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麓山观后感
岳麓山观后感
今天我们按照刘小华老师的安排和我们个领队的精心布置下到了目的地——岳麓山。岳麓山那还有什么江湖地位,可或许我们的惯性思维束缚了思想的翅膀,使我们一想起什么新地方或新的思维,总爱往过去的事物中寻找答案,结果所有的浪漫都给那尘封的心所埋藏了。
我们做到学校安排的车,沿着五一路过了大桥,转眼间湖南师范大学的建筑物已映入眼內了,红墙绿瓦的旧教学楼,在新建筑群中仍是那么引人注目;在体育场上,那些青春活力四射的学子们在跳、叫;最令人深思的是路旁的大树,苍翠欲滴的树冠似乎是在向我们诉说什么。我也是个篮球狂,我看到那些打篮球的健儿们我也想飞到篮球场上了,可是我们要集体活动,我不能掉队了,只好依依不舍的跟着学员们一起过去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用在此处最恰当不过了,校园之间、城市与校园之间全都是道道贯通的,全然没有隔阂。然印象中我们新疆大学都是门卫森严,大学高墙耸立,它也许是挡住不法之徒发财的美梦,可同样地关闭了交流沟通的通道。校园文化这从未思考的问题陡然击出几星思绪的火花。
但假若我是新疆大学的校长,恐怕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拆这围墙。可岳麓山下的校园,早已与大社会融为一体了!
转眼就到了山脚下,我们在壮观的毛泽东同志雕像前集合,老师
给我们介绍了岳麓山的具体地理形势和药注意事项,于是我们就满怀清新的开始登山了。
沿着山路,我们漫无目标地随着山路往上爬,青草、树叶、玉兰花的幽香丝丝沁人肺腑,久居石屎森林,这普通的草木花香竟也使人有点儿陶醉,这清新自然绿色世界也令人思想插上飞翔的欲望。
不觉走到有点累了,可学员们一个笑话就令疲劳不知踪影了。我们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着已走到曲廊了,沿着曲廊想看两边的风景,都是被绿色挡住了视线,加上霭雾蒙胧,感觉好象在云端飘飘悠悠了的。
我们就这样如得道高人般轻飘飘地登上了茶亭这曲廊的终端,无限风光怱就尽收眼底。蓝天下的山脚几个鱼塘不时有调皮的鱼儿跳出水面,激起阵阵涟漪缓缓向依水而建的红房子而去,在满目青山中宛如万众中的红衣少女那么娇媚、那么令人想入非非了。
沿着石级而下,不觉已到观景台,静静的湘江宛如美丽湘女那轻纱腰带,河东如湘女浅笑的动人;河西,宛如湘女放飞思绪的宁静、还有那捉摸不透的微笑……。
不远处修路的工地,给绿地缠上一条黄花般的腰带,不久的将来,这里的夜景又增添无数车龙的五彩缤纷的光带,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是只能留在脑海中的美丽回忆。
“我们照张相吗?”我禁不住向学员们提议。这么美的风景不知道我们的一生中再能见几次,不照个纪念照太可惜了。
这里人看风景,往往与心情最大关系,您有多美的心情就有多美 的风景。如站在相机前的是有着美丽心灵的人儿,风景都因她美丽而美啊!如凡人,外表的美谁会不喜欢?可心灵的高尚和超凡脱俗的美丽,不是能使人更美吗?
