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范文模版]
《35公斤的希望》书籍作者是嘉瓦尔达,是一片著名的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1
今天,我阅读了一本国际大奖的小说———《35公斤的希望》。这本书的情节,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35公斤的希望主要内容讲述的故事是:文中小主人公多多,因为体育成绩不佳,而留了两次级。并且还被学校开除了。所以,体育课就成了多多的噩梦。多多特别憎恨学校,恨他远甚至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回到家中,爸爸妈妈就只会吵架,没有人去关心和爱护她。只有“爷爷”是多多唯一的精神支柱,爷爷经常鼓励和开导多多,最终,多多被自己梦寐以求的初中所录取的故事。
看了这本书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位孩子都是一粒希望的种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鼓励。家人的关爱犹如这粒种子受到了阳光的抚摸,雨露的滋润,土地的呵护和肥料的动力,破土而发。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定会遇到挫折和打击。但是,我们一定要挑战自我,以积极的态度却面对未来的人生之路。
这本书给予了我终生的启示,我一定要在未来的道路的上勇往直前,挑战新的明天。
《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2《三十五公斤的希望》是一本关于希望的一本长篇小说,它说的是一位小男孩,他不喜欢上学,他喜欢发明玩具。他被多个学校退学后,他到一个不好的小学上学,那里的同学跟他一样不是好学生,常常打架、逃学等等。而他却慢慢的适应了这一个不好的学校。
他的爸爸妈妈的希望是能让他考上一所好的学校上学,而他的希望就是长大了发明很多有义意的东西来改变他的人生,他有这样一个希望的决心和信心。但他非常喜欢去爷爷的发明室,他的爷爷奶奶也非常希望他能考上一所好学校读书。我觉得希望是我们的梦想能实现就要靠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有信心和自信就一定能做到的。
其实每个人的希望都不一样,可这些希望都是一样多的道理。我们都有一个很好的希望,让明天会更加美好,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来实现我们的希望,这就是我心中的希望。
《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3“《35公斤的希望》多么好听的名字啊!”我在弘扬商城的大众书局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感想。于是我好奇又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由于时间不多的原因连第一章都没读完就走了,不过庆幸的是我家长同意我买这本书。现在我读完了,可以把这本书分享给你们大家了。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多多讨厌学校,那里的气味让他头疼。老师和同学都嘲笑多多,体育课就是他的噩梦。回到家,爸爸妈妈总是吵架,没人关心多多的兴趣和理想。只有爷爷是他唯一的支柱,他的储藏室是让多多感到幸福的地方。他的成绩很差,现在,他已经留级两次了,没有学校愿意收留多多,他很坚强,他忍住不哭,他想把命运抓在自己的手里!
我最喜欢的主人公就是上面的多多了,虽然他成绩差但是手很灵活,他的老师还这样评价过他;"有着漏洞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才”
感谢安娜嘉瓦尔达用了他聪明的头脑写了这本书,写了这本励志小说。
《35公斤的希望》读后感4合上书,闭上眼睛,我开始默默地回顾,沉思这本《35公斤的希望》的意义。
这本书,讲述了格雷古瓦,一个闻到学校的味道就会肚子疼,被留级两次,甚至被学校抛弃的男孩的成长历程。他被退学后,没有人愿意收下这样的学生,渐渐地,他失去了希望。但在他的爷爷的关心鼓励下,他勇敢起来,给一所学校的校长寄去了一封信,他成功了,通过考试后,他被这所学校录取了。而且,在这所学校里,他得到了以前从未得到过的友谊,支持,包括老师在内,没有人瞧不起他,尽管他学习成绩不好。他还成功地在这所学校里突破了自我,做到了以前从未做到过的事情。
他成功是因为什么?信念?关爱?希望?也许都有吧。在初期,他在学校受到挫折与打击后,去爷爷奶奶家寻找安慰。他的爷爷老莱昂便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关系很融洽,丝毫没有代沟,就像是两位好朋友。在他伤心时,他来到了爷爷家,在爷爷家的储藏室里,爷爷给他讲故事,告诉他要振作起来,努力拼搏。他的爷爷就像是在他坠入低谷时的一根树枝,挂住他,不让他跌下去,又像是黑暗中的一抹阳光,给他希望,让他拥有前行的力量,重新拥有面对生活的希望。
但是,这样和蔼的老莱昂却在得知他被退学后生气了,因为他被退学了?并不完全是这样。更因为他的孙子对这样的噩运失去了反抗的信念,老莱昂希望他能做些事情,做些能让他自己幸福起来的事情,做些能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情,而不是随波逐流作做听天由命的无桨却在水中漂流的小船。也正是因为老莱昂对他的教诲,他才能有为自己命运拼搏的勇气。他给一所学校的校长写信,通过考试后,取得了成功——他被这所学校录取了。
进入学校后,老莱昂也好,爸爸妈妈也好,没有人能在帮他了,但他依然在这所学校里让自己往好的方向发展了,并不是说他的学习成绩有多好,而是,他成功地拥有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老师对他的鼓励、支持。他在这里努力拼搏,虽然在学习上仍然一窍不通,但是他找到了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课程——绘画和手工劳动课程,在这些课程上,甚至老师都来请教他,更不要受同学们了。最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心中的坚定信念展示给了老师和同学们,他们都知道,格雷古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却一定要摆脱这困境。因此,老师才没有看不起他,同学们也没有排斥他,他们都相信格雷古瓦一定能成功。
