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演讲稿
“红土地之歌”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并非写在纸上》。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从勤俭持家到尊老爱幼,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自由地去表达爱吧,亲人间的爱,朋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山川河流之爱。尽情释放生命的热情,把快乐与自信带给周围的人。
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还要有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这就是我质朴而真实的家风,让我能最直观地去了解、最贴切地去体会家的温馨。是父母的叮咛,是父母的身体力行,更是父母的孝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仁,什么是礼,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尊老爱幼,它让我在面对困难时,选择的是去破除藩篱而不是逃避;它让我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选择的是去适应而不是退缩。它更让我成为了一个有爱心,有真心,有孝心的良好公民。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才会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才会实现。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社会新风尚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家风演讲稿
优良家风助扬巡察清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叫XXX,是一名巡察干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优良家风助扬巡察清风》。
家风关系国家前途,无数个优良的家风,才能汇聚成优良的国风。历史上,周公旦的《诫伯禽书》、李世民的《诫皇属》、包拯的《包拯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这些优良的家风家训代代薪火相传,形成了强大的正能量,使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但也有蔡京、蔡攸父子,严嵩、严世蕃父子家风不正影响国家的典型代表,他们败坏风气,损民利己,最终阻碍国家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家风建设,99年征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的醇厚家风、沉淀的优良传统,形成了特有的红色家风,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亲情三原则”,周恩来制定了《十条家规》,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决不让亲属之事影响“大家”;焦裕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许许多多的红色家风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表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廉洁奉公、无私奉献。
家风是一个单位的风气。一个单位也是一个家,风气不正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就会恶化政治生态。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因为治家不严,导致“后院”失火,道德操守和理想信念被层层撕开,一步步滑向了罪恶深渊。如,苏荣案、郭伯雄案、***等等,都是家风败坏的典型,他们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更给党风政风带来巨大的损害,严重污染了主政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巡察工作正是紧盯被巡察单位的家风家规开展政治监督,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匡正单位风气,督促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以巡察清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家风对于巡察工作来说,就是巡察工作的作风、巡察组的组风,作风不纯、组风不正,腐化堕落就会随之而来。原甘肃省委巡视组组长武文斌正是违反巡视工作纪律,破坏巡视作风的典型,他在担任巡视组组长巡视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市期间,大肆收受礼品礼金,大搞权钱交易,严重破坏了被巡视地方、单位的政治生态,严重损坏了巡视巡察的权威。白银市委巡察机构认真借鉴经验教训,制定了“八个严禁”的巡察家风,决不允许巡察人员接受任何宴请和馈赠、决不允许巡察人员隐瞒不报和捏造事实、决不允许巡察人员透漏巡察信息和秘密,坚定以优良家风助扬巡察清风,以巡察清风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只有小家气正,才能大家风清。习近平总书记讲“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新时代,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表率;始终传承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秉持家国情怀,不忘初心使命,在践履笃行中营造好“和家风、淳民风、清政风、正党风”的社会环境,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第三篇:家风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X号选手X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XXXXXX 好的家风,是一种享受——如同享受鸟语花香,轻风流水;享受历练,享受深邃。
好的家风,是一种情怀——如同敞开心扉,亲近自然,聆听生命。好的家风,是一种幸福——如同贯穿在时间的轨道上,与李白、杜甫促膝,欣赏庄子的超脱,陶潜的隐逸。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点缀你那颗澄澈的心。
是否记得从儿时蹒跚学步到现在的彬彬有礼,是否记得因成长中某一个进步而手舞足蹈,或为长辈的某一个行为潸然泪下?又或者是否在阅读的字里行间寻觅到一句金玉良言而深有感触? 可以说一路走来,家庭教育从未离场。
我很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我的母亲很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家里崇尚读书的风气也很浓。记得小时候,家里给我买的最多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书籍。母亲经常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物质方面的匮乏,而是精神上的贫瘠。” 自从我懂事起,母亲就教我读《三字经》、《弟子规》,“人之初,性本善„„”在教我读的时候,也告诉我其中蕴含的道理。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祖辈们因为不识字,吃了不少苦头。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把阅读求知传承到了我的身上。等我长大一些,妈妈千方百计让我学会阅读。为了让我融入书的氛围,妈妈经常带我去书店看书。可是想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确实不太容易,平常我在书店里,总被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所吸引,看书心不在焉,在书店里奔来跑去,妈妈像没头苍蝇一样围着我转来转去,这样“看书”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晚上,妈妈和爸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不想看书,自娱自乐,但爸妈看书时发出的大笑声或怪异的表情,逐渐地吸引了我,我也默默地看,慢慢的想,天长日久,渐渐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攻城容易,守城难。阅读求知已从父母的言行传承到了我的身上,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惯,仍然一如既往地影响着我,鼓励着我。每当夜幕降临,我在奋笔疾书写作业,家里总是有浓浓的书香气。通过读书我也获益匪浅。从陆游的家训二十六则,到纪晓岚对子女的四戒、四宜;从毛泽东同志的百字铭训,到周总理的家规十条,无不告诫我要做一个正直、拼搏、乐于奉献的人。
