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水调歌头》体会
读《水调歌头》体会
读《水调歌头》体会1今天,我读了宋代词人苏轼题写的《水调歌头》,读后我的心情复杂,犹如心乱如麻一般,百感交集。因为在这首词中,作者的寓意太深奥了,表面看去,好像只是在说希望离别的人能够平安健康,但是再细细琢磨这首词的内容,你就会感到思绪万千,对亲人挚友的思念之情顿时涌上心头。
这首词的上部分写词人中秋赏月,下部分写词人望着明月思念亲人,蕴含了词人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
当我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我体会到词人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感到有些厌倦,所以他渴望飞往一个更美丽的月宫,但是他却经受不住这种寒冷。
当我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我体会到词人似乎认为与其飞往寒冷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清影随人。
当我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我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与月有阴晴圆缺一样,都是常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
当我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体会到即使两人远隔千里,只要两心相照,对明月的爱也可以把彼此分离的人融合在一起。
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因此,只要相隔千里的两个人两心相照,也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虽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同时吸引着词人。但是在相比之下,词人终究还是亲手抹去了那虚无缥缈的幻境,从浮想联翩中回过头来,觉得还是有亲人挚友的人间更温暖亲切。
读《水调歌头》体会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没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爽,我也没有苏轼对月宫的丰富想象,但每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抬头望到天上的明月时,明月就像有意似的,总让我回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
我的故乡在南方,有一条宽阔而且美丽的河流过故乡。故乡的人都管她叫母亲河。故乡的人在河的岸边修建了许多供人们休憩乘凉的小广场。
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学校就在河边。在高考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在天气好的夜晚,在晚修结束后,一个人来到小广场,静静的望着空中的月亮出神。
月亮仿佛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她能让我心情平静,她能把我身上的压力陡然卸去,她能还我一个愉快的心情。她不会生气,她更不会发怒,她只会带着她甜美的微笑默默的注视着你!这时你仿佛觉得这月亮似乎是为了你而变得愈加的明亮了!
又一次,我独自走在这位于异乡的大学校园里,我抬起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我想到了苏轼,我想到了故乡那明亮的月亮,我想到了……
读《水调歌头》体会3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绕。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淸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的温存。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苏大诗人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读《水调歌头》体会4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
中秋节,农历十五日。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望月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
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比起苏轼来,我们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
第二篇:《水调歌头》阅读体会
《水调歌头》阅读体会
《水调歌头》阅读体会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众所周知,这首词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欣赏一首古诗词就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中秋,借诗抒发了对故去的胞弟子由的怀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细品着这首诗,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醉酒的苏轼在庭院里舞蹈、遐想、嚎啕。他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他或许在想,为什么人总有别离?为什么人不能”千里共婵娟”!
而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些什么。或许在冥冥之中有“天”在管辖着人的悲欢离合,这不可改变,但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哪怕是一草一木。等到失去了再追悔莫及,这都是于事无补的。
发现人生的哲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它一脉相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相信如果你继续研究它,你一定会发现更多!
《水调歌头》阅读体会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没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爽,我也没有苏轼对月宫的丰富想象,但每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抬头望到天上的明月时,明月就像有意似的,总让我回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
我的故乡在南方,有一条宽阔而且美丽的河流过故乡。故乡的人都管她叫母亲河。故乡的人在河的岸边修建了许多供人们休憩乘凉的小广场。
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学校就在河边。在高考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在天气好的夜晚,在晚修结束后,一个人来到小广场,静静的望着空中的月亮出神。
月亮仿佛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她能让我心情平静,她能把我身上的压力陡然卸去,她能还我一个愉快的心情。她不会生气,她更不会发怒,她只会带着她甜美的微笑默默的注视着你!这时你仿佛觉得这月亮似乎是为了你而变得愈加的明亮了!
又一次,我独自走在这位于异乡的大学校园里,我抬起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我想到了苏轼,我想到了故乡那明亮的月亮,我想到了……
《水调歌头》阅读体会3清月几时有,将酒问青天,人有悲欢,月有阴晴圆缺,事古难全。人若长久,千里共婵娟。几年前的中秋夜,苏轼曾望着月亮沉醉,举杯轻吟。今天,又是一个月圆的夜晚,我再次频唱首歌。
从古代开始,就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称赞这一轮月圆,月圆虽美,但也只是一瞬间。今天我们面对的是过去,而明天我们将再次成为碎片。残月似乎象征着离别的哀伤,而苏轼则一反古人对残月的哀伤,反道是写人有悲欢,月有阴晴圆缺的千年佳句。
是的,细细想来,没有这残月的演变,这圆月哪来的?就像人生一样,没有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能换来成功的快乐?人与人之间有离别的痛苦,重聚的欢乐,自然月亮也会阴藏晴朗。
人的月亮无常,自古如此。月圆的日子里,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凝望着月亮,想念着家人。有的东西是不能强求的,只要彼此怀念就够了。如今,我们还没有体会到离别的忧伤,既然如此,就请珍惜眼前的这些点点滴滴,不要等到悲叹离别的时候才去珍惜。
我们需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才能乐观地面对任何事物。有的东西虽是古往今来的事情,但只要换个角度去想,也许就会茅塞顿开。
《水调歌头》阅读体会4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只有。他写的诗、词、散文达到了北宋时期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着的大家。苏轼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在书法、绘画方面也负有盛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从题中是我:廉怀子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作者对苏澈(即作者的弟弟,字子由)的'思念。
苏轼是在熙宁九年的中秋节上写的这首词。文章透露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这首词也有经过许多艺人的演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当红女演员杨幂演唱的,那种感觉就是把词唱得淋漓尽致!
