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述职报告 > 叙职履职报告

高级农艺师履职的工作总结

高级农艺师履职的工作总结



第一篇:高级农艺师履职的工作总结

高级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一年来,本人自受聘为高级农艺师岗位职责以来,积极参加上级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普法考试,政治思想学习。先后参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三观教育、云岭先锋工程、普法学习考试等学习活动。业务上工作积极主动,勇于创新;团结同志,认真负责;超额完成各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主持完成的业务工作述职如下:

一、主持完成优质小麦试验示范推广项目:⑴小麦引种观察:共16份材料,全部由植物研究所品种资源室提供,通过田间多次观察和抗病性鉴定,表现严重感病,全部淘汰。⑵小麦新品种预备试验:参试的93个品种,其中曲靖提供3个、昆明市提供2个、**市提供5个、德宏洲提供9个,其余87个为上年选育和农科院提供。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小区产量实打等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折合亩产在1.5-300kg之间,从中初步筛选出感病较轻,中早熟的33个品种,再经过品质分析后确定6个品种作为下年区试。其中以03fmeiiq-24单产为最高,折合亩产300kg,居参试品种第一位;04穿032-125折合亩产290kg,居参试品种第二位;04引023-2272折合单产为280kg,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市展161和04引023-35单产260㎏,居第四位;-4单产250㎏,居第五位;市展9号单产245㎏,居第六位。以上6个品种作为下年小麦展示和区试试验,其余27个品种继续参加-预备试验,其它品种全部淘汰。⑶云南省优质小麦穿梭育种试验结果分析:实收实打结果,折合亩产在400kg以上的有3个;(即:8-

1、8-21和8-36),占参试品种的6.8%;亩产350kg-399kg的有3个(8-

2、8-13和8-15),占参试品种的6.8%;亩产300kg-349kg的有2个(8-

10、8-17),占参试品种的4.5%;亩产299kg以下的有36个,占参试品种的81.8%。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小区产量实打等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品种8-

1、8-

2、8-

10、8-

13、8-

15、8-

21、8-36等7个品种生长整齐一致,较抗病,可作为下年继续试验。其余全部淘汰。⑷小麦新品种云选11-12示范推广结果分析:实际完成26000亩,其中完成中心示范样板400亩(官田,200亩、方官200亩),经对样板田间测产及落实情况:02-11品种调查20块田,面积37.05亩,平均单产473.8kg,较官协3号对照种平均单产363.9kg,亩增109.9kg,增30.2%,两块中心示范样板共增总产43960kg。共推广26000亩合计增加总产285.74万kg。

二、主持完成优质大麦试验示范推广项目:⑴**市大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参试品种以s060-3为最高单产521.5kg,较对照435.0kg,亩增86.5kg,增19.89%,居第一位;8640-1单产为490.0kg,较对照亩增55.0kg,增12.6%,居第二位;法瓦维特单产为440.0kg,较对照亩增5kg,增1.15%,居第三位;ys500、杨农啤2号、99-22-

1、保大麦6号分别居第四、五、六、七位。最后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抗性等综合分析,认为s060-

3、8640-2和99-22-1具产量前三位,可作为下年扩大示范,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⑵**区啤饲大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以v43和b185为最高单产480kg,较对照ys500d单产435.0kg,亩增45kg,增10.3%,两个品种并列第一位;-预4单产为473.5kg,较对照亩增38.5kg,增8.9%,居第二位;展6(楚雄)为406.5号单产为335㎏,居第五位。对参试的7个品种综合分析,认为预

2、预

4、b185、v43品种产量居前四位,预2和预4作为下年区试,b185和v43可作为下年扩大示范,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⑶预试试验结果:参试品种以观2品种产量最高达550kg,居第一位,较同田对照ys500亩产435kg,亩增115kg,增26.4%;观4品种产量居第二位,亩产500kg,较对照亩增65kg,增14.9%。以上二个品种可做为下年区试,其它五个品种均低于对照种产量,有待进一步试验。

