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较劲的人生》读后感
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发现了《不较劲的人生》这本书,感觉书名很有意思,于是借来一读。“不较劲的人生”,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时候是在较劲,与自己较劲,与家人较劲,与朋友较劲,而且较劲的方式千万种,但较劲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呢……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事事太较劲、太自我,你在生活和事业上就不会有快乐,只会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每天都会有没完没了的烦恼。在什么事上应该做到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什么事上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点糊涂,我们应该在脑子里分个清楚。
生活智慧的一方面:较劲分事儿。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别明知可为而不为;要学会冷静分析形势,并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通读此书,让我明白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冷静地分析面临的困难和自己的处境、实力,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选择。如果面前是座不可逾越的高山峻岭,而自己又没有攀岩者的高强本领和登山家的超人胆识,那我们就顺着山脚绕着走;如果面前是条湍急的深川大河而又不擅戏水,那我们就沿河找桥或搭船渡过。只要目标不变,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没必要一成不变。说话办事学会变通,不较没必要的真,生活才会更美好,前景才能更广阔。
第二篇:《人生不较劲》读后感
最近我在读《人生不较劲》这本书,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反省一下自己,想想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觉得好多都没有必要去较劲,去争论谁对谁错。如周国平说的,“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书中提到人不要跟自己、他人、老天较劲。“盲目较劲往往是人世间痛苦的根源,唯有具备不较劲的智慧,才能把劲儿节省和积聚起来,使在正确的方向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幸福”。跟自己较劲的,往往把自己逼进一个死胡同里。也许有的人说跟自己较劲是一种不放弃坚持到底的态度,但有时候方法不对,奋斗的方向不对,自己跟自己较劲,弄的自己疲惫不堪。我们要随性豁达,认清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向,活在当下。跟他人较劲的,其实最后也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跟他人争一高下,来回辩解,到最后自己心有淤堵。与他人交往中,要随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强加于他人自己的想法。意见分歧时,应是沟通交流,而不是互相较劲,争一高下。跟老天较劲的,最后也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我们应随命。人一出生有自己家庭背景,有好有坏,我们无法改变。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这些不如意事情的态度,放平心态,积极乐观的处理。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应不较劲,放平心态。在收费岗位,你要每天面对不同的司乘人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麻烦。在工作中,我们会遭到司机的谩骂,这时候如果我们以同样不理智的行为回怼过去,双方肯定开始较劲争吵下去,到最后自己付出代价。如果我们放平心态,心情豁达点,跟司机进行沟通,面对他们的谩骂,我们可以视而不听,用微笑回应,把工作中要求的文明礼仪发挥极致,等待车启动时,以“谢谢,祝你一路平安”结束。
第三篇: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周国平
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周国平
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不和自己、别人和老天较劲。对自己要随性,对老天要随命,不要对自己提出太多的任务,不和时间赛跑,不要使自己的人生变成争分夺秒的战场。要从容地生活,对人要随遇而安,亲疏随缘,互相尊重。
在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朋友。
我只是个小哲学家、小学者,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大师。我不希望大家满足于是我的粉丝,我宁愿与大家成为大师的学生。所以,今天之后,如果大家只读我的书,不读大师们的书,就是我今天讲课的失败。
我17岁进北京大学,发生了文革,后来恢复高考,到社科院读研,我专攻尼采哲学。哲学就是跟自己谈心,过哲学的生活,从世俗中跳出来,解决心灵的问题。哲学就是爱智慧,不糊里糊涂地活着。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两大罪状,一是不信神,二是蛊惑青年。很多人生终极问题,本来神都回答了,而苏格拉底却有自己的看法,那怎么行。
人生的意义,有三大问题,一是人生的世俗的意义(幸福);二是人生的精神意义(道德)?人生的终极意义(死亡)?
