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师的力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1

在《老师的力量》中,那些质朴无华的老师们都给学生以人格和修养的影响,并陶冶了他们童年的情操,他们的精神魅力是永恒的。因此,要培养出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优良高尚的人格的学生,就必须有优良高尚的人格的教师。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才能塑造出理想的人格魅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自我塑造是最根本的途径。要塑造教师理想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进行自我塑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教师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将外在的规范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不断地摒弃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就不能真正地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

2、要终生学习,不断提高学识魅力。这是塑造理想人格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着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3、努力培养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努力培养这种甘于奉献,甘于寂寞的精神。

4、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塑造自己的个性魅力。教师的个性形象是学生亲疏远近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耐心、有幽默感等,可以精简为六个字:爱心、真心、热心。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对学生要尊重、爱护,要关心,呵护。努力培养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平时要注重仪表,努力提高气质,加强自身修养。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相融洽,走进学生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人格形象升华并融入平凡的工总中。安于清贫,守住寂寞。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2

读了《老师的力量》的第二部分,心中感悟颇多。从这些作者的成长或者是成名来看,显然他们的成长都或多或少乃至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当代作家林斤澜讲述了两位老师的故事,数学老师“先生公”——“讲课娴熟,性情又极和气。”自得其 乐的王先生,他讲课不用课本,天文、地理、动植矿,风土、人情、气液固,流水一样下来,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他教自然的方法,是自然。这些老师虽然教他们的时间不长,或者说是事情发生过的时间已经很长,但在这些作者的心中记得却是如此之牢,这不能不说一种魅力。怀揣着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在教育这方静土上我已走过了八年,在这八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刚刚踏上教育岗位时,我对教师的含义理解地不够,心中也充满了对学生的爱,可是不懂得表达爱的方式,学生不理解也不接受。那时的我也勤劳,时刻盯着学生,以免他们犯错误。现在想想孩子哪有不犯错误的,他们是在不断地犯错误、改正,再犯错误再改正的循环往复中成长起来的。当工作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退下去,我进入了工作的倦怠迷茫期,一时间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期间多亏身边那么多无私奉献的同行们的言传身教,让我重新燃起了热情。慢慢的,我突然发现自己又再一次爱上了这个职业。对学生依然有爱,但懂得了爱的艺术。对学生也严格要求,但严中有爱。允许学生犯小错误,然后引导教育。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而不再苛求。敞开心扉,让学生也走进我的心灵。在学生面前我也会犯错误,然后像小孩子一样在他们面前真诚地说对不起。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学生面前总保持着“圣者”的形象。走上讲台,就会让我忘掉一切烦恼,上课让我感觉到很幸福。如果我的课能让学生们也体会到幸福,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记得以前在山曹小学执教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已经六年级毕业了,但是又来到了四年级接着上学,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家就是为了让他上完九年的义务教育,以前的老师都不管他只要他上课不捣乱就行,也不让他参加活动,就等着这就年结束,当时六一排节目是一个全班的模特表演,我很自然地让全班都参加也包括他,就是因为有他参加我们获得了第一,看着他拿着奖品高兴的样子到现在在我还记得,虽然在那里的日子很清贫,很平淡,但我的精神是最富有的,我拥有着学生会心的微笑和成功的快乐,拥有着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和收获。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爱与责任”这份沉甸甸的义务。也许我的一生都是平凡的,但我会在我平凡的一生中,用我的爱与责任努力去诠释三尺讲台的神圣与高贵,用爱和责任铸就伟大的师魂!

