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乌塔》有感
读《乌塔》有感合集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乌塔》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乌塔》有感1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乌塔》,主要写了: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她充满了敬佩。我敬佩他的勇敢,是因为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女孩,竟然敢独自游历欧洲,多么能体现出她的胆量啊!
我敬佩她的独立,她为了准备游历欧洲,竟花费三年时间来设计旅游路线,阅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查清了警察局的电话,还发广告,陪小孩子玩。
我敬佩她的父母,是因为她们的教育理念先进,敢于放手,所以我很敬佩她。
与乌塔相比,我差多了。在勇敢方面,我哪能和乌塔一决高下呢,我连一只蜘蛛都怕。
说到外出,我也不敢,如果让我在外面走,我肯定“不堪回首”,因为我觉得后面好像有影子,所以连濮阳市我也不敢出。
在独立方面上,我不会做饭,很少做家务,也不会花钱,因为我只要一拿钱,就去买零食,所以我不能一个人在家。
我的父母,有些过分溺爱,老师把我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不让我一个人出门。
希望我能改正所有的缺点。盼望自己的父母让我一个人出去旅游。
读《乌塔》有感2我是家中的宝贝,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同是家中的宝贝——乌塔,她14岁,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可真让我大吃一惊。假如是我呢?我的脑子里马上浮现三个字——不可能。我连黄岩都不敢一个人游玩,跟乌塔一比,我就是温室的花朵。
别以为她想去哪儿就急匆匆地出发,她为了这次旅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她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她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发广告单……为了这次旅行,她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这让我吃惊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难以置信地擦了擦眼睛。反观我们中国呢?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我们每次旅行前,爸爸妈妈都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们呢,只用在旁休闲地当旁观者,轻松出门就好了。而且每次父母都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怕我们走丢了。在游玩途中,爸爸妈妈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我们只负责吃喝玩乐,开开心心地玩。
其实只要适量地放手,我们也行的。记得今年夏令营,我在莫干山住了六天,自己洗衣服、叠被子、完成了教官给我的任务……我与伙伴们一起知心交心,互相帮助。
读完《乌塔》,我想对父母们说:请适量放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做温室的花朵。我们呢,也要自立自强,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
读《乌塔》有感3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乌塔》,令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趁暑假期间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小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深有感触,一个14岁小女孩,竟能独自一人游欧洲,这让我很吃惊。
乌塔的自立意识,让我很敬佩。其实,我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妈妈把我送到广场上,对我说:“儿子,你先去书店里看书,我带奶奶去看病,过一会儿来这里接你。”说完,就带着奶奶走向医院。我大步流星地向书店冲去,心里想:“马上就能看到喜欢的书了!”可到了书店,原本欢呼雀跃的我一下子变成了泄气的皮球。书店门还没开,只见一旁的牌子上写着,九点开门,我看了看手表,才八点多一点呢!要不去医院找妈妈?还是回家?可我又没带钥匙,怎么办呢?我左右为难。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的嘱咐“待会儿我来这接你”不能去别的地方,那就在广场里玩玩吧!我走着走着,发现广场里正在播放电影,我就坐着看起了电影,看得都忘了时间,突然我一看手表,九点时间早到了,赶紧回到书店,看起了书。过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妈妈听了,说:“儿子,你长大了,会自己处理事情了。”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难道我们不会学习乌塔的这种自主,独立的优点吗?相比起乌塔,我还差远了,我们要向乌塔学习!
读《乌塔》有感4自打我教了《乌塔》这篇课文,我获益匪浅。
《乌塔》的关键是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挣了车费后,游遍了整个欧洲,这主要表现了乌塔的勇气、机智和能力。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那时候深深感动。拿自身跟乌塔比,我愧疚不己。一个人去旅行是我觉得都害怕想的。我还快十二岁了,可除开念书之外,我在沒有一个人有过远门。因而,我一个人害怕到祖父家去,害怕到姥姥家去。
六一那一天,是我生日,父亲以便庆贺,给了我十元去买零食。可我不敢自身去,非得姐姐陪我去,而姐姐不愿意去,我也说:我也不知道用什么零食,如果买得不好吃该怎么办?那样一说,姐姐就只能陪我去。
乌塔的父母能够给小朋友们随意地玩乐,而大家的父母呢?她们对大家太过的宠溺、娇惯,她们把大家宠变成蛮横霸道、自私自利、娇贵的小王爷、公主。是她们非常少让我们锻练的机遇,长此以往,大家便享有惯了。
親愛的的父母,我们知道大家的良苦用心,更能了解您那杰出的爱。但是大家有羽翼,请您不必把它断裂,大家会自身走动,请您不必一直扶着我,大家想象苍鹰一样在蓝蓝的天空随意的展翅翱翔,请您不必把大家的理想化毁灭。
我们都是明日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材,不仅要学习好,也要学会独立,那样,伟大的祖国才可以更强劲。
读《乌塔》有感5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平凡的小姑娘,她叫乌塔。她是一个漂亮的德国小姑娘。我很惊讶,她一人游欧洲,自己赚钱,她是多么的独立自主啊!
