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是什么》读后感
书是灯塔,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书是蜡烛,能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书是信念,能提供我们前进的动力。书是成功之门的钥匙,是通往光明的阶梯,是给人启迪的宝物,还是伴人成长的朋友。
有一次,我在看《意林》,无意间我翻到了这篇文章——《爱是什么》,看后,我深有感触,文章讲述了一个小小的事情:
一个同学问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间时间去找回一样东西来回答问题,一个同学带回了一朵鲜花,一个同学抓到了一只蝴蝶,第三个同学抓到了一只刚从鸟巢里掉下来的小鸟,第四位同学什么都没带回来,他对老师说:他看到了花朵,嗅到了花香;看到了蝴蝶,蝴蝶颜色十分鲜艳;也看到了掉下来的小鸟,可同时也看到了鸟妈妈的目光,那伤心的眼神。所以什么也没带回来。对于这四个同学的表现,老师表扬了第四个同学,老师赞扬说到:爱是发自内心的感觉,爱不是摘取,不是抓到什么,也不是得到或失去什么。
老师那句表扬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爱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而不是去奢求回报。老师对学生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大家都知道巴金爷爷是位了不起的世纪老人,他一生中从没有拿国家一分报酬,全是靠自己的稿费生活,他还用自己的钱很多次地“无名捐助”;在他给家乡孩子的信中,他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他还说过:“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这事实上是所有人生命的意义。爱可以代表一切,爱也是指路灯,就像在黑暗中航海的灯塔,它指明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这不禁让我想起“是你惹得祸,你就该勇敢去承认!”妈妈严厉的表情,威严的话语,让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无比的恐惧和无助。然而,在我战战兢兢地道完歉后,妈妈用温暖的双手有力地握着我,和蔼地对我点了点头,并温柔地说:“一个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思考能不能这样做,即使有时错了,勇于承认、敢于道歉也还是好孩子。”于是,我擦着泪笑了。我知道,妈妈对我的严厉,其实是妈妈对我无私的爱。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爱,这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去发现,如何去对待。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爱是一种无形的表现,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感谢社会,感谢国家。我们自己要本着一颗友爱的心,去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用爱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来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在一个人的成长岁月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能总是激情满怀,此时,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人生导师,给我们人生之帆导航。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着那些拨动人心灵的文字,亲吻着文学的碧波,生活纯洁的美、感人的爱展现在我面前。
爱不是占有,而是内心的感觉。
第二篇:如果爱读后感
因为布布我差点跟《如果爱》失之交臂,如果爱读后感。嘿嘿,说明我和布布同志虽然有很多交集也有很多不同,所以我们偶尔的交流才会象干柴遇到烈火我们需要不断的相互学习以汲取对方身上的营养。
一个msn上的同学问我看没看《如果爱》,我引用了布布的若干论点,大意是应该不好看。他很深沉的说很好的说不好看的都是没有看懂(布布同志呀!),他看了两遍了还打算进电影院看第三遍。我素来相信别人跟我一样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人,他们沉迷必是有理由的,况且鱼翅有人喜欢有人讨厌,我不吃点总觉得有点吃亏,所以我托着腮隔着屏幕说:我会看的。
今天上午我们进行普通话考试培训——我坐了整整三个小时(我开始理解上课说话睡觉的学生了,也许我老了我坐不住我翻来覆去恨不得揭竿而起但是我还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克制住了)听那个认真的老教师讲解普通话,普通话的道道太多了你们知道吗?比如“一直”的“一”应该读第一声,可是“一致”的“一”应该读第二声,“不过”的“不”应该读第二声,但是“不能”的“不”应该读第四声。天哪你们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你们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么?
讲到后来我无比惊惧的发现我根本不会讲话了。我恨他!
