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沂蒙观后感
思想汇报
今天观看了《沂蒙六姐妹》,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一位位为支援革命甘做牺牲和奉献的沂蒙女性,一个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支前故事,一幅幅展现沂蒙秀美风光的画面慢慢呈现出来,紧紧缠绕着我的情感。整场演出,沂蒙山区的妇女们用她们柔弱的肩膀挑起了重担,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的视线,震撼着我的心灵。
“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在前线呢。”《战争中的女人》中的这句台词让每个同学,都流下了热泪。是的,沂蒙山的男人早就上了战场,沂蒙山的女人,撑起了沂蒙山的一片天。战争中的女人,不会只是守候男人回家的弱者,也不会强大到男人一般的坚硬,她们还是一个个柔弱的女人,会害羞,会心软
战争本应该让女人走开,因为,女人是柔弱的,是战争中最为不幸的一个群体。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不知有多少女人饱受欺凌、杀戮。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是真正的弱者。然而,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却成了这场战争的绝对主角,成了和共产党贴得最近的一个群体。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爱。面对敌人,她们或者拿起武器抗争在杀敌的战场,或者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用柔弱的肩膀和男人们一起撑起了战争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独有的贡献。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在峥嵘岁月沂蒙儿女拥军支前抛洒热血;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抹一把泪水,挺起脊梁,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艰苦创业;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走出深山,甩脱闭塞,走进新时代。沂蒙人民的事迹感天动地!沂蒙精神万古流芳!
影片的最后,陈毅元帅的一句话令人深思:“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我,用小车把我推过了长江!”而我们有幸活在新时代的人同样不应该忘记他们。是无数的他们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
在这里,最让我敬佩的是月芬与春英的婆婆,一位伟大的妻子,一个伟大的母亲!整部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她的名字,但是她那种无言的伟大,无时无刻地贯穿于整部影片。作为一个妻子,她在背后支持自己的丈夫参军,而丈夫牺牲后,她没有后悔,又将含辛茹苦抚养大的两个儿子送入部队,当一家只余下几个女人的时候,她依旧用皴裂的双手纳出千万战士脚下的草鞋,烙出将士们手中充饥的煎饼。她默默无声地支持着革命,用所拥有的一切去支持,这种无言的伟大是成千上万沂蒙百姓支持革命的缩影。人们都说至爱无言,是的,正是以无数人这种无言的爱为后盾,我们才过上了今天这和平宁静的新生活!
90分钟的故事在不只不觉中讲完了,电影结束了。但是它所诉说的沂蒙精神,没有结束。因为新时代的我们会毫不忧郁地继续传承下去!
第二篇:沂蒙观后感(新)
《沂蒙》观后感
我们全家看了电视剧《沂蒙》,爸爸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沂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那个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我们中国,人们吃不饱、穿不暖而且住的也很差,日本鬼子常常来扫荡、抢粮食,老百姓生活非常困苦,但是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全力支援咱们八路军打日本鬼子。看这部电视剧,我哭了好几次,我从心里觉得:我们沂蒙人真是太伟大了!故事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从心里感到特别自豪。《沂蒙》里的许多人都令我感动,特别是村长李爷爷为了保护八路军留下来的粮食,为了不让日本人抢走粮食,为了不连累其他人,更为了有充足的粮食给八路军,早一天打败日本鬼子,村长李爷爷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和他的媳妇一起喝下了自己亲自熬的毒粥,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粮食留下了,他们却倒下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多么伟大的村长,多么伟大的沂蒙人,不怕牺牲,坚强不屈。还有于奶奶,她是一位普通的沂蒙母亲,朴实、善良,她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送进了八路军队伍,她带领儿媳掩护伤员,保护八路军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倒在了支援前线的路上,她宁愿自己饿着也要将自己家里的粮食全部交给八路军,只要是能打败日本鬼子,她什么都能舍得。
通过观看电视剧《沂蒙》,我真正懂得了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的沂蒙精神----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我也懂得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真的是来之不易啊!作为一名当代小学生,我们吃得好、穿得好、过得好,还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辈们比,我们生活的是多么幸福!我从心里暗暗下了决心,要珍惜每一粒米,珍惜每一分钱,好好学习,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继承和发扬沂蒙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临沂五小三年级五班张雨晴
辅导老师周荣花
第三篇: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弦之歌者
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在这块红色的热土上,曾经谱写出了无数革命赞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沂蒙六姐妹”就是他们中的既典型又普通的一个群体。
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被深深的震撼了。她们的英勇事迹充分体现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她们爱党爱军,对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视人民子弟兵做亲人。为了革命,她们用乳汁救伤员,她们舍生掩护首长。只要部队提出要求,她们没有二话,发动广大老乡筹备打仗所需要的麻绳、军鞋、煎饼、鸡蛋等物资,应有尽有。在桥梁被炸毁而部队急需强渡河时,她们搬来自家门板,手拉着手用肩膀抗着门板组成人桥。在她们因为需要换肩而要求部队暂停的时候,“桥”上的战士发现“桥墩”是由妇女们组成的,谁也不愿从上跑过时,她们却说:快!时间就是生命。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对党的忠诚,与解放军的鱼水情谊。
