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讲话致辞 > 讲话稿

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5篇范文

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5篇范文



第一篇: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本周x,也就是10月31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世界人口已经将突破68亿。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必须做到勤俭节约。这也是确定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的深远意义所在。

所以,在一周的开始,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关于勤俭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临终的时候,他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按照这两个字去做。

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了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谨谨高悬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了。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有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已空空如也。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勤与俭是密不可分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那么,在我们平时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呢?演讲稿

我们不妨先从以下一些细节做起:

1、上体育课、活动课前自觉关闭电器,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扇停”。

2、放学后自觉检查并关闭教室内的所有电器开关。

3、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尽量不使用日光灯照明。

4、提倡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5、看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及时纠正。

我相信同学们还能想出很多很多如何勤俭的小点子和小窍门。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座的各位一定从小就会背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我们就知道要节省一粒米,农民伯伯太辛苦,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浇灌的。千百年来勤俭节约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进步史中。古人有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即使在今天,人们越来越讲究吃穿,讲究档次,国家也鼓励消费。但我要说的是鼓励消费,更要严禁消费过程中的浪费,别忘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x为耻”,更别忘了“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勤俭节约至今仍然是我们应当树立的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句口号,在当今时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使命。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啊,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可以看到全国自上而下都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就拿正在召开的政协会议来说,本着节俭和环保的原则,将会期缩短到了8天半。政协委员的食宿都安排都力求节约。集中住宿,减少车辆往来接送造成的浪费;委员们下榻的房间内,也没有提供一次性的洗漱用品。为了节约纸张,尽量减少纸质文件的传送和打印,而将提案用电子文档传到委员们的电脑上。

今后在当你眼睁睁的看着水龙头滴答滴答没有拧紧时,你是不是能伸把手把它拧紧?在你下班离开办公室时,会不会检查一下关没关电脑、打印机?不过现在已经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许多人养成了两面使用打印纸的习惯;大家都很乐意使用节能灯具;以前办公室用纸发的通知、文件,现在也改成了电子文档,推进了无纸化办公。

最后我要说:勤俭节约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话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资源意识和节俭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作出贡献!希望我的演讲能引起大家自发的自觉的节约意识。谢谢大家。

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3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勤俭是美德节约是责任“。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熄、不断繁衍、兴旺发达。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正是这一方针,才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几十年战争的创伤,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现一种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把勤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现以铺张浪费为荣,艰苦朴素为耻的歪理。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我们的学校里也屡见不鲜,例如:水龙头中的长流水,教室、办公室中人去灯不熄,教室外的垃圾桶里还可以用的书本、文具、还没有吃或者没有吃完的水果、点心、牛奶,扔掉的一次性的碗筷、塑料袋等等。勤俭节约真是一种过时的观念而应该丢弃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尚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在城市里,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生活,在农村,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在西部山区,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比阔斗富的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丢。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勤俭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这句话。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而两者的实现贵在行动。为此我校少先队、团委和学生会将本周定为我校的节约环保周,希望同学们身体力行,勤俭节约。同时我们学生会在此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行为公约》

培养节约好风尚 人人行动是保障 夏季空调26度 节电效果很显著

灯泡换成节能灯 用电能省近八成 随手关灯莫忘记 小处节电有效益

少乘电梯爬楼梯 既省电力又健体 家用电器仔细挑 节电省钱都重要

家电不用要断电 省电一成看得见 多乘公交和步行 既省能源又便捷

购车要买小排量 节油实惠还时尚 注意关好水龙头 宝贵淡水不滴漏

洗菜洗脸多用盆 一水多用是窍门 纸张应该两面用 物尽其用见行动

物品少用一次性 节省资源利环境 就餐剩余应打包 珍惜粮食显实效

垃圾分类不乱扔 便于利用好再生 过度包装要反对 绿色消费益社会

勤俭节约记心头 行为公约共遵守

同学们,让我们养成勤俭的美德吧,我们就会拥有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同学们,让我们尽到节约这份责任,牢记这份责任吧!为了自己、为了学校、为了社会、更为了国家,让节约永远的伴随在我们的左右吧!

