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当我们离开观后感(精选合集)

当我们离开观后感(精选合集)



第一篇:当我们离开观后感

当我们离开观后感

《当我们离开》是前些日子看过的一部德国电影。尽管过去了很久,但女主悲惨而又短暂的一生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得不写下此篇观后感,借以思考她的离开,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当我们离开》2010年上映,该片赢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一项大奖和六项提名。这是一部以一名土耳其女性为逃离丈夫家暴,争取人身自由为主题的影片。

影片的开头是我们的女主Umay独自一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在为她做引产手术。术后,她独自一人搭乘公交车回家。回到家后,她帮婆婆一起准备晚饭。吃饭时,儿子小澉在饭桌前说漏了嘴,被丈夫暴揍并关进屋子。Umay让丈夫别打孩子了,丈夫却将她推倒在地。Umay伤心地躺在床上,此时的丈夫没有关心、没有安慰。晚上,丈夫粗野地要和Umay makelove,Umay不从,但丈夫根本不在乎妻子的感受,依然发泄自己的性欲。丈夫完全没把Umay当做自己的妻子来看,她只是他的财产,抑或是发泄性欲的一个工具而已,全然不在乎妻子刚做完手术后的身体不适与难过。

我想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Umay终于下定决心逃离吧!

第二天,Umay回到娘家,到了第七天前后,母亲催她回去,父亲也催她回去,哥哥也希望她能回去,而Umay却说她要离婚,她要出去工作并独自抚养孩子。当Umay说自己再也不会回去了时,家人都睁大眼睛看着她。刚回来时,一家人的温情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轮番相劝,最终因妹妹订亲受阻而被赶出家门。

Umay只得离开家来到政府收养所,而哥哥四处跟踪Umay,并向她的住处扔石头,让她无处栖身。在她离开收养所时,她把她最喜欢的一件衣服留给了收养所里另一位女伴,儿子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当我们离开时,总得留下点什么。

之后,她带着儿子寄居在朋友家里,在一家面包店打工,面包店里的一位男员工喜欢上了她,对她的儿子也非常好,两人准备租房子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命运对我们的女主却是如此的不公。

妹妹的未婚夫家得知Umay是从夫家逃回来的后,准备退掉妹妹这桩婚事。父亲低三下四地去求妹妹的未婚夫家,让他们一定要娶了妹妹。经过父亲的努力,妹妹终于可以结婚了。想到妹妹以前说希望自己能出现在妹妹的婚礼上,于是Umay准备了礼物带着儿子去了妹妹的婚礼现场。然而,现场的所有亲人都不让她和儿子小澉进去参加这场婚礼。

小姨不让参加婚礼,儿子很委屈。孩子不明白那么喜欢自己的小姨为什么不让自己参加她的婚礼。看到伤心的儿子,Umay再一次鼓起勇气来到婚礼现场,没想到却被自己的兄弟赶出婚礼现场,并一顿暴打。

Umay不明白小时候爸爸说过的“我们永远是一家人”的家,如今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纳她。

爱她的弟弟在多次被邻居及旁人讽刺、侮辱后也站在了家人的一边,反对姐姐离婚、反对姐姐住在家里,哪怕住在同一座城市都不行。那个自己最疼爱的弟弟,最终也成了家人的帮凶。

Umay给父亲准备的礼物被父亲拒绝,约母亲见面,母亲劝说她改变主意,并说如果不改主意就不要再见面了。

父亲让Umay的丈夫来把孩子接走,被Umay发现,父亲亲自目睹了丈夫痛打女儿这一幕,这才没逼着Umay把孩子给丈夫。

尽管父亲看到女儿的不易,但是父亲仍不能容忍女儿带着孩子出现在自己的家人面前。父亲去找人买了枪,让Umay的兄弟把Umay杀了。

此时父亲病了,在医院住院,Umay去看望父亲,没想到看完父亲从医院出来的时候,在医院外面的大街上,遇到自己的哥哥来抢自己的孩子,刀误伤了孩子,孩子身上血流如注,在她抱着死去的孩子转头,以为自己最爱的弟弟是来帮自己的时,却被弟弟开枪打死。

Umay就这样死在了最亲的人手里。

本是同根生啊!为何要这般狠?

看完影片,让我不得不去思考,难道女儿、姐姐的幸福、性命还抵不过旁人的冷嘲热讽?难道亲情还抵不过面子?家族的名誉是什么?我们究竟看重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难道仅仅是因为Umay是个离婚并带着孩子的女人?

