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电信诈骗演讲
反电信诈骗演讲稿 各位村干部、网格员: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其特点是“非接触性” 犯罪,犯罪成本低欺骗性强,犯罪人员窝点隐蔽性强,侦破 难度大、追赃挽回损失难,一些村民在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
电信诈骗有的以网络交友、网恋名义索要礼物和钱财; 有的网上邀约刷单赚钱不予返还购物款实施诈骗;有的网上推荐股票、网上理财投资引诱事主到非正规平台充钱炒股和理财;有的冒充公检法人员,妄称事主涉及某案件要求打款 到“安全账户”实施诈骗;还有假称办理信用卡、贷款,以利息、保证金等名义索要费用实施诈骗。现在疫情期间的电信诈骗,又以网上贩卖口罩、熔喷布、急救药品、呼吸机的医用器材 为主要特点,诈骗名目层出不穷,社会反映强烈。
为了增强村民防范电信诈骗意识,提升辨别能力,保护财产安全,我有几个防骗措施在这里向大家提出倡议:
一是“以广治广”,针对电信诈骗“广撒网捞大鱼”的特点,我们要加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村里的大喇叭要响起来,村干部和网格员要走起来,到农户、到学校、到村民广场,广泛宣传反电信诈骗知识。
二是“以快治快”,针对电信诈骗高智能性、花样翻新快的特点,我们要对电信诈骗的新手段、新方法及时宣传、及 时揭露、及时提醒,让村民随时了解到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
三是“以心治心”,电信诈骗之所以屡屡得手,在于犯罪分子抓住并利用了群众的一些普遍的心理。如:投资得收益、冒充公检法耍权威。我们要反复宣传、反复做工作,让人民群众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凡是涉及到钱的,一定要万分谨慎,必须双方当面确认,让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失去生存空间。
第二篇:反电信诈骗观后感
“反电信诈骗”观后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凡事有利就会有害,有些人就为了骗取钱财来利用这些高科技。
在这个周末我看了防诈骗视频,视频里面的骗子极其聪明。有的会冒充老板,再利用了人们的贪婪,轻轻松松地就骗走了5万;有的骗子则玩起了“猜猜我是谁”,人们通常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记得,说出一个名字。这时骗子就会“顺着杆子往上爬”, 谎称自己就是那个人,然后说出:我在外地出了点急事、我现在手头紧等借口来“借钱”。大家往往觉得朋友嘛!总会把钱还回来的,那就借他吧!可是,借出去的钱就像扔进了大海里,激起一阵浪花后便消失了。
看到视频已经快要播放完了,我不仅陷入了沉思。这些事离我既远又近,远的是我接触的人并不多,肯定不会被所谓的“老板” 骗到,近的是我也接到过很多关于您中奖了、您只需付几元就能获得什么什么黄金一套这样的电话。
我从没信过这类的电话,也想告诉大家:骗子总是花样百出,骗法翻新让你防不胜防。大家不要轻易相信骗子的话,不回复骗子的短信、电话;不点击骗子发来的不明网站;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轻易暴露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密码;觉得事情不对劲的可以拔打110求助,但千万别去拔打骗子提供的号码,那这是骗子的同伙。
最后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保持冷静,不贪不占不会中招。
第三篇:《反电信网络诈骗安全》教案
《反电信网络诈骗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电信诈骗案例,增强反诈意识。
教学过程
1.学习诈骗案例。
虚假投资理财2起、虚假贷款1起、刷单返利1起;共计损失金额约84.08万元。
网络诈骗3起、电话诈骗1起。
2.了解受骗人群情况
年龄划分:15岁以下0人,16—22岁1人,23—30岁1人,31—40岁0人,41—50岁1人,51—60岁0人,60岁以上1人;
男性受骗者2人,女性受骗者2人;
职业分布:无业2人,私企1人,其他1人。
3.案情区域分布情况
东外街道2起(张家围社区1、黄屋坪社区1),赣江街道1起(姚府里社区),水南街道1起(长塘村)。
4.案件简要案情情况
2021年5月19日15时许,事主(男,48岁,户籍:广州市天河区,现住址:赣江街道姚府里社区)报案称:4月2日事主在广东东莞家中通过手机下载智光云算APP并操作投资理财。之后回到赣江街道姚府里社区的家中又继续投资,5月19日发现智光云算APP无法打开,才发现被骗,损失人民币408399.51元。
刷单返利
2021年5月19日15时许,事主(女,25岁,户籍:赣江街道,现住址:东外街道张家围社区;已接受反诈宣传,未入群)在东外街道张家围社区众升苑小区内收到陌生人“陌陌”号(612198948)添加其为好友的信息,对方称在京东做销量单,每天可稳拿百元收入,现要带其一起做,并要事主通过链接下载“Sugram畅聊版”APP并注册账号,后添加派单客服(昵称:派单中心客服),按派单客服要求填写申请信息表,扫描二维码付款,付款后客服以任务数未完成为由,骗取其人民币34135元。
5.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做到“四不”(不转账、不轻易相信、不信“安全账户、不点击”),“六一律”。
总结:
甲:谨防诈骗,不做危害社会的不法分子,希望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勤奋学习、自主锻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乙:既要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也要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小小践行者,长大后成为有担当和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第四篇: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方案