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为大家作国旗下讲话,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想随便问同学们几个生活上的问题:当你和家人去逛商场,看见你喜欢的鞋在打折,而你这时并不缺鞋穿,你会怎么做?当你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面对众多饮料新产品,你是不是毫不犹豫地挑上一大堆?当你的文具已足够满足你的需求,你是不是还在与人攀比,追求新奇、时尚?你每年用几个书包?你房间里的高档玩具多久增加一次?这些问题似乎在平时并不困扰我们,可是仔细想一想,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不应该有的奢侈浪费和攀比现象。我要对具有这些行为习惯的同学说: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能促成人们各方面的成功,奢侈则会导致失败。

“勤如摇钱树,俭如聚宝盆。勤劳又节俭,富裕长万年。”历史已迈向二十一世纪,勤俭的传家宝仍需代代相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从小培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近来我们不断看到校园里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把吃剩的点心、不合口味的面包随意丢弃;教室后面常常有喝剩的饮料无人认领;讲台上、专用教室里常常有人拣到成套的美术、手工用具;失物招领处的没有主人的东西在与日俱增。我们每个同学不妨都想一想,你珍惜这些用父母血汗钱换来的物品吗?如果勤俭、朴素是一张满分为100的卷子,你能考几分呢?

社会每天都在进步,生活条件都不再像旧社会那么简陋,并不是说要大家再穿上有补丁的衣服,啃树皮挖草根,而是在个人生活上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不摆阔气,不图虚荣,不搞攀比,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高要求,要节约粮食,爱惜学习和生活用品,要与同学比勤劳,比节俭,比学习,比成才,比将来谁对集体、对社会的贡献大,做一个品德高尚、智力均衡、体魄强健、情趣高雅、勤劳朴实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今天就开始吧,和勤俭交朋友,让他成为你举手投足的好习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02_世界勤俭日国旗下讲话演讲稿5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主题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现代文明需要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古今中外,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勤俭节约是个人修身之需,诸葛亮就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勤俭节约是持家之宝,朱子更是就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家训;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袜子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节约也是治国之道。

作为与时俱进的中学生,我们应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情怀,怀着时代的责任感,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举手之劳做起,把勤俭节约自觉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出操、午休、室外课、课外活动等时间不开无人灯,教室内应及时关灯、关电扇等。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炭堆成坡;一滴油,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勤俭节约,要从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一粒粮食,就是节约一片富饶的土地;节约一张纸,就是节约一片美丽的森林。节约每一点,就是创造一笔财富。

勤俭,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增强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营造人人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把我们的校园打造为一个节约型校园而努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国旗下讲话《世界勤俭日》

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勤俭节约,学会消费,学会生活》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美德,也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回顾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美德,也是一个人道德,也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回顾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虽身居高位,却一生过着简朴生活,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现在不少同学手中都有零花钱,这钱包里饱含着家长的辛勤劳作,我们要体贴家长,学会正确消费,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零用钱,将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和有益的课外书籍,将剩余的部分积攒起来,积少成多,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储备资金。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我们当中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喜欢在那些小商贩摊上买零食。要知道,那些小商贩的商品很多不符合卫生标准,会影响身体健康。作为学生倡议做一个绿色、科学、理性的消费者。

同学们,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勤俭节约,学会生活,为做一个节约型的学生努力吧!

谢谢大家!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稿:勤俭节约 学会消费,学会生活的延伸阅读——演讲稿的写作注意事项

1.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幸福的城堡 2.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

3.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10月31日是什么日子吗?(世界勤 俭日)。

202_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世界人口现状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并且今年会达到65.6亿。仅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也必须做到勤俭节约。这也是确定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的意义所在。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奔向富裕生活的必经之路;勤俭节约也是体现个人素养的鉴金石。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学校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有人问:“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当你在洗手的时候,把水龙头拧的小一些,用完后记得拧紧,这就是节约;当教室没有人之后,把灯轻轻关上,这也是节约;当你吃饭的时候,自己吃多少就打多少,不够再添,这样就不会有吃剩下的,这也是一种节约!节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有时就是一个小小的习惯。节约,也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当你肆意的把水龙头开的很大,或者不关的时候,可能山区的一些人要挑着担子跑上几十里的路去挑水;当你没有关灯时,或许有些地区的孩子还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

节约不止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行为方式,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做,用自己的行动去讲述去讲述节约的真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从小的点滴做起,从我们能做到的做起,每天节约一点点,那你将收获更多!

