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5篇范文]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5篇范文]



第一篇:《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司马光砸缸》读后感1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砸缸》这个历史故事。故事说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在院子里玩耍,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其他的孩子都吓呆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唯独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缸砸去,缸破了,孩子得救了。

司马光很聪明,有智慧。他虽然年纪小,却能在危急的时候想出办法,救了小朋友的一条性命。所以我们要学习司马光,学习他遇事能冷静思考,不慌乱,努力去解决问题。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多思考就会出智慧。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2

今天,一部长达三百年的辉煌历史,在侃侃而谈中,尽得其中真味。今天,我读了由宰相脱脱主持修撰的《宋史》。其中,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司马光砸缸》。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有个小伙伴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小伙伴都惊呆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乱,举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我再一次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而折服了,不由地想起来了那件事。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约好去村边的小河游泳。来到河边,我们看到河水清清的,绿绿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脱自己的衣服,一个猛子就扎河里去了。我们在水里玩得可开心了!一下子玩抓抓,一下子比谁游得块,一下子比谁憋气憋得更久……

我们游了大概1个多小时,都有点累了,就纷纷上了岸,只有孙晨还在水里游着。突然,水里传来了一声“救命”的呼喊,只见孙晨拼命挣扎着,我们一下子都被吓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待回过神来,有位同学马上说:“我们要打110!”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因为我们都没带手机,何况这是在村里,就算报警了警察也没那么快来。“快,去喊人!”我当机立断,于是,其他三个人都大喊起来,我就对着水中的人一直叫名字,让他不要着急。焦急的呼声并没有叫来人,喊了几声后,我大喊一声“好啦,不要喊了!我们再想想办法!”

这时,其中一个同学打算跳下去救孙晨,被我们给拦住了,因为我们不敢确定水里的情况!也许有漩涡呢。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突然河边竹林里有几根废弃的长竹子,于是马上叫上几位同学跟我去扛了一根过来,放入水中,试图把孙晨拉上来。“孙晨,抓住竹子!”“抓呀!”“快呀!”也许是我们的呼喊让孙晨有了反应,让在水中趁了几次的他终于浮了上来,并抓住了竹子!

我们小心翼翼地、使劲地拉竹子,待到稍浅的河边时,又派了两个同学下去拉人,终于把孙晨从水里救上来了!我们惊魂未定,一个个瘫在草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这时,孙晨再次哇哇大哭起来。原来,刚才在水中他的腿抽筋了。差点命都没了,我们想想就后怕。所以收拾好衣服就送孙晨回家了。当然,后来我们都被家长狠狠了批评了好几顿,以至后来很长的时间都不能自己去游泳了。

其实,这得感谢小学课本出现的《司马光砸缸》,感谢当时老师教的急救办法。所以说,遇到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去思考该怎么解决问题。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被他的聪明和机智勇敢深深感动。

古时候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一群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大家你追我赶,玩得开心极了!这时,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爬上了花园的假山,一不小心,掉进假山后面的大水缸。高兴的场景一下子变得安静了,小伙伴们都吓慌了,哭的哭,喊的喊,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异常冷静,只见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破水缸,救出了缸里的小朋友。

司马光小小年纪,遇到事情沉着冷静,想出办法,勇敢的救出了小伙伴。现在我们生活于二十一世纪,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关爱之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小事情,都要爸爸妈妈的帮助。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多动脑筋,从小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4

小时候,婆婆带我去越秀山公园的寓言园,我觉得司马光砸缸的雕塑很有趣,于是婆婆给我讲了这个故事。现在我在《成语故事》里又看到了这个故事。

司马光在读书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小朋友叫救命。原来小伙伴掉进大水缸里了,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砸烂了水缸,救了小朋友。

这个故事我觉得司马光很聪明,当时水缸很高,又没有大人,水淹着小朋友会无法呼吸。叫大人来时间太久了。先把水降下来可以让小朋友呼吸。

这个故事还提醒我们爬高爬低的玩耍时,要经常想一想是否太危险,要注意安全。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5

记得巩汉林和赵丽蓉演的一个小品,作为宣传,赵丽蓉要代表英雄的妈妈说话,采访前安排赵丽蓉在镜头面前说孩子从小母亲就给说一些故事,比如《司马光砸缸》。一直很想读这篇文章,这一次学校组织双阅读活动,使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沟通。