三、主持完成瓦马乡高产包谷样板:区、乡、村、组、户样板面积完成情况:通过我所组织10名科技人员,于2月24日至10月底对瓦马乡3655.7亩包谷样板地进行了面积丈量、播种沟的开挖、施肥及抗旱播种等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对样板包谷进行中耕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和对全乡农户的科学培训工作;后期对区、乡、村、组样板和户均一亩包谷进行了全面的宏观估产和微观测产调查。通过科技人员一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区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70户;乡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6户;村级样板9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57户;组级980.9亩,100%,涉及548户;完成户均一亩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完成户数的100%。合计完成样板面积3655.7亩,户,其中完成地膜覆盖880亩,育苗移栽45亩。具体分述如下:⑴区级样板实施结果:区级样板安排在上里濯,该村海拔1860多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4个小组,70个农户。全部采用海禾1号新品种,与6月1822日趁下透雨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其中有35亩在下雨前播种,由于今年特别干旱出苗差,虽经过23次补种,但高矮不齐,影响了这部分地块包谷产量的提高。经组织对区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6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5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1.3%;较非样板地492.9公斤亩增174.2公斤,增幅35.3%。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484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260元。⑵乡级样板实施结果:乡级样板安排在棉嘎,该村海拔1570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3个小组,46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56月18日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0.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包谷成熟后,经组织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1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0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3.4%。比非样板每亩441.5公斤亩增175.6公斤。与非样板相比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512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680元。⑶村级样板实施结果:村级样板每个村100亩(除上里濯和棉嘎村承担区乡级样板外),共实施面积900亩,涉及457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06月18日播种,播种采用宽窄行条播(1米+0.36米)×0.2-0.23米和等行(0.8米×方式,其中:宽窄行条播800亩,等行条播100亩。每亩不低于4000株。经组织组织10名科技人员,于2月24日至10月底对瓦马乡3655.7亩包谷样板地进行了面积丈量、播种沟的开挖、施肥及抗旱播种等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对样板包谷进行中耕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和对全乡农户的科学培训工作;后期对区、乡、村、组样板和户均一亩包谷进行了全面的宏观估产和微观测产调查。通过科技人员一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完成区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70户;乡级样板2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6户;村级样板900亩,完成下达面积的100%,涉及457户;组级980.9亩,100%,涉及548户;完成户均一亩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完成户数的100%。合计完成样板面积3655.7亩,户,其中完成地膜覆盖880亩,育苗移栽45亩。具体分述如下:⑴区级样板实施结果:区级样板安排在上里濯,该村海拔1860多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4个小组,70个农户。全部采用海禾1号新品种,与6月1822日趁下透雨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0.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其中有35亩在下雨前播种,由于今年特别干旱出苗差,虽经过23次补种,但高矮不齐,影响了这部分地块包谷产量的提高。经组织对区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6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5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1.3%;较非样板地492.9公斤亩增174.2公斤,增幅35.3%。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484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260元。⑵乡级样板实施结果:乡级样板安排在棉嘎,该村海拔1570米。实施面积200亩,涉及3个小组,46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56月18日播种,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条播即(1米+0.36米)×0.2-0.23米,每亩不低于4000株,播种后加盖地膜。包谷成熟后,经组织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18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617.1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500公斤增117.1公斤,增幅23.4%。比非样板每亩441.5公斤亩增175.6公斤。与非样板相比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3512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52680元。⑶村级样板实施结果:村级样板每个村100亩(除上里濯和棉嘎村承担区乡级样板外),共实施面积900亩,涉及457个农户。全部采用保玉7号品种,与5月206月18日播种,播种采用宽窄行条播(1米+0.36米)×0.2-0.23米和等行(0.8米×0.2米)方式,其中:宽窄行条播800亩,等行条播100亩。每亩不低于4000株。经组织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80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583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450公斤增133公斤,增幅29.6%。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11970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179550元。⑷组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组级样板980.9亩,涉及548个农户。全部选用保玉7号品种。播种方式以宽窄行为主,面积880.9亩,占89.8%;等行条播100亩,占10.2%。包谷成熟期,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测产调查,共调查115户,平均单产558.9公斤。比下达指标450公斤亩增108.9公斤,增24.2%。共增包谷总产106820公斤。每公斤按1.5元计,共增产值160230元。经济效益显著。⑸户均一亩高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户均一亩高产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通过田间测产和调查核实,每亩平均3685.9株,每穗12.91行,每行30.68粒,每穗395.92粒,千粒重按350克计,平均单产501.33公斤,比下达450公斤指标增51.33公斤,增11.4%。共增总产70568.5公斤。折产值105852.7元。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对乡级样板宏观调查和实际测产80块包谷地,加权平均单产583公斤,比下达产量指标450公斤增133公斤,增幅29.6%。合计增加包谷总产量119700公斤。如按每公斤1.5元计算,可增产值179550元。⑷组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组级样板980.9亩,涉及548个农户。全部选用保玉7号品种。播种方式以宽窄行为主,面积880.9亩,占89.8%;等行条播100亩,占10.2%。包谷成熟期,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测产调查,共调查115户,平均单产558.9公斤。比下达指标450公斤亩增108.9公斤,增24.2%。共增包谷总产106820公斤。每公斤按1.5元计,共增产值160230元。经济效益显著。⑸户均一亩高产样板实施结果:全乡完成户均一亩高产样板1374.8亩,涉及1430户。通过田间测产和调查核实,每亩平均3685.9株,每穗12.91行,每行30.68粒,每穗395.92粒,千粒重按350克计,平均单产501.33公斤,比下达450公斤指标增51.33公斤,增11.4%。共增总产70568.5公斤。折产值105852.7元。