刚读完题目时,老师问我们“乌塔”是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是铁塔,有的说是人,还有的人说是面包店等等。读完课文,我们才知道,原来乌塔是一个人。本文讲了小女孩乌塔一人游历欧洲并独立自主地做事。这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中国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历不了风雨,受点伤害就大哭大叫,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依赖别人而生活,而国外的孩子独立自主﹑坚强,这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啊!
当然,我们不独立的原因不仅由于我们自己,还由于我们的家长。中国家长不让孩子出去玩,怕孩子受伤了。就等于把我们囚禁在一个牢笼里,我们一直呆在笼子里就根本无法在外面的蓝天上飞翔。再来看看外国家长,外国家长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能让14岁的乌塔一个人游欧洲,这在中国简直是不可能的!
但,两种孩子的未来也并不是都完美的。首先,中国孩子依赖别人,等父母不能帮助自己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麻烦。其次,外国孩子过于开放,如果遇到打劫,车祸等等怎么办?我认为,中国孩子应该学习外国孩子的坚强独立,外国孩子也可以适当接受父母的帮助。
我想,每个人都听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但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去呢?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这样你不就更优秀了吗?
读《乌塔》有感6读了《乌塔》一课,我认识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乌塔,她只有十四岁竟然独自游历了整个欧洲,就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雄鹰。
我们跟乌塔相比,就像是花坛里的苍松,鸟笼里的雄鹰。在家里,我们是爸妈的小帝帝,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一次,星期六我写完作业,看了一会课外书,闲着没事干,就到厨房帮妈妈干家务活,闪开,闪开,别在这捣乱,你的任务只有学习,要不学习闪一边玩去,家务活轮不着你插手。我无奈的走开了。
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课余时间打工挣得,没有拿家一分钱。可我们呢,每次向爸爸妈妈要上零花钱一天之内全花光了,而且也不买有用的,也没攒钱,所以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
乌塔是多么坚强啊!她这种勇敢、坚强的行为让我佩服极了!爸妈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也像乌塔那样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吧!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栋梁之才!
读《乌塔》有感7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游历欧洲的事。乌塔特别细心,她总是在家就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她自立,不怕苦,也不怕一个人力量单薄。
她自强,中国人认为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得捏在手心里,不能让他们受苦受委屈;但乌塔的父母却觉得,爱孩子,就必须让他们经受挫折和磨炼。
读了本文,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同样是孩子,却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采用排比的形式去写:我已上四年级了,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人游历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花钱吃吃喝喝,而乌塔却自己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人走在马路都惊惶失措,而乌塔一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若。
乌塔就像一棵小草,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和雨露,奋力生长,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她都坦然面对,让自己在磨炼中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乌塔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虽然不能像乌塔那样去跨国旅游,但一定要学习她那种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做一个阳光好少年!
读《乌塔》有感8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被乌塔的自信独立深深地震撼了。
乌塔讲述了她一个人独自游欧洲的经历,她用了泡面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让作者十分震惊,也让我感受到了乌塔的自信独立和对生活的热爱。独自出国旅游就像作者说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一个人出去旅游过,甚至没有一个人坐过公交车,爸爸妈妈总是把我保护得太好了,让我不能适应独立的生活。乌塔对生活的认识都是她自己体验过的,而我大多是从电视上或书上学的,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印象深刻,被生活的美好深深地打动。
回想自己的生活,每当我需要什么东西时,只需要开口说一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爸爸妈妈那里拿到钱,甚至爸爸妈妈会买好递到我的手上。“赚钱很辛苦”这句话从来都是别人告诉我的。大部分中国孩子和我一样,从没有靠自己的劳动挣过钱,但乌塔却用自己的双手挣到旅费。她在餐馆或超级市场发广告,不仅换得金钱,还获得了宝贵的经历和锻炼的机会。
跟乌塔比起来,我们就像是温室里柔弱的花朵,经不起生活的考验,而她是可以在生活的风雨中挺立的小草。爸爸妈妈,让放手变成一种爱,让孩子们亲身去感受生活吧。
读《乌塔》有感9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一课,我想到了我每次出去玩都不能走远,而且晚上还不能出去,而乌塔却能自己出去,而且旅游的钱也自己挣,这让外国儿童和中国儿童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外国儿童自理能力那么强,而中国孩子却没有这么强的自理能力?我想对中国的家长说:“是时候打开笼门,让笼子里的鸟儿飞翔了,不要让它们在狭小的空间里认识世界,这样只会没有半点收获!
