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海经读后感500字
山海经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海经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海经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1孙老师送了一套《山海经》给我,当我读到这套书时,我都舍不得放手了。之所以这么喜欢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怪物太奇怪了,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就会发生天灾,有的怪物的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我们最喜欢的西王母竟然是长相像人,却长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善于长啸,蓬头乱发的形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纵然你的想象力再丰富,当你看到《山海经》中描述的这些神兽,你还是会大吃一惊。
我喜欢的是凤凰。因为她代表和平和安宁。其中有好几篇就专门写凤凰。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两个部落爆发了一场大战争,平民老百姓极其痛苦。有一个年轻人说:“我们去找凤凰吧。她肯定能给我们带来和平和安乐。”年轻人就带着大家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凤凰的住处。他们恳求凤凰说:“凤凰,我们的家人正被外族欺压,请您救救我们吧。”凤凰叫了叫,就收留了他们,然后她飞到战争的上空,掀起一阵飓风,把战士们吹得东倒西歪,这才告诫他们永世不能动粗,双方握手言和!凤凰就这样凭着自己的神力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和安康。真的是灵兽!
《山海经》真的是一本有意思的书,我强烈推荐大家都来读一读!
山海经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2书像长者,谆谆教导我;也似导师,循循善诱;又如朋友,和我心心相印。书是我们走向智慧的一道彩虹桥!
《山海经》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有的正义,有的怀有恶意,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呀!
《山海经》是中国作家韩文智先生写的,分为十八经前五经为东、南、西、北、中山经,而后十三经都为海经。这本书出自山东人民国家一级出版社。这本神话故事书的内容丰富,其中我喜欢那篇九尾神狐了。
在上古时期,涂山经常发洪水,百姓还得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大禹便来治水了,在治水时大禹不辛也染上了这种怪病,突然一位美丽的女子走了过来,帮大禹治病,神奇的是不久之后大禹的病好了,原来这位仙女是涂山的狐神,会变成人的模样来帮助百姓,化身后就是一只九条尾巴的白狐狸了。大禹便和她结婚了,不久后在两人的协助下洪水治理好了,病毒也不再泛滥,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我看后感到不已,涂山神狐女的善良,大禹的爱心都值得让我们学习。
大家也打开《山海经》一起看看吧!你们也一定会喜欢的。
山海经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3第一次知道《山海经》是在一次社会实践的时候,一位同学正坐在宿舍里看着一本《山海经》,看得是那么地入迷。看同学手里捧着的《山海经》,听看同学的笑声,我终于提出借书的'请求,遗憾的是同学并没有答应。
回到家,我请求爸爸为我买一套《山海经》,爸爸同意了。这套《山海经》有三本书,一本是《神兽》篇,一本是从《异人国》篇,还有一本是《神话》篇。
打开《神兽》篇看一看,窫窳的恶行会让你愤怒不已;美丽的神鸟——凤凰给天下带来太平;只有一只翅膀,只能双双起飞的比翼鸟:能使人记忧伤的朏朏……这些像来自外星的动物,个个都充满神秘的色彩。
《异人国》里的人个个外貌不凡。有会占卜的三苗人民;有身材高大,只有一只眼睛的一目人;有两手托看大耳朵的聂耳国;还有喜欢吃毒虫的蜮民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国家都让你流连忘返。
《神话》篇里的故事更加出神入化了!夸父追逐太阳的精神让人敬佩。琅哥和耶姑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羿为百姓除去祸害,被人代代传颂。还有大禹治水,一心为民,三过家门而不入。女娲造人,刑天舞干……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伴随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
《山海经》充满神话色彩,书中这些瑰丽的上古神话,如同夺目的星辰,闪耀在星空中。开启了我——充满瑰丽想象世界的大门!
山海经读后感500字(精选4篇)4“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烛龙睁眼,赤地万里”这段神奇而令人心生遐想的话,你知道出自哪里吗?不错,它来自我最为赞叹的一部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西汉的刘向所编写的,它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它在交通、科技都不发达的古代算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百科全书了。
这里面记载的风水宝地令我心生向往;奇珍异兽令我感慨万千。这里面的神、鬼、仙、鬼、怪、山、川、海、天、地都是如此的奇妙!
每每翻看这部巨作,都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里的神话传说是那么的精彩,生物描写的是那么细致,有时连我自己都开始觉得这些奇珍异兽是真的存在过了。(不然作者怎能将其描写得那么形象呢?)
