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妞妞读后感
妞妞读后感1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虽异乎寻常,却令人心碎地发生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世界上是存在绝望这种东西的!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在这《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对于作者夫妇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一岁半的妞妞,摇着她的小手,轻经地叹了一口气,停止了呼吸,离开了这个世界。至情至性的周国平却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了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留下了满纸的冷峻与温柔。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
曾经有人问过周国平,既然妞妞已经注定是要死去的,何必在她身上倾注过多的爱,何苦以后让自己抽不出身。周先生说:“爱不怕徒劳。”这句话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是的,心里的温热,脑里的激烈碰撞都证明这个爱与被爱的过程真的不是徒劳。有时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拥有妞妞,一起“犹如死了一回,却因此最真实地活了一场”!作为父亲的周国平,教会了我们珍惜亲情与生命;而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却启发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从中发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看下来心是痛的。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仿佛看到自己曾对生命的虚度与漠视。生活中有苦有甜,只要还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恩赐,与其抱怨,真的不如感受其幸福。珍惜着每一天,珍惜着所有的亲情,友情,爱情,就那样爱着,不要过多的积极计较回报,就那样爱着。在此我真心的祝愿爱我的,我爱的,我所认识的和不认识的都能够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是父母的本能,如果你还没有身为父母,请不要亵渎这本书和玷污这份纯真的亲情;在我还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妞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我们健康快乐的活着,就是给与父母最大的幸福和礼物。我们都是妞妞,为了父母,我们一定要好好活着!
妞妞读后感2
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如先前的预想:泪如雨下。我是很平静地看完的。我很诧异。这其间的缘由:也许是这个故事被太多的获悉,先前已早有预防,因此对于其悲哀的画面早已提前感同身受,在当真面对文字的时候,反而多了一份理性的感知;也许是自己也曾经历过和死神搏斗,将父亲从他的魔爪中挣脱的过程,我也看淡了些人间的生死离别;毕竟,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干干静静。深夜,看着这些折磨人的文字和故事,真的知道,什么是这世界最美的东西:坦诚和真情。无价的宝贝。
合上书本,走到女儿床前,轻轻地躺下,抱着女儿,是这样的富有和知足。我的宝贝,妈妈永远爱你!轻轻地抱紧她,眼前浮现的是妞妞无神的眼珠和窗外她一生也没有看见的太阳。顿时,我知道,对于孩子,我们对他们奢求得真的太多。面对变形的教育体制,我们也相应的将这些变形的压力转载给了稚嫩的肩膀。我们应该给予的爱心培养,习惯培养,做人培养这些真正对他们一辈子受益的东西却抛得好远。
昨天带女儿和美国的朋友一起吃饭,一双儿女,从小在美国长大,那份天真的眼神,正直的气魄令人羡慕。轻松有趣的学业更是令人心疼,心疼我们的孩子在受着怎样的待遇。女儿还不懂得这种比较下的不平和不满,但是看着她专心看课外书的样子,心中还是微微一阵心酸,孩子是不懂得选择,只是在既定的路上行走,而我无法给予她这份轻松,还时不时以考试分数要挟。我自知这份矛盾,但是很无奈。这更增加了这份心疼,因为我知道我无能为力,进而心疼又变成了内疚和自责。
每个父母,对于孩子的感情是难以描述的,各有不同。对于女儿,虽不会如有些母亲般成了生活的全部,但是肯定是我生命中最为珍视、最能令我因她的喜怒而乐哀的人,是我柔情肆意播撒的天地。又想到妞妞,一岁半就离开了人世,将最稚嫩的声音,最喷香肉体,最单纯的神采,最天然的喜怒留在了爱她的人的记忆中,这是多么残忍的滋味。
