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
听刘欢老师讲《跟着姥姥去遛弯儿》之后,我认为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书里介绍了许多老北京的传统美食。
故事讲了胖妞和姥姥去遛弯儿,不仅逛了庙会和集市,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胖妞和姥姥逛了很多地方,有隆福寺、后海、地安门、白塔寺和大前门。大前门的美食最多,有七种,分别是馄饨、酱牛肉、桂花酒、重阳花糕、羊杂碎、面条、炸酱面。隆福寺第二,有三种美食,分别是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白塔寺姥姥和胖妞没有看到美食。后海和地安门都各有一种美食,分别是莲蓬和羊头肉。庙会和集市上的`美食可真多,人也很多,非常热闹,处处都能看见人。
故事里还有很多趣事,比如胖妞和小孩子们在小巷子里玩耍,玩得开心的把回家吃饭都忘了,还得让姥姥叫她。还有在白塔寺,有演员在演京剧,下面有很多人围着,欢呼着,只有胖妞静静地看着。
我对这本书里的美食很感兴趣,好想自己跟着姥姥在集市上遛弯儿一样,像胖妞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样生活简直太美好啦!
最后胖妞要走的时候,姥姥还很舍不得。而我只为胖妞感到有点可惜,胖妞没有吃到烙饼加鸡蛋,要是我的话,一定吃完烙饼夹鸡蛋再走!
【《跟着姥姥去遛弯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1.去姥姥姥爷家日记
2.跟着孩子去春游方案
3.跟着爸爸去拜年作文
4.去姥姥家日记
5.去姥姥家作文
6.去姥姥家作文550字
7.去姥姥家作文4篇
8.关于去姥姥家玩作文
9.关于去姥姥家的作文
第二篇:跟着三毛去流浪
跟着三毛去流浪——读三毛眼中的撒哈拉
摘要:一直认为三毛不过是个喜欢四处流浪,喜欢摆弄点文字的人,所以不喜欢她,不喜欢她粗糙的语言,重复的内容,也不喜欢她一遍一遍揭露的生活真相,我读《稻草人手记》,读《梦里花落知多少》,读《温柔的夜》,我始终不能理解由她创造出的世界,后来读《撒哈拉的故事》,平淡自然,嘲笑着我们今天的造作,我想我应该敬畏这个挣脱文明束缚的女子,敬畏她把生命高举于尘俗之上的勇气。关键字: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 爱情 自由 生活
不喜欢三毛要从不喜欢三毛的名字说起,她曾经告诉别人,她叫三毛是因为她觉得她的文章只值三毛钱,我感到不能忍受的虚假。我听人说她洒脱,听人说她不羁,我开始翻阅她的作品,总觉得过分,她像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她与生活的真实毫不相关。后来,已经忘了是在哪里翻起了一本破旧的《撒哈拉的故事》,难以形容,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并不精致的文字,并不华丽的词藻,却延伸出无穷的张力和惊人的空间。这个充满欢笑,喜乐的三毛,让我在撒哈拉上空挣扎着,无处落脚。
她是因为一本《国家地理杂志》而走近撒哈拉的。一个奇异的女子,就这么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之地——一片酷热难耐,物资匮乏的大沙漠,她和那个苦恋了她六年的荷西在这里织着生命的袍。
她是任性的,是我行我素的,但是她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有爱的女人,她是一个流浪者,她也是一个家庭主妇。初看《沙漠中的饭店》以为描写的是撒哈拉中的大饭店,看了才知道是三毛在沙漠的“中国
菜馆”,用母亲从远方寄来的材料,为荷西和他的朋友变出一道道美味的中国菜,充满喜乐。后来看《结婚记》,我见过拥有繁文缛节的中式婚礼,读过很严肃的欧式婚礼,还读过找一群奴隶敲锣打鼓好几天的非洲婚礼,我不能不感慨,三毛的婚礼是如此简洁,她参加婚礼时还穿着凉鞋,草帽上插着从厨房找来的香菜。之前知道办结婚文书比较麻烦时,三毛问荷西:“你看,手续太多了,那么烦,我们还要结婚吗?”没有彩礼,没有嫁妆,没有家具,没有车子,屋子是租的。当三毛知道姑卡结婚时婆家拿了那么多彩礼时不由的自嘲:“我结婚时一条羊也没有为父母赚进来过”。荷西对三毛说:“我想带你去看电影,明天你就不是我的女朋友了”于是婚礼在一部《希腊左巴》中开始并结束了。
三毛说,她的半生,漂流过很多国家,高度文明的社会,她住过,看透也尝够了,她也有那么些感动,但是总没有一个地方将她的心也留下来,而撒哈拉,也许是属于前世回忆的乡愁,她就莫名奇妙,毫无保留的把自己交给了这片陌生的大地,读到《白手成家》,她降落在撒哈拉沙漠时,荷西告诉她说:“你的沙漠,现在它在你怀抱里了”她哽咽了,是激动吗,是梦想实现了吗,还是原本这个“异乡人”就回到故乡了,我读不出三毛此刻的心情。后来她看到了自己在撒哈拉的家,那个面对垃圾场,沙谷,还有广阔天空的家。这个可爱的女人啊,提着一枕头套钱,牵着她心爱的荷西就去添置家用,又在荷西的责备中把钱存进银行。但是又有什么可以难的倒她呢,她照样可以把家收拾的像天堂一样。她赶着驴车,吹着口哨,瞧着从棺材铺要来的好木材,然后回家,荷西为她变出了茶几,板凳,还有架子,挂衣柜,而她呢,用空心砖铺,棺材木,海绵垫还有彩色条纹布造起一个温馨的沙发,用白布,细竹巻,还有陶土茶具布置了一个中式桌子,往灯上低低的罩着从母亲那里要来的棉纸灯罩,背景配着林怀民那张“灵门舞集”他们的这个家显然有了说不出的气氛与情调,三毛说,有一个这样的家,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他们的家有一个这样的男人,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有大把大把的“天堂鸟”,还有还有一卷德费扎克的交响乐,我想,他们可以这样生活一辈子吧。
