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生活会闯关心态要不得
民主生活会“闯关”心态要不得各地民主生活会如火如荼,高质量、高标准民主生活会,找准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令不少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上了生动一课,达到应有的效果。然而,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一些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刚开过,一些单位紧绷的神经就有松懈,存在“闯关成功”的心理。一些单位部门还存在“松口气”“歇歇劲”的现象。
民主生活会的“闯关心理”要不得,必须摒弃,否则容易产生四风问题回潮。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开好民主生活会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民主生活会大多开半天或者开一天,会议开得质量再高、出再多的汗,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发现、都能解决。会议上暴露出的问题还需及时整改,不断“回头看”,不容丝毫懈怠。
克服“闯关心理”也离不开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还需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引导群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通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让那些抱有“闯关成功”心理的干部不敢松懈,让四风不敢回潮。(新华网武汉8月20日电 记者李伟)
第二篇:要不得的五大求职心态
企业不愿录用哪些人
对于不愿录用的几种类型的人,几乎所有的企业也是相通的。
1、过分赞扬、奉承该企业,以至于恶言中伤该企业竞争对手的人。
2、表现出过分谦卑的人。
3、过于自信、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大谈特谈的人。
4、过分想博得对方的好感,过于显示自己的人。
5、容易被激怒,极易流露感情的人。
6、制造麻烦的人。
7、只能单独工作的人。
8、墨守成规的人。
9、总爱怨天尤人,处世悲观的人。
10、总是说“这不是我的工作”的人。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三篇:大学生就业四种心态要不得
当前很多毕业生的工作都没有着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四种心态,让大学生就业成了一大难题。
眼高手低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寻求工资待遇高,福利好,工作环境优越的企业。一些大学生觉得自己学历高,是“天之骄子”,所以对于小的就业岗位根本看不上。对于此,校园无忧网负责人建议大学生不要盲目的追求高薪资待遇的工作,要树立“先生存再生活”的意识,从基层着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攀比心态
一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攀比心态。看着周围的同学都陆续找到工作了,很多学生会觉得自己条件比他们要好很多,绝不能找一个比他们还差的工作。这种心态导致许多大学生还处于待业时期。对于此种情况,大学生不要盲目的与自己的同学做比较,必须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是关键。
不愿到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当前正面临用工难,找不到人的局面。但是,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大都不愿到小企业去,认为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太好,工资待遇和福利都没有保障。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确实不是十分正规,但是如果大学生能够在中小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不失一个较好的选择。
恋家情节严重
现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受百般宠爱于一身,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很多同学不愿走出家门。如果选择,他们更愿意选择回家就业。致使他们放弃了许多不错的就业机会。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校园无忧网小编提醒只有不断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硕大的就业人群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四篇: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闯关”思想要不得
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闯关”思想要不得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山东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山东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要防止一些同志产生对照检查就是‘闯关’的思想,不能以为过了这一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开好开实民主生活会、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教育实践活动逐步推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陆续召开民主生活会,一些人改进作风的决心却有逐渐减弱苗头,“闯关”、“考试”思想潜滋暗长,认为最难过的关就是对照检查,在这个环节下狠心露露丑、挖挖思想,通过了就可以万事大吉,至于如何解决查摆出来的问题,怎样整改检查出来的弊病,则束之高阁、无暇顾及。
自我批评也好,对照检查也好,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对照检查之后对问题安之若素,揭短亮丑之后对弊病视若无睹,那么民主生活会开得再热闹,对解决“四风”问题又有何实际作用?“闯关”的思想不纠正,就会让前一阶段的努力大打折扣,甚至让活动虎头蛇尾。产生这种错误思想,表面上看,出于“四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源于一些人的应付心态,只看到“办活动”、不注重“改作风”;究其本质,则是因为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群众立场不稳,精神上“缺钙”,行动上就容易犯“软骨病”。教育实践活动越深入,越要杜绝这种“闯关”思想,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抓下去,越要盯住问题不放,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一个一个加以整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就需要完善制度机制,“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政绩考核树立作风标准、干部选拔确立作风导向、行政问责注重作风红线,就能从源头上遏制“闯关”思想,激励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这就需要坚持开门搞活动,领导干部是抱着“闯关”心态走过场,还是脚踏实地改作风,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坚决不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避免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自娱自乐,就能让群众监督成为解决问题的推动力量。
第五篇: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要不得
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要不得
非洲草原上,一只鸵鸟正在闲逛,远处的狮子盯着这食物已经有一段时间,随时准备开餐。只见它一个加速冲到了鸵鸟面前,鸵鸟发现了狮子,吓得一头扎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狮子,狮子就看不见自己,最后鸵鸟难逃一死,成为了狮子的一顿美餐。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理论‚鸵鸟心态‛。其实,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速度也很快,遇到危险时,以其奔跑的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如果不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坐以待毙的话,还不至于成为‚盘中餐‛。笔者认为,这种‚鸵鸟心态‛置于现实就是一种懒政怠政的表现,明明发现问题,却一味逃避,把自己埋在问题的‚沙子‛里,掩埋的不止是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埋葬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深入反腐倡廉以来,一些机关干部感到现在当官一点‚油水‛都捞不到,每月工资就那么一点点,伸手就会被抓,索性不作为,反倒落个‚安全‛。过去政府机关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则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得过且过,拖着磨着,天天‚老故事‛,事事‚马拉松‛。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成,就是懒政怠政的代表。他早年仕途顺利,年纪轻轻就提了正处,以后二十几年原地踏步,渐渐就心灰意冷了。面对群众的反映和领导的要求,一律回应‚好好好‛‚是是是‛,态度非常好,就是不办事,谁奈我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反腐倡廉,处理了一批‚老虎‛‚苍蝇‛的同时,也处理了一批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领导干部。这种问题虽然出现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却使得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蒙受重大损失。一方面,国家培养多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的是培养出能够为社会乃至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干部,却因个人的懒政怠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带坏了社会风气,使懒政怠政成为‚常态‛,负责担当成为‚异类‛。另一方面个别党员干部的行为,抹黑了整个党员队伍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来自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个别党员干部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行动上敷衍了事,并将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失去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
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党员干部应当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词,增强自身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不做‚孙连成式‛干部,摒弃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