四、圆满完成我所党支部各项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通过上级机关验收合格;完成我所支部日常教育学习工作,并获得区农业局先进党支部称号。

五、除虫菊的试验示范:①完成除虫菊移栽期、肥料、密度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②示范751亩的技术指导,现长势良好。全年出勤326天,超勤64天。

第二篇:高级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一年来,本人自受聘为高级农艺师岗位职责以来,积极参加上级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普法考试,政治思想学习。先后参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三观”教育、“云岭先锋”工程、普法学习考试等学习活动。业务上工作积极主动,勇于创新;团结同志,认真负责;超额完成各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主持完成的业务工作述职如下:

一、主持完成优质小麦试验示范推广项目:⑴小麦引种观察:共16份材料,全部由植物研究所品种资源室提供,通过田间多次观察和抗病性鉴定,表现严重感病,全部淘汰。⑵小麦新品种预备试验:参试的93个品种,其中曲靖提供3个、昆明市提供2个、**市提供5个、德宏洲提供9个,其余87个为上年选育和农科院提供。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小区产量实打等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折合亩产在1.5-300kg之间,从中初步筛选出感病较轻,中早熟的33个品种,再经过品质分析后确定6个品种作为下年区试。其中以03fmeiiq-24单产为最高,折合亩产300kg,居参试品种第一位;04穿032-125折合亩产290kg,居参试品种第二位;04引023-2272折合单产为280kg,居参试品种第三位;市展161和04引023-35单产260㎏,居第四位;-4单产250㎏,居第五位;市展9号单产245㎏,居第六位。以上6个品种作为下年小麦展示和区试试验,其余27个品种继续参加-预备试验,其它品种全部淘汰。⑶云南省优质小麦穿梭育种试验结果分析:实收实打结果,折合亩产在400kg以上的有3个;(即:8-

1、8-21和8-36),占参试品种的6.8%;亩产350kg-399kg的有3个(8-

2、8-13和8-15),占参试品种的6.8%;亩产300kg-349kg的有2个(8-

10、8-17),占参试品种的4.5%;亩产299kg以下的有36个,占参试品种的81.8%。通过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小区产量实打等对所得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品种8-

1、8-

2、8-

10、8-

13、8-

15、8-

21、8-36等7个品种生长整齐一致,较抗病,可作为下年继续试验。其余全部淘汰。⑷小麦新品种云选11-12示范推广结果分析:实际完成26000亩,其中完成中心示范样板400亩(官田,200亩、方官200亩),经对样板田间测产及落实情况:02-11品种调查20块田,面积37.05亩,平均单产473.8kg,较官协3号对照种平均单产363.9kg,亩增109.9kg,增30.2%,两块中心示范样板共增总产43960kg。共推广26000亩合计增加总产285.74万kg。

二、主持完成优质大麦试验示范推广项目:⑴**市大麦区域试验结果分析:参试品种以s060-3为最高单产521.5kg,较对照435.0kg,亩增86.5kg,增19.89%,居第一位;8640-1单产为490.0kg,较对照亩增55.0kg,增12.6%,居第二位;法瓦维特单产为440.0kg,较对照亩增5kg,增1.15%,居第三位;ys500、杨农啤2号、99-22-

1、保大麦6号分别居第四、五、六、七位。最后对产量、主要经济性状和抗性等综合分析,认为s060-

3、8640-2和99-22-1具产量前三位,可作为下年扩大示范,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⑵**区啤饲大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以v43和b185为最高单产480kg,较对照ys500d单产435.0kg,亩增45kg,增10.3%,两个品种并列第一位;-预4单产为473.5kg,较对照亩增38.5kg,增8.9%,居第二位;展6(楚雄)为406.5号单产为335㎏,居第五位。对参试的7个品种综合分析,认为预