一直认为三毛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如此倔强,任性,还不爱读书。她说,她的志愿是当一个捡破烂的人,这种职业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在大街小巷中到处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快乐的如同天上自由的小鸟。三毛是很有意思的。《沙漠观浴记》里,她好奇的像一个小朋友,跑去沙漠里稀有的澡堂看沙哈拉威的妇女洗澡,虽然描写的这些妇女散发着浓重的怪味道,还流淌着浆汁似的污垢,但是三毛觉得她们还是活泼动人的,那场面肮脏透顶,却也极大的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后来,她又缠着荷西来到了勃哈海湾,因为她想看看这个民族的人是如何清洗自己的身体内部的。后来她丢了一双凉鞋,换来一段不可思议的场景。呵,这就是三毛吧,让人忍不住想爱她。
很难想象三毛生活的撒哈拉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亦很难想象沙哈拉威是怎样的一个民族,三毛说她有一群芳邻,一群表面肮脏邋遢,实则收入可观稳定,而内心可爱又可气的邻居们。在《芳邻》中我又
认识了一个新的三毛,和那个小朋友三毛不同,这次她像沙哈拉威人的大家长,她教他们用水拖地,晒被子,教他们擦药,教他们用钉子。可是后来,每天早晨便有妇女和孩子们涌进来和她要日用品。“我哥哥说要借一只灯泡”,“我妈妈说,要一只洋葱”,“给我吹风机”,“我们要棉花”,三毛说他们要的东西千奇百怪,可是她偏偏就有这些东西,拿去了,当然就不会还了,但她还是会给他们,就像是对小孩子的一种溺爱,怎么都不过分一样。但是三毛可忍受不了这些长相甜美的未婚沙哈拉威女人来借她的荷西,因为这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而这其中让人最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受到文明洗礼的男性,拒绝与家人一同用手吃饭,所以每次到吃饭的时候他的儿子就准时出现在他们家门口并且伴随着一句“我爸爸要吃饭了我来拿刀叉”,后来她便买了一套送给他,可没过两天他又来了,理由是上次那副是新的要收起来,太让人哭笑不得了。三毛说,感谢这些邻居们啊,我沙漠的日子被他们弄的五光十色,再也不知道寂寞的滋味了。
三毛一生有爱,她爱着别人,也被爱着,她向别人求过婚,也被人求过婚,当她觉得可以把自己托付给另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死了,然后她回到了西班牙,遇到了她的小朋友——荷西,她第一次见到荷西时荷西让她等他六年,而这一次见面正好阔别六年。三毛说:“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荷西说:“碎的心可以拿胶水把它粘起来”,三毛说:“粘过之后还是有缝的”荷西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前说:“这里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交换一下”荷西说:“我想的很清楚,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
也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 荷西在三毛去撒哈拉的前三个月已经不声不响得独自收拾行李飞奔去那里找工作了,为了给三毛一个舒适的家。《撒哈拉的故事》我读完了,我固执的认为,里面的欢喜,快乐,刺激,忧伤,都是依附于爱而产生的,是对那片撒哈拉沙漠的爱,对自由自在的爱,而更多的是对荷西的爱,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后来荷西也死了,我觉得三毛从此就不是三毛了,她之后的文章里,她依然是那个任性,倔强的小女孩,可就是多了那么一层浓浓的哀愁,在也找不到在撒哈拉里的那种活泼灿烂,三毛说:“我在心里对你说--荷西,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一句让你等了十三年的话,让我用残生的岁月悄悄只讲给你一个人听吧!„„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雪地里,已经换过心了,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我身上的,是你.