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心得体会1
2020年8月21日,在集团纪委的组织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渭华起义纪念馆,去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去纪念为了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一转眼,渭华起义的英烈们离开我们已经90年了,想想90年前那个火红的5月,无数广大劳苦大众,在近300多名在陕中共党员的带领下,在西起渭南、东至潼关,以华县、华阴等5县为方圆的广大渭华地区,一夜之间同时暴动,向盘踞西北的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掀起了永留青史的渭华起义,一大批革命志士,在中国西北打响了对反革命的第一枪,把对敌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在了西北,插在了渭河两岸,秦岭脚下,在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上,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在中国革命的征途上写下了浓重的一页。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迅速参观完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相关展厅及其他展室,主要包含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十五个砖铺大字,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遗址,烈士殉难井,起义领导旧居等。最后,我们参观了渭华起义烈士纪念碑并献花,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离去时我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曾经那些鲜活的记忆,隔着岁月的河流,只能活在我们的心里。渭华起义虽因敌众我寡而失败,但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如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人物,同时这次革命的火种确漫延至陕北,为数年之后全国革命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今社会,享受着和平、幸福生活的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不忘记老一辈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我们,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生活着,虽然做着不同性质的工作,虽然职位的高低有所不同,但是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踏实勤恳的完成每一项任务,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姓名:xxxx
年月日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心得体会2
3月28日,陕西生态水泥机关一党支部组织党员前往渭南市渭华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我很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带着崇敬的心情,深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踏寻先辈足迹,感受红色文化,收获颇丰,感触颇多。
一路上,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透过车窗看到湛蓝的天空,绿色的山川。然而我的心情随着车轮的转动早已到了我们将要到达和瞻仰的目的地——渭华起义纪念馆。从西安出发,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当我们的车缓缓驶入景区时,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景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办理入场后,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了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革命纪念馆,全馆由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陈列大厅、中心广场、烈士纪念塔四部分组成,收藏文物157件,各类照片1200余副,文献资料75件(原件32件)。馆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看着一张张承载历史的照片,一件件让人心酸的生活器具和简易武器,简陋、质朴,令人感动,这些普通的武器似是充满了无穷的战斗力,在艰苦的岁月,伴随着革命先烈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条件是有限的,但是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永远不受局限。
渭华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员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一九二一年就有魏野畴、王尚德等同志传播马列,后来农协普遍成立,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陕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渭华这块群众基础好、斗争热情高的地方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党团组织选取渭南的赤水职校和华州的高塘小学委立足地,秘密组织、收集武装准备暴动,农运学运进一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和反革命的镇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听着讲解员讲述先烈们艰难前行的革命历程,那个革命年代的斗争生活仿佛在我眼前显现,先烈们经历千难万险,不惜牺牲自己,期待着曙光来临的那一天,这种无私的牺牲精神让人震撼,崇敬之情在我心间油然而生。回想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巍巍丰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威武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先烈,不会忘记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一切,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还是那句特殊的标语:“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据介绍,这幅标语上原本只有“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这10个字,是当时高塘和谷堆两校的师生1927年为悼念李大钊等烈士,用青砖和鹅卵石铺砌而成。1928年5月,渭华起义爆发后,刘志丹到达这里,发现了这一鼓舞人心的标语,于是就命令警卫员将它重新加以点缀,添加了“同志们,赶快”这五个大字。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在撤退时,就命令警卫员将它用黄土掩埋起来。解放后,人们才除去上面的黄土,让这一砖铺标语在渭华大地上重见天日。这句用生命书写的铿锵有力的标语,被誉为镶嵌在渭华大地上的特殊标语,属国家一级革命类文物。
