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伊索寓言读后感
导语:《伊索寓言》这本书就像一把金钥匙,带我打开通往知识的大门,每一个故事背后都隐藏了一些大道理,我很喜欢这本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伊索寓言读后感范文三篇,欢迎阅读。伊索寓言读后感一
书就像一把开启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我读过了许多书。令我最感兴趣的是《伊索寓言》,因为里面有许多故事。比如:龟兔赛跑,兔子向乌龟挑战跑步。枪声一响,兔子向箭一样向前冲去。
回头一看,乌龟还在离起跑线不远的地方,兔子自言自语说:“反正这只乌龟也不可能得第一,大不了我先睡一会儿,等我醒来再跑也绝对是第一名。”说着,就呼呼大睡了。等乌龟跑到兔子身边的时候,已经是满头大汗,但是他还在努力的跑着。兔子一觉醒来,才发现乌龟已经到终点了,兔子想:哎,我太小看乌龟了。这时,乌龟朝着兔子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勤奋努力,才能抵达胜利的终点。还有狼和小羊、爱吹牛的油灯、金斧、银斧和铁斧,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寓意。同学们,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健康的书,来增长我们的知识!
伊索寓言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之《农夫的孩子们》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位农夫的三个儿子不团结,经常打架。一天,农夫让他们找一捆树枝,让三个儿子轮流折这捆树枝,谁都没有折断。可一把它们分开,一根一根地折,三个儿子却都折断了。农夫对他的三个儿子说:“你们也一样,团结起来就是不可战胜的,要记住,团结就是力量。”听了农夫的话,从此以后,三兄弟不管干什么都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这个故事我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就读完了,它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隽永深奥的思想内容,我从中受到了启发,它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由此我联想到上学期我们班组织的一次小组跑步接力赛,那次比赛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组,每组十二人。我们小组虽然只有两名男生,但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最后取得了小组第一名的胜利。可见团结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伊索寓言读后感三暑假里,杨老师让同学们读书,并写下读后感,我读了《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里面的每个寓言都有一个道理,每个道理又有一个寓意,比如说《妇人与兔子》说的是兔子挖洞的本性是永远也改不了的,《吹牛的运动员》是说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树和斧头》是说不能帮助对自己可能造成威胁的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帮助,《宝剑的价值》是说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小鹿和他的母亲》是说在多的优点也无法掩盖致命的缺点所带来的伤害等等,还有很多的故事,我就不一一讲了,总之,我很喜欢这本书,也许这是我的喜爱,所以我很快的把这本书读完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它可以培养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让我懂得了每个人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要总是瞧不起别人。以后,我也一定会这样做。
第二篇:《伊索寓言》读后感
《伊索寓言》读后感
寓言是一颗魔豆,虽然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寓言是一根魔杖,虽然短,但能变出许多有趣的东西。
在《伊索寓言》这本书中,全是一个个短小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里都讲着不同的深刻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龟兔赛跑》。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的步子慢,但是,乌龟笑了,说总有一天它会跑蠃兔子。它们马上开始了比赛。乌龟拼命地爬,一刻都不停止。而兔子却一个箭步冲到前面,并一步当先。看着乌龟被抛在后面,兔子心想,比赛太轻松了,自己先睡一觉也能蠃。它坐在树下,睡着了。乌龟却坚持爬行,它慢慢地超过了兔子,成了冠军。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道理,稳步向前者,往往能获得最终胜利!
现在,你们想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吗?告诉你们,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经历哦!
我在上四年级时,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好,考试老是考不到分数线以上。有同学就笑我:“我一次考试成绩,抵得上你两次考试成绩。”听了这话,我无地自容,暗下决心:我五年级一定考个好分数给你们看!在暑假的时候,我狠下功夫,认真预习五年级数学。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我的决心却给我不断地加劲。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好的结果!我的数学两次考试都在平均分以上!我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都为自己而自豪!