2、预

4、b185、v43品种产量居前四位,预2和预4作为下年区试,b185和v43可作为下年扩大示范,其余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确定。⑶预试试验结果:参试品种以观2品种产量最高达550kg,居第一位,较同田对照ys500亩产435kg,亩增115kg,增26.4%;观4品种产量居第二位,亩产500kg,较对照亩增65kg,增14.9%。以上二个品种可做为下年区试,其它五个品种均低于对照种产量,有待进一步试验。

三、主持完成瓦马乡高产包谷样板:区、乡、村、组、户样板面积完成情况:通过我所组织10名科技人员,于2月24日至10月底对瓦马乡3655.7亩包谷样板地进行了面积丈量、播种沟的开挖、施肥及抗旱播种等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对样板包谷进行中耕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和对全乡农户的科学培训工作;后期对区、乡、村、组样板和户均一亩包谷进行了全面的宏观估产和微观测产调查。通过科技人员一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第三篇:助理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

助理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

我1994年毕业于**农机学校机电专业,同年毕业分配到**县农业局工作。先后在**县种子公司,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新能源工作办公室,良种服务中心工作。200*年10月聘为助理农艺师。几年来,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200*-参加了**县生态家园富民

工程建设项目。200*-参加了**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200*-完成全县优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10万亩,多次受到了市、县局的表彰,并在《河北农业》上发表了《怎样识别化肥》专业性文章。现将几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心扑在农业技术培训教育事业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农业科学技术能否得到普及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是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重要阵地,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培训中心的重要工作,根据中央、省、市的要求,我们面向农村,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4万人次,以集中办班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其中集中办班80多期,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科技下乡320人次,科技赶集120多场,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百余次,编印技术资料2万多份。发放明白纸4万多张,使农民素质有了普遍提高。在两年多的培训过程中,我中心通过实施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方案,把培训班办到了最基层,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学到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发放录音、光盘资料千余盘,通过培训,每户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80%农户的生产效益较培训前提高10-15%。为我县的农业发展和产业化服务提供了保障。

由于工作踏实,成绩突出,组织上给予我很高荣誉,受到领导好评,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学以致用,心系农民,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

1、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99年以来我重点抓了春谷包衣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99年全县推广春谷包衣技术面积5万亩,在这项技术中主要采取了集中包衣,统一供种,现场指导,分户播种指导措施,通过播前包衣一次用药,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控制在最低限度,将白发病控制在1%以下。实现全县谷子平均亩产达250公斤以上,较常规谷子亩增产50公斤。同年还在全县东万口、茨营子、龙门所、样田、**镇、龙关、刁鄂、镇宁堡8个乡镇推广玉米地膜覆盖及增产技术4万亩。平均亩产达610公斤,实现总产玉米1640万公斤。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上,主要是在200*-200*年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1000亩,选用优质良种“9409”、“313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坑田种植栽培技术,玉米平均亩产达76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50公斤。增产幅度达12.8%。

二是水稻施用锌肥技术示范200亩。重点是在水稻抛秧后3-4天,每亩稻田施入硫酸锌2公斤,该项目技术要领简单,效果明显,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以上,比对照亩增产35-40公斤。

三是杂交谷子新品种示范200亩。品种为“张杂一号”。该品种从长势看较当地普通品种粗壮,根系发达,抗病虫,抗倒伏,抗旱能力强。平均亩产300公斤。比对照品种亩增产达50公斤。

2、认真做好全县种植结构调查工作。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teniu.cc)定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县是一个农业县,生产条件较为落后,为了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加大力度调整种植业经济结构,是顺应市场经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主要途径。进入,我县开始对全县种植业结构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整。我在主抓农民培训同时,肩负着全县种植调整的规划和落实工作,在全县各级领导对种植结构调整的高度重视下,我局认真学习贯彻了省、市农业结构调整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适当压缩粮播面积,稳定油料面积,扩大蔬菜种植。”这一主导思想,认真规划设计了种植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全县安排农作物总播面积72.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5.97万亩,经济作物20.25万亩。粮经比例由上