假期在家的时候,母亲和小姑聊天,聊到了有个村的一个女孩的悲惨境遇。

女孩因姊妹众多自小被一对夫妻抱养。这对夫妻有一个儿子,因头胎是个男孩,他们不能再要二胎,于是抱养了这个女孩。

儿子长到十七八岁,读书不成器,出外打工又不愿出力,父母让人给儿子说媒,谁家也不愿意把姑娘嫁给他。于是这儿子就对这抱来的妹妹动了歪心思。这对夫妻一看,那就让他俩成亲吧。婚后,女孩有了两个孩子。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这对夫妻和儿子相继死于非命。

这时有说媒的上门,女孩想带着两个孩子改嫁,但是这家儿子的叔叔不同意,说是不能让他侄子家断了香火。女孩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过着。谁来说媒,这个叔叔都不让,因为这个叔叔对这个女孩起了歹心。直到这个叔叔前几个月死了,女孩才得以改嫁。

我当时就在想,这女孩命也够苦。她为什么就不反抗呢?为什么就不带着孩子离开这个破地方呢?

看完这个影片,我深深体会到这个女孩的难处。她一个弱女子怎么反抗?她带着孩子往哪儿逃?逃离后靠什么生活?

她的亲生父母住在哪儿?是否同意她带着两个孩子回去同住?即使是父母同意,她的兄弟姐妹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她们娘仨将何去何从?

她意识到自己悲惨的命运了吗?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的偏远山区,对于亲生的女儿有的都不让上学识字,更何况她这个抱来的!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女人再带上两个孩子能去哪儿?

在这儿最起码还有住处,叔叔虽禽兽不如,无道无德,但最起码孩子们能吃饱穿暖。这就是为母的不易。女孩只能用自己的苟且给孩子换来一个相对安稳的成长环境。

Umay如果忍气吞声地听从母亲和家人的劝告回到丈夫的身边,她也许会和她的母亲一样有几个孩子缠绕膝下;她也许会死在丈夫的暴力之下,然而不管怎样,他的儿子也许能长大成人。

但是Umay必定是读过书的人,她有她的思想,她不可能像她的母亲那样苟且一生。

Umay离开了,她说了当我们离开时,总得留下点什么。

她走了,用她的生命告诉我们,在中东、在非洲、在发达的民主国家、在落后的偏远山村,在世界的某个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女性解放、女性自由、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等女性问题依然突出。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女性来说,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前面的路依然很长。

第二篇:离开母校,我们毕业了……

离开母校,我们毕业了……

从牙牙学语,到升入中学。

孩子气的我们,微笑着没有任何烦恼……微笑的面容

划破天空的烦恼……毕业了,对母校恋恋不舍。

同学们微笑着说着再见,因为我们是大孩子了;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告别曾经的老师,告别欢歌笑语的儿童节;

告别曾经一起谈天说地的同学们;告别……

告别母校……

再见,再见!

我们都怀着不舍的心情,微笑着说:再见!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初一:周韦(周唯)

第三篇:当我们遇到困难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亲人。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亲人。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亲人。

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亲人。纵使世态炎凉,但却总有一种感动存在你我的心中;纵使淡漠无边,但却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人间不仅仅只有坚冰和火焰,还有你我的那颗热情的心,所以我们要懂得感谢;因为人间不仅仅只有冷漠和笑颜,还有你我的那颗真挚的心,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不是只有两个字的(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谢谢’。难道你没有发现过吗?感恩这两个字的下面都是两个‘心’字,因此只有是用心却感谢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感恩和感谢。感恩是在心底锲刻下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是用爱与信念,接受与传承。感恩不是激动的涕泪连连,而是用生命记录的一种真切,为这世间拥有真诚、无私和奉献。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感恩,它虽说是一个行为动词,但它不止需要行动,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实意。简单地说,感恩便是感激,发自内心的感激。(秋实)

天气刚变凉,妈妈就让我们多加衣服;刚结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她是一个骗子;刚获得成功,别人就说,骄兵必败。而爷爷却让我领悟到了鼓励的力量。

古代《三字经》里的“黄香温席”中写到黄香的母亲去世很早,黄香是父亲拉扯大的,他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感激。每到夏天,他总是先用扇子驱赶走屋子里的蚊子,然后放下帐子,让父亲睡在凉席子上;冬天,他总是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铺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床席暖热,然后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席上,这充份体现了他对父亲心存感恩。

被称为“西安最美的女孩—熊宁”,在赴青海抗雪救灾的过程中,不幸遇难,她用自己的青春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在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过后,一批批志愿者奔赴抗震救灾一线,还有多少无名的企业家,对灾区进行捐款,这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地震中,有一名叫谭千秋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了4名学生的生命,在地震来临时,他对自己的学生张开自己英雄的臂膀,谭老师他用自己的爱和职责,挽救了四个家庭的幸福,这真是“大爱无声铸师魂。”