第三篇: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四篇

第一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都很注意勤俭节约。也许你并不了解,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周总理的一件睡衣补了又穿,穿了又补,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双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块上海牌手表一直戴到心脏停止跳动。

有一个民间传说:一位老人去世时,只留下一块写有“勤俭”二字的匾。兄弟俩把匾从中间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俭”。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节俭,结果两手空空;弟弟省吃俭用,却不知勤劳耕作,结果坐吃山空。后来经过仔细琢磨,他们把匾合在一起,勤俭持家,终于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的,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劳动成果越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正如李商隐所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如今,我们都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拼命赚钱,而有的同学大肆挥霍,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同学太过于注重自己的服饰、打扮和享受,穿衣服要最新款式、要品牌。无限制地攀比,助长了一系列歪风邪气。有些时候,节约成了小气被人笑话,更有些时候,节俭却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从自身做起,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至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地区贫富差异较大。我们该深知,在放任挥霍的同时,许多人还在饱受着贫穷的痛苦。据亚洲开发银行报道所知,在中国大陆的14亿人口中,有大约5亿8千3百万人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以下,每天的生活费用不到两美元。如果你在贵州、宁夏、甘肃等地的贫困地区住一段时间,你会亲眼看到十几岁的女孩子没有衣服穿;看到寒冷的冬天全家人盖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看到无钱治病而凄惨死在家中的老人;看到乞丐被城里的狗咬伤后回家等死的无奈与悲凉……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讲的“小”就是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勤俭的习惯,做到节约“五个一”——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和一分钱。作业本正反两面使用,科学使用零花钱,杜绝穿戴的攀比心理,喝完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卖掉。节约每一粒米,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每一度电,出操、午休、课外活动时,随手关掉教室的灯;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关紧水龙头,不乱倒饮用水;节约每一张纸,用过的纸反面写草稿等。

最后,让我以《朱子家训》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第二篇

尊敬的老师,新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沙海淘金金难见,石林冶铁铁迹疏。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在高楼大厦腾空而起的同时,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危机也与日俱增。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虽无扭转乾坤之伟力,但亦可珍惜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商隐曾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伟大领袖毛泽东曾指出,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每年的10月31日更是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勤俭日”。但在现实生活中乃至我们身边,仍然存在不够勤俭甚至铺张浪费的现象:一张纸上只写了几个字就被扔进了废纸篓,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电灯长明,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淌的水,食堂地上随处洒落的饭粒……

为何浪费屡禁不止?我认为根源在于认识的缺失,乃至不科学、不健康的价值观在作祟。礼宴酒席,似乎饭菜分量恰到好处便是“招待不周”;欣逢盛世,物质丰富,有人认为再也不用勤俭节约过“苦日子”了;“浪费的是粮食,传播的是丑陋”的“大胃王”吃播秀更为浪费推波助澜。于是有人认为在人前谈节约太过“迂腐”,在行动上节俭过于“小气”。其实不然,浪费看似事小,实则是件大事。

我们常常自豪地说,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殊不知,为了养活这22%的人口,国家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同时,我国粮食浪费现象也非常严重。据测算,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为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粮食总产量的6%。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无数人的心血。我看见,袁隆平爷爷年逾九旬,还日夜奔波在试验田间;我看见,无数的农民伯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想到这些,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一粥一饭心生敬畏吗?

倘说春去花落,秋来谷成,粮食短缺虽时有发生,却总可再生,那日渐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呢?那亿万年前树木碳化而成的煤,那千万年前沉寂裂变的石油,都是春去秋来皆如故的吗?虽然有人说,挖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对自然资源的无休止索取,终是竭泽而渔,终会影响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明天,就让我们从今天起,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珍惜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去迎接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第三篇

尊敬的老师,新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寒梅傲立,舍的是春风十里、万物生长;鱼跃龙门,舍的是浮华三千、红尘喧嚣。追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必然需要克服欲望的无限滋长,也必然需要更多的积蓄和沉潜。国家的发展与强盛,怎经得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挥霍?没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拥有再富足的资源、再瑰丽的文明,也无法长久延续一个民族的生命。

大型聚会、校园生活、日常饮食的铺张浪费屡见不鲜,“勤俭节约”四个字似乎已经如同天边的云朵,远离这个尘世了。我望着不远处,满眼的都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今时今世的社会现状不禁让我想到千年前唐王朝的由盛转衰。沉醉在开元盛世中的帝妃沉湎于声色,放弃了作为统治者的责任,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直到安禄山的铁蹄逼近潼关,方才相信大唐大势已去,危在旦夕。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年代,谁又能“居安思危”呢?

