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1世界大了,什么鸟都有。
毫无疑问,稻盛和夫的哲学是值得批判性肯定的,无论是《心法》、《活法》还是《干法》都阐述了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
《心法》一书通过21个章节的阐述,从起章“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到终章“我走过的人生道路”,全书围绕意识、欲望、科学、自由、命运、逆境、勤奋、死亡、知足…等角度,稻盛和夫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进行了梳理总结,虽然他说对于哲学,他是门外汉,但事实上,《心法》本事就是哲学。
看似高深的人生哲学,通过稻盛和夫朴实的语言、通俗的例证,变得浅显易懂,引人深思,令人反省,值得一读,但同时,我又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书中所言“灵魂轮回转世”一说是批判的,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现世为人处世哲学的肯定,这就像我们清明时节去扫墓,扫的恰恰是我们的心灵,传承孝道,寄托哀思。
其实,无论稻盛和夫所言的“某种伟大之物”和那个灵魂世界是否存在,都于《心法》一书无碍,“瑕”不掩瑜,稻盛和夫皈依佛法,佛法终归是想引人向善的,对人、对这个社会都是有益而无害的,高尚的信仰,都有其共通之处。
窃以为,人活一世,应该努力做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能够留下好的名声,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这与稻盛和夫倡导的“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就是说,活着的时候做过多少好事善事,这才是万人共通的灵魂的价值。”不谋而合,提升人性、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
《心法》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鸡汤”的成分,但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碗汤,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教会你如何去熬汤,摘录如下以结此文。
那么,为了磨砺人格,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请容我反复强调:
第一,为他人尽力。要努力去思考如何为社会尽力——就是“布施”;
第二,戒勉自已、抑制利己之心——就是“持戒”;
第三,忍受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就是“忍辱”;
第四,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是“精进”。
我认为,关键就是要通过这四项去提升人们的人格。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是释迦牟尼在2500年前就倡导的,目的在于塑造人格,引导人们踏入悟境。我相信,不管是否信仰佛教,这四条作为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实践。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2对于《心法》鉴读,我想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阶段年龄层的人更有会有各自不同看法观点。
读完这本书,对这稻盛先生的人生经历令人肃然起敬。他从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青年,逐步进化为一名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慈善家,这种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令人叹服。对于90后的我,也已经到达了一个不再青春的年纪,是时候学会去参悟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刨去社会浮躁情绪的干扰,直面审视自己的灵魂。每个人都会面对我为何而来,人生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样的拷问,稻盛先生的哲学观给出了非常深刻的参考。人生一场,只是为了更美好更高尚灵魂的修炼。这种理解却真的是当你经历过困境后才会恍然醒悟的。
人生路漫漫,命运反复无常。在对生命的最初看法上,得理解人生一定并非一帆风顺的模式。每个人被安排了不同的命运,在不同的阶段遭遇不同的经历,或是幸运或是痛苦,但这样的安排却不是命运的本意。当面对幸运,生活顺风顺水的阶段,应该懂得去思考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贪婪不知足拖你走入泥潭,同时更要通过现有的成功和资源去带动帮助其他人取得成功和幸福;而当面对苦难,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应该懂得摆脱抱怨愤恨的情绪,避免负面消极的态度把情况变得更糟,尽快丢掉思想的枷锁赶紧投身到改变现状的生活工作当中,钻研精进工作,培养勤奋的品行。
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过是人生的不同考验罢了,要想完成正解达成人生的最终目的,那就是通过人生各式各样的不同的考验锻炼磨砺自己的心性,打造美好高尚的灵魂。
当明白理解了这些原理,瞬间就释然放松了许多。当今的社会,年轻人面对很多挑战和压力。往往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深陷悲观的情绪当中无法自拔,最终对生活无能为力惶惶不可终日,曾经我可能也是这样一直迷途的羔羊,完全不懂得生命的意义。现在却豁然开朗一身轻松。