第四篇:雷锋,你离开我们了吗

雷锋,你离开了我们吗?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雷锋,你离开了我们吗>>.“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岗位?”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虽然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

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不,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他,叫艾起,二十年如一日,他背起妻子周月华行医乡邻,他是妻子的拐杖,更是她大爱的双腿;弯下了硬朗的腰,挺起的却是践行男子汉诺言的精神脊梁。她们的心里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她叫何玥,年仅12岁,生前是金宝乡中心小学少先队员。2012年4月却突然被查出患有恶性脑瘤,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肾脏和肝脏捐献给需要的人,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何玥呀,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感动中国”人物。可他们又是“雷锋”,是时代前进中的“雷锋”,你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宁;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温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

正因为有这些雷锋一样的人,我们的社会才更安定、繁荣,民族才更加团结友爱,朝着文明迈进的脚步才更稳健,我们的国家也才更强大,未来也才更加充满希望与活力。

现在,你还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

第五篇:当我们海阔天空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

《当我们海阔天空》是中国首部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正能量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草根学生创造传奇的奋斗故事,影片带着青春励志色彩的真实写照,让屏幕前的观众一个个潸然泪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当我们海阔天空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精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我们海阔天空青春励志电影观后感

5月22日下午,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我校学生赴中国传媒大学参加“奏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的北京首映式。北京各高校的学生代表齐聚中传礼堂观影学习。

《当我们海阔天空》是中国首部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正能量电影,将于6月6日在院线公开上映。该片讲述了一个草根学生创造传奇的奋斗故事,影片由近年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是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却敢想敢拼的真实写照。

在教育教学中心副主任张照杰老师的召集下,来自我院七个系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首映仪式,认真学习了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的讲话,并观看了影片。

音乐师范教育中心 周栋栋

《当我们海阔天空》:一部真实、励志、感动的电影。每位成功人士光彩靓丽的背后经历的坎坷是无法想象的。大学这一时期是梦想的开始啊…以梦为马,不忘初心。

艺术管理系 张森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建国70年来,国家发展的脚步不停歇,青年的脚步更不能停歇。大学生的当代战场是创新和创业,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科技创新。影片为我们讲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故事,片中更是融入了乡村振兴的元素。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中来,积极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当我们海阔天空电影观后感范文

为提升我校学子的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新时代,5月23日下午,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在金明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点映了两场《当我们海阔天空》,我校近千名学生观看了电影,这也是该影片首次走进河南高校。

作为中国首部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的创作方式不同于以往青春偶像励志电影。主创团队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提取真实故事与人物原型,以大赛的举办为契机、背景,展开对三位大学生逐梦之旅的深度叙述。

教育之本在立人,立人之本在立心。《当我们海阔天空》以最直接的艺术方式与最朴实的故事情节,给予学生最强烈的内心共鸣。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影片开头所说:通过讲述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故事,折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历程;展示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和敢闯敢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作为青春励志偶像片,力求实现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相统一,以鼓舞和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敢闯会创的新时代,把青春梦、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

“我现在由衷地敬佩那些创业者和参加创业比赛的人了!”“突然很受触动,想和朋友一起创业了!”“一开始对这个比赛的印象就是写个企划书、参加个答辩就完事儿了,没想到每个项目成熟的过程会这么坎坷,真的是更新了自己的认识。”或感慨,或惊叹,或激动,电影结束后,全场观影学子畅谈对影片、大赛与创业的全新认识与理解,表示深受感触,不少学生表示,将来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勇于创新创业。

当我们海阔天空青春励志电影心得体会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反映新时代大学生敢闯会创、矢志奋斗的青春励志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北京地区首映式。

据悉,影片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背景,以被誉为“世界最大路演平台”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讲述了草根大学生在初心与挑战的驱动下,一无所有踏上创新创业的追梦之旅,影片将于6月6日全国上映。

片名《当我们海阔天空》意蕴深远:预示着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海阔天空,中国的高等教育未来一定会海阔天空,中国青年一代的未来也一定海阔天空。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影片总监制吴岩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培养有血性狼性、阳刚硬朗,具有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的青年。”

首映式上,吴岩以开讲一堂“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的独特形式,作精彩致辞。并用课堂点名的方式,随机邀请影片主创人员上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作为影片人物原型之一的大学生创客,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北京理工大学中云智车团队负责人倪俊也登台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首映放映过程中,不时有观众笑岔气的桥段,也有催人泪下感同身受的情节。首映放映结束,北京理工大学大三学生陈锦澜说:“通过观看电影,我找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努力成为有梦想,敢拼搏的新时代大学生。”(李依环卢静)

