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合集)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合集)



第一篇:《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母爱的羁绊》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家的博客中看到了他推荐的一本书《母爱的羁绊》,买回来以后迫不及待的将整本书读完,感触良多。

在《为何家会伤人》那本书中,提到每个成人其实也是小孩,每个成人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性格的缺陷,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是环境给我造成的,每个人都有两次的成长的过程,一次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第二次就是自己哺育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在第二次哺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够避免自己性格缺陷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就是“Healing the daughter of narcissistic mother”,就是指出了之所母爱会有羁绊,就是因为母亲的自恋的性格特质造成的`,孩子永远会问自己一个问题“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一直会有一个阴影笼罩着自恋母亲的孩子:我足够优秀吗?我的这些优秀的特质能够讨得母亲的喜欢吗?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与自己很大的一个压力,自恋母亲没有带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成长心里环境。这本书令人动容之处是:“这不是一个生气、不满、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一个理解之旅。”之所以有这样的自恋的母亲,是因为母亲在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肯定也遭受过不能克服的心里障碍和阴影,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教会女儿和母亲一起面对这些成长过程中不能逾越的障碍,从而是母女关系得到改善,母亲和女儿都得到康复。

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还是最后一章《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自恋母亲的女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怕自己重蹈自己母亲的覆辙,告诉你做为母亲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做为母亲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小程度的让自己的孩子收到这种自恋的伤害。

同情、责任、特权、价值、真诚、这些至关重要的人格特质,我们都要给予孩子,最后在生活中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完成自己的只属于自己的人生。

第二篇:《母爱的羁绊》读后感202_字

《母爱的羁绊》读后感202_字

li 女书FM

这本书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使我对母亲有了更深的理解,当那道阻碍我们关系的羁绊被看见之后,真正的亲密在母女之间传递,于是相处的时光变得越来越让人流连……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今有“妈妈在那儿家就在那儿”“最难忘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可以说,母爱之伟大已亘古流传,影响深远。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没有母亲的陪伴是不完美的;对于女儿来说更是如此,妈妈是女儿的榜样,妈妈对女儿的影响最大,妈妈身上的一些特质会传给女儿。这些遗传代代相传,一些传承着美好的品质,另一些则让人心碎。比如:为什么总是觉得没有人爱?为什么总是不自信?为什么对自己的外在有着偏执的追求?…原因在哪儿呢,很可能来自于妈妈身上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叫自恋!

自恋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一位自恋的妈妈有着两个最大的特征:

一是情感的匮乏,她整天关注的都是自己的感受。

二是强烈的自我关注,她做任何事的考虑角度都是从自己出发,很少关心别人,她会控制女儿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

对着自恋的妈妈来说,她会控制女儿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她把女儿视为自我的反映和延伸,会对女儿过分的严苛,会对女儿过度的关注,会要求女儿必须按照她的想法去做事。她没有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外在的人,而当成了自己的延伸,好像是年轻时候的自己。

自恋妈妈影响下的女儿一般会出现两种状态:要么和妈妈一样喜欢控制他人;要么和妈妈不一样喜欢讨好他人;并且会出现以下四种人格障碍:

第一,为什么我总觉得没人爱我。

第二,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第三,为什么我经常觉得空虚。

第四,为什么我总是不自信。

如果你在这四个方面有特别强烈的感受的话,这时候你就要反思,是不是因为你跟妈妈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亦或是你接受爱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你被这个自恋的妈妈控制的时间太长了。

自恋的妈妈无疑会伤害女儿,所以想获得内心富足,首先要调整好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因为决定你这辈子性格的东西就是妈妈带给你的关系。

告别母爱羁绊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告诉自己感受比外表更重要。首先要学会知道外在东西虽然很重要,但它没有内在的感受重要,这样会帮助你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来。

衡量一个人情商高的标准是能做情绪的主人,而非情绪的奴隶!其实情商的实质就是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例如:有人表达痛苦只会说我很痛苦,而有的人则可以感受出痛苦有悲伤、沮丧、焦虑等不同的情绪。一个人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提高情商,而且能有自我疗愈的效果。所以你要知道,要去关注你和他人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看上去怎么样。

