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在网上看到了王彦生的先进事迹,读后深受感动,并为失去这位优秀的组织部长而惋惜。当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学习实践活动,组工干部要以王彦生为榜样,学习他敢于创新、唯贤是举、淡泊名利的可贵精神,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
学习他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王彦生敢于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取得了良好地成效: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着力解决干部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在全县有效营造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差,提出处置农村“五不”党员;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推行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实现了从“少数人中选人”到“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三大变化”,提出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要破解这些难题,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在学习型政党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学习他淡泊名利的境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蕴涵着平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无欲无求,也无所羁勒。正因为心中无尘杂,志向才能明晰和坚定,不会被贪念侵蚀,也不会被虚荣蒙蔽。王彦生一生淡泊名利,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而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他任基层组织部长长达11年之久,其间不乏晋升的机会,但他却一再谦让,把机会留给了其他同志。随着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陆续有一批批年轻干部选调入各级组织部门,成为组工干部的一员。年轻的面孔、蓬勃的朝气、昂扬的姿态,给组工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或许是对从事组织工作期望值较高的缘故,或许是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工作要求特别严、强度相对大的缘故,一些年轻干部到组织部工作后逐渐在思想上、工作上不同程度地滋生了浮躁的心态:消极的多了,积极主动的少了;应付的多了,精益求精的少了;索取的多了,甘于奉献的少了;攀比的多了,淡泊名利的少了,等等。组工干部要向王彦生学习,学习他在名利面前主动谦让、视名利如浮云的高尚境界,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不搞攀比,不图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爱岗敬业,劳累不辞,甘当“不为名利的小草、乐于奉献的蜜蜂、恪尽职守的螺丝钉”。
学习他唯贤是举的胸襟。王彦生襟怀坦荡,不拘一格选人才,唯贤是举。他不唯资历,注重能力;不畏压力,坚持原则;不怕威胁,拍案怒斥;不计前嫌,力排众议。因为,他深知: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工干部是选“官”的干部,是管“官”的干部,肩上的责任更为重大。组工干部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干部;要有一身正气,敢于坚持原则;要做到一心为公,大胆举贤荐贤;要坚持一视同仁,不搞亲疏有别;要一尘不染,抵住种种诱惑。
第二篇: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组工干部学习王彦生心得体会
2009年2月4日,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王彦生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王彦生,这位基层组工干部,生前赢得口碑,身后树起丰碑,被誉为太行之子、燕赵之魂。他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
忠诚、对人民群众的一往情深、对本职工作的创新创造,不仅生动书写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更为广大组工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那么,组工干部应该向王彦生学习什么?
学习他的党性意识。王彦生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专家告诫他必须静养,组织建议他注意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既然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党做些事情吧。组织工作面广、点多、线长,组工干部工作辛苦、任务重、压力大。广大组工干部要把王彦生当成“一面镜子”,无论工作多辛苦、多复杂、多难办,都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扎实工作、无私奉献。
学习他的创新意识。2003年7月,调任丛台区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向区委提交了“联帮驻”活动方案和街道“大工委”建设体制的构想,以“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的“联帮驻”活动为载体,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双向服务,互利共赢”的“大工委”建设体制为依托,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为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创新是干好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不敢大胆创新,工作就难有起色。组织工作具有很强的原则性、程序性和严肃性,在工作创新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广大组工干部要把王彦生当成“一把尺子”,破除消极畏难情绪,工作中敢于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进组织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学习他的责任意识。“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这是王彦生常常叮嘱身边同志的一句话。工作中,王彦生始终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千秋大业,唯在用人。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部门,肩负着推贤荐能、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选人用人是组工干部的“一项权力”,但更多地是组工干部的“一项责任”。广大组工干部要把王彦生当作“一条鞭子”,在选人用人上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责任意识,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公论不讲私情,为党组织把好用人关。
王彦生身上可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广大组工干部始终把王彦生当作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条鞭子,对照自己、衡量自己、鞭策自己。
第三篇:干部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在网上看到了王彦生的先进事迹,读后深受感动,并为失往这位优秀的组织部长而惋惜。当前,各级组织部分正在展开讲党性、重品行、作榜样学习实践活动,组工干部要以王彦生为榜样,学习他勇于创新、唯贤是举、淡泊名利的宝贵精神,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
学习他勇于创新的精神。***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王彦生勇于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开工作,获得了良好地成效:亲身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部管理办法,着力解决干部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题目,在全县有效营建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针对部份农村党员党性意识差,提出处置农村五不党员;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推行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实现了从少数人当选人到多数人当选人的转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三大变化,提出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要破解这些困难,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在学习型政党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进行探索,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学习他淡泊名利的境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蕴涵着平和,淡看名利,淡看世俗,无欲无求,也无所羁勒。正由于心中无尘杂,志向才能明晰和坚定,不会被贪念腐蚀,也不会被虚荣蒙蔽。王彦生一生淡泊名利,他总是把荣誉让给他人,把功绩留给组织,而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他任基层组织部长长达11年之久,其间不乏提升的机会,但他却一再忍让,把机会留给了其他同道。随着组织部分本身建设的不断推动,最近几年来陆续有一批批年轻干部选调进各级组织部分,成为组工干部的一员。年轻的面孔、蓬勃的生气、高昂的姿态,给组工干部队伍注进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许是对从事:组织工作期看值较高的原因,也许是组织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工作要求特别严、强度相对大的原因,一些年轻干部到组织部工作后逐步在思想上、工作上不同程度地滋生了浮躁的心态:消极的多了,积极主动的少了;应付的多了,精益求精的少了;索取的多了,甘于奉献的少了;攀比的多了,淡泊名利的少了,等等。组工干部要向王彦生学习,学习他在名利眼前主动忍让、视名利如浮云的高尚境地,正确熟悉自己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不弄攀比,不图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爱岗敬业,劳累不辞,甘当不为名利的小草、乐于奉献的蜜蜂、恪尽职守的螺丝钉。