并且在这里,他突破了自我。虽然他是一个瘦弱的男孩子,但是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老师的支持下,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下,他成功地爬到了绳结的顶端,这一刻,他不仅爬到了绳结的顶端,他也爬到了信念的高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更出色,彻底摆脱困境。
一个人的成功,有别人的关心,自己的付出,也许现在我们还不够优秀,但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断地磨砺自己,在这同时还给周围的人一些关心,去帮助别人,终究有一天,别人就会关心、帮助你,在他们的支持下,你就能爬上人生的高峰。
第二篇:三十五公斤的希望
三十五公斤的希望读书会教案
课前准备:“你喜欢学校吗?”民意小调查 讨论过程:
一、出示课题: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际大奖小说:《35公斤的希望》 我不是很高,不是很胖,不是很壮,我有35公斤的希望。35公斤的希望,带给你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获得过什么奖项: ★ 法国不朽文学奖
★ 法国青少年最佳读物奖
★ 法国当红畅销作家安娜?嘉瓦尔达的第一部青少年励志小说
★ 2002年出版,至今翻印19次
★ 2007年推出有声CD版本
★ 2008年被改编成话剧,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首次公映,此后在巴黎、瑞士、比利时等地多次演出
★ 2009年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在法国三套电视台播出
★ 2010年被再次改编成话剧在日本公映
★ 被翻译成21种语言,法国本土销量超过30万册
★ 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最佳推荐读物
★ 法国、德国、日本亚马逊网站五星推荐
★ 法国最大连锁书店法雅客五星推荐 ★ 2014深圳读书月最佳十佳童书。
二、作者简介:
安娜·嘉瓦尔达·法国
法国当红女作家,1970年生于巴黎。
作品:1999年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2002年 《曾经深深爱过》
2002年《三十五公斤的希望》
2004年 《只要在一起》
2008年 《慰藉》
29岁时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创下了100多万册的销售佳绩,使她从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一跃成为法国光芒四射的明星作家,再次把灰姑娘变公主的童话变成了现实。出书前她在文学界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在巴黎生活,却凭借一部短篇小说集征服了千千万万的法国读者。卡瓦尔达的作品“波澜不惊”,关注的只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正是这种对当代法国人灰色灵魂的深邃透视,使她洞悉了人生在世无法超越的悲剧性的荒谬的生存处境,这种关照。卡瓦尔达出生于巴黎,曾任记者,现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卡瓦尔达曾经表示,她热爱写作,希望能用自己的笔描绘普通人的生活。
2004年,卡瓦尔达推出长篇小说《只要在一起》,讲述4名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人因同住一栋公寓结缘,继而演绎出一段关于爱与励志、充满欢笑和泪水的感人故事。该书一面世就登上法国书刊类销售排行榜冠军的宝座,销量达50万册。这部书被译成38种语言,同名电影也于
当安娜•卡瓦尔达怀揣着炽热的文学梦想,四处投稿却屡屡被拒的时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法国女教师一定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红遍整个法国的畅销书作家。
就像我们事后所知道的那样,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的文稿“漫游”过十几家出版社,却没有被一个编辑看好,直到1999年初,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出版社LeDilettante看中并出版了这部小说。之后的热销程度让曾经收到过文稿的出版社都痛恨自己有眼无珠:半年销售量超过150万册,连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夫人阿尔贝纳特也公开声称自己是卡瓦尔达“粉丝俱乐部”的一员。
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卡瓦尔达之后的写作道路更是让人刮目相看。2002年,她推出了长篇处女作《曾经深深爱过》,继续受到“粉丝”的狂热追捧。之后,2004年,长篇《只要在一起》再度掀起了“卡瓦尔达热”:连续130周停留在法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10名,在法国国内销量接近200万册,全欧销售总量过400万册,媲美同期全球热卖的《达•芬奇密码》。小说由法国新浪潮时代的老导演克劳德•贝利搬上银幕,取得骄人的票房成绩。
当很多读者以为卡瓦尔达难以再超越这个创作巅峰的时候,仅仅沉寂了四年,2008年3月,她携新鲜出炉的长篇《慰藉》归来,小说一上市就引来铺天盖地的书评。不到一个月销量直接跃过30万册,在《费加罗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数周排名第一,总销量超过500万册。
再也没有人会怀疑,卡瓦尔达凭自己的写作创造了法国当代文学写作中的一个奇迹,也成就了法国出版界无法解读的“卡瓦尔达现象”。2007年3月上映,票房收入不菲。
三、走进书本 导:你们讨厌学校吗? 生: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师:我们的主人公格雷古瓦,小名多多是一个讨厌学校的学生,他现在13岁,上初一,留了两次级。
我恨学校。
我恨它远甚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甚至,更加严重„„ 学校毁了我的生活。
师:学校让多多感到痛苦、排斥,犹如一场噩梦,这是为什么?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写作业就是一种酷刑;体育课很无能,经常受到同学的 嘲笑;
师:在贝鲁夫人的的体育课上,多多遭到了嘲笑最疯狂。你认为这场运动服**能够避免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对多多和同学们说什么?
