会觉得收获很多。内容丰富,但是你可以选择一项,我们也不会 太多的时间,不要以为你早起了,读久了就会比别人多学了好多而沾沾自喜,想要炫耀,这还不是你的资本。晨读的资本不是你一天读了多久,而是不管你读了什么,你坚持了很多久。

来说说我们学校的晨读情况,外语学院会组织社团早晨在千禧湖边晨读。这个运动在大一新生中最初的几次开展的很好,而到后来,人数减少,甚至没有。如今在千禧湖边仍然会有奚落的学生在那里读书,这些就是属于个人行为,没有强求的,或许这样的晨读行为才是真的值得学习和佩服的。再反观我们另一批读书积极分子,这些人的日阅读量达到了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我没有想要让你们羡慕他们的读书有多快,因为他们看得不是课本,不是美文,不是词典,而是小说。这种风气使得学术之风难以流传。因为课堂,食堂等任何有手机电脑的地方都会成为他们看小说的场所。与晨读相比,这种读书方式自由,但是哪种方式学到得知识多呢?孰轻孰重作为大学生应该可以拿捏的准了。

大学生读书现状 王钟瑶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们读的最多的就是通俗小说和时尚杂志之类的书籍。这部分群体占到了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还有一部分同学已经不满足于在学校的图书馆借书了,用他们的话就是图书馆的书太少了,而且很多都没有意思,所以开始自己买书或者去向同学借书看,类型却是集中在言情和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中,而对于一些所谓的经典名著却很少翻阅。这类同学除了在课余时间,上课期间看小说也成了他们经常性的习惯。而与小说的兴盛相比其他类型的图书就显得相当落寞了,像图书馆里的各类文学名著,历史,古代诗词,名人传记之类的书却总是被束之高阁。那些深受学生们喜欢的小说多是有着漂亮的封面和吸引人的书名,而不少同学表示这个就是他们借这些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更多的同学在平时读书时更加偏好于各种各样的杂志,最抢手的就是些娱乐性极强的杂志,男生女生都很喜欢。除此之外,部分男生更多的关注体育和数码读物,而女生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美容和服装杂志。与此相对的,科普和历史方面的杂志读的人就少一点。备受冷落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期刊,虽然在期刊中占了相当的比例,可是却少人问津,都安静的摆在架子上。

其实我们认真想想,就不难理解这些同学为什么这么喜欢通俗类的书籍了。大学紧张的生活让每个人都希望在课余得到放松,用这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读这些小说不用费神,只是了解情节,获得一份休闲罢了。另外同学就说自己从来都不太喜欢那些人文类的书籍,历史太枯燥,文学名著又太长,没意思。有时间应该挑自己喜欢的书来读,这样有兴趣才会有乐趣,才会得到放松。有同学就说:“其实,我也想多读读历史或者其他人文类书籍,可是平时课程很紧,有了空闲的时间,我们最想做的就是好好放松一下。人文类的书籍实际上会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但是看小说更放松些,更适合大家读书的目的。毕竟,这些东西看着不费脑子。”支持以上观点的同学在众小说迷中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

提到小说就不得不说说时下比较风行的网络小说和与之相关的电子书。网络小说一般是由网络写手与网站签约,然后按照一定的进度更新章节。这些小说在内容方面更加多样化,天马行空是其最大的特点,网络上的小说从玄幻,到爱情范围极其广泛。伴随着网络小说的繁荣,电子书也开始盛行。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的纸质书籍,需要借助电子产品进行阅读的电子文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也具有了阅读电子书的功能。比如手机,Mp3,MP4,电脑就更不用说了。这些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开始不断的从网上下载整理好的网络小说的电子版,上课的时候他们就拿出手机,Mp3等开始阅读。由于携带方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是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同学彻底把课堂变成了阅读课,一个个只是盯着屏幕而不是课本。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大三的一位同学曾经用一屏幕只能显示14个字的Mp3看了300多万字的小说,想想真的是一场艰苦的阅读了,也实在是花了他不少的时间。据这位同学说,其实也不是特别喜欢,只是觉得上课的时候无事可干,就只好借小说来打发时间了。还有一位同学在大学两年的时间里,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只借了两本书,但是本人却时常捧着小说在各种各样的课