上面的事情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
五年级:北小之友
第三篇:《伊索寓言》读后感
《伊索寓言》读后感
禹城市梁家镇中学七年级一班 刘学帅
我利用暑假读了<<伊索寓言>>中的<<乌鸦的故事>>印象很深,故事是这样的: 上帝要挑选最美丽的鸟为禽类之王。于是,乌鸦把孔雀的毛披在身上,到了上帝那儿应选,结果真的被选中了。其他鸟大怒,把它插在身上的羽毛都扯了下来,显出了乌鸦的本相,可乌鸦提议大家都把自己天生的羽毛拔下来,光着身子,看看相互间有什么区别。
乌鸦确实是因为自己的长相难看而拔去自己身上的羽毛的,而它重新披上的羽毛,不是偷的,不是抢的,而是从孔雀身上脱下的羽毛中细心挑选之后又一根根小心翼翼的粘在身上的,这是乌鸦在意识到自己的先天不足,这很合乎情理。因为,它的行为没有伤害到其他任何鸟类,它只不过是用了一种方式使自己变得美丽动人罢了,然而,这种做法却引起了其他鸟的嫉妒,它们用粗鲁,无礼的方式伤害了乌鸦,扯去它的羽毛,让它光着身子,可是,自己何尝又不是一样呢?
现实生活不也是这样吗?大家都各有长处,也都存在短处。有些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善于面对自己的短处。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缺点并改正它们,让自己做得更好一些。可是,另外一些人,自己不思进取也就罢了,还眼红别人的进步,嫉妒别人的“美丽”。他们总会给那些有进取心的人制造一些负面影响,用以满足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自豪感”,这是什么?这是一种畸形心理,是人们心中的毒瘤,就像有些鸟儿因为妒忌去伤害乌鸦一样,他们也在用一种残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在背后议论别人,中伤他人是极不和算的事。
乌鸦的故事让我明白:妒忌是埋在每个人心中的一颗种子,如果让它疯长,将会糜烂我们的心田。所以,不要毒剂别人,多看看别人长处,彼此触动,才会有助于我们的进步。
点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作者能全面辩证的看待自身和别人,让我们两面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到片面看待问题的危害,以己自律,给人你警醒。
(指导教师杨文文)
第四篇:关于伊索寓言读后感
导语: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接下来小编整理了伊索寓言读后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关伊索寓言集读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饱含哲理的故事书——《伊索寓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则寓言是《狮子与驴子》。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头狮子和一头驴碰到了一块,它们商量好,准备一起去捕猎。它们翻过一座小山,又走过了一座独木桥,来到了野羊居住的山洞。狮子和驴分好工后,狮子便在洞口监视,驴从山洞后面溜进野羊家,接着神哗鬼叫起来,四肢乱跳乱踢,怒视着野羊。野羊们被突如其来的大家伙吓坏了,纷纷向洞口跑去,狮子在那“守洞待羊”,见了野羊就张开血盆大口去咬,不一会儿野羊就全被咬死了。驴这时立刻跑到了洞口,在狮子面前昂首挺胸,天花乱坠地自吹自擂:“看,还是我最厉害!没有不怕我的动物,野羊们都是被我吓出来的。”狮子看都没看驴一眼,回答道:“是呀!如果我不知道你是驴,我也许也会怕你的。”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了那些在能人或行家面前自我吹嘘的人,自然会遭到讥笑。
关伊索寓言集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很值得一看。这本书共有94则寓言,每一则寓言都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其中的寓意都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告诫。
比如说《金斧银斧》这则寓言吧,读完后让我懂得了“诚实的品质比黄金更珍贵”的道理,我要学习樵夫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论有多贵重,也不能随意要的好品质。
比如说《蛇和鹰》这则寓言,读完后让我懂得了“正义的互助,能有效地击败阴险的敌人”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应该要去主动帮助别人,这样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再比如说《葡萄园里的珍宝》这则寓言,读完后让我懂得了“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丰硕的成果”的道理,没错,我们的学习就要像这样去努力,长大后才会有成功。
关伊索寓言集读后感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它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伊索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大概大家都听说过《狐狸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讲述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却又扔下山羊自己走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也许大家看了都会说:现在哪去找这么傻的“山羊”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确实会碰见这么傻的“山羊”。