师:多多在学校遭到了老师处罚不胜其数,又遭到了同学们疯狂的嘲笑,回到家里,面对父母时,父母又是怎么样子的态度呢? 生:父母经常吵架、互相指责。
师:多多在学校老师和父母的眼中一无是处,他成长路途的艰难、坎坷、挣扎与辛酸,有谁能体会呢?这个不爱上学、在体育课上搞笑最终被勒令退学的多多 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吗?
生:不是的。他在做手工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师:多多做了哪些小发明:
做给妈妈的能坐着熨衣服的熨衣板; 专门为在山里行走的人所设计的鞋子;
师:不过幸亏有他爷爷老莱昂的鼓励和关心。回顾全书找一找,为了帮助多多树立信心,他用心做了哪些事?生活中,你有这样关心自己的人吗? 生:
P221得知我要重读三年级的时候,爷爷把我抱起来,放到他的膝盖上,给我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P24当我被勒令退学后,爷爷激励多多:努力做你该做的事!让你自己幸福起来。P35说服多多父母送多多去寄宿学校,鼓励多多给格朗尚中学写信
师:所以多多在老莱昂的鼓励下,多多开始想着:怎样才能把命运抓在自己的手里。也正是因为这样,多多鼓起勇气给自己喜欢的学校格朗尚中学的校长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打了12遍草稿。格朗尚中学的校长先生:
我希望被你们学校录取,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学习成绩实在是太差了。
我看到你们学校的介绍上说你们有机械工作室、木工工作室、计算机房,还有一个温室等。
我想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
我想来格朗是因为,我觉得那里会是让我感觉很幸福的地方。我不是很胖,有35公斤的希望。再见。
格雷古瓦•杜波斯
附言1:这是我第一次求人让我上学,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吃药了。附言2:随信给您寄上我七岁时造的一个剥香蕉皮的机器图纸。师:大声地朗读这封信。多多成绩这么差,能被录取吗? 师:妈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生:多多被格朗尚中学破格录取,但爷爷却病重住院了。师:帮帮我。
师:新学校里,多多依旧不是班上最好的学生,甚至是最差的学生之一,但是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多多,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我寄出的那封信。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成绩很差,但却铁了心要摆脱困境。师:攀绳结:歌曲《我相信》
希望是什么?
师:最后因为体育课,多多被勒令退学了。
师:
1、请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做的民意调查“你喜欢学校吗?”
师:幼儿园大班的玛丽老师给多多的评价是:这个男孩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材。但其它老师却认为他简直无可救药。读完这本书,你对多多有怎样的印象,请你也给多多写一个评语吧!多多的评语报告:
2、如果让你来设计一所学校,你有怎样的设想? 可以从环境布置、课程设置、教师要求等多个方面考虑。师:说说书中哪一名话对你最有触动和启发?
1、成功的一天,就是我们创造了某些东西的一天。
2、活的不幸比活得幸福要简单得多。
3、这是种恶循环:你越不学习,就越讨厌学校;而你越讨厌它,就越不想学习。
4、我想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
小结:一个孩子在18岁之前必须上学。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你不学习,就越讨厌学校;而你越讨厌它,就越不想学习„„,如果我们的学习是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我们的学校生活就要和多多一样糟糕了。所以要认真地学习,去战胜学习!希望35公斤的希望,还给你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这是一部真实的小说,主人公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不爱学习,讨厌学校,害怕体育课,回到家爸爸妈妈吵翻了天,虽在别人眼中一无是处,但在某个方面却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小说生动又深刻地描述了一个孩子成长路途的艰难、坎坷、挣扎与辛酸。这个不爱上学、在体育课上搞笑最终被勒令退学的多多,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个同样有个性又古灵精怪的小丫头。两个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幸运的是,他们都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地方„„ 【内容介绍】 我讨厌学校,那里的气味让我头疼。
老师和同学都嘲笑我,体育课就是我的噩梦。
回到家,爸爸妈妈总是吵架,只有爷爷是我唯一的支柱,他的储藏室是让我感到最幸福的地方。
现在,我留级两次了,没有学校愿意收留我。
可我不想哭,我想幸福起来,我想把命运抓在自己的手里!
