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边饺子读后感(大全)
花边饺子读后感(一)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的确,饺子是一种美味佳肴,深得人们喜爱。我今天读的这篇文章《花边饺子》就与饺子有关,它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很多年前,这篇文章的作者家里并不富裕,还要养两个孩子,吃上好吃的东西自然难上加难,破天荒在逢年过节时包上一顿饺子还要分两种:一种是素馅,一种是肉馅。作者的母亲是一位特别爱吃饺子的人,但是为了孩子们吃上好的,她便把所有的肉馅饺子捏上了花边,自己只挑捡无花边的素馅饺子吃……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文中的母亲是多么无私和伟大呀!她为了孩子自己只吃素馅饺子,这是多么感人!这虽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将母爱体现得淋漓尽致。的确,母爱是一团巨大的焰火,时刻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扉。我们想一想,我们的父母难道平日里不是把好东西让给我们吗?不是每晚认真为我们辅导作业吗?在我们生病时,不是细心地照顾我们吗?父母为我们费尽了心血,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我们无以回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理解、关爱父母,才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那么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做起,回报父母的恩情。
花边饺子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花边饺子里的爱》这篇课文,我被伟大无私的母爱打动了。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文中记叙了小时候,作者要挨到年节才能吃上饺子,一种是素的,一种是荤的,为了让他和弟弟吃上肉饺,妈妈把肉馅捏上了花边,来区分荤素饺子。让他和弟弟连吃带玩地把荤饺子吞进肚子里,她和爸爸却只吃素馅的。
文中的母亲以这样的方式爱孩子,我的母亲也不例外。记得每次吃鱼,妈妈总是先把鱼头夹在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其仔细的挑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的碗里。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他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有一天,爸爸不在家,我哭着喊着要吃鱼头,妈妈实在没有办法了,夹了一个鱼头给我,吃来吃去,我觉得一点也没有鱼肚子上那没有刺的肉好吃。当时,我疑惑了:鱼头明明不好吃,可是妈妈怎么会觉得好吃呢?
去年外婆来我家,妈妈买了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她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
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并说:宝宝,你吃。
今天,我读了《花边饺子里的爱》才明白,世间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甘愿去吃苦、受累,甚至是牺牲自己。是啊,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是一份香包,把祝福带给子女;它是一团炉火,让温暖填满孩子的心田;它是一段蜡烛,照亮孩子,奉献自己。
花边饺子读后感(三)
《花边饺子》我国着名作家肖复兴的作品。文章讲述了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们长大后为妈妈花边饺子的故事,倾诉了我与母亲之间感人的、深沉的亲情!
读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浓浓的亲情是母爱,是孝心。在课文中我最喜欢这句话: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是啊!母爱胜于万爱,这句话是说,妈妈给我最伟大的爱,她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在我的身上,妈妈给予我的母爱也极其耀眼!
还记得那次,我和妈妈去人工湖散步的经历——那天晚上,我和妈妈从人工湖往家走,在回去的路上,我们因为一些小事,磨蹭出了一点小火花。所以我俩谁都不理睬谁,各自生着闷气往前走。走着走着,当我再次抬起头时,却怎么也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刚开始,我没有感到害怕,认为肯定是妈妈又像从前那样,故意隐藏起来吓唬我的。于是,我假装不在意,很悠闲的样子大步继续朝前走。
哎?不对呀!妈妈应该出来了呀!我环顾四周,却依然没有看见妈妈的身影。这下我意识到我和妈妈走散了!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害怕极了,一时间愣在原地,不知所措,望着周围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浑身冰凉凉的。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快要哭了!猛然间,想起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的话:如果和妈妈走丢了,确实无法联系上,你可以自己回家。于是,我加快脚步,向着家的方向跑去。
刚赶到小区,气还没喘匀。楼下红叶商店的阿姨看到我,连忙喊我,你妈妈电话打过来了,她都急死了!马上给你妈妈回个电话!……
不一会儿工夫,大汗淋淋的妈妈也急匆匆地赶回了家。刚开始,妈妈语气很生气,严厉得很,但慢慢地妈妈的语调温和起来,她伸出手来,说:来,让妈妈抱抱!我投入妈妈的怀抱,强忍了好半天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发现妈妈的后背潮乎乎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汗珠!听妈妈说,她在人工湖绕了好多圈,不停地找我,找我……这就是母亲的那颗心!这就是妈妈的爱!
