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英雄本色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英雄本色



第一篇: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英雄本色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英雄本色

青山矗立,不坠青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如果英雄有底色,应当是何种颜色?如果英雄有定义,将会选用哪些字句?选择照见人格,坚守彰显品质。回顾老英雄张富清的人生经历,或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在2018年底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老兵张富清的过往事迹被揭开面纱,感动了无数人。光辉过往铺就开来,高尚人格屹立不倒。透过事迹,可以触摸到他体内跳动着的拳拳赤子心,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涵养的深厚家国情怀。张富清的英雄本色,经历时代的洗礼,依然鲜亮如初,依然明媚似火。

年轻时的张富清,用坚定的革命信仰诠释以国为先、报效祖国的英雄本色。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立下赫赫军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一枚“人民功臣”奖章。

每一个数字、每一次记功,都见证着他冲锋陷阵、勇猛向前的战斗经历,都是对他意志与勇气、胆识与谋略、决心与智慧的肯定。战场上,他不惧枪林弹雨,不顾山高路远,随时准备“光荣”,立志用生命守卫祖国。

好男儿不畏艰险、不惧抗争,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奋勇当先、投身一线。张富清用他的英勇事迹向世人展现了一代人以国为先、心怀大我,一往无前、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

处于人生后半段的张富清,用扎根基层的奉献诠释以民为本、无私奉献的英雄本色。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此后,他一直深藏功与名,将曾经的荣誉尘封起来,以一名普通基层工作者的身份融入到深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张富清一辈子淡泊名利、洁己奉公,搪瓷杯破了补了又补,青菜馒头是用餐的标配,工作所到之处也皆留下“政声人去后”的清誉。

他对待公私原则分明,就算“委屈了家里人”,也“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常讲:“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张富清的一生清白、坦荡,他的底色透明、无瑕,从中可以一眼望见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崇高操守,可以看到他与民同心、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

无论是在前线冲锋陷阵,还是在山区默默耕耘,张富清每走一步都是响应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召唤。而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有千千万万个“张富清们”,以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主动担负时代使命,答好发展和稳定的大命题。

解放战争时期,无数战士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平建设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躬耕实践,用个人力量填补国家发展空白。

这些筑梦者们,把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无私的奉献和无悔的选择展现了当代英雄的光辉面貌,为世人提供了时代榜样的先进范本。

当然,英雄的定义从来不是单一、刻板的,英雄的概念可以涵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把空气呼吸器交给被困人员而壮烈牺牲的消防战士张建勇是英雄,穿上戎装护航亚丁湾的北大女孩宋玺是英雄,为航天事业发展屡次攻破难题的航天科研团队是英雄,奔赴新疆大荒漠支教的河北保定学院支教群体也是英雄。

无关乎职业、工种和名望,也不在于成就有多高、声势有多浩大,每一位驻扎前线的边防战士、每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每一位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乃至每一位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和生活的劳动者,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都绽放着奋斗和拼搏的光彩。

第二篇:党员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

六十载深藏功与名,一辈子心系国和民。最近,被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刷了屏、感了心。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不曾退缩;困难时期,艰难困苦不言放弃;和平时代,淡泊名利不求显贵。张富清同志,用面对荆棘载途的无畏精神和不改本色的执着追求谱写了初心的生动内涵,用一生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铸就了砥砺前行的楷模丰碑。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就要始终保持“忠诚之心”。对党忠诚,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时候做到爱党、信党、护党、永葆赤子之心。对企业忠诚,作为好生活服务公司的一名员工,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无论艰难困阻,都要坚定信心,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就要始终坚守“敬业之心”。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想尽办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每项任务,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倾心尽力、全心投入。变压力为动力,狠抓产品质量、注重细节管理、提升供餐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为了增收创效,吸引更多的进餐职工,餐厅采取了多种措施:推陈出新,不断变换菜肴品种与风味;开展红案、服务等自培工作,让有经验的师傅“传、帮、带”,提高了菜肴的品质品相和服务质量;增加服务项目,卤制品、半成品、冰制品、奶制品、咸伙计系列及节气特色产品等,既为进餐职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餐厅的效益也得到了增长,实现双赢。