年的78:22调整为73:27。在粮食作物中重点发展了玉米、马铃薯、优质谷子、豆类等作物。在经济作物中着重发展了蔬菜,并把其列为种植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来抓,特别是在蔬菜产业的品种结构上加大了力度,全县安排蔬菜基地面积11.5万亩,其中名优特菜达2.2万亩,细菜达2.2万亩;在其它经济作物中发展了油料,蓖麻和

药材种植。一年来,在各级涉农部门的配合下,切实保障了全县实现结构调整计划的顺利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全县实现了产量5915万公斤。较去年产4320万公斤增加1595万公斤,油料产量269万公斤。较去年166万公斤增加103万公斤。蔬菜总产2.18亿公斤,较去年1.48亿公斤增加7000万公斤。为了能让各级领导对全县结构调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我通过深入农村,得到大量一手资料,深刻撰写了《我县种植业经济结构怎样调整》长篇报告。县领导并对农业局的种植结构调整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

3、积极参加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在**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中按照“高效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我积极参加了园区各项工作建设,建立主培室200平方米,大棚100个,并配有滴灌设备100套,主要栽培西红柿、彩椒等名优特菜以及珍稀食用菌,建沼气池60个,养羊500只,以日光温室为基础,利用园区养殖场的粪肥,通过沼气池发酵,利用沼气升温,沼液施肥,应用最新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园区生产纳入绿色、高效轨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能建设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区,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强化科技意识,逐步走上科技兴农之路。

4、主抓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农户为依托,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上联生态养殖业下带绿色种植业,使整个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我县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项目县,我负责技术总指导工作,共建三位一体沼气池5000个。其中我自己亲自指导建池达2400个,遍及我县18个乡(镇)110个行政村,户均产沼气300-400立方米,可供4口之家生活使用,户每年减少开支300余元,促进养殖、种植业发展共增收2100元。通过该项目实施,从而解决了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燃料问题,有效地控制草场、林地的采割,更好地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了人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应用沼气,可以与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充公利用秸秆、牲畜粪便,即改善了农户卫生条件,又可生产无污染的可用燃气,同时生产优质有机肥,促进种植业无公害生产。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工作扎实,成绩突出,受到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表彰。

5、负责我县-两年优质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工作。

我县-共计争取省级优质玉米良补任务10万亩,每亩补贴农户10元,补贴资金共计100万元。我做为良种服务中心主任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在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乡、村造册登记,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通过各乡(镇)服务网点,把优质良种送到农民手中,共计补贴15个乡(镇)、35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3.5万户,由于我们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圆满完成了补贴任务,真正落实了中央“三个一”,“一户都不能丢、一分钱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耽误”。通过该项目实施,受到了农民的好评,农户普遍认为良种补贴不仅减少了开支,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效益,良种补贴的确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好政策。

总之,参加工作特别是晋升助理农艺师以来,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紧密联合起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县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经过十几年不断学习和实践,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后,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县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助理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

助理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

助理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

助理农艺师履职工作总结

我1994年毕业于农机学校机电专业,同年毕业分配到县农业局工作。先后在县种子公司,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新能源工作办公室,良种服务中心工作。200年10月聘为助理农艺师。几年来,我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200-参加了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项目。200-参加了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200-完成全县优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10万亩,多次受到了市、县局的表彰,并在《河北农业》上发表了《怎样识别化肥》专业性文章。现将几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心扑在农业技术培训教育事业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程度。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经济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全县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农业科学技术能否得到普及推广应用。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是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的重要阵地,在“科技兴农”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培训中心的重要工作,根据中央、省、市的要求,我们面向农村,认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4万人次,以集中办班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其中集中办班80多期,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科技下乡320人次,科技赶集120多场,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百余次,编印技术资料2万多份。发放明白纸4万多张,使农民素质有了普遍提高。在两年多的培训过程中,我中心通过实施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方案,把培训班办到了最基层,让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学到科技知识,获取致富信息。发放录音、光盘资料千余盘,通过培训,每户农民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80%农户的生产效益较培训前提高10-15%。为我县的农业发展和产业化服务提供了保障。

由于工作踏实,成绩突出,组织上给予我很高荣誉,受到领导好评,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学以致用,心系农民,积极参加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

1、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99年以来我重点抓了春谷包衣技术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99年全县推广春谷包衣技术面积5万亩,在这项技术中主要采取了集中包衣,统一供种,现场指导,分户播种指导措施,通过播前包衣一次用药,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控制在最低限度,将白发病控