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和其他的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掉在大水缸里了,其他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找了一块大石头,使劲砸缸,里面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水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我问我的孩子:“司马光聪明吗?”我的孩子说:“他是很聪明,可是我不赞同他的做法。”“?”我孩子说:“他那样砸缸有些浪费,那么一个大缸子要值很多的钱,砸起来也很费力。”我说:“人的生命比那缸子值钱多了。”他说:“如果他马上把衣服脱下放进水缸里不是既省钱又快捷吗?”我为孩子的聪明感到高兴。是呀,遇到问题应该首先要冷静,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但哪一个办法才是最行之有效的?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讲得是,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玩得正高兴,忽然听到“扑通一声”。司马光回头一看,不好了,一个小朋友掉到门口的大水缸里了。这水缸特别大,司马光踮起脚尖,看见里面装满了水,这可怎么办呢?别的小朋友都吓哇哇大叫的到处乱跑,只有司马光冷静的看了看旁边的石头,毫不犹豫的抱了起来,砸向水缸,水缸烂了水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向司马光一样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多动脑筋。

第二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奉化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方幼红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故事蕴藏着比较丰富的教育点:

1、是心理教育的好素材,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情商有时比智商还管用!)

2、是创新教育的好素材,和《曹冲称象》一样,是创新的经典故事,司马光积极主动地思考,思维敏捷,砸缸的创新之处是他运用了逆向思维,想办法让水离开人,而不是让人离开水。(当然幼儿是无法理解有关专业术语的。)

3、也是安全教育的好素材,快快乐乐玩耍时别忘了安全。

当然语言的教学价值是本位目标,本文有着生动的对比性的场景描述,可以通过仔细的观察来发现,可以通过语速的快慢来表现。动词运用准确传神,应该引导幼儿体会,如“砸”是用力扔的意思。本文详略得当,有一些语言的空白点,可以引导幼儿填补。如大人赶来会怎么夸奖司马光。

二、教学活动设计:

㈠、活动目标:

1、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讲述,注意语速变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丰富讲述经验。

3、知道游戏时要注意安全;遇到困难要镇静,学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㈡、活动重难点:

重点:利用绘本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让幼儿参与到与教师、同伴的“同观察、同讨论”中,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画面,激发幼儿的表达意愿,增进幼儿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学习独立思考,学习通过语速来表达不同内容。㈢、活动准备:

1、电脑PPT、《司马光砸缸》的歌曲。

2、故事相关的图片若干、字卡、故事书一本。㈣、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⑴小朋友今年几岁?今天老师想大家介绍一个小朋友,他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他叫司马光。学习“司马光”,我们的姓名是“姓+名”,他的姓是“司马”,你是不是有点奇怪?这叫复姓,除了司马,还有“皇甫、司徒„„等”

(2)今天学的故事叫《司马光砸缸》,砸就是用力扔,他干嘛要砸那口大缸呢!到底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让他非砸缸不可呢!我们先一起来戈恩老师说一遍故事的题目《司马光砸缸》,注意“光”和“缸”的音准。

2、教师展示PPT,出示连续的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感知故事大意。

(1)你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吗?

大水缸里装满了水,小朋友不小心掉到了里面,司马光用石头砸破水缸才救了小朋友的命。

(2)小朋友是怎么掉到水缸里的?别的孩子怎么样?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学习。

3、仔细观察,互动交流,分段学习故事。(1)观察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呀?他们在干什么? 生:花园里,小朋友在捉迷藏。还可以怎么说?

生: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

师:真能干!两种说法都可以。我们也玩过捉迷藏游戏,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来说一说。

她们躲呀,藏呀,——藏呀,躲呀,玩得多么开心!大家仔细看看,他们都躲在了什么地方? 生:躲在大树后面!师:真是好地方!生:爬到假山上面去了》

师:下面有个大水缸,真危险!谁能连起来说说小朋友“有的„„有的„„” 生:小朋友有的躲到了大树后面,有的爬到了假山上面。师:真能干!能用上两个“有的”,说那么长的一句话。(2)观察图二:

师:在游戏时不注意安全,出事情了!你们看,一个小朋友怎样了? 生: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师:其他小朋友们怎么样? 幼:踮起脚。幼:抬起头。

师:你们说得对。(出示字卡:抬、踮,并展示这一页画面)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句子:小伙伴们抬起头、踮起脚,也看不见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师:小伙伴们为什么抬起头、踮起脚还看不到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呢? 幼:水缸很大。幼:水缸很高。

师: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缸吗? 幼:这只缸又高又大。

师:小朋友掉到又高又大的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幼:很危险,会淹死的!观察图三:

师:孩子们,你们赶紧帮忙想想办法呀?要快,否则小伙伴的命就没有了。故事里小朋友怎么样?