堂上埋头苦读,就连回到宿舍看电视,吃饭的时候也是不肯丢掉小说。

采访中我们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竟然明确表示自己平时不读书,除了上课时翻翻课本,课余的时间从来不看书,甚至对于杂志和报纸也不翻阅。只是实在是很无聊的时候才略微看看。平时基本上不去图书馆,就更不用说去借书了。所以很多大二大三的同学到现在也只是在图书馆借过寥寥的几本书,而且他们又说其实借的那几本也没怎么看就还掉了。当问到为什么不读书时,他们的答案都集中在了不感兴趣和没有时间上。大部分同学这样解释:我实在是不喜欢读书啊什么的,太没有意思。再说我是理工科的,读那些人文科类的书也实在是累得慌。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实在是有点浪费,还不如上上网,打打游戏来的轻松。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平时作业很多,课程也很紧。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去看书。尽管他们的理由似乎是那么的充分,可是记者通过侧面又了解到,这些平时拒绝阅读的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基本上都不是很好,而他们所谓的没有时间却是某种程度上的“谎言”,因为据记者了解,他们往往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上网和逛街。也许读书太累是个事实,可是上网才是真正的借口。

采访篇

采访杨俊杰老师(航空自动化学院10级年级主任):y 《新视线》实习记者李胜男:s

S:推荐一本适合同学们读的书?

Y: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我认为很适合大一的同学来好好读一下,它解释了大学里应如何处理一些很多同学们认为棘手的几个问题——学习、为人、感情。还有一本就是当时给军训优秀学员发的《求职从大一开始》。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承担了就业压力,这样的一本书一定会对那些还在迷茫的孩子们一些启迪,让他们可以在几年后不用为工作而发愁。

S:对于电子书问题你怎样看?

Y:其实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读书并不必拘泥也一种形式,电子书的出现就是这样的代表。通过这个媒介,大家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读书感觉。“塞翁失马”的故事你一定也听过,电子书的出现的确为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还是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产生,那就是痴迷电子书。

S:对于电子书痴迷问题您怎样看?

Y:(严肃)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同学看的内容是一些网络上没有太大价值的穿越小说等等,这样的小说充斥着暴力等不和谐因素,对同学们的个人思想养成是没有太大好处的。其实电子书痴迷说到底还是痴迷者的自控能力不强,自制力不够。他们在上课的时候看电子书甚至不去上课,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可取的。看电子书只是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关键还是学习。同学要对自己有足够的控制,在自己学业完成好的情况下进行课余活动。

S:对于读书有什麽好的建议?

Y:读书要有一个好的习惯要有恒心和毅力。

读书要由浅入深,不要追求量的堆积和难度。

读书是一种需要养成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以后等读书成为一种一贯的时候,大家可以读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的书籍,这样做到各个方面都有些涉猎,加强自己知识的储备。

读书还要掌握精读和泛读。

采访人文法学院副院长郭枝老师:G

《新视线》实习记者李晓东,徐殊蓉:L

采访人文法学院唐子仪老师:T

《新视线》实习记者赵津悦,刘哲:Z

结语:这里,是本期专题的结尾,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常言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这并不是老生常谈。关于书籍,关于读书,我们永远有说不尽的话题,有道不完的情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也许唯有书籍留予我们一汪澄澈的清泉,静待敏而好学之士扬颈畅饮。畅想下:朝阳中,湖岸畔,携一本书,心中呼唤着:当代学子,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

第二篇:关于读书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下面的文字会有些长,是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希望花儿们坚持看完,或许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重拾阅读的习惯,肯定是件好事情。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我们对于一个经济还在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全文如下: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中国是一个有着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不打电话就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在欧洲,火车的速度也许已经没有中国快,火车站的现代化程度也许不再领先,但大部分人还是在阅读中度过等待的时间,即使打电话也是轻声细语的,生怕吵到了身边正宁静地阅读着的乘客。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是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鲜有看书的人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在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故里——湖北省随州市麻将馆随处可见,几乎所有宾馆、酒店的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全自动麻将机,90%以上的城乡居民家里都有麻将桌,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沉迷于打麻将之中,由于受父母的熏陶连几岁的孩子都会打麻将。短短几年间随州取代了成都,成为闻名全国的“麻将之都”。其经营面积达4000多平米的两幢新华书店,有80%的面积都出租经营饮食和家电百贸,几百平米的书店内是门庭冷落。麻将馆里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几乎都是满的,不愁客源,生意火爆。来参与打麻将的有农民、生意人、退休老干部,教师、医生、国家公务员等,甚至很多教师趁中午休息也要玩两把,自诩“经济半小时”。可以说,不论文化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当中,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

