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嫁女庆典讲话
嫁女庆典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笙箫奏凤凰,鼓乐迎佳宾,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也是我局职工**同志及**女士为女儿***举行婚庆的大喜日子,风和日丽,繁花似锦,紫燕双飞,珠联璧合。首先,我代表**同志及其全家,向莅临今天庆典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代表**局全体同仁,向**同志及其家人表示祝贺,也
向即将走上婚姻殿堂的***、***两位新人表示祝福,祝愿他们在今后日子里,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尊敬长辈,努力工作,创造美好的明天,开创人生的坦途,书写美丽的人生。现在,让我们举杯,共祝两位新人暨莅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节日快乐,家庭幸福!
第二篇:嫁女
嫁女
女孩儿是长在地里的玉米,十四五岁开始涨苞,十七八岁初具模样,过了二十岁的坎儿,就黄澄澄的鼓着眼熟透了。
女孩儿出落成了水灵灵的大姑娘时,做爹娘的最发愁的时候到了,因为他们心里虽然不想但是又不得不给女儿找个婆家。
闺女大了要嫁人,这个理儿就像豆荚熟了要炸蒲公英熟了要飞一样,或者说像秋后开镰,晚了,便黄烂在地里。谁家闺女若是到了婚嫁年龄还养在家里没人提媒,那可是做爹娘的最没面子的事儿;谁家闺女若是提媒的挤破了门,彩礼高得令人咋舌,做爹娘的脸上才分外有光彩,因此小村人有女初长成就意味着要面临一场竞争。
陈州地的小村人思想还不够浪漫,给女儿找对象仍停留在三合适(长相合适,钱财合适,背景合适)上。一个男孩到了结婚年龄只要三合适到位,女方托人提媒的也是挤破门。女孩儿找对象往往以貌取人,追求一见钟情的效果,这成了大多数女孩儿的青睐。男方的长相只要看着顺溜,谈吐再不俗,一般都能成就婚事。
时代变了,一些女孩儿眼光受港台影星的影响,脑筋换得快,择偶标准里也隐隐约约夹进了什么性感阳刚的词儿。做爹娘的当然与女儿择婿观点不太一样,找漂亮的女婿当然好,而他们看重的还不是这个,他们希望他们未来的女婿孝顺懂事,能有慈眉善目的长相更好。
陈州人爱说人长相好又不能当饭吃,过日子才是细水长流的事儿,因此选择女婿的标准里德是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女孩找婆家的难度要比男孩找媳妇的难度大得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好像女人的命运总攥在男人手里。种不好庄稼一季子,找不好搭档一辈子,所以选准心中的如意郎君是每一个女孩都分外看重的事情。
做爹娘的给闺女找婆家更多的是侧重于门当户对,他们不希望闺女的婆家离娘家远,三五里地正合适,有点事儿好招之即来,更主要的是找个离娘家近的婆家方便闺女回娘家,还是为闺女考虑,说到底是千刀割不断的亲情在作怪。符合上述条件的亲事当爹娘的会很爽快地答应,然后选个黄道吉日把亲事定下来,这样女儿和未来女婿的来往才走上合法化。
现代做爹娘的思想都较过去开放的多,女儿到了这个年龄爹娘都是揽草的要子,所以女儿选准自己的意中人后提前以身相许的事儿时有发生。做爹娘的不再像以前那样羞得无地自容,私下认为反正是人家的地儿,无非是提前撒了种子。只要结婚前女儿的肚子没明显凸起,做爹娘的就不去干涉女儿,保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即使女儿的肚子有了内容,提前把女儿嫁了不就完了。所以做爹娘的一旦女儿定了亲就不再约束女儿在男方家过夜,女儿和男朋友有点打情骂俏的举止爹娘也理解,毕竟不是过去那个禁锢时代了。
