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漱玉词》读后感5篇

《漱玉词》读后感5篇



第一篇:《漱玉词》读后感

《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漱玉词》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漱玉词》读后感(一)

每翻一本《漱玉词》,在那些让人低回怅惋词句中留连时,总会恍惚里发起呆来,想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个剪影。思绪飘到一千年前,亭台楼阁水榭石栏,其间立着一个衣袂翩跹的女子。她回过头来,时而是笑意盈盈,时而柳眉微蹙。

我无法穿越千年看见她的面容。但我想,她一定有一双多情的美目。眼睛的所见映出眼睛的情韵。多情的眼,能见飞鸟鱼虫的趣味,所以她俏皮地说:“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很,人归早。”;多情的眼,能见万千气象的美好,所以她妙语:“黄昏疏雨湿秋千。”;多情的眼,能见春花凋谢的悲伤,所以她叹惋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易安的人生有悲苦,她所经历,先是党争株连,几段悲欢离合,得一时安逸。至靖康年,青州兵变,家毁人亡,死者长已矣,生者徒悲伤。她天真烂漫的双眸也沾上的哀愁的色彩。那是一种脱俗的哀愁,不嚎啕大哭,不惺惺做势。读她眼中的哀愁,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萦绕不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在我心中敲出清脆的响声,击出沉重回音。梧桐更兼细雨,惆怅的眼望映出凄凉之极的景。我仿佛见,这个女子,独立廊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双慧眼,能见万物之美,能见洗净凡尘之愁,却也见太多纷纷扰扰。她是女子,原应享闺阁之乐,谈花前月下。然而命运的多舛,博大的胸怀使她看见另一种哀愁。那不同于伤春惜春的惋惜,情或爱的忧伤,而是心系国难的忧患意识与人生的感慨。宋,一个温柔斯文的时代,但暗流涌动的朝政党争,战火纷飞的灾难却都一触即发。

家国之难下,易安纤笔一挥。党争牵连将至,她静坐春窗下,淡然道:“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父亲遭流放,她上诗救父,字字铿锵:“何况人间父子情!”北兵仓皇南渡时,她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不愿受命运束缚,咏唱自由之歌:“九万里风蓬正举,风休住,吹取蓬舟三山去”……

女子最终的结局,即是孑然一身,郁郁而终。一双明眸垂下,流光黯然,多少情愁都消。这双美目被笑意盈满的时候太少,太多坎坷,眼帘低垂,眉心紧蹙,春山眉黛低。

《漱玉词》读后感(二)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到烟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地默默等待,夕阳一般地遥遥注目,也许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这是诗人舒婷对词人李清照的赞赏与感叹。读着它,仿佛听得见长天雁鸣;看得见昏黄孤灯。然而,却是在这里,亦听见“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叹,感受到那一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历史的河岸,远眺佳人,婉如清扬。

《漱玉词》和《金石录》字字句句如化身一片落叶,一滴秋雨,一声雁叫,一柄孤灯。敲打着读者心中的悸动,也敲打着词人心中的落寞。站在历史某一点上,我看见一个女子慵懒的姿势,犹如秋日正午房檐流落的雨水,美丽而又哀伤。

也曾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只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随小朝廷南渡,她一方面怀念昔日光景,一方面又不由得因这未世的繁华而大起悲意。一个女子祈盼振兴的心因怀有眷念而无光,也让人看到,这一如溪水般清澈婉转的女子,却拥有一颗那样刚烈的心,那颗心,无论日星沉沦,都不会低落。

回首时,已是国破山河破,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愁,但,惊涛骇浪未将她淹没,浮生浮世,她最终拨节而出。即使家破人亡,仍念国仇家恨;即使是浮花浪蕊的沧桑人生,也自有一方风采。抗金的号角声中,她蹒跚前行的身影,为那美丽平添一份壮烈。

易安的一生都是美丽。“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那跃然纸上的生命之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那欲说还休的哀伤之美。于是,看到了那场生命的美;于是,看到她最后的心如止水。美得那么安静,有如表灯古佛余生的寂寥。在心的远景里,那低首敛眉徐徐褪去的,是无字的诗稿,不尽的美丽。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她站在历史的河岸中央,散发着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指引我们走向又一个花好月圆。

《漱玉词》读后感(三)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诗词存世不多,《漱玉词》是后人辑本。读罢《漱玉词》,掩卷而息,一位风骨傲然,遗世独立的奇女子,从书中缓缓而来,可怜、可叹,可敬,可爱。

或许因皆是女儿身,因此,对李清照的诗词总是多一份感受。易安词缘自女儿视角,清新雅致、简洁含蓄,不生涩、不雕琢、不堆砌,易懂易记,却又入木三分。“知否,知否,应为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字字俊雅,句句蕴情,尤如淡菊,香蕴渐绽。

不过,不要以为李易安一介妇人,其诗词只能是道闺客绮妮语,难登厅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径持紫泥诏,直捣黄龙城”,这等诗句,这等情怀,这等胸襟,岂是一般男子所能及,就连朱熹都会说“非女子所能”。而金兵攻陷宋都卞京后,赵明诚弃城而逃,李清照面对滚滚乌江,诵出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句足以令天下所有男子俱汗颜。其夫君赵明诚也因读到此诗,羞愧难当,郁郁而终。

读易安诗词,易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分三段研读。李易安出身名门,生活无忧,少女时期的词风大多是欢快明朗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风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禀性而作,词文欢畅,读来一位活泼多情又任性洒脱的少女跃然而出。

而后嫁与赵明诚,新婚燕尔,琴瑟谐美,在李清照的笔下自然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支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词句。只可惜,赵、李两家仕途变故,夫妻二人聚少离多,离别闲愁也就成为了这一时期易安词的主旋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可是,尽管有离愁,尽管有赵明诚的纳妾,但与李清照后期诗词相比,我一直认为,中期的易安词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李清照晚年国破家亡,颠沛飘零,却只是“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损毁了李清照的家国,却成就了李清照的诗词。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经历了国破家变、明诚亡逝、再嫁**、金石散尽等等一系列变故后,李清照的心境和笔下再也不是“云中谁寄锦书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的只能是“吹萧人去玉楼空”、“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关于李清照后期的词作,很多人推崇的是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我却更偏爱另一首《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此时的李清照避居江南,老迈潦倒,再不是青春美貌,再无闲暇心境,只能是“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落日熔金》道尽了晚年李清照的无奈、无助,让人不忍卒读,不忍卒读。

清照之词,如柳眼梅腮,没有孤寂,只有惊艳。

清照之情,似蝶舞恋花,没有遗憾,只有传奇。

第二篇:点点滴滴——读《漱玉词》有感

点点滴滴——读《漱玉词》有感

雨后初晴,偶得李清照之杰作《漱玉词》,读后感慨系之,一幕幕的爱恨离愁,一阕阕云烟往事,千万个片断在脑海闪过。顷间心痒难耐,遂下笔,一舒心中感伤。

――题记

一、生平

《老残游记》有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古今第一女子就诞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柳絮泉畔。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朝词人。生卒难考,推测生于1804年,卒于1151年。其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为擅长着名。词作风格以婉约为主,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真切感人。惜作品大多散佚,流世之作不过数十首,皆属上乘之作,从而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压倒众多须眉的崇高地位。

