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沉睡魔咒2》优秀观后感
由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迪士尼童话电影《沉睡魔咒2》正在热映,大家观看了这部电影有什么心得感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沉睡魔咒2》精彩影评及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沉睡魔咒2影评
这次,沉睡魔咒2上热搜,大家欲哭无泪的吐槽着突然变得“傻白甜”的公主。说她实力坑母,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同时为朱莉扮演的仙女教母疯狂打call。的确,这是老套的情节。野心勃勃的主战派王后给国王下了诅咒,所有人看到的她都是被营造出来的高贵善良有责任担当的模样。她指责着玛琳菲森,让所有人恐惧着这个头上有角的异类“女巫”,挑拨着她和公主爱洛的关系。战争和平,人与异类,亲情爱情,冲突与和解。
最触动我的还是救玛琳菲森的那个傻大个儿至死都嚷嚷着的和平和共存。还有玛琳菲森最后义无反顾的站在她的爱洛身后给挡的那一剑。
我觉得爱实在是太不对等了。这个用精美特效服装包裹着的,纯粹就是这样赤裸裸的母爱。仙女教母为她的小女儿笨拙的改变,从来不解释着,只有默默的付出。
其实如果没看过1 的话,大家也许不会对2那么失望。它们同样的恢弘壮阔,只不过1的脑洞大开,新奇的百合画风的结局极大的吊起观众胃口获得好评,2却画风一转,突兀的让爱洛长大了,生硬的加入了代沟这一元素。它的情节不再是一波三折,尽在人们意料之中。
《沉睡魔咒2》影评:无法取消但可打破的族群魔咒
掌握属于自己的命运
在首集《沉睡魔咒》颠覆我们对睡美人反派黑魔女的印象,进而获得兼具票房与口碑的成功,原本认为已经完美达成了帮反派洗白的目标之后,迪士尼这次续集则把童话故事一贯“大家过着幸福快乐日子”的结局再往后延伸,虽然电影本身的卖点和噱头并不像首集推出时那样让人惊艳,但《沉睡魔咒2》把格局和场面变大,多的不只有带给观众的娱乐性,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更完整的故事,电影的核心价值也更为清楚明确。
迪士尼真人电影的魅力
在近几年,迪士尼连番推出许多动画真人版电影,从2010年首部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到今年《小飞象》、《阿拉丁》、《狮子王》、推出第二集的《沉睡魔咒2》与即将上映的《花木兰》,我们似乎也都能够感受到迪士尼在专心“真人化”之余,同时也为这些受许多影迷欢迎、已经上映数十年的经典作品注入新的活力与更符合现代主流思想的改编(除了狮子王之外),而很明显的,《黑魔女系列》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例子。
谁能想到这位原本在《睡美人》中为公主施以诅咒魔法,并在最后变身为恶龙被王子击败的反派巫女,竟会在琳达·伍尔芙顿、这位曾担任《阿拉丁》、《狮子王》、《花木兰》等动画电影编剧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为亦正亦邪、内心所经历的痛苦与完全能让人感同身受,丝毫不扁平的迷人角色。因此,在首集《沉睡魔咒》因为深陷爱情而遭到背叛,并在最后也明白“真爱之吻”不再只限于王子与公主之后,玛琳菲森这次也因为女儿即将出嫁而必须重新面对“是否该相信爱情”、“是否该相信人类”的选择与考验。
《沉睡魔咒2》观后感——跨越界线的爱
今天刷微博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在骂公主爱洛的,认为公主爱洛恋爱脑、傻白甜。虽然我也觉得公主不太聪明,宁愿相信不大好相处的婆婆王后,也不相信抚养自己长大,深深爱着自己的教母玛琳菲森,明显就被爱情蒙蔽了双眼。
一开始,教母玛琳菲森出场的外表形象,让我这种没有看过第一部,不了解原先剧情的人以为她是反面角色,像是童话故事里的恶毒后妈。我以为她会用尽各种卑鄙的手段去拆散公主和王子的爱情,然而后面的剧情,却出乎意料的让我感动了。
