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芳华》观后感
观看《芳华》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看《芳华》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出电影的特设情节和氛围,我仍旧泪眼迷离,情绪久久不能平复。
细细品味电影的四个小故事,心疼少年们的遭遇,感动学高德馨的教师,领略教育的真谛。没有经历过生死的少年,走不出亲人离世的阴霾,但有折翼的天使——教师带他们飞出阴霾,勇敢的飞向太阳。
序幕拉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本来的安宁。一夜间,一切都毁了。泥石流不仅仅卷走了少年们亲人的生命,同时也带走了少年对世界的憧憬。他们眼里无泪,也无光,只剩下忧郁和无尽的悲伤。他们坐上校车,却不知开往何方……
人间沧桑,大爱无疆。国家关怀灾区的孩子,为他们重建了一所学校——博飞中学,那里成了这些流离失所,失去亲人的孩子们的“新家”。在那里,以爱育爱的教师们,给这些身处阴霾的少年伸出了援助之手,带他们脱离苦海,成为他们最亲最爱的人。也许是这些少年经历了灾难,让他们更有决心,更勇敢。他们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回报社会。在文县泥石流灾害中,他们冲锋陷阵,争取救助更多的人。
电影最动人心弦的是“赈灾救人,教育救心”的主题,天使般的教师手持爱的钥匙,打开了四个孩子沉重的心灵枷锁。第一个少年多吉,他不能释怀妹妹和父母的离世,把自我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那里仅有黑暗和无望……他不愿与别人交流,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以至于他选择在浴室里自杀。周教师和江教师为解开他的心结带他回到家乡,让他自我释怀,代替父母和妹妹继续好好的活着。第二个少年井晓晓,她因为没能抓住妈妈的手,自责不已,认为是她害死了最爱她的妈妈。由于家庭原因,她的爸爸没有给她足够的关心而更多的是责骂,让她内心充满恐惧。周教师为解开她的心结,让她的爸爸给于井晓晓更多关心。最终,井晓晓与父亲相拥,彼此都解开了心结。第三个少年苗郎,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地,自我与爷爷相依为命,他不能理解爷爷的离世,当看到爷爷的.搅团车被砸毁时,他觉得爷爷真的已经不在了。当同学们和教师为他还原了爷爷的搅团车,他最终放下了心中的执念,真正的应对爷爷去世的事实。第四个少年云草,灾难给她的心里敷上了冰霜,她身体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她却站不起来,自我封闭。为了让她重新站起来,周教师费尽心思。最终,在自我搭档的鼓舞和引领下,她从轮椅上站起来了。四个少年,在他们最害怕,最无助的时候,两个手持爱的火炬的教师,点燃了他们内心期望的火苗。让他们能勇敢的应对生活,应对现实,应对未来。
“人生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路,有逆风,也有急转”、“低着头只能看到脚面,抬起头能够看到广阔的天空”这是《芬芳》中的金句,也是主题,它道出了教育与生存的实质。教师们“大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动。师德、师魂、师表,跃然荧屏,也深入人心。
电影《芬芳》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结尾江教师对着空旷的山呼喊,既是对逝者在天之灵的告慰,也是对同事周教师失踪的寻找。
影片告诉我们,应对苦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学会坚强和勇敢。爱在,花儿就会开放,芬芳就会永续。而爱的传播,离不开人民教师。教师是不仅仅要讲授知识,更要传递爱。唯愿电影《芬芳》能启迪每个教育有误的父母能重视孩子的教育;愿每个人名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能传播爱;愿身处灾难中的孩子们,能不惧挫折,勇敢应对生活!