二、婚姻

易安出身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饱览百家经典。而后嫁与考古学家赵明诚,正值二八妙龄。夫妻二人皆博学之士,意趣相投,一见倾心,感情甚笃。由于明诚的鼓励,婚后生活美满,前期的作品大多围绕自己的婚姻生活,起居趣事。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写出了两人同游时美好的时光。

《易安居士事辑》里有一段文字:易安性强记,每饭罢,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他们是知己也是情人。古有高山流水之作以表友谊深厚之意,也有鹣鲽情深以示夫妻相爱之深。人生得一知己而无憾。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人说小别胜新婚。明诚与易安二人的感情浓得似墨,怎么化也化不开。婚后小别,两地相思,已经令她难以入眠了。上引之二篇,就是这段时期写的。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和炽热的情感。

三、惊变

靖康之变是易安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在经过元v党变、靖康之变,先是父亲被贬,家道中落,而后是金兵入侵、山河沦陷,接着是流亡建康、明诚病故。噩耗连连,瘦小的她,坚持了这么久,终于病倒了。

病间她作了《摊破浣溪沙》一词。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字里行间,又透着多少分无奈、多少分思念、多少分怨恨?那张愁容那份薄凉,又有谁看得清听得懂?从此,易安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只身飘泊于江浙间,过着颠沛流离无依无靠的生活。

后期的作品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词风一转,开始关心时事政局,讽刺朝中权贵,了解百姓疾苦。她把这一切的情感都反映在词上。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憾刘昆!”又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坯土!”这些词句不仅抒发了个人身世的哀苦,亦道出了对时事的悲愤!

四、晚年

她的晚年是悲清孤寂的。在动荡间沉浮了多年,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然而这些还不够!因对时局的不平她差点下狱;因风芒过露而遭人妒忌,竟污蔑她在暮年改嫁!

这些这些,她都不想再说什么,再辩什么了。慢慢地,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是妥协?不,这不是她的风格!她渐渐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慢慢地淡出,淡出。在满口酸楚中,她尝到了苦中作乐的欣悦;在累累伤痕里,她看到了生命永恒的姿态。

五、感慨

易安的一生,围绕着政治时局而起起落落,跌跌宕宕,历尽了生、离、死、别、爱、恨、情、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又怎能创造出辉煌?没有世事的洗炼,哪有今天的精华?

她曾说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豪言壮语;她亦念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凉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样的悲寂柔情。她,是一个女人,她,也是一位词人。她创作出千古传诵的佳作,而她的人生更是一首绝唱,流芳百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昨日的黄花已凋零,昔日的往事成追忆。而她的身影,历经风霜洗炼过的淡笑,她的眼神,藏着无限的心事。透过她的词,向我们缓缓述叙着,她那跌宕无数的传奇人生。

第三篇:李清照漱玉词完整版

《漱玉词》

[宋]李清照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翠)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酒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欲)回舟,误入藕花(芙蕖)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行)鸥鹭。

如梦令(春晚)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

咏白菊(兰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掺)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明)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

风柔日薄(暮)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霁)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春景)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凤凰台上忆吹箫(闺情/离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慵自)梳头。任宝奁闲掩(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春晚(人远),云锁重楼(烟锁秦楼)。记取(惟有)楼前绿(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又添),一段新愁。

一剪梅(别愁/离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方)下眉头,却(又)上心头。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泪揾征衣脂粉暖),四

(三)叠阳关,唱(听)到(了)千千遍。人道山长山(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若)把(有)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离情/春怀)

暖雨(日)晴(和)风初破冻。柳眼梅腮(柳润梅轻),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衣)金缕缝。山枕斜欹(欹斜),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鹧鸪天

寒(尽)日萧萧上锁(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龙)碾玉成尘。留晓(晚)梦,惊破一瓯春(云)。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赏荷)

湖上风来波浩渺(云锁重楼帘幕晓),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应也/似应)恨、人归早。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客)建康(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灯花空结蕊,离别共伤情)。

醉花阴(九日/重阳)

薄雾浓云(雰/阴)愁永昼,瑞脑消(喷)金兽。佳(时)节又重阳,玉(宝)枕纱橱,半夜凉(秋/愁)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似)黄花瘦。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蕊)插残枝。酒醒熏破,惜春梦远,又不成归(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再)拈余香,更得些时。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色),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鹤)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离)恨(离)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壶中天慢(满庭芳/春情)

萧条庭院,又(有)斜风细雨,重门须(深)闭。宠柳娇花(莺)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飞)鸿过尽,万千心事难(谁)寄。

楼上几日春寒(寒浓),帘垂四

(三)面,玉栏杆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清梦断),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疏)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云)高烟敛,更看今(明)日晴未?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春)已尽,日晚(晓/落)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秋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正)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晓)来风急?雁过也,正(纵)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添字采桑子

芭蕉

窗前种得(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展)有馀情(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霖霪),点滴凄清(霖霪)。愁损离(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愁)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树(芳草/衰草),望断归来路。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客华澹沱(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态(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里(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画)烛,不管(爱)黄昏。

满庭芳(满庭霜)

残梅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浑)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禁(堪)雨藉,不耐风揉(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雪)减,须信道、扫迹(迹扫)情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御街行(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有)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按:《梅苑》此首有序文云:“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浣溪沙(闺情)

绣幕(面)芙蓉一笑开,斜偎(飞)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

髻子伤春懒(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遗)犀还解辟寒无。

怨王孙(春暮)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怨王孙(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按:以上二词赵万里、王学初二氏据杨金本《草堂诗余》等书认为应属存疑之作,唐圭璋氏《全宋词》则信“帝里春晚”词为李作,“梦断漏悄”词为无名氏词。近年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确信其为李清照词,可从。

浪淘沙(闺情)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云)浓。一江春水(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按:此首《续草堂诗余》卷上作欧阳修词。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瑶(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闲拍(闲损/闷损)栏杆愁不倚。要来小看(着/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霜)鬓,怕见(向)夜间出去(怕向花间重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点(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忆秦娥

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吹/残)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愁也),又还寂寞。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附录]

点绛唇(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整顿)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按:此首《词林万选》卷

四、《历代诗余》卷五作李清照词。但《花草粹编》卷

一、《续草堂诗余》卷上未标作者姓名。别又误作苏轼及周邦彦词。

青玉案(送别)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莫便匆匆去)。秋正(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流连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独(犹)把新诗(词)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衰)泪,一似黄梅雨。

按:此首《花草粹编》卷

七、《历代诗余》卷四

十四、《词谱》卷一作李清照词。但唐圭璋、王学初、赵万里诸氏因拜经楼旧藏元刻初印本《翰墨大全》后丙集卷四未标作者姓名,疑非李词。

采桑子(夏意)

晚来一阵(霎)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幮枕簟凉。

按:此首《词林万选》卷

四、《历代诗余》卷十作李清照词。《花草粹编》卷二作康与之词。

浣溪沙(春暮)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伤心(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看)成堂下竹,落花都入(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按:此首《诗词杂俎》本《漱玉词》收之。朱竹垞《词综》卷二