《山海经》分为十八卷,在那么多卷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卷二《西山经》中的《竹山》: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山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如麻,白而赤实,其状如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每每读到这一则,我都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好似我正瞑目地飘荡在一个静无波纹的、色如水玉似的湖上,我在上面慢慢漂流着,细细聆听风的呼声,鸟的鸣声,水的流声……我就这样静静地被美包围着、熏陶着……
统而言之,我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自己对美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个层次:美并不是直白地赞叹,而是用简洁、淳朴的语言表达出一种令别人舒适的感觉,并留下无限的遐想,那才是真正的美。
第二篇:《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读后感
广东省深州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精葵花文社 戴珍妮
《山海经》是一本记载了各种怪虫异兽和各种神话传说的中国古代地理书,书中的那些我闻所未闻的怪兽和草木,让我非常着迷。《山海经卷二:西山经》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又西百八十里,日泰器之山。观水出焉,……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见则天下大穰。”意思是:从钟山往西一百八十里,是泰器山。观水从这里发源,水中有很多文鳐鱼,长着鱼的身子和鸟的翅膀,常常在西海和东海游走,在夜间飞行。它的叫声像传说中的一种鸟,一出现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虽然《山海经》中的动物大都是现实中没有的,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但有一些记载在生活中还是真实存在的。如《山海经卷一:东山经》中的“……其状如鹗,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日鹦鹉”,这不就是我们在宠物店经常看到的鹦鹉吗!
这部博大精深、被称作千古奇书的著作,其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公开流传至今又经历了两千年。本书产生的时代并不在洪荒,因为它是文字成熟使用后的作品,文字数量多达3万余字,而且用字简洁准确,基本上都是陈述句,即有什么说什么。《山海经》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被公认为一部奇书。一是因为在3.1万字的篇幅里,记载了约40个方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种神怪异兽。《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矿产、动植物)、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既是一部巫书,又保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原始神话。二是因为它开中国有图有文的叙事传统的先河,它的奇源多姿,形象地反映在书中的插图上。古之为书,有图有文,图文并举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晋郭璞曾作《山海经》图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又有“图亦作牛形”、“今图作赤鸟”的文字,可知晋代的《山海经》尚有图。而且,在《山海经》的经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动作的记叙,明显可以看出是对图的说明。如《大荒东经》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海外西经》:“开明兽……东向立昆仑上”,等等。可惜这些图并没有流传下来。但《山海经》有图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便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关于古代祭天的风俗传统,很有意思。想了解中国古代风俗和文化的同学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的。
指导老师 李梦恬
[编辑评析]
这是一篇写得很不错的读后感。习作围绕“千古奇书”《山海经》的“奇”展开,有对原著的内容介绍,更有自己的独到感受。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习作对《山海经》一书的历史的介绍,既扩展了本文的内容和表达,又使作者自己的阅读层次得到了提升。只是,编辑记得,鲁迅先生在他的著述中说到,他小时候看到的《山海经》也是有图的,本文却说“古图佚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应交待得更清楚些才好。
第三篇:《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读后感
喜羊羊
寒假的一天,我正在看鲁迅的一本书,名字是《朝花夕拾》,我立刻被一篇名叫《阿长与<山海经>》的文章所吸引,故事讲的是:保姆长妈妈买了一部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他如获至宝。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我也想看一看,妈妈同意了,于是,我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山海经》。
《山海经》一共分两经,一部是《山经》,一部是《海经》。《山经》主要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大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山上的动物、植物、矿物的分布及数量,这些山分别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加上一些神话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海经》主要写了海、内外国家的奇风异俗,怪异事物,与一些上古时期的神奇故事。有妇孺皆知、老妪能解的夸父逐日、女娲造人,也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无肠国,大人国,也有感天动地的比翼鸟、神女峰,祝融取火„„真的饶有趣味。
我很喜欢《山海经》中的刑天,他以前是有头颅的,是一位勇士,是炎帝的手下,他经常一手拿一面巨大无比的盾牌,一手拿一把锋利无比的大斧。他很有才华,通晓音乐,后来因为炎帝打败了,刑天气得怒目圆睁,一路杀到黄帝面前,两个拼得你死我活,最后,被砍了头,但他没死,用乳头当眼睛,用肚脐当嘴巴,继续战斗,直到赶走
黄帝为止。
我听说过“五岳”,但真正了解它们也是在《山海经》中。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是“五岳”之首,孔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古代帝王祭拜天地都在泰山;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市,是“五岳”最高的一座山;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是“五岳”风景最美的;北约恒山,在陕西省浑源县,是“五岳”最奇绝的;中岳嵩山,因有“少林寺”,所以是“五岳”中最神秘的。