在极度的自卑的压抑中我悲凉的预测,下周日我的普通话考试凶多吉少。所以当我孤独地飘荡在天桥上看到一个跟我一样衣衫褴褛的讨生活的哥们,我不由得不惺惺相惜,他卖盗版DVD我讲盗版普通话我没有理由不去抚慰他,所以我半推半就的买了他几张碟。
————————前天写的,算是序,下为正文。
说起周迅,是个很有争议的人,那天我看了一篇八卦文,把她和张柏芝进行比较,我觉得挺有意思——她们二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律的瘦,一律的漂亮,一律的有灵气,一律的哑嗓子,一律的情感易受伤害但是还是坚持爱,她们的男友都跟王菲有着亲密的关系,现在她们主演的电影也在同一时间播映,据说两个导演的夫人女友还在对骂。
我个人认为周迅非常漂亮,灵气逼人,胜过张柏芝,但是几乎很多男孩子都不喜欢她,一提起她就满脸鄙夷之色,这倒真是咄咄怪事。
有一年我买了一张《恋爱中的宝贝》,这个片子让西西倒足了胃口,我咬着牙关坚持了很久还是没有看明白看到后来倒是有点毛骨悚然,我相信周迅对片子的理解,但是那非我们常人能及,所以我想也许她走火入魔了。
进入正题。《如果爱》的片头让我想起王家卫的文艺片,我很喜欢旁白的声音,也喜欢开头的那些旁白。很快是歌舞出场——布布说没有什么好听的歌,我倒是觉得都挺好听,歌词写的也好。歌舞片我看的少——《红磨坊》我没有看完,记得那天看的时候太困了就睡了,大概情节也不是很吸引人,只记得支支哇哇唱得让我睡觉都不踏实——我老了,听着觉得吵。
不过今天我觉得歌词余韵悠长。其实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一个为了事业而背叛爱情的女演员,她很幸福是有两个人真心的爱她,很不幸是因为她似乎两个都爱——这个片子过程中好几次让我非常感动,一回是周迅离开金城武,她拖着包出门了金城武急急趴在窗户边看她,她停住了,在雪地里,只看见她的高筒靴,她忽然猛地踹了栅栏一脚震得窗户砰砰作响然后她就奔跑着消失了。一回是看周迅躺在雪地里,象婴儿一样纯净无辜绝望。周迅有一张婴儿般的面孔,但是她有着最沧桑的声音和思想,这种强烈的反差细想进去还是很伤感的。我喜欢台词中的一句:如果她们跟我一样经受过那些苦,她们也会跟我一样,读后感《如果爱读后感》。
我一直相信:苦难会让你变得更会保护自己,很多自私的人都是源于此,不过这不是原谅的借口。
还有一回是金城武(看了十面埋伏以后我一点没觉得他多么帅,不过今天我觉得他确实很好)在清晨把周迅扔在北京的旧房子里,周迅打开录音机听到他的留言,并没有太多惊讶,只是微微睁大了眼。而金城武这厢并不能真的能做到放弃,在机场忽然疯狂往回跑去寻找周迅——其实这样的情节我没少看,但是这回我还是深深深深被打动了。爱,剪不断理还乱。
张歌神唱得自然是无与伦比,其实我以前总觉得张学友比较搞笑,大概是看了太多他年轻时候拍的喜剧片,反而忽略了他的唱歌,但是这次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张学友,他老了,沧桑了,却更有男人气质了,他的形象高大了很多。他的歌词也非常有意思。尤其是那几句。
我只想听你说,你到底爱不爱我?现在就给我回答。
不,不要回答。因为,你是爱我的。
也许,你是爱我的。
一步一步的退让,当真是十分的辛酸,我忍不住微笑了。
好的电影会有很多经典台词,据说《无极》里边的煽情却让观众频频笑场——并不是含泪的笑,说明还是没有打动人心。《如果爱》里边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我印象深的有以下: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角,但是在别人眼里,也许她早已被剪切了。
你要记住,最爱你的人永远都是你自己。
我会保留这盘磁带,因为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这样说话。
恨的那个人远远比被恨的人痛苦。
最痛苦的莫过于爱上一个我鄙视的人,为此我鄙视我自己。
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
张学友的歌声为片子增色不少——布布说可惜张唱得不多,嘿嘿,我怎么觉得就他唱得最多?
这部片子让我深入其中并且感到痛苦,因为我不知道怎么结局是最圆满的,所以当张学友唱到:宁可当初我没有遇到你,我是深有同感的。爱本身很沉重,况且是辜负的爱。
结局是开放式的结尾,陈科辛导演也说,他相信周迅还是跟张学友好了,因为他们虽然没有好的初衷但是也有感情,而且还有经济基础。
在网上搜了一些评论,说金城武代表“记住”,周迅代表“忘记”,张学友代表“嫉妒”。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诠释,现在我当老师后有了很多职业病,突出的表现就是喜欢总结个一二三。看这部片子我总结如下:
1、真正的爱是痛苦的宽容。
2、爱和人品好坏无关。
3、如果爱无法抉择,那么成为回忆吧——妈的,确实太痛苦了
4、恨能释放爱,其实是暂时的——有一种东西确实能超越死亡,那还是爱。
这个观后感爱来爱去的太肉麻了:)
下午搜到一篇博克,很有趣,说夫妻俩去看《如果爱》,回来妻子说:周迅有时候也很好看。老公说:金城武有时候也挺好看。
结论是:他们两好不好看要看运气了:)
刚才不小心在电视上看到春春,赶上了一个尾巴我太郁闷了,电视这东西太不靠谱了。
一个台在放上海的国际模特大赛,老外模特长得一个模样,那身胚子太让我羡慕了,想到这辈子下辈子我的女儿的女儿也不定有指望长那么高我真是有点绝望。
又不小心进了中央六台,居然是张艺谋《千里单骑》的一个什么发布会,很隆重啊,虽然我赶上的又是一个尾巴——不过我觉得陈凯歌会很郁闷的。也许差之毫厘,但是隔之千里,现在好像网站上头条都换成《千里单骑》了,而这个成本要低很多呀。被动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做人难。
第三篇:《爱》读后感
一个从军十五年的小伙子,就头三年回来与母亲一起过春节,与母亲好好的聚一聚,谈谈心。可春节一过,他便要回到军营,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后来,他立了功,被提干成别人的长官。部队锻炼人也考验人,必须要时时绷紧那根力求上进的弦,才能更加出色。到了过年过节时,他总把休假的机会让给那些思乡情浓厚的下属。而自己与遥隔千里的母亲,唯一的联系就是一根颤颤的电话线……而在那些电话当中,母亲一直在鼓励他。
今年,母亲在电话里说想去旅行。而他却没有空,要到明年才行。母亲沉默了一下,说:“明年就明年。”半个多月后,他多次打电话回家,可都没有人接,他心里忐忑不安。着急间,表妹打来了一个电话,说他母亲和几个乡亲一起去旅游了,这时他才平静下来。可当他回家时,母亲的遗像放在桌子上,他读了母亲的遗言后,边呜咽在遗像前……
这里母亲用善意的谎言去“欺骗”自己的儿子,不忍“耽误”儿子,这不正是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吗?