十五、《历代诗余》卷七皆作李清照词。一作周邦彦词,见《草堂诗余》前集卷上和《片玉集》。

浪淘沙(闺情)

素约小腰身,不耐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婷婷(娉娉)何样似,一楼轻云。

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照(送)归轮。

按:此首《诗词杂俎》本《漱玉词》收之。《续草堂诗余》卷上、《历代诗余》卷二十六作李清照词。《花草粹编》卷五作赵子发词。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较)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中(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便)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按:此首《花草粹编》卷

七、《历代诗余》卷四十三俱作李清照词。《梅苑》卷九未标作者姓名。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瘦(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开(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时(肥)。

按:此首《花草粹编》卷

七、《历代诗余》卷三十八皆作李清照词。《梅苑》卷九作曾夫人子宣妻(按即魏夫人)词。然《乐府雅词》魏夫人名下未收此词。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明(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按:此首《花草粹编》卷四作李清照词。近人多信之。惟黄墨谷提出:“词意浅薄,不类清照之作。且清照所作咏梅之词,情意深厚,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之句,而此词则云‘梅蕊重重何俗甚’,非清照之作明矣。”语颇有识,兹从之,删录于此。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按:此首仅见《花草粹编》卷六。赵万里云:“虞真二部,诗余绝少通叶。”且谓此词“极似七言绝句,与《瑞鹧鸪》词体不合”。黄墨谷指出:“上片第三句有‘谁怜’句法,过变又用‘谁教’,上下片词意不连贯。”两说均有见地。兹删附于此。

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两个。灯尽欲暝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栖惶的我。

按:此首《草堂诗余续集》卷上作李清照词。《花草粹编》卷

一、升庵《词品》卷五均作向丰之词。

品令

零落残红,恰浑似、胭脂色。一年春事,柳飞轻絮,笋添新竹。寂寞幽闺,坐对小园嫩绿。

登临未足,怅游子、归期促。他年魂梦(梦魂),千里犹到,城阴溪曲。应有凌波,时为故人留(凝)目。

按:此首底本原校云:“见吸古阁未刻本及《花草粹编》,一作曾公衮。”《花草粹编》卷七作李清照词,下注曾公衮。曾慥《乐府雅词》卷下亦作曾公衮词,但有异文,首二句全异。

品令

急雨惊秋晓,今岁较、秋风早。一觞一咏,更须莫负、晚风残照。可惜莲花已谢,莲房尚小。

汀苹岸草,怎称得、人情好。有些言语,也待醉折、荷花问道。道与荷花,人比去年总老。

按:此首《词谱》卷九作李清照词。《花草粹编》卷七未标作者姓名。

长寿乐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按:此首仅见《截江纲》卷六,原题易安夫人撰。但宋人未见有如此称呼李清照者,且风格亦与清照迥异,疑非李作。

鹧鸪天

春闺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按:此首底本《漱玉词》校云毛钞本有此词。但《花草粹编》卷

五、《历代诗余》卷二十七均题秦观词。

青玉案(春日怀旧)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莫,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按:此首底本校云毛钞本有此词。但《花草粹编》卷

七、《历代诗余》卷四十五均作欧阳修词。

新荷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尽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按:此首历来未见着录。孔凡礼《全宋词补辑》据《诗渊》册二十五录出,原题作者“宋李易安”。但风格不类,不知是否为李作,姑录之备参考。

第四篇:漱玉泉导游词

篇一:趵突泉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天然泉水为主要景观,融合江南园林特色,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自然山水公园,是济南市着名的游览胜地之一。趵突泉公园建于1956年,因为园内有趵突泉而得名。它位于济南市中心,总面积10.5公顷,与大名湖、千佛山并称为济南市三大名胜。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等20多处泉组成趵突泉泉群。趵突泉水质洁净,清冽甘美,水温一年四季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3座泉眼浪花飞溅,“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一。在202_年以前的几年时间内,由于持续干旱,加上工农业用水,地下水位下降,趵突泉的水位达不到喷涌的26.8米高度,看不到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壮观景象,只能从一些图片和我的介绍中领略一下趵突泉当年的风采。但是,由于近年济南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水保泉措施,如关闭市区所有自备井、人工回灌、在南部修建水库等,加上近年天公作美,降雨量超过30%以上。从202_年9月6日开始,所有泉水复涌,至今水势旺盛。今天大家都很幸运,我想应该能初步领会到很久以前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美景的意境了吧!

东门:趵突泉公园有3个门。我们看到的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的东门。大门匾额上“趵突泉”3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来济南时题写的。

假山:进入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座假山。这座假山建于1964年,是选用济南南部山区的山石筑成的。这些山石因为石质、色泽与江苏无锡太湖石有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北太湖石。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门建假山吗?这是采用我国古典造园艺术中“障景”的手法,把园中的美景挡在后面,让人留有悬念,激起继续参观的念头。中国有句古话,叫逢峰右转,就是说遇到山峰往右转。现在就请大家随我右转,继续参观。

晴雨溪: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趵突泉的一大奇观,晴空万里,但我们在看看溪面上水雾蒙蒙,雨点珠珠,如同晴天下雨,所以叫晴雨溪。

龟石:我们说有名园必有名石。在我们前面就是这么一块名石——龟石,是一块着名的太湖石,由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收藏的。张养浩是济南人,他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据记载,他曾经收藏了4块名石,根据它们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凤、龟、麟,总称为四大灵石。如今其他3块灵石都已不知所在,只留下了这一块龟石供人们凭吊。漓江有个九马画山,漓江导游有段唱词“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有几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大家看这块龟石的样子,您是否也能看出九只神龟呢?这块龟石姿态优美,纹理自然,高4米,重8吨,堪称济南第一名石,具有太湖石瘦、皱、透、漏、秀的特点。游客大多在此与石合影,取延年益寿之意。漱玉泉:我们面前这一汪清泉也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名叫漱玉泉。大家看“漱玉泉”3个字是已故的济南书画家关友声的手笔。关于漱玉泉的来历说法不一,其中一种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而来的。晋朝时,孙子荆要去隐居,就对好友王武子说欲“枕石漱流”因口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回答说:“所以漱石,以砺其齿;所以枕流,以洗其耳。”隐寓洁身自爱、磨砺其志的意向。“漱玉”泉将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达了泉水清洁柔润的水质。也有人讲,古代把女子的牙齿称为“玉”,宋代着名的爱国女词人李清照在这里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洗打扮,因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李清照的词集《漱玉泉》而得名,但这就无从考证是先有词集后有泉名,还是先有泉名后有词集了。