第二步:要逐步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要慢慢的建立自己的原则,要逐渐树立自己的界限。

在妈妈表现出种种自恋状况时,有一句话特别重要:你是大的,我是小的!这句话是有疗愈效果的,或者就算你不当面说,你在心里边讲:“你是大的,我是小的!”对于父母,()我们要做到是只负责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参与他们的生活和纠纷。界限分明了,家庭关系也就简单了。

这点深有体会,以前父母拌嘴时我总会参与其中想做个和事佬,结果发现这样做只会使矛盾激化;春节这段时间,父母只要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会立刻离开现场,不参与他们的事,后来发现过一会父母又和好如初了。不禁感慨,合着我这些年来都是抱着处理关系的态度干着破坏家庭关系的事儿。

第三步:要和母亲和谐相处。

心理学家海灵格认为,你对你的父母是没有原谅的权利的,我们需要学会的不是原谅,而是感谢,感谢她用她的方式来爱你。

第四步:你要学会建立自己爱的体系。要把你妈妈的这个自恋的习惯在自己这儿终止。

要学会去关注自己的孩子:关注品格,而不是成就;体会情感,而不是告诉她该怎么做…当我们建立新的爱的体系后,有了爱的能力,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整天自恋的时候,这个自恋的魔咒在你身上就戛然而止了。

读完这本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亘在我与母亲之间的绊终于明了。从小到大,母亲与我很少有亲密的时候,这让我感到很困惑,觉得母亲不爱我,现在才认识到,母亲只是在用她的方式来爱我,她对待我的一些方式其实是她的母亲对待她的方式;母亲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从小就过的非常辛苦;可是对我,母亲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我重复她的辛苦,这些我却没有看见;原来,是我接受爱的系统出了问题,我在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母亲对我态度,我在用自己的标准去控制母亲的行为;所以才会觉得母亲不爱我;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在自己,所有的责任也都在自己。海灵格说过,你对你的父母是没有原谅的权利的,我们需要学会的不是原谅,而是感谢,感谢她用她的方式来爱你。当我感谢了我的母亲后,我感觉到了母亲发自内心的舒心,这让我既惭愧又欣慰……与母亲的关系改变了后的自己就像是与全世界和解了一般,内心是平和而宽容,简单而富足的!

最后想告诉所有的女性朋友!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生活的内心富足、开心、快乐,那么首先要调整好你和你妈妈的关系,因为决定你这一辈子性格命运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妈妈带给你的关系。

第三篇:母爱的羁绊暑期阅读随笔

《母爱的羁绊》随笔

姜雪洁

暑假里,在搜狐网站的读书频道中我看到了一本书,题目是《母爱的羁绊》。阅读以后我迫不及待的将整本书读完,感触良多。

在《为何家会伤人》那本书中,提到每个成人其实也是小孩,每个成人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性格的缺陷,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小时候我们的父母或是环境给我造成的,每个人都有两次的成长的过程,一次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第二次就是自己哺育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认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在第二次哺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够避免自己性格缺陷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母爱的羁绊》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就是“Healing the daughter of narcissistic mother”,就是指出了之所以母爱会有羁绊,就是因为母亲的自恋的性格特质造成的,孩子永远会问自己一个问题“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一直会有一个阴影笼罩着自恋母亲的孩子:我足够优秀吗?我的这些优秀的特质能够讨得母亲的喜欢吗?孩子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给与自己很大的一个压力,自恋母亲没有带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成长心里环境。这本书令人动容之处是:“这不是一个生气、不满、愤怒的投射之旅,而是一个理解之旅。”之所以有这样的自恋的母亲,是因为母亲在还是小女孩的时候肯定也遭受过不能克服的心里障碍和阴影,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教会女儿和母亲一起面对这些成长过程中不能逾越的障碍,从而是母女关系得到改善,母亲和女儿都得到康复。

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还是最后一章《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自恋母亲的女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怕自己重蹈自己母亲的覆辙,告诉你做为母亲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做为母亲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小程度的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这种自恋的伤害。