面对烦恼苦难,选择认真工作,精进自己的技能消除烦恼的侵占;选择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同时磨炼自己的意志;选择诚善待人,去关怀自己的家人且去帮助他人提升爱的能力。这一切不光光仅是脱离困境之道,在其过程中更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人生幸福和淳厚灵魂。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3在接触《心法》《活法》这两本书之前,我完全不认识稻盛和夫是何许人也,更不了解世界500强的两个企业——京瓷与KDDI,但在拜读两书后,明白稻盛和夫为何能创造出世界500强这样的大企业,更是敬佩在稻盛和夫78岁时高龄出任日航的会长,以惊人的速度挽救了申请破产保护的曾是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日航。
《活法》更多的是讲述了稻盛和夫想要给活在当下的职场后辈们和企业家们一些做人做事的亲身“忠告”,传导他的做人做事理念,稻盛和夫将貌似常人都能想到或理解到的一些“真理”用言简意赅的话语“一句总结”,再结合他曾经历的创业、打工、皈依佛门时所遇到的.事去扩充讲解。读书笔记如:“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持续努力,变平凡为非凡、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和凡是存在都有价值等,都是我认为十分精简的一句话。貌似一个平凡的真理,实际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总结,给许多职场迷惘之人指明了方向。
《心法》更多的是讲述了稻盛和夫将抽象的宇宙、造物主、存在价值等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并将看似高深理论通俗易懂的娓娓道来,就像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拉着家常与你分享正确的人生哲学。在最后的“关于知足、我走过的人生道路”篇章中,我感触最深,共生的思想在古时人人皆懂,尽管现在的人或许会嘲笑古人敬畏神灵的单纯想法,但这确是现代人所最欠缺的“知足、信仰与共生”。
在末章“我走过的人生道路”中,稻盛和夫平和地道出他曾经历的一些生死攸关时刻,仿若叙述他人之事,换做常人定会惶惶不安,但我相信稻盛和夫如他书中提到“死亡只是意识体的重新启程、生命不灭,灵魂永存”,带给他坚定的信仰。
无论是《活法》亦或是《心法》,稻盛和夫至始至终贯彻一个“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单纯有力指针。作为人,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符合还是违反基本的伦理道德,稻盛和夫把这一条当做人生最重要的规范铭记在心,毕生坚守不渝。这正是在我这样的迷惘年纪所要坚守的伦理道德,无论做任何事,遵循这一原则,定能在正确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把人生引向成功!
第二篇:《心法》稻盛和夫读后感
《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读后感
《心法》是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所写的一本哲学类书籍,它与其它哲学书籍的晦涩难懂不同,稻盛和夫用他博大精深的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
作者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把经营企业的哲学引申至人生乃至宇宙万物的原点去思考,从人类存在、生存价值、宇宙、造物主这些宏大而又略显抽象的内容谈起,一步步逼近对人的本性的反思,进而推论出人应当怀着利他之心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获得成功。
关于价值观的问题,作者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人生价值,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人生,一些独到的见解,往往使我豁然开朗。比如说,同样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答案或许大相径庭。或者说面对失败挫折,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可能会很伤心,很沮丧,但反过来想,为何我们不把这种挫折当做是一种经验教训呢,这就是哲学与科学的不同之处,它能让我们思考的角度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关于人生试练,因为人生由“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交织而成,所以,人生既有顺利的时候又有挫折的时候,释迦牟尼把这称为“诸行无常”。“因为无常所以痛苦”,意思就是人生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是痛苦的连续。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成功又是什么呢?稻盛和夫告诉我们,成功也是一种试练。有的人在成功时得意忘形,就会堕落,而有的人在成功后意识到成功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要不断努力,提升心性。不管是深陷困境的失败者,还是春风得意的成功者,特别是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丧失自信、陷入苦恼漩涡的人们,它可以引领你的人生走向更高的层次。