以前,有一句来讽刺公务员整天无所事事的话: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说明那时候还有很多公务员在看报纸,但自从网络化办公后,网络带来的海量阅读信息反而没有人读了,报纸更是无人问津。我到过不同部门的办公室,很多人或公开或偷偷摸摸在网上斗地主、玩游戏。打牌战况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吗?我看有点悬。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直到近几年才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上述国家,老早就普及高中教育了;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家庭和社会也缺少读书的氛围;三是国家一直在实行“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同时,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权力,这也最重要的因素;四是好书越来越少,内容不吸引读者。中国每年200多万种新书,去除评职称用的,市场投机的,粗制滥造的,以色情、爱情为主,思想品位高一点的,值得一读的也就是少量的引进版图书。

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更是感叹抽不出时间来读书,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这不只是我善意地猜想,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从愈演愈烈的论文抄袭、剽窃来看,他们之所以冒这样的风险干这样见不得人的勾当,说明这些学者写不出东西来了。写不出东西的学者,肯定是没有及时给自己充电,老本吃完了,才会江郎才尽。一个经常读书学习的专家学者,哪有写不出东西的道理。去年,我在北京与出版界的朋友一起聊天,一位出版社的总编辑这样感慨道:现在中国写书的人比读书的人还多!这话也许是笑谈,但现在买书的、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确实让人担忧。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不光国家与社会都离不开书,人类也离不开书。

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材的竞争,终身学习是提高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力的不二法门,而阅读又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这样低的阅读量,这样低的文化素养,能让中国可持续发展吗?读书这种习惯要靠从小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学校和家庭。可是多年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学习就是做作业。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叮嘱学生的一句话:回去把作业做好。而家长督促学生的一句话就是:作业做好了吗?从没有人问:今天看了什么书?在学校看课外书被老师没收,在家里面躲着家长看课外书绝不是传说。读书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你只要在学校走一转,你还有可能听到校长或教师无所谓地说:我最不喜欢看书。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是摆设,很少有学生去借阅。而家长只知道给孩子买玩具,买食品,却不知道给孩子买书。我估计,在中国的一些普通家庭中,拥有50册藏书的肯定不多。中国人都为了钱和权及利而拼搏。孩子读书为了考取名牌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并非按自己的兴趣去读;成年人读书为了晋级或考取公务员;政府重视的是高文凭人才而不是知识,那么读书何来快乐?关键的关键是如何让国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

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当孩子稍稍董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家里突然起火,你首先会抢救什么?”当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时,母亲会严肃地告诉他:“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因而

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即使在乞讨,他们的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别说衣食无忧的人了。

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在以色列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本书的售价在20美元以上,每份报纸也在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和订阅报刊都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

这里说一个最典型子,“安息日”是以色列犹太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动日,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而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比同地区的西欧人要多得多,而我国上世纪90年代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时间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而诺贝尔获奖者中犹太血统的人占18.5%。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第三篇:读书

读书范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我很喜欢读书,家里有很多的书。我和书发生过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我那时候,考了几次好成绩,就开始骄傲起来了。作业不认真做,上课也不认真听。在段考时,我双科得了80分。我心想:这个成绩怎么向父母、老师交待?回到家后,爸爸妈妈让我把试卷给他们看。我只好从书包拿出试卷,然后给他们。爸爸妈妈看到我考这么差,严厉批评了我。到学校后,同学也嘲笑我。我的心情落到了最低谷。有一天,我在家闷,就出去玩。我看到新华书店,就进去看书。在一本书,我看到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看完这个故事,我很惭愧。男孩那么的家庭那么困难,都刻苦学习,我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后来,我努力学习,期末考试我得了四年级第一名。

书让我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书让我开阔了视野。http://www.060s大家好!我是电脑。我穿着银灰色的衣服,长着一张长方形的脸,这张脸被称作 显示屏;两只长方体的耳朵里可以传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主人告诉我它叫音响;那椭圆形的鼠标就是我的手了;长方体的身子是我的神经中枢,主人管它叫主机;那又长又扁的键盘就是我的脚。

我的功能可多啦!工作时,主人可以用我来学习英语、搜索资料、打印作文、网上投稿……休息时,主人可以用我来玩游戏、欣赏音乐、画画、上QQ和同学聊天……我丰富的功能给主人带来了许多快乐。

主人十分爱惜我。每次使用时,总是小心地移动着我的手在我脸上点击,轻轻地用手在我的脚上按来按去,还经常用湿毛巾给我擦身子,帮我抹掉灰尘,可舒服啦!