哲学思辨是能让人坚强的寻找活下去的理由的,也能找寻到逝去的缘由。钦佩在这样的巨痛中,周老师仍能如此冷静客观的分析自己的感情和心绪,真实的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其实,做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必去羡慕别人,珍惜自己的拥有。很难去真正同情别人,没有亲身感受,任何同情都只是隔靴抓痒,只有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周遭,尽可能不让别人有同情的机会。
妞妞读后感3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时,父母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养育大,你却从此脱离了父母的约束,飞向自由的天空,翱翔在这美丽的天空中,我不禁要问:你有没有忘了你的父母?”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是各有不同的。周国平先生的《妞妞》可以说是感动了无数人的心。妞妞,一个漂亮的女孩,黑色的头发,又大又黑的眼睛炯炯有神。可就这样一个可爱、无辜的女孩被可怕的病魔纠缠上了,她患上了绝症,是治疗还是放弃,这让这一对父母陷入深渊,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让妞妞受少一些的痛苦。
当医生用冰冷的仪器从妞妞手中抽出鲜艳的血时,当妞妞的哭声回荡在医院的走廊时,妞妞的父母的心里像是有把尖利的刀在肆无忌惮的划着,这种痛苦我们可想而知,我们体会到的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的爱达到包容天地,我们则是天地中最重要的。最终妞妞还是在父母的保护下安静的走了,我能体会到周国平夫妇的无比痛心。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许多道理。有一个故事叫做乌鸦反哺,有一份亲情叫做羊羔跪母,更有一份感动叫做孝敬父母。
父母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你身上,这足以让你无条件的回报父母,我读了这本书后,更能感觉到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浓浓爱意。父母的爱比大山还坚固,默默无闻的在后背支撑着你;父母的爱比万家灯火还要明亮,悄悄照亮你前进的道路;父母的爱比天空还要大,只是为了保护你,让你不受到伤害。这又更足以让你无条件回报父母。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理由等着你去发现。现在就让我们从滴水之恩回报父母的涌泉相爱。
第二篇:读后感《妞妞》
爱无生死——读《妞妞》有感
曾无意间,看见一本《妞妞》,惨白的封面,墨黑的字迹,题下写着“一个父亲的札记”,透着股哀伤。一种强烈的同情感让我拿起了它,细细品读。
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名叫妞妞的女孩,得了绝症。小鱼小鸟都有眼睛,可妞妞却没有。在妞妞唯一一个生日上,妈妈对客人说你们看妞妞的眼睛像不像波斯猫,而爸爸告诉她波斯猫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猫;妞妞一遍遍的哭诉:“磕着了,磕着了„„”她不明白世界为什么老是磕着她;在妞妞即将离开的那些夜里,她躺在爸爸身边轻声唤着“爸爸”,爸爸也轻声应答,在苍茫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生离死别更让人痛伤的啊„„但她乐观、坚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渡过了灿烂却短暂的十八个月。
读了这本书,我百感交集。比如妞妞是一个婴儿,可她为什么却要承受着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承受的痛苦,却要迎接着本是暮年才会迎接的死亡;比如本来和和美美的家庭,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幸;再比如,妞妞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又是多么的感人,令我钦佩。当一切病痛朝着妞妞袭来时,她却用微笑承受一切,面对一切,这更使我感动而又敬佩。
而妞妞的爸爸周国平也值得我们敬佩。他说:“我爱女儿胜过爱一切哲学。”妞妞在世的时候,他为妞妞找一切能治她病的办法,为她写日记,陪伴着她„„他给了妞妞一份无私的爱。妞妞走后,他悲痛不已,心中却依然爱着妞妞,并写下这本书,来纪念她。
他们彼此的爱与信任感动着我,温馨着我。女儿在承受病痛的同时,父母也在承受着身心的剧痛!而即便是病魔与挫折,也磨灭不了这一家人彼此的爱。离别,诀别,人生,生命。我想人生会有很多次的离别,但生命的最后一次离别便是诀别,便是生与死的隔阂。父亲对女儿深沉而温柔的爱,让人心碎。但我也相信,这样的爱早已超越了生死,得到了永恒。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爱与被爱着,彼此总会不抛弃,不放弃。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携起彼此的手,给予坚定且无畏的目光,将爱深深地化为动力支撑着彼此。就如同周国平给予妞妞的希望,妞妞给予父亲的快乐与欣慰。那么,即便病痛挫折,历史长河,生死阴阳都无法磨灭这永恒的爱。
第三篇:妞妞读后感
暑假我读了《妞妞》这本书感受到了生命和亲情的可贵,不要任意践踏生命,追求名利,淡薄亲情,等你失去才知道他的可贵。