就如这风景,就如友人。
岳麓山,您的美不在于山、水,而是在于您那深厚的人文历史、是那求知不倦的青春学子、更是我身边的如梦的朋友……。
通过这次的旅游我深感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生活条件,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第二篇:岳麓山
岳麓山
长沙的天气确实有些怪,近十月天气像是被抽干了水分,干燥的很。沏了一瓶茶,清爽了很多,今天阳光出奇的好,便也觉得好一个秋天。今天大堂场协会招新,感觉无趣,回了宿舍,接着接到姚晔的电话,问是否去岳麓山。便也神圣,爽快答应了。和朱雅君一起三人便欣然启程。
在山脚下徘徊了些许,找不到岳麓山的入口,问了老者。两位花甲老者各指其路,后来我们到了主席像后的正门,心情顿然清欢了许多。山脚下是岳麓书院,内游有海内外游客,童叟谐趣,又有衣朱黄棉纱和尚。乐意融融,其真若人间仙境也。前行数十步,怪味飘逸,湖南小吃皆集于此地,那怪味便是有名的臭豆腐了。朱雅居是湖南本地人,说道臭豆腐可是湖南的绝对,远闻并无人们所说的臭,而是一种道不出的怪异,初闻者实在莫之以名。她未问我们便买了好几块,上泼了些神秘的酱,撒了些青色菜花。开始是不敢吃的,有些碍于颜面,后来看朱君,便也禁不住馋诱,又听说主席也喜欢吃臭豆腐的,也胆大吃了一块,细点丁口,酱香雅郁,便一下吃完了,不枉此行啊。也隐约知道这千年留下的美味自有其缘故了。
复前行,到了爱晚亭,硕石相叠,枫叶相绕,有御白鹭而来之感,旁有奇数,三棵百年参天大树参差间合为一体,薄雾希虚,日光微霰,实乃人间仙境也。亭有两阁,红木朱漆,上红扁金漆行草主席字“爱晚亭”,清逸端庄,笔法韵挑蕴诸山川灵秀之气,左右石柱刻有“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翠滴一双驯鹤待龙来。”静闲中历百年风霜而有吞江河之气,山石相绕,古树相参,羽光散枝铺地。旁有学者,环臂相歌,相视而笑,如千年前儒子游此而畅乎其情,乐哉甚矣。
又其上,又有农舍依连相绕,篱笆精致的围了一圈,青竹遮壁。农家有酒水,有鲜美鱼肉,妙味神汤,旁有醴泉,竟忘乎其年矣。湘人也,辣子爆炒,辛辣入鼻,无物以遮,辣谬可爱。缘石梯而上,曲匿云霄,经湖南黄兴.陈天华等民国救国之士,石碑默然,思之拜之。石梯之陡上,目不可及,途逢者多学子,鲜见之犬,觉怪也。林木葱郁,有古树,不知名,有百年矣,无想其中亦有栋梁之材也。
日上天中,沿中曲道而至“抚云阁”,稍憩其中,有松香之气,扶栏远望,对面青山如黛,肃然起敬,天空灰蓝,极目远望,天山合于一线,承天地之德,有山中之主感慨。对立山秀,不悲不喜,听风和雨间,逝已千年。欲穷其路,卵石叠叠,行其上,如有百手生于脚掌,全身经络豁然开朗,双目清明。林叶风舞,忽然现楼阁,红木漆就,揽云而承六龙之气,灵气相投,梯宇相环。又有清茶沥泉,游人歇已忘时。沐风得意,旷临天府俯御天下,非山之主,而育灵秀之气,修其心,健其身,明其目,和其性,达其智,养其神。翕目间乾坤瞬变,荡婉回肠不息。信步而归,遇者多父母与其子,浴风沐乐,逍遥自在。山石陡转,下山数十步,水鸟凌翅,黑天鹅静雅浮湖,交颈相戏。忽鸣焉,音嘹空谷天穹,遂生敬畏。伺者又鸵鸟·孔雀,安然亭步,转颈间气神不凡。山间又茶树,黄绿相错,莫之以名,古木藤雾,洞天仙境也。
驱车而反,日之冥冥。纵然极天御地,感天地之威德,岳麓之灵秀。始觉脚生双翼,身轻如燕,赫赫然脱胎换骨。回舍沐足,温之以茶,气流于心,畅然其怀。岳麓之行犹如此铁观音,清甜润喉间物我偕忘。9 月 2 4 记
第三篇:岳麓山
岳麓山在长沙市区之西,东临湘江,面积约8平方公里,古人赞誉其“碧嶂屏开,秀如琢珠”。唐宋以来,岳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涧深闻名。六朝罗汉松、唐宋银杏、明清松樟相当著名;爱晚亭、清风峡、蟒蛇洞、禹王碑、岳麓书院等景观闻名遐迩。这里还葬有黄兴、蔡锷等著名人物。岳麓山春天满山葱绿、杜鹃(市花)怒放;夏日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四季风景宜人。
岳麓书院在山之东麓,始建于宋开宝九年(976年),朱熹、张 主讲期间是全盛时期,有学生千人,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学府,后又变成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改为湖南大学。书院现存古建筑尚有御书楼、文昌楼、半学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经堂、自卑亭等,让人缅怀书院辉煌历史。
岳麓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名山胜地。
位于清风峡口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广袤无垠的湖湘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伟人。
岳麓山也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这里长眠了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而献身的先烈;为舍生取义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还长眠了抗日战争时期为抵御外侮而浴血疆场,以身殉国的中国军民。
那一座座为他们树立的丰碑墓志,永远昭示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构成了岳麓山的一幅幅悲壮肃穆的人文景观。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规划开放的景区有:天马山、桃花岭、石佳岭及土城头景点等,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临茫茫原野,东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马、凤凰、橘洲横秀于前,桃花、绿蛾竟翠与后,金盆、金牛、云母、圭峰拱持左右,静如龙蛇逶迤,动如骏马奋蹄,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测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可谓天工造物,人间奇景,长沙之大观。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就以山清水秀著称于世,它主要有清风峡景区、云麓峰景区、万景园风景带、赫石坡景区、儒家胜地、佛寺探幽、云麓道宫、橘子州头等景区。