制在1%以下。实现全县谷子平均亩产达250公斤以上,较常规谷子亩增产50公斤。同年还在全县东万口、茨营子、龙门所、样田、镇、龙关、刁鄂、镇宁堡8个乡镇推广玉米地膜覆盖及增产技术4万亩。平均亩产达610公斤,实现总产玉米1640万公斤。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上,主要是在200-200年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1000亩,选用优质良种“9409”、“3138”,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坑田种植栽培技术,玉米平均亩产达768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50公斤。增产幅度达%。

二是水稻施用锌肥技术示范200亩。重点是在水稻抛秧后3-4天,每亩稻田施入硫酸锌2公斤,该项目技术要领简单,效果明显,平均亩产达300公斤以上,比对照亩增产35-40公斤。

三是杂交谷子新品种示范200亩。品种为“张杂一号”。该品种从长势看较当地普通品种粗壮,根系发达,抗病虫,抗倒伏,抗旱能力强。平均亩产300公斤。比对照品种亩增产达50公斤。

2、认真做好全县种植结构调查工作。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县是一个农业县,生产条件较为落后,为了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加大力度调整种植业经济结构,是顺应市场经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主要途径。进入,我县开始对全县种植业结构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整。我在主抓农民培训同时,肩负着全县种植调整的规划和落实工作,在全县各级领导对种植结构调整的高度重视下,我局认真学习贯彻了省、市农业结构调整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适当压缩粮播面积,稳定油料面积,扩大蔬菜种植。”这一主导思想,认真规划设计了种植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方案,全县安排农作物总播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8:22调整为73:27。在粮食作物中重点发展了玉米、马铃薯、优质谷子、豆类等作物。在经济作物中着重发展了蔬菜,并把其列为种植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来抓,特别是在蔬菜产业的品种结构上加大了力度,全县安排蔬菜基地面积万亩,其中名优特菜达万亩,细菜达万亩;在其它经济作物中发展了油料,蓖麻和药材种植。一年来,在各级涉农部门的配合下,切实保障了全县实现结构调整计划的顺利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全县实现了产量5915万公斤。较去年产4320万公斤增加1595万公斤,油料产量269万公斤。较去年166万公斤增加103万公斤。蔬菜总产亿公斤,较去年亿公斤增加7000万公斤。为了能让各级领导对全县结构调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我通过深入农村,得到大量一手资料,深刻撰写了《我县种植业经济结构怎样调整》长篇报告。县领导

并对农业局的种植结构调整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

3、积极参加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在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中按照“高效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我积极参加了园区各项工作建设,建立主培室200平方米,大棚100个,并配有滴灌设备100套,主要栽培西红柿、彩椒等名优特菜以及珍稀食用菌,建沼气池60个,养羊500只,以日光温室为基础,利用园区养殖场的粪肥,通过沼气池发酵,利用沼气升温,沼液施肥,应用最新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园区生产纳入绿色、高效轨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不仅能建设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区,来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强化科技意识,逐步走上科技兴农之路。

4、主抓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农户为依托,以沼气建设为核心,上联生态养殖业下

带绿色种植业,使整个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我县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项目县,我负责技术总指导工作,共建三位一体沼气池5000个。其中我自己亲自指导建池达2400个,遍及我县18个乡110个行政村,户均产沼气300-400立方米,可供4口之家生活使用,户每年减少开支300余元,促进养殖、种植业发展共增收2100元。通过该项目实施,从而解决了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燃料问题,有效地控制草场、林地的采割,更好地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减少了人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应用沼气,可以与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充公利用秸秆、牲畜粪便,即改善了农户卫生条件,又可生产无污染的可用燃气,同时生产优质有机肥,促进种植业无公害生产。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工作扎实,成绩突出,受到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表彰。

5、负责我县-两年优质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工作。

我县-共计争取省级优质玉米良补任务10万亩,每亩补贴农户10元,补贴资金共计100万元。我做为良种服务中心主任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在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乡、村造册登记,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通过各乡服务网点,把优质良种送到农民手中,共计补贴15个乡、35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万户,由于我们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圆满完成了补贴任务,真正落实了中央“三个一”,“一户都不能丢、一分钱都不能少、一天都不能耽误”。通过该项目实施,受到了农民的好评,农户普遍认为良种补贴不仅减少了开支,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效益,良种补贴的确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好政策。