《妞妞》是个真实的伤口,周国平用这样一个伤口来释放他自己初为人父,却在转眼之间又失去了那个原本属于他的小生命,从天堂跌入地狱的痛苦。妞妞出生后,就成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周国平在书说:“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然而生命是脆弱的,襁褓中的妞妞却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在接下来那一年多漫长却又短暂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妞妞作为一个生命是怎样发源、澎湃,也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眼疾携带着死神是怎样一步步逼近、吞噬这个稚嫩的生命的。
“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这一句话被铅印在书的扉页上,用很大的字体。周国平是个伟大的哲学家,然而妞妞这个生命的出现,让他发现“哲学家”这个称号也不过是个世俗的头衔。“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稚嫩的小生命那样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哲学这个曾经被周国平视为一切的东西,却因妞妞的存在而黯淡无光。然而哲学却换不来妞妞的生命。在死神的面前,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怀抱他的小女儿低声啜泣,不肯松手却始终无能为力。任何人,不管是父亲或是哲学家,在死神面前都一样卑微和矮小。
妞妞在这个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会用“疼痛”这个词来表达眼疾发作时的痛苦,她只会一遍又一遍地喊叫:“磕着了!”只这三个字,却足以令人心碎。幼小的妞妞不知是什么东西总是磕着她,她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疼痛”。她只知道:“爸爸疼,妞妞哭。”妞妞的聪明,妞妞的懂事,妞妞对音乐的挚爱,无一不让人感叹:这个小生命几乎趋近于百分百的完美了。天妒英才,老天真是越来越无情了,连这朵刚刚绽放的花骨朵他也妒忌,他不因妞妞的可爱而怜悯她,而施舍给她一双健康的明眸。他唯一多给了妞妞的就是那可怕的眼疾和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磕着了”。
苦难是人生的催化剂。在《妞妞》中这个观点被彻底推翻。“人家都说共同受难的经历会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担的,说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担自己的那一份。你对妞妞的思念和哀伤,我不能帮你缓解,反过来也一样。”妞妞的母亲雨儿在和周国平共同经历了失去妞妞这一遭遇后痛苦地对他说作为父亲的周国平毕竟还有一个文字的祭坛,而雨儿什么也没有。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苦难未必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表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作者夫妇的分手让我难免觉得有些惋惜,似乎是雪上加霜,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但转念一想,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失去妞妞的巨大痛苦,开始新的生活。
在《妞妞》最后的附录里有这样一首诗,满纸都是冷峻和温柔。让我未干的泪水再一次为之泉涌,像敬重生命般地凝视这本超越生命本身含义的书。然后,开始学会,珍惜生命和亲情。
第四篇:妞妞读后感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过去我曾经读过周国平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今再次回味我竟依然抑不住泪流满面。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把美好的东西放在你眼前打碎,而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有比自己的儿女更美好的东西吗?这不是一本书啊,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
《妞妞》是个真实的伤口,周国平用这样一个伤口来释放他自己初为人父,却在转眼之间又失去了那个原本属于他的小生命,从天堂跌入地狱的痛苦。妞妞出生后,就成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周国平在书说:“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然而生命是脆弱的,襁褓中的妞妞却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在接下来那一年多漫长却又短暂的日子里,他亲眼目睹妞妞作为一个生命是怎样发源、澎湃,也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眼疾携带着死神是怎样一步步逼近、吞噬这个稚嫩的生命的。
