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和氏献璧》读后感[五篇范文]

《和氏献璧》读后感[五篇范文]



第一篇:《和氏献璧》读后感

《和氏献璧》读后感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氏献璧》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氏献璧》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个名叫《和氏献璧》的古文小故事,里面让我最为敬佩的—就是,和氏卞和。

卞和在故事里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有一天,卞和在楚山中找到了一块玉璞,献给厉王,厉王派玉匠辨别一下,这玉璞是真是假,玉匠说:“这只是一块石头罢了。”厉王以为卞和在欺骗他,所以卞和被断了左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立刻补上,卞和献给武王,武王又派人来辨别,玉匠又说:“这还是一块石头。”武王又以为卞和在骗他,所以卞和又被断了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立刻补上。卞和拿着玉璞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完了,在流血泪了。文王知道后,派人前去查问:“天下断脚者有很多你为何如此伤心呢?”卞和说:“我伤心并非是因为断脚之事,是因为他们都把这玉当作石头了,是因为欺骗之名才被断脚,我因为这个才悲伤啊!”文王得到了这块玉璞,并命名为“和氏之壁”。

像卞和这样对大王忠诚的人,在现代,已经很少了,几乎没有。卞和不放弃,坚持要把玉璞给大王,给了厉王,厉王以为卞和在欺骗他,所以砍了他的左脚,可是,他并没有气馁,他又接着,给了武王,武王跟厉王一样,都以为卞和在欺骗他,就砍了他的右脚。过了一代又一代,终于到了第三代,玉璞终于交给文王了。卞和那锲而不舍的忠诚,真让我敬佩。

现代像卞和这样对主人忠诚的人已经凤毛麟角了,有时,很多人甚至不如狗来的忠诚。狗对主人的是永远不会变的。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故事,一只退役军犬,知道哪里要发生战斗了,连夜跑来,为主人效力,最后,战斗取得了胜利,可是,那只退役军犬却牺牲了。看那,狗对主人是多么多么的忠诚,狗是主人永远忠实的陪伴,虽然,它们有时会变得很凶猛,但它们对主人的忠诚是永远不会变的。

我们应该要向卞和学习,永远宝石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忠诚的态度。

《和氏献璧》读后感2

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和氏献璧》,特别好看。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这样的`:楚国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他在楚山得到一块儿石头,凭经验他断定石头里有美玉,他就把这块石头献给了楚历王,结果厉王不信,认为卞和欺骗他,就命人砍去他的左脚。等到厉王去世,武王登基,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也不相信这块石头里有美玉,命人砍去了他的右脚。待到武王去世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这块石头在楚山底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查询。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看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的那么伤心?”卞和答道:“宝玉,却被认为是石头,坚贞之士却被看成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呀!”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仔细打磨这块儿石头,经打磨玉,匠把一块儿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给文王,文王给这块美玉起名“和氏璧”。

看完之后,我深深的被卞和为了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但是我还认为卞和做事情太死板,不知道动脑筋想办法。卞和已经在历王哪里碰过壁了,还被砍左脚,他就不会想想其他办法吗?比如去找能工巧匠把美玉打磨出来再献给武王,或者编个故事让大王对这块儿石头感兴趣等等。这样他就不会被砍去双脚了不是吗?

我还觉得卞和的寿命很长。妈妈很奇怪:“你怎么会这样想呢?”我说:“卞和都活了三代君主了,那寿命还不长吗?”妈妈笑着说:“那可不一定,如果这三个君主的寿命都很短呢?”我想了想说:“咱们上网查查吧!”上网一查,我知道了楚历王在位17年,楚武王在位51年,假设,卞和17岁给楚历王献璧,献完璧后,厉王去世,武王登基,这样卞和也最少要活68岁才能有机会给文王献璧,所以我认为卞和最少活68岁。妈妈说古时候的人能活68岁已经是高寿了,而且卞和还断了双脚,又没有轮椅他是怎么生活的呀!他的意志真坚强,我很佩服他!

这个故事很感人,卞和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呵护这块美玉,用血和泪来成就了这块美玉,这才有了“和氏璧”最后的价值连城。卞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样做是值得的!

第二篇:和氏献璧

《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楚国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厉王,玉匠鉴别后,说是假的,厉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脚。厉王死后,他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也认为它是故意欺骗,下令砍去他的右脚。文王登位后,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问清原因后,仔细研究,确认那是块宝玉,随即命名“和氏璧”。

本课所在的第六单元,以“奇妙的石头”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石头的知识和故事,表现了不同石头的奇妙所在。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承上启下,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块石头,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课文中所讲的故事虽然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其中“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使我悲伤的原因呀”是全文的中心,告诉我们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三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虽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强烈,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但是本文所讲述的故事的发生时间离现在很远,故事的历史背景学生不太熟悉,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课前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对于学生学习好本课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10个要求写的生字,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理解词语意思,能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

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能够从课文中明白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①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坚贞之士当做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呀”这句话的含义。

②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并整理有关和氏璧的故事及资料。

六、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一)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三部分,有含义较深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自读自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讨论,从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仅仅是让学生读好、读透教科书上的内容,“积累”的量毕竟是有限的。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通过实践作业的布置,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

总之,本课教学的设计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七、时间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如果你得到一件很名贵的宝物,你会怎么做?