读《乌塔》有感10最近,我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
我觉得乌塔是个胆大、心细,会合理安排时间,能独立生活的女孩。她用了三年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阅读观看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资料。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准备好了地图。每到一处就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请求帮助。她在旅途中不忘给家里寄明信片,以表示自己平安无事。
中国的`孩子呢?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就被大人娇生惯养着,除学习之外,其他事情都不管。要吃的有吃的,要用的有用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渐渐失去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哪像课文中的乌塔一样坚强自立。大人们根本没有理解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宝剑锋从磨砺出题,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话的真正含义?父母把我们像宝贝一样带在身边,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当然,这跟我们自己的态度也有关系。
妈妈曾不止一次跟我说过:回家早点完成作业,剩余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我,经常把妈妈的话当做耳边风。做了一道题,拿颗糖吃;做了一会儿,又要休息一下,看看闲书。磨磨蹭蹭,做做停停,连洗脸刷牙的时间都快没了,更别提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但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深受启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有计划,合理安排,主动完成。
是雄鹰就要翱翔蓝天,是海燕就要博击风浪!不经历风雨,很难成才。我们要学会独立,放开爸爸、妈妈的手,大胆地载着自己的梦想去飞翔,去追寻我们自己的天地!
读《乌塔》有感11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乌塔》的文章,我对文章的主人公乌塔赞不绝口,真是让我收获满满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从处处都能看出乌塔的优秀品质。我从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的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帮助,再给家里寄张明星片体会到了她考虑十分周全,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以前,我去捉小鸟,连鸟笼都没有准备,就直接去,到了下面我才忘了我没带鸟笼,使我不得不半途而废。我还从她用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每个周末自己去挣旅费我体会到了乌塔是一个独立生活的人,于是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孩子没有自由,一天都闷在家里,永远不会开心,所以,我赞同乌塔说中国孩子应该缺少很多乐趣的这句话。
我想对自己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我每天要么是听着别人说什么地方很美,要么又是在电视上看着一幕幕美丽的景象映入眼帘,只能凭空想象。我知道你们是关心我,怕我不安全,但我一天都在你们的依赖下成长,没有一点儿自由,就像一只被关住的小鸟和一只井底之蛙,从未亲身去接触过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那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乐趣。我每天看着别人去日本、北京、香港、澳门游玩,十分的羡慕,有时也会生气。所以,如果你们真的爱我,真的关心我的话,就请你让我去见见世面,给我自由,把我从笼子中放出来吧!我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的。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们要向乌塔学习独立,去热爱生活。
读《乌塔》有感12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很受启发。
你敢一个人去游历欧洲吗?不敢吧!乌塔就敢,乌塔是个14岁的小女孩,她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你一定要问她的旅游费是从哪来的吧?告诉你,一半是他自己挣得,一般使父母给的。
从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乌塔是个独立自主勤奋好学,有经济头脑的小女孩,她独立自主是在于她自己打工挣钱,独自去游历欧洲。她勤奋好学是在于她为这一次旅行阅读了许多国家名声介绍的有关书籍,并自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她有经济头脑是在于她为家人买礼物时,她在米兰买的金项链比德国便宜好多,还有她向作者说小摊上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要到超级市场去买。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乌塔暗暗佩服,啊!乌塔真了不起。他这种独立的品质不正是中国孩子所缺少的吗?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才六岁,爸爸带我去奶奶家住,我高兴得不得了,但妈妈回家去了。
到了晚上,我正和姐姐在暖和的房间里玩。我想去洗澡在玩,我一进浴室,忽然想起白天看的恐怖片,我害怕极了。要是妈妈在就好了,我洗完出去,非闹着让爸爸把我送回家。爸爸拿我没办法,只能把我送回去。
我现在每次做事都依赖父母,但我一想到乌塔那独立自主的精神事情就解决了。是啊!小鹰离不开妈妈的怀抱怎能展翅飞翔?老虎不离开妈妈的怀抱怎能成为百兽之王?小朋友不离开妈妈的怀抱怎能茁壮成长?是啊!我也要像乌塔一样去经历风雨,去锻炼自己,去练就生活的本领!
读《乌塔》有感13《乌塔》写的是一位年龄14岁的小女孩就独自一个人出国。
有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去了希腊。亲自体验各国风情。这对于中国儿童来说是难以置信。现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关心 我们,不会让我们单独出来旅游。如果单独出来旅游家长们一定不放心。我们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大人一直来帮助我们。
读《乌塔》有感14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一直在沉思:中国人有乌塔那样的独立吗?没有。我们有她那样的耐心、勇敢、细心吗?没有……
我有爸爸、妈妈和姐姐。爸爸每天让我吃东西时,都告诫我:“你吃完这些,以后学习好点,考上重点大学,就不用我担心你像你姐一样分数不好,让我们为你们担心,学校没得上!”如果有同学生日,妈妈肯定会说:“不能去!你整天不看书,脑袋里都没知识了。你看看管敏吉,读书那么好,她妈妈都把她关在房间里看书,不让她出门。再说了,你一个人去,很危险的!我才不让你去呢!”如果换做我姐,那肯定也会唠叨不停。
哎!我的爸爸妈妈姐姐,你们何时才能解开对我的“溺爱之锁”啊!能让我像乌塔一样独立,自己自力更生吗?
