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的爱国宣传口号[本站推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司马过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谢觉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第二篇:宣传理性爱国的宣传口号
爱国,是必须的,是光荣的。就像徐特立说的那样“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有谁会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宣传理性爱国的宣传口号1
1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2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
3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6爱国如饥渴。--班固
7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9爱祖国高于一切。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1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12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13国在心在,国强心强。
14祖国,我的骄傲,我的依靠。
15有了五千年的韵脚,才能酿造出的极品——中国!
16盛世共贺,举国同庆。
17悠悠岁月久,祖国更富有。
18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
19为中国喝彩,为祖国祝福!
20我是中国人,我骄傲。
宣传理性爱国的宣传口号2
21您的生日,我们的骄傲,伟大的母亲我们爱您!
22欢腾年代,祝福祖国,爱我中华。
23祖国在心中,爱国喊出来。
24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6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俄)别林斯基
27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28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29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3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3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4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
35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36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37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38流逝年华无法还,长存唯有爱国心。
39巨龙腾飞,和谐统一。
40用最热情的血液喷薄出祖国最辉煌的明天!
宣传理性爱国的宣传口号3
41与中国一同醒着,揉开惺忪的睡眠,让爱国主义在视野中注脚。
42观五千年历史,游八百里山河,为我中华儿女之骄傲。
43时光荏苒,爱国依旧。
44伟大的祖国,因为有你,亿万儿女更幸福。
45爱我中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强我中华,维护世界和平!
46树时代新风,立爱国壮举。
47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9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5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52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3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第三篇:爱国口号
爱国口号
1、让国防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2、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4、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西南边防
5、加强国防教育,振奋民族精神。
6、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7、筑钢铁长城,保祖国安宁。
8、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
9、维护国家安全,共筑和谐家园。
10、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
11、依法接受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2、国防连着你我他,安宁维系千万家。
13、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14、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15、国防责任重,祖国在心中。
第四篇:古代爱国诗句
爱国诗句句句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爱国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简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读陆放翁集
清代: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评析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也消亡了。所谓「兵魂销尽国魂空」是「靡靡风」最突出的表现。作者格外强调这一点,乃在为下两句蓄势,抹倒「诗界千年」,正是为了突出一人。「集中十九从军乐」指诗题给出的《陆放翁集》。在「兵魂销尽国魂空」的「千年」诗界,唯有陆游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抒写卫国从军的渴望和欢慰的。所以末句「亘古男儿一放翁」,使足笔力推崇陆游是从古至今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诗末梁启超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将诗意说得就更明确了。全诗写得极为概括凝练,雄直警策,这些都表现为「诗界千年」同「一放翁」的艺术对比所显示出的鲜明性。
梁启超格外推崇爱国主义和为国而战的「尚武精神」,他认为「中国人无尚武精神」,表现在诗里,则所谓「诗界千年靡靡风」,因而他倡导「诗界革命」,欲改造文学,振作民气,达到救国拯民的目的。这首诗可说是其发自心声之作。
二砺
宋代: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译文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创作意境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清代: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赏析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作于1904年,秋瑾赴日不久。清绍兴府将此词稿作为“罪状”公布,可见此词革命性之强。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道是“闲”字,但有感于祖国沉沦,却未必有“闲”情。开篇两句,点明此行日本的缘由,也点出了国内的政治局势。“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其时列强瓜分中国,堂堂礼仪之邦,却是衣冠委地,词人一拍桌案,声音陡然一扬:“为国牺牲敢惜身?”一句反问,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换头一折,疏疏三笔,将一路多少霜风雨雪,轻轻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阳光寂灭,风雨鲜活。她是一个革命者,不能也不会为了这些而放慢脚步。有了这样的信念,关山万里,层云几重,一名女子,改换上男儿的装扮,一叶槎枒,飘扬过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歇拍一韵,似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只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把秋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敢作雄飞的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豪言的峥嵘风骨,撑起的正是词人飒爽的英姿。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创作背景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唐代: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赏析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鉴赏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第五篇:有关古代爱国诗句(范文模版)
在古代有很多爱国诗人,在他们笔下有很多爱国诗句,大家积累了哪一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有关古代爱国诗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__古诗选自: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__古诗选自: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__古诗选自:岳飞《满江红·写怀》
4.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__古诗选自:岳飞《池州翠微亭》
5.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__古诗选自:杜甫《登楼》
6.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__古诗选自: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__古诗选自: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8.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__古诗选自:子兰《秋日思旧山》
9.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__古诗选自: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10.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__古诗选自:徐锡麟《出塞》
11.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__古诗选自: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12.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__古诗选自: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13.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__古诗选自: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4.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__古诗选自:王维《少年行四首》
15.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__古诗选自:屈大均《秣陵》
16.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__古诗选自: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17.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__古诗选自:高适《塞下曲》
18.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__古诗选自: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9.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__古诗选自: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20.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__古诗选自: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
21.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__古诗选自:戚继光《望阙台》
22.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__古诗选自:周邦彦《六丑·落花》
23.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__古诗选自: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4.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__古诗选自: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5.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__古诗选自:刘向 编《六亲五法》
26.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__古诗选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__古诗选自:陆游《金错刀行》
2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__古诗选自:岑参《送人赴安西》
29.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__古诗选自: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0.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__古诗选自: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1.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__古诗选自:李白《太原早秋》
32.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__古诗选自:王维《少年行四首》
33.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__古诗选自: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34.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__古诗选自:查慎行《三闾祠》
35.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__古诗选自: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36.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__古诗选自: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37.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__古诗选自:李商隐《茂陵》
38.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__古诗选自: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39.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__古诗选自: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0.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__古诗选自:辛弃疾《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1.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__古诗选自: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2.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__古诗选自: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43.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__古诗选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44.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__古诗选自:林景熙《冬青花》
45.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__古诗选自: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46.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__古诗选自: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7.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__古诗选自:栖蟾《送迁客》
4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__古诗选自: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49.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__古诗选自:田锡《塞上曲》
50.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__古诗选自:郑思肖《二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