同情、责任、特权、价值、真诚、这些至关重要的人格特质,我们都要给予孩子,最后在生活中找到生活中的另一半,完成自己的只属于自己的人生。

第四篇:放下羁绊

放下羁绊,勇往直前

当鸟儿的翅膀挂满黄金,它就再也飞不起来。同样,一个人若是被名利得失所羁绊,他也将一事无成。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回归乡里,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村田园生活,最终,开创了田园诗派,成就了靖节先生的美名;诗仙李白蔑视权贵,让高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天子呼来不上船,最终还是看不惯权贵的奴颜媚膝,而离开长安,告别仕途,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最终,成就了诗仙的称号。试想,如果时光倒转,陶渊明继续做他的县令,李白继续做他的御用文人,他们还能不能名垂青史,为今人所敬仰呢?我想是不会的。因为,人生一旦与金钱、名利挂上钩,他就会被腐蚀,就会不思进取。在作诗时就会畏首畏尾。陶渊明就不会写出清新自然的诗句,李白也不会写出豪放飘逸的篇章。这就像材料中的那些老切割师,当面对大如蛋黄但内有裂纹的钻石时,他们忘掉了自己的经验、技术,整个人都被成败名利得失所羁绊,连下刀都不敢了。

无独有偶,今人陈鸥放弃了自己安稳的工作,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社会讥讽,毅然创造了聚美优品,成了人们敬佩的对象。如此等等,还有马云。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他们面对诱人的名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呢?我想这是经验、技术。陶渊明、李白,学富五车,对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了什么,一目了然;陈鸥、马云,一个是海归,一个是大学教师,他们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对当时社会的需求,有一个明确地判断。就像材料中的老切割师一样,他知道怎样切割,知道自己会受到名利得失的羁绊,他更知道徒弟有勇气、敢切割,所以,老切割师在制定了周密的切割方案之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结果,徒弟手起刀落,将钻石沿裂纹切割成了两块,使钻石得到了升值。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现在正坐在考场里,我深知高考会决定我的前途命运。但同时,我也深知我已经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苦读,尤其是高三一年,已经跋涉了书山题海,已经是阅题无数。我也明确地知道,现在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想什么。我不会去想能不能考上大学,更不会去想什么样的工作好就业。此时,我应该心如止水,放下得失荣辱心,努力将平日所学转化成分数。就像老切割师说的那样,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放下名利得失的羁绊,大踏步勇往直前,前进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因为,我们已付出了努力,有经验、技术作伴。

第五篇:《母爱是什么》读后感

当我读完井上美智代的《母爱是什么》一书,心灵又被震撼得久久难以平静。作者的文字并不算优美,叙述技巧也不高超,却让人字字入心,犹如巨石击水,因为这是一曲用血和泪谱写成的生命之歌,这是一首用情和爱凝结成的教育诗篇。

请看井上美智代怎么做又怎么说。

女儿井上美由纪是个出生时仅有500克的早产盲女。作为母亲,井上美智代为照顾女儿,忍痛放弃了成功经营的餐馆,但她什么都让孩子“自己做”,孩子“跌倒了也不帮她”。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盲女儿学骑自行车她不去扶,看到女儿摔得膝盖和手肘都流了血,她也忍着泪不去帮她。自行车摔得变了形,把手也摸不着了,美由纪趴在地上一个劲儿地找啊摸啊。当她再一次准备骑上车时,她生气地说:“妈妈,你要跟在后面,不跟的话,肯定要摔倒的。”妈妈却说:“跟在后面,你几时才能学会?”“哇——太残忍了!”女儿愤怒地说着,骑上了自行车,一会儿又摔了下来。“妈妈,你跟着我,稍微帮我一下嘛!”女儿恳求道。妈妈狠着心说:“为什么要帮?帮了你就学不会了,因为自行车是一个人骑的。”

后来,盲女孩美由纪在全日本盲人学校演讲大会上荣获冠军。她激动地说:“今后,我要让妈妈流下欣慰的泪水。那是抹也抹不完的喜悦与幸福的眼泪。那将是我要实现的梦想。”不久,美由纪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写出了《在黑暗中拥抱希望》一书,并成为日本的十大畅销书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