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攀登者》观后感
【热】《攀登者》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19月20日,电影《攀登者》发布了人物预告,继《战狼》系列、《流浪地球》之后,吴京又将为我们带来新的电影作品。据悉,吴京这一次又是带伤演戏,并且在剧中倾注了真情实感,他出演的角色“方五洲”,被称为是“这个电影的灵魂”。
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称,吴京是“用真情实感去演”,在预告片中可以看到,吴京非常入戏,一个镜头已经拍完了,吴京还在情绪中没有走出来,拿纸擦眼泪和鼻涕,演员张译看得十分动容,走上前去给吴京一个拥抱。
在拍《攀登者》这部电影时,吴京腿上的伤还没有完全康复,所以经常拍着戏就会出现伤痛,而且还要做许多跳、摔、跪之类的动作,没有完全好的腿伤变得更加严重了,可以看到吴京的腿部使用了机械固定,还双手拄着拐杖。
胡歌赞吴京:“在工作中像中流砥柱一样”,可以看吴京在这个剧组中的重量。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为了拍这部电影,吴京变沧桑了不少,甚至胡子都很长了还没有刮。
工作上的吴京非常认真严谨,然而在拍戏之外的时间,吴京表现得像个活泼的大男孩,今年已经45岁的他,会在片场做出很多小男孩才会做的动作,井柏然称吴京永远像一个大男孩一样。
这部电影有很多镜头看起来都非常惊险,在拍摄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从剧照中可以看到,拍摄在海拔很高的地方,吴京需要拿着氧气瓶。据悉这部电影的拍摄地点在岗什卡雪峰,位于青海省,海拔在5200米以上,拍摄环境相当恶劣。
谭维维、章子怡、吴京等纷纷发微博为电影做宣传,看评论中的网友也是非常期待,“ 最后一跃不知道干嘛,就是好感动!国庆必看!”“票房大卖,30号不见不散”、“ 加油,一定会去电影院捧场”。
电影《攀登者》在9月30日上映,在十一国庆档有不少好电影都要上线,比如《中国机长》,还有《我和我的祖国》,网友们纷纷表示忙不过来,但是一定要去看,相信吴京拍的电影不会令观众失望。
《攀登者》观后感2近日电影《攀登者》的线上宣传从未停止,先是由谭维维演唱的电影同名主题曲正式全网上线你,之后发布了角色预告片,电影的主演之一吴京的预告在今天和大家见面了,吴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男演员,参演了很多优秀作品,尤其是近年作品质量广受夸赞,刻画的都是像今年大火的《流浪地球》中的刘培强中校一样令人敬佩的角色,而他在以《战狼》等硬汉画风的角色深入人心之后,本人也很硬汉直男的画风就被众多网友所关注着。
在今天电影《攀登者》发布了吴京的角色预告,这部电影即是中国第一次尝试登山冒险题材的拍摄,又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国产新片展映”七部重点影片之一,根据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成功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而20xx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影片如实还原了当年登山队的装备,吴京为扮演的付出了很多心血,先是坚持到底的几次遭遇严重的高原反应和缺氧险情训练,之后又是本人带伤上阵,在极寒环境中戴着夹板、拄着拐杖拍戏,完成各种危险动作,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吴京《攀登者》中戴夹板拍戏,拄着拐杖继续前行,书写敬业两个字。
吴京说:“尽管当年条件与设备非常简陋,但他们仍然克服困难完成登顶珠峰的任务,也印证了老一辈登山英雄们的勇气与攀登精神。”看来之所以是吴京扮演方五洲也有他本人身上带着那股角色精神气的原因吧,同时该影片还是吴京和章子怡20xx年后再度合作的作品,结合多种原因你会去电影院观看吗?