第二篇: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姓名:钟媛媛地址:鄞州区中河街道华泰小学时

间:2013-08-22 00:00

《老师的力量》,第一眼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竟然有那么一点点心动!在阅读这件事上,我属于典型的“外貌协会”。一个吸引我的书名就可以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现阶段的我,总会有那么点怀疑自我,茫然若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似乎早已经不属于我了!可是,即便早已心如止水,为什么还是会时不时地隐隐感到不安呢?看完《老师的力量》,我的这种忐忑平缓了不少,眼前的疑惑也似乎明朗了些。

《老师的力量》一书收录了文化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文章近四十篇。文章的作者五花八门,各自的回忆也是相去甚远。但是,读着他们的小学生活,眼前影动着他们的老师身影,我渐渐开始反思对照。诚然,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但凡他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书中所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何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这里分享几位名家的故事。

一、有力量的老师泯灭学生反叛的意识

流沙河,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作家和学者。他在《吾爱吾师》一文中回忆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姓钟,是个胖胖的喜欢打学生手心的老师。这位老师惩罚学生时总是嘻嘻而笑,不显怒容,但是鞭子抽打手心却非常狠。被打过一次手心的流沙河原本非常喜欢在上课时 折纸船,画三英战吕布,还喜欢玩蟋蟀,但是在钟老师的课堂上,他却端端正正,专心聆听。除了手心怕挨鞭子以外,流沙河更多地是被钟老师的一手板画所吸引。1943年秋,流沙河就读的金渊小学开设了世界地理课,而这位钟老师,他在黑板上随手就能画出一幅幅的亚洲

地图、欧洲地图、非洲地图、北美洲地图、南美洲地图等,然后让学生临摹在练习本上。就这样,画地图取代了原先画关公,画吕布,画高射炮打飞机的兴趣,作者后来还特意去买了一册袖珍世界地图,周末就在家里画着玩,结果世界地图他画得又快又好。而就在画地图的日子里,流沙河也泯灭了反叛意识,开始专心投入钟老师的课堂。时至今日,这位文化老人还能熟练说出各国的轮廓形状。意大利是一条腿在踢一个扁球;澳大利亚是一只螃蟹没有腿脚;南美洲是象头拖着长鼻子,鼻尖是麦哲伦驾船绕过的合恩角......当别人赞他“下知地理”的时候,他总会感激地想起钟老师,那是一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情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傻傻地想:我们的品德教学中也常有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无奈,我就做不到随手板画地图。往远了想,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时候,我们自己先掌握到位了么?如果老师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那么能给予学生支持的力量又能有多少呢?当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校园,我们老师所给予他的力量还能剩多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我们到底能给学生剩下些什么?》而雷夫在中国演讲时也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话:我关注的是一个学生10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相比而言,当我们为某个阶段的考试或检查而疲于应付时,是不是目光太短浅了些呢?

二、有力量的老师让学生离开后依然常常“饮水思源”

雷夫在分享他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时,曾经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了五种不同的梯度。事实上,读下来,但凡受益于有力量的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成年后往往饮水思源,这也是雷夫的五个阶梯中最高的一层。当老师教育的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力量时,那么这种力量就会伴随生命主体延续一生。梁实秋记忆中的周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对于习字尤其注意。而对周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老师对于他们作“修身”的教育。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乃至笔记本子是否折角卷角等,无一不加指点。而这些细节的关注,也让梁实秋自此养成了好习惯。看到梁实秋对周老师回忆的时候,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一个个头比我们初中生高不了多少,眼神杀伤力却超强的女老师,柴老师。有那么一次,我们班的男生竞相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了中分,看上去活脱脱一个个汉奸。我们女生纷纷嘲笑,但是男生们却不以为然。然后,所有梳中分头发的男生都被班主任请去了办公室。走出教室时,男生们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回来时,个个像落败而归的公鸡。我至今记得,我的同桌的头发是以一片纷乱的景象回归大家视线里的。可以想见,我们那个个头小却很有力量的班主任是怎样用手直接挫败那些难看的发型的。再看班里其他男生,无一例外。而至此以后,班里再没有男生在发型这个问题上犯过纠结。班主任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发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每个人在每个特定的阶段,就应该演绎好这个阶段的特定角色!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当我带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时,我也时刻提醒他们: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什么时候也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我是这样提醒我的学生的,而我的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2013-09-28 23:52:48)

