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无应答读后感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球无应答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这个长假我在王诺诺的《地球无应答》的科幻世界里走了一遭。很早就已经买来,但堆在了书架里,直至生灰。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终于拎出时间,翻来阅读,细细地品味来自王诺诺的科幻世界。
时间和空间是科幻世界的两大基础砝码。正如本书封底写道“置身未来看现实,时间和空间合伙变魔术。”时空的距离拉得无限长,故事才可能合理地嵌入其中,焕发出奇幻且丰富的色彩。正如本书其中的两篇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基因改良:
在未来的世界,人人借由此项技术,皆将自身厌恶至极的缺点和劣势因素全部剔除,人人皆面容姣好,完美至极。这个设定,不禁让我想起《奇葩说》关于疫情于“全人类知识共享”的那一期反方观点。单一占领世界,“多样”这个词语好像没有了意义。作为一个群体的人类,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抵挡得住来自未来的万千挑战。本文给出一个:病毒。
面对威胁,作为科学家的梨子教授给出这样的答案:利用历经“冬眠”的人,将其基因刺激变异,直至找到能够“开锁”的基因。找到后,将其嵌入胚胎之中,生出“多样”的人类,将单一局面打破,由此达到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很明显,这是不会成功的。掺杂着高傲的自私,并未给予更多的考虑在未来和持久上,效果不会彻底改变。为此,故事给出另一种答案:不如释出病毒,血洗人间,洗牌翻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单一的问题。但随之带来的后果就是,文明倒退,生产力不如现在。随着满溢病毒的试管碎裂,故事走向结尾。
它启迪我们,在面对基因改良这项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一定要慎思慎用。乌托邦的世界并不那么美好,多样性也不可无。
第二个故事紧接上篇。
因为极力反对基因改良工程,“我”被判流放刑,在浩瀚的宇宙行走。历经绝望,终于碰到两艘飞船,进行下列对话。
一艘飞船上的人们告诉“我”当年的想法没有错,但统治者执意施行。没想到一场病毒大灾难瞬间使人类开启自相残杀的惨局,人类文明也所剩无几。一群无家可归的人们在宇宙里相遇,心心相惜。
另一艘飞船告诉“我”,经历病毒浩劫和人类的技术日益成熟,大脑数据化成为心照不宣的决定。正当沟通交流之时,听见飞船那边传来“我”的心上人桃子的告白之声。于是,心中有了答案,决定一直飞下去,好奇下一次相遇,好奇时空魔术带来的'无知。我不是孤独的。
“我们并不是孤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依赖与冒险,从来都是人心的两面选择。正如本文的“我”,唯一能够支撑我度过漫长而绝望的流放,就是对桃子的那份亘古不变的爱。但在听闻桃子一切安好,且思念着“我”时,“我”又转身离去,寻找下一份来自广袤宇宙的遇见。因为“我”知道,这份依赖的爱可以支撑我去继续冒险,继续遇见不一样的新宇宙。爱总是不会褪色的,爱可以使人放心,可以使人强大。我们很小,宇宙很大。不高傲,不贪图,守护心中美好,遇见你心中所爱。身边的小确幸,紧紧攥住就好。
科幻,就是属于想象力的宏伟工程。蔚蓝,星系,平行世界,轨道,基因,胚胎,病毒,熵,数据,人类。未来基于现实,文章中显示出的反思与欣喜交替出现,同时给予现世以警示与启迪。宏大伴着微观一起走,人文关怀与理性剖析全盘托出,使自己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更加全面与明晰。正如在郝景芳的《去远方》的列车上体会转场蒙太奇人生的变化无常。正如在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体会关乎未来生活的重大抉择命题。虽说这些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没多大的联系,但不可忽视,只有对未来给予一定的关注,我们才不会置于令自己不堪的境地。我们才会有机会反省,省视,并予以弥补。
阅读完毕,我发现,其实属于科幻的世界,也没有那么晦涩,只要我们用心聆听,认真感受。期待下一次与科幻的遇见,期待下一次的深邃思考。
第二篇:《揭秘地球》读后感
科普书读后感——
看里面系列 《揭秘地球》
《揭秘地球》是一本图文结合书,是卡蒂·戴恩斯的作品。一共分为十四章:宇宙空间中的地球、大气层、变暖、水的世界、炎热的沙漠和寒冷的“沙漠”、山脉、河流和森林、变化中的气候、拯救地球。每一章里都讲述了一个故事与道理。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知识和常识:地球上大气层的均衡非常脆弱,我们不能再去破坏;地球在变暖,是因为人们把太多温室气体排到了大气里;地球上有70%都覆盖着水;撒哈拉大沙漠是地球上最炎热的地区,南极洲从来没有雨,很少有雪;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覆盖着山脉,山上的雨水流入小溪,汇成滔滔大河;有些地区有洪水、地震、干旱、飓风、冰化等灾难,科学家们正在积极讨论策略……主要就是告诉我们要拯救地球!