《攀登者》观后感3《攀登者》首发预告,最大牌的不是胡歌章子怡,而是这位功夫巨星
因为电影《战狼》系列,吴京成为了知名导演,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可以说目前他导演的作品都有票房保证。近日吴京就有新电影将要上映了,该电影就是《攀登者》,一部以攀登珠穆朗玛峰,重新定位中国高度为主题的爱国电影,影片将在九月底上映,近日则是首发预告。在这之后,影片中的主演以及特别主演都发博给予支持,在这些人中最大牌的不是章子怡胡歌,而是这位功夫巨星。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透露出来的演员大致有胡歌、章子怡、张译以及陈龙井柏然等。胡歌在娱乐圈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他拍摄了多部电视剧几乎每一部都成为了爆款,他的演技和颜值,甚至是为人都无可挑剔。虽然他很少拍摄电影,但只要参与其中,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章子怡拥有着国际章称号,她不是国内知名女星,而是国际知名女星,早前她在国外发展史也是赫赫有名的。她与巩俐一样,拥有着超强的实力和超高的地位,一旦出演某部作品,毫无疑问就会成为其中很大的看点。仅仅从这两个人的加盟就能够看出《攀登者》这次确实下血本了,阵容很强大。
可谁知它的强大还不仅局限于此,除了胡歌章子怡,原来电影中还有功夫巨星成龙的加盟。成龙今年65岁,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拍摄武打片,并且最后因此走出了国门,享有很高的名誉。他拍戏从不用替身,全靠拼命和扎实的武功功底,无论是实力还是敬业程度都令人敬佩。
《攀登者》能够邀请这么多大咖出演,可见他们都一致认为这部片子的题材不错,也很有意义,这就意味着剧情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在演员演技上,有他们的存在,自然毋庸置疑。一部电影在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满足,那么就意味着它将会带来无限的惊喜,一起期待吧。
《攀登者》观后感4吴京20xx年主演了《战狼2》后,他就稳当国内电影票房的一哥,同时也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巨星演员。而在今年20xx年他再次出演的《流浪地球》,又再次证明着他有着极大的票房号召力。
知道吴京有着这样的魅力,理应他的电影上映,别的电影就最好不要与他同档期,避免沦为票房的炮灰了。但是这个演员似乎对吴京毫不畏惧,9。30吴京有《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这两部电影要上映,而他的电影就是还要同天上映。
这个人就是张涵予,他主演的电影就是《中国机长》。《中国机长》将上映日期确定在9。30日后,张涵予就高调的随着片方一起到全国各地进行路演宣传,而在一次采访上,当娱乐记者问他对《中国机长》票房有没有信心时,他也还放话说影片上映后他的电影票房将会达到100亿……
张涵予之前凭借出演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片的票房总大概拿了50亿左右,而他近日说的《中国机长》上映后票房能达100亿,也就是说他有信心认为《中国机长》的最终票房也能达到50亿左右了。张涵予的不惧吴京归不惧,但是《中国机长》的票房又能不能达到那么高呢?
