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届进博会成功举行感受开放共赢魅力心得体会
第三届进博会成功 举行 感受开放共赢的魅力心得 体会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4 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这是见证开放中国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的盛会,展现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与世界携手共进共赢的决心与诚意,将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衰退乌云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带来一抹亮色。
进博会,见证扩大开放的决心。举办进博会,是中国一以贯之向世界敞开大门、虚心学习的重要行动。从首届进博会宣布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五方面举措,到第二届进博会强调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等,再到今年以来我国着力推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出台方案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扩大开放举措,中国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决心。为了确保今年举办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从针对参展人员进出境推出“智慧旅检”,到在场馆各验证出入口提供疫情防控一体化服务,再到全面提升证件
服务水平等,中国采取了有力举措、克服了重重困难。从这些努力中,让世界再次读懂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看到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的担当。
进博会,奏响开放合作的强音。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开放合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进博会的吸引力和魅力所在,是中国的承诺,更是中国的行动。在开放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在合作中共赢,进博会已成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平台。中国经济以海纳百川的气质,敞开大门拥抱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为它们提供机遇,帮助它们乘风破浪,实现自身发展梦想。置身进博会,我们深刻感受到,开放合作正汇聚成一股跨越国界的大潮,也将更加有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凝聚开放合作共识,开创共同发展的新未来。
进博会,展现共享共赢的魅力。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首届和第二届进博会累计进场人次逾 171 万,累计意向成交额 1289.6 亿美元;首届进博会后,智利车厘子在中国销量提升50%;迪卡侬的自动盘点机器人“迪宝”在第二届进博会亮相后进驻
到中国近30 个城市的 50 家商场……回顾过往,进博会平台的成绩单“含金量”十足,展现了一个新生展会的强大实力和独特魅力,彰显中国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满满诚意,令全球各地参展商满怀期待。进博会将促进各方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得更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得更活。
浦江潮涌,奔腾向前。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博会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气魄,与八方宾朋共襄盛举,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书写更多合作共赢的故事,给世界带来更多精彩。
第二篇:第三届进博会成功举办心得体会发言
第三届 进博会成功举办 心得体会发言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 11 月 4 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博会能够如期召开,且展览面积超过上届规模,体现出进博会的巨大吸引力和各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除展览面积之外,本届进博会在展区设置、展商质量、制度安排等方面还呈现诸多亮点,在疫情笼罩、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背景下,进博会的召开无疑为寒冬里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展会规模展商质量进一步提高
本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设置了技术和装备、消费品和智慧生活、食品和农产品、服务和健康等 4 个主题板块,按产品分为服务贸易、汽车、消费品、技术装备、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食品及农产品等 6 个展区,各展区主题更为突出、特色更为鲜明,为交易者提供了便捷舒适的交易平台。本届进博会的展商质量进一步提高,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 14%,其中数十家企业首次参加进博会,诸多企业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更有近百家企业签约参展未来三届进博会。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已发出声明,宣布从第三届进博会起,在展期内实施常态化进口展品留购税收优惠政策,将进博会的优惠政策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参展热情凸显多边主义深入人心
根据进博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此次美国共有 197 家展商参会,展出商品 1373 件,展商数排在日本和香港之后,位列第三,而展出商品数位列第一。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两年多、美国政府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战的背景下,众多美国展商来华参展,充分表明进博会对美国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行径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企业的行动已经体现出全球化大势不可逆,多边主义仍然是全世界的共识。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在第二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便对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坚持的立场做出了精辟论述。美国企业的参展热情给这一论述提供了现实注解,他们以自身的行动和选择肯定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立场与方案。实际上,中美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已通过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方式建立起密切的经济往来关系,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共同体,虽经历各种波折,但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进博会恰好为加强两国经贸合作、促进两国共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进博会彰显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
目前,新冠疫情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控制,一些国家仍然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之下,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还充满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博会如期举办,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修复能
力和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由负转正,消费、工业生产、进出口等领域的指标不断向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将是在疫情冲击下,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正因如此,中国有信心也有底气办好第三届进博会,并将以进博会为契机,加速自身开放的步伐,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更大的力量。
