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童年的伞树读后感[5篇材料]

童年的伞树读后感[5篇材料]



第一篇:童年的伞树读后感

童年的伞树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伞树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寒假开始啦!妈妈带我去书店选购。书店里的书真多呀!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选哪本书好呢?正在我纠结万分的时候,《童年的伞树》这本书映入我的眼帘。这本以粉色书皮为色调,上面画着一棵绿色的大树,一座红色的房子,看上去,让我十分喜欢,让我爱不释手。我哀求妈妈给我买这本书,妈妈笑着答应了我。回到家里,我急忙拿起这本书,坐在沙发上看,好想知道这是讲述什么故事的书。

《童年的伞树》讲述了一对熊猫兄妹和雨伞树之间的感人故事。一把很旧、很旧的红雨伞,两只又憨又萌的'小熊猫,黑、白、红三种简单的颜色,构建了一个奇异的情感世界。两只小熊猫一直在寻找他们的红雨伞,红雨伞一直在想念着两只小熊猫……于是,故事诞生了。

这是一个丢失与寻找的故事,也是一个离别又重逢的故事,还是一个残损与新生的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一切美好的转化都是因为爱的力量。

那两只又憨又萌的熊猫瓜瓜和丫丫,让我想到了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我们,以及处在孩提时代的你和我;是那把很旧很旧的红雨伞,让我想到了各自拥有过的最心爱的东西,包括妈妈给予的爱,包括我们拥有过的最美的梦想和心愿。

小熊猫在寻找他们失去的红雨伞;红雨伞也在想念两只小熊猫,以及一起友好相处、亲密无间的时光……一个关于童年时代的“失去”和“获得”的纯美故事,在作家清丽的小溪流似的浅语里,缓缓流淌着,故事里呈现着一种淡淡的、富有抒情意味的情感流露。

读完书后我想会在新的一年里,准备好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我会以新的状态和心态去努力完成新目标,同样会以书中的人物一样,在经历中寻找失去与获得。我会认真的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会像其他小朋友在书店看书很认真而买回家以后就会放置。所以只有去好好珍惜所有,才会值得拥有。

珍惜身边那些帮助我的老师、照顾我的父母、陪伴我的同学,同时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坚持多读书,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以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第二篇:伞、树与人(本站推荐)

伞、树与人

——读《雨伞下》有感

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炎热的夏天,的确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世人寻求庇荫之地,以求动荡岁月、有难之时,得以庇护。

庇荫之地,一定能得到庇护吗?电影电视剧里,现实生活里,树荫里,有的能得到暂时的提携,得以大展身手;有的事与愿违,甚至被当成垫脚石,压死了。原因很多,与个人情操、伞树人格、社会背景等息息相关。

印度和利比亚都不是经济富裕的国家,但202_年奥巴马访问印度时,印度给了美国近百亿美元的定单;为了讨好法国,时任利比亚总统的卡扎菲一度支撑萨科齐的竞选,讨好法国,也曾经给过法国高达147亿美元的定单,受惠者可能一时高兴,却从未真正的领情。最可悲的是,卡扎菲的下场却是法国人为始作俑者。

张爱玲有散文《雨伞下》,将其说得淋漓尽致。原文是这样的:下大雨,有人打着伞,有人没带伞。没伞的挨着有伞的,钻到伞底下去躲雨,多少有点儿掩遮,可是伞的边缘滔滔流下水来,反而比外面的雨来的更凶。挤下伞沿下的人,头上淋着稀湿。当然这是说教式的寓言,意义很明显:穷人结交富人,往往要赔本。

既然如此,为什么穷人乐意结交富人,弱势者结交或巴结有势者?从利益的角度,可能是想占便宜,能分一杯羹,“大树底下好乘凉”;从精神的角度,可能是怕被孤立或跃跃尝试,抱有“靠近你,温暖我”的心理。靠近“你”,能够温暖“我”,但也要温暖“你”,双赢互惠才可以。处于弱势的穷人一旦对势力的富人毫无利用价值,其处境与前景可想而知。

所以人要有属于自己的圈子,进入某个圈子,可以根据你的特长、你的专业、你的经济、你的社会地位、你的生活领域等,你可以同时隶属某几个不同的圈子,如,你一方面是某妈妈团体,一方面是某娱乐团体,一方面是某义演资助团体,得以相互支撑,不至于因某一圈子跨了而全盘皆输。„„。偶尔,你也可以跨越自己的圈子,进入一个完全相反的不属于自己原有的圈子,会出现两种可能:你如鱼得水,大有进入恨晚的感觉;你浑身不自在,感觉格格不入。就让我们的肉身跟随我们的心灵,踏进自在的境地。大可不必为了身外之物,委屈自己,糟蹋人生短短的几十年。