这从目前来看它不能,因与吴京电影同档,截止目前《中国机长》的票房预售是3000多万,排在吴京《攀登者》与《我和我的祖国》之后。而根据之前的影片票房走势来看,排在第三位的,想拿到50亿票房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
不过万事皆有可能,自《战狼2》火爆后,观众的口味开始偏向了爱国主题和实力派演员,而《中国机长》这些条件都有,因此《中国机长》也还是有那个潜力的,至于最终有没有,张涵予能不能让信心成为现实?那就得看9。30《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谁的发力更猛了。
《攀登者》观后感5一大波登山运动员聚集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本营,为着同一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是因为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划界谈判时,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却主张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这个我们怎么可以答应。尼方认为中国人没登上过珠峰,所以珠峰与中国无关。
中国人怎可忍受这般挑衅,为了国家主权,在1960年,国家组织200多人集结珠峰北坡大本营,只为冲上峰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证明珠峰的一半是属于中国的。最终三位勇士成功登上珠峰,本以为各国终于可以承认这个事实,可惜,我们登顶时并未留下影像资料,这给别人留下了怀疑的把柄。
所以1975年,一波新的登山队再次为了这个目标聚集在一起。这一次,多了些年轻力量,李国梁、杨光等,还有为登山队保驾护航的以何缨为首的气象队。他们登山队面对的是狂风,路滑,陡峭,低温的恶劣环境。每次狂风都会给登山队的前行带来巨大风险!屏幕前的我随着他们时而高兴时而担心难过。正当我为李国梁到达第二台阶时欢呼雀跃时,他们竟因为意外滑下第二台阶,导致李国梁即将坠入悬崖,为了保护相机,他为此牺牲自己。看的我心如刀割。可是悲伤并未停止,随后何缨为了保证登顶的顺利进行,拖着肺水肿的身子爬到风口联络方五洲,只为他可以安全登顶,可以重新测量山的高度。
在登上路上,还有数不清的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可是他们死的光荣,英勇为国。看了整部影片,只想说身为一名中国人,倍感骄傲。
《攀登者》观后感6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却不曾看到在绽放之初,它曾经受暴风与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
如这花儿一般,当新中国成立伊始,当中国的五星红旗耸立于珠穆朗玛峰之巅时,成功已向我们展现出它丰盈又明艳的光辉,当然我们也需要看到这背后所经受的种种困苦,番番磨难。
胸有理想者怀锦绣,这部电影中一位位“攀登者”们,个个自信、心怀大志,渴望与山顶并肩,渴望为祖国争光,于是心中卷起万千浪涛,于是胸中跨过壮丽的山河。有理想,仿佛若有光,于是困难中给予力量,使之不至于气馁彷徨,即使身处险境却仍心存希望,终于在逆风的攀登中收获了自己的梦想,广袤的皑皑白雪中,祖国的壮丽,梦想的来之不易,皆尽收眼底。
勇于前者得云梯。电影中的风雪大得惊人,呼啸着使人心颤,攀登者难道不畏?非也。他们并非不畏,而只是有着更大的勇气,而只是有着更强的意志,这如同火种般的热血,在他们身上流动着,书写着一份份不畏艰险,勇于前进的壮美诗篇!不是没有失败过,不是没有痛苦过,而只是坚定那份炙热而真挚的勇气,暗自振作,为下一次冲刺积蓄力量。终于,奋勇前进有了最本质的收获,是国旗飘荡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终得实现的泪流满面。无疑,都是奋进这架云梯所传达的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渴望。
生活亦是如此,人生长途,难免遇到各种心酸困苦,但又有什么能比那88444.43米的山峰更高哪?但又有什么是真正用踏在泥土上的脚步难以丈量的哪?或许,我们只是需要一颗更加坚强的心,只是需要更添一份勇气从头再来,勇于奋起前进的勇气而已,如此去行,相信吧!成功的'花儿也终将向我们绽放。
《攀登者》观后感7一场电影开始了。
银幕上映呈现了一座高大的雪山,壮丽而巍峨。他像一把尖刀一样,直冲云霄,刺破青天。他,就是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1986年,中国,想要征服这座山,却显得那么不容易。8898米的高山,山顶寸草不生,一眼望去,只有黑白蓝三种颜色。黑色的是突出的石头,白色的是雪,蓝色的是天,有时还看不到天。看起来一片和谐的景象,爬上去,绕山攀登,行走起来却危机四伏。冰雪下藏着冰渊,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其中,永远出不来。如果擅自行动,就会迷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还有令你摸不透的雪崩、暴风雨。但却有一种鸟,每年迁徏的过程中,都要从珠穆朗玛峰上飞过。当然,也有同伴因此死去。