清风峡景区:岳麓书院至麓山寺的谷地,名叫清风峡。《岳麓书院志》记载:“当溽暑时,清风徐至,人多休息,故名以次得。”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将这里看成是避暑的天然胜地。清风峡自然景色秀美,峡内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溪涧盘绕,流泉星罗棋步。风物景色随着气候和季节的转换,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峡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世人所瞩目,内有历史悠久的佛寺名塔—舍利塔,有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有著名的二南诗刻,以及刘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
岳麓山位于长沙西郊,湘江西岸,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由此得名。岳麓山周围有天马、凤凰、绿蛾、金牛等峰岭拱护,连峦叠峰数十公里,山中石骨巷秀,树木葱郁,如一翡翠玉屏,横丛在湘江两岸,人们称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所以,自古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要到这里游赏,从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与文化故事。到宋代,随着潭州讲学之风的盛行,岳麓山更是胜友如云,张、朱熹等人经常留连山间,感慨“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使岳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浓厚。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士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明杨慎曾撰禹王碑释文:“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郁塞昏徙。南渎愆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据学者研究,这篇碑文既不同于甲骨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文,很难辨认,杨慎释文也只是一说,难作定论。加上我国历代碑石中尚无夏禹时代的实物例证,因而此碑很可能是后人假托而成。但韩愈所闻,何致翻刻却是事实,所以即使是唐宋时所刻石碑,也已是千余年前的珍贵古物了。明清两代,吟咏禹王碑的诗词很多,有朱翊銮的《禹迹亭》、崔应科的《禹碑》、石公荫的《登禹王碑憩望》、沈一揆的《禹碑》等等。大都表达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仰和对碑文难以认释的感叹,如沈一接的诗云:
“平成绩奏几千年,石壁遗文尚宛然。岂是后人偏好事,应知古圣示心传。龙蛟影动云烟乱,珠露光凝日月悬。愧我读书无万卷,空来拟议未能诠。”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
岳麓山除禹王碑外,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李邕,扬州江都人,史书记载“邑之文,于碑颂是所长”。由于他任过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所以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写的此碑碑文为行楷书,词句华丽,字体秀劲,集汉魏碑铭之长。在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中,以麓山寺碑最为精美,碑的背面还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题名,因而历代书家都将它视作珍品。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我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自
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此碑,宋代的张、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
唐代是诗的盛期,当骆宾王、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往来吟咏古长沙时,长沙本地的俊杰之士也才华毕露,他们撰文作诗,联句竞对,从而引出了一则王磷、李群玉麓山竞对的佳话。王是长沙人,善作诗词,才思敏捷,唐咸通(860-872)年间,由观察使崔铉推荐,到长安参加“日试万言科”。考试那天,王请到10位书吏,各给笔墨纸张,然后自己往来口授,10吏笔不停书。首题《黄河赋》3000字,数刻而成,再记《鸟散余花落》诗20首,到中午就已写就了7000言。当时掌权的宰相路严见王才华出众,想罗致门下,派人召见王,王谢绝,路严大怒,绝了王的仕途。王便独自返回长沙,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怀诗酒。一天,他在岳麓山偶遇另一位湖南名诗人李群玉。李群玉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诗自娱,诗笔妍丽,才力迈健,又好争胜斗强,恃才自傲。两个要遇时,李群玉问王:“公何许人?”王回答:“日试万言王。”因为李群玉一向看不起孜孜于功名仕途的人,又认为日试万言只有应酬工作,算不得真才华,便在言语中对王显出轻视的态度,王觉察到后,装作不知,只是提议两人以联句较量才力,李群玉毫不在意,一口应允。不料王占对快捷,佳句泉涌,李群玉几乎无法应付,当王吟出“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的绝句时,李群玉不觉倾倒,连叹“好句、好句”,自愧不如。从此,李群玉与王结为好友,麓山竞对的佳话也在湖南广为流传。