今天重点讲人生的幸福问题。
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而爱情等其它则不一定。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要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两种观点:一是快乐主义,一是完善主义。
快乐主义: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烦恼。但快乐有层次之分。中国的道家接近快乐主义。庄子主张生命的单纯,让生命长久。养生这一章讲保护生命的单纯,逍遥游主张生命长久。
完善主义:想明白人生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是幸福的人。孔子就接近完善主义,安平乐道,主张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人生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生命和精神,生命应该是单纯的,精神应该是丰富的。
幸福就是简单,烦恼就是复杂。
我的幸福感最强烈的两段时光:一是进北大,看见很多漂亮的女孩,产生爱慕、恋爱冲动的心情,哪个女生看我一眼,我就很激动,回去后会写很多爱情诗。
爱都是美好的,分手了也不要怨恨对方;结婚了,不但是美好的,而是幸运的;能长久的婚姻,不但是美好、幸运的,还是伟大的。
爱情一定会从高潮进入平静,如果持续如痴如醉,一是奇迹,二是神经病。
找一个最亲的人,是爱情的终极目的。
第二段人生快事,是生养孩子。我的第一个孩子只活了一岁半。我为她写了《妞妞》,我的出名不是因为哲学,而是因为这本书,人称我“妞妞的爸爸”。第二个女儿叫“啾啾”,我也写了本书《宝贝宝贝》,她的婴幼儿时期,我写了30万字的日记。观察小孩的启示:做动物比做人幸福。我喜欢做这样的事,给孩子喂奶是非常陶醉的。
老子将道比喻为女人的身体。一个人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幸福的家庭,贴心的朋友。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是一名女性读者给我来信中的一句话,我以此为标题写过一篇文章,名字等都是堆集物,经常聆听生命本来的声音,主张简单,可以优雅。很少的物质也能让人满足,再多的物质也不能让人满足。主张人际关系的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主张精神的优秀。人是自然之子,也是万物之灵。要享受人的精神属性:智、情、毅(即道德)。
人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一个人有好奇心,又有独立学习能力,就不怕不能成长。对世界惊奇,对人生疑惑。家长是成长中孩子的观察家。
孩子都是哲学家。我的“啾啾”4至5岁问:云的上面是什么?一辈子有多长?第一个人是怎样产生的?女娲是谁造的?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有没有另一个我?这些都是哲学问题。但到了小学就不再问了,到了中学更不会问了。所以,孩子有“不想长大”的困惑。
什么叫事业?自己的能力在里面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个领域就是你的事业。
“人就是他吃的东西。”要享受自己的情感品质。要用宝贵的时间去读精品书,历代学者有定论的书,读原著。有个比喻:“爱上一个女主人,但是怕麻烦,就向她的女仆求爱。”官场上有人想接近某重要领导人,就采取类似的方式,巴结领导的秘书。
要想读西方哲学,不妨先读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你喜欢什么就读什么,这样学习就会有效果。
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从五岁开始写作,说的是五岁开始写日记,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滋味,而发表文章是在41岁时。日记就是和自己谈话,养成独处的习惯,写日记的人生活中更敏锐,会让你更投入地认真生活。灵魂是更高的自我。
一个不义的人骚扰了我,或者欺负了我怎么办?不一定要和他斗,回去写日记,对这种人进行深入解剖,然后让自己从中超脱出来,不与其论短长,比他高尚,人要有一点精神胜利法,不能一味的物质胜利法。
一个人一生要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师、或好书。后者让前者更加强大起来。读书与写作,就是重视心灵生活。
做一个优秀的人是第一位的,然后再求成功。把成功当作优秀人生的附产品。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使自己更优秀上面来。
归纳:生命的单纯,精神的优秀。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让他们也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靠它来养活自己。让自己宁静、有定力。
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不和自己、别人和老天较劲。对自己要随性,对老天要随命,不要对自己提出太多的任务,不和时间赛跑,不要使自己的人生变成争分夺秒的战场。要从容地生活,对人要随遇而安,亲疏随缘,互相尊重。
在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地适应环境,而是要超越环境并从中获得自由的人生。
第四篇:【百家】周国平: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百家】周国平: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
幸福就是简单,烦恼就是复杂