“利他”是这本书的主旨所在,即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他人的利益。一味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就是自私,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凡事为他人考虑,才能磨练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完善。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只有了解人性,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了解自己!利他,帮助别人,才能成就自己。当我们在身处逆境挫折时,在心情沮丧时,不妨回想下稻盛和夫的哲学,或许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慰籍。
第三篇: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自传有感
很佩服稻盛和夫先生,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处事。积极乐观进取坚韧的态度,顽强踏实顽强拼搏的作风,感恩谦虚的心,贯穿他的一生。我想这就是我在他的经历中所体会到的人格魅力,鼓励着我,影响着我。
当代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为了享受,为了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稻盛先生说:“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勤奋工作,能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我们的人性,磨砺我们的思想,才会使我们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这才是工作的目的和工作的意义。
我个人觉得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我们这一代人也严重丢失了中国人热爱劳动的美德,而取而代之的是圣经里西方的观点,人们不是主动去工作而是被动的逼迫性的才去工作。在作者提出这个观点以后我也深有感触,工作不仅仅是要主动去做,而且还要更好更出色的去做.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这是我最喜欢的话,在我看到稻盛和夫刚毕业就到了连年亏损的松风公司后想辞去工作反应时,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我觉得我都盼着他回去找新的工作,但是他不仅没有辞职,反而决定,先埋头工作。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甚至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都顾不上吃,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工作。也正是这样,他在公司里慢慢的改变的自己的行为习惯,改变了工作态度才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扭亏为盈,使公司起死回生。稻盛和夫此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工作环境再恶劣、工作任务再艰巨、瓷器研究任务再不可能完成等等,这些客观条件都是在磨练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已,然而更重要的却是主观能动性,当一个人把工作做到极致以后,再难的事情都会有转机发生的。
看完他的做法以后,我觉得我很惭愧,虽然自己在岗位上已经尽职尽责的完成好领导的任务,但是我还没有把工作做到极致,这篇文章教会了我认识工作,怎样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希望的是领导有难题、有艰巨的任务第一个想到的是我,凡事越挫越勇,有压力才能一飞冲天,可能我一次做不好,但我会竭尽全力去做,终将会被领导认可,为公司牟利。区分人生之明暗的纬线并非幸与不幸,而是心态。遭遇困难之时,不能放弃希望;取得成功之时,不忘感恩与谦虚。永远积极地、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全身心地投入。”
“在万丈波澜的人生中,无论遭遇怎样的苦难与逆境,都要不怨,不叹,不沉沦,积极开朗的去面对人生,踏实的地顽强拼搏。无论面对怎样的命运,只要心怀感恩之情,乐观的生活下去,人生之路自然越走越宽。”谢谢稻盛和夫,我会以这一段话鞭策自己,全情投入,踏实地顽强拼搏,积极,乐观,感恩。
工作给我带来快乐,获得心中快乐的前提是劳动。每天认真工作,努力获得回报,才能让你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时间的宝贵。
没有目标,不认真工作,每天吃喝玩乐,只会是自己丧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极度”认真地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着快乐和欢喜,正像漫漫长夜结束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欢乐和幸福总会从辛苦的彼岸露出它优美的身姿,这就是劳动人生的美好。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练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练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
我喜欢我的工作,因为它是我的选择,必须竭尽全力去做。虽然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后会感觉很累,但这一全力付出的过程,不正是磨练内心,提升心性的过程吗?