宋代岳麓山还产生了一则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左,执掌朝柄的秦桧等人畏敌如虎,一味妥协投降,胡寅目睹国家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对南宁朝廷极为不满,对秦桧之流深怀憎恨,他愤而辞去京官,请示归回湖南和父亲胡安国、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长沙岳麓山游览麓山寺,突然听到秦桧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气愤,便挥笔在墙壁上大书“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南海鳄鱼的比喻,来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传说韩俞初任南海边潮州刺史,知道恶溪中有鳄鱼把百姓的牲口几乎吃光了,便写了《祭鳄鱼文》投入恶溪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以后潮州永无鳄鱼。刘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将他比喻成了那凶残虚伪的潮州鳄鱼,又到长沙来为害百姓了。刘旦见了这题句,知道是在讥讽自己,便向秦桧告状。胡寅因而落职,20年不再做官。这表现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学派创始人一样,节操凛然,一身骨气,为岳麓秀山增色不少。
第四篇:岳麓山导游词
岳麓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就是女大航空国际旅行社传说中的钻石级至尊导游---张晓晨,大家叫我晓晨就可以啦,好记又亲切。首先呢,晓晨谨代表我们女大航空旅行社的全体员工欢迎四面朋友,八方贤士的大驾光临!希望在这一次的“重走伟人路,激情红色游”当中给各位朋友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山虽然不高,但确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的名山,山上被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之多呢。所以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相信各位朋友在来长沙旅游之前,想必已经对我们的湖南有所了解了吧?那么晓晨想要问一下大家,您认为在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谁呢?是的,没错!毫无疑问啊就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了,那么大家知道毛主席在长沙生活期间,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吗?好了,晓晨也不卖关子了,其实啊就是我们将要到达的岳麓山爱晚亭了。赶快跟随我一块儿去到毛主席“携来百侣曾游”的地方去看看吧。
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57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教育家罗典。因为当时青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啊罗典就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后来呢,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与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十分贴合,所以呢就将这里更名为爱晚亭。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叶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晚亭除了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呢。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就经常和他的同学,挚友们一同登临爱晚亭 “指点江山,激扬发字”。也正因青年时期毛泽东在爱晚亭留下的美好回忆,所以在1952年重修爱晚亭的时候,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了。朋友们不妨拿出相机记录下这极富纪念意义的历史时刻哦。
走过爱晚亭,我们往小山路走去就到了清风泉了。看!清风泉中有一个小井似的洞,想要接泉水的朋友们可以把水罐放在这小洞里接水,泉水冰冰凉凉,喝上一口啊就让你有一种透心凉心飞扬的感觉。这里的水质也是十分清澈的,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有传言说喝下这清风泉的水,可以让你越活越年轻哦。
沿着清风泉旁的小山路径直走上去,我们所看到的这片环抱青山绿水,充满鸟语花香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鸟语林啦。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珍稀鸟类400余个品种,约10000只鸟。这可是我们中南地区规模最大、鸟类品种最齐全的一家综合性鸟类主题乐园。当您步入这鸟语花香的世外桃园,看白鹅浮绿水,鸳鸯作对游,野鸭不时飞的人与自然亲和交融的美好情景,您的心中是否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呢。
朋友们,看到前方的那个长廊了吗?那就是修建于1997年,全长140米,集休闲、娱乐、登高于一体的观光长廊了。登上观光台,我们便可以饱览星城长沙的绚烂风光啦。快看!在我们的岳麓山下就是日夜北去的湘江,江中的便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内河绿洲——橘子洲,远处呢则是日新月异的长沙城区了。这山、水、洲、城融为一体,相互映衬,着实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
欣赏完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后,我们的“重走伟人路,激情红色游”也要告一段落了,3天的旅途,晓晨和大家一同领略了改革开放36年的“新都市·新生活”,重温了一代伟人求学立志、追求革命的成长经历;体验了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伟人成长之路的魅力所在。相信大家也是受益匪浅,感慨万分。最后,晓晨再次代表女大航空国际旅行社感谢朋友们的信任与陪伴,我们下次旅途再见!