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以下简称“反电诈”)工作要求,深入持续提升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特制定本宣传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反电诈宣传防范措施和行业监管主体责任,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防范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提高群众防范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头,切实保障群众财产安全,为建设“滨湖水乡,美丽”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推动各部门单位、各管区、各村以及社会各界联合行动,在全镇深入开展反电诈大宣传、大教育,进一步普及防范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坚决遏制案件持续多发态势,力争年内全镇电诈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明显减少,群众自身防范意识明显提升,努力实现“无诈”。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镇反电诈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镇反电诈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科级干部和两个派出所负责人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各管区总支书记、各村党组织书记,派出所民警均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四、宣传重点
(一)重点内容。
在宣传各阶段,区反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确定反电诈宣传主题、文案、图版、海报、标语、口号及宣传品。在此基础上,宣传内容重点突出电信网络诈骗的常用方法、新型方法、典型案例、防范措施、报案渠道、补救措施、举报方式等重点内容,提高群众的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二)重点人群。
注重识别重点人群,进行精准防骗宣传。重点人群包括:无业、个体等有贷款需要的人群;学生群体;大龄未婚、离异单身男女,尤其是女性群体;经常进行网上购物的群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老年群体;喜爱网络游戏的群体等。(三)重要载体。
注重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宣传展板、横幅标语、宣传车、村里大喇叭、宣传单、宣传讲座、LED显示屏、公益短信等传统方式,广泛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兴媒体,并利用群众赶集、节庆日、走访入户等各种时间节点进行面对面宣传,力求反电诈宣传铺天盖地,入脑入心,尽人皆知。五、工作措施
(一)反电诈进村。
组织全体镇村干部进村入户,主动上门发放反电诈宣传资料,逐条解读防诈知识,指导村民安装使用国家反电诈中心APP。指导各村建立反电诈微信群,动员群众加入本村反电诈微信群。(责任单位:各管区、各村)
(二)反电诈进校园。
针对校园师生容易上当的网贷、网购、网游等诈骗活动,镇中小学校要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反电诈宣传,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同家长签订承诺书,将反电诈知识传递给家长。(责任单位:镇教办)
(三)反电诈进医院。
在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立宣传点,悬挂反电诈横幅、张贴宣传海报。镇卫生院LED屏不间断、滚动式播放反电诈信息。(责任单位:镇卫生院)
(四)反电诈进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镇经济发展办、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在对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行管理、服务过程中,积极向单位负责人、财会人员、企业职工开展反电诈宣传,指导安装使用国家反电诈中心APP,提醒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电子转账、平台交流等过程中,不贪利、不轻信、不透漏、不转账。(责任单位:镇经济发展办、市场监管所)
(五)反电诈进银行和通信服务网点。
在银行和通信服务网点悬挂反电诈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银行机构加强对客户的反电诈宣传教育,引导群众通过合法合规渠道办理金融业务。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定期向客户推送反电诈信息,做到全覆盖。(责任单位:农商银行、儒商银行、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
(六)反电诈进机关单位。
对镇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反电诈宣传,签订承诺书。建立镇级反电诈微信群,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加入反电诈微信群,安装国家反电诈中心APP。在镇为民服务中心设立反电诈宣传点,对办事群众主动开展反电诈宣传。(责任单位:镇直各部门)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电诈犯罪活动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已成社会“毒瘤”,事关社会平安稳定的大局。各村各部门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反电诈宣传工作作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二)加强合作。
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宣传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在开展集中宣传及张贴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情况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拍摄、录制,保存影像资料,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三)严格督导。
镇纪委、综治办要对各村、镇直各部门的宣传、走访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村、各单位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对宣传发动不到位的村和单位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并要求限时整改。第五篇:电信诈骗
懂得识别网络骗术还不够,电话骗术也要懂!