幼:有个小朋友都着急得哭了。

幼:还有一个小朋友在用头撞缸。(出示字卡:撞)师:你认为他的方法好吗? 幼:不好,自己的头会撞出血的。

师:你看,小朋友都已经着急糊涂了,用自己的头去撞那么大的缸!(出示司马光想办法的画面)司马光到哪里去了啊?是被吓跑了吗? 观察图四: 幼:他在动脑筋。

师: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幼:搬来一块石头把缸砸破了。(展示司马光搬石头的画面)师:瞧他是怎么搬石头的?(出示字卡:搬)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他的眉头都皱起来了。

师:那说明石头?(很重)你们能学着搬搬这块很重的石头吗?要很用力啊!砸!(出示

字卡:砸)谁愿意来当一回司马光。

师、幼: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缸。

师:你们也很用劲啊!看来小朋友们都想当当这个司马光,一起来吧!师:缸被砸破了,里面的水流出来了,掉到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救小伙伴。幼:找木头,木头会浮起来。幼:找竹竿,抓住爬上来。幼:„„

师幼共同讨论,办法的合理可行性,和司马光办法的比较。

得出结论:我们说的东西可能一时找不到,此外,也不如司马光的简单,石头旁边就有。和人的生命相比,水缸砸破这是小事情。我们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玩耍时千万要注意安全。观察图五:

师:大人来了,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会怎么说? 生:司马光真聪明!生:司马光真会动脑筋!

生:要是大家都哭,不想办法,小伙伴就淹死了!

4、整体回顾绘本的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当我们看完书以后,千万不要把它丢在一边,而是要再想一想,这本书都写了一些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很快乐地玩,可以说得慢一点,说司马光救人时要说得稍快,干脆利落。)

接下去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司马光砸缸》,祝愿大家都能成为像司马光一样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1.喜欢听故事,阅读故事,了解司马光救人的过程。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丰富讲述经验。3.学习关心,帮助他人,知道遇事机智不紧张。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两幅图(1.孩子掉进水缸里;2.司马光砸缸),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俩去小河边玩,小鸡不小心掉进河里,小鸡不会游泳,幸好小鸭会游泳把小鸡救了上来。真是好险!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口大水缸里,水缸里装满了水,这可怎么办呢?

二、看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自由讨论。2.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小朋友发现有人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们见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引导幼儿思考,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司马光想的是什么办法?

3.尝试根据故事主要情节线索图,讲述故事。

(1)自由结伴讲述。

(2)集体交流讲述。

三、教师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说完整话 1.他们在什么地方玩?

2.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4.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人的? 5.你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要向司马光学习关心帮助他人,努力为他人做事,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慌。

第三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司马光砸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历史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救出了小伙伴。使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记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识字和随文识字掌握本课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充分朗读有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读文。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实施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明读,学习“司”字,用猜字谜方法学习。(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2。交流司马光。

3。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学生认真看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听、读习惯。)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1)读准每个字音。(2)画出本课的生字。3。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生读一读。4。拿出自制卡片,同桌互相认读。5。找“小老师”到前面领读生字。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培养自学能力。)6。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随文识字。1。出声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2。分段学习课文。3。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4。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能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指导书写。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5。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设计意图:体会司马光的机智、聪明,方法巧妙而实用)(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指导书写“破”(5)结果怎样了呢?(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回读课文,加深理解

1。请学生回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听儿歌,激发对司马光的敬佩之情

总结与反思 《司马光砸缸》是学生们熟悉并喜欢阅读的一篇文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故事中引导孩子理解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的重要性,然他们自己去理解要不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怎样做。上课时学生积极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和表演,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难点有所突破。