第五篇:岳麓山导游词
岳麓山导游词
岳麓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陪伴大家一起游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尾,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胜景。岳麓山集名院、名亭、名寺、名宫、名泉、名木于一体,自然风光奇、珍、幽、美,人文景观独、特、亮、丽,清风峡、爱晚亭、麓山寺、白鹤泉、蔡锷墓、黄兴墓、禹王碑、云麓宫、岳麓书院等近百处景点,处处诱人。
现在,来到的是岳麓山的核心景区——清风峡。这里林木繁茂,绿树成阴,溪涧绕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夹秀,令人陶醉。从清风峡到山顶,保存了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共有植物977种,其中555种为野生种子植物,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据专家统计,山中有许多古树名木,稀有濒危树种有皂荚、银杏等。整个岳麓山上,树龄最大的是位于古麓山寺的一株罗汉松,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次是云麓宫旁边的古银杏,树龄超过1000年;季军则是古麓山寺前门的元代樟树,树龄在700年左右。另外,在爰晚亭周围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枫树。最有文化特色的当属岳麓书院里的古桑树和古槐树,因为古代人将读书的地方称为“桑槐之地”,因此院内遍栽这两种树木,形成了特有的植物文化。据统计,长沙市的氧气供应量,有五分之一来自岳麓山的草木,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天然氧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岳麓山虽然不高,但确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山上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15处。麓山寺之古,岳麓书院之深,云麓宫之清,黄兴、蔡锷墓之烈,无不令人神往。所以也有人称岳麓山为“人文名山”。
在清风峡口,高耸着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创建者是当时的岳麓书院山长、大学者、教育家罗典。过去,清风峡中遍布枫林,所以罗典定亭名为“红叶亭”,又叫“爱枫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里的景色十分切合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诗《山行》,就更名为“爱晚亭”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确,到了晚秋时节,岳麓山山顶云雾缭绕,爱晚亭四周枫红如火、艳丽如炽,将诗中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可以看到爱晚亭的全貌了。它坐西朝东,四周山峦耸翠、怪石嶙峋,左右溪涧环绕,山、树、溪、石各展风流。
爱晚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古典攒尖顶亭子。它有两套顶棚;称为“重檐”,显得气势雄浑;它的屋顶采用四条斜脊,称为“四披”,表现出稳重端庄之美;攒尖顶使得亭子有一种
向心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理”、重“立身”、重“中庸”、重“大一统”等儒家思想在古建筑学上的体现。同时,亭子的檐角呈反凹曲线向上飞翘,使原本厚重下沉的亭子有了一种活泼、飘逸的感觉。加上丹柱碧瓦、白玉护栏和彩绘藻井,全面展现了这座百年名亭的古朴之美。
爱晚亭既是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和工作期间,经常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挚友一起登临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当时的新民学会成员周世钊老人回忆这段时光曾经赋《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一首:
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
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
正因如此,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请毛主席为亭题名,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了“爱晚亭”三个大字,就是现在亭子门楣上的这块匾。
大家现在看到亭柱上有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是爱晚亭的修建者罗典所题,表现的是爱晚亭当年的风姿。
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时,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仿建到日本,从而成为中日友谊的信使。沿爱晚亭后的石径拾级而上,便到了古麓山寺。古麓山寺位于岳麓山的山腰,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即公元268年,当时距佛教传入我国仅仅两百余年时间,距民间最早建寺奉佛也才50余年时间,是湖南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山门上的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就是占麓山寺历史地位的真实写照。