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或许你说,三毛,还有爱啊,还有你父母的爱啊,还有你兄弟姐妹的爱啊,还有朋友的爱啊,三毛从来没有对她亲爱的人说过谎。她说她不会自杀,她说她虽然她的翅膀断了,她的羽毛脱了,她已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可是那颗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死去,她便也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这是唯一一次,她说谎了,于她,死亡是最好的归宿。于是我再也不愿碰触荷西死后三毛的各种故事,这故事于她是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绝望,于我却是永远不愿体验的哀伤。
我们一生复杂,一生追求,总觉得幸福遥不可企及。不知那朵花啊,那粒小小的沙子,便在你的窗台上。合上《撒哈拉的故事》忽然想起了三毛的《橄榄树》,于是插上耳机一便便的听,这一霎的真情真的不能说是假的,它寂寞,也永恒。
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
参考文献 《倾城》三毛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温柔的夜》三毛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稻草人手记》 三毛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三毛1943-1991》 师勇刚 陈文芬 沙林(作家出版社)百度文库
第三篇:跟着课文去旅游
跟着课文去旅游
甲: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乙:中华的灿烂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那出神入化的秦陵兵马俑,那宏伟超拔又秀逸轻盈的赵州桥„„真是巧夺天工!合:同学们,请和我们雏鹰小队一起踏着大文豪,小作家的足迹随着课文去旅游吧!(口哨声)
丙: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了)集合——(口哨声)立正——稍息,立正,出发——(耶)(做开火车状向前进)
(大碗茶的音乐起,学生捧长城画进场)甲:北京,闻名的古都,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乙:长城,历史的神话,我期盼已久的胜地;
女: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男:近观长城,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刘三姐》音乐起,学生捧画进场)(雏鹰小队开火车进场)
丁:嗨,到桂林啦!(学生迅速站好队)
甲: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乙: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甲: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乙: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齐: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丙:同学们,继续前进吧!(众学生下)(广东音乐起,学生捧鸟的天堂画进场)(雏鹰小队开火车进场)
甲:看,这是广东的一个地方,高大的榕树是鸟的天堂。乙:瞧,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美好的家园,众鸟欢唱。
齐: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甲乙:听,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齐: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丙:走啊,精彩的还在后面呢!(众学生下)(《神奇的九寨》)音乐,学生捧风景区画进场)(众学生上)
丙:哎呀,九寨沟到了。甲:小溪在林间轻轻地吟唱,乙:瀑布在岩石上欢呼流淌,甲:一层迷茫的水雾漂浮在海子之上,乙:原始森林唤起了人们绚丽的梦想。
合:啊,神奇的九寨,啊,美丽的五彩池,我们终于见到了您——人间的天堂。
齐: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在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一条溪流的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沂蒙小调》起)
丙:泰山到了,我们去登山!