因为,上杆子的不是买卖。尊严比荣誉、金钱、地位都重要。确实没有适合自己的领地,确实找不到接纳自己的团体,那就独处吧。闲事,读读书、陪陪孩子、写写心得,而不是去自找没趣。陶冶自身,韬慧所长,让寂寞的心灵在冥冥的领域寻求注定的菩提。

诚如张爱玲所写:没伞的挨着有伞的人走,靠得再近也躲不过雨,反淋得更湿。倒不如躲得远远的,就是无乎也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即使不靠近,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天地。

下鱼的时候,躲在树底下容易遭雷击;刮大风的时候,伞往往失去作用。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宝剑锋从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我们没有伞、远离了树,就要练就抵御暴雨的身体、独自承受炎热的耐力和勇气,无依无靠我须自强。有位同行谈到与其校长的关系,说:“我不想讨好他,更不想与他走得太进,尽管我知道,跟校长走得进意味着可以得到很多方便与好处,但领导之间关系复杂,我没有能力处理得当,与其花费时间揣摩别人的心思,倒不如专心工作本身,做好份内之事。这样,无论谁当权,既不会提拔我,也不会赶走我,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地活着。”

人生如此,足矣。对此,我奉若宝典。

第三篇:《伞》读后感

伞我一直是个安静的孩子。小时候,最爱干的一件事便是一个人倚在窗前看雨、听雨、想雨„„觉得那又细又密的雨丝如一张铺天盖地却又密不透风的网,想把整个世界都网在里面。雨是有野心的,它似乎想吞占一切;雨是强大的,它无孔不入,常带着强风,携着闪电。而能与雨对抗的,是小小的伞。那一顶顶五颜六色的伞,是一朵朵美丽的蘑菇,它们慢慢地、慢慢地在大街小巷里移动,给我幼小的心灵注入了无限欢乐„„

小孩子不怕淋雨,在“沾衣欲湿杏花雨”里,顶一片硕大的荷叶,便是我的雨伞。圆圆的雨珠滴落在荷叶上,久久不肯离去,使小小的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水露清圆”的韵味。这把绿色的天然雨伞,给了我无尽的欢乐。

后来渐渐长大了,上学了。遇到下雨天,总在父母的叮咛下带上一把黑色的大伞,这伞不漂亮,而且沉重,却很有安全感在电闪雷鸣的暴风雨里,它用自己的身体为我遮风挡雨,好像在亲切地对我说:“不用怕,一切有我。”它为我创造了一片静的自由的天空,使我在风雨中能无所畏惧地前行„„再后来,我变得挑剔了,觉得那黑色的大伞又难看、又沉重。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在雨中陪伴我的,是一把美丽而轻盈的折叠伞,粉红的伞面给我无限温暖,上面缀着几朵白色小花,使我的心情变得如阳光般灿烂。雨天是沉闷而没有阳光的,但粉红的花伞将这阴晦的天气变得晴朗,使我无忧无虑,时刻拥有充满阳光的微笑„„

最近,我发现街上又多了一种情侣伞,两把伞连在一起,伞下的两个人也手牵手连在一起。一起聊天,一起大笑。我想:无论多大的雨,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都能一起走过,一直走到晴朗的日子里„„

一次我问一位好友:“下辈子你想当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一把伞。”我愣住了:“一把伞?伞有多大作用?下雨时,人们才想到它,把它从柜子里拿出来;雨停了,伞又孤独地靠在墙角。”她笑了笑,说:“你不懂,或许这值得你好好想想。”

于是我想着伞,一直想到了人。

童年不要伞。因为我们无所畏,不是说“无知者无畏”吗?或者说:自然便是我们的伞,是那把荷叶伞,它保护着我们那如玻璃般易碎却纯净得不带一粒灰尘的心灵。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无限的童真和无数奇妙的幻想。

父母,是那把黑色的大伞。我们在父母充满关爱的目光中,慢慢地成长。我们跌倒了,他们将我们扶起;我们失败了,他们将我们脸上的泪痕擦干,我们遇到困难了,他们鼓励我们继续前进„„当我们在充满风雨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时,他们却老了。在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时候,皱纹悄悄爬上了他们的额头,白发悄悄躲进了他们的双鬓,但他们依然毫无保留地在我们身上灌注心血,不求回报,毫无怨言„„

朋友,是那把粉红的花伞。他们无私的友情能赶走我生命里忧郁的雨滴。不

开心时,他们在我们身边陪伴着,讲一个个笑话,唱一首首歌谣,在我们的心灵里射入一缕缕阳光。生病时,他们打来一通通慰问电话,一句句安慰的话语,让病痛远去,胜过良药。烦恼时,他们或默默不语,与我们一起静静地坐在草坪上,或轻轻劝解,试着打开我们的心结。我想长大后,我们与我们心爱的人,就是一对对情侣伞,不管生活中会有怎样的 狂风暴雨,只要两个人彼此真心相爱,彼此照顾,一定会走到艳阳天!想到这里,我真正明白朋友的话了,“下辈子我要做一把伞。”一把伞,为他人遮风挡雨的伞,或许,根本不必等到下辈子,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我们就可以做一把伞。做一把荷叶伞,保护孩子的纯真与幻想。