今年以来,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迈出了更大的步子,一方面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发布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总体方案、扩容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也正因如此,各国企业青睐中国、信赖中国,并将进博会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途经。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未来,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团结协作,携手前行,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维护世界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第三篇:第三届进博会有感心得体会
第三届进博会有感心得体会
11月10日,第三届进博会圆满落下帷幕。在X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去的情况下,中国用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为全球企业发展带去希望,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第三届进博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克服不利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办展工作。总展览面积近36万平方米,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本届进博会商业企业展共设置了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等六大展区,展览面积远超往届。此次,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意义非凡,不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新机遇。
进博会期间,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2000多家参展商和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861项,实现了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预期目标,整个进博会期间,累计进场近61.2万人次。第三届进博会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交易采购成果实现较大增长,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主席提出的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等四大举措,也让世界再一次看到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感受到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进博会是世界感知中国开放的重要窗口。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也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国际性平台,体现了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疫情之下,参展商热情不减,不仅是对中国市场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合作共赢理念的认同。
第四篇:第三届进博会感悟心得体会2
第三届进博会感悟心得体会2
11月4日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主席强调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宣示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X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
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世界上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这次疫情告诫我们,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只有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面对逆风和回头浪,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国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拿出更大勇气,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正如主席所强调的:“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进博会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面向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中国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
第五篇:进博会连续成功举办心得体会
进博会连续 成功举办心得体会月 6 日,第三届进博会参展商联盟大会隆重举行。会上,第四届进博会展区图正式公布亮相,29家展商集体签约第四届进博会。中国搭台、世界合唱,进博会进一步助力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与发展。
回望过去,进博会连续两届成功举办,向世界交出亮眼“成绩单”。据统计,前两届进博会累计进场人次逾 171 万,累计意向成交 1289.6亿美元,参展企业深切感受到中国市场机遇。每年短短 6 天的展期只是对全球好物的集中展示,截至目前,上海共诞生56家“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制度体系已形成,通过这些平台的专业服务,全球商品、服务和技术得以无缝衔接进入中国市场。从 6 天展期到 365 天驻守,“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持续释放。
正是因为参展企业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以及中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广阔前景,本届进博会“磁力”不减。来自世界各地的 2600 多家参展企业中,世界 500 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超 70%,更有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而在进博会 7.2H 展馆的新品发布区,众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正密集上演。肯尼亚广播公司网站积极评价进博会的重要作用和吸引力,强调中国有着世界最大市场,进博会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洽谈业务、拓展中国市场的良好平台,非洲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进博会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通过这一平台,各国企业可以更多看到中国的机会,与这一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零距离”接触。不同于分散式的一般贸易,进博会汇集了各国优质商品,在这个巨大平台上可以轻松实现“货比百家”,极大提高了贸易效率。诸多“新朋友”“回头客”齐聚本届进博会,表明这些企业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希望在扩展中国市场中捷足先登,争相利用好进博会这一“近水楼台”。
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在实现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将向世界溢出更多机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进博会的举办就是其中一项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对世界各国“真金白银”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国内市场并非彼此割裂,应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随着中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将更好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互联互通。斐济天然护肤品、墨西哥咖啡龙舌兰、新加坡黑胡桃木家具……曾经稀缺的进口商品,正在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白明表示,过去讲“钱花在刀刃上”,中国多侧重生产资料进口;现在随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正向生活资料进口延伸。而进口商品的结构性变化,与进博会所代表的趋势相互印证,将有效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随着越来越多全球产品通过进博会这一重要平台进入中国,更多国家和地区将分享中国消费升级红利。中国的进博“朋友圈”也将越来越大,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