读《乌塔》有感15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在父母的支持下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很自然地问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爱,善于交朋友,很热情,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中国小孩恰恰相反,不要说见到陌生人,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让人觉得中国小孩很不礼貌。我还感受到乌塔的独立性很强,居然敢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把这看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一件事,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当我独自一人下太白岩时,爸爸总是不放心,在小路旁看了又看,并且让哥哥在山下接我。哎,不就是下个太白岩嘛!爸爸就那么放心不下,假如我也去游历欧洲,那爸爸妈妈不知有多担心。然而外国的父母总是把锻炼儿女的独立性放在第一位,给他们学习独立生活的机会,真令人羡慕。
我还从“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个周末去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读出了乌塔很细心,也很了不起。说她细心,是因为乌塔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看了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细节都想得很周到。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自已挣钱游欧洲,想想看游历欧洲需要那么多钱,她却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挣,真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儿!
读完《乌塔》这篇文章后,使我十分羡慕乌塔,羡慕她独自一人游欧洲多自在呀!而我——中国小孩就连独自一人游重庆、北京都没有想过,更别说欧洲了,就是想过父母也只会说让你扫兴的两个字,那就是“不行。”我多么希望中国的家长也能像外国家长一样锻炼我们的独立性。文会删除所有投稿!
第二篇:读乌塔有感
读《乌塔》有感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小乌塔那种
竟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好不敬佩,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学得特别认真。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位年仅14岁的小朋友乌塔,在“我”与乌塔的樊谈中,我了解到了她正在读小学,这次署假独有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介绍得十分详细”时,我顿时被乌塔那充分的准备惊呆了,要是我出门的话,我一定会让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准备,我只要自己带着东西出门就可以了。从未想过去设计旅行路线或去阅读那个地方的旅游指南,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动过那个念头。而乌塔就不一样了,她为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3年,读了很多有关她所要旅行地方的书籍,挣了许许多多的旅费,而且还掌握了自己怎样的独立自主的生活,怎样的勤俭节约。其实,不只是我,也有许多中国孩子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溺爱里,显得骄生惯养,做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从来不自己单独做。有时家长给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我们会不到一天就花光了,然后继续向爸爸妈妈要,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而外国小朋友就不同了,他们每花一分钱都在想这些钱怎样花才划得来,不仅每花一分都精打细算,而且还会怎样挣钱,这充分说明了外国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所受教育的差异。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中国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依赖心强。而外国孩子做事,处事有条有理,独立生活能力强,见识广,知识丰富。我想:这种差异是否也应该引起我们中国的教育重视呢?
第三篇:读《乌塔》有感(集锦)
读《乌塔》有感(集锦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乌塔》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乌塔》有感1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为深刻。文中这位年仅14岁的外国小女孩,教给了我成长的第一步——自立。
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办事周到、会计划的活泼女孩。欧洲是一个多大的地方,要是没有自立能力,还怎么独自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来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不能磕着碰着,更不能独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时也不放心。中国的家长根本不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一直都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自立,现在不安全。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可曾想过,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养成的,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不是吗?乌塔一个小女孩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拟定了计划,并且用漫长的三年时光不停为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而我们呢?这时,我们应当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说,我们真的没有外国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实、茁壮。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日志,上面用图片表达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认为非常贴切实际。中国孩子:从9个月—13岁以上一直都是学习、艺术培训。外国孩子:从一点点小家务慢慢地做起,独立起来,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这篇《乌塔》,也许我们和他们比,也有过人之处,但是我认为学生时期也应该得到自己应有的快乐,相反,担子越重,虽然知识过于他人,但是童年应有的那份单单纯纯的快乐却在一点一滴的逝去。当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孩子在快乐成长的时候,我们在起早贪黑的背着书包上学校。并不是说我们不快乐,而是说我们缺少自己的独立空间,我常常跟我妈妈提起,“妈妈,外国的小朋友都能赢得尊重,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可在这时,大人常常反驳,“你看看你现在才几岁?想独立?你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等你出了社会就知道独立对于你们小孩子来说有多遥远。”于是乎,不管我怎么说,爸爸妈妈总是会说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哑口无言。有时我就会非常郁闷的站在窗前,迎着徐徐的清风,问:“不就是想争取一些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想从小就依赖上你们嘛,有必要这样做么?”
