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菊花娃娃》读后感
《菊花娃娃》讲述了一个长发飘飘、美丽的小女孩,她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各种各样的布娃娃,并在每个布娃娃身上绣着漂亮的菊花的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菊花娃娃》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菊花娃娃》读后感1
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很好的书叫《菊花娃娃》,这是一本绘画版的书,书的外表很漂亮,故事内容很感人。
书中的主人公叫菊花妈妈,住在一个很美的小城里,她喜爱做布娃娃,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做布娃娃,每做完一个布娃娃,她都会在布娃娃身上绣上一朵菊花。小城里的人都说,她做一个布娃娃就像是生一个孩子,那些孩子都去了特别需要它们的地方。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她老了,今天,她正在吃力地做最后一个布娃娃——第108个布娃娃,她决定将这个布娃娃留给自已。
这年秋季,这座小城举行了一个布娃娃展览会,到了晚上,108个布娃娃自发的相约去看“他们”的菊花妈妈。
这本书让我很感动,因为菊花妈妈有一颗善良的心,帮助了很多人,如:一个小男孩因为夜里怕黑无法睡觉,她就让布娃娃陪他安眠;一对双胞胎姐妹在河边玩耍,妹妹失足落水,姐姐很痛苦,她就让布娃娃做她的小妹妹。就连她留给自已的最后一个布娃娃也送给了一个得了绝症的孩子。
菊花妈妈常帮助别人,但从不要求回报!社会上这种有爱心的人已少了,而爱的感觉是暖暖的,很贴心,值得用一辈子去回忆!当她老了的时候,108个布娃娃去它们的那座老房子里看望妈妈,这是她一生最好的回报了!
菊花妈妈用一个字来表示,那就是“爱”!
《菊花娃娃》读后感2我读了《菊花娃娃》这篇文章后觉得很感人,我很喜欢书中说的:“一个小男孩总是怕黑无法入睡,于是一个刚做好的娃娃就送给了他,让娃娃陪着他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因为我以前也有些怕黑,所以我挺喜欢这一段。故事里的女主人公用一辈子的时间做了108个娃娃,她把每一个娃娃都送给了非常需要它的人,而每送出去的娃娃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她把每一个娃娃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送出去的时候都很舍不得,但她却想到了能够帮助别人。
我也要跟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去做,不管事情的大小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和关心身边的人。比如上美术课时别的同学没有带笔,我就可以借他用一下。有的同学课堂笔记没来及抄完,我也可以借给他。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菊花娃娃》读后感3一座美丽的小城里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天天都在做布娃娃,每做完一个她都会在布娃娃的身上绣一朵菊花。从日出到日落,从年轻到年老,女人用一生的时间做了108个菊花娃娃,每个娃娃都去了她需要去的地方。为孩子解除生活中的烦恼,让睡不着觉的孩子安然入睡,让思念亲人的孩子得到安慰。女人就连陪伴自己的最后一个娃娃也送给了别人。在女人很老的时候,她的108个孩子回到了她身边,一起陪伴着她。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被女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她所做的一切,让我懂得了人应助人,爱人,有爱心。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而且是一种行动,一种在现实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付出,这种付出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因为在这付出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好的回报。
我们要学习菊花妈妈的无私奉献精神!
《菊花娃娃》读后感4《菊花娃娃》这本书读过之后我非常喜欢,《菊花娃娃》讲述了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古老的小镇上一个美丽的女孩,她非常喜欢做布娃娃,她用漂亮的花布、仔细的一针一线,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做出一个个美丽的菊花娃娃,每一个娃娃她都给起了名字,送给小镇上的人们,为他们带来的欢乐。在她即将老去之时,那些美丽的布娃娃,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来看望赋于她们生命的母亲,给自己敬爱的妈妈送行。
她用青春和爱心给了菊花娃娃鲜活的生命,她是一个无私和奉献自己的人,她为了一个小女孩的快乐,而将最后一个留给自己做伴的布娃娃,无私的送给那个小女孩,她给别人带来了幸福,从来没想到自己。我要学习她的精神,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奋发有为的人,做好事帮助他人,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菊花娃娃》读后感5《菊花娃娃》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座美丽的小城里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天天都在做布娃娃。每做完一个布娃娃,她都会在布娃娃的身上绣一朵菊花。不分白天和黑夜,春夏和秋冬,从年轻到年老,用一生来做布娃娃。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爱心”和“善良”,女人做的每一个布娃娃都去了特别需要它们的地方。陪着还怕黑夜的男孩入睡;给失去妹妹的姐姐带去安慰;给即将结婚的年轻人送去幸福;就连最后一个日夜陪伴女人的布娃娃,也送给了见不到明年春天的太阳的小女孩。
这个故事中我也学会了“感恩”和“回报”。每个布娃娃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妈妈。每人摘了一朵女人最爱的菊花,纷纷扑向女人的怀里。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富有“爱心”而又懂得“感恩”的人。
第二篇:菊花娃娃读后感最终稿
《菊花娃娃》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菊花娃娃》的书,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这个动人的故事吧!