如果我们是小草,妈妈就是太阳,每天沐浴我们成长;如果我们是大树,妈妈就是辛勤的啄木鸟,为我们祛除烦恼……妈妈,我爱您!
第二篇:花边饺子
花边饺子
讷河市第一良种场孙艳波
教材简析
本文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的一篇名作,叙述了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为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文章以朴素平和的文笔,娓娓倾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
学生能在阅读中感受到有情的人生花香弥漫,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与回报。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拮据、沾手、适度、捣乱、破天荒、稀罕、花招、大吉大利、头头是道”等词语,读准儿化音。正确认读多音字“和、调、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4.学习作者用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具体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饺子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1.板书:饺子
咱们来说说饺子吧!随机了解学生对包饺子的全过程:调馅儿(素馅儿、肉馅儿),擀皮儿,包的了解程度。出示饺子的图片。你喜欢吃什么样的饺子?
小结:饺子,是普普通通的食品,平时我们想吃就可以吃到。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课文。
2.揭题“花边饺子”。读了课题,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
预设:(1)花边饺子什么样?怎么做?(2)写了和花边饺子有关的哪些人?(3)写了和花边饺子有关的什么事?
[在和学生谈饺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词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素馅儿”和“肉馅儿”的了解更为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儿化音,如:调馅儿、擀皮儿、糖馅儿、花招儿、脑瓜儿、玩儿、劲儿;认识多音字:看火中的“看”(kān)、和面中的“和”(huó)、系上围裙中的“系”(jì)。
2.分段朗读课文,分步交流阅读成果。
(1)花边饺子是什么样的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2)我和妈妈之间围绕花边饺子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分成小时候、长大后两部分。引导学生借助课题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三、走进童年,体会母爱
1.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花边饺子为何能给小时候的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
2.交流后出示课件: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的原意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本课中的“花招”是借用,带有褒意),妈妈的“花招”是什么?
(2)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结合文中的“挨”“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破天荒“等词语,体会当时生活的拮据。
在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位妈妈,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她心里在想什么吗?
指导朗读。(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句子。)
(3)引读课文。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这样拮据的日子里,——(生接读)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在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让妈妈只好混在一块煮时——(生接读)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捏出了漂亮的花边饺子——(生接读)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才使得妈妈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生接读)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正是这浓浓的母爱,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虽然生活艰难,有妈妈的呵护,我们依然是快乐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拓展升华,阅读推荐
推荐课外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思考:文中的两个妈妈有什么共同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讷河市第一良种场
孙艳波
第三篇:《花边饺子》教案
《花边饺子》教案 孟家中心小学 朱红伟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大吉大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培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
教法:熟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爱吃饺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饺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读文
1.初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学生交流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1)师指名学生接力读文,检验学生识字读文情况。
(2)出示生字新词,要求学生认读,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含义。
3.自由通读全文
思考: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交流。
梳理:课文一共可以分为三段。
梳理课文结构:总——分——总
4.悟
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记叙的?(花边饺子)
妈妈包花边饺子是为了谁?我包花边饺子又是为了谁?从中可以读出“我”与妈妈之间的什么感情?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说说记字方法。(交流好的学习方法)
2.练习书写
3.找多音字“和”、“据”、“调”
四、总结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类似花边饺子的事吗?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花边饺子
妈妈给我和弟弟包饺子
母子情
我给妈妈包饺子
第四篇:花边饺子-教案
<<花边饺子>>教学实录
《花边饺子》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作者托物寄情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饺子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喜庆,说说你吃饺子时的感受吧。今天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和肖复兴一起用心去品味那包在花边饺子里的浓浓的爱吧!(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梳理,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花边饺子讲述了哪些事?(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席间巡视)
师:请同学们回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课文围绕花边饺子讲述了哪些事?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讲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第二件事讲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师:谁能完整地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妈妈一生最爱吃饺子和包饺子,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
师:这篇文章里有一处有关包饺子的场面描写,我们一起品味一下。(生自由读该选段)
师:读了这段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妈妈包饺子的技术高超。
生:我觉得他们的家庭很幸福。
师:那么,你觉得妈妈喜欢的仅仅是吃饺子这件事,享受饺子的美味吗?