女儿出嫁,忙坏爹娘。当爹的忙在各种礼仪上,先扒出老皇历,选好黄道吉日,看好换帖,目的是图个来日双方家庭的平安。当娘的一个月前就开始做嫁被,里里外外要都是新的,棉被越厚越好,这一点小村人有条件,地里多的是棉花,棉被越厚预示着女儿将来的日子越暄乎。棉被一下子要套9床,也是讨个吉利。于是在农家小院里展开了套被大赛,五颜六色的被缎铺满一地,婶子大娘们飞舞巧手各显神通。众邻居和亲戚都要给女儿添箱(陈州方言,即置嫁妆),这里面也有讲究,姑姨添被面毯子,舅添脸盆照镜,婶子大娘添枕头梳妆用品。
年轻人追求流行时尚,嫁衣是不让爹娘置的,原因很简单,爹娘的眼光太落后,跟不上时代,当爹娘的只会给女儿置些中用不中看的嫁衣。不如自己拿着礼钱到大街上尽情挑选时髦的衣服,这时的女儿今非昔比,不再给家里俭省,花起家里的钱出手分外大方。做爹娘的大喊女儿嫁人,翻脸不认亲爹娘,而做爹娘的这时都会满足女儿的愿望,这毕竟是女儿的终身大事,大有孤注一掷的味儿。
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会坐在女儿面前给女儿上最后一堂政治课,交待女儿到了婆家怎样做人:一要孝顺公婆,二要体贴丈夫,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撒娇,千叮咛万嘱咐,惟恐有所疏忽。第二天男家的迎亲队伍一到,这边可忙坏了女家,当娘的和婶子大娘们忙着给女儿打扮梳洗,叔伯们忙着把嫁妆填柜,搬出来装到婆家的车辆上,当爹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女儿面前走来走去,真舍不得女儿离去,就像一件心爱之物已答应送人可到了眼前又舍不得出手一样,总感觉自己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别人不该收割。
在陈州地,女儿的嫁妆除衣物、被褥、家具、电器外,还有一种必备的很有地方特色的饭食嫁妆随身饭。由于这种饭需事先由娘家备好,女儿出嫁的当天,随迎娶的花轿或汽车带到婆家,故而才有了这个名称。随身饭的品种有肉、菜、馍、面条和饺子等。称呼每种饭菜时,人们习惯在前面加上随身二字。若是随身饺,饺子的数量也有讲究,它要由女儿出嫁时的年龄来决定。如果女儿是20岁,应要准备20个饺子;如果24岁,则必须包上24个饺子。有的地方饺子的数量和女儿的年龄相等,有的地方要比年龄多一个,为的是图吉利有余。父母为女儿捏饺子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怕女儿到了婆家,亲家絮絮叨叨使女儿受气。
终于熬到女儿出嫁那一刻,大门外迎亲的唢呐吹得震天,迎亲的个个满面春风喜气洋洋,看热闹的乡亲也陪着高兴,可娘家人高兴不起来,一脸的沉重。女儿要成为人家的人了,这边少了一口那边多了一口,双方心思不同。可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女儿终究坐在了迎亲的轿车上,当娘的这时会抱着女儿一顿大哭,执手相看泪眼,这叫哭嫁,旧时代的产物,是让别人看的,其实女儿的心早已飞进了新郎的怀抱。迎亲的队伍早已不耐烦,但还是要耐着性子等娘家人的伤离别。终于熬到娘家人发亲,迎亲的队伍早已迫不及待,一路里吹吹打打招摇而去。
留下来的是做爹娘的无尽的失落,失落归失落,但却如释重负,因为他们知道闺女迟早要走这一步,更何况闺女找到了一个体面的婆家。做爹娘的在慢慢享用婆家人礼品的同时,又开始考虑下面的事情,何时给女儿送满月,要准备哪些礼物给外甥。
第三篇:嫁女
萧关,大山绵娫,似屏障,千百年来挡住北来的风沙;又似刀背,驯马的将军扬臂一掷,它便牢牢地插在环州苍茫的土地上,弯着起伏的弧形。
大山根底有零星的村庄,村庄前的地修葺的方正,平坦,这时节还有农人挑着担子在田里劳作。麦苗顶着白白的霜,隐隐透出一点绿。白色的小路向前弯曲着,展过田埂,跃上坡洼,跨过石桥。
桥下有条河,大约干旱的太久了,许多河床峥嵘地裸露着,青灰色的,结了冰的小河闪着点点鳞光,细得就像大地的围巾,很随意地搭在胸前。白杨树站在路的身边,枝枝丫丫都向天空伸展,呼唤着什么,它们的身子笔直端正,如同这大山里许多贤淑的女子,构成寒冬里唯一的景色。