我倡导同学们和我们一起拯救地球。每个人做一小步,就是世界的一大步啊!那怎么做呢?
一、减少交通废气。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拼车等方式出行。
二、节约用水,尽量淋浴而不要使用盆浴。
三、节约能源。使用节能灯泡,关闭所有未使用电器的开关。
四、少制造一些垃圾,修理和二次利用旧的东西,把垃圾用做肥料,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捐给慈善商店或者需要的人。
这套书还有其他三本:《揭秘恐龙》、《揭秘地下》、《揭秘科学》。这三本都很好看呢!
我推荐大家都一起来读一读这本知识丰富、意义深刻的《揭秘地球》吧!
——《揭秘地球》图片
—— 第四章《水的世界》
第三篇:80天环游地球读后感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80天环游地球》的书,我被他的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
故事主要讲的是由于费雷亚斯福格和改良俱乐部的成员打赌,赌福格在80天内环游地球。于是,福格便带着他的仆人万事通展开了一次惊险刺激的旅行。在一路上,他们克服了由菲克斯导致的人为障碍以及自然灾害,但最终由于福格的坚强意志,完成了80天环游地球的壮举。
我很喜欢费雷亚斯福格他的超乎人寻常的冷静,以及他的做事都是会做到底的精神。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事情。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应该要先冷静的想想,该如何处理困难,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它。当我们遇到难干的事的时候,也不能半途而废,要一直做下去,直到完成它,才能结束。
记得我有一次,我正在写额外的数学题。当我做到一半的时候,我感到有几道题不会做,硬是解不开。我急得团团转,但是,由于我实在不会做,就跳过这几道数学题,不管它了。现在,我想到了福格,我那时候我和副歌简直是鲜明的对比呀!福格他在环游地球的途中,尽管他遇到了很多次障碍,困难,但是他都没有放弃过,冷静的面对并克服它们。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习福格。
我也很喜欢书中的福格的仆人——万事通。虽然他给福格帮过很多倒忙,但是他很善良,爱乐于助人,也帮过福格比较多的忙。他曾经为了救一个女人,冒着危险求他,并且不考虑自己,这是多么好的品质呀!所以,我们也要学习万事通的精神和品质。
这真是一本好书,告诉我们许多的道理,和人的精神。
第四篇:《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破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了一件事:几家工厂因过量地向大海和空气中排放污水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家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失。
我们这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受害了。朋友们,科学家已经证明:在宇宙以外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地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吧!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相关文章:
第五篇:《流浪地球》读后感
《流浪地球》是中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流浪地球》读后感一
太阳的光芒即将消逝。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描写了在太阳即将由一颗恒星转变为红巨星之际,人类打算逃离太阳系,前往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的过程。
太阳作为一颗恒星即将寿终正寝,人类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地球,甚至太阳是否依旧适宜居住的问题,而是毁灭与否的问题。在太阳(作为一颗恒星)寿命的终点,太阳内部的氢将全部转变为氦。而氦在向内坍缩的过程中,巨大的压力将导致内部的氦发生氦聚变从而向外膨胀,发生氦闪(剧烈爆炸)。爆炸的过程中,太阳的范围将逐渐扩大,足以把地球也纳入其中,人类不得不逃离太阳系。但是,作者在小说里却并没有提及运用宇宙飞船逃离地球,而是企图利用地球发动机来推动整个地球逃离太阳系。整篇小说虽然一直在写如何逃离太阳系,但隐藏在逃离背后的确实一种强烈的回归欲望。
小说最开始写到孩子们去看日出,之后地球派和飞船派爆发争执。老师拿出了一位飞船派的同学做的作业——一个小型的密闭循环生态系统。一个小型的水生生物生态系统,一切设计的都很完美,能量的消耗、转换与生成,都达到了平衡。可当这个小型密闭生态系统被再次拿出来的时候,里面的生物却都已经死了,即使一切都被设计的那么完美。这里其实影射了宇宙飞船和地球对于人类的意义。宇宙飞船也许能够满足人类的一切生理上的需求,可如果人类想开心快乐,健康的活下去,继续人类文明的传奇,而不仅仅是活着,那地球的意义将是无法取代的。没有任何人为创造的生态系统能够替代地球——这颗美丽的蔚蓝色行星在人类心中的地位。
当越来越多的人观察到太阳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异变的时候,人们的愤怒一齐向联合政府主张逃离太阳系的人爆发了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倒戈,认为这就是一场骗局,甚至将坚决主张逃离的人折磨致死。可是,只是换了一个在宇宙中生存的地点而已,为什么人们要这么愤怒,甚至对那些主张逃离的人万死难解心头之恨。我想是因为那是人类的发源地吧,太阳系,人类产生的地方,生命奇迹出现的地方。人们被迫与自己的根切断了联系,无论找到了多么完美的居住地,人类都始终在流浪,而且将永远无法回归。
其实,同样地在《三体Ⅲ》里面也出现过这种情感。一百多岁的罗辑完成了自己作为执剑人的工作,而在选择下一任的执剑人时,获得选票最多的是程心(从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则来看,这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民众选择让这样一个形象的人来继任执剑人的位置,且不论之后三体人如何侵占地球,单就民众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形象——温柔、善良,充满母性的光辉,的人来担任执剑人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来说,就显示了人类在很多时候会下意识的寻求安全感,而程心这一性格和形象恰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就好像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会将自己蜷缩起来(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姿势)以寻求安全感一样。