学习张富清同志事迹,就要始终保持“奉献之心”。要立足本职,踏实工作,敢于担当,不计得失,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干好每一天,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第三篇: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

张老先生在管粮时,领导干部和百姓一个样,一视同仁;面对官场这张网,不改军人的本色,让干部群众吃的都一样;母亲患疾病为了不耽误工作,最后没能扶棺出殡为母亲送终;主动带头辞职,牢记老连长的誓言,尿素带做衣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一】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句话,是张富清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110页所作的笔记。

今年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是这么写的,拥有71年党龄但63年来却深藏功名的他,一辈子也是这么做的。

1948年3月,出身贫苦、做过长工的张富清加入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成为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屡立奇功,先后荣立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还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出生在xx的他,主动选择到x省x州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1985年,老英雄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如果不是因为采集退役军人信息,张富清的英雄往事不会被人发现。63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甚至不曾告知自己的儿女。在部队,如 椽,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张富清是金融系统优秀党员代表,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在6月10日银保监会党委召开的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组织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金融系统优秀党员代表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无论是经历工作变动还是生活变化,张富清的初心始终不改。在战场上担任着最危险的突击任务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张富清,在和平时期主动选择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挑最苦最累的工作干,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百姓脱贫,他带领群众肩挑背扛、开山修路,哪里最贫困往哪里跑得最勤,哪家最困难为哪家想得最多。面对组织的召唤,张富清说:“我应该坚决听党的话,不能和党讲价钱。”

“我还要发扬过去对党的信念的坚定和意志的顽强。”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过往的荣誉是张富清的宝贵财富,然而,他却将征战沙场的英勇事迹埋在心中,将军功章用尼龙绳捆扎后深深地锁在皮箱中,服从组织安排到最艰苦的山区贡献一生。

张富清以向组织邀功、提要求、要待遇为耻,至今仍然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行分的老旧房子里,屋里除了一张磨损破皮的沙发、一个缺了角的茶几和几个不成套的柜子外,最珍贵的家当就是一只装着荣誉证书的皮箱。在他看来,为党和人民出生入死、牺牲奉献是共产党员的本分。

“这些荣誉我不愿意让家里人知道,到处去讲去炫耀。”“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论岁月如何变迁,坚定不移的信念、服务人民的初心、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底气所依、优势所在。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向身边的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见贤思齐,在思想上来一次升华,在精神上来一次洗礼。从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还要落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银保监会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党员干部要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准查找短板和差距。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二】

张富清同志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我们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他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张富清同志作为一名党员、革命军人,在革命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我们要学习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学习矢志奉献的奉献精神。张富清同志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张富清同志那样对党忠诚,舍生忘死,矢志奉献,不论何时何地,始终做到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三】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在解放战争年代屡立战功。后来退役转业时,他主动选择到x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才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的面前,并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作出后,目前,全国各地掀起了向张富清同志学习的热潮。

笔者认为,学习张富清同志,首先要认真阅读新闻媒体上刊登的张富清同志的英雄事迹和默默奉献精神,深入思考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要认真总结他的高尚思想境界和崇高精神追求。要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学习他热爱祖国、为民造福、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张富清同志,要在思想上,坚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他的先进事迹,查找自己在政治上有哪些差距?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方面有哪些问题?在思想上有哪些偏差?在工作上有哪些不足?找出差距以后,就要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今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学习张富清同志,要在行动上,坚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钉钉子精神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做到立足岗位作贡献,为民造福惠民生。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张富清就是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富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保持着军人本色,身上肩负重担,心里装着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始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功劳面前能淡然、困难当前能坚守的可贵品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今年95岁,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我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在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是我省退役军人事务机构成立后,通过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发现的退役军人优秀典型。

张富清是我省退役军人的一面旗帜,他的感人事迹和榜样精神是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宝贵财富。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张富清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x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局面。

