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弘扬特区精神心得体会发言
深圳是一座常住人口平均年龄 32.5 岁的年轻城市,而今年,深圳特区也刚满 40 岁。10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群奋斗者的信仰。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千千万万的特区建设者以热爱和坚持共同凝聚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共同书写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春天故事”。“特区精神”重在一个“敢”字,涵养“特区精神”要始终坚持“敢闯”的精神、“敢创”的劲头、“敢干”的作风。
“敢闯”的精神在于敢闯敢试,敢热爱。热爱是每一个深圳奋斗者的信仰,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通行证。四十年来,深圳常住人口增长 42 倍,为无数逐梦者提供了筑梦的平台。于奋斗者,城市是成长的平台,是梦想的归属,是心灵的港湾。于城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接纳、吸收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更新城市血液,提升城市活力,共绘城市蓝图。以热爱之名,去拼搏、去奋斗,以热爱灌溉勇气,敢闯敢试、无悔奋斗。涵养“特区精神”,始于热爱。
“敢创”的劲头在于敢为人先,敢突破。创新和突破是深圳特区的代名词,是深圳的根和魂。经济特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而四十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也充分验证了党中央兴办经济特区决策的正确性。改革创新是经济特区的生命线,涵养“特区精神”,要始终坚持“敢创”的劲头。深圳特区在改革创新中始终走在前列,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引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敢为创新、积极探索,形成如今高新企业云集、优秀人才聚集的良好局面。创新始终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敢为人先,敢突破。涵养“特区精神”,立于创新。
“敢干”的作风在于埋头苦干,敢坚持。总书记鼓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埋头苦干,以实干出真知,以坚持落实绩。涵养“特区精神”,要始终坚持“敢干”的作风。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踏踏实实传承,勤勤恳恳创新,脚踏实地,务实作风,敢于仰望星空,亦敢于埋头苦干。经济特区为热爱与梦想提供了机遇,但成功的花从来不会轻易绽放颜色,总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于坚持、务实进取,踏实“敢干”的作风,埋头苦干,敢坚持。涵养“特区精神”,久于坚持。
特区精神是深圳的名片,是改革开放文化的传承,是特区建设者的精神信仰。涵养“特区精神”,始于热爱,立于创新,久于坚持,敢闯敢试、敢热爱,敢为人先、敢突破,埋头苦干、敢坚持。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永葆“敢闯”的精神、“敢创”的劲头、“敢干”的作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第二篇: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发言
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 体会发言
经过 40 年改革开放,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总书记重要讲话阐释了经济特区的成功秘诀,浓缩了经济特区成长规律,指明了经济特区未来发展方向。
‚闯‛是深圳人的原始初心,是经济特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的‚闯‛,是‚杀出一条血路来‛的‚闯‛。拓荒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海外来到深圳,形成了独特的移民人群和移民文化。涓滴成河、聚沙成塔,正是这些敢闯敢试的个体行动,汇成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他们不仅自己‚闯‛出了事业和机会,也为深圳的工业化城市化‚闯‛出了新天地,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闯‛出了新路子。
‚创‛是深圳人的最强基因,是经济特区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敢为人先,勇于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大胆促进制度和科技变革。创新离不开企业家,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形成了一次又一次艰难‚裂变‛,产生了大量新的企业和企业家,形成了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创新链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创新生态。创新不仅体现在企业家身上,还流淌在深圳领导干部的血液中,成为制度改革的内生动力。
‚干‛是深圳‚拓荒牛‛的真实写照,是经济特区的立身之本。‚干‛意味着像‚拓荒牛‛一样低头拱背、砥砺前行。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处处留下了深圳人埋头苦干的足迹,彰显了深圳人真抓实干的精神。解放生产力关键在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正是这股实干精神牵引着深圳一代又一代普通劳动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宠儿。
创新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今天,深圳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外开放遭遇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逆流,供应链创新链面临着被西方
‚卡脖子‛的风险。这就更需要进一步弘扬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大胆创新,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改革突围。只要全体建设者紧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年)》出台机遇,用好综合改革试点政策,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早日建成中国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和全球标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道路上创造更大奇迹。
第三篇: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 心得 体会
2020 年 10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其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40 年来,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成为中国推动改革开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作为经济特区代表的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 1980 年的 2.7 亿元增至 2019 年的 2.7 万亿元,年均增长 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2019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5 万元,比 1985 年增长31.6 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
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并以五个“历史性跨越”对深圳经济特区给予了充分肯定。
