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格列佛游记》有感_900字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_900字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格列佛游记》有感_9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格列佛这3格字,一看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当我看完这本《格列佛游记》时,我再也不觉得这个人没什么了。
这本书第一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他们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来这是个十二分之一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复的提醒读者牢记这个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一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二十二个轮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他们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这些绳索,不到三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
在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而我们庞大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如果我们也能让全国人民的雄心衔接在一起的话,我想这会儿,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上的强国了。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
这个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一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
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伤害。
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普遍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
在第4卷,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马国,为了让他的慧驷马主明白人何以会义无返顾地去欺骗抢劫、杀人放火等。这是这本书的关键。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这种点评和讽刺,而让我喜欢。
第二篇:读《格列佛游记》有感(范文)
读《
18世纪中期,正是英国政局最为黑暗、混乱的时期,正是在这最艰难的时期,孕育了这样一本书——《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从英国几次出发,均因发生各种事故流落荒岛,前后漂流到了利立浦特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见到了许多滑稽的事情以及神圣的事情。映射了英国的混乱政局以及作者心中的理想。
小人国之游中,作者借利立浦特人尖锐地讽刺了英国的官员,不仅因鸡毛蒜皮小事而引起战争——如高跟派与低跟派,更是妒贤嫉能,对为自己立下丰功伟绩的人倍加迫害。作者的一字一句无不在暗喻,在讽刺。
慧骃国之游中,人成了马的奴隶,不是人,而是一种长得极其貌似人的生物“耶胡”,在慧骃国中,“耶胡”被视为最肮脏,最卑鄙的一种动物,它们为了食物争得头破血流,为了一种似贝壳的财产争得不可开交,不仅偷窃、打架,更是无恶不做。慧骃,一种类似马的生物,被看作灵性的象征,谈吐文雅,举止高贵,文明礼让,互帮互助。它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的慧骃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任劳任怨。它们是智慧的载体,是“耶胡”的对立面。作者借“耶胡”讽刺了英国的中层阶级,借慧骃表达了自己追求的最美好,最理想的境界。
一本书就是一部历史,作者对政治的全部思考几乎完全被融合到了同一本作品中。书前的赏析中说这部书是暗喻,而我却深刻地体
会到了那种刻薄、尖锐地讽刺或对自己的人性缺点深深的内疚。五年前,我也曾经读过这本后书,却当它是一种低幼智的读物,如今,我却感觉这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了。我的理想也只不过是这冰山一角,这不经典,值得我们去读,去品味。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的响。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蓝光,划破黑沉沉的夜空,照出了在暴风雨中狂乱摇摆着的庄稼,照出了一条条金线似的的鞭打着大地的雨点,照出了在大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行人。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融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也听不到别的声响,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嘈音。
第三篇: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读《格列佛游记》后感
郁南县宋桂中心小学六(2)班 欧芷灵
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它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了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对比,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她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利益,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都是因为社会上欺骗的手段陈出不穷。这些都让我的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条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20 = 400
第四篇: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在爸爸的书柜上,有一本散发着油这墨清香的《格列佛游记》,这书名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格列佛是谁?他去过什么地方游玩?我迫不及待地埋头读起来。
本书作者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主要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许多大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慧马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理解它的含义。它们不懂什么在它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
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给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实和友谊美德的慧马。在慧马骗”这样的字眼儿,人们更不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的。
我喜欢文中的格列佛,因为他不但待人真诚,而且非常聪明。他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的尊敬,人国王为了我也像慧样,我们人、助人们要从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读了《格列佛游记》,我体会到: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像格列佛一样,从小
小人国王搏得了大的喜爱。们的社会马国那要真诚待为乐,我自己做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我们要将格列佛的精神像传递奥运圣 火一样,撒播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五篇: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701 沈鸣娟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文学名著蕴含着伟大人物的智慧和先哲的人生经验,一代代人正是从中汲取需要的心灵养料,从而传承文明,在思想的历史长河中向前奔涌。而《格列佛游记》是一本带给我很大的思想启迪的书籍。
这本书的主人公格列佛从小有志旅行,在结婚两年后,经妻子和几位熟人商量同意,决定航海周游世界。在航海中,他乘坐的“羚羊号”遇险,他逃生到小人国-----利立浦特国,成了小人国的俘虏。利立浦特国王见到了格列佛,让格列佛学会了当地语言,而且他的善良温顺赢得了国王的欢心。但为了安全起见,国王仍是对格列佛进行了搜查,在宫廷举行表演时,格列佛获得了自由,并且表示愿意保卫皇帝和整个国家。在一次战役中,格列佛用特殊的方式阻止了敌人的侵略,并因此获得了爵位,最终格列佛离开了利立浦特国。在经历一些艰难险阻后,格列佛最终安全返回祖国。
后来,格列佛乘“冒险号”出游遇到大风暴,在取淡水的途中被丢弃在一个陆地上。他到了大人国,被一个农仆带到家中,在那儿他得到当地王后的宠幸,但也因此遭到别人的妒忌,几次遭到陷害,但好在最终逢凶化吉。
格列佛第三次外出航海,被一个心肠狠毒的海盗劫走。在小船上随波漂流,漂到一个小岛,这是乐皮他国的领土,他离开勒皮它国,来到尼尔尼巴比,在首都拉格多留了下来,参观拉格多科学院后。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
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而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
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慧骃国”。在这里,格列佛遭到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原来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骃”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格列佛很快学会了该国语言,应主人的邀请,他谈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马是畜生,而像他那样的“耶胡”则具有理性,并且是马的主人。这使“慧骃”感到很震惊。
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
格列佛的经历告诉我们:困境求生存。现在的我们很多都是从小养在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没有实际的锻炼,因而缺乏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去锻炼。温室里的花朵在离开温暖的房间,离开主人的照料后,是经不起日晒雨淋的。而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家庭、学校这个港湾,走进社会中。
所以,从现在开始,除了要努力学习,也必须得多去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放飞梦想,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