好男儿志在远方,远方何在?即在脚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在工作中树立远大的目标是一件好事,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会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溪流已成江海。今后,在工作中一定要和稻盛和夫老先生一样,吾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使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每一条溪流都干干净净。把工作当成吃饭睡觉一样简单,把显意识转换成潜意识,工作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我要感谢领导推荐这篇文章给我看,我觉得这篇文章是我们在工作中各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值得细细精读、品读的文章,它给了我不一样的工作态度和意识形态,也为我今后更好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四篇:稻盛和夫读后感
读后感
稻和盛夫作为两大500强企业的创办者,他的成功之道值得我们探讨学习。读完他的的两本书,我对管理和经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更让我感受到管理的神奇力量,同时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会计学思想的重要性
很多企业设立会计部门,而经营者对会计却一无所知,稻和盛夫从27岁创立京瓷开始,就意识到会计将成为现代经营的中枢。经营者懂会计,平时就能指导财务人员,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经营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有了这一前瞻性,他在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会计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透过事物的本质,不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自成一套会计实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入掌握企业的发展变化。
由此可见,会计学思想对于企业经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懂会计,怎么懂得经营。而我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很多事情缺少经验,需要像稻和盛夫的学习精神一样,对不明白的多问,多提建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工作的基础上多学多想,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会计学知识,才能深入企业的经营之道。
二、坚持正确的原则
稻和盛夫在文章中指出“作为人,要有正确的判断”,即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就提醒我们,在管理中只有把公平、公正等任何人看起来都正确的原则作为判断的基准,并且持续做下去,才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合理的经营。
而他提出的以现金为基础、一一对应、双重确认和透明化经营等原则无不体现着会计学思想,这些原则如能坚持不变,企业必将在经营管理中受益无穷。
第五篇: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通过看这本书,也让我化解了内心的一种焦虑情绪,让浮躁的心变得沉静起来。此前我一直担心自己转换行业,进入兴趣的行业是否能够成功。这种担忧与焦虑使我左右摇摆,徘徊不前。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肯付出努力,甚至付出超出任何人的努力,那么我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我选择的方向与宇宙的意志相一致,只要我的内心保存着善念。想到这些,我不再为未来能否养活自己感到担忧,不再为自己可能比周围的同学落后很多而焦虑。因为我知道,只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收获>幸福!工作,蕴藏着美好人生的一切元素!
除了强调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我还看到一个富有智慧的稻盛和夫。他的智慧表现在他对每一天的态度。即便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公司,他仍旧不刻意为公司定立5年或者10年等长期目标。而他更重视的是尽全力投入当天,当今天很好的投入以后,第二天自然到来,再继续以全然的热情投入其中。因为,当计划没有实现时,一个人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而竭尽全力于今天,则更容易让人创造奇迹,让人感受到幸福与喜悦。这种活在当下的思想,让人容易体验到快乐!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句话里暗含着太多的哲理。当一个人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时候,无私的精神更容易从他身上得到展现。而不问收获,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放任'思想,只问耕耘,则是最佳的'吸引'状态。这可以说是深刻的融合了吸引定律的思想精华。不问收获,不等同于不要收获,而是相信收获会自然而然的获得。就如我渴望从事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这样会挣不到钱,养活不了自己,但是牢记这句话,使我相信,只要我勤肯的付出努力,就会获得巨大的回报。我突然意识到,过去自己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尤其是关于工作与成就。我意识到性格存在的不足后,总是觉得以我现有的这种性格,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无论此刻我存在多少问题,但只要我对工作拥有极大的热情,尽全力投入其中,借由不断反省,我就能够突破自我的种种限制。
学习了吸引定律,深入了解了灵性成长以后,我过多的投入精力于如何改善自我,化解各种情绪等问题。妄求通过化解各种负面情绪来达到成就事业的目的。但是,我渐渐的意识到,我找错了方向,或者说如果我的目标更多的是成就事业,那么我忽视了真正重要且最为直接的方法。我感受到,自己在接触灵性成长等知识后,过多的在意自己是否情绪良好,虽然控制情绪的能力的确增强,也能找回一些能量,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为了让情绪变好,我有种降低自我标准的倾向。
另一方面,学习了吸引定律,好似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幻觉,那就是我只要懂了吸引定律,就可以轻松的创造奇迹。但是,现实不断的教训我,也让我发现,学习吸引定律以及心灵成长的知识,作为一个渴望成就事业的人来说,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少做一些事,一切都等待上天给他安排好,相反他仍旧要做那么些事情,仍旧要刻苦努力,甚至付出比常人多出数倍的艰辛,只不过在付出这些的同时,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应该在心境上更能够控制得好,能够尽量保持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而真正借由吸引定律的原理创造奇迹的人,恰是那些全力以赴,全神贯注,付出比常人多出数倍努力的人,他们的努力获得了能量的支援,他们的付出获得了神灵的帮助,他们的思想获得了神灵的启示,如此才会创造奇迹。