在一座小城里,生活着一位善良而美丽的女人,她每天都缝布娃娃,每当缝完一个布娃娃,就在上面绣上一朵美丽的菊花。可是她做的每一个布娃娃都离开了她,因为他们都去了需要他们帮助的小朋友那里。当她满头白发的时候,她已经做了108个布娃娃,但是身边却没有一个布娃娃。
直到有一天,所有的布娃娃参加一个布娃娃展览会,当他们看着彼此身上那朵美丽的菊花时,就知道了,对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都特别想回家去看看他们的母亲。于是就在当天晚上,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家去了。从此以后,他们和自己亲爱的母亲度过了幸福快乐的一生。
这本书里讲述的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和对社会无私的爱,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而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需要他们的地方,而身上绣有菊花的孩子,怀着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最后也回到母亲的身边,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当我读着这本书时,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她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城,因为要照顾我的生活和学习,所以辞去了老师的工作,她就像书中女人一样。因为爸爸的工作需要,所以我们一家三口来到青岛,只有每年过新年的时候才能回去看望姥姥,我想她是多么的思念远在他乡的妈妈啊,她又像书中的菊花娃娃一样。
当我读着这本书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和菊花娃娃一样心情,我也特别害怕,担心当长大了以后,会不会因为工作的原因而离开她,担心不能陪伴在妈妈身边,担心会不会想念她。可是当我看到最后结局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母亲无私的爱,会爱铭记在孩子的心里,所以最后所有孩子们都回来了,一起陪着他们的母亲度过了幸福快乐的一生。
所以我想对天下所有离开家的人们说:“回家吧,你们的母亲正在家里苦苦等待着呢,回家吧,你们的母亲会很高兴的,因为他们在等着你们来牵着她们的手,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第三篇:《菊花娃娃》初中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一本书叫《菊花娃娃》,它的作者叫曹文轩。这本书为什么叫“菊花娃娃”呢?因为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有一位美丽的女孩,她每做一个娃娃,上面都会绣一朵菊花。
这个女孩用最美丽的花布,一针一线地做着每一个娃娃。她给每一个娃娃都起了一个名字,再把娃娃送给真正需要的人,让菊花娃娃带给他们快乐。她把菊花娃娃送给了一个害怕黑夜的男孩,让他不再害怕黑夜,还送给了一个失去妹妹的姐姐,让她不再觉得孤独……就这样她把菊花娃娃送给了很多需要快乐的人们。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小女孩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一共做了108个娃娃,她给每一个菊花娃娃都赋予了生命和使命,让她们给人们带去了希望,带去了快乐。她想最后一个就留给自己吧!
让这个娃娃每日每夜的陪伴着她。但是,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看到老奶奶的这个娃娃,她觉得非常好看,也非常喜欢,她的妈妈告诉老奶奶:“这个孩子得病了,过一段时间就看不到这个世界了。”
说完,就想带着小女孩要走,小女孩缠着妈妈说:“妈妈,我想要……”这个老奶奶看到这一幕,决定把这个娃娃送给这个小女孩,因为她希望她的菊花娃娃能给每一个人带来快乐。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这本书里的菊花娃娃,我更喜欢给了菊花娃娃生命的美丽女孩,她的无私、善良、爱心及爱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篇:菊花娃娃
《菊花娃娃》读后感
济南市育新小学 二年级一班 朱孟姝
《菊花娃娃》的主人公——一个长发飘飘、裙裾飞扬的女孩,她飞针走线地做着一个又一个的布娃娃。在不经意间我们读懂了什么是“执着”和“专注”。女孩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布娃娃们,从日出到日落.从春秋到冬夏,从青丝到白头,用了一生的时间。每个布娃娃都去了应该去的地方,为孩子解除生活中的烦恼;让睡不着觉的孩子安然入睡;让思念亲人的孩子得到安慰„„最后,当所有的娃娃都来到了展览会上,最后一个布娃娃对哥哥姐姐们讲,我们的妈妈已经老了,也许此时此刻正躺在床上。于是,这一天夜里,所有的布娃娃推开了后窗,从展览厅跑出来,沿着大街往他们出生的那个古老房子跑去。当穿过菊花地的时候,每一个娃娃都摘了朵菊花,黄色的、蓝色的„„第二天早晨,妈妈的窗台上、地上,全是布娃娃,全是她的孩子。作家曹文轩用优美又带着淡淡哀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静静品读的同时,在清静典雅的文字中,我们读懂了执着和专注,看到了热爱和珍惜,感知了善良和爱心,懂得了感恩和回报。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济南市育新小学 二年级一班 朱孟姝