纪念馆参观结束后,我们又瞻仰了起义纪念塔,沿着台阶去往纪念塔,台阶两旁的山体上栽满了松柏和樱花树,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松柏显得更加翠绿、樱花开的更加鲜艳。它们像是守护在英烈们身旁的卫士,又像是默默的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纪念塔庄严肃穆,俊秀挺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先烈们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在渭华起义烈士纪念塔前,我们举行了庄重的悼念仪式,全体同志默哀,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向烈士敬献了花篮。在鲜红的党旗下,全体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火,没有体验过战争岁月的残酷,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日益富足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此次参观学习,我们不仅仅是去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更是激励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工作生活中,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
爆发于1928年的渭华起义,是在全国大革命陷入低谷时,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具影响的起义之一,它打响了西北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去,到军队中去,准备力量,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7年9月26日,陕西省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发动起义,党团组织选取渭南的赤水职校和华县的高塘小学为立足地,秘密组织、收集武装准备,以西安东部为暴动区,成立中共陕东特委,省委常委刘继曾兼任书记。省委书记潘自力到渭华地区布置检查,准备在5月初组织农民起义。5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和中共陕东特委的领导下,渭(南)华(县)地区农民在渭华原上分片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举行起义,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及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5月10日,由中共陕西省委掌握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路新编第三旅(旅长许权中),在唐澍、刘志丹(刘景桂)等人率领下,由潼关开往渭华地区。这支部队是由大革命时期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政治保卫队为骨干组建的,各级领导大多由共产党员担任,不少官兵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实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第三旅到达华县瓜坡镇后宣布起义,参加渭华地区农民起义。在华县高塘镇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政治委员刘继曾、参谋长王泰吉、军党委书记吴浩然、总顾问许权中。全军千余人,设四个大队和一个骑兵队。工农革命军与起义农民相结合,摧在渭华原上毁国民党地方反动政权,杀劣绅、斗地主,并没收其财物分配给贫苦农民。渭华地区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很快形成了以华县高塘、渭南塔山为中心,东至少华山,西到临潼,北接渭河,南连秦岭,约200平方公里的红色割据区域,苏维埃政权在华县、渭南、五一(民国初期县治,今属渭南市临渭区)3个县48个区、村建立。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使反动当局十分恐惧,冯玉祥急调三个师及渭华地区的反动民团对起义中心区域实行“围剿”,经过数次激战,工农革命军、陕东赤卫队终因寡不敌众,退入秦岭山区。战斗中,工农革命军廉益民(政治部主任)、吴浩然与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薛自爽英勇牺牲。7月,工农革命军在洛南县保安镇又遭国民党军李虎臣部围攻,唐澍等牺牲。在此,中共陕东特委决定取消工农革命军番号,部队由许权中带领暂归国民党刘文伯师,保存力量。8月,许权中带领部队在进入河南省邓县后被打散,起义失败。三百多名渭华儿女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淋淋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在敌人的暴行面前表现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辱的英雄气概,他们用宝贵的生命和鲜血铸造了巍巍丰碑,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渭华起义是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受中共中央之命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指挥下发动的一次威震西北,波及全国的由农运、学运、军运结合的武装大起义。填补了西北地区革命斗争史上的空白。树立了党领导的西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一座丰碑,在中国的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青史永志。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但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同时它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也教育和锻炼了陕西人民,并将革命的火种引向陕北,创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以后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在渭华起义后成长起来的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参与解放东北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高岗……渭华起义带给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影响,是足以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比肩的重要事件,是我们陕西人民继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陕西首义的又一个值得骄傲的事件。
第三篇:渭华起义有感[范文]
参观渭华起义纪念馆有感
1924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号召共产党员到农村和军队中去,准备力量,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决定在党的力量强大、群众基础较好的渭华地区成立中共陕东特委。1928年5月,在当时的陕西省省委书记潘自力的领导下,渭南和华县地区的农民在渭华原上发动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及武装力量陕东赤卫队,史称渭华起义。
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北反动统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斗志,为以后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积累了经验。
我与今年4月在华州区做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时,有幸瞻仰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9平方米,当我刚迈入纪念馆的时候,就被里面庄严肃静的景象所震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渭华起亚烈士纪念馆,它依然屹立在纪念馆南部100米的丘陵高地上。纪念塔高约32米,塔身高19.28米,示意1928年,下设5个台阶,示意5月,面向西北,示意渭华起义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纪念塔呈方形,塔的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塔的背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纪念渭华起义,缅怀悼念死难英烈的碑文。纪念塔前面是一座农民高举旗帜起义的雕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渭华起义的情景重现。馆藏革命1400余件,陈列展室7个,起义领导旧居4处,馆内保留了当年起义时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遗址五处,分别是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指挥部——五间厅,十五个砖铺大字,中共华县县委办公楼旧址,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扩大会议遗址,烈士殉难井。
