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危险心灵读后感
UE1B 陳昭毅 1097200091 3,.s,,「危險心靈」讀後感
一個撼動人的故事,其核心角色不一定是由名人顯要來建築架構,一個國中生,發人深省的事件,何嘗不是一個檢討本身問題的觸發點,「危險心靈」告訴我們。
任何一個受到矚目的社會運動,必定有一個在初始不受重視甚至不為人知的點,如此這般,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書中一個時代洪流之下的國中生謝政傑,為追求心中那份單純的快樂,可以說逞匹夫之勇,也可以說他膽識過人,不論如何,這個故事總值得我們深思熟慮一番。
人的一生短暫,追求自己的想做的事進而使自己感到快樂有什麼不對,搖搖晃晃也許十年就過了,一成不變的動作也許三十年就過了,在這些無法挽回的時間中,對於自己剩餘的生命有沒有恐懼,有沒有想過在這一生結束的時候,你的知覺想法動作全部都將停擺不前。許多事情都沒有所謂確定的答案,該怎麼做,如何做,什麼時間完成,這些廣義的詞都是依據人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念來解答,是不是決定性的答案我們很難考究,因為當局者迷吧。
書中討論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但討論深思的層面卻不只如此,人們應對扭曲價值觀的姿態,認錯與不認錯的矛盾,罪惡感與否的激盪,疑惑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甚至漫無目的人云亦云的跟隨,這些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頻繁的重複上演,像一個圓般,沒有出口永無止盡,但破除這個迷思之後,等待我們的正是創新進步,成功的人們不外乎要昇華改變,而書中試著告訴我們的也許就是邁向下一階段的「必需品」。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當中的主角,該做什麼,該怎麼做,最清楚的莫過於自己,也許對當下的自己有期許有厭惡,但過去的已經過去,放眼未來才是對UE1B Lester Chen 1097200091
UE1B 陳昭毅 1097200091 自己最好的打算,無論將來要怎麼做,必須對得起自己,從善社會,全力以赴,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充實的人生才不會後悔。
UE1B Lester Chen 1097200091
第二篇:心灵读后感
星期天下午,太阳暖暖的,很惬意,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自己倒了杯茶,从书橱里取下《心灵在歌唱》这本书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当读到《一只左脚写人生》这篇文章时,我彻底被主人翁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精神感动了,于是来到书桌前提笔写下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主人翁克里斯蒂·布朗刚出生不久就患上严重的大脑瘫痪症,疾病使他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灵活运用自己的大部分肢体,可怜的小布朗,他只有一只左脚勉强能动!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小布朗将在痛苦中度过一辈子,然而,尽管生命如此苛待布朗,布朗却依靠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作家和画家。他用一只左脚不屈不挠地生活,撑起了自己整个生命,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对照布朗的命运,我们简直幸福无比: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拥有老师科学的指导……可是我们是怎么处理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的呢?当身体略有不适时,我就想着撒娇;当遇到难题时,我会飞奔到老师那里等老师讲解,而不是自己先开动脑筋分析或者查阅资料;当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我会立即找家长,家长做得不满意时还会发脾气;当考试考得不好时,我会选择逃避或者消极颓废,而不是正视成绩查找原因……对照布朗,我显得何其渺小。
感谢克里斯蒂·布朗,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轨道,即使只有一只左脚也同样可以写下瑰丽的人生篇章。今后,我将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美丽人生,遇到挫折时不自怨自艾,不到万不得已不搬“救兵”,我要像布朗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去战胜挫折和困难!
第三篇:美丽心灵读后感
人性之大美的赞歌
—观电影《美丽心灵》有感 乍看《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没想到竟是一部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更没想到这是一部真实天才极富人性的剧情片。赏罢之后,不禁为其中透露出的温情的人性之美折服。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小纳什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并于1974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进而研究数学。这个“来自远方的天才”没有上预备班,也没有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青藤盟校”,甚至对优雅的社会交际都不屑一顾,他有的是对数学的由衷热爱以及探求真正有意义的理论。终于,一次偶然的灵感让他写出了关于博弈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把人们已经接受力一百五十年的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完全不同的解释。纳什的人生开始了第一次飞跃。后来纳什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好多美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然而,生活的平淡让这位数学天才并不满意,直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这虽是一个耗时劳神的工作,但他却特别喜欢其中的挑战性。从此,纳什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变。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并且患上了令人可怕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现在的纳什再也不是风度翩翩的数学天才了,而是一个整天沉溺在幻觉中,不修边幅的近乎疯狂的疯子了。这让他的妻子艾丽亚吓坏了,但这位坚强善良的妻子怀着对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承诺,一如既往地决定和可怜的丈夫与这场被认为是只能好转、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处在病魔重压下的纳什要想恢复常态绝非易事,经历了无数困难后在妻子的坚强支持下纳什终于找回了最初的自己,并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部电影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也没有什么特技效果刺激观众,更没有什么宏大的严肃的主题发人深省。就是这部看起来平平,不够刺激悬疑的自传性电影赢得了好多人的青睐,为什么呢?我想,这恐怕与其中折射出的人性之美不无关联。故事中的纳什虽然是数学天才,却也是一个具有美好心灵的普通人,艾丽亚更是像一位具有人性之美的圣母玛利亚,在纳什遭难的期间,她能不离不弃,根源于她内心的人性之美,纳什的神奇般的恢复,更是离不开多少次对人性之美的呼唤。所以,即使故事中没有特别感人的情节,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中无意间透露的人性之美的赞歌。
