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学》读后感
《说学》读后感
李吉瑞
有幸获读《说学》一书,在这里首先感谢编写者的良苦 用心和教育智慧的分享。读完后主要感想如下:
一、要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
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三中心”中,过分强调了教师教的地位,在这种理念下,教案则被老师们视为传递知识的载体和法宝。而要想让教师设计导学案,自然得先打破这种观念,实现两个转变:由“唯师”转变为“唯生”,由“唯教”转变为“唯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理论才能保证我们导学案设计的方向不会偏颇。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我们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为本”就是我让我们做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二、满足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用好教材: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
2、学情调查是起点。
3、分层设计重差异。
4、学法指导在其中。
5、集智备课作保证。
三、我们的不足
1、课改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形成坚定的变革观念。对策: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2、导学案的设计中“导”的成分不够,有习题化倾向,无法起到高效课堂支架的作用。对策:坚定遵守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多方法和路径。
3、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够完善。对策:做好细化也分层工作,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目标陈述上写明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4、集智备课不够。对策:集智备课纳入到每周的常规则教研活动中去,每周要对下下周上课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
5、课堂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对策:按照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梯度、角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他们更大的想象和运用空间。
6、个别小组长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对策: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确保每组的小组长会议如期召开。
第二篇:中国少年说-读后感
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小至蝼蚁大到宇宙,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发展。愚昧变文明,落后变先进,弱小变强大。没有变,历史岂能前进?没有变,中国的革命怎能发展到今天?变,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今日的中国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发展着,她正在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飞跃。五湖四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史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已经竖立了,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少年的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国。梁启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个“少年中国”的少年,怎样做才不至愧对这光荣的称谓和这美好的时代呢?
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已经五千年了。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我们应该为她光辉的史册添上灿烂的一页!我们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立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理想并不是说你想成功就会成功的,他要求你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巨大的代价。实现理想需要力量,力量来自知识,我们要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就要有文化。今天的刻苦学习、发奋读书将是明天实现理想的基础。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从一加一学起,孜孜不倦、勤勤恳恳,而且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这样,知识才会在我们的脑子里扎下根,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
少年还要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是初升的太阳,他是才华发源的长河,他是一团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烈火!少年是与世界有缘份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想凭自己的本事改造它们,有时对一切都感到不顺心,不满意,总想凭自己的意志使一切都顺从于自己。虽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争强好胜!他像是那目射神光、长啸生风的初下山的乳虎;又像是那奋鬣扬蹄、控制不住的新驹。他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源泉,雄心壮志的出发点!在改革的年代,我们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
古人云: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是的,时间过得很快,就好像鸟飞一样,一去便无踪迹了。所以,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我们要珍惜光阴,加倍努力。要知道“少年衰老与花同”,“流光容易把人抛”呀!现在的中国,一切都在快节奏、高效率地行进。生活在这样一个飞跃的时代,我们少年人更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识、实践和创造去开拓生活,主宰世界!
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曾经造就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其中有不少是颇有作为的少年。王勃,“唐初四杰”之一,著名的诗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他七岁能诗,十几岁就中了进士,可谓少年才子,春风得意了。然而他不是屡遭贬斥,颠沛流离,年近28岁就郁郁而终了吗?这说明旧时代的有为少年缺乏用武之地,只能空负才华,含恨九泉。中国历史上那些少年皇帝们,从小继承皇位,称孤道寡,不可一世,但是他们有哪一位是真正为人民造福的?他们只不过是封建社会中的畸形产物而已,他们不是一个个的给人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吗?
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才是历史新纪元的开创者,才是未来历史的主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我们将把“少年中国”建设得更富有,更强盛!
