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共创经济特区美好明天心得体会(全文5篇)

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共创经济特区美好明天心得体会(全文5篇)



第一篇: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共创经济特区美好明天心得体会

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共创 经 济特区美好明天心得体会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习近平总书记“一张白纸”的生动比喻更是彰显出改革开放带给深圳的变化,这一幅“经济特区画卷”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美印证。在基层工作中我们更加需要学习特区精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处。

用“敢为天下先”的魄力画上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用“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 年间特区人民用奋斗和坚持完成了“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完美转型,地区生产总值从 1980 年的 2.7 亿元增至 2019 年的 2.7 万亿元,年均增长 20.7%;外贸进出口总额由 1980 年的 0.18 亿美元跃升至 2019 年的 4315 亿美元,年均增长 26.1%;2019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5 万元,比 1985 年增长 31.6 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党和国家的支持,是特区建设者的坚持,是特区人民的奋斗的成果。深圳特区以“特”的思想观念、“特”的管理体制和“特”的政策举措,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在基层工作中同样需要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敢于下决

心、花气力,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真正地将改革精神发挥到底。

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绘出极具特色的框架图。深圳特区历经 40 年,发展势头仍然不减,依靠的是一个“创”字。特区的设立本就是经济发展的创新,特区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创新”二字。创新始终是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回首 40 年的特区发展,无论是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还是一系列引进创新人才的政策……每个领域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创新的支撑。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敢于发挥创新精神,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和意识,真正把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用“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涂上新时代的色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也要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经济特区的发展需要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开启特区发展的新篇章。基层的发展同样需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开启新篇章,开创新局面,开展新格局。

四十载特区的发展史,是把“一张白纸”变成“美好画卷”的过程,无论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还是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亦或是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拼搏精神……特区人民用 40 年的砥砺前行书写了最美的特区发展画卷,也

将共绘“经济特区新画卷”。

第二篇:学习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庆祝大会讲话心得体会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郑重宣示深化改革开放、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的坚定决心,对新时代特区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这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沧海桑田折射时代变迁,发展奇迹蕴含深刻启示。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等十个方面的经济特区建设经验。这十条宝贵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0年来,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深圳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也进一步昭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改革开放越有阻力,越要迎难而上。“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特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开启新征程的深圳,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高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路径;在新征程上勇当尖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新路径;继续保持“开拓者、实干家”的奋斗姿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中走在前列,深圳一定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在深圳成立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有力措施,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这在深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全新探索。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经济特区更要扛起责任,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当好改革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根植沃野扎深壤,枝展碧空映骄阳。昂扬向上的高山榕,不断茁壮成长,释放出澎湃的生命活力。恰如今天的特区,今天的中国,奋进路上,不惧风雨,不畏艰险,生机勃勃,前程无限!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第三篇: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 心得 体会

2020 年 10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其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40 年来,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成为中国推动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作为经济特区代表的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 1980 年的 2.7 亿元增至 2019 年的 2.7 万亿元,年均增长 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2019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5 万元,比 1985 年增长31.6 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

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并以五个“历史性跨越”对深圳经济特区给予了充分肯定。

经济特区 40 年的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了经济特区 40 年来积累的十条成功经验,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经济特区创办的历史和经验,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这是对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也是对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去年 8 月,党中央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面部署了有关工作。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我们要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聚焦“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历史使命,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要着力点,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着眼,从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道路上,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第四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习心得体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习心得体会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1

深圳位于广东中南沿海地区,东接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北靠东莞、惠州,南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全市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从深圳市境内划出的狭长地带,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深圳市常住人口405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官方语言为普通话。深圳的亚热带海洋气候适宜常年旅游,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22.4度,最高温度36度,最低温度1.4度,雨水充足,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深圳市花勒杜鹃,市树为荔枝树,深圳多大鹏鸟,又名鹏城。

深圳是我国重要对外口岸之一拥有良好的通讯设施和简便的出入境手续,目前对外国人已经实行144小时免签证待遇。海陆空交通便利,国际机场开辟了近百条航线,现已跻身我国四大繁忙空港之列:蛇口港、赤湾港、盐田港的海运可达世界各国、广九、京九铁路机贯穿其中,广深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深圳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除历史名胜古迹外,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新建景点,景区接连涌现,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欢乐谷、水上乐园、海洋世界、“明思克”号等都颇具规模,名闻遐迩。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经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雄资屹立于中国的南海之滨。现已先后建成了风格各异的近60处旅游景点、景区,近百家星级酒店,数以千计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购物及娱乐场所,使深圳旅游硬件设施的密度和档次都跻身于全国前列,1998年,深圳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深圳旅游已成为旅游大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望未来,深圳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深圳将成为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旅游胜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2

从小到大,深圳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了。

在几十年前,深圳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在当时的世界上就如同一粒小小的尘埃,毫不起色。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了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原本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震惊了全世界。