2、在楚国时期,有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你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吗?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所面临的问题,既可以调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书中主人公的距离,使学生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字词,用“找朋友”的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3、进行“生字闯关”游戏,对字词进行随机指导。

(通过这两个游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巩固了生字的字形,灵活运用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和氏璧的资料。

拿出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卞和一共献了几次璧?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在书中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读书结果。

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补充完整:

(通过再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课文中提炼出的语言,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未必会形成清晰的脉络,如果用表格形式加以提示就清楚多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你对和氏哪次献璧的印象最深?

(四)重点读文,深入学习

根据学生谈到的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学习。

(学生谈到哪次献璧印象深刻,就先学习哪一次献璧,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1.学习第一次献璧。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卞和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

(2)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一次献璧的场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面对卞和被砍去左脚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次献璧。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卞和,面对这样的结局,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2)如果你现在是武王身边的一位大臣,你想对武王说些什么?

(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在场的一名大臣,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并畅所欲言的发表出自己的看法,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3.学习第三次献璧。

(1)分角色朗读3—5自然段。

(2)小组讨论:和氏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4)出示学习方法:

①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

②文章中什么使你感受最深,抓住重点的词句,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来。

③辩论:有了前两次的经历,卞和第三次该不该去献璧?

(5)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种学法各自进行学习,老师巡视点拨。

(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并根据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到不识真诚、忠心的人,才是令人最心痛的。)

(6)全班展示小组学习结果。(7)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五)美读课文,品味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的含义。

(理解课文后再美读课文,更能体会出文章的内涵,读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作业设置

1、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

2、将学习了这篇文章的你的感想写到练笔本上,写完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通过实践作业的布置,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十、板书设计:

十一、案例点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的去“学道、悟道”,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特殊“学者”。这是学生得以自主学习的前提。本节课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较好地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卞和哪一次献璧印象最深,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下面的教学,以学定教。

2、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比如:学了第一次献璧后你有什么感受?学了第二次献璧后,你想对武王说些什么等等。这都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情景,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

3、第三次献璧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出示学习方法,学生自由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自定读书方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辩论等等方法自读自学。学生在编、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这些方法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到了自己的真诚、忠心不被人了解时的那种痛心。当然,学习方法的出示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提出。

第三篇:《和氏献璧》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和氏献璧》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和氏献璧》,特别好看。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这样的:楚国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他在楚山得到一块儿石头,凭经验他断定石头里有美玉,他就把这块石头献给了楚历王,结果厉王不信,认为卞和欺骗他,就命人砍去他的左脚。等到厉王去世,武王登基,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也不相信这块石头里有美玉,命人砍去了他的右脚。待到武王去世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这块石头在楚山底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查询。那人问卞和:“天下被看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的那么伤心?”卞和答道:“宝玉,却被认为是石头,坚贞之士却被看成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呀!”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仔细打磨这块儿石头,经打磨玉,匠把一块儿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给文王,文王给这块美玉起名“和氏璧”。

看完之后,我深深的被卞和为了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但是我还认为卞和做事情太死板,不知道动脑筋想办法。卞和已经在历王哪里碰过壁了,还被砍左脚,他就不会想想其他办法吗?比如去找能工巧匠把美玉打磨出来再献给武王,或者编个故事让大王对这块儿石头感兴趣等等。这样他就不会被砍去双脚了不是吗?

我还觉得卞和的寿命很长。妈妈很奇怪:“你怎么会这样想呢?”我说:“卞和都活了三代君主了,那寿命还不长吗?”妈妈笑着说:“那可不一定,如果这三个君主的'寿命都很短呢?”我想了想说:“咱们上网查查吧!”上网一查,我知道了楚历王在位17年,楚武王在位51年,假设,卞和17岁给楚历王献璧,献完璧后,厉王去世,武王登基,这样卞和也最少要活68岁才能有机会给文王献璧,所以我认为卞和最少活68岁。妈妈说古时候的人能活68岁已经是高寿了,而且卞和还断了双脚,又没有轮椅他是怎么生活的呀!他的意志真坚强,我很佩服他!

