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5篇材料)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5篇材料)



第一篇: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1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四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四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2

蜡烛在人们的眼中是非常平凡的,非常微不足道。只有在偶尔一次停电时蜡烛才会被人们从那十分不起眼的,潮湿的角落里拿出来点亮它。

这时,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才有地位,等到不需要它时,它又被遗忘在了那个角落。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蜡烛虽然平凡但又是那么的伟大。它就像老师一样平凡,默默的为人们送去光亮,直到自己的生命燃尽。

去年的一天,我在家里玩电脑,正当我玩得津津有味时,我家突然停电了。顿时,我感到十分扫兴。这时,爸爸从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拿出了一根蜡烛点亮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房子里有了一点点光亮。如果是在平时,这点光亮简直算不了什么。可在这时,这一微弱的光显得格外耀眼。

我趴在桌子上,目不转睛的看着那根正在燃烧的蜡烛,蜡油一滴接着一滴的落在放蜡烛的纸板上,蜡烛的长度也随着蜡油的落下悄悄的,静静的开始变短,不久,一根长长的蜡烛就变得只剩下一半了。

这时,我突然觉得有一个职业和蜡烛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十分相像。蜡烛的身体就像生命,随着火焰的燃烧而变短,老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他们定的付出不求回报,这不跟蜡烛是一样的吗?顿时,我对我的老师和眼前的这根蜡烛肃然起敬。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3

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啊,祖国!我是在圆明园里,认识了您的屈辱、您的悲愤;我是在八达岭上,认识了您的磅礴、您的巍峨;我是在大漠草原,认识了您的宽广、您的辽阔;我是在驿道古渡,认识了您的悠久,您的坎坷。

面对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有无数忠贞的儿女,不怕洒尽热血,抛却头颅,尸裹马革!直到51年前那个金秋十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位巨人的宣言,使一个古老民族傲然屹立,纵情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你是大树,我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祖国!您是土壤,我是禾苗,输出您全部血液为了我的收获;祖国!您是长江,我是小河,我愿用涓涓细流壮您浩荡的行色;祖国!您是太阳,我是云朵,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祖国!今天,我们又一次庆祝您的生日,看到您新的振兴、新的开拓!

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恒的情结。苦,为了您!甜,为了您;生,为了您;死,为了您!您的忧虑便是我们的忧虑,您的欢乐便是我们的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您是希望,您是信念,您是我们一切拼搏、进取的依托。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4

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黄土地上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那段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早已被岁月尘封,但那段灿烂的华夏文明却永远闪烁着光辉。

李白,杜甫是两位齐名的大诗人,他们均生活在富庶安定的盛唐时期,诗风或浪漫飘逸,辞藻华丽,或感伤时局,忧国忧民。从他们口中“一口吐出半个盛唐”。从他们的诗中,我们了解到了盛唐的鼎盛,认识到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光辉与繁荣。

南宋爱国词人文天祥一生忠心为国,与敌军英勇对抗,最后不幸被俘。被俘期间,他仍不屈服,喊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响。任凭敌人软磨硬泡,他的爱国信念永不动摇。最终,惨死在敌人的刀下。

其实不必说那些历史,这样事例也不胜枚举。

鲁迅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他以笔为枪,抨击着残酷的“吃人”社会。他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爱国爱民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余中光曾作过一篇小诗,题为《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所流露出的那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以及盼望祖国统一的急切心情感人至深。

千言万语也抵不上一声真切的“我爱中国!”。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5

爱国,是千百年来不朽的一门功课。拥有中国心的志士仁人多如海洋里的水滴,中国从夏朝至今,爱国人士数不胜数。他们轻私利而重大义,不像另一类人寡廉鲜耻、苟且偷生。他们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视死如归的史可法……他们唤醒了数以亿计的人心中那颗沉睡的种子。他们虽与世长辞,但他们的浩然正气,却仍在乾坤之间回荡。他们的爱国精神不知道感染了多少代人。爱国,这门深奥的课程只有发自内心才能理解。它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让国家更加巩固,更加完美。它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不可诋毁,不可修改……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国外的一个情节:话说在一百多年前,一队干渴难忍的法国侵略者在一个妇女家中找到了一罐水。上尉让母女俩以身试毒。母女俩为了消除敌人的疑心,毅然喝下了杯中的毒水,并与敌人同归于尽。西班牙解放后,人们为母女俩建造了一座纪念碑。

母女俩令我想起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在观看中华民族的惨案《南京!南京!》时。同学们都沉默不语或嘤嘤哭泣。唯有我那么与众不同,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嘲笑哭泣的同学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大草包。如今,一提起那件事,我便羞愧不已,为当时感到万分后悔。

是啊!爱国精神就像一本深奥的书。你不发自内心,就别想体会它那深奥的含义。不要在沉默了,我亲爱的同学、可亲的国人,为了咱们可爱的国家,赶快行动吧!为祖国的繁荣强盛的一天而努力吧!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第二篇: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观后感

孝更绝伦足可矜

——《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3年3月10日下午,我校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事迹颁奖晚会》。事先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我也与其他同学一样有点疑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是不是有点折腾人?但当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在班主任的领导下认真耐心观看之后,我从中有了新的体会……

《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不具备任何的夸张、虚假和过分的渲染,拥有着真真切切的故事。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非凡的人生,每一个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陈斌强。