我有一本书,叫《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卡洛科洛迪的作品。故事从一开始就很好玩,尤其是那些充满教训的经历。比如说,在仙女面前,皮诺乔每次撒谎,鼻子都会长一个手指头那么长。皮诺乔羞愧地承认了错误,仙女便唤来啄木鸟把长长的鼻子啄回原状。这一段告诉我们不能撒谎,不然会受到处罚的。皮诺乔的爸爸杰佩罗为了买一本书让皮诺乔上学,把自己的外衣卖掉了。可是,皮诺乔为了看一场木偶戏却把书卖掉了。后来,皮诺乔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了木偶戏老板,老板被感动了,给了他5个金币,把他放走了。在回家的路上,皮诺乔又被狐狸和猫骗走了四个金币,还差点被吊死。但是,皮诺乔自从来到仙女家之后,就变成了一个诚实、爱学习的孩子。最后,仙女被感动了,把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男孩。我也要像皮诺乔那样知错就改,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第五篇:《菊花和刀》读后感
《菊花和刀》读后感
读完《菊花和刀》一书,让我从日本人生活和其它的活动的细节上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性格。
菊花与刀是日本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两件事物。“菊花”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菊花和刀的搭配在我们看来是一对矛盾体,但是日本人身上却拥有这样的矛盾物,有着矛盾的双重性格。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精神分裂”的民族,生性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固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我从日本人忠贞而又易于背叛的性格谈谈我对日本性格的感想,同时用自己鄙薄的见解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进行日本人的思想进行比较。
书中谈到,“在战争中,日本军队里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救护队,没有一个由前线收容所、后方野战医院和远离战地的综合疗养院组成的医疗系统。”“日本人救治自己的同胞时,采取像对待损坏的物品一样的态度”。“某些危急情况下,那些住院的病人竟被简单地杀死了结”。在我们看来,日本人的做法是不道德,残忍的,是对生命的不敬重,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为国家奋斗献身的勇士,坚决保全每一个士兵的生命,可是日本国民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觉得受到这样子的对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子是一件光荣和忠贞的事。他们和中国坚决要援救每一个士兵的思想大相径庭,是我们不能都理解的。
在对待战俘这个问题上,日本人认为“成了俘虏,那么他在日本就再也抬不起头来,他的名誉扫地。他再也无法同过去一样地生活了,他是一个死去的人”。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国家的荣誉的爱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却无法理解成了俘虏,他们却选择死,也不愿意再生存,即使他们已经安全回到了国家里面。我们中国有些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英雄不问出处。而且在我们看来,成了战俘,只要仍然忠于国家,依旧是一个英雄,但到了日本战俘却成为了耻辱,也许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忠贞和荣誉。我们无法理解他们就像他们对我们成了战俘还能抬得起头做人一样感到不可思议。
说到他们忠贞而又易于背叛的性格,对待战俘问题上,暂且说他们忠贞,但是一旦他们选择了叛变,他们也将是一个叛变比较彻底的人。书中提到“他们详细地把弹药库的位置、日本兵力配备情况告诉我们,并为我军写宣传稿,与我军轰炸机的驾驶员一起出航,为他们指点军事目标。”我们能够理解有些战俘在受不住诱惑时会发生叛变的行为,因为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并不缺乏,但是我们多少还是会对敌国关于暴露自己的国家的事有所保留,多少不像日本人那样暴露得那么全面,我们的心中多少还会残留一份爱国情怀。日本人好像不知道自己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应该说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他们这时就好像揭开了新的一页似的,虽然在新的一页上写的东西同过去写的截然不同,但他们却以同样忠实的态度实践自己新的人生”。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就不再像对待“战俘”问题上这样来对待自己的生命,这时生命对他们来说还是可贵的,活着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
但是每一个民族它之所以拥有不同的性格,无论在别人看来是好还是坏,都是受到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即便拥有“菊花和刀”般的双重性格也是一样。
日本的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不一样。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运动相对比较彻底的英国相比较来说,日本的制度中却保留了许多的封建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深严的国家,每个等级之间有一个长长的阶梯,无法跨越,日本人的等级体制从阶级上更是延伸到了家庭当中。这种等级的思想从小到大,从历史到现在都深深地烙印在日本国民的脑海中,从而影响着他们的性格。例如天皇的神圣不可侵犯,对天皇的忠义和绝对服从的思想到现在依旧影响日本人。军国主义的思想也是他们之所以好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