由于时间仓促,我迅速参观完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其余展厅,但离去时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渭华起义虽因敌众我寡而失败,但他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如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人物,同时这次革命的火种确漫延至陕北,为数年之后全国革命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现今社会,享受着和平、幸福生活的我们,应该不忘初心,不忘记老一辈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我们,在当下复杂的社会生活着,虽然做着不同性质的工作,虽然职位的高低有所不同,但是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努力,踏实勤恳的完成每一项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家庭,更是为民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最真实的一点贡献。当代的工人,民族的脊梁,祖国的现在和未来正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应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民族大任。我们应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出表率,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
第四篇: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心得体会(推荐)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心得体会
去年,差不多就是这个季节,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大一的我们由于不认识路,一路上问着过去,总算找到了八一纪念馆,我们跟着游客们一起排队,领票,进入了纪念馆里面。
进入纪念馆的大门就可以看到道路两边屹立着烈士们高大,雄伟的雕像,在每一位烈士的雕像下面都有一个显示屏,通过触摸屏幕上的开关,你可以查看到有关这些烈士们的先进事迹。踏进馆内后,便可以看到以下场景。
接着往里走,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在为参观者进行讲解,他们把纪念馆馆内的文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为参观者们放映一些较为著名的战役的片段,把我们每个参观者都带进了那军号嘹亮、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令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无限感慨和对那些革命先烈们崇高的敬意。
自从1927年8月1日,革命的圣火在南昌点燃,星星之火便开始燎原,此后,伟人们又把圣火的种子洒向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革命的圣火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熊熊燃起。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八一起义纪念馆就这样诞生了,它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的历史见证。如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中山路380号,1956年建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在国家有关部委、总政首长以及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投资1.53亿元的纪念馆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看着馆里陈列的一件件落后破旧的武器装备,我不仅从中感受到了火的味道,而且看到了革命前辈们奋勇杀敌的英姿。尽管熊熊大火依然燃烧着,但我知道那是先辈们顽强不屈的斗志,坚定不移的信念。看着那依然向前冲去的先辈们的雕像,就像回到了那些峥嵘岁月里,跻身于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场。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当我看到当年起义布防图和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我被先辈们军事思想的先进性和革命热情的高涨所震撼。那时我便思索先辈们的这些都从何而来,历史给予了我答案,那便是他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的信仰和誓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奋斗。
走出展厅,顿足,回首,“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敢为人先”16个金色大字仿佛展现眼前,铭刻在了我的心中,我领悟到“八一”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一种方向意识、一种立场观念;“八一”精神是一种创造精神,一种敢于砸碎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革命创新精神;“八一”精神是一种忠诚使命、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八一”精神也是一种伟大的实践精神,一种所向无敌的胜利精神;“八一”精神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提供了核心的动力。在那里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更进了一步,站在伟人的雕塑下宣誓,贴在红旗旁重温那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那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革命前辈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他们那种为达到目标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在今后的学习上,工作上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享有这样安定,多姿多彩的生活,那都是我们的革命前辈们用他们自己的鲜血换回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真的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珍惜,那是不明智的。我们要勇于担当起自己作为历史接班人的责任,努力奋斗,刻苦学习,为祖国的强大繁荣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五篇:参观平江起义纪念馆
参观平江起义纪念馆
史馆瞻观听史诗, 犹闻战马耳边嘶。当年举义擎旗帜, 今日吟歌颂铁师。征战千回成百将, 崇贤万念赋千词。江山锦绣添新彩, 告慰功臣烈士知。
注: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由平江县领导陪同参观平江起义纪念馆,追思先烈,缅怀征战,喜看平江成为拥有全国最多将军之一的县,誉名“将军县”,感慨命笔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