“你,讨厌学校吗?”
格雷古瓦厌恶上学,非常厌恶,以致到了六年级的时候,他已经被留级两次了。然而他却有一双巧手。他喜欢在放学后黏在爷爷身边,敲敲打打,拆解修理机械。父母也想帮助这个儿子,结果却导致了家庭的矛盾和争吵不断。唯一会倾听格雷古瓦心声的只有爷爷。他很疼爱这个孙子,并教会他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和困难。格雷古瓦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校,并勇敢地投出了求学信。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格雷古瓦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吗? 【精彩评论】 特级教师周益民:这本书无疑是一面冷峻的镜子,也是一个无情的拷问。教育的使命到底是什么?父母、教师、同伴„„应该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各自起着怎样的作用?
法国不朽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安娜·嘉瓦尔达用充满张力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少年艰辛的成长历程,一幕幕场景宛如电影镜头般展现在读者眼前,堪称成长励志文学的经典之作。
“十大童书”推荐理由
《35公斤的希望》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温暖无数不被老师待见的孩子的书。它让孩子们知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大人们知道,当孩子们来到这世界他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不必是龙是凤让人仰望,他就是一个人,独一无
二、有着无限可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35公斤的希望,带给你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唐读后感:一个老师能否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第三篇:六十七公斤英语
六十七公斤英语
再过一个月,新建就是高三学生了。放暑假第一天,他要跟爹到清水河里打石头,爹不答应,“这活你干不了,好好复习功课。”
新建没有多余的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爹不太懂他那五个字的意思,但是明白里面有“劳动”,村里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回来劳动了,自己可不想看到这一天。“把功课复习一下,明年就考大学了。”
新建还是那句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看儿子倔强,爹只好推托说:“明天,明天吧。”
爹和三蛮子配对打石头,从“东干渠”开工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打石头就是把河里的大石头分解成小块,再按规格打成石条,等着“东干渠建设指挥部”的人验点收购。爹下午和三蛮子说起新建要下河的事,他吃罢晚饭就过来了,提出来新建身子骨软只能算半个工。爹是个实诚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爹的实诚远近闻名,比如他觉得东干渠是给老百姓造福,一直拣河里最硬的青石打,石条尺寸也丝毫不差。活干的细致人就受累,三蛮子早有意见,但每次东干渠的人一块不剩地收了他们的石条,分钱时就忘了牢骚。“八叔,咱傻人头上有青天,贵贵他们这次,有一半石条坏到河里了,羞先人呢,都是灰石和页岩。”
新建快快吃完早饭,换上解放鞋到村东去叫三蛮子,爹只好默许了。新建扶钎子,三蛮子抡铁锤,爹凿石条。三蛮子爱讲荤笑话,新建听了总要脸红耳热,三蛮子就说:“我兄弟羞脸多,哥干脆把你的外号改了,不叫秀才了,叫新媳妇。”新建的脸更红了,爹就拿碎石丢三蛮子。
一上午时间,新建手上震了几个血泡,有两个烂了,血痂子把手套粘在手上。晌午回来吃饭,新建洗脸时连手套伸到脸盆里泡了一会儿,娘怪异地看着他。
“我连手套一起洗了。”新建撒谎。爹知道他想瞒着娘,也帮他遮掩。“洗啥,下午还要用,学生娃就是学生娃,爱干净。”
下午又添了两个血泡,吃晚饭时新建总是攥着手,拿指头捏着馍馍,他怕娘发现了埋怨爹,爹就不让他去了。血泡敏感,端稀饭碗时新建吸了口凉气,爹眉头皱了一下:“明天就不要去了,好好看书,还是学业要紧。”
新建不说话,放下碗,到自己的房子去看书,一直看到夜里一点多。爹起夜看新建房子灯还亮着,回来对娘说:“咱娃考上大学是没问题了,自己生心了,小时候可是打着打着让做作业。”
娘翻了个身说:“大学一年一万。” 爹欣慰着回答:“就是砸骨头卖髓,也要供他。”
第二天吃罢早饭,新建把爹的话忘完了,提着铁钎扛着大锤,一声不吭跟在爹后头去了清水河,爹想说他,看他的脸色,也没敢说什么。
干了几天,新建脑子活,分解大石头时用手量几下,端详一会儿,用画石描几条线,就比爹按经验估摸的少凿几条缝,还能多出几个石条。三蛮子哈哈笑着说:“八叔,咱新媳妇没把书念到屁股上,就是比老子强。”
爹听了欣慰地笑笑,新建觉得三蛮子肉麻:“立体几何,我们刚学过。” 三蛮子不懂什么叫立体几何:“八叔,新建将来也是个好石匠,肯定要超过你呢!” 爹的脸黑了下来,黑的三蛮子都不敢再开玩笑了。吃晚饭的时候爹说:“新建,明天不去了。” “不。”
“你听不听话?”