其实迎亲车队出发的时候,星星还在淡蓝的天空时隐时现呢,车子从董志塬一路向北驶出驿马关,道路逐渐蜿蜒盘旋,快到凤城时,白茫茫的雾渐渐腾起罩住了路面,能见度不到十米,车子只能凭着前面车辆的灯光小心翼翼地行走,下山时,原本还露着半面黄脸蛋的朝阳也被遮盖的严严实实,不见了踪影。
这时候环州村庄要嫁女的人家,院墙上也荡起了轻扬的炊烟,远亲近邻帮忙的,三个五个出现在村庄的小路上。
走出凤城,雾气渐渐消淡了,迎亲车队终于可以在寒风中呼啸驰骋了。当它们头顶鲜花,身披彩带从很宽的一级公路上爬下来,小路立即就被涂上了喜庆的色彩,因了报信的孩子嘴快腿快,嫁女人家的炮仗早早就响起来了,“咚,咚,咚”,震得乡村里那片宁静刹时就变得熙攘起来了,客人们踏着炸起的一地炮仗纸皮被女方家热情地簇拥进门,身后荡起的青烟缭绕在杨树的脚背上,弥弥漫漫,就像随行而来的锁呐手吹奏的锁呐曲调,委婉,悠扬而又欢快。
环州人家杀了鸡,宰了羊,用羊肉乔面活络来迎客,客人们也不多推辞,大大方方坐了,大客嘛,走了一路,想的就是要来好好品尝品尝这个汤旺,葱绿,面筋道,来上两碗。
汤罢,饭罢,酒罢,的的确确的农家味,一个字,香!客人们打趣说,连这做汤的豆腐都是原生态的,是个不错的好地方!也有人说,这一路向北,海拔是越走越高,天空也是越走越蓝,空气新鲜的很那!是啊!陪着客人拉家常的主家也抬头望天。果然是蓝得不一般呢,清澈,透明,光亮,虽是隆冬,天气却是格外的好,阳光灿烂。
客人们说,这好日子,让人都有放开胸怀,高歌一呼的愿望了。
然而,嫁女的母亲却远没有这般洒脱。她一会儿厨房,一会儿库房,一会儿又进了新搭的帐篷,一刻不停地找东递西,忙得不亦乐乎。她没有看见女儿盘腿坐在窑洞里的炕上,来娶亲的人正把她头上的一朵花摘下来插在一个白胖的馒头上,这是环州人家嫁女的第一道习俗。她忙得似乎忘记二女儿明天就要被人带上花车引走了。但是无论怎样地忙,她也记得先前答应了男方家求婚,女儿脸上绽出的笑容,那是花儿看见蜜蜂一样的羞涩甜蜜,她也知道迎亲的队伍一来,女儿的眼神一定兴奋,明亮,那是两情相悦修成的正果,女儿是欢喜的。其实母亲什么都没忘,她手底下忙活,面上却带着忧郁,甚至还有点哀怨地对前来帮忙的妯娌说,这是她的选择,只要她幸福,这就够了。
原本她是不满意这桩婚事的......。
一切都在按古老的习俗进行,女方摆出嫁妆,新衣鞋帽电器。女儿也拿出绣了几年的鞋垫供亲友欣赏:金鸡闹春、红运莲莲、鸳鸯戏水,绣得跟没沾过手似的,色彩艳丽,针线精致,栩栩如生,这是给婆家亲友准备的见面礼。
父亲在天黑的时候走进了女儿的闺房,他在窑掌里转了一圈,望望女儿的脸,像是要找寻什么。早年他在河湾里打砂石,山里的风肆虐,早早吹黑了他的脸庞,吹白了他的头发,他的鞋面因为忙碌敷满了灰尘。女儿正在整理嫁妆,没有注意到父亲的出入,他抚抚脑后零乱的头发,转身又出了窑。老舅家来的亲戚没有休息的地方,他还要去安排。再次进来的时候,女儿已经盘好了头发,戴上了金饰,许多表姐妹围着炕沿和她说着体己话,他只好在旁边搓着干硬的大手,嘿嘿笑着,几乎插不上嘴。
其实,这个时候,他还能再和女儿说些什么呢!女儿长大了,高挑的个儿,乌黑的头发,说话间双目流转,顾盼动人。她几乎就是在父亲背脊上长大的,父亲从她还在咿咿呀呀学说话时就用宽阔的肩膀无数次背她过河,直到上了中学。到现在,他要亲自把女儿交到另一个男人手中了,对他而言,那个男人是陌生的,甚至是不可信的,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女儿无怨无悔地选择了他,他不能阻挡,也阻挡不了。小时候,女儿在门前小河边撒欢,脚上不小心扎了枣刺,第一个捧着她脚丫吹的是父亲,第一个帮她挑刺的是母亲,那时候女儿会张着嘴巴哭。今后,女儿所走的路还会不会有刺?扎到了脚怎么办?女儿痛不痛?女儿哭不哭,女儿快不快乐?这些,他似乎都管不了许多了,这要靠那个陌生的男人来决定,或者靠另外一个陌生的家庭来决定,当然也要靠女儿他们共同来决定,她会管那个陌生男人的妈叫妈,管那个陌生男人的爸叫爸,但是,不论女儿怎样称呼别人,他都希望那个陌生男人,那个陌生家庭会疼爱她:疼她一辈子,爱她一辈子!