转载▼

分类: 教育杂谈

一、有力量的老师泯灭学生反叛的意识

流沙河,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作家和学者。他在《吾爱吾师》一文中回忆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姓钟,是个胖胖的喜欢打学生手心的老师。这位老师惩罚学生时总是嘻嘻而笑,不显怒容,但是鞭子抽打手心却非常狠。被打过一次手心的流沙河原本非常喜欢在上课时 折纸船,画三英战吕布,还喜欢玩蟋蟀,但是在钟老师的课堂上,他却端端正正,专心聆听。除了手心怕挨鞭子以外,流沙河更多地是被钟老师的一手板画所吸引。1943年秋,流沙河就读的金渊小学开设了世界地理课,而这位钟老师,他在黑板上随手就能画出一幅幅的亚洲地图、欧洲地图、非洲地图、北美洲地图、南美洲地图等,然后让学生临摹在练习本上。就这样,画地图取代了原先画关公,画吕布,画高射炮打飞机的兴趣,作者后来还特意去买了一册袖珍世界地图,周末就在家里画着玩,结果世界地图他画得又快又好。而就在画地图的日子里,流沙河也泯灭了反叛意识,开始专心投入钟老师的课堂。时至今日,这位文化老人还能熟练说出各国的轮廓形状。意大利是一条腿在踢一个扁球;澳大利亚是一只螃蟹没有腿脚;南美洲是象头拖着长鼻子,鼻尖是麦哲伦驾船绕过的合恩角......当别人赞他“下知地理”的时候,他总会感激地想起钟老师,那是一种真诚的,发自肺腑的情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傻傻地想:我们的品德教学中也常有涉及到地理知识的内容。无奈,我就做不到随手板画地图。往远了想,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时候,我们自己先掌握到位了么?如果老师自身的力量不够强大,那么能给予学生支持的力量又能有多少呢?当学生离开课堂,离开校园,我们老师所给予他的力量还能剩多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我们到底能给学生剩下些什么?》而雷夫在中国演讲时也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话:我关注的是一个学生10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相比而言,当我们为某个阶段的考试或检查而疲于应付时,是不是目光太短浅了些呢?

二、有力量的老师让学生离开后依然常常“饮水思源”

雷夫在分享他的第号教室的故事时,曾经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了五种不同的梯度。事实上,读下来,但凡受益于有力量的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成年后往往饮水思源,这也是雷夫的五个阶梯中最高的一层。当老师教育的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力量时,那么这种力量就会伴随生命主体延续一生。梁实秋记忆中的周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对于习字尤其注意。而对周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老师对于他们作修身的教育。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乃至笔记本子是否折角卷角等,无一不加指点。而这些细节的关注,也让梁实秋自此养成了好习惯。看到梁实秋对周老师回忆的时候,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初中班主任一个个头比我们初中生高不了多少,眼神杀伤力却超强的女老师,柴老师。有那么一次,我们班的男生竞相将自己的头发梳成了中分,看上去活脱脱一个个汉奸。我们女生纷纷嘲笑,但是男生们却不以为然。然后,所有梳中分头发的男生都被班主任请去了办公室。走出教室时,男生们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回来时,个个像落败而归的公鸡。我至今记得,我的同桌的头发是以一片纷乱的景象回归大家视线里的。可以想见,我们那个个头小却很有力量的班主任是怎样用手直接挫败那些难看的发型的。再看班里其他男生,无一例外。而至此以后,班里再没有男生在发型这个问题上犯过纠结。班主任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发型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每个人在每个特定的阶段,就应该演绎好这个阶段的特定角色!当我成为一名老师,当我带自己的第一届学生时,我也时刻提醒他们:学生就应该有个学生的样!什么时候也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我是这样提醒我的学生的,而我的老师当年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

第三篇:《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老师的力量》这本书,它收录了梁实秋、丰子恺、季羡林等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文章,近四十篇。他们对老师的追忆来展开了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思考,也提出了一些对老师的建议。书中共分饮水思源,幼年记事,一袭青衫,吾爱吾师,难得清高五个部分。它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对提高我们班级管理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深刻启迪。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只要有过求学的经历,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书中所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何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