生:是想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开心。
师:全家人在妈妈的指挥下一起动手包饺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家庭的和谐与幸福。那么花边饺子到底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对它的描述,生: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师:这里把饺子的花边比做什么?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比作花环,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从中体会到花边饺子非常漂亮的。
师:这就是花边饺子(演示课件)感觉得怎么样?(生:啊——非常好看)所以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来说的。
生:文中用的是煞是好看!
师:特别好看我们可以说成煞是好看,那要是特别好吃呢?生:煞是好吃
师:你能不能自已说一句煞是什么的话?
生:音乐老师把曲子弹得舒缓悠扬,煞是好听!
三、再读静思,自主感悟
师:同学们,就是这煞是好看的花边饺子里却蕴藏着妈妈和我各耍的一个小花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找到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再找到耍小花招的原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完成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师课件演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默读)
四、精读感悟,体会真情
师:谁来汇报一下,妈妈耍的小花招是什么?
生:妈妈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师:让我们先看看妈妈要耍小花招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妈妈耍花招的原因是家里穷,只能让孩子吃肉馅的饺子,而大人吃素馅的,所以要包出两种馅的饺子,小时候的我和弟弟淘气把饺子弄混了,所以妈妈教我们包好区分的花边饺子。
师:文中用了一个词,把这样的贫穷的生活状况叫做——生齐:拮据
师:拮据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生:靠爸爸的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一家人,吃饺子只有挨到逢年过节。
生:还可以从破天荒这个词感受到他家当时的贫穷生活状况,我查字典了,是打破惯例,第一次,头一回,现在吃饺子是常见的事,而在作者小时候吃上饺子的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平时要能吃上一顿饺子,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就是破天荒。
生:“挨”是好不容易等到的意思,我从这个字能看出孩子对吃饺子的那种盼望程度,体现作者家拮据的生活状况。
师: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我们再来看,妈妈包的花边饺子里仅仅是肉馅吗?你觉得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母爱。
师:这是一种浓浓的母爱。(教师板书:母爱)
师: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浓浓的母爱。
师:长大后的肖复兴深深懂得了母亲那厚重的爱,在这深沉的爱的感召下,作者也深爱他的妈妈,用什么方式?生:饺子。
师:是啊!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成了全家人的节日。妈妈吃饺子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前的幸福时光,所以她爱吃饺子。母亲用饺子爱着孩子们。作者终于读懂了母亲,为了让妈妈吃得开心,唯一的方法是----生:常包饺子。
师:为了让妈妈意外惊喜耍的小花招是什么?