而《牛和蛙》的故事则告诉了我们另外一种道理。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的爆裂了。这个青蛙太笨了,它不该和牛比谁大,而要和牛比谁小,这样就会取人之短,补己之长,也不会再出现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也是这样想的吗?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百不如人的人。彼此各得其所,自然会相安无事。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样的话,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伊索寓言》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希望这本书能够经久不衰。
第五篇:读后感 浅谈《伊索寓言》
浅谈《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我们从儿童时代就涉及的读物,而且多半是教育我们怎样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也有的故事是对动物愚蠢行径的讽刺。寓言中善良的人类;可爱的动物会博得我们开怀一笑,然而对于这些寓言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思考。
读《伊索寓言》的时候,以较为成熟的视角去观察,我们会发现《伊索寓言》中故事较为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快。
《家鸽和野鸽》中的鸽子为了自己的主人背弃了自己的亲族,寓言故事中的文字展现出的是鸽子和主人的友好,人与动物的和谐。然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想,鸽子为了自己的主人而背弃了自己的亲族,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从道德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抛弃自己亲人的做法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而它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自己的主人!这样的做法与今天“六亲不认”的行为似有相似之处,而这样的话,寓言中隐含的奴役思想也随之而现。
再者,《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着藤上成熟的葡萄,它想吃葡萄却因摘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对于狐狸这样的说法我们多认为是狐狸自我安慰又或是嫉妒的表现。即使别人吃了甜葡萄,它也会说:“那是酸葡萄”。因为它嫉妒啊!对于狐狸的行为,我不禁想了一会,没吃到葡萄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补充一句“葡萄是酸的”呢?对于狐狸的这一行为,我们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狐狸碍于面子用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另一种则觉得狐狸的自私心理在作怪,自己没有吃到葡萄也不希望别人来分享的念头!这样思考,我们对狐狸行 1
为的讽刺是否是过于简单了呢?
相对于狐狸的狡猾还有一篇谈到了动物的愚蠢,那便是《狗和自己的影子》。狗衔着一块肉走过桥时,看到水中也有一只衔着肉的狗,为了抢那只狗的肉便扔掉自己的肉与影子打架。结果当然是既没有抢到肉也丢了自己的肉。我们一般情况下理解为不能贪得无厌,既然有了肉就不要再想抢别人的。但是,对于这只狗而言,它抢的并不是别人的,而正是它自己的肉,那么,它又应当作何反省呢?这只狗,它在过河时看到了水中的狗,它并不认识自己,直把影子当成了别的狗,与自己作着斗争,抢着不存在的肉。对于这只狗而言,它不认识自己,西方有一种哲学思想叫“Know yourself”即认识你自己。西方思想家也倡导我们要认识自己,不仅要认识自己的优点更要认识自己的缺点;不仅要认识自己的模样,更要认识自己的思想。这样才不致迷失自我,丢失自我!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还有好多,仅以上几个故事,我们便可以看出《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过于简单化片面化或许,这样的故事对于人们人格修养有其独特之处,但是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共产主义社会尚未实现,人际交往也不是如此简单,向孩童灌输这样一种和谐,宁静的思想是否应该?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向他们输入这样的思想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恐怕会有不利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会与社会脱节,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他们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不能认识现实社会的残酷性。而现实社会与自己心中理想国的差距又会促使他们成为新一代的愤青。相反,若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的复杂
性,让他们认识现实社会,学会理解和包容,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及对社会的适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我对于《伊索寓言》的认识是其对现实社会对人性的描述过于简单化,而这样对读者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认为读者应当去思索寓言故事中人物的复杂性,认识社会的残酷性,而不是仅仅驻足于自己的理想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