一、学习张富清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信仰追求

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始终牢记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坚决做到“党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每一次战斗,他总是积极报名参加伤亡最大的“突击队”,冲锋在前。他总结打仗的秘诀是“不怕死”“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1955年退役转业时,张富清主动选择到x最艰苦最偏远、当时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x来凤县工作,从此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离休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直到2018年末,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中,他的感人事迹才被发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张富清就是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模范。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一辈子坚守信仰、不改初心,对党赤胆忠心、绝对忠诚。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既是政治机关,也是行政机关、服务管理机关,但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讲忠诚尤为重要,忠诚必须做到“绝对”,百分之百纯洁,不能有丝毫杂质。我们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的政治原则、政治本色、政治品质,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服务精准”的一流工作队伍,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学习张富清立足岗位、为民造福的军人本色

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张富清不管在哪个岗位,都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部队,他始终秉承“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越是艰险越要向前”的信念,坚守突击队

员本色,身先士卒。转业后,张富清公忠体国,同样冲锋在前,扎根偏远地区,一干就是30多年。30年间,他先后在来凤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等多个岗位工作,始终埋头苦干、尽职尽责。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困难时期精简人员,他以上率下,动员妻子主动放弃“铁饭碗”。70年代在乡镇工作时,他总是选择包联最偏远、最艰苦、不通路、不通电的片区,带领群众打炮眼、放炸药、修公路,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80年代到县城工作,他既是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积极想办法为职工解决办公室和宿舍紧张问题,甚至为了业务联系,一个人卷着被子到国营小煤矿与工人同吃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富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保持着军人本色,身上肩负重担,心里装着百姓。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立足岗位、克己奉公、造福人民的精神品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工程,是事关军人军属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退役军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推动省市县退役军人事务机构按时间节点全部组建挂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面对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面对省委、省政府交办的任务,面对广大退役军人的热切期盼,我们将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始终把他们是否满意、是否认可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充满信心、付出真心、保持耐心、下定决心与广大退役军人结对连心,坚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广大退役军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心全意当好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

三、学习张富清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优良作风

张富清虽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深藏功名64载,从不以此为资本向组织要待遇、提要求,从不为家人搞特殊、谋私利,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每当组织上关心他的个人待遇时,他总说:“当年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我有什么资格来提要求呀!”张富清在做白内障手术时,明明可以为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他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始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功劳面前能淡然、困难当前能坚守的可贵品质。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以张富清为榜样,自觉念好“三字经”:“敢”字当头,不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做求稳求安的“太平官”,以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敢闯敢试,敢于直面矛盾,坚决把服务保障好退役军人作为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担当;“干”字为先,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多做“功成不必在我”的事,多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事,下大力推进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狠抓各项政策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营造尊军、崇军、爱军的良好社会氛围;“实”字托底,摒弃私心杂念,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摸真情、说真话、用真劲,一心为公、两袖清风,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x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x洋县人,1948年3月在x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向他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我们要向他学习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我们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挺身在前,自觉对标对表,真抓实干,务实进取,普通群众要牢固树立“来凤命运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来凤品牌;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正己修身处,始终坚持严以用权、严以修身、坚持严以治家,争做新时代来凤楷模。

我们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增强党性上,切实坚定政治忠诚、涵养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书写更加坚定的来凤自信;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服务人民里,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厚植人民感情、凝聚人民力量,为来凤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看到了他的伟大和崇高,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的事迹激励着我和我的同事们。

张富清同志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决定胜败的关键也是信仰和意志。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张富清同志就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以榜样为动力,学习榜样精神,坚持以榜样为镜,牢记使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学习张富清心得体会参考

岁月流失不会忘记历史。回望历史,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经历者,见证者,幸存者,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耄耋老人,有着崇高的信仰,有着不屈的脊梁。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僵直了他们的手指,沧桑了他们的面孔,留给我们的却是永远铭记于心的精神力量。下面是由小文档下载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张富清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张富清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一】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彰显了初心和使命的伟大力量。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党指到哪,就打到哪”,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中国走过了70年风风雨雨,张富清同志的岗位和身份也随之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崇高精神。