生:为母亲包象征大福大吉大利的花边糖饺子。
师:在课文中画出让妈妈体会到这份回报来的爱的语句。
生: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师生配合朗读对话。
师:从这段话语和妈妈的表情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此时她的心情会很高兴、很兴奋。
师:为了讨得母亲开心,作者想尽办法,用母亲的花边饺子回报着对母亲的爱,真是用心良苦!这是一份------孝心。这就是作者对妈妈的一番孝心。(教师板书:孝心。)
师: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生:小时候妈妈教孩子包花边饺子,孩子感受到了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作者长大后了,又给妈妈包了一顿花边饺子,把爱回报给妈妈。
师:妈妈给他包的花边饺子是肉馅的,他给妈妈包的花边饺子包的是糖馅的,母亲的花边饺子里浸满了浓浓的母爱。作者的花边饺子里盛满了无尽的孝心。妈妈的爱已经在作者的身上得到了回报。而这种爱的回报是妈妈教会的,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这就样,著名作家肖复兴跟他的母亲一起生活了三十七个年头,在母亲去世后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师:这写不完的是什么?
生:写不完的是母亲对他的爱、关怀。
师:、母亲的爱永远写不完,母亲的爱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啊!就在此时,我们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诗人孟郊的那首《游子吟》(课件配乐演示)
生齐生朗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此刻,你认为母爱是什么?将这首小诗补充完整。
课件演示 : 《 母爱是什么? 》
母爱是雨天里妈妈跑着送来的花折伞, 母爱是生病时妈妈
,母爱是
,„„
啊!妈妈,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当您疲劳的时候,我要为您捶捶背,当您,当您
,„„
啊!妈妈,我的好妈妈,我已经长大,懂得了,我要用我的一生去把您报答。
(学生完成小诗,师在席间巡视指导)
师:看了你们写的小诗,真的很受感动,能不能把你的那份感动读出来呢?
师:孩子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我想每一位同学的妈妈都能收到爱的回报。
师:母爱深似海,母亲的爱我们一生也报答不完啊!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三字经》中这样写道:(课件三字经)齐读。
师:让我们把这段三字经读进自己的心里去,用爱去回报深爱我们的父母。
师: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花边饺子里的爱”的感受吗?如果让你写一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你打算以什么为内容?拟定怎样的题目? 这个话题留作今天的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自拟题目,完成这篇作文。另外建议大家读一些肖复兴怀念母亲的文章。(课件)
第五篇:花边饺子教学反思专题
《花边饺子》教学反思
《花边饺子》是一篇充溢着浓浓爱意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之间真挚的情感。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这种母子之爱是本课的重点,再深入一层理解爱是可以延续,可以代代相传的是本课学习的难点。由于现在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己所受到的爱置若罔闻,更不要谈去回报爱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能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之后能潜进文本理解母亲是如何爱孩子,孩子又是如何回报母爱的,尤其对是通过后者的理解和感悟,认识到爱的真谛,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提升。在深入研读课文后,我决定以“爱”字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让学生通过三个活动,“质疑课题——发现爱,自读品味——感受爱,赏析体会——表达爱,”来展开学习。
课堂上,我用饱含深情的导入把孩子带到一个爱的氛围中,以此来感染他们的情绪。“发现爱”的活动中,提示他们围绕课题中的“爱”字进行提问,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读文,自己解决问题的初衷。“感受爱”的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孩子从文中找到表现爱的句子来谈谈感受,指导学生紧扣文本,品词析句,抓住几个关键词“拮据”“破天荒”“小小的花招”“雷打不动”等,从细微处感受母爱的伟大。并通过两次引读让孩子把自己的感悟送回到文字中读出感情。文中的“爱”是相互的,在体味儿子对母亲的爱时,指导学生抓住“耍了个小小的花招”“雷打不动”等词句联系上下文,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从而了解母亲喜欢吃饺子是对以前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场面的怀念,儿子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母亲,这是爱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把书读厚的过程,达到了单元目标中提出的“揣摩作者是如何通过词句来表达真情实感的。”
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过朗读来检验。课堂上感情朗读贯穿始终,无论指名读,齐读,引读,都是由读到悟,由悟再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母子之间诚挚的爱。
课后,通过反思我深深意识到,如果能在板书设计、教师的语速和语气等方面在进行一下琢磨与改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真的,正如大家所说,好好上一次课,对自己无疑是很大的一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