教母玛琳菲森让我看到了一种人间最可贵的情感:亲情,甚至于是跨越界线的感情,她为女儿付出了跨越种族的包容和爱。为了心爱的女儿,不善交际,自由洒脱的她学习面对人类礼貌的微笑,听从女儿的意愿把鬓角包起来,为女儿前往亲家赴宴,尽管这些事情在她看来有多么为难,但是因为女儿,她都愿意去做。
可是后来,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女儿却站在她的对立面,宁愿相信敌人的教唆也不愿相信最爱自己的母亲,这一点让人看了好心急,也是以至于公主被大家骂恋爱脑的缘故。但是尽管这样,玛琳菲森也没因此放弃女儿,在女儿差点被王后射箭的时候以身舍命为她挡了那一箭牺牲了自己。
第二篇:电影沉睡魔咒观后感
电影沉睡魔咒观后感
我刚刚独自一人在影院看完《沉睡魔咒》,走出影院时总是有种情绪围绕着我,是什么呢?我也是比较含糊,但总是Maleficent 的。整部影片中男人只有3类:史提芬一样贪婪堕落的国王;迪亚瓦一样的奴仆;菲利普王子一样的花瓶。而女人也只有3种:玛琳菲森一样充满怨恨的复仇女王;爱洛一样不经世事的萝莉公主;红叶仙子、蓝蝶仙子、绿蕨仙子一样的善良但粗俗的家庭主妇。如果说所有的角色累加的世界就是我们一直不愿诉说的现实世界、是孩子长大后所认知的区别于以往被告知的童话世界的现实,那也未尝不可,至少还算是生动形象,但是也太过于残酷了,就像影片中都犯了愚蠢至极的错误的史提芬和玛琳菲森直到最后都没达成和解一样,这其实是一个悲剧。而且最后生活不应该是躲避在童话的森林世界深处独处,而这恰恰也是影片所要打破的幻想,因此本片充其量不过是在过往的、被打碎的童话世界的废墟上重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童话世界,且根基更不稳固和没有说服力。
如果说到现实,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了玛琳菲森儿时的天真愉悦、成年时的伤楚、成熟后的原谅,我想这才是最真实的生活,而且是所有从童话世界走出来的年轻人需要了解且颇怀敬意的接受的生活。而恰恰是史蒂芬的执迷不悟、画地为牢把生活带到了真正的深渊,生活中我们要豁达的原谅别人对自己曾经的伤害,也同样需要原谅曾经我们自己无知的错误,给自己赦免。生活可能真的就是接受和原谅他人的伤害与承担和悔过自己的过错,不管这种信念是来自以往童话里的爱情还是如今黑暗童话里的亲情,这是每个从爱洛般处处受护的童话世界里走出的孩子需要学会的。
生活不是美好的,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童话存在的意义。如果我们一脸鄙夷的用我们成人残酷的社会经历去打碎它,而且你也乐意看到曾经欺骗了自己的童话世界碎的一地,毫无疑问你是有资格的,我深深的理解你被割掉翅膀的痛楚与仇恨,但是我们要让它笼罩我们一生吗?我们要让它变成我们生活的全部吗?
第三篇:电影《沉睡魔咒》观后感
电影沉睡魔咒观后感
——真爱
真爱是什么?是男女之间的爱?是亲人之间的爱?是朋友之间的爱?在以前,我常常会认为这些就是真爱,但自从看了《沉睡魔咒》后,我真正的理解了真爱。
《沉睡魔咒》是一部关于爱的魔幻片,所讲诉的森林与城堡之间的战争,虽是战争,但其中却包含着爱与背叛,玛琳菲森与史蒂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但美好不是永远的,史蒂芬为了当上国王,开始了背叛之路,他将自己所爱之人的翅膀在睡觉时取掉,还试图杀害玛琳菲森,当玛琳菲森醒来后,陷入悲痛之中,随后玛琳菲森开始开始复仇,她给人类国王的女儿奥萝拉公主施下恶咒,但随着奥萝拉公主的长大,玛琳菲森渐渐意识到,奥萝拉公主能为自己带来快乐,为两国带来和平,她开始解除魔咒,但魔咒最后却解除不了,玛琳菲森由开始对爱洛的仇恨转变成了爱,在玛琳菲森沉睡之后,菲利普王子的吻并没有将奥萝拉唤醒,而玛琳菲森的吻却将她唤醒。
从这部电影中,我理解了真爱的含义,真爱并不是爱情之吻,而是玛琳菲森对奥罗拉公主的爱,王子的“真爱之吻”在影片中已经唤不醒沉睡的公主,能唤醒的反而是玛琳菲森的深情一吻。
第四篇:《沉睡魔咒》观后感
《沉睡魔咒》观后感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从中央大街走回家的想法,由来已久了。今天就索性实践一下,查看了一下导航,只有不到四公里的路程,时间还早,就边走边回味好刚看完的电影,这也是一种幸福。