李清照纪念堂:我们右手边这座古典风格的建筑是“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记载,于1959年为纪念杰出的宋代女词人而建造的。纪念堂占地300平方米,具有宋代的建筑风格,经1999年扩建,现在面积4000多平方米,堂阁亭台,溪水环绕,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李清照纪念堂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屏风上,是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为李清照题的词,前面是“一代词人”,后面是“传诵千秋”。这是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一首诗中的几句。全诗是:“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着书。”院落里种植的芭蕉、海棠、桂花等都是李清照生前喜欢的植物。大家来看纪念堂正厅门前抱柱上的木刻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下联是:“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上联是对李清照故居的考证,下联《漱玉集》是李清照写词集,《金石录》为她的丈夫赵明诚所着的考古专着,赵明诚去世后由李清照代为完成交于朝廷。“文采有后主遗风”是说李清照的词风具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李煜,作为帝王他是失败的,而作为文人,他则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词《虞美人》是这样写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都非常熟悉。)我们看到的纪念堂正厅中的塑像就是李清照,这是由着名雕塑家王昭善等创作的,用汉白玉雕塑,塑像象征着李清照清清白白的一生。厅内陈列李清照生平事迹介绍,墙上是当代名家的题咏字画,玻璃柜里陈列着李清照着作的各种版本和后人研究的各种专着期刊等。大家看墙上还有一幅画像,是李清照31岁时的画像。李清照看上去是不是显得很老,不错。为什么会这样呢?待会儿我给大家介绍她的生平的时候就知道了。大家随我右转,到新开辟的李清照蜡像馆去了解一下这为着名女词人的一生。蜡像馆分为四部分。

第三部分是志同道合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丞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宋代着名的金石学者。婚后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除做诗填词外,还收集金石书画,并着有《金石录》一书。在创作形式上,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语言清丽动人、通俗流畅,世称“易安体”,对后世影响颇大。在词学评论上,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要求严格划清诗和词的界限,反对以作诗的方法作词。在名家辈出的宋代词坛上,李清照独树一帜,成为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后世有人称之为“词圣”。

李清照一生奋笔不辍,着述甚丰。原有《易安居士文集》7集、《李易安集》12卷,可次这些作品多已失散,现仅存《漱玉词》一卷及其他零星着作。由于李清照前期与丈夫过着悠闲的生活,而且赵明诚经常外出,因此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多是歌颂自然和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如《如梦令》、《怨王孙》等。她有一首《一剪梅》是新婚不久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词中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中

可见她相思之苦。在《醉花阴》一词中她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女词人这种沉痛,并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在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拱手让敌的情况下,个人生活遭遇所引起的沉痛,也就是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人应有的那种蕴涵国家兴衰之感的沉痛。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流传至今的《夏日绝句》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慷慨激昂,正义凛然,以宁死不肯渡乌江的项羽来讽刺当时仓皇南逃、不敢收复失地的南宋政府。孑然一身的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是凄凉的。有关她的记载截止到73岁。但是,这为旷世女词人美轮美奂的词句和高风亮节的情操却将永世流传。趵突泉景区: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趵突泉主景区,首先我来看一下泺源堂楹联。我们看泺源堂楹柱上悬挂的木刻楹联,上面写的是元代赵孟頫的咏泉的佳句,上联是;“云雾润蒸华不注”,下联是:“波涛声震大明湖”。字是魏体,是当代着名书法家金棼先生书写的。这两句楹联把趵突泉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华不注是一座小山,位于济南东北部,因非常陡峭,可以跟陕西的华山媲美,故又称小华山。趵突泉水温常年恒温,保持在18摄氏度,而济南的天气非常寒冷,最冷时可达零下十几摄氏度,温差很大。这时在趵突泉的水面上形成一层水汽,水汽蒙蒙上升,把远处的华不注山都给遮住了;趵突权泉喷涌的轰鸣声在大明湖畔都可以听到。泺源堂跟娥英祠和三圣殿共同构成了三大殿景区。

过了泺源堂我们首先看到了这快着名的双御碑。请大家看一下它的前后两面,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对,这块碑前后分别有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墨宝,双御碑因此而得名。康熙皇帝先后六次来济南。每来必题必咏,并且题字多有三点水。这块碑的前面就是他于1684年第一次来济南时所书的“激湍”两字,用二字来形容趵突泉,可见它当年喷涌的壮观景象。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皇帝每来趵突泉,也都有诗篇。1784年他第二次来时适逢山东大旱,趵突泉停喷,他没有看到第一次来时那种趵突腾空的壮观景象,感到十分遗憾,便写下来《再题趵突泉作》刻在石碑后面,诗的最后一句是“拟唤天龙醒痴眠,今宵一洒功德水”然后浴手焚香,祭天乞雨,接着就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趵突泉就复喷了。双御碑是十分罕见的,它显示着趵突泉的名气和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书法和观赏价值。趵突泉: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据记载,春秋时期,鲁桓公18年曾“会齐候于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北宋时,又称“槛泉”、“瀑流”,宋代文学家曾巩始称“趵突泉”。我们面前这一方水就是闻名天下的趵突泉了。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清朝人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道:“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士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气势壮观,故称‘趵突腾空’。古人把它列为济南八景之首。趵突泉由于景观奇特,故被历代文人赞咏。我觉得对趵突泉描写得最好的当属老舍先生的《趵突泉的欣赏》。我们右前方有几块石碑,大家看一下。首先,“趵突泉”

三字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的,不知道注意到没有,“突”字少了上面一点,为什么?有两种说法。一说这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愿望,希望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故意写成这样;一种说法是当年趵突泉喷涌的势头非常旺盛,泉水把突字的点给冲掉,顺着河流到大明湖去了,所以大明湖南门牌坊上的“明”字多了一笔。其实,趵突泉的水流进护城河,经小清河汇流到大清河,最后流入渤海。“观澜”两字是明代山东布政使张钦书写。“第一泉”碑是由清代王钟霖题写的。当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时,已封了北京的玉泉为天下第一泉,下江南时,带了玉泉山的泉水供路上饮用。当他来到趵突泉,品尝了趵突泉的水后,认为趵突泉水比北京玉泉的泉水还要好喝,于是把玉泉更名为“玉泉趵突”,又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倒掉了玉泉水,换上趵突泉水供路上饮用。用趵突泉的水炮茶味醇色鲜,素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

观澜亭:趵突泉西边的亭子叫“观澜亭”,是观赏趵突泉的绝佳位置。亭名取自《孟子。尽心》中“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命名。当年乾隆皇帝来济南时就在那里观赏趵突泉水。1953年毛泽东来济南时也在那里观赏趵突泉。观澜亭上的楹联是张养浩的诗句:“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空雷”道出了趵突泉的气势。这是由我国着名的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来鹤桥:趵突泉的泉水为什么清澈甘甜,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仙鹤来到这里,水中映出它们的倩影。看到自己这样美丽,它们高兴的叫起来,天上王母娘娘正在宴请群仙,听到地上喧哗,顺手拿起一杯美酒琼桨倒了下来,美酒正好泼到趵突泉里,从此,趵突泉泉水更加好喝了。就是因为这个传说,我们把东边的这个小桥叫来鹤桥。小桥最初是明万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初年,历城知县张鹤鸣建,原为木桥,1956年开辟为公园时改为石桥。桥头的牌坊上写有“蓬山旧迹”,另一面写有“洞天福地”。传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3座仙山,这3座仙山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来到趵突泉,看到趵突泉的3股水柱,就像海中的3座仙山一样,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猛然醒悟,原来仙山在此,所以明朝天启年间,济南知府樊时英建“蓬山旧迹”坊。趵突泉被古人称为仙景,这泉水也如仙水一般,所以有喝趵突泉水长生不老之说。南大门景区:我们现在来到了趵突泉南大门。南大门建于1995年,是一座仿宋建筑,中国的建筑以苏州最为着名。不过我相信,任何一位到过苏州的朋友在苏州都没有见过这么气派的大门,它建筑面积1575平方千米,气势恢弘、壮观,被园林专家们称为“中国园林第一门”。此门有三大门匾:康熙提“激湍”;王羲之提“泺源门”;乾隆题“趵突泉”。