众:学着挑山工登泰山,步步踏实腰不弯。一个劲儿地往前走,登上山顶是好汉!丁:我们下山去济南。
众:一路顺风到济南,济南还有趵突泉。趵突泉公园景色美,越看越爱不想还。(《我爱你,中国》音乐起)(学生把所有的画举起)甲:啊,我们伟大的祖国,齐:山峰、海洋、森林、草原,自然风光如花似锦。乙:啊,我们伟大的祖国
齐:城墙、公园、铁道、长桥,人文景观锦上添花。甲:诸葛亮、鲁迅、詹天佑,众:名人荟萃,千古流芳。乙:共产党、子弟兵、老百姓,众:英雄辈出,赤胆忠肠。
甲:啊,雏鹰把祖国的美景尽收眼底!乙:啊,雏鹰把英雄业绩铭刻心上!
众:练硬翅膀,搏击风浪,迎接每一天初升的太阳,迎接新世纪的一个个辉煌!
第四篇:唐诗地图:跟着唐诗去旅行
唐诗地图:跟着唐诗去旅行
显示全部目录 章节目录
目录自序
第一章 巴山夜雨涨秋池――四川之旅
第一节 蜀中胜地――成都
第二节 佛光夜月――峨眉山
第三节 九寨沟与藏地
第二章 即从巴峡穿巫峡――畅游三峡
第一节 巴蜀之国――重庆
第二节 高唐神女的呼唤――泛舟三峡
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从襄阳到洞庭
第一节 襄阳好风日
第二节 归隐鹿门山 第三节 芳草萋萋鹦鹉洲
第四节 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第五节 不知何处吊湘君――洞庭湖
第六节 不辨仙源何处寻?――桃花源
第一节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第二节 忆江南,最忆是徽南
第三节 青山绿水画中游――婺源
第四节 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九华山
第五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四章 皖南秀色,徽州古韵
第五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西
第一节 仙秀之美寓庐山
第二节 浔阳江头夜送客――九江
第三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南昌
第六章 烟笼寒水月笼沙――南京
第一节 秦淮河
第二节 乌衣巷 第三节 凤凰台
第四节 长干里
第五节 秦淮秀色
第七章 我欲因之梦吴越――秀色江苏
第一节 雨巷寻香―烟雨江南
第二节 烟花三月下扬州
第三节 月落乌啼霜满天――苏州
第四节 梦里水乡――周庄
第五节 绮阁飘香下太湖――无锡
第一节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
第八章 我欲因之梦吴越――浙江
第二节 钱塘看潮
第三节 潇洒桐庐――富春江畔
第四节 丝绸之源――湖州
第五节 雁荡的峰与瀑
第六节 海天佛国――普陀山
第七节 剡溪蕴秀意――新昌
第八节 如在镜中游――绍兴
第一节 繁华之都――广州 第九章 贬谪荒地的收获――两广
第二节 岭南访古――广西
第三节 醉人的彩云之南――云南
第十章 九州腹地――河南
第一节 真正的中原――洛阳
第二节 万国咸通――开封
第十一章 齐鲁形胜――山东漫游
第一节 登泰山而小天下
第二节 孔子的故乡――曲阜
第三节 济南多名士
第十二章 燕赵悲歌今何在?――河北
第一节 古幽州,今首都
第二节 秦皇岛外打渔船――北戴河
第三节 紫塞明珠――承德
第十三章 黄土之原――山西
第一节 太原晋祠
第二节 清凉佛国――五台山
第三节 壶口瀑布
第四节 晋商大院――平遥
第一节 梦回长安
第十四章 秦地八百里――陕西
第二节 辋川寻古――诗人的世界
第三节 昔上莲花山――华山
第四节 抚今追昔―历代帝王陵墓
第十五章 塞外风情――西部之行
第一节 追寻岑参的遗响
第二节 昔日凉州,今日武威
第三节 康定――高原浪漫之城
第四节 唐代艺术的宝库――敦煌
第五节 西域古城系列
结语:思想飞回千年前的唐代
第五篇:姥姥语录读后感(推荐)
阅读《姥姥语录》
一口气看完了《姥姥语录》,这里面没有太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波澜曲折的故事情境,用姥姥的话说“人人都明白的理儿,家家都遇上过的事儿”,但却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许不仅仅是觉得姥姥的话语吸引我,姥姥和倪萍的那份情感更让我羡慕不已。从小我就没享受过与老人们相处的乐趣,这是我人生中一段无法弥补的经历。看着倪萍和姥姥有趣的对话,让人觉得很亲近而又有哲理,不禁感叹,用白岩松老师的话就是“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姥姥那些看似平凡、陈芝麻小事,但却句句有理,让人信服,为之惊叹。
姥姥说:“人最值钱的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没个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试试?那个秤砣动都不动。”没想到姥姥也经常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探究自我,分析自我。我想我们这些站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更应该多做反思,清楚认识自己,摆放好自己的位置。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多么富有自然哲理!换个角度看,姥姥也是个心态极好的人,即便遇到再大的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和处理事情。这些简单的话我们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我们也许表现的是焦虑和急躁,能做到泰然处之,那也是需要修炼的一个境界。姥姥有这种良好的心态,所以在面对死亡时,姥姥的认识是“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并不是说姥姥是个不怕死的人,只是她的认识比较深。