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他不仅是一名好的老师,更是一个孝子。因为他的母亲过早的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便悉心照料母亲的生活,母亲的病情正在逐步恶化之中,直到有一次母亲出门丢失后,陈斌强千辛万苦寻回母亲之后,他便下定决心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上班,为的只是更好地照顾患病的母亲,同时也完成了母亲想要和儿子在一起的心愿。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应尽的义务,同时教育了全体社会的群众,他是我们当今社会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进步路上的楷模。

看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了泪水在打转了,我很钦佩他对学生的教导和对事业的尽心尽责,更钦佩他的一份孝心。在当今这

个社会,对待自己的岗位能尽心尽责的人能有几个,真正做到孝敬父母的人又有几个,而他就是集于两者于一身的伟大人物。

在陈斌强的感人事迹中,我学会了许多。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尽心尽责,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在困难挫折面前不气馁不退宿,坚定决心,勇敢前进。用时要拥有一份孝心,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话,又怎么会对他人负责呢?学习同样如此,我们在学习中同样要有目标、有动力,从而战胜困难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定的基础。

陈斌强是我的榜样,我将以他为榜样坚强的走下去,他是我前进的方向,是我勇往直前的动力。我也在心里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九(1)班888

指导教师888

2013年3月12日

第三篇: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201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第四篇:2015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5最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感动中国,感动着每个人的灵魂;感动中国,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感动中国,陶冶每个人的情操。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美。所以,那些感动祖**亲的人无处不在,正因为有这些人,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日益强大。

观“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感

2月27日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观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去年一样,心中都有太多的感动和震撼,一直想写点什么,又面临开学很忙所以耽搁了。每个故事都让我特别的感动,这些人即伟大又平凡,她们做一些很平凡的事,但是平凡中透露着一种无以言转的感动。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朱敏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退休之后他没有和妻子回到北京安想晚年,而是带着本来就是小学老师的妻子,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朱老师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看到这,我心里有太多的感动,是什么支撑他们放弃优越的城里生活而来到这样条件恶劣的山区支教,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人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的。作为教师的我看到这夫妻俩无怨无悔,不畏艰难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心中有太多的羞愧。我在自我反省,我是在无怨无悔的教育孩子吗?很多时候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很多的功利性。

还有两位科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和科学先驱师昌绪。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而科学先驱师昌绪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实这些科学家对国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记住这些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呢?我们整天关心的是哪个歌星又找了小三,哪个明星的生日是哪一天,我们的青少年天天追星。电视媒体天天宣扬的是这些东西,而真的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真正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这是不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呢?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守护父亲的朱晓晖,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他们都做一些他们认为很很平凡的事。但试问他们所做的事我们哪个人能一直执着的做下去的。陶艳波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是她能一直陪伴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和儿子一起

学习,这不是彰显一种母爱的伟大吗?朱晓辉本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为了生病的父亲,放弃了一切,甚至是幸福温馨的家庭,从一个爱幻想爱写诗的小女孩变成了满脸沧桑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感慨,这不也是彰显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孝道吗?但是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丢失了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浮躁。

其实我们的电视媒体应该多宣扬这些正能量的东西,不要让我们忘本,不要让我们孩子思想上受到污染,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因为我从我儿子看完之后泪眼迷离的小眼中看到了希望,其实我们孩子都是向善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引导!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让我泪流满面,从中使我的灵魂焕然一新,使我的思想得到了熏陶。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素质也更上了一层新的台阶。该节目对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同桌母子,一个命运不佳的孩子,在小时候得了一种病,因发烧导致耳膜出血,从而丧失了他的听说功能,这个令我们痛心的孩子叫杨乃彬。但是,他的妈妈陶艳波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杨乃彬,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弥补孩子的先天残疾。陶艳波到北京学习唇语,教孩子说话,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教杨乃彬叫“妈妈”,都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陶艳波从头至尾没有产生放弃念头一次,一直耐心教导。老天被陶艳波打动了,最终杨乃彬学会了说话,只不过有些吐字不清。看到这里,我更加体会到了母爱的执着、忘我。

就在这时,陶艳波做出了让所有人惊讶不已的行动,让杨乃彬上正常学校,接受正常教育,并辞职陪学。难道这不正是母爱无私的体现吗?在陶艳波的努力指导下,儿子先后考上了重点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与儿子同桌、陪读16年。遇到难题,陶艳波总是在心里想:自己不会儿子就更不会。有时为了一道难题,陶艳波要绞尽脑汁想一晚上,然后给孩子讲。他们母子俩就这样闯过一道道难关。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不为别的,就为世间伟大的母亲陶艳波而流,为她喝彩,她是母亲中的典范,她的母爱是世间最亮的一座灯塔,照亮天下所有的母亲。

到此,我对母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心里更有了好好孝敬母亲的决心。

有许多人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还有人要给这个奇迹起名,有人说是“自强不息的杨乃彬”,有人说是“母爱的光辉”,而我却认为这个奇迹的名字叫“母亲”。

感动中国,今天它却真正的感动到了我心里!

第五篇: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耀眼的不是那些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林俊德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之后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几天之后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一直风雨无阻地带着妈妈上班。

还有何玥仅仅12岁就有捐献器官的勇气,看了之后真是自叹不如。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为把真实的工作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从2007年9月起,陈家顺先后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当卧底。

看过感动中国的前四大人物之后,我的内心就受到了无法言喻的震撼。生活中,许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和他人。我们要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