而我的天敌就是病毒。为此,主人给我安了一道防火墙,并且定时为我杀毒,这使得那些想破坏我的病毒只好望而却步了。

主人很喜欢使用我在word里打她的作文。用她那灵巧的手在我的脚上按来按去,打出优美的文章。我则在一旁配合主人,看着主人的文章,读着那抒情的一字一句,心里真高兴。

可是,主人却总是抵挡不住我的诱惑,一有空就用我来上QQ和她的同学聊天。主人每次都说只上10分钟,可是到了10分钟后,她又在嘴里默默念到:“再上10分钟就下。”但到了时间以后,主人还是克制不住自己,所以往往一上就是四五十分钟。因为这个,主人的视力可下降了不少,我真替主人担心啊。

我就是这样,有利有弊,只要你正确地使用我,一定能使你生活更加方便。现在你了解我了吗?我的自传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我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如今我活在这个世上已经有11多个年头了,莫非是一双眼,一个鼻子,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听外婆说,小时候的我很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在10多个月就学会了讲话,只不过讲的是那别人根本听不懂的“外国语”,一转眼的功夫,时间老人把我的婴幼儿时期带走了。

幼儿时期缓缓走来。幼儿时代的我,在妈妈的教育下,开始了我的日记生涯。最初还觉得挺新鲜的,每天都写上十几个字,也许幼小的我只有三分的热度吧!但我始终坚持着,只为了对妈妈的承诺,尽管酷暑严寒。生活的点点滴滴又走过了幼儿时期。

是不是时间老爷爷把钟调快了?六年的小学时光让我忘怀。六年,就是在我们喋喋不休中,在我们嬉戏打闹中,在我们憧憬未来中,一晃而逝。小学六年是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童年时光,也是我们从小孩子变成大孩子最明显的时段。六年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仿佛两千多天的喜怒哀乐,都还历历在目,他们是那么值得铭记。

六年前,谁都不懂谁。六年后,谁都了解谁。六年,从陌生到熟悉。六年,每个人都在这成长了;六年,每个人都在这蜕变了;六年,把酸甜苦辣都尝遍了;六年,把喜怒哀乐都经历了。几年年后偶尔想起,会觉得有点可笑、有点留恋、有点温馨。六年间的一点一滴还未曾忘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把回忆记下来,铺成一条回忆的闪光

第四篇:读书摘录

生活,就是一段旅途,一段长度为不定数,且分割成不等分的线段。生活,就是夕阳无限 好,只是近黄昏。生活,就是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人生。生活,犹如一杯茶,不同的品 味,不同的茶香。生活,因遗憾而美丽。生活,也因美丽而遗憾。


第五篇:读书摘录

读书摘录

这些是我读“世界五百强企业员工培训丛书”时摘录的句子,以及我个人的评论。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人生确实需要不断地去寻找心的风景)

让你的生命更硬一些。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的更好。(无知者无畏)

生活中有些事情,或许你永远也不习惯,但你必须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把最坏的日子挨过了,剩下的就是好日子了)

放弃人生的电梯吧﹗成功没有捷径的(欲速则不达)

快鱼吃慢鱼(行动是最好的方法)

只有学会在失败中反思和奋起,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本领。(过于顺利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志气,奋斗,体魄和能力,感谢逆境吧)

年轻无极限

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逐者”,沙漠里,奔骋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没有人因一次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沮丧才会失败(清除心灵的垃圾)生命的价值可以很高,也可以一无是处,就看你怎么选择(态度决定成败)

“自己拯救自己”。为什么?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要依靠自己的能量,使自己变得坚忍,因为人生从来就不是很轻松,很温柔,很舒适的。(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开发者)

将自己的长处不断的复制,把自己的弱点变为强项。一个常常贬低自己的人,很容易变得自卑,甚至自弃;而一个时时给予自己鼓励与肯定的人,他的心里则是充满阳光的。如果你的眼中只看到自己的缺点,那你的缺点将不断加强,直至控制你的人生;如果你强调的是你的优点,你将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你的优点也将会得到不断彰显。

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营造积极的心态很重要)

就算你是清洁工人,你也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像贝多芬谱曲,像莎士比亚写作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没有人能够妨碍你进步,妨碍你成功)

最重要的是不是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好高骛远往往只会一事无成)现在就做、尝试变通、学会速读。(信息与机遇对等)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zhici/8/9703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