我还在《山海经》中了解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词语:例如“封禅”指的是祭天拜地的意思;古书“河”通常指的是黄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中国古代君子都要戴玉,玉的种类有璧、环、玦、璜等多种,因为玉有温润、缜密、清脆、无暇等特点,用以比喻君子仁、智、礼、乐、忠等美好的品质。
读了《山海经》,我十分感谢鲁迅,是这位文学大师,引领我了解了上古时期的地理知识,读到了那么多神奇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古代人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向你隆重推荐《山海经》,它真可算得上是一部奇书了。
第四篇: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读后感
《山海经》,先秦古籍,具体成书年代与作者均不详,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最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有: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是的,印象里的《山海经》只不过是一本故事集,满载着祖先们的奇思妙想、奇闻趣事。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表象,其实在它的深处,隐藏着更多的奥妙。
《山海经》与《圣经》相通? 《山海经》中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叫做“女娲补天”,女娲是一位传说中的女神,她用黄泥造出了人类,又教给人类婚姻、乐器,后来还帮人类弥补了被破坏的苍天。不要认为这个故事荒谬可笑,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讲述的上帝造人的故事也不过是与此类似。上帝和女娲一样,都是不存在的神话人物,东方的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和亚当夏娃,这些故事反映出的都是原始人类对世界、人类起源的无限遐想。
千年前的奇妙生物也许真实存在过? 《山海经》作为一本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书,其中记载的奇妙生物有不少。像人们熟 知的青龙、白虎、凤凰、鲲鹏等等都出自《山海经》,书中还记载着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能食人的、可防火的,总之上天入地无奇不有。这些生物也许大多是假想,但并不能排除曾经真实存在的可能。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这期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海陆变迁、环境变化,虽然我们没有找到那些奇妙生物的化石,但也许它们在经过漫长的演变后不复存在。《山海经》记录着地理大发现? 对于《山海经》中记录的地理区域,有一种设想是:《山海经》描述的其实是当时整个世界的模样。就是这样一种大胆的设想,却巧妙地遇到了支持它的理由。有地理学家无意间作 过了个假设:将海平面上升600米,将低洼的陆地淹没到海水里,而余下的陆地上的地理环境与方位,和《山海经》中恰巧相契合。可是哪来这么多的海水呢?有一种猜想是那个时候曾发过一次巨大的洪水,而《山海经》中又恰好记载着火神与水神大战后,“共工怒触不周山”,将苍天撞破引起大水,而后便有了我们熟悉的“女娲补天”的故事。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故事:在先秦的某个时期,古中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高温、暴雨接连来袭(火神水神大战),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大洪水,百姓民不聊生,引发了一场大迁徙,质朴的中国人民 便开始游历世界寻找新的避难所,一路见识了许多奇闻怪事,当他们的子孙最后又回到神州大地时,便将这些故事一一记录,形成了《山海经》。而在美洲出土的、有中国古文字的陶片也恰好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曾到过那里。虽然祖先们用的是荒谬的故事来记载,但这些发现仍不容忽视。《山海经》是神话与真理相碰撞的产物,也是古代地理一层神秘的面纱。
《山海经》一共分两经,一部是《山经》,一部是《海经》。《山经》主要写了四百四十七座大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山上的动物、植物、矿物的分布及数量,这些山分别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加上一些神话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海经》主要写了海、内外国家的奇风异俗,怪异事物,与一些上古时期的神奇故事。有妇孺皆知、老妪能解的夸父逐日、女娲造人,也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无肠国,大人国,也有感天动地的比翼鸟、神女峰,祝融取火??真的饶有趣味。我很喜欢《山海经》中的刑天,他以前是有头颅的,是一位勇士,是炎帝的手下,他经常一手拿一面巨大无比的盾牌,一手拿一把锋利无比的大斧。他很有才华,通晓音乐,后来因为炎帝打败了,刑天气得怒目圆睁,一路杀到黄帝面前,两个拼得你死我活,最后,被砍了头,但他没死,用乳头当眼睛,用肚脐当嘴巴,继续战斗,直到赶走黄帝为止。
我听说过“五岳”,但真正了解它们也是在《山海经》中。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是“五岳”之首,孔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古代帝王祭拜天地都在泰山;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市,是“五岳”最高的一座山;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是“五岳”风景最美的;北岳恒山,在陕西省浑源县,是“五岳”最奇绝的;中岳嵩山,因有“少林寺”,所以是“五岳”中最神秘的。
我还在《山海经》中了解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词语:例如“封禅”指的是祭天拜地的意思;古书“河”通常指的是黄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中国古代君子都要戴玉,玉的种类有璧、环、玦、璜等多种,因为玉有温润、缜密、清脆、无暇等特点,用以比喻君子仁、智、礼、乐、忠等美好的品质。
第五篇:山海经读后感
导语:《山海经》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是研究上古时代的宝贵资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海经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山海经读后感一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山海经》了。
提到《山海经》,肯定有很多人会想:哎?这书名好熟悉啊。可是就是不知道是啥。刚开始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过读了以后就明白了。
《山海经》包含了地理、历史、神话、宗教、民族、植物、动物、矿产、医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书中记载的生物几乎是世上没有的,但也有一些是和动物很像的。比如“闾”像羊,“黾”像青蛙等。
为什么我会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里面记载着许多奇形怪状的生物,光想想就好笑。比如“酸与”,它有三条腿,二对翅膀,六只眼。三条腿,走路要怎么迈步呢?二对翅膀,飞行会不会操作不过来呢?