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电话诈骗术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
亲身体会的电话诈骗,事情就发生在昨天也就是2011年5月18日的中午,突然手机响了,手机里显示这样的一个+0196852202电话号码,当时就没考虑什么就接听了,然后就听到一个人工录音说你有一个包裹请拨打3979852领取,接着就拨打了这个号码3979852,然后是一个自称是中国邮政的女子的人跟你说,在X月X日有个叫XXX的人给你寄了个包裹,经他们那扫描出来包裹里含有 一张XX银行的银行卡和国家的违禁品(也就是指毒品),还说那银行卡里的存款有几十万,请问你认不认识这个给你寄包裹的人,如果是不认识的话,他还说叫你拨打5503580这个称是公安局电话号码叫你去报案,叫公安局来帮你协助调查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后果会很严重!说的真的很诚恳很逼真!当时的我真是给镇住了,也没想到上网去查查电话号码真假,就豪不犹豫就马上拨打了5503580这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拨通之后我就将那个自称是邮局的女子说的话全都跟这个自称是XX公安局XXX大队说了一遍,开始的时候这个自称是XX公安局XXX大队的人是这么说的:“你别急,你要报案?如果你是报假案的话后果很严重,我们这里的电话是有录音的,好,我上网帮你查查,稍等你不要挂机,我们查到了在今年的X月X日有个叫XXX给你寄了个邮件,邮件里面含有一张XX银行卡而且卡里含有几十万的存款和国家的违禁品(毒品),你可知道如果这是真的话情节严重的话那要被判处死刑的,因为你这个例子比较特别,你现在把你所知道的都要完全真实告诉我,包括你的工作是做什么的?在什么银行里开过户?户口里有多少钱?有没定期的存款单什么证明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你的户口跟那个进行违法犯罪的户口给区分开来以便于他们把这个XX银行的户口进行冻结处理来进行追查!”等等说了一大堆。最后说了一句”我们会帮你调查清楚的,请你耐心等待."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很可笑。但后来经我冷静的思考了以后,发现这里存在几个漏洞。
第一,为什么他们会知道这XX银行卡里存款有多少钱?
第二,邮局打来的电话为什么还要叫你转拨另一个电话。
相信有经验的人应该不会理会这些电话,但是对于像跟我这样缺少生活经验的人来说就要加倍小心了,因为现在的骗子的骗术实在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啊!为防止上当受骗除了在网上多看些防骗的帖子之外,在日常生活里也要多加留意,不要轻易就相信陌生人说的话或接到一些莫名的电话就信以为真!不要给诱惑迷住!要自己冷静去辨别事实的真伪,这样才不容易上当受骗!希望这个帖子能对大家来如何识别骗子的骗术有所帮助吧!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江阴日报
▇肖首创肖遥
“你还有一个未签收的邮件”、“邮件内有违禁物品”、“警方扣押,转移资金”„„接到陌生人类似的电话或短信时,您得小心了。
陌生人打来催邮电话
“我一听就知道,这肯定又是个诈骗电话。”陈玉今年26岁,在某金融公司上班。昨天上午,她接到了一名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
“你有一个快递还未签收,赶快前去取。”“电话男”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工作人员,让其赶紧通过服务热线和公司联系。
“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快递要过来。”不过,好奇的陈玉还是拨打了“服务热线”。
“服务人员”称,她确有一个包裹留在快递公司,但因其涉嫌参与诈骗,包裹已被某市公安机关扣押。随后,对方让她和该市“刑侦大队”联系。
为了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陈玉再次与刑侦大队取得了联系。
“你的资产已经被冻结了,既然你确实没有参与诈骗,那你要赶紧将账户内的钱转移到安全账号内。”对方随之将一个所谓的警方安全账户告诉了陈玉。
“本身就在金融系统工作,另外我根本就没有快递过来。”虽然自己不会上当,但陈玉还是很担心:若是不明真相,或是辨别能力较差的人,确有上当的可能。
投递释疑
若是市民确实有未曾签收的快递或邮件,相关部门或单位会如何做呢?
昨天上午,记者就此事和市邮政局取得了联系。该局经营部门工作人员说,对于普通包裹,工作人员一般会下发通知单,告知收件人前往所属区域的邮局领取包裹。对于特快型包裹,工作人员都是上门投递,只有在连续2次投递不成后,工作人员才会下发领取包裹通知单或者电话通知,让收件人前往当地邮政局领取。
而对于一些民间机构的投递公司,投递包裹的程序与邮政局基本相同。
警方提醒
目前,该类诈骗案件正在我市及周边地区呈现。以“邮件多日未签收”为幌子,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或电话发布虚假信息,抛出“邮件内有海洛因等违禁品,已被公安机关扣押”等信息。当受害人拨打“公安局电话”询问时,不法分子再次冒充民警以“受害人的身份资料已被犯罪分子掌握冒用,为了其资金安全,需要冻结其卡内资金”为由,诱骗受害人按照不法分子告知的操作方法进行转账。
“其实,当你无法辨识真伪时,一定要及时拨打当地警方‘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