第二篇:《芳华》观后感
血染的《芳华》
很有幸在酒后还可以“清楚”的观看这部影片,看之前认为是一部无聊的爱情战争片,直到今天观看之后我发现我错了,原来芳华这部影片是描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部队文工团生活的影片。光洁的脖颈,明亮的白衬衣,绿色的军装,清脆的笑声,红纱巾下偷听邓丽君的歌,白布后少女奔跑着看望受伤的人…导演冯小刚用纯熟的镜头语言,讲述着那个年代的青春往事,热血激情。文工团里的生活会让我想起每个人的青春时光,一样明媚的阳光,一样美丽的少女。但在文工团里这一切都被放大了,这里像是一座象牙塔,但时光的光影却强烈的投影到塔里的年轻人身上。
《芳华》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那个年代文工团可以说是部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同样是部队风采的所在。一群真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芽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既然是最耀眼的宠儿也就有这不同的经历,小到每一个肢体动作都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但是,人终究是人,谁都脱离不了世俗。回到影片,何小萍,一开始就是以被抛弃者的形象出现,母亲和继父不喜欢她,弟弟妹妹欺负她,亲身父亲在六岁那年后她再也没有见到过,何小萍以为来部队,她就会摆脱那个糟糕的现实,可是一切都是事与愿违,当看到何小萍偷穿室友军装去照相时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我想既然喜欢那我大可以大大方方的去借来去拍,可被我遗忘的是她为了什么去照这个军装照的,大概最可怕的莫过于忘记自己做一件事情的初衷吧,再到被舍友排斥,没人愿意与她跳舞,嫌弃她身上有嗖味,当时也只有活雷锋刘峰对她好所以当刘峰被发配到伐木连的那天她一人去送刘峰,她心里鄙视文工团的所作所为,所以当自己可以演A角的机会时,她选择了装病放弃,后来“意外“的离开了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
再到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的刘峰这个活雷锋他任劳任怨,风险大于索取,刘峰脏活累活抢着干,炊事班的猪跑了,也来叫他去找,吃饺子时看到没人吃的饺子皮时二话不说会把好的饺子让给别人自己吃剩下的饺子皮,当自己的战友结婚买不起沙发时刘峰用自己精湛的手艺为他打了一对沙发,就是这样一个极度无私的人,却因为抗洪抢险被砸伤了腰,当上级领导给予名额让他去军事院校进修,却又把这个名额让给了他人,最后在自己亲手打的沙发上抱了自己心爱的女孩林丁丁时却被林丁丁诬陷为流氓被发配到边境,带领骑兵连护送物资时遭遇袭击为了将自己战友的尸体全部拉回去而不惜自己右胳膊动脉中弹大量流血,最后不得不截肢,好事就该他做,他就该做好事,早就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这样的一位被大家称之为“雷锋”的同时也被大家遗忘了刘峰也是人,也是一个可以有七情六欲的人。
影片中强烈的时代真实感让我的泪腺瞬间崩塌,看到炸的面目全非的十六岁小战士的时候,说不要年老的母亲来,让三个姐姐轮流到墓地看他时,我再也控制不住
影片最后两个人在战场的表现被评为战斗英雄,何小萍因受到刺激进了精神医院,医生说,大白菜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的室内,就坏了,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在文工团即将解散时的最后一场演出时才明白,何小平将一般的青春年华都留给了文工团,它比喻一个人的精神常年冰冷刺骨无爱,已经成为了习惯,突然一下子成为了英雄变成楷模,世人称赞,反而崩了,而刘峰背对何小平将流出的眼泪擦干,再转过脸来,握着她的手和他说话,大概这就是何小平一直所期望的吧,却在自己精神奔溃的时候实现了。刘峰右胳膊截肢,再社会的变迁中他成为了一个踏车送书为生的打工者,因种种原因被城管讹钱没收了以此为生计的自行车,回看他的人生,明明可以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全部被他放弃了,面对冷漠,无情,从来都是忍受。
镜头里,刘峰和何小平依偎在一起回忆属于他们的芳华,虽然心知肚明对方是哪个最适合的人,但却始终没有结婚,就这样相伴一生,总结,从最开始营造的愉快气氛间接性跳越到美好之后的心酸与痛楚。有多美好就有多悲情,伏笔可谓埋的悄无声息,突如其来的反差如同心掉在地上被踩上千脚前后反差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二更科技首席内容王立群和剧中的,刘峰,何小平年龄差不多,他说,这一代人经历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历史转型时期,其生命质感十分丰厚,与电影背景同时代的人感同身受,而对于后辈,那些未曾亲历的场景,那些青春荷尔蒙膨胀却又压抑克制的心理,都因为其所具备的情感开骨意义而充满了神秘的魅力。
影片结束后,我仿佛与刘峰 何小平,肖惠子他们相识已久,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2018/1/13