商纣王沉迷于美色于享受,荒废国政,日日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荒淫无度,所以最终落得个自焚而亡的下场。宋徽宗作为一国之君却整日沉迷于山水诗画和奇花异石,卸掉城门,只为运回一块石头,无怪乎为金人所虏,客死他乡。铺张浪费使他们沉溺于温柔乡中,无法自拔,看不见自己的过错,也看不见繁华背后的千疮百孔,殊不知表面的繁华皆是沧影,而一时的繁华也不等于长治久安。

文帝、景帝,治国崇尚黄老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为君,中正廉洁,从不铺张浪费,好大喜功,最终使西汉国力得到恢复,为汉朝的辉煌和鼎盛奠定了基础。范仲淹一生都不曾忘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一生清廉节俭、克己复礼,对自己严格要求,家中没有一件多余的家具,并将这种观念作为家训世代相传,范家后人男子入朝为官,清正廉洁,无不是一代贤臣;女子入宫为后,母仪天下,无不是一代贤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青年时期曾参军入伍,一生也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年过七旬也坚持自己打饭,最终引领华为公司走向世界,实现了“中华有为的人生理想”。日常生活的节俭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注国家、关注人民,才有能力实现或是个人,或是家族,或是国家的强盛。

这世上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现在大家能有浪费的资本,都是无数前人呕心沥血的成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泼掉一碗碗饭菜时,你是否会有一丝丝的愧疚?

“节俭”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应深入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愿我们都能做一只翩飞的白鹤,飞渡浮华的尘世,每每想要放纵自己在欲海中沉浮时,都能犹豫再三,都能想起古人的肺腑之言。

如此,足矣。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第四

尊敬的老师,新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智能引领更需要勤俭护航”。

众所周知,勤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当前科技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绝对不是我们抛弃勤俭美德的借口。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提倡“智”和提倡“勤”并不矛盾。

不可否认,小亮的看法具有时代性,也有其合理之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前社会确实需要提倡“智”。一些智能产品不仅能让人从一些繁琐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但“勤”的对立概念是“懒”,“智”的对立概念是“愚”,“勤”和“智”不是对立的概念,提倡“智”和提倡“勤”并不矛盾。更何况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依靠众多科技工作者们日以继夜的勤奋攻关才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二,提倡节俭并不是吝啬和小气的表现。

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像几十年前那样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不舍得用了,但这并不是我们放弃节俭的理由。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果杜绝这些浪费,就可以解决农村扶贫对象和城市低保人口的温饱问题。厉行“光盘”,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势在必行。吃的方面如此,穿、住、行等方面亦然。节俭不仅不是吝啬与小气的表现,而是一个人高素质、大局观和共享观的彰显。

第三,智能引领,勤俭护航,才能持续良性发展。

智能产品让生活更美好,但这种美好建立在科技人员辛勤工作、奋勇攻关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我们能享有这么丰富的智能产品吗?能不断提升智能产品的质量效率吗?能追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吗?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很多资源面临枯竭,很多原材料依赖进口,尤其是制造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方面的高尖材料。在这种背景下,厉行节约,不仅是利国利民、泽被后世的功德,更是国家长期发展、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

科技发展了,“勤”更需提倡;社会进步了,“俭”尤为重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勤俭要求和勤俭标准。今天的“勤”更应该是“勤”与“智”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今天的“俭”更应该是节约资源和物尽其值的高效利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宏观调控、智能引领、勤促发展、俭来护航的轨道行稳致远,高效发展。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稿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稿两篇

第一篇:倡导勤俭节约,弘扬中华美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倡导勤俭节约,弘扬中华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中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句;清代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生逢盛世,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饥寒交迫的生活,只在文学作品或荧屏中才能一见,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一部分同学勤俭节约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了,忘记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

不论寒冬酷暑,每天,当我们还在睡梦之乡时,生活老师一天的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一日三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凌晨2:30,和面,醒面,揉面,成型,再醒,上蒸柜,一共六道工序,全部纯手工完成。早餐师傅从2:30一直工作到7点,4个半小时,12个人,近3000师生的面点……还有三口直径1.2米,一人多高的大锅,稀饭、面条、豆浆、锅盔、油饼、炒面……为适应大家的口味,保证充足的营养,每天都得变换花样。古人讲技艺时,常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而我们十分多钟的早餐,却需要生活老师在幕后4个半小时的辛苦付出。

早上6:30是炒菜班生活老师的上班时间,她们工作的第一件事是洗菜,每样菜至少要清洗三遍,从整理菜品到清洗干净,大约要耗费2个小时,然后是切菜,38个人分工合作,紧张忙碌,却又有条不紊,一直要坚持到十点。最震撼的莫过于炒菜了,4个师傅,10口直径一米的大锅同时开炒,烈火升腾,清香弥漫,他们着装工整,表情严肃,动作轻快,翻、炒、煎、炸游刃有余,但近2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下来,每个人都是腰酸背疼,浑身湿透……炒菜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只有准时才能保证我们11:45能吃到香甜可口的饭菜。下午的工作也是同样如此。后勤李四平主管说:“我们要尽全力保证孩子们吃好、吃饱,只希望他们能珍惜生活老师们辛勤的劳动成果。”