第三篇:饺子说读后感
看了群友小许写的《饺子说》勾起我的回忆,饺子说读后感。小时候,我有很多臭毛病,不吃香菜;不吃姜;吃饺子,吃皮不吃馅;喝面条,光喝面不哈卤子。
每次吃饺子,光给我下饺子皮吧,我还不吃,嫌没味。每次都是饺子煮好后,老妈把饺子肚咬掉,剩下边边给我吃。小孩子不吃菜哪行啊,最后把家人折磨得想了一个招。我妈个子不高,我很小时候就怕自己长矮了,总是说“我不长俺妈那么高,我要长俺姑那么高”。以后每次吃饺子,俺妈就说,“我小时候吃皮不吃陷,最后长这么矮,你如果不吃陷,非长我这么高”,把我吓得使劲吃,连皮带馅吃好几个。最后我长到1.65米,如果小时候早点开始吃陷,可能突破1.70的高度。O(∩_∩)O哈哈~
插段广告——我家闺女糖豆小姐,不爱吃鸡蛋黄,后来我们编了个善意的谎言,不吃鸡蛋黄,蚊子咬。夏天那破蚊子专叮孩子,每次豆豆挨咬,都说“妈妈,我吃黄了,怎么蚊子还咬我”我无奈回答“豆豆,你吃的还不够”孩子瞪着纯洁的眼睛说“妈妈,是不是我得吃一些一些啊”……,读后感《饺子说读后感》。上个周回家,豆豆又不吃黄了,我说“豆豆,不吃黄,蚊子又会咬你了”豆豆说“妈妈,蚊子都回家了,不咬人了”孩子大了,不好骗了!——广告结束
那时候吃饺子,感觉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从没觉得饺子很好吃,从来没觉得自己馋饺子。还很生气,为什么每次过节都得吃饺子啊,为什么不吃包子呢。直到高中,一个月回家一次,最馋的就是饺子。月中,家长都会去看看孩子,送点吃的,每次都有饺子,那时候才真正觉得饺子真好吃。不管班上谁的家长来了,同学都会喊“咱妈来啦”“咱爸来啦”“有饺子吃罗”。
现在成家了,每周回家一次,老妈还是会包一顿饺子,走时还会带一盘。饺子好像就是代表了团团圆圆的感觉,喜欢那热气腾腾的感觉,那是家的味道!
第四篇:《马说》读后感
《马说》读后感
&ldqu;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rdqu;
对于《马说》,我的感想与观念和韩愈的观点出奇的一致,天下之有才人,皆叹无觅才者也。
而我的看法,只有一点点不同‐‐从有才之人的角度看,还是有许多出路的。
&ldqu;五柳先生&ldqu;式
古时候有才人有许多是如同五柳先生一样生活的,他们无人发现,无人引荐,于是寄情于山水之中,以饮酒
作乐,赋诗为乐,过完这一生。&ldqu;常著自娱,忘怀得失,以此自终&ldqu。
代表人物:陶渊明,唐伯虎 看法:这类人有的因为看破官场的腐败,也有的是因为不能涉足于官场,总之是隐居。对于这个,我很有看
法。若是说得好听点,就是不慕荣利,不攀权贵,不&ldqu;摧眉折腰事权贵&ldqu;;但说的不好听点,就是自卑消极,逃避现实。如果是这样,我是很瞧不起的,浪荡一生,空余诗书千百篇,却不能为国家朝廷做有意义的事
情,又有何用?即便无人赏识,也要自己想办法,不能每天消遣娱乐,浪费才华。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光
彩,总言之,我不喜欢这个做法。
&ldqu;毛遂自荐&rdqu;式
当然也有些人,不服气自己的才华就这么被埋没,于是自己上书给上级,自己包装自己,自己推销自己,那
是非常棒的,我比较赞同。代表人物:毛遂,姜维
看法:这个从性质上就区别了上一点,同样是被埋没,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勇敢的推荐自己,让自己能力突出
来,为国家做有意义,有目的的事,这样才能影响历史,改变历史,让自己名留青史。&ldqu;毛遂自荐&rdqu;,&ldqu;姜
维九出祁山&rdqu;,这些事情就能让他们的光芒绽放,不管最后有没有成功,他们都成功了。
总结:就算无人赏识,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就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瞬间。
&ldqu;三顾茅庐&rdqu;式
有更聪明的人,既不愿埋没才华,又不愿卑躬屈膝,于是就有了&ldqu;三顾茅庐&rdqu;这个流传千古之说。等待并创
造机会让别人发现你,这样的人老谋深算一般人不可及。
代表:诸葛亮
看法: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是最机智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方法,若成功,则名芳千古;若失败,则无人问津
。危险性极高,只有高智商的人才会去做,才能成功。诸葛亮一生忠心汉室,出师表让人敬佩。
总结:《马说》告诉我们:就算没人赏识你,世间无伯乐,但你可以用你的智慧,化解这个烦乱的现状。
第五篇:读后感说课
读后感说课稿
望埠初级中学黄燕平
一、说教材。
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共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作文训练的内容依次是游记、消息、议论文、小说、说明文、读后感、改写。读后感是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早在第三单元的时候学生们就已经学习了议论文,对议论文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进行了简单的议论文写作。而读后感是属于议论文中的一种,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起来比较好掌握。所以,这次读后感的写作指导中,我将以下几点分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写作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作读后感。
过程与方法:
1、笑话引入,解题;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引导。
2、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讲授法。
3、掌握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结构;归纳法、分析法,视听结合法。
4、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举例法、练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读后感。”