通过上课我感到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第四篇: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修改意见: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正确书写“几、个、古、友、他”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通过朗读,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朗读指导法、演示法、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课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2.朗读课文。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板书设计:

司马光砸缸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第五篇:司马光砸缸读后感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司马光砸缸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司马光砸缸读后感一

今天,一部长达三百年的辉煌历史,在侃侃而谈中,尽得其中真味。今天,我读了由宰相脱脱主持修撰的《宋史》。其中,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叫《司马光砸缸》。

故事很简单,说的是有个小伙伴掉进了大水缸里,其他小伙伴都惊呆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乱,举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伙伴。我再一次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而折服了,不由地想起来了那件事。

那天,我和几个同学约好去村边的小河游泳。来到河边,我们看到河水清清的,绿绿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脱衣服,一个猛子就扎河里去了。我们在水里玩得可开心了!一下子玩抓抓,一下子比谁游得块,一下子比谁憋气憋得更久。

我们游了大概1个多小时,都有点累了,就纷纷上了岸,只有孙晨还在水里游着。突然,水里传来了一声“救命”的呼喊,只见孙晨拼命挣扎着,我们一下子都被吓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待回过神来,有位同学马上说:“我们要打110!”但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因为我们都没带手机,何况这是在村里,就算报警了警察也没那么快来。“快,去喊人!”我当机立断,于是,其他三个人都大喊起来,我就对着水中的人一直叫名字,让他不要着急。焦急的呼声并没有叫来人,喊了几声后,我大喊一声“好啦,不要喊了!我们再想想办法!”

这时,其中一个同学打算跳下去救孙晨,被我们给拦住了,因为我们不敢确定水里的情况!也许有漩涡呢。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突然河边竹林里有几根废弃的长竹子,于是马上叫上几位同学跟我去扛了一根过来,放入水中,试图把孙晨拉上来。“孙晨,抓住竹子!”“抓呀!”“快呀!”也许是我们的呼喊让孙晨有了反应,让在水中趁了几次的他终于浮了上来,并抓住了竹子!我们使劲地拉竹子,待到稍浅的河边时,又派了两个同学下去拉人,终于把孙晨从水里救上来了!我们惊魂未定,一个个瘫在草地上大口地喘着气。这时,孙晨再次哇哇大哭起来。原来,刚才在水中他的腿抽筋了。差点命都没了,我们想想就后怕。所以收拾好衣服就送孙晨回家了。当然,后来我们都被家长狠狠了批评了好几顿,以至后来很长的时间都不能自己去游泳了。

其实,这得感谢小学课本出现的《司马光砸缸》,感谢当时老师教的急救办法。所以说,遇到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去思考该怎么解决问题。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二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故事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孩在缸沿边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缸里。别的孩子都哭哭啼啼的跑去找大人们,只有司马光没有跑去。只见司马光举起一块大石头向缸砸去,缸砸破了,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得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要慌,要冷静思考。

最近出了一本新的漫画书,名叫《新司马光砸缸》。当我看到这幅漫画时,惊呆了。上面画着司马光站在一个大缸旁,从司马光嘴里吐出几个字:“快交出钱来,要不然我是不会救你的。”这句话明显表现出司马光在向受害人要钱。这还是司马光吗?这可不是从前那个司马光呀!

通过这幅漫画,使我想起了一个见死不救的场面。一位老爷爷在河边散步,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一位青年见了,走过去对老爷爷说:“你给我200元,我就救你上来。”老爷爷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钱,他就对那位青年说:“小伙子,现在我身上没有这么多的钱。要不你先救我上去,你再跟我回家拿。”那位青年听说没有钱,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良心倒了是永远也扶不起来了。”是啊,钱有无数张,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条。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三

故事说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有一个小朋友跑到一个大缸边玩。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缸里装满了水,而那个小孩就不停地在缸里挣扎,其他的孩子都吓呆了,哭了起来,司马光在这个时候举起一块石头,用劲往缸上砸去,水缸烂了,水流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从这个故事能看出司马光非常聪明,救了那个小孩。司马光那么小,就能在危险的时候很快地想出解决办法。我们也会遇见紧急的问题,我们也要快速正确地去解决,而不是像其他的小朋友那样慌张。平时,一定要用脑子反复地思考问题,观察环境,遇到问题一定不要着急,要勇敢的面对困难。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