我其实深深地明白,爸爸妈妈这是对我们爱的表现,想从小就让我们好好地生活,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妈妈迟早要明白,如果让孩子对你们太过于依赖的话,最后对我们会有什么益处呢?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可以给我自立的空间,让我独立起来,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读《乌塔》有感2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读完后,我感慨颇多。
乌塔利用了三年时间准备游历欧洲,旅费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她在家中就设计好旅行路线,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再给家人打个电话,寄张明信片。乌塔设计的是多么细致,她是多么勇敢啊!我们中国家长别说让孩子游历欧洲,恐怕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小区里玩,都提心吊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乌塔的精神状态:作者在睡眼朦胧时,乌塔已经准备出发,作者晚上疲惫地回到旅馆时,乌塔却惬意地吃着糖,看着书。我逐字逐句,细细体会,我感受到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应该是平时的积累。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捧着怕碎了,含着怕化了,照顾的无微不至,当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乌塔之所以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是因为她有很强的独立能力和时间观念。而我,每天早上妈妈喊着叫着,我还舒舒服服地赖上几分钟,才伸个懒腰,睡眼朦胧的起了床,比起乌塔,我真是对自己太宽容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更比不上乌塔,家务活我一样也没干过,我也从没自己叠过被子,洗过自己的衣服,更别说为家人做一顿饭了。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自惭形愧!
我要向乌塔学习。学习她时间观念强;学习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她关于安全问题安排的有条不紊;更学习她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读《乌塔》有感3自从读了《乌塔》这个故事,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的身上,我收获了很多有益的知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名叫乌塔,她独自一人去世界各地游玩的故事。开始,我有很多疑问:她和我差不多大,又是一个小女生,怎么能独自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旅行呢?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这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
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被震撼了。因为乌塔和我们太不一样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家里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家人百般呵护的“小王子”“小公主”,而乌塔却不一样,她很独立勇敢,14岁就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了。
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行费用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发广告、打零工挣的,没让自己的家人出一分钱。可想想我们自己,每天还在向家人索要零花钱,并且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从未想过要靠自己的劳动去挣钱,甚至想去哪里旅游,都需要家长带领出行。想想我们还是太不自立了。
那么为什么乌塔能独自一人去周游世界呢?是因为她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呢?就比如:在周末之前你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是否又遵守了呢?诸如此类,只有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独立自强的精神。
看了这篇文章,想想我自己,我都觉得有些羞愧,乌塔和我年龄相差不多,可区别却那么大,她那么独立自强,而我却还是家长眼里需要备受呵护的花朵儿。我真应该向她好好学习这种精神呀!
读《乌塔》有感4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说的是德国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游历欧洲的事情,让我感受很多。
乌塔只不过是一个14随的小姑娘,就有胆量独自一人游历整个欧洲,乌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从这可以看出,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很强的,乌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养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的。
反观我自己,一个14岁的大男孩了,连独自出远门的经历都没有,而我的父母,也万万不放心我独自出远门的。
通过这一对比,我和乌塔、我父母和乌塔父母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我父母和乌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对我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事无巨细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过问,任何事情都要帮我做——除了学习,还从来不让我一个人出远门。
他们这样对我的原因,无非就是溺爱,怕我受到伤害。但是我想说,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这种溺爱过头了,你们的过于溺爱、对我的过于干涉,让我失去了自主意识,缺少了独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让我变得懒惰。
你们要知道,雏鸟在学会飞行前经历了无数次摔下、小树在成长时经历了无数次风雨的打击,阳台上的花盆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鸟笼里的金丝雀飞不到蔚蓝的天空,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里工人欣赏,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
亲爱的家长,我明白你们对孩子的关爱,可是,如果您爱孩子,就让我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放开束缚我们的双手,让我们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吧!
读《乌塔》有感5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一直在沉思:中国人有乌塔那样的独立吗?没有。我们有她那样的耐心、勇敢、细心吗?没有……
我有爸爸、妈妈和姐姐。爸爸每天让我吃东西时,都告诫我:“你吃完这些,以后学习好点,考上重点大学,就不用我担心你像你姐一样分数不好,让我们为你们担心,学校没得上!”如果有同学生日,妈妈肯定会说:“不能去!你整天不看书,脑袋里都没知识了。你看看管敏吉,读书那么好,她妈妈都把她关在房间里看书,不让她出门。再说了,你一个人去,很危险的!我才不让你去呢!”如果换做我姐,那肯定也会唠叨不停。
哎!我的爸爸妈妈姐姐,你们何时才能解开对我的“溺爱之锁”啊!能让我像乌塔一样独立,自己自力更生吗?