这些话他现在都说不出来了,也不想说了,临了,只撂下一句,二丫,对箱钱我给你多放了些,有啥事可以急用!对箱钱是陇东一带普遍的习俗,其实也就是给女儿未来准备的私房钱,女方家放多少,男方家就要翻倍放多少,称为“对箱钱”。
夜深了,客人们、男主人都安顿地睡下了,女儿窑洞里的灯还亮着。母亲操劳了半夜,把一切收拾停当才进了女儿的窑洞。她想在二丫出嫁前和她最后再待一宿,搬来了铺盖,上了炕想起一件事,又披衣下去。过了一阵,端了一盘热油饼和豆芽菜过来,说,二丫,多吃点,明天客多,要劳一天哩!她在棉袄上蹭了蹭粗糙的手,接过女儿递来的婚纱照,小心地凑在灯下一页一页仔细地翻,她揉揉被灶烟熏红了的眼说,哎,这张好,俩人眉毛眼睛都在笑;这张衣服也不错,颜色喜庆的很,回门时给我洗一张回来......。
夜更深了,母亲断断续续地咳嗽,她本来有气管炎,身体似乎因为劳累更不好了,躺下后,就辗转着身子,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她生有三个女儿,不管哪个女儿,在她眼里,平日的走走停停、来来往往都只是平常景致,而一旦有了这隆重的离去,那就意味着女儿从此将离开她的庇护和照应,从娇娇女变而为人妻、为人媳,从一个有父亲、母亲遮风挡雨的家进入另一个陌生境地,这怎么能让她安心入眠?女儿说,妈,把灯关了吧,明个还要早起。母亲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随手关了灯,背转了身子。以前,女儿也曾不止一次离开家,但那一次都不像这样让她放不下。起先,都是女儿小,离不开娘,哭着上车的,但母亲很坚强,没有掉过一滴泪,后来,离开的次数多了,在外日子长了,再走的时候,女儿也不哭了,渐渐少了眼泪,而现在母亲鼻子却酸巴巴的,说不上具体为那件事,想来想去,枕头就湿了冰凉的一片,哎,是女儿终究要嫁人的,她这样安慰自己。报晓鸟叫了,天微微明,她撑起疲倦沉重的身子,窸窸窣穿好衣服,又起身去了灶屋。
客人陆续起来了,娶亲的人张罗着摄像师给娘家人照全家福,又招呼女儿更了棉衣,从头换到脚,当然,也是从头红到了脚。陇东一带的人认为新娘是很显贵的,结婚那天,一切鬼祟凶煞都在想方设法和她接近,而这些鬼魅都是钻在土里的,最怕的是红色,所以新娘一定要全身穿戴红,辟邪又喜气。
二丫化了妆,盘好的头发里遍插了红花珠翠,那真正是个花枝招展,楚楚楚动人了。两个锁呐手站在院里,收腹鼓腮,摇头顿足吹起来,不是昨日的《十八姐担水》、《小桃红》等曲牌,该表彰女方家养的深情厚意昨日已经表彰过了。如今吹的却是《女望娘》,表达女儿对母亲的难舍之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摄影师也进来了,他说,披上婚纱前,我给新人录一段像,话音刚落,母亲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鸡蛋进了窑洞,她捡大的剥了皮,喂给女儿,女儿坐在炕上翘着嘴唇吃,怕涂化了妆。
好了,一切都准备好了,母亲把手交叉在怀里,坐在女儿对面,仔细端详着女儿。在她眼里,今天女儿漂亮了,却也陌生了,她上了头,脸上涂了胭脂,再也不是那个黄毛丫头了。母亲瞧了一会,摘下女儿发间的一朵绢花,说,这朵还是插在鬓角好......。
偏是这时刻,女儿却“嘤嘤”地哭将起来了,眼珠儿顺着脸蛋“啪嗒”、“啪嗒”地掉,许是院子里那如诉如泣的锁呐调给惹得,也许是女儿突然觉得离不开生她养她的娘了。莫哭,莫哭!母亲匆匆忙忙从身上摸出二片纸巾,递给女儿。女儿却低头依然,母亲忽然有些愠怒了,她说,甭哭,甭哭了,把妆涂化了,到那边就不乖了!嘴里说着劝着,手却在自个眼睛上抹......。
有人给母亲递上了两把红竹筷,叮嘱说,在女儿背上打一把,给女儿。这是庆阳的***俗,女儿离开娘家前要一把筷子撒在门里头,一把筷子撒在门外头,果断,还要不回头。这风俗众人说法各一,说是有惜别的意在里面,也说是喻为女儿今后的衣食饭碗有着落,或者也是应那句老话: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反正是十里乡俗都不同,既然是老上年人传下来的,后面的人跟着做就是了,也不问那么多为什么。女儿笨手笨脚照说法儿做了,眼角的泪珠还未干,就被娶人的人急急催上出了门,袅袅上了花车。她头披红纱,坐在花车里,大姐蹲下身子,亲手给她穿上娘做的布鞋,那鞋红艳艳的绒面,白绳纳的千层底,从离开娘家起到入洞房,这鞋是沾不得一丝土的,叫上马鞋。锁呐手依旧跟在她的身后,呜哇呜哇地吹,弟弟坐在姐姐的身侧,他是今天的押马娃娃,押的是富禄寿,花车到了婆家门家,婆家人不给押马娃娃使够了钱,新娘是不能下车的。锁呐手跟着新娘回到婆家入洞房前,还要进洞房吹奏一番,称“闯帐”,意在祛邪免灾,保佑新婚夫妇长命百岁,吉祥安康......。
山恋上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照着迎亲的车队就这样离开了村庄,亲友多数都散去了,一切又冷清下来,村庄渐渐恢复了宁静。
母亲清理着窑洞里留下许多的杯碗酒盏,残羹剩饭,红肿了的眼中又一次闪出泪光。
二丫走了!她对男人说。
男人坐在炕沿上,摸出一颗烟,正要点燃了,手机却清清脆脆地响起来,他忧伤和失落的眼中闪过一丝亮色,是女婿打过来的,叫着爹,问花车几时动身的?男人回答着,不知对方说了什么,他声音沙哑着,手机使劲捂在耳朵上,只是一遍,一遍地说着:“好,好,好!”。
好着!好着!眼角却有一股热热的东西窜了出来......。
第四篇:庆典讲话