新建不言语,梗着脖子吃饭。爹夹菜的手颤抖了一会儿,放下筷子,把碗给地上一掼,“叭”,粗瓷碗裂成八瓣,包谷糊糊摊了一地。娘吓得不敢说话,给儿子使眼色。新建没看见似的,照样夹菜吃馍,全然不理。黑狗过来舔糊糊,爹站起来踢了它一脚,黑狗呜鸣一声,逃到院子角落里哀叫。爹抖抖衣襟,拿起烟袋出去了,经过黑狗旁边,狠狠骂了句:“没出息的东西!”
新建把头埋在碗里,越埋越低。娘声音颤抖着说:“建建,你就不要去了,在家好好看书。”
第二天新建没有下河,窝在自己的房子里看书,看到后晌,开门出来,娘正在太阳下翻晒红薯片。“娘,闷的很,我到崖畔上找个凉快处,背英语。” 娘瞅瞅他胳膊下夹的英语书,点点头。爹晚上回来,悄悄问娘:“新建今天在家干啥来?” 娘想起爹昨晚掼碗的架势,没敢说新建出去。“在家看了一天书。”
过了几天,后半晌三蛮子把爹从清水河搀回来,铁钎子打滑,左脚面钉了个血窟窿。已经到卫生站包扎过,纱布缠得左脚塞不进鞋里,娘吓得脸色苍白。爹坐在炕边问:“新建呢?”
娘看瞒不住:“到崖畔上背英语去了。” “好,别叫他知道。”爹长出了口气,“给我找双大布鞋,隔壁他六爷脚大,穿上看不出来,要不新建又不安心念书了。”
娘出门去借鞋,爹对三蛮子说:“你另找人搭伴吧。” 三蛮子眼睛一睁:“八叔,我这人有的是力气,就是脑子不够数,和别人干不来,我这几天刚好有个事,不耽搁啥。” 新建傍晚从崖畔回来,爹已经坐在饭桌前,直到新建吃完回房子看书,爹才站起来。“他娘,我看这脚瞒不住,干脆我明天下河算了。”
“你那脚?”
爹拉着腿走了几步:“能行,扶钎子,不碍事。”
第二天早上新建还没起来,爹叫三蛮子拿自行车推着自己,右脚在地上点着,下河去了。
过了半个月,盼星星盼月亮,东干渠的人来收了石条,现金结算。爹高兴之余,就没有心情再打石头了,和三蛮子回来在小卖部换了零钱,当场分了,新建干的那两天不算。三蛮子占了个便宜,非常得意,要骑自行车去镇上喝酒,爹劝他为媳妇娃娃着想,省着点钱。三蛮子无赖地笑着说:“吕洞宾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再说,我回来给她娘儿三个,一人捎一个肉夹馍呢!”
爹笑骂了一句:“你个崽娃子,主席说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三蛮子片腿上了车:“别给我扣帽子,主席说的是,浪费是其他的大队。”说完哈哈笑着,沿大坡把车子放了下去还回头张狂地大叫,“浪费是其他的大队,我们大队没有!”
爹提着钎子回家,虽然医疗站他三伯的药好,脚背还流水儿,走路还是一个轮子没气儿。每天晚上都要用清水泡了才能脱下袜子,第二天早上再去上药。每次泡脚,想起新建泡手套,爹就摇着头笑了,娘问他笑啥,爹咋都不说。到了家门口,爹赶紧把走路的姿势调整了一下,要是碰见新建,他又倔着不去学校了。
爹在堂屋板凳上坐下来,娘说新建又去崖畔背英语了,爹很有成就感地把钱掏出来递给娘:“崖畔上清静,叫背去,明年就考大学了。”
娘捏着钱,试探着说:“帐结了,咱到县医院去,把你的脚好好看一下。” 爹看着自己的左脚说:“还要咋好好看,三十多的破伤风针也打了,还要咋好好看?”
娘眼圈红了,不敢再说什么,拿钥匙开了三八柜的抽屉,把钱夹在红塑料皮的“毛选”里,锁了又开,看了一眼再锁上。
爹严肃的说:“你别打那钱的主意,那是新建这学期的学费。” 娘擦了一下眼睛:“你把人都能心疼死,这伤深,他三伯说怕发,啥都不敢吃,赶紧好了,也叫你美美地喝一顿酒。” 爹欣慰的说:“赶紧好了,换一次药三块钱,窟窿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浅,塞的黄纱条还没有开始的一半,他三伯就是不给便宜。”
娘笑了一下:“你咋好意思说这话,人家把你这脚救下了,实话给你说,新建说他们学校‘竞争’,还有个啥‘激励’,考全级前十名的,今年不收学费,咱新建考了个第七,你别说你晓得了这事,他知道我给你说了,你去河里打石头,我一个人在家,他能把我逼死。”说完笑得弯了腰。
爹听了这话愣了半晌,高兴地难以言表。“这崽娃子,上辈子和我是仇人,啥都不给我说,长大了。”说着站起来,伸展了几下胳膊,“全级第七,那大学门离咱娃就更近了,考一回试顶我打两个月石头,比我厉害,明年考上重点大学,将来还得了?”