读《乌塔》有感6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感动。《乌塔》讲述了作者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叫乌塔的女孩,这个女孩子只有14岁,可她却一个人游历了欧洲。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三年,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书藉,每个周末都去打工,赚取旅费。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作者了解到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别,明白了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哎!现在的中国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父母还是亲戚都疼爱我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因为大人的过份溺爱,使我们现在连鞋带都不会绑了。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像奴隶一样,帮我们脱掉土鞋子,穿上拖鞋。还有一些还一口一口地喂饭!
我看过电视报导,一些学生成天只顾着读书,连英语词典都能背,可他们连一点小事情,比如绑鞋带、洗衣服……这些芝麻小事也需要父母帮他们做,一点也不会自理。有些人上了大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退学,真是让人惋惜!
《乌塔》这篇课文教育我们,要自立自强,不要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爸爸妈妈、所有疼爱我们的人,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是否也有所感悟呢?请给我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吧!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都成为自立自强的“中国乌塔”!
读《乌塔》有感7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了解到乌塔是一个幸运的女孩,但同时也是一个活泼、自理能力很强的女孩。
我真羡慕她,因为她能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大多数却不能,因为我被父母看护的太严了。有时候,我和朋友约定的事情,都被父母以安全为由而被拒绝。
但是想来想去,还是因为我准备的不够周全。从文中看出乌塔为了旅行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来阅读相关书籍,又想办法挣旅费,根本不让父母为她操一点心。所以,父母才放心让她单独出门旅游。
乌塔还是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因为课文中提到作者还没有起床,乌塔就出门了。
我很同意乌塔说的这样一句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单独出门呢?父母爱孩子,但要爱的更理性一点,如果孩子独立性强的话是可以单独出门的。
现在我虽然一个人不能独自出门,但是我相信,以后我一定也会向乌塔一样周游世界,开阔我的视野。
读《乌塔》有感8乌塔年龄虽小,但已经游过了很多国家,而我出最远的一次门是去山东旅游,去山东旅游的费用,是用爸爸的工资去的,而乌塔是用自己3年挣的加上他爸爸给的钱去旅行,我真佩服她!
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程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的时候,觉得乌塔很细心,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如果她不细心的话,每到一个地方就先玩了,如果遇到危险时,她就不知道该怎样求救了。所以我们不要养成依赖性,要学会独立自主,有一天,我们长大了,离开了父母,该依赖谁呢?
还有一个地方让我感受至深:“为了这次旅行她整整准备了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她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如果她不读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一定会迷路的。乌塔住在德国,她可以说德语,但大家都知道,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如果她在异国说德语,会有很多人听不懂,如果她迷路了,说英语也会有很多人去帮助她。大家也知道,学英语是件不容易的事儿,不是一两天能学会的事情,所以她也要学英语。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个人出来旅游,真是不敢相信啊!所以我们现在不要再当家里的小皇帝了,要学会独立自主,将来一定会有用!
读《乌塔》有感9《乌塔》这篇课文,我一读这个题目,就奇思妙想起来,乌塔是一座乌黑的塔吗?乌塔是一个停满乌鸦的塔吗?我好奇地读了起来……
原来乌塔是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她来自罗马,趁这次暑假独自一人去欧洲游玩的事,不管在哪个国家,她都不会忘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他们送礼物、寄贺卡……还有一半钱是她赚来的,多么独立的女孩呀!我读完后进入沉思……
在我生活中也有和她相反事情,我的同学小马就是这样,早上她在校门口吃早餐时非要妈妈喂,她妈妈不同意,她就躺在地下不起来。下午放学时,她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这让我感到她很不自力,不孝顺父母,我可不能这样做。
想到自己,和她相比,我也有一些不自力的情况,像坐电梯时,我总是感到孤单、无助,就像被人捉到的小鸟,关在鸟笼里,无论我怎么呼唤,也没人救我;晚上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总是不敢自己睡,怕有人进来了,如果爸爸妈妈不回来,我就还怕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我读了《乌塔》一文,学会了很多事,我要向乌塔学习自力和孝顺!
读《乌塔》有感10一个14岁的女孩,暑假一个人去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希腊,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波恩旅行。而且全程无人陪伴,几乎所有的路费都是自己挣的。她是一个德国女孩乌塔。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乌塔和我们的不同。小小年纪,身上就有那么多闪光点:见多识广,有规划,有主见,有理想,等等,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
但是,反思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大家都变成了小皇帝,小皇后。每天过着衣来张口,食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也许,你会想:我们有电脑、电视、游戏机,还有绘本、书、操场,随时都能得到很多快乐。但是我们中间谁能有很多知识呢?文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最深: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意大利,但只有当我亲自来到这里时,它的美丽才深深打动了我。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缺点:自我意识差,不能吃苦的弱点。这是父母希望我改变的两件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一点一点改正这些缺点,不能让它们成为我人生的绊脚石!