辉煌的历史美好的未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八月的****,峰峦叠翠、万物竞秀;八月的****,生机盎然、魅力无限。在这个激情洋溢、硕果飘香的美好季节,在纪念天保工程实施十周年、改革开发三十周年和二十九届奥运会胜利召开的喜庆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开发建设六十周年,共同见证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的奋斗历程,共同分享六十年来开发建设的丰硕成果,共同展望****的美好未来。在此,我代表****和****万人民,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发展的各级领导,曾经在**工作过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多年来共谋发展、友好相处的**县委、县政府,走出大山、心系家乡的各位老乡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这片热土奉献智慧、倾注心血的开发者、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用火热的激情拉开了开发建设**的序幕。六十年来,****班子始终履行着****发展振兴的神圣职责,呕心沥血,潜心谋划,鞠躬尽瘁;一代又一代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人前赴后继,艰苦创业,建设家园。
六十年风雨沧桑,六十载奋斗不息。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开发、创业、危困和复兴的发展历程。1902年开始有零星木帮采伐;1918年开始官办采伐;1936年开始遭受日本侵略者掠夺性采伐;1945
1年光复,进入创业阶段。经过38年的艰苦奋斗,****在党中央发展林业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把一个林相残破,人烟稀少,生产落后的老局,初步建成了林木葱茏,人口渐多,生产进步的林区。由于国家建设需要,过量采伐,1985年开始进入资源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两危”阶段,**人在困境中苦苦支撑、艰难探索了十三年。1998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人在“两危”的阵痛中痛定思痛,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困境崛起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强企富民兴林的华彩乐章。
六十年辛勤耕耘,六十载春华秋实。60年来,****在历史的大潮中沉浮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自身称号的光辉业绩。历经60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后10年的努力拼搏,我们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束了连续亏损18年的历史,实现了“内不欠帐、外不欠债、上不欠缴、下不欠资”的“四不欠”,经济步入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产业化建设突飞猛进。林产工业由80年代仅有的制材车间和胶合板车间初步形成了以森工三合人造板、鑫泽柳编工艺品为龙头的剩余物加工利用产业链和以德志木业、宏盛木业和家利木业为龙头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链。多种经营从无到有,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绿色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经济效益开始彰显,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道路全面硬化升级,全部接通了国电,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结束了没有国电的历史。场所址主要街道全部达到白色路面标准,并安装了路灯,10个林场所安装了自来水。到2009
年将全部实现水泥路面场场通,全部安装上自来水。职工居住环境逐年得到改善,由原来条件简陋的低矮平房开始搬入宽敞明亮的楼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我们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开始显现。自2003年以来,共栽植绿化树34万株,栽植绿篱441公里,初步实现了绿化城的建设目标;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基础教育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政法工作被评为全省平安林业局,医疗卫生环境明显改进,社会保障、社会救济水平和职工收入明显提高,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就医、就学、就业和社会福利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先后两次被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作为**人,我们为从一个大老穷局进入系统先进行列感到骄傲,更为能够登上中国企业最高领奖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感到自豪。