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而爱情等其它则不一定。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要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两种观点:一是快乐主义,一是完善主义。
快乐主义: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烦恼。但快乐有层次之分。中国的道家接近快乐主义。庄子主张生命的单纯,让生命长久。养生这一章讲保护生命的单纯,逍遥游主张生命长久。
完善主义:想明白人生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是幸福的人。孔子就接近完善主义,安平乐道,主张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人生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生命和精神,生命应该是单纯的,精神应该是丰富的。
幸福就是简单,烦恼就是复杂。
一个人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幸福的家庭,贴心的朋友
我的幸福感最强烈的两段时光:一是进北大,看见很多漂亮的女孩,产生爱慕、恋爱冲动的心情,哪个女生看我一眼,我就很激动,回去后会写很多爱情诗。
爱都是美好的,分手了也不要怨恨对方;结婚了,不但是美好的,而是幸运的;能长久的婚姻,不但是美好、幸运的,还是伟大的。
爱情一定会从高潮进入平静,如果持续如痴如醉,一定是奇迹。
找一个最亲的人,是爱情的终极目的。
第二段人生快事,是生养孩子。我的第一个孩子只活了一岁半。我为她写了《妞妞》,我的出名不是因为哲学,而是因为这本书,人称我“妞妞的爸爸”。第二个女儿叫“啾啾”,我也写了本书《宝贝宝贝》,她的婴幼儿时期,我写了30万字的日记。观察小孩的启示:做动物比做人幸福。我喜欢做这样的事,给孩子喂奶是非常陶醉的。
老子将道比喻为女人的身体。一个人一定要有相爱的伴侣,幸福的家庭,贴心的朋友。
聆听生命本来的声音,主张简单,可以优雅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是一名女性读者给我来信中的一句话,我以此为标题写过一篇文章,名字等都是堆集物,经常聆听生命本来的声音,主张简单,可以优雅。很少的物质也能让人满足,再多的物质也不能让人满足。主张人际关系的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主张精神的优秀。人是自然之子,也是万物之灵。要享受人的精神属性:智、情、毅(即道德)。
人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一个人有好奇心,又有独立学习能力,就不怕不能成长。对世界惊奇,对人生疑惑。家长是成长中孩子的观察家。
孩子都是哲学家。我的“啾啾”4至5岁问:云的上面是什么?一辈子有多长?第一个人是怎样产生的?女娲是谁造的?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有没有另一个我?这些都是哲学问题。但到了小学就不再问了,到了中学更不会问了。所以,孩子有“不想长大”的困惑。
读了很多书,当你考试之后,还能在生活中留下来的,能让你养成智力活动的快乐,这就是真正的教育。好的学习,就是兴趣,加上主动安排学习。
什么叫事业?自己的能力在里面得到最好的发展,这个领域就是你的事业。
“人就是他吃的东西。”要享受自己的情感品质。要用宝贵的时间去读精品书,历代学者有定论的书,读原著。有个比喻:“爱上一个女主人,但是怕麻烦,就向她的女仆求爱。”官场上有人想接近某重要领导人,就采取类似的方式,巴结领导的秘书。
要想读西方哲学,不妨先读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你喜欢什么就读什么,这样学习就会有效果。
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从五岁开始写作,说的是五岁开始写日记,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滋味,而发表文章是在41岁时。日记就是和自己谈话,养成独处的习惯,写日记的人生活中更敏锐,会让你更投入地认真生活。灵魂是更高的自我。
一个不义的人骚扰了我,或者欺负了我怎么办?不一定要和他斗,回去写日记,对这种人进行深入解剖,然后让自己从中超脱出来,不与其论短长,比他高尚,人要有一点精神胜利法,不能一味的物质胜利法。
一个人一生要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师、或好书。后者让前者更加强大起来。读书与写作,就是重视心灵生活。
做一个优秀的人是第一位的,然后再求成功。把成功当作优秀人生的附产品。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使自己更优秀上面来。
圝圝归纳:生命的单纯,精神的优秀。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让他们也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靠它来养活自己。让自己宁静、有定力。
圝圝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不和自己、别人和老天较劲。对自己要随性,不要对自己提出太多的任务,不和时间赛跑,不要使自己的人生变成争分夺秒的战场。要从容地生活,对人要随遇而安,亲疏随缘,互相尊重。
圝圝在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范围内做命运的朋友。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地适应环境,而是要超越环境并从中获得自由的人生。
第五篇: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篇一: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读过《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你会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对待世事的态度。同时也会改变态度。