《水调歌头》阅读体会5月亮几点了?向青天请教葡萄酒不知道天宫阙,今夜又是什么日子?我想乘风而归,又恐琼楼玉宇,高不成寒。舞弄弄影,何似人间。转朱阁,低绮户,不眠不休。过分的憎恨,何时向别圆!人之常情,人之常情,月之阴晴圆缺,这事难全!人若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家都知道,这个词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古诗鉴赏要懂得其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中秋,借诗以表达对故去胞弟的怀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细细品味这首诗,脑中仿佛出现了醉翁之意不在院中的苏轼。看着一轮明月,他思绪万千,心事重重。也许他在想,人为什么总有离别的时候?为什麽人不能“千里共婵娟”!
而且从这个词里,我们也能学到一些东西。也许冥想中的“天”会控制人们的悲伤和欢乐,这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即使是一草一木。等失去后再追悔,那是没有用的。
发掘生活的哲理——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它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你继续研究,我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更多!
第三篇:读《水调歌头》后感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人,读《水调歌头》后感-作者作文400字。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只有。他写的诗、词、散文达到了北宋时期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着的大家。苏轼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在书法、绘画方面也负有盛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调歌头》是一首世代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年了,读后感《读《水调歌头》后感-作者作文400字》。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从题中是我:“廉怀子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作者对苏澈(即作者的弟弟,字子由)的思念。
苏轼是在熙宁九年的中秋节上写的这首词。文章透露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这首词也有经过许多艺人的演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当红女演员杨幂演唱的,那种感觉就是把词唱得淋漓尽致!
初二:廖冰洁
第四篇:读《水调歌头》有感
读《水调歌头》有感
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绕。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淸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的温存。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苏大诗人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又是一年中秋节,你们一定要快乐,永远也要快乐!
高要市金渡镇华侨初级中学初三:曾子盈
第五篇:读《水调歌头》有感
读《水调歌头》有感
读《水调歌头》有感1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起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深深的写着他的怀念,想着家人、皇帝的忧愁,通通映衬在这首诗上,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更是显得凄凉啊!回忆着以前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现在在这里孤零零的一人,也只能在中秋,跟家人同时看着那颗又圆又皎洁的月亮。但虽然同时看着月亮,却相隔两岸,不免感到惆怅。
中秋节,农历十五日。中秋节就像过年一样,家人团结在一起,一起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烤肉、吃柚子,还一起欣赏月亮。而看到那皎洁得月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月亮种种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玉兔捣药等传说,我们不妨停下脚步,仰望月亮,说不定可以看到吴刚努力的砍伐着树木,玉兔“咚咚咚”的捣着药呢!
如今中秋节又到来了,家家户户都高兴得买柚子、准备烤肉用具,又在那又圆又大的月亮下,一起吃烤肉、吃柚子,高高兴兴的团聚一起赏月;全家团聚,宛如过年除夕一起吃团圆饭一样,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但只要好好珍惜,会得到很多快乐。比起苏轼来,我们的中秋不是比他好多了吗?
读《水调歌头》有感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少年前的中秋之夜,苏轼曾望月纵酒,举杯轻吟。如今,又是月圆之夜,我再一次频首浅唱
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赞美那轮圆月,圆月固然很美,可却只是一刹那。当今朝过去,明天它又变得残缺。残月似乎象征着离别的伤感,而苏轼却一反古人对残月的悲伤,反道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的千古佳句。
是啊,细细想来,没有这残月的演变,哪来这一轮圆月?好比在生活中,没有一次次惨重的失败哪能换得成功的喜悦?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自然月亮也会阴藏晴出。
人月无常,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月圆之日,有多少远离家乡的人人凝望着月亮,思念着家人。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只要彼此惦记就足够了。现在的我们并没有体会到离愁的苦闷,既然这样,就请珍惜这眼前的点点滴滴,不要等到离别之时叹哀愁。
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看见它的两面性,从而乐观地去面对。有些事虽然是自古如此,但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去感受,或许便会茅塞顿开。
读《水调歌头》有感3月色如水,如水的`澄澈,如水的寒心。不知千里之外我的弟弟是否也与我一样在这如水月夜的寂寞中思念着。这惨淡的月光是揪心的手,叫我如何安睡。庭下积水如空明,日复一日,积水中,我的思念像纸鸢一般飞向婵娟,飞向弟弟。
月上舞动的人影,是否是捣药的白兔,我欲乘清风而上,飞上云端飞入天际琼楼玉宇中,但那冷寂的月宫又未必胜过人间。翩翩起舞的仙子,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中秋之夜谁不想有亲人陪伴。
明月又圆,人间却少团圆。这月亮又如何与人作对,又在这圆月来扰扰亲人们相连系的心吗?月有圆缺,人有离合,人世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这是永远的缺憾,希望亲人们能永远辛福安康。没有永远的圆月,没有不散的团聚,没有完美的人生,也许这就是自古以来不恶作剧,弟弟,你快回来,把我的思念带回来……
读《水调歌头》有感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众所周知,这首词是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欣赏一首古诗词就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中秋,借诗抒发了对故去的胞弟子由的怀念;是作者大醉后的佳作。
细品着这首诗,脑海中仿佛出现了醉酒的苏轼在庭院里舞蹈、遐想、嚎啕。他望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他或许在想,为什么人总有别离?为什么人不能”千里共婵娟”!
而从这首词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些什么。或许在冥冥之中有“天”在管辖着人的悲欢离合,这不可改变,但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哪怕是一草一木。等到失去了再追悔莫及,这都是于事无补的。
发现人生的哲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它一脉相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相信如果你继续研究它,你一定会发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