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舟十一号专题
神舟十一号专题
1、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3]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搭载的两名航天员分别是
景海鹏
和
陈冬(河南洛阳人)。
2、我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 答: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②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③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神十一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答:①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一些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②我国正积极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民族。
4、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有什么意义? 答:①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水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②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③将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
5、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给我们哪些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任何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4)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6、为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应该怎样做?
(1)思想上:正确对待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增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学习上: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3)生活实践上: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创新和实践,善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文化高峰,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7、神舟十一号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请列举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的具体事例。
嫦娥三号登录月球
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天河二号重夺世界超级计算机头名
8、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些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
9、为什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必要性)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创新,就失去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兴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能否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我国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推进科技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神州十一号”成功发射,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我们青少年要:(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2)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培养创新能力;(3)要学习“神舟十一”号团队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4)从现在做起,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培养创新意识。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神州十一号”发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1)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勇于站在世界科技最前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注入强大动力。(2)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把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巨大成功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3)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锻炼和培养出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12、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第二篇:神舟十一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清晨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575 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
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 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237次飞行。
在16日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见面会上,第一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说:
“经过六年学习训练迎来这次任务,对我来说,这次不快不慢,不早不晚,来的刚刚好,景海鹏在工作中是我榜样,生活中是我兄长,他两次执行任务,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很幸运,也很踏实,非常有底。”
(图左为景海鹏 图右为陈冬)
第三篇:神舟十一号发射
神舟十一号发射观后感作文
据新华社电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2名航天员计划在轨飞行33天。
武平说,16日上午,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将开始加注推进剂。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武平表示,参加任务的酒泉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系统与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本次飞行任务的具体要求,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分别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武平介绍,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其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武平说,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第四篇:“神舟十一号”相关知识
【科普】“走进”神舟十一号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是中国建造并发射的第11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6艘载人飞船,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搭乘景海鹏和陈冬两名男性航天员,将与 “天宫二号”对接。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神舟”载人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神舟”号飞船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包括13个分系统,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一号”和“神舟二号”飞船都是无人飞船;“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均属于正样无人飞船,即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为以后载人飞船发射做准备。“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从“神舟六号”飞船开始,我国的“神舟”飞船已经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神舟七号”飞船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同天宫一号实施了自动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飞船充分继承了“神舟十号”飞船的技术状态,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为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验证未来航天技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一是为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使“神舟十一号”飞船能够适应本次任务交会对接轨道和返回轨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布局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随行运输能力。二是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三是为验证未来航天技术,满足未来空间站交会测量设备长寿命使用要求,对“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测量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
第五篇:神舟一到十一号飞船
神舟一到十一号飞船 资料
1.神舟一号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航天发射场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2.神舟二号飞船 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3.神舟三号飞船 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4.神舟四号飞船 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返回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五号,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6.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在轨时间:115.5小时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1日1时升空。发射地点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运送升空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二号F型火箭,2名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7.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8.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为无人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为改进型载人飞船,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9.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主要任务:与天宫一号对接 搭载人数:2男1女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计划中的一艘无人驾驶航天器,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4艘载人飞船。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天员载入天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2012年6月18日执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次带活体蝴蝶。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10.神舟十号。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
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11.十一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第十一次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六次任务,计划共载三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三名航天员会入驻天宫二号进行空间试验。2016年8月13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从北京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顺利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