娘扶住他问:“你干啥呀?” 爹拿开她的手笑着训斥:“事多,做你饭去!”
娘笑盈盈地去厨房忙活,爹浑身是劲,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心情一高兴,看院子里菜地的杂草不顺眼,觉得它羞辱了自己“耕读传家”的门风。
爹轻快地到后檐墙取镢锄,不见了,急火火地到厨房问娘。娘不敢看他的眼睛,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爹气得发抖:“你还想哄我,一定是新建拿走了,说到崖畔上背英语,挖苦参去了,谁不知道,不争气的东西!”
爹的左脚不灵便,拽着灌木枝条,吃力地爬上崖畔,远远就听见新建的声音,咭哩哇啦听不懂。爹的气消了几分,看来还是真在背英语,就掩在洋槐树丛后,循着声音找儿子。新建正挥着镢锄挖苦参根,挖着挖着断了声响,扔掉镢锄从地上拿起书本,飞快看上几眼,然后继续大声念着。挖完一个扔在太阳底下,寻找下一个时声音就有些犹豫。挖出来一个粗大的,新建背英语的声音也要高上几度,和开心大笑一样。
爹听不懂一句英文,却能听懂儿子的全部悲欢。
明天是开学报名的日子,后晌新建拿着麻绳上了崖畔,把干透的苦参捆了老大一捆,从崖畔上背下来。路过电磨房,进去过了磅,六十七公斤,一公斤两块一,就是一百四十块零七毛。新建很快算出了钱数,笑的非常灿烂。
新建进了院门,看见爹在院子里的麦秸垛扯柴,爹这么早回来,让新建措手不及,他赶紧把苦参卸在照壁后面,准备挨骂。爹今天脾气出奇的好。“新建,回来了?” “嗯,你也回来了。”
“粮食下午托你二伯家老大用蹦蹦车捎到县中,给你交到学校灶上了,饭票放在你文具盒里,我早回来点儿,帮你娘烙煎饼,给你带上。那是你挖的苦参?”
新建局促不安:“嗯,英语高考要考听力,我想买个复读机,练一练。” 爹笑着过来:“有多少?”
“刚在磨房称了,六十七公斤。” 爹提起苦参捆掂了掂:“我儿也背下了六十七公斤的英语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晌午()②埋怨()③攥着手()④骨髓()2.文章首段,作者就交代了新建身份“再过一个月,新建就是高三学生了”,同时也交代了他暑假生活的安排“放暑假第一天,他要跟爹到清水河里打石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文章两次描写了父亲阻止儿子打石头的情形:“爹眉头皱了一下:“明天就不要去了,好好看书。'吃晚饭的时候爹说:“新建,明天不去了。'”读后谈读后谈谈父亲两次阻止儿子打石头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实现新建的读书梦,“父亲”与“儿子”分别做出了哪些努力?他们父子两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文章结尾处,“我儿也背下了六十七公斤的英语吆!”一句,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将“六十七公斤英语”作为文章题目的深意是什么?