读《乌塔》有感11读过这篇课文,我的心里拥有非常大震撼人心。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孩,居然能独自一人游览欧州!想也无需想就了解东西方小孩子有多大区别,一个能自立自强,一个是经常呼爹唤娘!中国的孩子们,是温室的塑料大棚的花瓣,经受不住风吹,稍微受挫就拉肚子。大家中华文化世世代代代广为流传的磨练意志去哪了,难道说确实要毁在大家手上了没有?大家经常便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随后变为“老实人”。乌塔是翱翔于蓝天白云的苍鹰,而我们都是养在金絲笼中的小鸟!乌塔能感受独立学习的开心,度假旅游的开心,打工挣钱的开心……。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乌塔对比差得很大太大。
我想高声的告知中国的爸爸妈妈,大家确实想要祖国的花朵毁在大家手上吗,赶紧开启“娇惯之锁”给小朋友们一片自立自强的蓝天白云,让爱更极致,让爱更丰富!
读《乌塔》有感12一个小姑娘独自一人游览欧洲,你听了绝对难以置信,而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叫乌塔。乌塔自挣旅费去旅游,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
在中国,爸爸妈妈都把孩子当温室里的小花,不愿让孩子受一点儿苦,时间长了,孩子就太娇气了,长大了该自立的时候却不会了,那以后该怎么生存呢?总不能一辈子都靠爸爸妈妈吧!
而外国,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会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自己的事,比如:吃饭时不喂孩子,让孩子自己抓着吃,满18岁就把孩子推上社会,让他自己独立生活。
一个14岁的孩子一人去游览欧洲,让中国人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吧,可是他确实这样做了,给我们做了一个典范,我们中国孩子就需要这种精神。一位诗人说的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光从电视中得来的美丽风景是不够的,只有去旅行才能真正体会到美!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能游览欧洲,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慢慢地学会独立,比如试着去,自己收拾书包,自己学做做饭等等,做一个不依靠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读《乌塔》有感13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
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
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
读《乌塔》有感14我们语文教材第二十七课的题目是《乌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年仅14岁的乌塔利用暑假时间独自一人外出旅行,结果游历了整个欧洲,作者听后特别惊讶和敬佩的事情。
在这篇课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内容是讲了乌塔用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在这一大段的时间里,她阅读了很多关于这些国家的书籍。还在空余时间帮超市、商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以挣取旅费。在旅行期间,她每到一地就查那里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并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一方面是为了在遇到危险时求救,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家人报个平安。从这里来看,乌塔是一个有计划的孩子。她为了一切进展顺利,竟然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我觉得她可真有耐心啊!
从书本和电视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只有向乌塔那样,亲身去体验,才能认识世界。但是在出发前,必须做好精神、物质、体力上的充分准备,才不会手忙脚乱。我们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有计划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15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一个年仅14岁的女孩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
文章中的对话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连独自逛街都不行,而德国的孩子却能独自游历欧洲?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放弃了可以玩耍的假期,到市场分发传单,到别人家陪小孩玩耍……而且每次出发前就已经查阅了有关书籍,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再给家人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这都是我们无法独立做到的。
再想想我们中国的孩子,大多数连自己上、下学都要大人陪同,有的孩子就是不需要,大人也会在后面跟着,直到进了校门。记得我刚搬进新房子时是二年级。我新家就在学校旁边,当时,我十分想自己去上学,自己回家。但家长总是跟在后面,直到三年级下学期,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才脱离“魔掌”,自己去上学。还有一次,我已经四年级了,想自己去买个文具。但无论我怎么说,都无法自己去。要知道,去文具店比学校更近啊!
在这里,我想对全中国的家长说:“请松开双手让我们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上!”
第四篇:读《.乌塔》有感
习作原生态:读《乌塔》有感
江西省信丰县第一小学四(7)班王越凡
我今天读了《乌塔》这篇课文,14岁的乌塔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由欧洲,她的一言一行触动了我的心。
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相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行费,乌塔每个周末都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还去帮别人带孩子。乌塔真是个独立自强的人啊!