不必说我们最爱吃的鸡腿、鸭腿需要提前2天腌制、配卤,也不必说餐后生活老师要洗碗、消毒各2个小时,单说我们进餐后的地面、桌面、墙面的清洁工作,餐厅消毒每次都需要生活老师用3个小时完成。

只有我们下晚自习,他们也才能下班了,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工作的辛苦,想的都是怎样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日复一日的劳累,年复一年的辛苦,为我们准备好一日三餐。

可某些同学却并不领情。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好端端的馒头,咬了两口,就扔在垃圾箱里;一碗稀饭,还剩一大半,就弃之不顾;饭堂内,剩饭剩菜堆积如山;教室里只有一两个人时却开着整个教室的灯管和风扇,甚至无人在时灯管依旧明亮、风扇依旧运转;校园里时不时见到自来水成了长流水,还有那些被丢弃的校服……

也许有的人说:吃饭的钱我缴了,水费电费我也交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我国,有多少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有多少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有多少病号因无钱治病而丧失生命……想想这些同胞,只要有一点血性的中国人,怎么忍心浪费?快乐,一定要建立在浪费的基础上吗?如果你关爱他人,你可以把这些浪费掉的钱捐出来,帮助一下贫困的、生病的、有需要的人;或者,你可以少向父母要钱,让他们感觉轻松点、舒坦些。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而节俭,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文明的习惯、节约的习惯,并在实际中相互勉励、相互提醒。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不践踏花草,不糟蹋公共财物,节约每一分钱、每一度电。这不仅是为学校节约,而且是为社会、为环保做一份贡献。

一个社会越文明,就越节约。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度电、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做起,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渗透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伴随我们幸福一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世界勤俭日---学生国旗下演讲稿稿

第一篇:节约从心起,浪费遁形去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古人说,“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是先贤对我们的教导,也是先贤对我们的告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今天,我国餐饮的浪费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的程度。因此,现在我演讲的题目是《节约从心起,浪费遁形去》也许有人会说,我花钱,我消费。这关别人什么事?当然,无论是去大排档,还是到星级饭店,食客都有权处置自己点的饭菜。但是,那种暴发户式的“买两碗豆汁儿,喝一碗,倒一碗”的做法定然是暴殄天物,是需要毫不留情地制止和批判的。消费是一回事儿,浪费是另一回事儿。生活节约是个人习惯,更是社会良俗。

古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历来都注重个人节俭品质的培养,司马光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教育自己的孩子司马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在司马看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为了形成节俭的社会风俗,即使是帝王也往往会率先垂范。我们熟知的隋文帝杨坚就是一个“食不重肉”的君主。在我们的文明史上,节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更关系国家战略。民以食为天,这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改变的事实。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虽然我们拥有了现代科技,但是粮食的生产仍然受到天灾、人祸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一旦陷入粮食危机,那将是别的任何物质都无法挽救的灾难。

国家领导人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还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国家的大政方针,舆论的宣传教育,都在提醒我们这些“不知饥饿为何物”的青年人关心粮食问题。粮食问题貌似和打着《王者荣耀》的我们相距甚远。其实,课本中的诗人早已告诉我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衣食住行,这些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相信各位老师和社会各界的朋友对此深有体会。只是我们这些处于校园中的学生,还需要更多的生活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人人都能背诵的诗句。因为粮食得来不易,所以我们需要倍加珍惜;因为粮食得来不易,所以我们没有权利浪费毫厘。一方面有人大手大脚浪费无度,一方面“光盘行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一方面极简生活早已成为新的时尚。

只要我们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理念,那么浪费现象很快就会遁形而去。让我们高举节约的照妖镜,让浪费无度现出丑陋的原型,让浪费现象无处藏身。

第五篇:XX世界勤俭日国旗下演讲稿范本[定稿]

XX世界勤俭日国旗下演讲稿范本

本文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XX世界勤俭日国旗下演讲稿范本,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内容发布尽在,欢迎查阅。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勤俭节约。

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回顾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虽身居高位,却一生过着简朴生活,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学校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个道理:奢”能败国、败家、败自己。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样好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我的回答是:“当然需要。”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它不以物质是否丰富为前提。

但是,现在仍有一部分人中间存在着奢侈浪费的现象,小则浪费饭菜,大则跟风攀比,这些都有违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让勤俭成为一种风尚,成为我们血液中的一种自觉,让勤俭之风尚遍彻校园。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