我们中国人就像这种鸟一样,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险,登上了世界屋脊,可这却不被世界承认。原来在攀登的过程中,为了救一个队员而失去了摄像机,没有留下证据。我们又只好灰头土脸的重来。“你们为什么要攀登?”“因为山就在那儿。”曾有人这么问登山队的队员们,他们就凭着这句话的勇气,历尽千辛万苦,再一次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他们凭着坚强的意志以及惊人的体力完成了对世界最高峰的挑战,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地方。
攀登,要有耐心,只要一失足,身后就是万丈悬崖;攀登,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也许你头上就是峰顶,但却半途而废;攀登,虽然充满了危险,但登上峰顶的那种感觉,是光荣的。
这就是攀登者们。
《攀登者》观后感8国庆节10月1日,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着》,具体内容是这样:
刚开始队长方五州、松林、杰布等人组成的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由于雪崩队长不幸身亡,松林也受了重伤,但方五州抓住了他,松林命保住了,但相机丢了。在后面,他们搭了一个人梯,从第2阶梯登上去,因为那雪太滑,他就光脚爬了上去,他的脚因此被冻伤,最后被切了半个脚掌。他们在凌晨4点多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山顶,但因没有相机没有拍下360度影像,他们就只好把国旗埋在这寒风刺骨的山顶。因为没有360度影像照片,西方不承认他们登顶了,由于西方不承认,中国这次登峰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证明中国人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国家再一次组建了登山队,经过了一次次艰难的训练,他们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李国良为了保护相机,自己掉入了冰裂缝。看到这里我被他深深的打动了。
这一次冲顶,中国人在第二阶梯搭梯搭了梯子,被国外称为“中国梯”,并且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的真实高度为8848.13米。
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登上珠峰吗?为什么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吗?原因是在国外看中国都登不了自己的山,要划分给其他国家,但中国不甘心,建立了登山队登珠峰重新测量,是因为中国的山应该自己测量,而不是外国人口中的8400米,因此他们便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看完攀登者我知道要先有目标才有希望,如果没有目标盲目前进是不会有希望的,并且他还证明了中国的山中国人是可以登上顶的。
《攀登者》观后感9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一部励志的中国电影——《攀登者》。
故事年代发生在1975年。1960年时,有3位登山员方五洲、杰布、曲松林登上了珠峰顶,成为世界上首批从北峰登顶的人。但为了救因雪崩而失足摔下悬崖的曲松林,队长方五洲不慎弄丢相机,导致登山协会不承认他们的壮举。于是,1975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并分为后援团、气象队与突击队。但登山的道路可谓是一波三折:在8300米高的突击营地,突击队被十级暴风吹跑,真是“爬山3小时,掉下2分钟”。不一会,大家就被吹回山下,只好撤队,连队员杨光的腿也被冻伤截肢。而队长方五洲为了救气象队的女友徐媛,也身负重伤。可偏偏曲松林是个急性子,又让大伙上山。结果本来已经到了8680米处第二台阶的众人,因为疏忽,又滑下去,临时队长李国梁为了保住摄影机,光荣牺牲。可其他队员最终还是没有登顶,这让曲松林陷入沉思,也理解了方五洲当初的选择:队友的生命远远大于荣誉。
就在大家准备放弃的时候,气象主任徐媛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再过3天,还会有下一个适合登山的“窗口期”。方五洲不顾伤痛,再次出山,成为突击队队长。而就当突击队即将到达第二台阶的时候,徐媛发现再过一个小时会有暴风。由于信号不好,徐主任拖着高原反应的身体爬到6000米的北坳,告诉了突击队这个消息,而她自己也倒下了。最终,突击队成功避开风暴,登上山顶,创造了中国新高度!
看完《攀登者》,我明白了什么是信念。信念是无穷的力量,正如著名国产动画《京剧猫》中的主人公白糖所说:“只要有信念,就一定能成功!”登山员们为了祖国的骄傲,为了让祖国在世界面前抬起头来。他们拥有必胜的信念,肩负着祖国的荣耀,义无反顾地踏上这片满载着死亡与可怕的土地,面临着随时被雪崩淹没的风险,他们是伟大的!