她们无私奉献,为了支援前线,她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甚至把四儿一女送往激战正酣、枪林弹雨的部队。为了支援前线,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她们几天几夜不合眼,不停的摊着煎饼,看到发的粮食不够了,就把家里仅剩的一点粮食都拿了出来。十几岁的小姑娘挽起裤腿搓麻绳,腿都磨破了,脸上却是挂着笑容。她们都是英雄,做了她们所能做到的一切,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她们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与民族解放结合起来,把对亲人的思念变成了战斗的动力,沂蒙人民那种特有的质朴在她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她们勤劳善良,为了战争的胜利,她们强忍悲痛,不怕困难,军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就是战争的胜利。新郎打仗不在家,新娘月芬毅然和抱着大公鸡的嫂子拜了堂;在丈夫随部队路过家门口,而她又恰好借粮回了娘家,小两口又失之交臂;直至战后收到丈夫的烈士传书,为忠诚于丈夫最后终生再没有结婚。大嫂接到丈夫南山在战场牺牲的噩耗,首先想到的是怕婆婆因爹爹已是烈士经受不了打击,和心疼弟妹对前方新郎的无限挂记,自己强压凄苦,克制失落的情感。这一些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而在她们却是无怨无悔,中国传统女性美丽善良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她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女性,不平凡而英雄的姐妹。在她们身上有许多许多我们学习的东西。经过战争的考验,她们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从小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确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终生的奋斗目标。从《沂蒙六姐妹》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我们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向富裕,国家日益富强。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她们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她们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在今天,我们不论在任何时候要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像她们那样一切为了他人着想,一切服从于事业的需要,把一切私心杂念抛到脑后。凡是对党不利的话不说,凡是对党有利的事多做,凡是党要求做到的坚决做到,在实践当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党性,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四篇: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观《沂蒙六姐妹》有感
四年级二班 赵梅羽
看完电影《沂蒙六姐妹》之后我一直在回味,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影片中感人至深的细节。影片中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百万沂蒙老区人民无私支援前线的历史。以张月芬一家为代表的老区人民,不仅拿出全家仅有的粮食,而且还加班熬夜制作军鞋,甚至还拆下房顶的草喂养军马,为革命贡献出了赖以生存的衣食资源。在当时,老人送孩子、妻子送丈夫去参军杀敌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应该为国家尽的义务。而千千万万个被送去参军的男人再也没有回来,他们为革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而那些“张月芬”们则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影片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秀美的沂蒙山风光,生动刻画了淳朴、善良、坚强的沂蒙人民,深情讴歌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沂蒙山的女人用自己宽如大海的胸襟和柔弱的臂膀,担起了家庭,担起了革命。
六姐妹坚持的毅力、坚强的品格、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而有的人总喜欢一遇到不顺的事就满腹牢骚,责怪自己无能、嫉妒他人成功、抱怨社会不平等等,甚至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念头,甚至失去理智,走向堕落,一事无成。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从失去中总结经验,始终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失,用毅力坚守自己的目标,用行动追逐自己的梦想。
纪念先辈的精神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好开创未来。而沂蒙六姐妹的精神则是其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当电影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陈毅元帅的那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我就是躺到棺材里也不能忘记沂蒙人民„„”这是对他们的感谢与褒奖,更多的,则是敬佩。我向沂蒙六姐妹致敬!向亿万为中国革命无私奉献的人们致敬!向伟大的人民致敬!
第五篇:《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
社会的变化,不能使我们忘记历史。
观看《沂蒙六姐妹》后,我从中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故事主要讲述了在打倒蒋介石反动派的战役中所发生的事情。我来讲述一下其中故事的情节吧!
那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将近四十万的王牌军打算一举消灭沂蒙山根据地的共产党,经中共领导研究决定,在沂蒙地区开展一次大反攻。各山村村民都积极地参与了后援工作。其中一个村庄的投入最大,无论是粮食或各种支援共和都完成的很好。村里有一位妇人,她的丈夫曾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因某种原因而牺牲了。她有两个儿子待他们长大后义无所顾地把他们送进了部队。两个儿子都结婚了,大儿子得一子。因为种种原因二儿子的媳妇变连丈夫一面都没有见,丈夫就在战场上牺牲了。最后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而这一个家父子三人都为了中国四万万百姓而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就在那村为后援做出贡献最大的六人中,其中就有那位连自己丈夫一面也没有见的妇女。革命结束后只生存下来了四位。所发人们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都为那位连自己丈夫都未见的妇女感到悲惨。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是取残酷的。现在我们更应该维护和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美好地生活下去。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