学习了张福清同志的事迹后,除了向老人致敬外,我想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于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无悔付出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张富清同志是我们年轻干部学习的榜样,是共产党员的标杆。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胸怀大志、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廉洁齐家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他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在感动于老英雄崇高精神的同时,也在深深思考是什么让他坚持与坚守了这么多年。我想归根结底还是“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革命信念的强大支撑。我认为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我们所从事的老干部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张富清精神,我认为应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张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抓实干,务实进取。当前,老干部工作处于改进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要本着一颗对党的忠诚之心,坚定对事业追求的信念,切实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坚守信念、不忘初心,以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让我们的事业生机蓬勃。

学习张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将其落实到服务管理老干部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当前,离退休干伍结构和利益需求的新变化,让老干部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实现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需要老干部工作者锲而不舍、前赴后继的努力和付出。因此,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需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勇气。有了它,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它,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

学习张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将其落实到正己修身处,严以用权、严以修身、严以治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我们不但不能丢,还应该使之成为自觉。因为只有守住了清廉这个“本源”和“底线”,我们才会有进取之气,在思想上、感情上热爱老干部,关心老干部;在工作上努力拼搏,为老干部谋利;在作风上,务实正派,与老干部心连心;在生活上,力戒奢惰,克服享乐主义和娇奢之气。

在平淡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寂寞中,展现自我、体现价值是老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与我们现在所要学习宣传的张富清精神的本质是一致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张富清老人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做一名“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的老干部工作者。

学习张富清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二】

4月30日下午,来凤县举行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全县上下、县域内外数万人通过电视新闻和“云上来凤”微信公众号收看直播,聆听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这也是我县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十进十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县委书记邢祖训主持报告会并讲话。县领导李伟、邓家斌、田延初、郭玉锋、刘涛、甘应绪、管民桦、刘发勋等参加报告会。

“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很好了,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我死都不怕,还怕吃苦啊?”“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主会场台上,三位宣讲人分别从张富清同志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深藏功与名,扎根在山区;离休后,与时俱进,不忘初心”三个阶段进行了详细报告。他们用质朴的语言,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张富清同志平凡而伟大的感人事迹,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好党员、好军人、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台下,参加报告会的干部职工都正襟危坐,听的是聚精会神、热泪盈眶,每到感人动人之处,都会不自觉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台上台下传递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感动,凝聚的是力量,昂扬的是斗志。此次报告会更加激发了大家向张富清同志学习的热情,更加坚定了加快建设“小康来凤”的信心,为推进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强大的力量。

邢祖训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增强党性上,切实坚定政治忠诚、涵养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书写更加坚定的来凤自信;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服务人民里,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厚植人民感情、凝聚人民力量,为来凤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邢祖训强调,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挺身在前,自觉对标对表,真抓实干,务实进取,普通群众要牢固树立“来凤命运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来凤品牌;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正己修身处,始终坚持严以用权、严以修身、坚持严以治家,争做新时代来凤楷模。

聆听报告后,大家纷纷表示,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张富清,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

学习张富清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却一脉相承,凝聚在榜样背后的“初心”力量,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张富清身上正是验证了这个伟大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和使命是“择一事、忠一主”的坚定信仰。革命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退役后又主动选择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60 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在工作岗位上不改军人本色、奉献一生。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干好工作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守岗位。“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做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干到老,最为可贵是坚守。张富清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坚守启示党员干部,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干一业、爱一业,他的人生看似平凡,实则不凡。

初心和使命是是“不畏牺牲、勇于献身”的魄力和勇气。面对“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的永丰之战,张富清没有退缩,迎着异常惨烈战况,组成突击组,率先翻越永丰城墙,和敌人展开激战……战斗留给张富清的,除了光荣,还有伤痕。张富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入党时就宣誓要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我就坚决打到哪里”。作为党员,他不怕牺牲、不怕危险,冒着什么该危险迎难而上,正是因为爱党爱国的初心和使命,让他有了伟大贡献!