我觉得教师的力量一方面体现在感召力上,在大多数的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便是权威的代名词,在孩子们的求知欲被考试、分数、名次消磨得日渐消退的情况下,教师用他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驱赶着自己的学生艰难跋涉,教师用他富有魅力的专长促使学生跃跃欲试,进而逐渐体会学习的乐趣,那么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而能使他的学生终身受益。另一方面则是强制力,老师不应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太阳,但可以成为辛勤劳作的蜜蜂,教育显现的作用既可以立竿见影的体现在分数上,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学生日后的心怀感激上,也许我们听不到他们亲口说的感谢,但一定可以得到内心的平和与自我肯定,教师作为一种力量,他起到的作用最终应体现

在对灵魂的塑造,对思想的传承,对文明火种的传递上,没有这样的使命感与道德要求,教师便只是教书匠,便对不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誓言。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与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与熏陶。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言行举止都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能力以及传递给孩子们的能量,可以扭转孩子们的命运,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通过学习,领悟了以前老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老师承担的使命也随之改变,“授业”和“解惑”的分量渐渐降低,“传道”的责任愈来愈大,一方面是教给孩子们基本的求知方法,另一方面是传授给孩子们做人的基本道理。我深切体会到老师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充分认识了自身职业的崇高意义,我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塑造孩子未来的事业中去,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不禁反思: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是否能否真正地传递给孩子们所谓的正能量呢!

第四篇:《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新密市金凤路小学 位利霞

《老师的力量》一书收录了梁实秋、丰子恺、季羡林等一些文化名家追忆恩师、怀念学生时代的文章近四十篇。文章的作者五花八门,各自的回忆也是相去甚远。但是,读着他们的小学生活,眼前影动着他们的老师身影,我渐渐开始反思对照。诚然,他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个人,但凡他有过求学的经历,这一生中总有那么几位老师是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正如书中所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有和老师的特殊因缘,以及故事。”经年累月之后,难忘的不见得是老师的名和姓,更多的是这个老师带给他们这一生的影响。

他们记忆里的老师,和蔼可亲,令人佩服,对他们的人格的塑造有着深深的痕迹,给他们以深远的影响,为他们奠定了稳固的人生基石。那些老师有影响学生的力量,有传播文化的力量,有塑造人才的力量。那些老师的“力量”,推动他们不断地向上。通过读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一名好老师应该拥有的高尚情怀,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意义,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什么样的老师是有力量的好老师呢?下面谈谈我读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有“力量”的老师应处处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因为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其次,我认为有力量的老师要热爱尊重学生。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温暖孩子的心。教师通过对孩子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会产生奇特的教育效果。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学生,班级的后进生,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无私的爱才能使他们更健康的成长。教学实践中,有些孩子基础薄弱,对知识的接受慢,这时教师一定要用爱来感化孩子的心,耐心的讲解,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而不能急躁,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乐趣,长期下来会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第三,有力量的老师须拥有渊博的知识。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但仅仅熟悉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不但要渊博还要宽阔,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一样: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第四,有力量的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沒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因此,我们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一直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孜孜不倦地探索,相信我会在这求索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也成为一名有力量的老师。

第五篇: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老师的力量》读后感

张赟

我认真阅读了“饮水思源”这部分后,认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人师表”是无声的教员,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因为学生对教师尊重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 “德”和“才”,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琢磨着和模仿着。有威信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心悦诚服的教育作用。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优秀品质。

雷夫在分享他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时,曾经把学生的学习程度分成了五种不同的梯度。事实上,读下来,但凡受益于有力量的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成年后往往饮水思源,这也是雷夫的五个阶梯中最高的一层。当老师教育的力量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力量时,那么这种力量就会伴随生命主体延续一生。梁实秋记忆中的周老师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对于习字尤其注意。而对周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周老师对于他们作“修身”的教育。纽扣是否扣好,头发是否梳齐,说话的腔调,走路的姿势,乃至笔记本子是否折角卷角等,无一不加指点。而这些细节的关注,也让梁实秋自此养成了好习惯。

有力量的老师总是有着种种不一样的故事。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演绎了一个“师者”应有的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是一句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可以沉浸为一种力量。读完名家们的回忆时,我在想:我能成为一个有力量的老师吗?我可以给我的学生什么样的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