《攀登者》观后感10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不缺英雄。
——题记
昨天,经老师推荐后,我点开了这部电影——《攀登者》,看完后,我感触很深。
《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却因突发意外,致使相机丢失,未能留下登顶证据,这一次登山未获得国际认可。
13年之后,中国攀登队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励着第二代。在经历了无数次危机与重重困难后,中国队终是再次登上了珠峰之巅,将红旗插在了珠峰之上,洗刷了中国攀登者们近15年的质疑与屈辱。
“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这是第一代攀登者队长牺牲前,挣扎着吐出的最后一句话语。
“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这是所有攀登队员誓下的诺言,只要不倒下,就坚持到最后一刻。
数次攀登珠峰,克服的是自然极限,耀眼的是不朽精神,闪光的是无畏信念,铭记的是爱国热血。无论风暴,雪崩,冻伤,亦或是截肢,殉难,牺牲。永不放弃,勇往直前。这些可敬可佩的付出和迎难而上、不畏险阻,凝聚在一起的,是不灭的民族精神。
当我看到张泽饰演的曲松林,像孩子般扑在方五洲怀里,放声大哭时,我的鼻头也是酸的,无论身处何方,看到这一幕,都难免回心酸,眼泪是用情至深的证明。
其实,我们都是攀登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珠穆朗玛峰,都要面对风雨,碰过绝壁后,找到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东西,伴随着爱与使命,责任与勇气,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我们看这些电影,不单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英雄,更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获得前进的动力。
英雄不老,品质长存。
《攀登者》观后感11《攀登者》1960年,发展国家体委两个决定从珠峰北坡去挑战珠穆朗玛峰。
七位登顶队员逐渐连续突击主峰。在珠峰艰险的“第六台阶”处,刘连满为托举跑位而耗空点劲,长期停留在8700米处,剩三名队员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峰。这是现代人类首次出现在在夜里登配珠峰,的现代人类首次出现从北坡成功了登顶。
贡布不过当时拿起了两面国旗飘扬,让国旗在风里飘展。一段曾被到国外徒步者视做“鸿沟”的山岩路段,自己是靠搭人梯多种方式的。惋惜而,加之严重缺乏登顶的视频影像资料信息,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队员们跋山涉水,面对的是环境险恶、地势险要,面临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队员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勇闯生命禁区,最终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看完《攀登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领土主权捍卫之争,“登上去,让世界看到
《攀登者》作为对新
第二篇:《攀登者》观后感
9月30日学校组织观赏了期待已久的《攀登者》。之所以有所耳闻是因为在《开学第一课》中“无腿老人”夏伯渝动情地讲述了第一代攀登者们用血肉之躯搭建起的“中国梯”和其背后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电影开始,第一批冲顶小队遭遇了雪崩。被临时奉命为队长的方五洲遇到了第一个选择:唯一可以证明到达顶峰的摄像机和队员的性命。在紧急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舍弃了摄像机,紧握住曲松林的手。终于登上了世界之巅的顶峰却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登山队被世界怀疑,甚至被中国人怀疑。在重重压力下,登山队解散,仅存下来的三名队员被下发。15年默默无闻。终于,中国登山队重组了。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面对生死考验的严酷现实,他们克服艰难险阻,终于使鲜艳的国旗飘扬在世界之巅,让中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国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情感复杂的曲松林和对比明显的方五洲。第一次登顶,方五洲为了救他舍弃了摄像机。这意味着丢弃证明,丢弃了祖国的荣耀他怨恨,怨恨自己,怨恨方五洲,因为他将集体荣誉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他折磨式训练负责拍摄的李国梁,不听劝阻,多次强硬要求登山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去冲顶。而方五洲不同,是那个时代少有的个体关怀。他信奉生命的价值,相信科学的力量。方五洲受伤,李国梁担任队长,在曲松林的命令下冲顶,不幸遇难。为了保护摄像机,牺牲了自己。当曲松林拉着他的尸体回来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哭喊着“我错了!”,石破天惊。