你算过自己这些年说话,有多少是出自真心的,有多少是嘴说的,姥姥就给我们总结出了各自所占的比例,“人说话,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老太太很会替人考虑啊,说话是给别人听的,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不高兴。这一来二去,你的话就变了一半儿了。虽然看着似乎觉得姥姥是一个会奉承的人,但事实也确实如此,说了别人不爱听的,自己不落好,惹了
大家不痛快,何必呢。
姥姥说:“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这句教育宗旨也出自了姥姥嘴里,可以说生命胜于一切,生命是革命的本钱,这种种话语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段时间洪水泛滥,很能体会这句话,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将这句话作为工作的前提,关爱生命,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姥姥说:“有好事想着别人,别人就老想着你。你有了好事不想着别人,只顾着自己,最后你就剩一个人了,一个人就没有来往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好事是有限的,使完就完了,人多好事就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想着别人,记住别人的恩情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虽然我还没达到姥姥那个境界,我经常也会想,你认为的好事,对别人来说也是好事吗?有时我不确定,我便不行动,但当我确定了,我会尽我的所能去实现。在我这些年的经历中,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许我遇到了很多像姥姥这样为人处事的好人,我知道我会记住那些曾经在我困难的时候想着我的人。
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姥姥这乐于助人的思想,已经落实到她的生活中了,她也想把这个好想法分享给我们,让我们看到,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帮助他人,“好人有好报”,就是这个理。
“这就是太阳的好哇,管谁都赶不上它公平,不偏不向,不歪不斜,对谁都一样,给你多少就给他多少。”世上不公平的事很多,但太阳是最公平的,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我们每天要面对这么多孩子,给孩子们的关爱是否公平,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能不能成为学生的小太阳呢?
姥姥说:“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里都得嚼碎了,种在地里可就不一样了。好种子结好花生,孬种子结小花生。孩子也是这样,你们都在跟前看着。我要是做那‘聪明’事儿,你们长大了就不聪明了。种下什么种子就长出什么果。”姥姥真是位有趣的老太太,也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但生活中有多少孩子是在父母打麻将等赌博场所被逼写作业的,可怜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一些不好的习惯。而同样的,我们老师们是不是也给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样呢?
“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姥姥的欢喜都是乘法,忧伤都是除法。快乐用乘法计算,便成倍成倍的增加,而忧伤用除法计算,心中的哭就越少。这么美妙的方法,姥姥是多么懂得享受生活啊,你学会了吗!
姥姥的生活常识用在我们教育上同样可用,从姥姥说的话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感触。
备注: <姥姥语录>,知名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演员倪萍的作品。一个活了将近100岁的老人,道出了平常生活中的小道理,却让读者悟出了人生的大哲理,道出了两 代人的亲情,也活画出一个质朴善良的妇女清纯如水的内心。读过这部书,流下的是泪水,清洁的是心灵。这是一本从设计到内容都对得起“美”和“善良”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