现在,有些文章中的“老饕”,就是出自《山海经》里的“饕餮”。它曾经把自己的身体吃了。现在人们用它来形容资深吃货以及懂吃的人。
读了《山海经》,我惊喜地发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这些语文书里出现过的神话传说故事,全出自《山海经》呢!
这真是一本奇妙的书,丰富的想像力,各种奇思妙想,让人捧起这本书就欲罢不能。
山海经读后感二在暑假里,爸爸送给了我一个礼物——《山海经》。看到了这个书名,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数的景像又是山又是海的,勾起了我很浓厚的兴趣。
但是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我太震撼了。
《山海经》约成书于4000年前,它是一部先秦古籍。分为《山经》、《海经》两大类,共18卷。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各种奇形怪状、拥有超人神通的奇灵怪兽500多个,内容包括了地理、神话、宗教等方面,也同时记载了许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事情,在我看来称得上是一部神奇的百科全书。里面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会发生天灾,还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其中还有两种奇异的动物让我难忘:一种是比翼鸟,每只鸟只长了一只翅膀,所以必须得两只鸟并在一起飞才能飞的起来。还有一种叫相柳,它长了九个头,可以同时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凡是相柳到过的地方,都被掘成沼泽和溪谷。
在海经第六卷,海内西经记载了让我感觉十分神奇的树。珠树:传说只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当然就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生长五彩美玉的树。玗琪树:生长红色玉石的树。还有最神奇的不死树:就是一种长生不死的树,人服食了它长生不老。
总结最后我觉得《山海经》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知识的山、知识的海,它以丰富和奇特的内容,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所以要想学习和探索中国的历史在我看来不可不读《山海经》。
山海经读后感三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书籍在闪烁,它们犹如悬挂在天空的小星星。虽然渺小,却挡不住那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无数人灼热而又坚定的目光。有这么一本书,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想象力丰富,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它被世人铭记,而它的作者却无人知晓。但我相信,他的灵魂与这部作品在一起,永垂不朽。这部作品犹如青松,屹立在文学界的顶峰,它的名字是——《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故事写了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手杖化为桃林的神话故事。故事中的夸夫是一位英勇无的人物,他向太阳挑战,与太阳竞逐,口渴了,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渭水,还不能解渴,又“北饮大泽”还没有赶到,就已经渴死在半路上。但是,他的精神无疑是不会消失的,他遗弃的木杖,竞神奇的化为了一片能供行人乘凉,果实能解人饥渴的桃林。故事充满了浪漫雄奇的英雄主义色彩。这个故事流传之远,对后世影响很大,夸父追日的故事已成为一种英勇顽强、不屈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
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因炎帝太忙的太忙,所以独自乘船来到太阳边,不想却被溺死。精卫死后化作一只鸟,对着大海说,“我要把你填平,不会再让你残害无辜的生命”。大海轻蔑的看着精卫,而精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和他丈夫儿子填着海。时间一久,大海开始缩小。最后把大海被填平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正印证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被夸父无畏的英雄气概所震撼,也为精卫那坚持不懈的精神赞叹。我敬佩后羿,因为天下原本有十个太阳,后羿看到天热的天气,民不聊生,便举起弓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为民造福。
读一本好书,不仅仅是读透它,更重要的是要尽自己所能去参透作者藏在这本书背后的那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或许有一天你放下这本书,闭上眼细细品味时,你就会发现,书中所说的道理,所体现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