观赏影片时就已被深深震撼,一出影院立刻搜查起了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1960年前,唯有英国人从南坡登顶。尼泊尔甚至不承认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就因为没有中国人爬上去过。为了宣誓中国的领土主权,即便装备落后,也决然地从危机重重的北坡登山。
在这短短几个小时的电影里,我看到了勇气。是登山队员敢于再次挑战珠峰敢于牺牲的勇气,徐缨用科学抵抗的勇气。还有寸土必争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
第三篇: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面对他国的刁难,面对世界第一高峰,面对强大的气压,雪崩他们用不畏惧,永不退缩,他们奋勇直前,不怕艰难,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华人风貌。
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曾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由于队长为了保护一位队员,而丢失了照相机,因而失去了证据,所以,中国人登上山顶被质疑。而那三个登上山顶的英雄也各付江湖,各自当家了。这个时候,连中国人也不相信,中国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于是,这3个英雄便渐渐的被遗忘了。
又过了10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中国登山队,再一次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珠穆朗玛峰上。政府集结了200人登山队队员,10余人气象队队员,当然,以前那三位英雄当然也进入了登上小组并且,成为了突击队队长,后勤队队长,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登山之路。
他们的营地打在3600米的高山上,在那里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为登山做准备。
开始登山了,突击队队长,在最前面为他们做示范,叫他们耕者自己的脚印走。不知不觉,来到了第一关口,大裂缝,队长组织大家搭起梯子,随后,以自己敏捷的身手,越过了5米宽的大裂缝,为登山队员假期了一座梦想之桥。但是,正通往第二台阶时,迎面来了巨大的雪崩,这次的活动只好以失败告终。
等到第二个窗口期,气象队的人尾随左右,不一会儿,他们便被突击队的人落在了后面。当突击队顺利走到第二胎解释,风声有点异常,突击队队长连忙用对讲机问,是不是要来大风暴了,气象队的队员确认了他的观点,而队长劝说,兄弟们,我们可以冲了。过了一忽儿,总部收到消息;中国登山队,5月27日,8人,登上山顶。
在此,我为广大登山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第四篇: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华泰小学506班 张芷嫣
面对他国的刁难,面对世界第一高峰,面对强大的气压,雪崩他们用不畏惧,永不退缩,他们奋勇直前,不怕艰难,向全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华人风貌。
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曾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由于队长为了保护一位队员,而丢失了照相机,因而失去了证据,所以,中国人登上山顶被质疑。而那三个登上山顶的英雄也各付江湖,各自当家了。这个时候,连中国人也不相信,中国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于是,这3个英雄便渐渐的被遗忘了。
又过了10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中国登山队,再一次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珠穆朗玛峰上。政府集结了200人登山队队员,10余人气象队队员,当然,以前那三位英雄当然也进入了登上小组并且,成为了突击队队长,后勤队队长,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登山之路。
他们的营地打在3600米的高山上,在那里他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为登山做准备。
开始登山了,突击队队长,在最前面为他们做示范,叫他们耕者自己的脚印走。不知不觉,来到了第一关口,大裂缝,队长组织大家搭起梯子,随后,以自己敏捷的身手,越过了5米宽的大裂缝,为登山队员假期了一座梦想之桥。但是,正通往第二台阶时,迎面来了巨大的雪崩,这次的活动只好以失败告终。
等到第二个窗口期,气象队的人尾随左右,不一会儿,他们便被突击队的人落在了后面。当突击队顺利走到第二胎解释,风声有点异常,突击队队长连忙用对讲机问,是不是要来大风暴了,气象队的队员确认了他的观点,而队长劝说,兄弟们,我们可以冲了。过了一忽儿,总部收到消息;中国登山队,5月27日,8人,登上山顶。
在此,我为广大登山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指导老师:钱姗姗
第五篇: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2篇
登上去,活着回来!