这就是我质朴的家风,有父母的谆谆教诲,有长辈的身体力行,正是这些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仁,什么是礼,什么是诚实守信,什么是尊老爱幼,它让我在面对困难时,选择的是去破除藩篱而不是逃避;它让我在面对陌生的环境时,选择的是去适应而不是退缩。它更让我成为了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家风或许就是这样的,而一个国家的家风则更需要我们这些千千万万个小家共同努力起来,重视传统,讲究道德,严于教子,注重团结。在这种良好的大家风下,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让我们一起重温家风,提升自我,为实现幸福、美丽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四篇:家风演讲稿
传家风 扬正气
小时候,外婆对我说,要做个有爱心的人。
长大后,妈妈对我说,心中有爱、充满正能量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是的,在我们家里并没有什么写进家谱、挂在墙上的家训,我的家人就是通过身体力行,让我收获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的外婆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工资微薄,但她却愿意拿出一部分去资助失学孩子;我的妈妈也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工作繁忙,但她常常抽空带我到敬老院献爱心,参加义务劳动。街坊邻居大事小事也都乐意找妈妈商量,妈妈也总是真诚地去帮助他们,邻里之间十分和睦。前年,外婆走了,妈妈生了一场大病,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家人手足无措,就在这时,邻居阿姨雪中送炭,自愿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任务,大家在互相温暖与帮助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
就这样,从小在她们的影响下,我也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献爱心。比如今年,我报名成为了福建省巾帼志愿者的一员,安排到省图书馆服务,工作第一天,超负荷的工作量便压垮了我,自然就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便在电话里向妈妈抱怨:“做志愿者有什么用,这么累,受益的又不是自己!”妈妈说:“志愿者是光荣的,而且这是你的选择,是男子汉就该干到底。”于是我坚持下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尽管工作又多又累,但只要看到被帮助的人露出开心的笑容,我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馆长把志愿者证书递到我手中的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了!我想,这就是家风无形中给予我的精神财富。
是的,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它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我认为良好的家风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品德高尚一身正气的人!
大家一定还记得勇救两名落水儿童而牺牲的大三学生孟瑞鹏吧,就是那纵身一跃,他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他是农村贫困家庭的独子,他的骤然离世让家人痛不欲生,更是让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他的父亲孟现杰却表示:“我为孩子感到骄傲,真的!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们家的人还会这样做!”好一个“我们家的人还会这样做”!好一个掷地有声的承诺!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正是这样的好家教好家风好榜样,造就了这样一个品德高尚、一身正气的新时代英雄!
是的,好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所尊崇。但如今有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有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甚至为了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又有多少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制假售假„„试想,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难道还会屡禁不止吗!
是的,家风正,则国风正,国风正则国人正!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同学们,作为家庭核心人物的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让亿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正气长存,让未来繁荣昌盛!
第五篇:家风演讲稿
《家风,传承的力量》
下原小学
徐云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传承的力量》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大凡家风家训,或为一条意义厚重又深远的格言,如诸葛亮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为一整篇谆谆教诲的文章,如司马光那篇传颂至今的《训俭示康》;或为如曾国藩者,在家书往来中教授子嗣为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家训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便成了家风。
悠悠华夏五千年,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回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都拥有良好的家风。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他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训俭示康》来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显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勤俭、正直、低调、清廉,读这些伟人的家风家训,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敬畏。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然而,自我记事起,确从不曾听闻父母对我有关于家训家风的专门教导,父亲老实憨厚,母亲性子温和,他们的一生平淡无奇,却一直在用行动让我明白人的一生,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孝道。我的外婆今年已经80岁了,由于性格要强,经常会因为菜不合口味、米饭又太硬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她,即使有时候外婆说的话我都觉得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依然处处顺着她的心意,爸爸总对我说“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她来。人老了就应该愉快的安度晚年,这也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职责。爸爸的话很让我感动,我在心里记下了这句“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这就是我们的家训,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的家训世代传承下去。现在每次休假回家,我都会第一时间去看外婆,听她给我讲那些我都能背下来的过去的事情。因为看见她的微笑我就会觉得我是幸福的!
良好的家风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让。首先,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让好家风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其次,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读书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最后,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你的穿戴、举止、观点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明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