古麓山寺在历史上几经兴废,大部分建筑毁于抗战时期,仅存山门及观音阁。现在看到的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按照原貌重建的。
古麓山寺周围古木参天,更显得古寺幽深而宁静。在这座观音阁前,有两棵罗汉松。据传这株较大的是创建麓山寺的时候栽的,故名“晋松”,也叫“六朝松”,是岳麓山中最高龄的树木,也是麓山寺悠久历史的见证。过去有两棵晋松,因为虬枝交错,枝叶繁茂,就像武士守护着关隘一样守护着观音阁,所以又有“松关”之称。后来其中一株在清朝乾隆年间被风雨倾覆了,才补种这较小的一棵。
过去在麓山寺有一块《麓山寺碑》,是唐朝开元十八年即公元730年,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江夏人黄仙鹤所刻。碑上共有阳文篆书1419字,记载了古麓山寺的沿革变迁。碑文词章华丽、书法沉雄、刻艺精湛,世称“三绝碑”。现在这块碑已经移放在山脚岳麓书院的后院中。
离麓山寺不远就是白鹤泉。白鹤泉水自古就有,清朝光绪三年即公元1877年湖南粮道夏献云修建了亭子并刻碑。在抗战中,亭废碑存,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亭子是1956年重修的。白鹤泉的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泉水呢?白鹤泉位于岳麓山上一段地质裂隙的中段,山上树木茂盛,涵养了水源,丰富的地表水下渗到岳麓山石英砂岩的裂隙中,再流到砂岩构成的破碎带的深处,从这里涌出地表,源源不断。用白鹤泉水沏茶,能沁人心脾,延年益寿,堪称岳麓山一绝,所以这眼泉有“麓山第一芳涧”的美称。
白鹤泉水还有一绝,那就是将硬币平放在水面可以浮而不沉。这是因为泉水水质好、比重大、水面具有一定张力所致。许多游客朋友来到这里,总要投下一枚枚硬币,许下心愿,希望梦想成真,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祝福泉”。
顺着羊肠小道拾阶而上,来到了蔡锷墓。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早年人长沙时务学堂就读,师从梁启超,后赴日本求学。清朝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蔡锷任云南新军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武昌起义后举兵响应,任云南总督。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他通电讨袁,组织护国军,成为著名的护国英雄。袁世凯死后,蔡锷任四川总督兼民政署长,1916年赴日本治病,同年11月病逝日本,1917年国葬于岳麓山。
现在,我们从蔡锷墓来到了黄兴墓。黄兴原名黄轸,字克强,湖南长沙人,1874年出生。黄兴早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后赴日本宣传革命。清朝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895年,黄兴回国与陈天华、宋教仁等成立华兴会并任会长。次年拥护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黄兴被选为庶务,积极参与反清斗争,先后组织参与了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1912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赶往武昌领导战斗,被任命为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南京留守,同年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理事。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赴南京主持讨袁事宜,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逃亡日本,随后旅居美国,继续领导反袁斗争。1916年黄兴回上海继续为革命事业与孙中山并肩奋斗。1916年10月黄兴病卒于上海,1917年国葬于麓山。
蔡锷和黄兴都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革命家,为全国人民所爱戴。像这样的名人墓葬,岳麓山上还有10余处,如民主主义革命家蒋翊武墓、陈天华墓、刘道一墓,工运活动家黄爱与庞人铨墓,湖南光复领袖焦达峰墓、陈作新墓,同盟会会员姚宏业墓、禹之谟墓,学运领导人离继青墓,著名学者杨树达墓和抗战时期长沙保卫战七十三军烈士墓葬群等。巍巍名山也因有幸掩埋忠骨而更添了行,每行9字,末行空4字,共77个字。大家请仔细看这碑上的字,他们有的如奔走的龙蛇,有的像团起身子的蝌蚪,形状奇特,难以辨认。自明代以来,研究禹碑的学者数不胜数,有人说是古蝌蚪文,也有人说是鸟文古篆,还有人说是道家符箓,说法不一。现在一般采用明朝杨慎的译文,大意是禹奉舜命治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人,在南岳衡山梦见苍水使者,得到治理洪水的金简玉书,刻于石山高处,从此天下太平。关于禹王碑上的文字至今没有定论,有待学者们的进一步考证。
顺着山脊公路向北走,我们来到了观光长廊。它修建于1997年,全长140米,集休闲、娱乐、登高于一体。登上观光台,我们可以饱览星城长沙风光。大家请看,岳麓山下就是日夜北去的湘江,江中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内河绿洲——橘子洲,远处则是日新月异的长沙城区。山、水、洲、城融为一体,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