殷士儋(dan)、张怀芝和万竹园: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礼部尚书殷士儋归隐于此修建“川上精舍”,并易名“通乐园”。殷士儋明代大臣。字正甫。因官至内阁大学士,人称殷阁老。济南人。曾任(隆庆皇帝)的讲官。万竹园为其故居,并有《聊斋志异。狐嫁女》的传说。万竹园当时叫通乐园,取与民同乐之意。清代诗人王苹因园中望水泉为七十二名泉序列第二十四,故称“二十四泉草堂”。1916年军阀张怀芝任山东督军兼省长,之前曾想为袁世凯修生祠,后改建个人住宅。张怀芝是山东东阿人,毕业于北洋天津武备学堂。他身体魁梧,仪表不凡,但性格鲁莽,说话粗野,因此有“张三毛”、“张扒皮”之称。张征召能工巧匠,重新修建,前后用了近十年时间建成。该园占地面积1.4公顷,在建筑风格上,吸取了北京王府、南方庭园、济南四合院的特点。院内前后共有大小院落13个,房屋186余间。并有“望水”、“东高”等名泉在院内。现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坐落其中。

篇二:趵突泉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欢迎你们到泉城济南来旅游,在济南停留其间将由我来接待你们并为你们提供服务,我希望我的讲解能使你们在济南玩得开心,过得愉快。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约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一座以泉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公园,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着称。

现在我们看到这座白墙灰瓦、出檐卷山、卷棚式的民族风格建筑的大门就是趵突泉公园东门。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进了大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迎门假山,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迎着大门建假山吗?这是古代造园的一种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说以山为主,迎门迭石,似透非透,成为公园门口处的自然屏障,与石后的溪流构成环水行之势,同园中其它景物相分离。这座假山的石块全部采自于济南南部山区,石质,色泽,纹理都可以同江苏无锡的太湖石相媲美。假山下有一山洞,洞顶和入口处采用了大块石,用悬挂的手法形成巨石悬挂的逼真壮观景色。洞壁上又留出适当的空隙,便于采光和空气的通畅。此乃济南假山中的佳作,受到园艺家极高的赞誉。

过了晴雨桥,大家再往前走看到这块石姿优美,纹理自然,高四米,重八吨的龟石了。它最初为元代着名的散曲家张养浩所收藏。张养浩酷爱自然山川,弃官归隐济南后以山猿、野鹤、山石为友。此龟石有“皱、瘦、透、秀”的特点,在此与它合影,取长寿延年的吉祥之意。(好,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合影留念)。

请大家随同我一起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马跑泉。为什么叫马跑泉呢?据说北宁时期的抗金将领关胜的战马刨出来的,故得此名。相传,关胜是梁山的农民起义将领,是济南总兵刘豫的部将,骁勇善战,金人南侵时,誓死不降,奋力抗金。一次激战中,败走麦城,口渴无水,十分难忍。他的战马仰天长嘶,前蹄奋力刨地,泉水夺地而出,后人为纪念此泉,称它为马跑泉。

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漱玉泉景区。“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济南书画家关有声的手笔。“漱玉泉”三字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常把女子的牙齿称之为“玉”,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李清照着有的集子《漱玉集》;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化来的,说哗哗的泉水刷玉石。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纪念堂,建于1979年,纪念堂两旁是郭沫若先生写的对联。上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写的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联“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是对其词作成就的赞扬,称赞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为丈夫《金石录》所作的序。挂在门厅内的匾额“一代词人”也是郭沫若手书的。各位游客,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趵突泉游园赏泉。

我们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现居市中心,位于泺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无忧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龙池泉、白龙湾等,构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

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总面积近百亩。

趵突泉景区在我们公园内西侧,是全园构图中心,由亭、堂、廊、榭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谷称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不过,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字精当传神。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泉池南岸透窗临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来成了“闲时墨客会名优”京剧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茶社,又称望鹤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闰章曾写诗歌曰:“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蜿蜒”。说明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极目远眺,俯首凝视,观赏领略远近山水之美的绝妙境地。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换为趵突泉的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泉的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泺源堂”,紧挨泺源堂的两座大殿,统称吕祖庙,也叫“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

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成院落,是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称“吕祖阁”,第二大殿祀吕洞宾的教师钟离权,称“钟离宫”,上层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赵孟府的泳泉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荣先生书写。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殿临泺水的源头,故称“泺源堂”,北殿面对历山故称“历山堂”,解放后恢复为“泺源堂”。游客们看到 中间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纪念大舜的两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据《水经注>》记载:“泺水谷谓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证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现在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内花格透墙镶嵌着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时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内这尊石碑,前书“激湍”二字,后《再题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两个皇帝在同一石碑题词作诗,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脉不可多得的史料。各位游客,这里是尚志堂景区。尚志堂原是“金线书院”(亦名尚志书院),由金线泉得名,同治九年,山东巡抚相宝祯建书院,手书额“尚志堂”,“尚志”是“仁义”的意思。堂后设斋舍数十间,门口写着“金泉精舍”。此后,相继改为“校士馆”、“师范传习所”、“存古堂”,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个院落显的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树丛,掩映道路,形成绿廊。院内名石“待月峰”属宋代寿山艮岳遗物,上面布满月形透洞,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过洞穴,洒在池边水中,景观奇特,故有诗赞咏:“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轮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轩)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兰,紫玉兰,初春花开,芳香扑鼻,人们还把该院称作“玉兰院”。漱玉泉景区与尚志堂景区相邻。东侧高近4米,重约8吨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络明显,纹理凹凸,具有皱、痩、透的优点,名叫龟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之物。别小看这块石头,它是重要文物,现凤、龙、麟称为四大灵石,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块名石,极为珍贵,称为镇城之石,堪称泉城第一名石。传说在这块石下留影将可健康长寿。这方名石立于这苍松翠竹之间,宛若一幅立体山水画轴。龟石北面隔路处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环绕,山径盘曲,青松垂荫,登高望下可一览园内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这个呈长方形,四壁栏杆皆有汉白玉石砌成,洁白温润,清澈可见的泉池。您们看,泉水从石壁上平展溢出,状如水晶帘幕,经过一片云集的乱石斜溅,活泼欢腾地泻入这方远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声琅琅,响若漱玉,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妆打扮。漱玉泉对面的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为纪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内由正厅溪亭、叠翠轩、回廊、大门构成,奇峰耸立,松竹掩映,整个院落显得朴实清幽。门楼、正厅、迎门屏风前后均为当代文豪郭沫若民题字。正厅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对联体现着郭沫若大师的文才。院内东墻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迹出自启功、蒋维崧等著名书法家之手。纪念堂正厅,迎门耸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创作。厅内陈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迹、各种版本的著作和书画家为纪念堂所作的字画极为珍贵难得。漱玉泉景区名泉众多,除了千秋飞流的漱玉泉,还有春城飞花的柳絮泉、千载神奇金线泉,古朴如镜皇华泉,水声声情马跑泉等诸多名泉。您们看,天资慧质的李清照难道不正是这名泉争流的优美环境和晶莹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吗?