现实中的人们,是不是缺乏了对人性美的追求呢?人性之美,是一种自然美,非物化的美,非功利的美,她不要求回报,不奢望收获,只是祈求人人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有一首歌这样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而我更愿意相信,只要人人都保持自己的一份人性之美,人间处处都有美丽心灵。
第四篇:心灵点滴 读后感
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心灵点滴>观后感
看完了电影,我想到我们进入昆明医科大学的那一刻,庄重的宣誓: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遵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影片中主人公帕奇亚当斯作为一名医者对待病人的做法是真正符合我们医学人道主义的做法。他能够真正关心病人的内心感受,让别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真正把医学的真谛融入了治疗之中,真正体现出了医者的崇高和圣洁。他不仅仅是为了治病而治病,而他更关注的是人,是为了治人而治病。
很多人往往认为帕奇亚当斯这样的做法仅仅是竹篮打水,无济于事。但是这部影片让我想到另外一个滴水杀人的故事。中世纪的欧洲,有个名副其实的暴君,他为所欲为,惨无人道。有一次他追究一位大臣的错误下了斩首令。当大臣被押上断头台,一切准备完毕只等国王下令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鬼主意。此时,断头台上的大臣已吓得浑身打颤,眼看就要昏过去了,可国王就是不发指令,只顾与身旁的重臣谈笑,赶来看热闹的百姓等得不耐烦了,窒息般的寂静被打破,人群开始哗然,就在这时,国王突然正过脸来,尖叫一声“斩!”侩子手没有砍下大刀,而是拿出一只小水壶,象往珍贵的花盆上浇水一样稍稍歪了歪——冰凉的水滴在了犯人的脖子上。就在这一瞬间,那犯人的头猛地一下垂到了胸前,心脏完全停止了跳动。斩台上,暴君的脸上浮现出欣然的笑意。“滴水杀人”这件事听来荒诞不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却丝毫不奇怪:是国王、侩子手的开斩令、如刀刃般冰凉的水滴,使犯人产生了“死亡感觉”所致。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持,他的肉体是脆弱的。
另外有这样的一则笑话,“一个因赶着交工程图而出车祸成为植物人的工程师,他的妻子同事为了能让他醒来,每天在他的枕边重复这样一句话:领导说图不用改了。终于有一天唤醒了这名工程师,他醒来开口第一句话便说:领导真的说图不用改了?”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从侧面也让我们看到精神力量的伟大之处。在医院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之光如果烁烁闪耀,那么生于病患中的他也更容易恢复健康甚至发生奇迹。这更体现出愉快的身心对健康的恢复是多么的重要。而帕奇亚当斯对待病者这样深入人心的关怀也是所有医者应该效仿的榜样。
当今社会,各种违背人文主义,违背医德的事情层出不穷:无医嘱执行,草菅人命,不合理收费,见死不救,唯利是图等等。这些事不仅仅损害了作为一个医者崇高的形象,而且给无数病痛中的人们造成了更多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这些事的发生完全违背了医学伦理,每个医者都应该熟知医学日内瓦宣言:
“在我被吸收为医学事业中一员时,我严肃地保证我的一生奉献于为人类服务。我对我的老师给予他们应该受到的尊敬和感激。
我将用我的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的职业。
我的病人的健康将是我首先考虑的。
我将尊重病人交给我的秘密。
我将极尽所能来保持医学职业的荣誉和可贵的传统。
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许宗教、国籍、政治派别或社会地位来干扰我的职责和我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开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胁下,我决不将我的医学知识用于违反人道主义规范的事情。
我出自内心和以我的荣誉庄严地做此保证!”
可是他们的这些做法,与帕奇亚当斯的伟大和无私相比,真的太令所有人失望。
我们做为一名医科大学的大学生,肩负着拯救人类疾病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学会从内心体会病者的疾苦,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真正明白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人愿意每天面对冰冷的医疗器械,我们应该学会相互关爱,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关怀,也许仅仅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减轻了他们很大程度上的精神疾苦,我们又何必吝啬呢。
这部影片,意在使同学们认识到心怀善意是多么难能可贵和伟大,树立像帕奇亚当斯一样甘愿为医学进步献身的道德品质,加深同学们对医德规范的理解,树立为发展祖国医药事业献身的信念。另外,心怀善意不论在何种体系中,都是共同的,无论是医学还是其他。即时我们只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心怀善意,哪怕是举手之劳,或者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我相信都能够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精神力量的伟大,我相信,我们的世界将充满更多美好的希翼。
第五篇:《引领心灵》读后感
我刚接任202_(1)班班主任时,对几名后进生实在是没办法。课堂上不时地批评,每逢班会都讲他们表现不好,经常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们。可情况越来越糟,他们几位不仅没有什么好转,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气人。不仅自己不守纪律,不好好学习,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全班的纪律和学习成绩。这一时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不久,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引领心灵》的书。让大家认真阅读,写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渐渐地,我感到不安。教师的工作不是为了教育好一切学生吗?千方百计地赶跑一个不好教育的学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吗?这个学生真不可救药吗?有多少不好教育的学生被老师如此剥夺了学习教育的机会啊!他们走了,虽然他不在我们学校捣乱了,但是他却被推向他人。最可怕的是许许多多的这样的学生流向社会,那将……我们教育工作者虽工作在学校,但是不仅对在校学生有责任,对社会上的青少年,甚至更多的人也有教育感化的责任。我们把问题学生往外一推了事,不仅没有尽到责任,而且给社会、家庭增加了负担。就好像掸家具一样,灰尘从这里又到了其他地方,依然污染环境。深深启示了我:孩子需要的不是责怪、批评,而是发自心底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