“登上去,活着回来!”是电影《攀登者》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
在十一放假期间,我观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珠峰北坡攀登,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珠峰,这一不可能的任务。但可惜的是,因雪崩的来临,录像机的丢失,攀登队员们并没有记录成功登顶的这一历史性时刻。但是,由于没有影像资料,国际上并不承认中国登山队员曾从北坡登顶。所以,他们决定再次登珠峰。这一次,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这部《攀登者》在2019年献礼祖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
令我最难忘的片段便是那登顶的时刻。1960年5月,珠穆朗玛峰第二台阶下,中国珠峰攀登突击队三名队员正在向最艰难,也是最难逾越的第二台阶发起冲击,这是他们的第五次冲击,前四次失败已经耗费了他们太多的体力,这三个人搭起的人梯,队员曲松林为了攀登上第二台阶,在零下几十度的雪山,脱掉鞋子,赤脚攀登。在队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攀登珠峰,对人类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但这表明了:人活着便是为了争口气!这口气太难挣。为争这口气,太多人牺牲,太多人妻离子散,但他们没有退缩。很多人看到吴京参演的电影,就认为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何错?多了解中国的过往,必然会对中国有感情。而且此片不仅仅是爱国主义。中国是一个在苦难中壮大的国家,拿命拼,才有今天的辉煌。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国际最后采用了中国标准。用命换来的数据,终于争来了这口气。
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像登山队员这样强大的灵魂支撑我们国家。中国没有那么完美,但又有哪个国家是完美的呢?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将梦想进行到底
十月二号,很荣幸能看到电影攀登者,这一部给了我多感动的电影。1960年,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欠收,人民食物供应不足;苏联单方面决定撤走专家、撕毁经济建设合同,更加重了我国经济困难。而同时,中国和印度还因为西藏边境有较激烈的冲突。所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苏联断开援助加上自然灾害,以及边境争端的内忧外患的三年困难时期。于是,在这样的国情下,中国人完成登顶珠穆朗玛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这次成功不仅鼓舞了全国人民,增强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信心,而且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说完了时代背景,就让我聊聊影片吧。整部影片十分生动的再现了当时中国登山队完成此次登山任务的艰巨以及决心。在影片一开头就重现了1960的登山场景,老登山队长在登山过程中壮烈牺牲,转而由方五洲临时接替队长带领仅剩的三名队员登上山顶。但由于摄影机的丢失,导致他们未能拍下360度的山顶照片,因而国际并不承认中国人登山珠穆朗玛峰。但这些登山队员依旧未曾放弃心中的理想,当祖国再次召唤他们的时候,他们依然义无反顾,一身热忱投身登山事业中。在经过艰苦的奋斗后,终于再次于1975年登上珠峰。
影片中的人物,无论是方五洲,曲松林他们的永不退缩,还是李国梁的主动请缨登上珠峰,都能深刻的体会出中国人的脊梁和骨气以及一种为了理想而献身的高贵精神。无论是徐缨的以身殉职,还是黑牡丹凝望相片的自泣也用那深深的爱一次又一次打动着我的神经。当然徐缨的身上也还深深的体现出一种格尽职守,不惧艰苦的精神品质。
我时常仰望着星空,思考自身的存在。常常因为那生命中的种种而自我怀疑。曾经有人问攀登珠峰的人:“为何非要登上它呢?”那人回答:“因为它就在那里!”如今我对理想追求的诠释大抵也是如此吧。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一次次风暴,犹如生命中的一次次打击,或许它不会像风雪那样让我冻伤,但却会枯萎和荒芜我的心灵。于是,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未名湖旁,坐在黑暗中,缓缓浇灌我枯萎的心灵,让它的生机愈发浓郁,静静倾听内心的声音,让我一直牵着我自己的手向前走。不求珠峰,我只想在岁月的每一次转角大喊:“我要将梦想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