东门入口区建筑中采用了许多“建筑小品”。运用障景手法,迎门叠山,避免一览无余,山高4米,宽13米,长30米,气势磅礴,青条披扶,松柏储涧。山后溪流环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繞绕山穿洞进入南侧景色开朗的枫溪区。枫溪开阔狭长,透视线达120余米。前景为向岛榭,中景为曲桥,远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两岸植花木,景深悠悠。趵突泉东南的沧园,是一九五六年为纪念明代嘉清年间济南的著名诗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沧溟)所建,因其自称沧海一勺,故为沧园,共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园内植有奇花异木,陈列有各种盆景,如果在冬季,苍松滴翠,修竹婆娑,腊梅盛开,恰似一幅立体岁寒三友图。沧园,内设王雪涛画,王雪涛是当代著名画家,善长小写意,与潘天寿、李苦禅等齐名,展室内珍藏着200余幅珍品遗作,供游人长期观赏。白雪楼景区西临无忧泉,东靠枫溪岛、南沿新泉池,白雪楼位于景区中心。原来的白雪楼是明代万年间所建,楼是五间两层,坐北朝南,前面出厦,落地木鬲,起初称“历山书院”、“白雪书院”直到嘉庆八年,楼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楼”匾额。光绪年间,在此居住的胶州人匡源在门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沧溟先生祠”的匾额。房舍后为李姓居住,扩建公园时被拆除。白雪楼是李攀龙的读书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后七子之一,被尊为“宗工巨匠”,蔚为

一代词宗。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写过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集》,考中进士后去陕西任按察司提学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与巡抚殷中丞意见不合,辞职东归,后起复为浙江按察司副使,转河南按察使,卒于官。白雪楼景区藤萝掩荫,地形开阔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娱乐中心,每天丝弦悠扬,古筝阵阵,专业剧团为游客献上他们精心创作的节目,听曲观泉别有一番情趣。趵突泉南大门占地1575平方米,东西长47.5米,南北深13米,主门高8.4米,设计新颖,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韵味十足的垂花门,配以悬山歇山钩连干革塔屋面,门楼飞檐,前后丹柱,双脊比翼。红柱、绿瓦,盎然古意。石级、围栏、平台典雅庄重。门前方池总长29米,宽9米,池内吐水吐雨,人造喷泉珠溅玉。大门内外颜额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迹,门内侧“泺源门”集书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喷珠屑玉水澜翻,盈鲁育齐相鼎峙”的楹联摘取自乾隆的诗文笔迹。整个建筑空间通透,园景显露,景色交融,流线贯通,迎门假山上的红枫、耐冬、青松、翠竹与大门相映增辉,优美和谐,有关专家认定,趵突泉南大门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济南又一重要景观。万竹园是趵突泉的园中园,位于公园西邻,是一座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它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外有白云、白龙、东高、望水、登州、杜康诸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明代隆庆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归隐济南,居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购得此园,又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李苦禅珍藏的书画、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长期展出,供游人观赏,万竹园也称李苦禅纪念馆。万竹园由四部分组成,前、东、西三园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利用墙、廊、溪、桥等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这个园子现有186间房舍,各院厅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庑参差错落,梁、额枋等处彩绘和雕刻的人物、鸟兽巧夺天工,细腻逼真。进门假山为清末民初遗物,万竹园以竹为基调,各色名贵花木繁多,如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万竹园是个不可多得的园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它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黑虎泉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早在金代以前,黑虎泉就以现名闻名于世。泉水出于深凹形洞穴,通过三个石雕虎头泉水喷出,波澜汹汹,水声喧喧。明代晏壁在《七十二泉》诗云:石水府色苍苍,深处浑如黑虎藏。半夜朔风吹石裂,一声清啸月无光。附近有玛瑙、白石、九女、琵琶、南珍珠、任泉、溪中、苗家、胤嗣、汇波、对波、金虎诸名泉及无名泉一处组成黑虎泉群,位于济南市黑虎泉西路。诸泉参差错落不已,泉既汇成河,河复又蕴泉,争相辉映各得佳趣。泉群附近假山平台,回廊曲径,夏日绿树荫荫,鸟语蝉鸣,是游人品茶、玩景之胜地。篇三:趵突泉导游词

趵突泉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济南的趵突泉来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李秋立,你们叫我李导好了。今天,我带大家到趵突泉游园赏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过一段愉快的游园时光。大家也许知道,济南又叫“泉城”,就因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为众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征。可以这样说,不游览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说到过济南。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的“大客厅”泉城广场的西边,在泺源大街北面,公园始建于1956年,因为公园里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园小巧玲珑,清静幽雅,是周围市民晨练、游玩的好地方。全园由十个景区,今天,我来为大家就趵突泉景区、漱玉泉景区做重点介绍。

现在我们到了公园西侧的趵突泉景区,这里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观赏的景观。这里由亭台楼阁、廊、榭组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吐腾涌的趵突泉。有三个大泉眼一起喷发。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像不像雷声滚动?这被称为“趵突腾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严冬,水面上的水气袅袅上升,像一层薄雾。一边是幽深的泉池,一边,波光粼粼,一边是彩绘的楼阁,雕梁画栋,这些与薄雾形成“云雾润蒸”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的文学家、诗人都有作品赞美,就连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经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作家郭沫若、老舍业有赞美的文章。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游客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词吗?对了,这是著名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有趵突泉还有一处值得观赏的景区,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长方形、四面栏杆用汉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见的泉池。你们看,泉水从石壁上溢出来,活泼欢腾的流入池塘里,声音清脆。相信女词人李清照在这里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妆打扮。漱玉泉对面这座漂亮的院落,是为了纪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纪念馆”。院内正厅的对联是“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是大学者郭沫若题写的。你们看,天资聪慧的李清照难道不正是名泉争流的优美环境和晶莹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吗?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结束了,希望美丽的趵突泉和我能给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让趵突泉的泉水给大家带来灵气和诗情画意,让美丽的泉城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里。再见!篇四:趵突泉导游词

趵突泉导游词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趵突泉游园赏泉。我们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现居市中心,位于泺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无忧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龙池泉、白龙湾等,构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总面积近百亩。趵突泉景区在我们公园内西侧,是全园构图中心,由亭、堂、廊、榭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谷称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不过,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字精当传神。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泉池南岸透窗临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来成了“闲时墨客会名优”京剧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茶社,又称望鹤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闰章曾写诗歌曰:“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蜿蜒”。说明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极目远眺,俯首凝视,观赏领略远近山水之美的绝妙境地。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换为趵突泉的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泉的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泺源堂”,紧挨泺源堂的两座大殿,统称吕祖庙,也叫“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