这个故事很感人,卞和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呵护这块美玉,用血和泪来成就了这块美玉,这才有了“和氏璧”最后的价值连城。卞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样做是值得的!

【《和氏献璧》读后感】相关文章:

1.和氏献璧教学反思

2.《和氏献璧》教学反思

3.《和氏献璧》文言文翻译

4.关于和氏献璧的教学反思

5.《和氏献璧》阅读题答案

6.课文《和氏献璧》教学反思

7.《和氏献璧》课后教学反思

8.和氏献璧的教学反思

9.关于《和氏献璧》的教学反思

第四篇: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唯独、价值”等词语,理解“鉴别、急切、顶撞”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

3.运用文中的词语,仿照例句形式,练习写话。

教学重点:理解“鉴别、急切”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情。

教学难点:运用文中的词语,仿照例句形式,练习写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单、黑板听写三条线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划分自然段,搜集关于玉的资料和故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宝物,(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这是什么?

生:玉。

师:再观察外面、里面是什么样?生:外面圆的,里面空的。师:我们把像这样的环状玉器称为璧。(出示:璧)观察这个字下面是什么字?生:玉。

师:对,璧就是玉做的。玉石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而且很多斜玉旁的字都和宝玉有关,比如珍珠、玛瑙等。(出示例子)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璧有关,(出示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

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就来检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听写,其他同学听写在题单上。

生:一位上台写,其余写在题单。普普通通、唯独、价值连城。师:我们看这位同学是否写正确了。老师很欣赏这位同学的书写大小匀称、排列整齐。2.用词评价

师:都会写了,那你会运用吗,请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在献璧成功之前卞和与人们对这块石头的评价? 生:分别评价

师:人们都认为这只是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唯独卞和认为是价值连城的宝玉。

3.表格说话,理清文路

师:众人对这块石头的判断不尽相同,想必卞和献璧的过程一定历经波折啊。现在我们就通过一个表格来了解卞和献璧的经过吧。请根据表格提示的内容,像老师这样填写关键词,然后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卞和每次献璧的经过。当遇到困难时翻开书再读课文。生:同桌互说(巡视教汇报)

生:一位同学汇报。指导叙述方法。(出示剩余内容)师:看来你已经会用表格来梳理课文内容了。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 1.联系上下文,分角色朗读

师:从刚才我们填写的表格来看,卞和的献璧经历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啊。我们先看看第一次献璧。(指向表格)

师:玉匠说了句什么话?(出示玉匠语言)

生:抽读: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师:这是块什么样的石头?

生:普普通通。(板书标红“普普通通”)

师:在玉匠的眼里这块石头这么不起眼,玉匠为什么说是普普通通 石头?(说之前做了什么?)

生:仔细端详了一番,鉴别。

师:什么叫端详? 生:就是反复地看。

师:前文(后面)还有一个词和它表达的意思一样?联系它的上下文找找。生:鉴别。

师:对,玉匠仔细端详了一番,鉴别结果是:齐读 生: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师:卞和认为是? 生:稀世珍宝(板书)

师:难怪卞和听了(指向卞和语言)

生:齐读:卞和急切地解释说:....(出示卞和语言)师:卞和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 生:急切、着急

师:勾出急切这个提示语。(板书提示语)急切时说话会怎么样?(标红急切)

生:语速加快,声音提高,表情()师:抓住这个急切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抽读卞和语言,读出急切

师:老师发现你在“稀世珍宝、听信”两个地方加重了语气。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语气呢? 生:急切、感叹号、标点。师:非常欣赏你能抓住细节关注标点

师:正因为有这么急切,所以作者使用了感叹号。(标红感叹号)联系上下文的标点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心情。(板书标点)师:再来读一读卞和说的话。生:读出卞和急切、标点

师:现在请我们班上朗读最好的两位同学来扮演卞和和玉匠。(出示玉匠、卞和语言)

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2.联系上下文,理解“顶撞”

师:卞和不是在急切地解释吗,可为什么厉王要下令砍去他的左脚呢?联系下文读一读。生1:厉王大怒。师1:为什么大怒? 生2:卞和顶撞

师2:从哪里看出卞和在顶撞?(标红顶撞)生:卞和的语言:玉匠无知,您不能听信

师:这句话对谁说的?卞和是什么身份?厉王什么身份? 生:厉王,平民,大王

师:玉匠无知,难道厉王也无知吗?

在当时一个平民用这么强硬的语气对大王讲话就是在顶撞了。也说明当时的卞和是有多么地急切啊。

四、巩固联系上下文,读懂人物 1.小结过渡

师:(出示表格)我们知道也正因为卞和的急切、顶撞,令他不仅献璧失败还失去了左脚。第二次献璧仍然以失败告终,又失去了右脚。此时的卞和心情是怎样的? 生:悲伤。

师:从哪些句子的描写看出了卞和的悲伤? 生:读4、5自然段。2.加提示语,读懂情感 师:看到这么悲痛的卞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 生:你为什么这么悲痛?