一个人,最能得到安全感的地方大概就是父母在的地方了;一个民族,自信心的由来大概就是整个祖国的强盛了;而对于人类来说,整个宇宙中最有归属感的地方,大概就是地球——这颗孕育了人类以及其他许多生命奇迹的蓝色星球了。
《流浪地球》读后感二前段时间,《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很火,我也看了。因为不过瘾,就开始看《流浪地球》这本书。书有电影好看吗?有电影感人吗?带着这种好奇心,我打开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本书中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扩大而被慢慢吞噬。人类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地球外的宇宙中做了一个站点,并让地球上安装了几百个推进装置,使地球前进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存。“流浪地球”这个计划就开始实施了。书中还有一位爸爸宁愿放弃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也要去守护地球,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最后因所有人的努力地球终于安全的找到了栖息点。?
读完这本书我泪水涟涟,因为看到了那位爸爸的执着和所有人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地球,我被他为了人类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爱护地球呢?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但地球上有很多垃圾,天空中,陆地上甚至是海洋里都有非常多的垃圾。那我们是不是要减少垃圾的产生呢!例如吃饭时吃完、少用一些塑料袋,把垃圾放到有序的垃圾桶里等等,这些都是减少垃圾的做法。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也是污染地球的原因。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从选择绿色出行开始,对于保护地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我希望这本书也来越火,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作家创作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决心。但更重要的是读过书后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爱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流浪地球》读后感三这个假期,我们全家人看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还看了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电影和书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讲的都是地球人想办法要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的故事。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为太阳即将发生氦闪,也就是说太阳快要死亡了。发生氦闪后,太阳将不再是恒星了,而成为一颗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红巨星。
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计算出了太阳发生氦闪的时间大概是四百年内。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装上万台功率巨大的推进器,先把地球的自转停下来,然后再让推进器把地球推向离地球最近的人马座的比邻星。虽然比邻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还是非常遥远,有4。3光年的距离。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达新家。
太阳为什么会死呢?氦闪是怎么回事?我们目前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寿命的。比如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目前太阳已经50亿年了。在《流浪地球》这部小说里,作者是这样假设的:太阳将在四百年内发生氦闪。氦闪就是太阳内部的氢快要燃烧殆尽、全部转化为氦,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且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阳死亡之前赶紧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这部小说的构思和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场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我觉得这部小说实际上也在提醒人类——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到意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万一未来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们的地球还能适合长久的“流浪”吗?也许还没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疮百孔”了,物种灭绝殆尽了。
我们要做到物尽其用,节约使用各种能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更多清洁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对地球环境危害大的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说:目前地球上每分钟消失一种植物,每天消失一种动物。这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这是一个警钟。我们要给人类自己和其他生物一个安全和适宜的环境。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这样,我们人类和其他各种生物才能够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