初心和使命是“默默无闻,深藏功名”的无私奉献。张富清转业后经历了 5 个工作单位,但张富清靠着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过硬的实干作风,永远跟党走。在三胡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找最穷、最困难的家庭,和他们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这种默默无闻,毫不张扬作秀的贡献精神值得当下的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当下有很多干部为了政绩,总喜欢做些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无疑是劳民伤财,浪费国家资源。而且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媒体大肆宣扬,邀功表政绩,实质性的为民服务奉献的事情却抛之脑后,毫不顾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疑是要学习张富清这样的革命英雄,我们虽然不身在战争年代,无须上战场搏命。但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需要像张富清一般,从从始至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党的光辉领导下,真抓实干、勇往直前、奋勇争先、迎难而上,以最大的能力奉献给党和人民!

坚守初心 积极弘扬奉献精神

近日,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 95 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一名战士,解放战争中,他炸毁、攻占敌 4 座碉堡,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0 年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1955 年,他主动到x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此后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立功的事,老伴不知道,儿女孙辈们更不知道——“只知道他当过兵”。2018 年底,因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老英雄张富清给我们上了一堂“不忘初心”的人生课,也向我们展示了党员的忠诚与无私奉献的作风,他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大局、不计得失 的奉献精神。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我们有幸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这是向每一个中国人发出的新时代最强音。为支援地方建设,张富清同志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县工作;在国家精简工作人员时,率先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要以老英雄为榜样,把无私奉献当作人生价值最美的篇章,让奉献担当成为习惯,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的奉献精神。他把党的事业、党员责任和群众利益看得很重,他把金钱名利,个人得失看得很淡,只讲付出,不求回报。88 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作为离休干部,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和同病房农民兄弟一样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作为伟大事业的参与者,作为一名平凡又神圣的审计事业工作者,正是需要老英雄这种甘于平凡,奉献自己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生活和工作中清正廉洁,奉献才智、创造价值。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向老英雄学习,以老英雄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在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中成就自己的价值。

学习张富清心得体会参考范文【四】

近日,x来凤县95岁老党员、战斗英雄张富清,入党71年来,不忘初心,对党绝对忠诚,在艰苦山区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故事广为人知,感动了无数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彰显了一名党员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忠诚担当,不仅是部队官兵的学习榜样,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建设时期,他主动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他把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洒下的汗水。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他用扎根山乡的选择和兢兢业业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赤诚答卷。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张富清的一生,从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在部队,张富清保家卫国;到地方,张富清为民造福。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的选择,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名利观、荣誉观与责任观。

“无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为心矣。”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是张富清始终如一的坚守。英雄无言,他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张富清平凡而伟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一辈子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感人事迹,犹如一座朴实巍峨的精神丰碑,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持续奋斗。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学习张富清心得体会参考范文【五】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句话,是张富清在学习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110页时所作的笔记。在这一页,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张富清的这段笔记,正是其身为共产党员一生的真实写照。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x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英雄无言深藏功与名,张富清靠的是党员的信仰、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还是离休以后,工作在变动、生活在变化,但张富清的初心始终不改。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他,在和平时期挑最苦的工作干,过往的荣誉对他来说是宝贵的财富,但他却甘愿平凡。扎根基层,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是时代的印记,是国家的荣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全体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同志这种奉献精神,不忘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接续奋斗。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我们必须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第五篇:张富清个人事迹

张富清个人事迹

张富清,陕西汉中洋县人。

1948年3月,出身贫苦的他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张富清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1个、击毙敌人2名、缴机枪1挺。7月,他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占领敌人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

1948年11月27日夜,陕西蒲城的永丰战役打响,战斗异常惨烈,官兵伤亡惨重,“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作为突击组的成员,张富清带两名队员通过地道接近城墙,抠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他第一个跳下4米多的城墙,敌人迅速包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敌人倒下一片。突然,他感觉头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鲜血流了满脸……顾不得自己,他匍匐逼近敌人的碉堡,用刺刀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1个炸药包放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迅速撤离。一声巨响,碉堡炸飞。趁着硝烟弥漫,他爬向另一座疯狂扫射的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碉堡炸毁。敌人多次组织反扑,张富清一直坚守,直到部队进城。