尼克?胡哲的出生并没有给他的家庭带来喜悦,因为他患有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想要自杀。这种种都不难理解,但你能想象,至今他已在25个国家,举办1500场演讲。至今已有六亿人听说了他的勇气人生。我和这六亿人一样为他曾经选择坚强地活下去而感到庆幸。他就像阳光一样,给世界带来希望。
在我看来,他能有如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他面对人生的态度。看完书后,他告诉我:“把“态度”想象成电视机的遥控器。假如现在正在收看的节目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就拿起遥控器转台。而无论遇到什么挑战,当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时,就可以调整态度,就像转台一样。”此时此刻,面对考试的失利,老师声声严厉的鞭策,父母眼里若隐若现,却久久褪不去的那一抹失望。那是一次失败,尼克告诉我,每个胜利者都曾是失败者,没有失败的成功也不算是成功。我们经常被生命偷袭,这一分钟,你可以悲伤、难过,甚至可以大哭一场,疯狂的宣泄,但下一分钟要把自己拉起来,问问自己:“好了,我接下来该怎么做。”振作起来,调整好你的态度,坚持下去,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这种态度就是坚持吧,也只有坚持。让我们领悟使度过的是比别人黑暗的夜,迎来的定是比别人更绚烂的晨光。而尼克另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也深深打动了我。
他在小伙伴们另类的眼光里长大。他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被天使遗忘的人,像一株被风刮落在墙角里的蒲公英。但他能微笑着面对现实,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和自己注定“受限”的人生。尼克对自己的说:“我真是幸福的不想话。”他把缺陷看成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只是裹了一层特别的包装纸。他可以感悟到自己的缺陷是一种美,在于与众不同。那种态度是不可以仅仅只用乐观豁达来形容的。
我感谢他在自杀时生命即将转瞬即逝的时候,改变了他面对人生的态度。这或许就是他想告诉我的“感恩的态度”。
态度决定我们人生的高度,改变错误的态度,走正确的人生路。而这条路也注定布满荆棘…我们能做的唯有坚持,直到再也撑不住那一刻——相信自己定会成功!
【篇二:人生不设限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人生不设限》这本书,还是某一天和父母逛书店的时候偶然看到的。看到封面的时候,我很震惊。心想,原来世界上还有没有手没有脚的人。于是好奇就买了这本书。
后来看了这本书,我就更震惊了。《人生不设限》是一部自传体,书的作者是力克·胡哲。"他是一个天生没手没脚,却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不受限制的生命奇迹"。这本书正印证了这句话。一开始看前言的时候,我不以为然。认为一个四肢不全,靠轮椅生活的人,做不到他说的那样:"鼓励上百万人以信心、希望、爱和勇气克服逆境,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恐怕都做不到,何况他没有手没有脚。
但是,我越往后读,越震撼。尤其是读到了第七章:跌倒七次,要爬起来八次。胡哲告诉我们:"你失败,我失败。我们之中最厉害的人失败过,其他人也是。那些无法从挫折中站起来的人,常常把失败当结局。但我们应该记住,人生并非一试订终身,而是个试误的过程。那些成功的人都从愚蠢的错误中再站起来,因为他们觉得失败只是一时的,并视为可以学到东西的经验。"正如丘吉尔所说:"成功是从一个失败前进到另一个失败,期间却热情不减的能力。"
力克·胡哲有着明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幽默的性格。他是个很受欢迎的人,他至今已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做了1500多场演讲,给予数百万的拥抱,自称"拥抱机器"。他获得各国、各级领袖的接见,在国会发表演说。至今已有六亿人被他的勇气人生所激励。
这个全身上下充满力量与热情,阳光,事业有成的人,一定备得上天眷顾吗?不!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连他那饱受十月之苦的母亲都没有勇气去看他一眼,去抱抱他。但胡哲相信他是上帝的特别计划。
当然他也有一度怀疑过。当人们嘲笑他,躲避他的时候。当他觉得他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他也曾尝试过自杀。在10岁那年,他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胡哲他在帮助人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他感动和改变了太多人。他在书中说:"生命的重点不是拥有,而是存在。当你的天赋与热情找到交集、全然发挥时,你会获得满足"。让人感动的,也正是他那种面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对自己不满意,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总是会在各种的心理区中迷失自我。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了胡哲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