其中,“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定为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写作读后感”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这节课中,我分别采用了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引导、讲授法、归纳法、练习法,视听结合法、举例法、练习法。
讲授新课之前,我采用笑话阅读引入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时引导,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时,采用讲授法,有利于学生对读后感的写作快速入门;掌握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结构,用了归纳法,有利于学生快速了解其结构;然后通过视听结合法,变幻方式生动再现《小马过河》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入分析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时用了举例法和分析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加深学生对基本结构的学习和掌握;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同样采用了视听结合法,再现《龟兔赛跑》的故事内容,方便视野狭窄或没有合适阅读材料的学生作为写作素材即使写一篇读后感,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三、说学法。
在教学初,由笑话引入,并解题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思考,体现学生上课眼到,心到;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时,采用了分析法,《小马过河》浅显易懂,是众多大故事中的小故事,大中取小,但其中却蕴含着大道理,小中见大,所以,用它作为课堂学习写作的阅读讲解材料,是再合适不过了;在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中,采用《龟兔赛跑》的故事,也是浅显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拿它来作为读后感的当堂写作训练的原材料是最适合了。在分析写作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和当堂写作训练时,采用了视听结合法,变幻方式生 1
动再现《小马过河》、《龟兔赛跑》故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采取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公开课共分五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及其时间分配如下:
(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
(二)写作指导。
1、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约2分钟)
2、写作指导。
(1)学写读后感第一步:找准感点。(约10分钟)
(2)学写读后感第二步:理清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引、点、议、联、结。(约10分钟)
(三)写作训练(约17分钟)。
(四)课堂总结(约2分钟)。
(五)课后作业(约1分钟)。
第一个环节“新课导入”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和“笑话引入解题”两个部分。依据新课标精神,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明白在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其教学方法,便于师生快速进入教学活动,落实各个教学目标,这点只需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笑话短小,感点易找,引入、解题也快,所以大约需要3分钟就够了。
第二个环节“写作指导”,先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写作要求,文字不多,约2分钟就可以了。接着进行写作指导,这里又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找准感点。因为这是学写读后感比较关键的知识,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求他们掌握,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行,约需10分钟。第二步:理清读后感的基本结构——引、点、议、联、结。这点是初学写读后感的人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所在,要讲得详细,至少约需10分钟。
第三个环节“写作训练”,是属于当堂练习,也是作文指导课的关键性环节,以便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因为是初学,也要分配较充裕的时间才能实现,不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约需17分钟。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情况作出总结,约需2分钟。
第五个环节“课后作业”,只需在课堂上布置下去就行,约需1分钟。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