妞妞在这个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会用“疼痛”这个词来表达眼疾发作时的痛苦,她只会一遍又一遍地喊叫:“磕着了!”只这三个字,却足以令人心碎。幼小的妞妞不知是什么东西总是磕着她,她不知道那种感觉叫做“疼痛”。她只知道:“爸爸疼,妞妞哭。”妞妞的聪明,妞妞的懂事,妞妞对音乐的挚爱,无一不让人感叹:这个小生命几乎趋近于百分百的完美了。天妒英才,老天真是越来越无情了,连这朵刚刚绽放的花骨朵他也妒忌,他不因妞妞的可爱而怜悯她,而施舍给她一双健康的明眸。他唯一多给了妞妞的就是那可怕的眼疾
和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磕着了”。
生命从无中来,通过这个世界,又走向无。脆弱,敏感,稍纵即逝的生命,坚硬,冷漠,亘古永存的世界。生命和世界,多么不同的东西。当生命通过世界时,怎么能不被磕着呢?愈是纯粹的生命,就愈容易被磕着,愈遭到这个世界的拒斥,妞妞不明白为什么世界总是磕着他,磕得越来越疼,疼得不得了,她不明白为什么用爸爸妈妈领她通过这个世界,还总是让她被磕着,她太疼了,紧紧地抓住爸爸的胳膊......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是一种地狱般的折磨!只有这时候才会明白,哲学中的苦难真到了生活中,绝不是金光闪耀的“崇高与光荣”。在残酷的生命现状面前,个人的弱小与无奈纤毫毕现,咬牙忍受成了唯一的办法。哲学是智慧的科学,身为哲学家的父亲却发现任何一种智慧都不能使他免于痛苦。尽管明白爱正是痛苦之源,可这个做父亲的人不能不爱、不愿不爱。他写道“我明白了,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这牵挂的线团系在你远逝的小躯体上,穿透生死的壁垒,达于另一个世界。我明知你不复存在,仍然惦记你犹如惦记一个失踪的游子”。
“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这一句话被铅印在书的扉页上,用很大的字体。周国平是个伟大的哲学家,然而妞妞这个生命的出现,让他发现“哲学家”这个称号也不过是个世俗的头衔。“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稚嫩的小生命那样使我爱入肺腑。只
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哲学这个曾经被周国平视为一切的东西,却因妞妞的存在而黯淡无光。然而哲学却换不来妞妞的生命。在死神的面前,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怀抱他的小女儿低声啜泣,不肯松手却始终无能为力。任何人,不管是父亲或是哲学家,在死神面前都一样卑微和矮小。
透过周先生的笔,我们还读到了他对生命的思索,他用哲学家的眼光观察芸芸众生,用哲学家的头脑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在书中穿插的一系列的人生感悟,有些看似跟妞妞完全没有关系,谈及凡夫俗子,付出与报酬,永恒,神秘等等,但倘若你用心读他的一字一句,就会发现这些人生感悟不是空穴来风,每一段都与妞妞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每一段都是由妞妞所引发,由妞妞所启迪。例如在札记之二中的《命运之感》一篇,就是作者由其女儿悲惨的命运而引发对命运的感叹。他觉得他和妞妞终会再相遇,而妞妞“来这世上匆匆一行”,也许“只是为了认一认爸爸,为那永恒的相聚未雨绸缪”。可以说,是妞妞短暂的一生带给他对人生的更深一层理解。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你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人在遭受苦难时诚然 可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一一样东西能使你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你自己的坚忍。一个人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份亲情,有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的两项成就。
世上的神秘,莫过于生和死。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过一次诞生,终有一次死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目睹自己的诞生和自己的死亡。上苍
把两个什么都向我们隐瞒着,只把其中的一小截平凡展示给我们。我是活在这两个什么之间的一个糊涂,除了知道自己此刻活着,我还知道什么呢?读罢此书,更从中体会到,能健康快乐的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难得的事。为了妞妞,请珍惜我们现有的生活。因为,活着,便是快乐。
第五篇:《妞妞》读后感
尼俄柏的眼泪
—《妞妞》读后感
尼俄柏在她的儿女惨遭杀害后变成一尊石像,只有那双呆滞的眼睛淌着永不干枯的泪水,所以,尼俄柏是一个悲催的象征,只要天下还有不幸的父母,她的眼泪就不会流干。