和乌塔比起来,我就差远了。平时我在家里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
现在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我可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了,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意识。我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生活的强者。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学会做事有计划,有准备,不依赖父母,自己大胆地完成。
名师讲评:
优点亮相:小作者的这篇读后感能做到有感而发,抓住乌塔最突出的品质“独立自强”及最有价值的行动和自己相比,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了真挚情感。可见小作者读《乌塔》一文读得认真仔细,理解了文章内容,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
寻找不足:
写读后感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文章虽然写了自己的体会,但内容过于简略,语句也过于平淡,感触不深。
修改建议:
乌塔的一言一行触动了你的心,带给你哪些思考?应该把感受写得更加具体深刻,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深切地体会到乌塔的言行的确触动了你的心弦。针对不足,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
要详略得当。写读后感,“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因此,重点部分应写具体自己的感想。本文小作者抓住乌塔最典型的行动来写体会,想到自己在家里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这一点是自己感悟最深的,但是自己平时的具体表现如何?没有展开来叙述,第三自然段还可以写具体一些。要联系生活实际谈深刻。读后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要有针对性地写具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修改步步高
夜,静静的。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乌塔》这篇课文。14岁的乌塔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一个仅仅比我大四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相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行费,乌塔每个周末都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还去帮别人带孩子。这太让我惊讶了。为了这次旅行,她早就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线路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的警察局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乌塔真是个独立自强的人啊!她做事有计划,有准备,许多方面都值得我学习。
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小皇帝”般的优越生活。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更不要说去帮别人带孩子了。有一次,妈妈叫我去楼下超市买盐,我都磨蹭了好久也不敢去,最后,花了好长时间才买回一包盐。我真是太胆小了,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
学了《乌塔》一文,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意识。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更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而要做生活的主
人,生活的强者。
名师讲评:
优点亮相:
1、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意境。静静的夜晚,静静的阅读,更能触动读者心弦,有所感,有所悟。
2、修改后的作文内容更具体了,“平时我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做。”一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在家“小皇帝”的地位。还通过“不敢去超市买东西”这一具体事例反映了我的胆小,与“乌塔一人游欧洲”形成鲜明对比。
寻找不足:
感受仍然停留在表面。
修改建议:
读了《乌塔》一文后,再想想自己平时生活中的一些表现,是否会让你感触更深?不要说“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去帮别人带孩子”,你平时自己会洗衣服吗?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吗?会照顾家里的老人或弟弟妹妹吗?自己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吗?自己做事是否有计划,有条理?当乌塔的言行让你惊讶之余,你是否还会羞愧?自叹不如?那以后又该怎么做?
请根据老师的提示,将读后感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自己的感悟,再写深写透。
再上新台阶
夜,静静的。我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乌塔》这篇课文。14岁的乌塔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一个仅仅比我大四岁的德国女孩,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相关的书籍,这太让我惊讶了。为了这次旅行,她早就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线路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的警察局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乌塔真是个独立自强的人啊!她做事有计划,有准备。许多方面都让我自叹不如呀!
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在家里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小皇帝”般的优越生活。洗衣服,扫地,抹桌子,收拾房间,我可是什么家务活都没做过,带孩子那就更不会了。记得有一次,舅舅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我也只是顾着自己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小妹妹在我眼前跑来跑去,哭哭闹闹,我都烦她,嫌她影响我看电视。小妹妹摔跤了,我也懒得理她。当我读到“乌塔每个周末都去帮商店和超市发广告单,还去帮别人带孩子挣旅行费”时,我真是又羞愧又难过。我以前总是闹爸爸妈妈的零花钱买零食吃,根本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知道花一分钱得付出多少辛勤的劳动,现在想想,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乌塔暑假游欧洲,已经独自一人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国家。我今年也十岁了,平时都是随爸爸妈妈出门,自己胆小哪儿也不敢去。如果让我像乌塔一样去游欧洲,那真是天方夜谈。还记得今年春天,一次妈妈叫我去楼下超市买盐,我磨蹭了好久也不敢去,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一次又一次鼓励我,最终才鼓起勇气出了门。走到超市里,不知道盐摆放在哪儿,又不好意思开口问,生怕被人笑话。只好像只无头苍蝇到处乱窜,花了好长时间才买回一包盐。现在想想,我真是太胆小了,平时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没有独立完成过。而乌塔呢?她做事有准备,有计划,有恒心,我真的应该好好向她学习了。
乌塔,你让我彻底醒悟了: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我今后再也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了,更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永远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我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意识,学习之余,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努力学做生活的主人,生活的强者。
名师讲评:
文章不厌百回改。经过两次修改,小作者的感悟写得越来越深透,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到自身的不足,从乌塔身上明白:要从小学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全文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是一篇读后感中的佳作。
同学们,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怎样写好读后感呢?现在老师教你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原文精短的,可全文引述;原文长的,可以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泛泛而谈。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名师:王日生
第五篇:读《乌塔》有感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一课,课文中讲的是一个德国小女孩独自游欧洲的故事。课文中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她先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程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家长她平安无事。这篇文章最后针对德国和中国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同,提出了怎样才算爱孩子的问题。
我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独立生活,但在中国孩子就属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少有几个想自己独立,可是又被家长困境在那狭小的空间,没有自由天地,只能通过书本和电视观看世界,别说去国外,就是去国内的什么地方,家长也都不让,但是自己又在国内也非常胆小,可乌塔一个14岁的小女孩就敢独自游欧洲,胆子就这么大,可我们怎么就不行呢?
亲爱的家长,我们明白你们的良苦用心,更理解你们伟大的爱,可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将它折掉;我们会站立,请不要总扶着我们走路;我们会飞翔,请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天空,请让我们展翅高飞,独自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