师:(出示那人问句)是啊,文王也派人去问卞和。读 生:齐读那人问卞和 师:悲痛的原因是?

生:齐读:卞和回答:(出示卞和语言)

师:如果你是此时的卞和,你回答这句话时会是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思考。(出示加提示语)生1:我很难过

师:那请你扮演卞和加上提示语难过,读出难过,老师扮演那个人来问你。(出示加提示语)

生:师生配合读。“卞和难过地回答......”

师:卞和仅仅是悲伤吗?失去了双脚的他还要承受? 生2:身体的痛苦。

师:请一个同学扮演痛苦的卞和。生:读卞和语言。“卞和痛苦地回答”

师:宝玉没献出去还被说成是石头,自己不仅失去双脚还被说成是骗子,什么都没有的卞和可能还感到? 生3:绝望

师:再请一位同学扮演绝望的卞和。生:卞和绝望地回答...3.古今对比,学习分句 师:古时候的卞和是这样说的(出示古文)老师范读。师:现在请女生来读古文,男生读对应的现代文。师:你读出卞和悲痛的原因有几个? 生:两个

师:第一个悲痛的原因是什么?

生: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板书宝玉 石头)师:第二个原因?

生: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板书坚贞之士 骗子)师:通过读懂意思可以知道有两个原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有两个原因? 生1:分号

生2:....(还可以用之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的标点)师:(板书分句形式)像这样的句子,在《用冰取火》一课中也有,齐读

生:齐读句子。

师:要说明火的三个重要作用,因此在每一个作用之间使用一个分号。师:细心观察,标点也是一种语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卞和的语言 生:齐读卞和回答:

师:我们反复研读了卞和的回答,你读懂卞和三次献璧献上的仅仅是宝玉吗?

生:还有坚贞之心,忠诚之心。(标红坚贞)

师:经过了那么多波折,卞和仍然坚持三次献璧,不仅让大家看到这不只是块普普通通的石头,而是块宝玉,而且还表明了他不是骗子,而是一个坚贞之士。

五、仿照分句,练习写话

师:终于第三次献璧成功了,人们看到美玉都惊呆了。看到第7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当时在场的人的心情。(出示7段)生:自读第7段

师:惊呆了的人可能会怎样地说话? 生:恍然大悟、感叹、不敢相信 师:在场的可能会有谁?

生:大臣、文王、仆人、玉匠、宫女.....师:惊呆了的人看到这块温润澄净的美玉会说什么? 生:美玉差点被埋没。

师:我注意到你(可以)用上了课文中的词语:出示(稀世珍宝、无价之宝、温润澄净、价值连城)

师:惊呆了的人们看到失去双脚的卞和又会说什么? 生:他真是一个坚贞之士(出示坚贞之士)

师:(出示仿句格式)现在我们选择一个在场惊呆了的人物,运用上文中的词语,联系刚才对这块石头和卞和的评价,仿照这个句式写话,以此表达他的震惊。也可以像卞和说的话那样,用上分号。生:写话 展示

师:找典型评讲

第五篇: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条理清楚地讲述故事。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搜集资料理解“鉴别”“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和课后“古文”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我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叫《完璧归赵》,(观看《完璧归赵》视频)

2、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呢?

3、大家看,这就是那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出示课件)师板书:和氏

5、理解:璧。

6、出示课题《和氏献璧》,师将板书补充完整

7、题目中出现了一个“献”字,谁能说说“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思考问题。

2、教师检查学生课文学习情况。

三、品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一)学习卞和第一次献璧

1、指名一、二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卞和的第一次献璧,使他失去了——,你觉得厉王的做法如何?

(二)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这回是怎么回事?(板书:武王 砍去右脚)

3、正因为武王过于相信玉匠的话,卞和再次失去了右脚,此刻心情怎么样?(更加悲痛)板书:悲痛

5、卞和等了一世等不到厉王的认可,等到武王登位,结果„„。齐读。引读武王„„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描写卞和悲痛心情的话。全班齐读。

2、读完,说说你的感受。

3、师指导有感情地读。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生读第六自然段。

我也不明白: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为什么惟独你哭得这么悲伤?谁来帮他回答我?

2、(CAI出示“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齐读)

3、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说的(CAI出示,范读,指名读)

4、学习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5、师:最终的结果怎样呀?(以卞和的名字命名。)感受卞和的心情。

6、齐读最后一段话,生。

7、好,同学们此刻再来看课题,卞和这么执著,仅仅是在献一块玉吗?(生自由回答)

8、你想对卞和说什么。

9、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