第三篇:电影《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
昨天我和我爱人观看了电影《芳华》,这部反映历史现实的作品让我既感动满怀,又心理很不是滋味的愧疚。
第一感动:我国军人服从战争需要,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这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电影主人公“活雷锋”刘峰受到不公正对待而被派到野战部队,还是何小萍因怠慢出演“A角”被贬到野战医院,还有萧穗子被临时留到前线充当战地记者,他们都毫无怨言,坚决服从命令,充分体现了军人的天职,弘扬了军队的正气,这是本片最值得弘扬的精神,这是最出彩的地方。
第二感动:影片从刘峰带领的运输队遇袭过程展示我军指战员作战的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从野战医院接伤员的军车后箱门打开的刹那看到面目全非的伤员和军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有一个活的。”,还有被严重烧伤致死的十六岁的小战士石林峰,这些场景都深深震撼了观众。也上我联系起八十年代反映越战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这两部电影在战争场景设置及战后退伍军人及军属回归正常社会后命运多舛的深刻刻画何其相似,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两部写实风格的战争电影都堪称伟大。第一感伤:感动之后最伤心之处在于我国对退伍伤残军人及军属的抚恤太不尽人意。看看刘峰和联防队员那场戏,让每个观众都感受到英雄的无奈和可怜!这是多么不应该发生的现实。没有以刘峰等为代表的这些伟大战士的牺牲,哪有普通人的正常、平静生活?伤残军人及遗属的生活困境从《高山下的花环》延续至《芳华》,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
看看那些西方军事强国(美、俄、德、法、英),他们是如何对待伤残军人及军属的,再比较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差距何其之大!战争是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塑造的,没有战场上血肉模糊的身影,哪有祖国人民和平的生活!和平并不廉价,因为战争代价高昂!和平没有被珍视,因为英雄没有被敬仰!如果再有战争,谁还愿意送孩子上战场?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深切反思吗?我想只有全社会形成军人优先,英雄优待,崇敬感恩英雄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
第二感伤:影片的感处之二在于勇于揭示人性的多样性!影片中真实烘托出主人公刘峰之善,何小萍的无助,郝淑雯的强势与自私,林丁丁之嫁祸于人,萧穗子的善良与无奈,联防队员的仗势欺人。影片从多角度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真实描摹了当代人在历史变迁中人性的善恶,完美诠释了“冯氏审丑”的犀利与独到。影片中的瑕眦在于:何小萍掉包温度计之说实在太假,不堪推敲,这个细节处理有失当之处。既使不用温度计,而仅就可能的高原反应来消极应对“A角”也于情于理,温度计画蛇添足。
芳华易逝,值得每个人好好呵护!军人伟大,值得全民族好好珍惜!
第四篇:电影《芳华》观后感
看电影《芳华》,掉了四次眼泪。
第一次是刘峰被下放连队,走的前夕收拾行李,多年来的荣誉全都弃之一边,那个时候鼻子就有点酸酸的。等他离开文工团大院的时候只有何小萍去送他,两人互相敬了军礼。与刘峰接何小萍来的时候,场景相同,人事已非。一方面为了刘峰而不值,另一方面被离愁所感动,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第二次是刘峰的运输队遭遇伏击,短短的几分钟,就看到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倒地,刘峰被击中右臂,独自留下来守护战友们的遗体。他的头靠在军车的轮胎上,仅存的左手握着火焰喷射器,周围一排盖着雨布的尸体,眼神孤独而茫然。原本是想用一死来洗刷耻辱的他,最终还是活了下来。
第三次是刘峰去医院看往精神失常的何小萍,他先自己背过身去抹了抹眼泪,再抓住了何小萍的手,何小萍一脸恐慌地看着他。一个断手,一个失常,让人不禁唏嘘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应该如何度过?
第四次是刘峰去烈士陵园祭奠他那些同袍,已经恢复正常的何小萍也在寻找那个想知道果丹皮是什么味道的小战士。两人一起坐在那个曾经充满血与火的那个小站的长椅上,何小萍说起了她那个迟到十年的愿望:你可以抱抱我吗?刘峰伸出左手,揽过她的肩膀,何小萍笑了,把脑袋靠在了刘峰的肩上。总算,两人能相依为命,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地流下。仿佛刘峰就化作了自己。
这是为善良流下的眼泪。善良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只是在人类社会中,要保持善良真的不易。善良的人总是会有很多的不公和委屈,因为上帝不奖励好孩子。可是,善良还是我们的本能,当你每天都被阳光温柔唤醒,这就注定是,也必将是,纯善的一天!与你共勉!