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成院落,是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称“吕祖阁”,第二大殿祀吕洞宾的教师钟离权,称“钟离宫”,上层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赵孟府的泳泉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荣先生书写。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殿临泺水的源头,故称“泺源堂”,北殿面对历山故称“历山堂”,解放后恢复为“泺源堂”。游客们看到中间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纪念大舜 的两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据<<水经注>>记载:“泺水谷谓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证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现在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内花格透墙镶嵌着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时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内这尊石碑,前书“激湍”二字,后<<再题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两个皇帝在同一石碑题词作诗,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脉不可多得的史料。游客同志们,这里是尚志堂景区。尚志堂原是“金线书院”(亦名尚志书院),由金线泉得名,同治九年,山东巡抚相宝祯建书院,手书额“尚志堂”,“尚志”是“仁义”的意思。堂后设斋舍数十间,门口写着“金泉精舍”。此后,相继改为“校士馆”、“师范传习所”、“存古堂”,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个院落显的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树丛,掩映道路,形成绿廊。院内名石“待月峰”属宋代寿山艮岳遗物,上面布满月形透洞,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过洞穴,洒在池边水中,景观奇特,故有诗赞咏:“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轮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轩)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兰,紫玉兰,初春花开,芳香扑鼻,人们还把该院称作“玉兰院”。漱玉泉景区与尚志堂景区相邻。东侧高近4米,重约8吨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络明显,纹理凹凸,具有皱、痩、透的优点,名叫龟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之物。别小看这块石头,它是重要文物,现凤、龙、麟称为四大灵石,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块名石,极为珍贵,称为镇城之石,堪称泉城第一名石。传说在这块石下留影将可健康长寿。这方名石立于这苍松翠竹之间,宛若一幅立体山水画轴。龟石北面隔路处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环绕,山径盘曲,青松垂荫,登高望下可一览园内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这个呈长方形,四壁栏杆皆有汉白玉石砌成,洁白温润,清澈可见的泉池。您们看,泉水从石壁上平展溢出,状如水晶帘幕,经过一片云集的乱石斜溅,活泼欢腾地泻入这方远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声琅琅,响若漱玉,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妆打扮。漱玉泉对面的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为纪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内由正厅溪亭、叠翠轩、回廊、大门构成,奇峰耸立,松竹掩 映,整个院落显得朴实清幽。门楼、正厅、迎门屏风前后均为当代文豪郭沫若民题字。正厅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对联体现着郭沫若大师的文才。院内东墻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迹出自启功、蒋维崧等著名书法家之手。纪念堂正厅,迎门耸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创作。厅内陈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迹、各种版本的著作和书画家为纪念堂所作的字画极为珍贵难得。漱玉泉景区名泉众多,除了千秋飞流的漱玉泉,还有春城飞花的柳絮泉、千载神奇金线泉,古朴如镜皇华泉,水声声情马跑泉等诸多名泉。您们看,天资慧质的李清照难道不正是这名泉争流的优美环境和晶莹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吗?

东门入口区建筑中采用了许多“建筑小品”。运用障景手法,迎门叠山,避免一览无余,山高4米,宽13米,长30米,气势磅礴,青条披扶,松柏储涧。山后溪流环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繞绕山穿洞进入南侧景色开朗的枫溪区。枫溪开阔狭长,透视线达120余米。前景为向岛榭,中景为曲桥,远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两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东南的沧园,是一九五六年为纪念明代嘉清年间济南的著名诗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沧溟)所建,因其自称沧海一勺,故为沧园,共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园内植有奇花异木,陈列有各种盆景,如果在冬季,苍松滴翠,修竹婆娑,腊梅盛开,恰似一幅立体岁寒三友图。沧园,内设王雪涛画,王雪涛是当代著名画家,善长小写意,与潘天寿、李苦禅等齐名,展室内珍藏着200余幅珍品遗作,供游人长期观赏。

白雪楼景区西临无忧泉,东*枫溪岛、南沿新泉池,白雪楼位于景区中心。原来的白雪楼是明代万年间所建,楼是五间两层,坐北朝南,前面出厦,落地木鬲,起初称“历山书院”、“白雪书院”直到嘉庆八年,楼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楼”匾额。光绪年间,在此居住的胶州人匡源在门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沧溟先生祠”的匾额。房舍后为李姓居住,扩建公园时被拆除。白雪楼是李攀龙的读书处。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后七子之一,被尊为“宗工巨匠”,蔚为一代词宗。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写过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集>>,考中进士后去陕西任按察司提学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与巡抚殷中丞意见不合,辞职

东归,后起复为浙江按察司副使,转河南按察使,卒于官。白雪楼景区藤萝掩荫,地形开阔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娱乐中心,每天丝弦悠扬,古筝阵阵,专业剧团为游客献上他们精心创作的节目,听曲观泉别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门占地1575平方米,东西长47.5米,南北深13米,主门高8.4米,设计新颖,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韵味十足的垂花门,配以悬山歇山钩连干革塔屋面,门楼飞檐,前后丹柱,双脊比翼。红柱、绿瓦,盎然古意。石级、围栏、平台典雅庄重。门前方池总长29米,宽9米,池内吐水吐雨,人造喷泉珠溅玉。大门内外颜额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迹,门内侧“泺源门”集书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喷珠屑玉水澜翻,盈鲁育齐相鼎峙”的楹联摘取自乾隆的诗文笔迹。整个建筑空间通透,园景显露,景色交融,流线贯通,迎门假山上的红枫、耐冬、青松、翠竹与大门相映增辉,优美和谐,有关专家认定,趵突泉南大门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济南又一重要景观。万竹园是趵突泉的园中园,位于公园西邻,是一座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它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外有白云、白龙、东高、望水、登州、杜康诸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明代隆庆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归隐济南,居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购得此园,又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李苦禅珍藏的书画、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长期展出,供游人观赏,万竹园也称李苦禅纪念馆。万竹园由四部分组成,前、东、西三园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利用墙、廊、溪、桥等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这个园子现有186间房舍,各院厅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庑参差错落,梁、额枋等处彩绘和雕刻的人物、鸟兽巧夺天工,细腻逼真。进门假山为清末民初遗物,万竹园以竹为基调,各色名贵花木繁多,如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万竹园是个不可多得的园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篇五:导游词

趵突泉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叔叔阿姨们,老少爷们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来我市观光旅游。我姓李,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李导”好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在我市旅游期间就由李师傅和我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李师傅,因为他的车技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李导我好了。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的标志,以免跟错队伍。请大家记清集中和游览时间,以免因一人迟到而影响大家的活动。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将尽力解决。最后祝大家这次旅游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适。谢谢!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趵突泉,我们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现居市中心,位于泺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无忧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龙池泉、白龙湾等,构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总面积近百亩。

趵突泉景区在我们公园内西侧,是全园构图中心,由亭、堂、廊、榭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古称娥姜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不过,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字精当传神。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像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