**6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和衷共济、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县域内各兄弟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朋友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文化积淀。岁月沧桑,锤炼了**人坚韧不拔的性格;春去秋来,更显**人进取的本色。60年来,我们科学制定了转观念、调结构、重生态、快发展“十二字方针”的发展思路;实施了依法治企、改革活企、管理富企、人才兴企“四企方略”和强企、富民、兴林“三大工程”;确定了建设富裕**、打造平安**、塑造魅力**、构建和谐** “四个**”的奋斗目标。铸就了科学发展,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九牛爬坡,各个使劲的团队精神和不干则已,干则
一流的亮剑精神;形成了以企业精神和企业经营理念及局风为山峰,以文化品牌和文化标志为山脉,以企业人才群体为山岭,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为山林的“山型”绥林文化模式。历代**人薪火承传,弦歌不辍,默默奉献,百折不挠,传承着先辈的优良传统,诠释着**精神,迎来了“上升的日子,爬坡的路”这一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奋斗史,是一曲高昂奋进的歌、是一首催人向上的诗。
今天,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进步和发展史上,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曾经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我们永远铭记,60年间,省委、省政府等上级各届、各位领导对****的发展十分关心,不断到****视察指导工作,给予关怀和支持;我们永远铭记,社会各界朋友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永远铭记,曾经在此工作过的各级党政领导、各行各业人士为****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是你们用坚实的脊梁,支撑着**发展的这片蓝天!
辉煌的业绩已属于过去,新的创造尚寄望于明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我们还要继续保持**速度,发扬**精神;我们更要精诚团结,上下同心,群策群力,扎实工作。我们坚信,有**万**人对家乡的挚爱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壮志,有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我们确定的创建绿化城、文明城、平安城、和谐城“四城”目标
和打造产业主导型城市,森林生态型城市,文化创新型城市,民生优良型城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八千里路漫漫奋扬鞭。回顾过去,我们曾是****发展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的昨天因我们先行者的奋斗而厚重深沉;面对现在,我们是辛勤的耕耘者,**的今天因我们的奉献而精彩恢宏;展望未来,我们更是未来的奠基人,**的明天将会因我们创造性的工作而更加灿烂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广大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嫁女贺词
嫁女贺词
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是我女儿xx和xx喜结良缘的大喜之日,各位的光临,是对新郎新娘最美好、最甜蜜的祝福,也是各位给我们父母的一份最珍贵、最真诚的情谊。这里,我代表双方父母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谢意!谢谢大家!
xx和xx由相识相知到今天登上婚姻的殿堂,其中是有酸也有甜、有忧也有乐。不经过风雨,不会出彩虹。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今天,面对涉过爱河登上爱情彼岸的这对新人,我们父母衷心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互相体谅、互相照顾,能共同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也能共同享受生活的甜蜜和劳动的成果。
祝他们能永结同心、白头到老!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