也许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还在父母佑护下成长,未经历人生坎坷的学生而言,并不能体会周国平失去妞妞时的无以言表的痛苦,但我却能明白世界上没有任何痛比这来得更残忍,来得更痛彻心扉。每一个新生儿的诞生都如同清晨的露珠般迷人闪耀,她的圣洁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抵抗婴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因为它比世界上任何美妙的乐章更动听,更何况对于一位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的父亲而言。可想而知,当妞妞诞生时周国平当时那喜出望外的心情,就好象黑暗中出现了一丝耀眼的亮光。可是偏偏命运总喜欢捉弄人,妞妞的生命早已被无情的上帝赋予了“保质期”,一切厄运都开始慢慢靠近周国平美好的家庭。
都说孩子是父母最得意的作品,为了孩子任何辛苦都是心甘情愿的。可是还没来及周国平为自己规划将来养育妞妞的艰辛,死亡以如同一个卑鄙的阴谋,把这个毫无戒心的小生命团团围住,尽管表面上看她依然美丽,健康,宁静,活泼,依旧毫无顾忌的吮吸着母亲给予的乳汁,如此安详,但是魔鬼却玩弄一个简单得以无以复加的乘法,悄悄给这一切加上了一个负号。
恶性眼底肿瘤,多么可怕的字眼,像一个晴天霹雳般砸向周国
平夫妇,一切来得如此突然,突然发现,世界上是有绝望这种东西存在的。医生毫不吝啬的抛出一句“存活率极低,做好心理准备的话”,这无疑给了在阅读中的我沉重的一击。在我看来,死亡是如此荒谬,无法挽救的死亡更加不可理喻。
医学难道就这么脆弱,这么不堪一击,连一个婴儿的生命都挽救不了吗?这是我的第一反应,这么美好的小生命难道就这么被摧毁了吗?在妞妞临走前的日子里,书中每一个细节都使我眼眶湿润,妞妞是如此懂事,在癌细胞无情侵蚀她幼小的身躯时,她还能微笑,还能与父母交流,让他们减少担忧,这么小,她却似乎懂得了爱与付出。老天是如此不公,给了她如此短暂的光明,当她开始疯狂追寻亮亮这位人类好伙伴的时候,却无情夺走了这项权利,妞妞对外界事物是如此渴望,她喜欢汽笛声,喜欢猫猫柔和的叫声,喜欢树叶,喜欢花,喜欢任何美好的事物,她有敏锐的听觉,兴奋于所欲传入她耳膜的声音,但唯一遗憾的是尽管她能触摸,却无法用眼睛欣赏事物的美好。当妞妞开始会说话时,她新奇的接受所有教会她的词语,在她口中这些词语似乎都是一段美妙乐章。音乐好像是能减轻她身体疼痛的灵丹妙药,当她在忍受大人都无法承受之痛时,却还极力要求着播放音乐,并且还特别灵敏,我想要不是命运的捉弄,未来的妞妞或许能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磕着了”,是妞妞每次对疼痛的表达,没人了解一句磕着了背后隐藏的痛是多么浓烈。我能说我同情妞妞吗?不,我敬佩她,我欣赏他,我非常爱她。
一句“爸爸疼,妞妞哭”,估计会让无数读者泪崩,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残酷的命运,两者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对命运的态度。一则故斯拉夫祷文如此说:“主啊,请赐我力量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物,请赐我力量去忍受不可改变的事物。”面对命运,忍似乎是唯一法门。而人的生命中似乎充满了苦难,平常的小病小痛,挫折悲伤都可称之为苦难。一个人只有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从妞妞的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生命是如此珍贵,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更属于你身边所有爱你的人,他们都在极力保护你的生命,更何况你自己,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去轻易摧毁自己的生命,即使是天灾人祸,有时候我真想不通那些为那么一点小事而轻生的人,在妞妞面前,他们是如此懦弱,卑微。当你体会过死亡的恐惧时,也许就会恍然大悟生命的美好,我很遗憾,在奋斗了五百六十二天后,妞妞还是带着所有人的惋惜离开了人世。
“我旋生旋灭,看破红尘,我死后世界向何处去,与我何干?如今,你纵然也不能延续我死后的生命,却是我留在世上的一线扯不断的牵挂,有一根纽带比我的生命更长久,维系着我和我死后的世界,那就是我对你的祝福。”永远不要忽略父母对你的爱,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父母爱子女远胜于子女爱父母,因为给予者更爱接受者,世上最珍贵之物是我们为之付出最大代价的东西。
爱是痛苦之源,爱的越深,痛苦就越浓烈,虽然如此,也没人
能抵抗住爱的魔力。也许有人会说周国平如果对妞妞少付出一点爱,最后她离去时的伤痛也就不会那么深,试问,谁能抵抗住一个小生命用她那双稚嫩双眼瞪着你时的仿佛冰雪都被融化般的暖意,爱是无私的,不分贵贱,不分贫富,爱更是无私的。所以周国平选择为爱受苦,也胜做一个任何苦难都伤害不到的空壳。
我很感谢周国平,谢谢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本书,这不仅仅是一本他写给妞妞的书,更是一本启发人性的哲学书,书中有太多的哲理值得我们去回味,不管是对于苦难,生命,亲情,还是人性等方面,都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