当我们海阔天空青春励志电影影评

5月26日,中国首部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走进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放映当天虽然大雨倾盆,但还是吸引了众多北大学子齐聚李莹厅。在长达近2小时的电影播放过程中,现场师生观影秩序井然,学生们时而被影片中的幽默桥段“逗乐”,时而又为“主角”们的创业困境“担忧”。现场北大学子在活动结束后纷纷点赞该影片,认为该影片内容“真实”且故事“令人感动”。部分学子在活动结束后畅谈了自己的观影感受,一时间“草根创业”成当天校园内热议话题之一。

学业拼搏、职场跌宕、商海沉浮……诸如此类的感触成为北大学子观影后讨论的“关键词”。“电影里面很多话对我以后的创业都有极大帮助。”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小李今年虽是大一新生,但她坦言,看完这部影片让自己“创业的激情”即刻被燃动起来了。“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本最佳影片了。”她表示影片中凌云和李想的创业经历都将是自己创业道路上的“宝贵经验”,看完这部影片,能够让她在后续的创业道路上明确定位,少走弯路。

“李想(理想)、凌云(凌云壮志)、梦媛(梦圆)、钟国兴(中国兴)……这些演员的名字特别振奋人心,我完全感受到了电影主创团队的用心。”来自河北的小殷即将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她表示这部影片特别“真实”、“感人”,不禁让她联想到了自己参加创业大赛时的场景。“当时我自己的参赛经历和他们很像,也是经历过了迷茫和焦虑,看到他们的成功,现在更加坚信自己的努力都值得。”她表示自己目前的创业项目正在筹备规划中,希望后续也能把创业和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能为贫困地区贡献一份力量。“这么棒的电影,希望能让有志于创业的更多学弟学妹们看到。”

“‘草根创业’虽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绝对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最优化途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院的小王谈在影片结束后分享了自己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创业初期难免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地状况,不过当我们解决了创业道路上的这些难题后,也实现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突破。这个过程中,还整合了大学、投资人与企业家等社会核心资源,所以,但凡创业者的未来,绝对是可期的。”他认为,草根学生踏上追逐梦想之旅精神固然可嘉,但只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的价值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实际价值。“正如影片中的梦媛等人就是典型的榜样,他们在成就自己青春梦想的同时,他们还以创新模式帮助乡村百姓实现财富大增。”他补充道,“这部电影最大特点就是能让当代大学生们产生共鸣。今天感触很深,也期待能和同学一起再去电影院接受一次创业精神的‘洗礼’”。

“大学,要立德树人。这不仅是一部影片,还是一堂思政教育大课。”影片中,年近百岁的中国教育学界泰斗、中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潘懋元先生初次在“荧幕”讲述教育本质。让高校教师们对“逐大学之梦、担大学之责”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杨爱民同时表示,这部影片对当代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毕业前终于在百年讲堂看了一场电影,但愿永远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影片放映结束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小郑在朋友圈内如此感慨道。“希望电影能再来北大播映,让更多学生看。”杨爱民在活动结束对主创团队说。在现场了解到,李莹厅是百年讲堂最好的影音演播厅,今天的电影是演播厅升级后第一场电影。

当我们海阔天空青春奋斗片观后感精选

由导演陈静、娄毅执导,刘奕畅、刘秋实、何琢言共同主演的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5月22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礼堂举行首映式,并将于6月6日在全国上映。据悉,该电影讲述了草根学生在初心与挑战的驱动下,一无所有踏上追逐梦想之旅,在学业拼搏、职场跌宕、商海沉浮的时空切换之间,历经爱情冰封、兄弟反目、险恶竞争等巨大人生考验,最终突破自我极限,完成了从平凡到传奇的飞跃。其中,新生代男演员刘奕畅在电影中饰演积极奋斗,勇敢追寻自己梦想的大学生李想,他将新时代青年身上所具有的热血与激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电影首映式当日,刘奕畅现身现场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拍戏过程中的点滴。刘奕畅坦言,有一场骑自行车摔倒的戏印象最深刻,因为自己坚持不用替身,所以要真摔,那场戏留下的伤疤到现在都还在,虽然受伤但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而电影中的另外一大亮点是,刘奕畅全程素颜出镜《当我们海阔天空》,在高清镜头下刘奕畅的颜值依旧抗打,每一个表情神态也是非常传神,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95后的年轻小生刘奕畅,对于出演《当我们海阔天空》李想一角可谓“本色出演”,这种“本色”是一种正值青春的朝气,与片中李想相对比,他们同样处在20岁左右阶段,有着青春年华正当时的优势,和对梦想事业的坚持追求。在电影中,刘奕畅雨中发泄奔跑、无人机樱花告白等几处戏份的处理,赢得了在场大学生的共鸣与掌声,也获得了主创们的一致认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