做一把黑色大伞,让孩子有一片自由的无风雨的天空,能快乐翱翔。做一把粉红花伞,让朋友的心中不再有忧愁的雨丝,永远充满阳光。做一把情侣伞,让心爱的人离风吹雨打,共同走进艳阳天。

做一把充满爱的伞,纵然小,不被太多人重视,却在播撒爱的时候,收获无尽的幸福和快乐

读后感:

伞,是我们生活中多么普通的一种用具呀。伞在平时被丢在角落里,没有人重视,在炎热和下雨的时候却被人拿出来遮挡烈日与风雨,而伞却无怨无悔,一心为人们服务,它的品德又是多么的高尚呀!正如上文所说,我们的父母也不是一样吗?他们鼓励着我们继续前进,在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时候,皱纹却悄悄爬上了他们的额头,白发悄悄躲进了他们的双鬓,但他们依然毫无保留地在我们身上灌注心血,不求回报,毫无怨言„„

天津市大港油田港狮学校

六年级一班

陈一佳

第四篇:龙眼与伞读后感

迟子建多年来一直坚持着温情而诗意的创作风格,并且深得读者的喜爱。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龙眼与伞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龙眼与伞读后感

作家迟子建《龙眼与伞》这篇文章写的是“深深的母爱”。

我想,她构思《龙眼与伞》这篇散文时,想到了两个故事,一个母亲在一个春雪天给她送伞,另一个是听一位老师讲的,说的是一位母亲想把很难得的龙眼带给儿子。贯穿前一个故事的物件是“伞”,贯串后一个故事的道具是“龙眼”。无论是伞,又或是龙眼,都凝聚着母亲的爱。作者重点写的应该是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母亲“把阴晦留给自己”,“把晴朗留给儿女”。文题中的龙眼、伞,象征着母爱。

《龙眼与伞》这篇散文还贯串着作者的一个重大行动。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作者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之时,是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而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作者去青岛修改《额尔古纳河右岸》之时,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篇二:龙眼与伞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迟子建散文》中的一篇文章《龙眼与伞》。看完后,我很是受感动。

《龙眼与伞》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在家里写小说,正值春雪,妈妈来给“我”送伞,让“我”回家吃饭。被“我”粗暴无礼的打断后,落寞的离去。“我”后悔极了,向母亲道歉,母亲最后原谅了“我”。第二件事是“我”听朋友刘世文老师说的:当时她并不知道她的儿子意外身亡,在回沈阳的火车上,一个南方旅客因为她黯然神伤的样子,给了她几个在当时很珍贵的龙眼。刘老师一个也没吃,全都留给了她的儿子……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鼻子有点酸酸的,不知因感动而哭,还是为了愧疚和悔恨而哭。母亲就像一把伞,为孩子遮风挡雨,却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也毫无怨言;母亲也像那每一颗龙眼,总把甘甜的汁液和果肉留给孩子!我愧疚极了。因为在写这篇读后感前,我还极不礼貌地冲撞了妈妈,我现在感到十分悔恨,当初为什么那么不尊重妈妈?!

以后,我要多看书,因为它们不仅教会了我人生的哲理,还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人!

拓展:龙眼与伞

迟子建

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第五篇:《乌龟借伞》读后感

《乌龟借伞》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看了《乌龟借伞》一文,文中的乌龟那种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在夏天的中午,阳光嗮得乌龟皮肤发干,于是就问灰鹤借了把伞。由于灰鹤住在天宫,乌龟等待了30年才等到灰鹤来。它就把伞换给了灰鹤。

乌龟多么守信用啊!古语有云:“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篇文章讲的是诚信的重要性。诚信好像一粒种子,只要我们用真诚去浇灌,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四年级的一件事。星期四的一天,小萍忘了带笔,我把笔借给了她,放学时,她拿着我的笔,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我还要等爸爸来接我,我还想做一下作业,你能让我把它带回家,明天就还你,好吗?”我微笑着说:“好啊!没问题。”小萍的一句轻声的多谢在我耳边回荡。

第二天,我病了,请假一天。这天,小萍清早早回到了班就久久凝望着班门口。但上课铃响了,小萍看见我的座位还是空空的。下课了,小萍就问住在我附近的同学,才知道我病了。中午放学,小萍和她爸爸来到我家,把笔还给我。那刻,我感动得流泪。小萍对我说:“谢谢你借笔给我做作业,现在我把笔还给你。”我激动地说:“其实你不用来我家还笔,况且我也不急着用,你大可以下星期一再还我也不迟啊!”小萍焦急了,说:“不不不,这是我的承诺,我答应过你今天还,我就一定能做到的。”我对着小萍笑了。

小萍如乌龟一样,有着多么崇高的品质啊!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红棉小学六年级:毕韵倩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