深圳,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站在天桥上向四面望去,全是高楼大厦,一座接着一座。坐落在深圳南山区的海岸城购物中心,可以说是深圳娱乐场所的一大代表,商场、电影院等应有尽有,使人们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欢乐。深圳对于从

外地来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个充满激情,充满梦想,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深圳福田区的华强北,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这里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任何人的创意想法都能在这里展现,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在这个大都市里绽放自己的光彩。

除了现代化的建筑以外,深圳也有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点。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一大代表。这里的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一棵挨着一棵,热烈耀眼的阳光透过树叶,变成一个个雀跃的小精灵,在地上舞蹈。这里的游客大多骑着自行车,感受着与家人一同骑行时的快乐。站在海边的岩石上,看着远处的浪花渐渐涌来,海风也缓缓吹来,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深圳这座既美丽又繁华的大城市,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挑战,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在这个城市里,奋力拼搏,努力成为这个城市里最耀眼的一颗星。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3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一直广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早期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内地把深圳商品经济的成功喻为“斯芬克斯之谜”,甚至掀起一股探谜解谜的热潮。当市场经济改革在全国推开、市场经济的框架写进教科书之后,深圳在经济运行、公共治理和城市文化方面继续显示出一种特质,优等生的榜样作用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仍然是“我们的深圳”。

与40年前设立特区时相比,今天的深圳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深圳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在科技创新、科学发现方面作出新贡献,大力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还要发挥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独美不如众美,深圳一开始就是全国人民的深圳、世界的深圳、我们的深圳。衡量深圳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深圳自身经济发展是否成功,还要看它能否通过全方位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沿海和内地城市进行体制创新、治理创新,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力。我们相信深圳将再次不辱使命。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成就辉煌。不惑之年的深圳,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以梦为马,奔向远方。祝福你,我们的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4

40年来,深圳一直在变,你们还记得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深圳吗?一个小小渔村,孤独地站立在那里,是那么凄凉,那么落后;转头看向此刻的深圳,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它的瞬息万变。那四通八达的道路,那名列前茅的经济,突飞猛进的科技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在深圳长大的我,倍感骄傲与自豪。深圳的道路有千万条,地铁的出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出行,看着手中的地铁卡,那错综复杂的线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深圳速度。比如最近六号线的开通,让原本遥远的道路变得近在咫尺,原本从光明到龙华需要花费半个小时,而现在却只需要几分钟就好了。地铁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也让我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交通改善生活,经济促进发展,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近几年政府投入量大量的财政,引进人才,使得深圳的经济迅速发展,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业区、风景宜人的公园等等。犹记得,全国城市经济排名是北上广深,可如今却是“北上深广”,你说,深圳是不是具备超强的魔力呢?

既然深圳各方面在永不停息,科技自然也不会落后,全息投影技术,智能机器人……纷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智能机器人当属最特别。为什么最特别呢?那还得从那天

说起,我去朋友家中玩,还未进门,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问候:“主人,你回来了,欢迎回家!”顿时,满脑疑惑:“我记得他家没有弟弟妹妹啊?谁呀?”带着疑惑,跟着朋友走了进去,刚一进去,他便跟我介绍:“来,带你认识一下我家新成员—小智。”边说边指着旁边的机器人。还未等我开口,小智笑着冲我走来:“你好,我叫小智,很高兴认识你。”瞬间,我都惊呆了,发怔发傻地看着小智,一边张大嘴巴,结结巴巴说:“很—很—很高兴认识你。”朋友见我这般模样,连忙解释道:“它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几天前,它来到我们家,一进门就冲我眨眼,还每天给我讲故事,和我一起玩游戏呢!最厉害的是,它还具备学习技能。有一次我妈妈在它面前洗碗,随后我们家的碗,全归它了。”“这么厉害啊!”我嘴巴惊地可以吞下一个皮球了。“就是这么厉害哦!”机器人歪了歪头说道,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看着它调皮的模样,我不禁感慨:“现在深圳的科技真发达啊!”

这就是深圳,一个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城市,我对它充满了热爱和好奇,在未来,深圳还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5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是中国南部海岸线上一座美丽的生态园林海滨城市。深圳充满了阳光和现代化的气息,经济

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一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自1980年就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深圳拥有海陆空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的陆路客运口岸和货运口岸。20__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该运动会最年轻的举办城市。

深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满创新时尚的城市。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27年。27年间,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形成了“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移民文化。深圳拥有约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约53万人,是中国志愿者最活跃的城市;深圳拥有较高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中国“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

深圳有很多旅游胜地,有世界之窗、欢乐谷、民族文化村……

深圳四季不分明,夏天总是下雨,深圳很炎热,深圳是春天落叶多,秋天落叶较多,不想别的地方,秋天落叶多,春天长叶子,而不是春天落叶多。

第五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发言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体会发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经济特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不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创新活力;将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走出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经过X年高速发展,经济特区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经济特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有序、更聪明、更智慧,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经济特区的发展奇迹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充分彰显了人才的创造伟力。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作为党员,更应当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不辜负前辈的付出,决战决胜创新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特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