永丰战役中,张富清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赢得“战斗英雄”称号。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到连队视察,他握着张富清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张富清很受鼓舞:“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做了应该做的,完成了任务,组织上给我这样大的荣誉,我非常激动。”

1948年12月,一封报功书送到张富清的家中。报功书写道:“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1949年,张富清随队从陕西出发到新疆作战,歼敌骑兵、截击逃敌。渴了,喝雨水雪水,饿了,用钢盔做饭盆,边行军边抓着吃。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从收音机里得知消息,整个部队都沸腾了,张富清非常高兴,虽然不能到天安门广场亲眼见证开国盛典。在他心中,“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为劳苦大众的,能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1949年冬季,张富清随部队徒步穿越戈壁到喀什。冬季寒风刺骨,茫茫大漠缺水断炊。狂风骤起,沙石铺天盖地,战士们手挽着手,拽着马尾巴,顽强地继续前进。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布了《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条例》,张富清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1953年,中央军委从全军部队抽调有作战经验的连职以上军官到北京集中,准备入朝作战。从喀什到北京,漫漫长路,张富清和其他战士大都靠步行,双脚皮开肉绽,口鼻经常流血,历经两个多月。到达北京后,朝鲜战争局势缓和,军委便决定对这批部队骨干进行文化补习。从此,张富清努力学习知识,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1954年,张富清从军委航空速成中学毕业。作为战斗英雄和中央军委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学员,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可以回到陕西老家,给母亲尽孝。但张富清一句“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便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1955年,他佩戴3枚奖章,拍了一张照片,年轻的面庞露出微笑,目光中透着坚定,然后他把鲜血换来的荣誉,用一块红布紧紧包好,放进一口棕色的旧皮箱。从武汉出发,沿着长江,顺着山路,他一路向西,来到“一脚跨三省”的来凤。刚到来凤时,他在粮管所任职。张富清一头扎到工作中,日夜加班。因为太忙,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每每想起,他还是会难受。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

张富清先后在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等单位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他在三胡区担任副区长,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公职人员。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辞去公职,从供销社下岗。孙玉兰回忆:“他对我说,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勇于从自己开刀,才能开展好工作。”当保姆、喂猪、捡柴火、做衣服……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副区长的妻子为了贴补家用,把能想到的活,几乎都干了。

在子女们的印象中,父亲一直用行动默默影响他们。张富清常跟他们说:“我没有本事,也没有力量给你们找工作。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大儿子张建国当初有一家国企招工的机会,张富清得到消息,却动员儿子下放林场当知青。“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我怎么看?对党怎么想?”张建国在酉水之滨的扎合溪林场住茅棚、开荒种地、造林植树,一干就是好几年。张富清的四个子女,除大女儿长期患病外,两个儿子成为县里干部,一个女儿成为医院职工,均通过全国高考、公开招考等方式,没有一个在父亲任职过的单位工作。

88岁那年,张富清因左膝盖脓肿,多地治疗不见好转,只得截肢。他自嘲地说:“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掉了。”“我还有一条右腿,还可以站起来。”伤口刚愈合,他便用一条独腿做支撑,沿着病床移动,后来慢慢扶着墙壁,练习走路。每一趟下来,汗水把衣服浸透。有时走不好,还容易把自己弄伤。家里墙上,还有他受伤留下的血迹。就这样,张富清在近90岁的年纪,又一次站了起来。

建行的员工,在日常点滴中感受老行长的精神境界。现任建行来凤县支行行长李甘霖提到,张富清眼睛有白内障,需要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前,行领导特意叮嘱,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医生给他推荐了7000多元到上万元的产品,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也选了跟他一样最便宜的。李甘霖问他,为什么不选好一点的?老人笑了:“现在吃的用的都很好,我很满足自己的生活。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张富清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又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战功的63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职责使命的坚守。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