学习他唯贤是举的胸怀。王彦生襟怀坦荡,不拘一格选人才,唯贤是举。他不唯资格,重视能力;不畏压力,坚持原则;不怕要挟,拍案痛斥;不计前嫌,力排众议。由于,他深知: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鼓励一***;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毛主席说过:政治线路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增进社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工干部是选官的干部,是管官的干部,肩上的责任更为重大。组工干部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辨认干部;要有一身正气,勇于坚持原则;要做到一心为公,大胆举贤荐贤;要坚持等量齐观,不弄亲疏有别;要一尘不染,抵住种种***。
第四篇:向王彦生同志学习争做优秀组工干部
向王彦生同志学习争做优秀组工干部
王彦生是组工干部的光辉典范,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组工干部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是学习他勤奋实干的“老黄牛”精神。王彦生勤奋实干、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奋斗,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也同时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始终老老实实干事,本本分分做人,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品质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化人、团结人,热爱自己的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扎实细致,一丝不苟,不图虚名,勤勤恳恳,心甘情愿做人民的“老黄牛”,无需扬鞭自奋蹄。
二是学习他创新进取的“拓荒牛”精神。王彦生以自己的言行一致引导一方的党员干部,自觉坚持锐意改革、奋勇创新,自觉反对苟且偷安、得过且过,激励党员干部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从而创造出广大干部奋勇争先、与时俱进、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做为一名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调研、加强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新
要求,探索组织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举措,用改革的勇气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方法推进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实践、开创新局面,使组织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富有活力,争当改革创新的“拓荒牛”。
三是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孺子牛”精神。王彦生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组织工作贡献出了全身心的力量。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始终保持忠于事业、情系百姓、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尽职尽心,在奉献中生活,在生活中奉献,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王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高一20班安昱霏
“他从大山深处走出,巍巍太行山培育了他醇厚、质朴的赤子情怀,他有着山一样的品格,在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心素如简、信念如磐;他像山一样的坚韧,在身患绝症的一千六百多个日夜里,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如山一样的耸立,在四十九岁的人生旅途中,光明磊落、富有华彩、堪为楷模。”——《太行之子》
自从在学校业余党校课上与同学们一同观看了王彦生先进事迹后,我每天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在“他,用忠诚谱写生命之歌——王彦生纪念馆”里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观看《太行之子》。我被王彦生同志清正廉洁、心系群众、恪尽职守、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王彦生同志1959年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北涉县一个小山村,幼年丧母,家境贫寒。他在博客里曾经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是在亲人们的可怜声中度过的。父亲为了我一直未再娶,相依为命而又严厉的爱自不必说,亲人们给我的爱使我终生难忘,无以回报。他们造就了我的性格特征„„”而后,王彦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上了中专,从山村出来的中专生转变为县城里的工人,后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从小失去母亲,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没有人民的哺育和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
2005年7月,王彦生不幸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这就像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劳累、着急、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这颗炸弹,瞬间夺去他的生命。可他最终选择了放弃治疗,从那以后,他把时间抓的更紧了,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时光多做一些事情。
终于在2009年2月4日,邯郸市丛台区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同志不幸去世。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9岁,在他工作的30多年,他走到哪里,就把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对人民的无尽深情带到哪里。49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在这有限的时间内,王彦生以他的勤勉敬业、公而忘私、恪尽职守,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
也许我作为一名中学生,还未踏入社会,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还不能深刻理解、体会王彦生叔叔用尽一生心血去忠诚和奉献的党和社会,但他淡泊名利、热心群众、恪尽职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信念坚定、坚持原则、坚持党性的政治品格。他自幼丧母,家境贫苦,在党和政府及家乡父老的关怀关爱下,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招生生制度改革后,考入邯郸工业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工作近20年的时间里,他对党忠诚,对党和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党的信念忠贞不渝,对事业一丝不苟,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是能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勤勉敬业的工作作风。王彦生同志早年的生活经历和求学历程,使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用一种平和宽容的态度处世为人。他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已的事,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对群众满腔热情,在工作实践中重视下基层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百姓冷暖,对社区干部和基层群体要求解决的问题入心入脑,不推不拖,很小的事当成大事去办。在抢险救灾中,有他奋勇的脚步;在社区村落里,有他忙碌的身影;在赈灾捐款箱前,有他慷慨的解囊。
三是作风俭朴,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行。王彦生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特别是在担任组织部长的十多年时间里,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勤政廉洁、公道正派,多次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组工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在担任组织部长这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他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位,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他一生克勤克俭,工作上高要求,生活上低标准,从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贪图享受。同时在多次评模评功、晋级升迁中,总替他人着想,主动相让。李源潮部长对他的四句评价:坚持原则、淡泊名利、热心群众、拙于交际,为如何做好新时期组织部长指明了方向。
四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王彦生同志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从最平常的、最平凡的事做起。工作上不畏艰苦、勇挑重担,生活上不怕吃苦、不贪图享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中学生的我,应该向王彦生叔叔学习,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更应该想王彦生同志学习。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彦生式的党员干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彦生式的党员干部;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更需要千千万万个王彦生式的党员干部。
向王彦生同志学习!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期中学生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