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像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泉池南岸透窗临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来成了“闲时墨客会名优”京剧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茶社,又称望鹤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闰章曾写诗歌曰:“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蜿蜒”。说明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极目远眺,俯首凝视,观赏领略远近山水之美的绝妙境地。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换为趵突泉的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泉的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泺源堂”,紧挨泺源堂的两座大殿,统称吕祖庙,也叫“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成院落,是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祭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称“吕祖阁”,第二大殿祀吕洞宾的教师钟离权,称“钟离宫”,上层祭祀时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赵孟頫的泳泉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荣先生书写。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殿临泺水的源头,故称“泺源堂”,北殿面对历山故称“历山堂”,解放后恢复为“泺源堂”。游客们看到中间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纪念大舜的两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据《水经注>》记载:“泺水谷谓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证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现在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内花格透墙镶嵌着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时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内这尊石碑,前书“激湍”二字,后《再题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两个皇帝在同一石碑题词作诗,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脉不可多得的史料。各位游客,这里是尚志堂景区。尚志堂原是“金线书院”(亦名尚志书院),由金线泉得名,同治九年,山东巡抚相宝祯建书院,手书额“尚志堂”,“尚志”是“仁义”的意思。堂后设斋舍数十间,门口写着“金泉精舍”。此后,相继改为“校士馆”、“师范传习所”、“存古堂”,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个院落显的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树丛,掩映道路,形成绿廊。院内名石“待月峰”属宋代寿山艮岳遗物,上面布满月形透洞,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过洞穴,洒在池边水中,景观奇特,故有诗赞咏:“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轮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兰,紫玉兰,初春花开,芳香扑鼻,人们还把该院称作“玉兰院”。漱玉泉景区与尚志堂景区相邻。东侧高近4米,重约8吨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络明显,纹理凹凸,具有皱、痩、透的优点,名叫龟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张养浩之物。别小看这块石头,它是重要文物,现凤、龙、麟称为四大灵石,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块名石,极为珍贵,称为镇城之石,堪称泉城第一名石。传说在这块石下留影将可健康长寿。这方名石立于这苍松翠竹之间,宛若一幅立体山水画轴。龟石北面隔路处的假山建于六十年代,泉溪环绕,山径盘曲,青松垂荫,登高望下可一览园内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这个呈长方形,四壁栏杆皆有汉白玉石砌成,洁白温润,清澈可见的泉池。您们看,泉水从石壁上平展溢出,状如水晶帘幕,经过一片云集的乱石斜溅,活泼欢腾地泻入这方远二十余公尺的池塘里,其声琅琅,响若漱玉,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居住时,经常在泉边梳妆打扮。漱玉泉对面的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为纪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纪念堂”。这是根据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边的历史记载,按照民族风貌六十年代的建筑。院内由正厅溪亭、叠翠轩、回廊、大门构成,奇峰耸立,松竹掩映,整个院落显得朴实清幽。门楼、正厅、迎门屏风前后均为当代文豪郭沫若民题字。正厅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的对联体现着郭沫若大师的文才。院内东墙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迹出自启功、蒋维崧等著名书法家之手。纪念堂正厅,迎门耸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创作。厅内陈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迹、各种版本的著作和书画家为纪念堂所作的字画极为珍贵难得。漱玉泉景区名泉众多,除了千秋飞流的漱玉泉,还有春城飞花的柳絮泉、千载神奇金线泉,古朴如镜皇华泉,水声声情马跑泉等诸多名泉。您们看,天资慧质的李清照难道不正是这名泉争流的优美环境和晶莹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吗? 东门入口区建筑中采用了许多“建筑小品”。运用障景手法,迎门叠山,避免一览无余,山高4米,宽13米,长30米,气势磅礴,青条披扶,松柏储涧。山后溪流环抱,山中洞壑幽深。游人可绕绕山穿洞进入南侧景色开朗的枫溪区。枫溪开阔狭长,透视线达120余米。前景为向岛榭,中景为曲桥,远景是假山,山后跌瀑布,两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东南的沧园,是一九五六年为纪念明代嘉清年间济南的著名诗人,也就是“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所建,因其自称沧海一勺,故为沧园,共三厅两院,外廊环绕,曲廊相围,园内植有奇花异木,陈列有各种盆景,如果在冬季,苍松滴翠,修竹婆娑,腊梅盛开,恰似一幅立体岁寒三友图。沧园,内设王雪涛画,王雪涛是当代著名画家,善长小写意,与潘天寿、李苦禅等齐名,展室内珍藏着200余幅珍品遗作,供游人长期观赏。趵突泉南大门占地1575平方米,东西长47.5米,南北深13米,主门高8.4米,设计新颖,古今结合,造型别致具有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韵味十足的垂花门,配以悬山歇山钩连干革塔屋面,门楼飞檐,前后丹柱,双脊比翼。红柱、绿瓦,盎然古意。石级、围栏、平台典雅庄重。门前方池总长29米,宽9米,池内吐水吐雨,人造喷泉珠溅玉。大门内外颜额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迹,门内侧“泺源门”集书圣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喷珠屑玉水澜翻,盈鲁育齐相鼎峙”的楹联摘取自乾隆的诗文笔迹。整个建筑空间通透,园景显露,景色交融,流线贯通,迎门假山上的红枫、耐冬、青松、翠竹与大门相映增辉,优美和谐,有关专家认定,趵突泉南大门堪称中国园林第一门。是济南又一重要景观。

万竹园是趵突泉的园中园,位于公园西邻,是一座环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园林胜景,它占地18亩,以13个不同院落组成,园内外有白云、白龙、东高、望水、登州、杜康诸名泉,是一处独具风格的私人庭园。万竹园之名始见于元朝,明代隆庆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归隐济南,居万竹园易名为“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间,济南著名诗人王苹购得此园,又易名为“二十四泉草堂”,取园内望水泉居济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国初年,军阀张怀芝占据该园,历经数年修建方成今日规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设在园内,李苦禅珍藏的书画、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余件长期展出,供游人观赏,万竹园也称李苦禅纪念馆。万竹园由四部分组成,前、东、西三园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础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和风格,利用墙、廊、溪、桥等对空间进行分割,构成了层层迭迭的院落。这个园子现有186间房舍,各院厅房都在一条中轴线上,曲廊环绕,院院相连,楼、堂、亭庑参差错落,梁、额枋等处彩绘和雕刻的人物、鸟兽巧夺天工,细腻逼真。进门假山为清末民初遗物,万竹园以竹为基调,各色名贵花木繁多,如玉兰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万竹园是个不可多得的园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图集>>,它无论从园林艺术,还是从历史文物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眼看就到了分别得时刻,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在此,我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短短几天时间,大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的合作!在几天的游览过程中,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将是我们改进的目标。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谅解。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来我市,欣赏我们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红叶和冬季的雪光。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到时我再来给各位当导游。

第五篇:《咕噜咕噜漱漱口》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进餐后嘴里有食物残渣,吃东西后要漱口。

2、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活动安排在餐点后。

2、每个宝宝半杯温开水、一条小餐巾。

3、塑料小盆一个,内盛适量清水。

活动过程

1、引导感知

引导宝宝观察漱口水,了解吃东西后嘴里会有剩余的东西,这些东西留在嘴里不卫生、会生病。请宝宝没人喝 一 小口温开水,含在嘴里随意 漱 漱口,并吐到小盆里。

2、示范演示,趣味学习。

教师喝口水,太有,闭嘴,漱口,吐出来,说儿歌小结漱口的方法,指导宝宝学习漱口。

3、教师提醒宝宝漱完口以后用小餐巾擦干净小嘴巴,小口杯放回口杯橱,小餐巾放到指定的地方。

儿歌 咕噜咕噜漱 漱口

手拿花 花 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紧嘴,咕噜咕噜 吐出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