在生活中,母亲永远为我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在开家长会时,老师重点批评了我,让母亲很尴尬。而我问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笑眯眯地对我说:“老师说你这段时间表现的特别好,还重点表扬了你,其他的家长都非常羡慕我,你要继续保持哦!”可我却知道,我的名次在班上总是倒数几名,而且表现也不太好,我忍住哭声说:“好,我会努力的。”
在平常生活中,她为了我们,可以不顾一切。一次下雨时,我忘了带伞,母亲为能赶到放学前给我送到,自己却连伞都没撑就直接跑到学校来,放学后,我看到浑身发抖的母亲脸带微笑地对我说:“刚赶到,来,给你伞。”“妈妈,你不冷吗?”“不冷!”我却看到母亲的嘴唇已经乌黑了,身体在瑟瑟发抖。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母亲连绵不断的咳嗽声,我的心里非常的难过。
这些都是母亲为我们默默的付出,她们用善意的谎言来“欺骗”我们,即使自己生病了,也永远不会对我们吭一声,她们满脑子都是我们,何曾想过自己?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雨点来了,除了你,谁会为我遮挡荫蔽?
第四篇:爱之歌读后感
凡人勤奋出天才
——读著名作家华杰《爱之歌文集》有感
华帅
昨日在人民网上,读完著名作家华杰《爱之歌》这本书后,我才完全懂得了此书的可贵,它就像一位时刻跟着你的老师,敲响着你人生的警钟,纠正你因社会所产生错位的观念。
人活在世上也只有这么长的时间,就应把握住生命的每一秒钟。一个人就算再有钱,再有权,死后也不过是化作一杯黄土,富贵也不过就是过往云烟。如果一个人,他有良好品行,能自立自强,就算清平一生,那也比在钱与权中虚度一生的人有价值。因为值得人们享受回味的,并不在乎事情的结果,而重点在于过程。人生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你的青春年华就在这儿完美展示出来。《爱之歌》,这本书告诉了我这么多的人生真理,它让我在这动荡的社会中,又增添了一份自信。
读罢华杰爱之歌这本书,我此时也应竖立起一个人生的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就算我没别人的一些优势,可有正确方向,绝对可以胜过一只迷失方向的兔子。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只要我倾注了自己的一腔热血,我对得住自己了,我的人生就有了价值。这种价值,就远比金钱和权势珍贵。
华杰在《爱之歌》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命运掌握在勤奋工作的人手上。”每个人并非天生神童,也并非天生就是伟人,上天可能不很公平,让有的人出身在富贵豪门,有的人出身就父母双亡。面对这种情形,人们就不应被眼前困难绊住,后面的路还漫长,努力工作的机会还很多。再说放眼世界,数数古今中外伟人,有几个出身就有钱有名?爱迪生、瓦特,包括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都是在贫苦的环境下成才的,我要向他们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我不能成为世界伟人,可只要在我心爱的事业上有了作为,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管未来怎样,不管前进的路途上还有多少风雨,我都会微笑面对。我会以爱之歌作者华杰为榜样,我会以自强自立为武器,加强道德修养作后盾,开辟一条自学成才的成功大道!
(作者华帅系网络作家)
202_年春于长沙
第五篇:《简·爱》读后感
《简·爱》读后感
在淡淡的黄灯下,我独自拿起一本书《简·爱》品香茗,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简·爱那坚韧的性格也从那遥远的国度飘来。
简·爱,一个善良,坚强,自信,贫穷,矮小,貌不惊人,缺少关爱的女孩,一个生存在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许正是应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在洛任德学校对好友海伦伯恩斯这样说过:“当我们无缘无故的被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简·爱就这样受尽了磨难,面对舅妈的残酷,她没有恨她,毅然离开了那个充满硝烟的家,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她进入洛任德学校,朴素节约,勤奋学习,终于,她的坚忍不拔铸就了一个相对于成功的她,一直留校任教„„但她依旧没有忘掉她的誓言,没有恨舅妈,直到她去世,善良的简·爱还是去看了那个曾经恶毒的女人,这就是一颗感恩的心吧!当她一夜之间成为富翁时,她没有忘记当时沿街乞讨时救下她的兄弟姐妹们,而是把得到的遗产平均分给他们,这也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
她不仅懂得感恩家人,她还懂得要感恩社会,她还去乡下的学校教书,把自己的光和热给那些求学的孩子们。
四年级:李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