从书中,我还看到了一个令自己感动的实例。那就是要如何面对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态度。虽然新世纪思想等等,都在强调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我渐渐明白事情确实有适合与更适合之分,但是喜欢与兴趣确是可以培养的。更重要的是,当眼下的工作并非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稻盛和夫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他在刚刚工作时,未来几乎没有什么希望,而与他同去的那些应屇生都纷纷跳槽了,只有他留了下来,虽然这并非他所愿意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工作。在一个尚不具备条件转换行业,转换工作的时候,即使当下的工作枯燥、无趣,甚至看不到什么意义,他仍旧应该全力以赴于其中,踏踏实实的干下去。这看起来是一种愚的表现,但事实上恰是这种踏实的作风成就了稻盛和夫。
对于面临找工作,同时要完成课题的我来说,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这种踏踏实实的作风的重要意义。尤其当我对课题缺乏兴趣时,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都要尽全力完成它。在过去,我觉得很多工作都没有意义,或者说即使做好了,也看不到获得巨大成就的希望,但是我从他的身上看到,只要坚持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断的积累,起步时再小的工作,再无意义的工作,到后来积累起来也一定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稻盛和夫的书,对于当下浮躁的人来说,真的是一剂定心丸。告诉我们扎扎实实、稳步积累的工作的重要意义。无论当下的工作是什么,无论我们喜好与否,只要我们选择在当下投入这样的工作,就需要尽全力将其完成,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结合佛法的理念,我想到坚持不懈的艰辛工作就是一种戒,利用持戒方能生定,进而得慧!在追求成长与灵性提升的道路上,我选择借由全力以赴于工作,来达到未来美好的境界。身居其位,便谋其政!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吧。当然,不要忘记适时反剩今生既然来到世上,必然有其特定的目的。放下为了自我感觉良好而选择的享受,为了创造美好的世界承受更多的痛苦吧,这才是宇宙的意志,而痛苦也将随着创造的不断拓展,逐渐化解,由苦变乐。
拓展阅读: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活法》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他在本书中回顾了几十年来的经营心得,呈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不仅把目光投向个人的活法,而且把视野扩展到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文明。对于我,一个以目前的能力不可能去影响国家、左右社会的小人物而言,读此书只是为了改变自己。
人生的目的在哪里?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或者浅显点:你为了什么活着?或者再浅显点:你相信什么?记得在小些时候,曾有一个答案让我为之振奋:相信自己。对!我也曾经把它当成激励自己的信条。但是,我也的确为了这四个字迷茫过。这句豪言壮语,在你迷茫时竟显单薄的很。我凭什么相信自己?是曾经小小的成功吗?它在如今的>挫折里被淡化。是相信自己无限的可能吗?在有限的生命里,无限又是什么?
那么,人又为了什么活着?为了自己活着吗?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活着,那样站起来是一,躺下去还是一的活着,生命岂不就变的可以如此的被轻易抛弃?在梦想被无限化的童年,那句为了自己精彩的活着是如此充满力量与诱惑。而稻盛和夫却说: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这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难以表述我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恍惚间,我才发现一种所谓的虚无,一种所谓的冥冥,掺和着虔诚与感恩,竟然能如此的释怀。
人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人该如何去面对?在生活与工作中该如何安身立命?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话题。《活法》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修养,磨炼灵魂。说得真好,人活着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把人生各种不幸都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经历一次考验人格就得到一次升华,就会获得一笔莫大的人生财富,从而使得自身修养不断得到提升。有时经常觉得工作压力大,有许多的担忧。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会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化为动力,发挥自己最大的热情,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着就是幸福的,工作着就是快乐的。当我们真正能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一心一意坚持做下去,不骄不躁,不断净化灵魂,并做到自省自戒,我们将会变成另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另外,作者还告诫我们要感谢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可是我们都在追求什么?房子再大也不算大,越大越好;车子再好也不算好,牌子越亮越好。我们早已迷失了自己,却浑然不知。心怀感恩,这是最基本的美德,然而也需要我们去一遍遍重温。如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行善积德,心怀感恩,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的美好。
于是,'相信自己'又充满了莫虚有的力量,纵然只是相信莫虚有的灵魂;于是,可以'极其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因为曾经怀着如此的执著跌跌撞撞来到这个世界;于是,可以拥有'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因为可以笑对最后的一秒,带着坚强、平和的心,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