第五篇:观看电影芳华后感
观看电影芳华后感
体育组
刘峰是一个老好人,活雷锋,什么脏活累活都找他,他总是乐呵呵答应,从不拒绝;别人遇到点小麻烦,他也都及时出现,伸出援手。他就这样让自己成为了活雷锋的标签,付出多,不计较,乐观派,脾气好——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没意思,别人眼中他是雷锋的化身,专做好人好事,可是他自己真正在意什么,我感觉不到。他就像是一股空气,随时围绕在大家周围,导致大家对他的帮助和付出都习惯了,认为刘峰这样做好事是理所当然,可是这股空气自己的落脚点在哪里呢?这样的人物,最初确实没法让我感同身受。
刘峰他自己感到开心吗?他好像随时都很阳光,很随和,但是未见得真正快乐。有一个片段很有意思,当刘峰被处分要离开文工团,何小萍去送他。刘峰让何小萍把这些年他学雷锋做好事得来的奖状和背包等小奖品扔掉,何小萍说,扔掉干什么,都是新的,都能用呢;刘峰说,都印上字了,怎么用呢。背包上是一行“活雷锋奖励”之类的小字。看来在刘峰的心里,他也并不是很认同自己活雷锋的形象,那么这些年他的奉献与付出,有多少是真心,多少是行为上的惯性呢。
刘峰挺悲哀的,他虽然善良,可是一味地扮演善良的角色,反而让大家都对他的善良习以为常,感觉不到他的善良了,他成了集体中带有光环的空气。所以,当有一天,这股空气也开始表露自己的心意,着实会把人吓一大跳。刘峰的暗恋对象,林丁丁就被吓到了。林丁丁不是不谙世事的幼稚少女,她很早就偷偷跟部队的小干事谈恋爱,男女之情于她绝非禁忌领域。可是面对刘峰突如起来的表白,她还是本能地感到不适甚至恶心。她习惯刘峰存在在她的生活中,她也习惯刘峰存在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她甚至都能接受刘峰这样的人,存在在英雄故事和传奇里,可是,她不能习惯刘峰对她有俗世的爱情。刘峰抱了她之后,她控诉刘峰耍流氓。她自己都哭着说,谁追求她都可以,偏偏不能是刘峰!
只有一个人能感觉地到刘峰的善良,那就是女主何小萍。何小萍的父亲被四人帮迫害,母亲改嫁,她在母亲的新家庭中不受重视,经常受欺负。好不容易参军,加入文工团,又在文工团中继续承担着被欺负的角色,在大部分的时候,她都是被嘲笑和歧视,感受到的都是周围人的不怀好意,因此对刘峰给予她的善良,她格外的珍惜和看重。别人都嫌弃她身上味道重,只有刘峰不嫌弃,还自愿陪她练舞,所以当刘峰被处罚,要调离出队,她在文工团最大的精神依赖就被抽走了。她是唯一一个去送刘峰的人。她觉得整个文工团都辜负了刘峰,她也不再信任文工团。要知道,她刚到文工团时,可是摔在地上都能爬起来要给老师露一手的上进青年,刘峰走后,却宁愿放弃期待已久的上场机会,甚至不惜使用小伎俩。她的小伎俩被发现,断送了她在文工团的前途,她被发配去了野战医院。这样也好,她和刘峰,都离开了这个曾经充满幻想和期待,最后却都让他们受伤的地方。很久之后,在野战医院历经枪林弹雨和生死关口的何小萍,在见到萧穗子后,仍然不忘记让萧穗子带话给林丁丁,她不会原谅林丁丁,因为她伤害了刘峰。
何小萍是爱刘峰的啊。纵然刘峰是个悲剧,他尚有勇气向林丁丁表白,尚可以明白清楚地说出“我喜欢你”四个字,何小萍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却是难以言说的自卑。她觉得她配不上他,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向刘峰表明心意。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见,刘峰早已不是当年文工团自带偶像光环的刘峰了,他少了一条胳膊,被妻子出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似乎跟不上时代节奏,浑身带着一种中年没落的潦倒,可是,在何小萍心中,她对刘峰的心意没有变,他仍然是她喜欢的刘峰。他俩并排坐在长椅上,何小萍说,有一句话,她一直没有开口,一直想跟他说。刘峰仿佛知道这句话是什么。观众也仿佛都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我们以为的这句话,是“我喜欢你”,何小萍缓缓说出口的,却是“可以抱抱我吗”.好在岁月流转中,除了凌厉,还有温柔。彼时刘峰伸出手,揽住了何小萍的肩膀。何小萍往刘峰怀里靠了靠,露出了满足的笑意。
结尾只有萧穗子口述,没有呈现出来的画面,其实是整部影片最温暖的部分。他们自蒙自的长椅上分别,又是十年未见。几年前,刘峰大病,是何小萍把他接到身边,悉心照料,才算捡回了一条命。他们始终没有结婚,却已把彼此视为唯一的亲人。萧穗子在小辈的婚礼上看到两位,他们相互依靠,生活平静,眼中只剩温柔。
社会早已巨变,人也是。萧穗子成了一个需要接受采访的作家;林丁丁离开文工团后,火速嫁给华侨,从此侨居澳洲,变洋气的同时也在变胖;同为官二代的郝淑文嫁给了陈灿,陈灿在经商,应酬拿的片刻不得闲暇,郝淑文也变成了一个时髦的富太太。若说在这尘世间,还有谁不为浮名累,保持着当年的质朴和纯真,当属刘峰和何小萍了。两位似乎脱离了滚滚向前的时代巨潮,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节奏走,相互依靠,这种没有婚姻却胜似亲人的感情,当真是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