经济特区 40 年的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了经济特区 40 年来积累的十条成功经验,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认真总结经济特区创办的历史和经验,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这是对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也是对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去年 8 月,党中央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全面部署了有关工作。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我们要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聚焦“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历史使命,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要着力点,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着眼,从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道路上,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第四篇: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座谈发言
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 讲话座谈发言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当乘势而上,乘改革开放春风,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新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勇担使命、建功立业。
坚定信念,弘扬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执著精神。深圳从 40 年前的小渔村,到现在的经济中心,滩涂变高楼,草木富生机,特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特区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改革先锋艰苦卓绝的努力,没有筚路蓝缕,哪来春华秋实?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复杂的局势,各级党员干部当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险,大胆创新,无论再苦再难都要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钉下去,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奋力开创工作新格局。
起而行之,弘扬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担当精神。“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解释为想有所作为就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要有所作为就要能够担当自己肩负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各级党员干部务必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干劲、干的作风,把工作抓实抓细。要有“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危机感,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激情艰苦创业,以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担当精神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风采。
乘势而为,弘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各级党员干部当以务实创新、不畏艰险的意志发扬斗争精神,要顺势而为练就化解风险的本领,面对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时,要敢于出击,敢战能胜,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前,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全面小康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改革攻坚迈
入“深水区”。各级党员干部要发扬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争做新时代的“拓荒牛”,努力弘扬特区精神,继续谱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第五篇:年轻干部学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年轻干部学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0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 讲话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深圳的今天,得益于 40 年的步步维艰;深圳的未来,仍需要步稳行健。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要担当好复兴使命、解决好群众关切、实现好人生价值,必须锚定目标、砥砺奋斗、久久为功,方能走好砥砺前行的每一步。
要锚定目标,走准砥砺前行的每一步。方向清,才能行动明。只有目标清晰了,才能坚定前行的方向、走准脚下的路。年轻干部要认真制定人生目标,科学规划发展路径,讲政治、勇担当、勤为民,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要政治过硬定、立场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听党指挥,党让去哪儿就去哪儿,党叫干啥就干啥。要视野开阔、胸襟宽广,“跳出小处看远处”“放下小我成大我”,准确把握大局大势,自觉把工作摆在全局中去思考、谋划、推进。要走近群众、走进群众,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
保”任务,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解难题,不断造福人民。
要努力奋斗,走实砥砺前行的每 一步。深圳的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是深圳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实干苦干、创新创优、持续奋斗的结果。年轻干部要学习深圳精神,掌握深圳本领,才能取得深圳成就。要崇尚实干理念,苦干实干、大干快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担当善作为。要秉持谦逊品质,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扎得下根,切忌眼高手低、毛里毛糙、急功近利,要以务实的作风,做到比学赶超、争创一流。要树牢创新意识,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上下功夫,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推出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招、实招,想方设法让“盆景”做大,变“盆景”为风景,达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效果。
要久久为功,走稳砥砺前行的每一步。年轻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既不会顺风顺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充满曲折和艰辛,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到久久为功的实际行动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因地制宜地干、遵循规律地干、一以贯之地干,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到基层一线去真刀真枪磨砺,学真本领,练真功夫。
要锻造责任的肩膀,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不因任何困难所困,不因一时劳苦所馁,像钉钉子一样,积跬步致千里,积小胜为大胜。要强化自律的约束,做到自警自省自重,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和清醒的头脑,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