电影里讲的是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仿佛在我的小时候就听过了。一个公主在出生的时候被一个女巫施了魔咒,魔咒让公主十六岁生日的时候被纺锤刺破手指而沉睡终生,除非有一个真爱的吻才能使她苏醒过来。在结尾的时候,我记忆里的情节和电影里的情节对不上号了。记忆里是王子吻了公主以后,公主苏醒嫁给了王子。但是电影里却是一个王子路过这里,虽然也吻了公主,但是公主却没有苏醒。恰恰是给公主施了魔咒的女巫的一个吻让公主苏醒了。看完这个电影,明白了电影海报里那句话说的是对的:绝对不要相信童话。
看完电影以后我马上发信息推荐给了我十四岁的女儿,这个电影值得一看。从安吉丽娜朱莉这个演员来讲,首先是演技非常高超,长的也非常性感迷人。尤其是患乳腺癌后,生性坚强的她主动要求切除双乳,术后却并不失女人魅力而且并没有退出影视圈。在担任了联合国亲善大使后世界各地会经常出现他的身影,或者是和非洲的儿童在一起,或者是和老人拉手谈笑风生,依然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
从电影的情节上来看,出乎人们的意料,带给观众的是呼唤一种人性的善良。包括即使受到了伤害的女巫也有善良的一面。虽然公主在出生的时候就被她施了魔咒,但是在公主成长的十六年中,时时刻刻都有女巫关爱公主成长的身影。在魔咒即将生效的那一刻,女巫焦急的心情可见一斑。()当然,也是小公主的可爱和天真打动了她,使她仿佛找回了从前的自己。因为女巫在以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仙子。电影的结局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非常圆满的结局,也为这部电影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是迪士尼公司非常成功的一部影片,值得推荐。
第五篇:沉睡魔咒观后感
观后感写法指导和范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一种情,沉默无言,但足以令人为之感动;有一种爱,无怨无悔,即便是牺牲一切也不求偿还。当风雨中的步履已经疲惫,当外界的生活遭遇困难,当心头的苦衷需要倾诉,有一扇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沉睡——的魔咒]看完这部影片,这段话用上了我的心头,爱原来如此伟大。
影片主人公——玛琳菲森本是生活在森林王国的纯洁善良、时而恶作剧的仙子,遇上了小偷斯蒂芬,年幼的二人互生友情。这原本是一个美好故事的基本走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斯蒂芬开始迷恋权利、贪图老国王的王位,对于玛琳菲森的所谓友情也开始渐渐变质。一个夜晚,趁着玛琳菲森熟睡,割下了她的翅膀献给国王。从此她心生怨恨与复仇欲望的玛琳菲森化身为黑暗女巫。此后在”监视“小公主爱洛成长中,玛琳菲森渐渐萌生悔意,可回天无力。最后在初见的王子之吻无用后,她吻上爱洛的额头,以十六年相处下来的母爱拯救了小女孩。
影片中无数个画面美极了!尤其是森林中那欢快的生活,不断感染了我。然而当玛琳菲森变成黑暗女巫这一切都不复返了。人是不可能有至善或者至恶这种存在的,更多的应该是混于黑白之间的灰色,游走二者之间,因外界或内心而改变。玛琳菲森可以将诅咒延续到时间的尽头,却一心一意地照看小爱洛。多么奇特的人心啊,但也不得不承认。
我被影片中玛琳菲森吻醒了爱洛所感动,这是玛琳菲森放下了一切,就像一个母亲一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母爱,多么伟大的字眼,在影片中不断被演绎出来,母爱,让他放下了仇恨和怨恨,将这些都化作了对爱洛的关爱。爱,足以改变一切。
妈妈那鬓角的白丝让我想起了不知多少个夜,我已熟睡,她还不忘帮我整理好第二天的课本以及衣物。无数深夜来到我的窗前为我腌好被子。
影片中母爱化仇恨为虚影!这如水的母爱,轻轻悄悄地流淌,缓缓地流进我们幼小、稚嫩的心灵,洗去蒙在我们心灵上的尘埃。
母爱,你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