6.本文的细节描写于朴素中蕴含了无穷韵味,或体现了人物的现实处境,或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试在文中找出一句,并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7.“爹听不懂一句英文,却能听懂儿子的全部悲欢。”一句写尽了父子之间的心灵相通。血浓于水,我们平淡的生活因亲情温暖感人。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一段你与父母心灵相通的情感经历。
第四篇:六十七公斤英语
六十七公斤英语
再过一个月,新建就是高三学生了。放暑假第一天,他要跟爹到清水河里打石头。
爹和三蛮子配对打石头,从“东干渠”开工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打石头就是把河里的大石头分解成小块,再按规格打成石条,等着“东干渠建设指挥部”的人验点收购。爹下午和三蛮子说起新建要下河的事,他吃罢晚饭就过来了,提出来新建身子骨软只能算半个工。爹是个实诚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新建快快吃完早饭,就到村东去叫三蛮子,爹只好默许了。新建扶钎子,三蛮子抡铁锤,爹凿石条。一上午时间,新建手上震出了几个血泡,有两个烂了,血痂子把手套粘在手上。晌午回来吃饭,新建洗脸时连手套伸到脸盆里泡了一会儿,娘怪异地看着他。“我连手套一起洗了。”新建撒谎。爹也帮他遮掩。“洗啥,下午还要用,学生娃就是爱干净。”下午又添了两个血泡,吃晚饭时新建总是攥着手,他怕娘发现了埋怨爹,爹就不让他去了。血泡敏感,端稀饭碗时新建吸了口凉气,爹眉头皱了一下:“明天就不要去了,好好看书。”新建不说话,放下碗,到自己房里看书,一直看到夜里一点多。爹起夜看新建房里灯还亮着,回来对娘说:“咱娃考上大学是没问题了,自己生心了,小时候可是骂着打着让做作业。”娘翻了个身说:“大学一年一万。”爹欣慰地回答:“就是砸骨头卖髓,也要供他。”
第二天新建提着铁钎扛着大锤,一声不吭跟在爹后头去了清水河,爹想说他,看他的脸色,也没说什么。干了几天,新建脑子活,分解大石头时用手量几下,端详一会儿,在大石头上画几条线,就比爹按经验估摸的少凿几条缝,还能多出几个石条。爹欣慰地笑笑,新建就说:“立体几何,我们刚学过。”三蛮子不懂什么叫立体几何:“八叔,新建将来也是个好石匠,肯定要超过你呢!”爹的脸黑了下来,黑得三蛮子都不敢再开玩笑了。
吃晚饭的时候爹说:“新建,明天不去了。”新建不言语,梗着脖子吃饭。爹搛菜的手颤抖了一会儿,放下筷子,把碗摔到地上,粗瓷碗裂成八瓣,苞谷糊糊摊了一地。娘吓得不敢说话,给儿子使眼色。新建没看见似的照样搛菜吃馍。爹抖抖衣襟,拿起烟袋出去了,狠狠骂了句:“没出息的东西!”新建把头埋得越来越低。娘声音颤抖着说:“你别去了,在家好好看书。”第二天新建没有下河,窝在自己的房里看书,看到后晌,开门出来,“娘,我到崖畔上背英语。”娘瞅瞅他胳膊下夹着书,点点头。
爹晚上回来问娘:“新建今天在家干啥?”娘没敢说新建出去,“在家看了一天书。”过了几天,后半晌三蛮子把爹搀回来,铁钎子打滑,左脚面钉了个血窟窿,已经到卫生站包扎过,纱布缠得左脚塞不进鞋里,娘吓得脸色苍白。爹坐在炕边问:“新建呢?”娘看瞒不住:“到崖畔上背英语去了。”“好,别叫他知道。”
新建傍晚从崖畔回来,爹已经坐在饭桌前,直到新建吃完回房看书,爹才站起来:“他娘,我看这脚瞒不住,干脆我明天下河算了。”娘急忙问:“你那脚?”“能行,扶钎子,不碍事。”
过了半个月,东干渠的人来收了石条。爹很有成就感地把钱掏出来递给娘,娘捏着钱:“咱到县医院把你脚好好看一下。”爹严肃地说:“你别打那钱的主意,那是新建这学期的学费。”
娘笑了一下:“实话跟你说,新建说他们学校‘竞争’,还有个啥‘激励’,考全年级前十名的,今年不收学费,咱新建考了个第七名。”爹愣了半晌,高兴得难以言表:“这娃,啥都不跟我说,长大了。”说着站起来,伸展了几下胳膊,“全年级第七,那大学门离咱娃就更近了,考一回试顶我打两个月石头,明年考上重点大学,将来还得了?”
爹吃力地爬上崖畔,远远就听见新建的声音,叽里哇啦听不懂。爹就掩在洋槐树丛后,循着声音找儿子。新建正挥着镢锄挖苦参根,挖着挖着扔掉镢锄从地上拿起书本,飞快看上几眼,然后继续大声念着。挖完一个扔在太阳底下,寻找下一个时声音就有些犹豫。挖出来一个粗大的,新建背英语的声音也要高上几度。
爹听不懂一句英文,却能听懂儿子的全部悲欢。
明天是开学报到的日子,后晌新建拿着麻绳上了崖畔,把干透的苦参捆了老大一捆,从崖畔上背下来。路过电磨房,进去过了磅,67公斤,一公斤2.1元,就是140.70元。新建很快算出了钱数,笑得灿烂。新建进了院门,看见爹在院子里的麦秸垛扯柴,爹这么早回来,让新建措手不及,他赶紧把苦参卸在照壁后面,准备挨骂。爹今天脾气出奇地好:“新建,回来了?”
“嗯,你也回来了。”
“我早回来点儿,帮你娘烙煎饼,给你带上。那是你挖的苦参?”新建局促不安:“嗯,高考英语要考听力,我想买个复读机,练一练。”爹笑着过来:“有多少?”
“刚在磨房称了,67公斤。”
爹提起苦参捆掂了掂:“我儿也背下了六十七公斤的英语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晌午()埋怨()攥着手()骨髓()
....
2、文章首段,作者就交代了新建身份“再过一个月,新建就是高三学生了”,同时也交代了他暑假生活的安排“放暑假第一天,他要跟爹到清水河里打石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文章两次描写了父亲阻止儿子打石头的情形:“爹眉头皱了一下;‘明天就不要去了,好好看书。’”;“吃晚饭的时候爹说:‘新建,明天不去了。’”读后谈谈父亲两次阻止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实现新建的读书梦,“父亲”与“儿子”分别做出了哪些努力?他们父子二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文章结尾处,“我儿也背下了六十七公斤英语吆!”一句,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将“六十七公斤英语”作为文章题目的深意是什么?
6、本文的细节描写于朴素中蕴涵了无穷韵味,或体现了人物的现实处境,或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试在文中找出一句,并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7、“爹听不懂一句英文,却能听懂儿子的全部悲欢”一句写尽了父子之间的心灵相通,血浓于水,我们平淡的生活因亲情温暖感人。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一段你与父母心灵相通的情感经历。
第五篇:《希望教室》读后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选择的是教育这份职业,是从事培养人的职业,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要终身学习的目标。在《希望教室》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也在平常的教育中进行着,疏于不知对错,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做法与苏老师相类似,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书中更多的是苏老师独到的教育策略,读着能让我的教育思路豁然开朗。正如苏老师在书中说到的:“喜欢上阅读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你可以从书本中,得到许多的乐趣。而那种乐趣,是你明白了、重视了作者的意境,并且在故事中完成了一趟精彩旅程的乐趣。”我觉得这种与大师心灵交流的过程,的确能让人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希望教室》这本书以教给学生成长的36种能力为主轴,另附“用爱救回孩子” 两个记录问题孩子成长的故事和“父母SOS”老师与家长亲情互动的内容,为我们娓娓叙说有关“希望教室”的故事。
读这本书,我惊叹于苏老师文学底蕴的深厚,遣词用句的精当。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的36个小故事能写得如此精彩动人,用爱救回孩子写得如此推心置腹,父母SOS考虑得如此面面俱到,很多语句我觉得是那么脍炙人口,而在他的笔下也许信手就能拈来。我就把这些经典的话语划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希望今后在自己的故事中能应用,并能应用自如。(我喜欢他的话语:
1、用“阅读”的方式,反过来治疗“没有耐心、注意力不够集
中”的孩子,这招叫做“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2、好的学习课程,总会激起良善的涟漪。
3、这两个孩子,像是悬在我心头的天秤,永远在摇摆、晃动中。期待他们能顺利站在正确的支点,学习如何取得人生的平衡!
4、虽然未来的变化很难说,但是我的内心却是感动莫名,澎湃万分!
5、任何一位成功的人其实都知道:“读书”只是一种工具,让我们站在比较好的位置的一种工具。于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未来、更好的梦想,再痛苦、再辛苦的历程,也都得撑过去。)
读这本书,我佩服于苏老师教育的睿智、幽默、明快与轻松。这36种能力中,大部分是直接教给孩子的。如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他让孩子们整天在胸前背一个重重的书包以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为了学习贴近父母的心,他设计了为父母洗脚活动用来触发孩子对于孝顺本身的极大共鸣;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同理心,他设计了以“假如我没有双手”为主题的体验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压,他设计了搞怪的作业 “大笑三分钟”……他的这些活动与作业天马行空,给孩子们生动的教诲、动人的回忆。其中“倾听,让关系更密切”主要是教给父母怎样去关注孩子的,孩子有时限的成长期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就浪费了上天赐给他们享受美好幸福的机会。还有好几种能力虽是教给学生的,但我看主要还是先得教给老师,是老师用怎样的一种心态来面对学生,就会出现学生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如让孩子保持积极的想法,一天一天慢慢进步,就看老师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答错题的方式;记得微笑,尝试驱
散所有负面情绪,面对任何苦闷,作为老师也不能情绪进课堂,展现在孩子面前的应该是微笑,保持好心情……
读这本书,我感动于苏老师博大的爱心教育,在苏老师身上教育的大爱精神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苏老师对成绩再糟糕的孩子,他都会反复向孩子表述:“老师没有放弃你,所以你也不可以放弃自己!”因此他每天放学后一个小时给上不起补习班的、数学成绩差的孩子免费补习。对品行再不良的孩子,他都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挽救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导、真心诚意地安抚,面对两位逃学学生,苏老师虽然也被搞得心力交瘁,但苏老师一如既往的坚定性终于让两个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那位女学生,从最后一名越到了中等水平,先前逃学混混的生活习性也荡然无存了,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要彻底改变自己,还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虽然那时孩子已离开苏老师进了中学,但苏老师仍然继续关注着这位女孩,这是一种爱的延续。
掩卷沉思,我思绪万千,读这本书我收获的不应只是感动,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践行的。只要心中充满爱,我想我的教室里也能像苏老师的希望教室一样飞出最美的天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生注定了我们的生命就在“希望教室”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撑起我手中的那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将是我永恒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