总之,参加工作特别是晋升助理农艺师以来,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紧密联合起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县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积

极的贡献。同时,经过十几年不断学习和实践,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后,我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县农业生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高级农艺师工作总结

篇一: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 申报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

魏秀章

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魏秀章,男,195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78年12月参加工作,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技员,农艺师,1978年11月结业于浙江林业学校果树专业,学制一年半。1998年7月取得浙江省农业广播学校农作物专业中专文凭,学制三年。2002年7月取得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业推广专业大专文凭,学制二年。1998年12 月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2004年9月被确认为农艺师,至今已满七年。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能认真履行农艺师职责,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几年来,先后担任?地方梨品种?云和雪梨品种资源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等5项省、市、县在云和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建设,技术成果分别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三等奖和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农业丰收三等奖。组织技术培训与生产现场技术指导,撰写农业生产意见、技术材料、农业信息材料、工作总结材料等50多篇,在农业信息网发表(农业技术信息、乡镇动态、农业信息)7篇,上传技术信息10多篇。在省级以上农业刊物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2篇,多次被县、乡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所在集体连年被县局评为先进集体。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忠诚人民的科技事业,有良好的品德风范和科技素养,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任现职以来一直出全勤,始终坚持战斗在农业第一线。

二、业务能力

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农业技木推广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农艺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农业技术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农业技术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技项目建设活动,与同志一起钻研农业技术,共同开发农业技术研究专题。任现职7年来研究农业技术的专题有: 农业新品种、新技

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擅长从事地方梨品种资源?云和雪梨?研究工作

本人从80年代初开始,从事地方梨品种?云和雪梨?研究工作,完成了全县3个重点乡镇和5个次重点乡镇老云和雪梨成龄果园实地调查,调查总面积1276.03亩。举行2次大范围的优良单株评选工作,88年和89年分别初步筛选出11株和15株云和雪梨优良单株,并对各个优良单株母树进行了建档立案。繁育良种苗木,89年将15个优良单株进行高接换种,建立了34.2亩优良单株母本园,90年繁育良种苗木1万佘株,1992年舂分别在云坛乡苏坑村、安溪乡下武村建立了云和雪梨示范基地, 面积分别为200亩和70亩,通过试栽表现较为突出,亩产达1250-1500㎏,亩产值2.1万元,市场价比常规早熟梨增加3/4,使50多户果农每年增收20至30多万元。为了做好云和雪梨单株选优工作,把真正好的云和雪梨单株选出来,从2007年开始每年对基地果树物侯期进行观察记载和培育管理技术指导,确定以果实品质为统一标准,在2个示范基地通过3年观察逐株筛选,从中选出100多株为重点观测单株,经过4个月的观测查看对照的单株进行编号,2009年8月底至9月中旬在观测单株全面进行初选测评,从中选出23个单株确定为测评优良单株,于2009年9月15日对这些单株果实进行了综合测评, 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选出11个优良单株,为保护 ?云和雪梨?品种资源和开发利用作出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

2、主要从加强示范区建设入手,集中精力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建设,(1)2008至2010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科技示范项目实施,三年全镇合计推广面积350亩,其中示范基地100亩,低产园改造100亩。通过实施三年350亩总产量1509吨,平均产量503吨,增幅25.59﹪,新增总产量308吨,年均新增总产量103吨,亩均产量1437公斤,亩均新增产量293公斤,总产值237万元,年均产值79万元,增幅101.26﹪,新增总产值119万元,年均新增产值40万元,总经济效益即纯收益160万元,年均纯收益53万元,增幅102.43﹪,投入产出比1:2:07,新增总纯收益81万元,年均新增总纯收益27万元,项目亩均产值2257元,亩新增产值1136元,亩均纯收益1521元, 亩均新增纯收益770元,平均单价1570元∕吨, 增幅60.25﹪。通过优质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品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及低产园改造,提高了果业竞争力,加快了现代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已公示

(2)2006-2010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南方优质多抗甜油桃新品种选育与不同栽培模式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的成果在我镇推广应用面积累计0.18万亩,其中进入丰产面积累计0.15万亩,平均亩产1840公斤,市场平均价3.6元/公斤,亩产值6624元,3年累计共创产值994万元,本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研究解决了以往油桃栽培表现严重裂果和味酸这一两大难题,研究水平为国内先进。成功选育出‘丽油3号’甜油桃新品种,并通过国家良种认定。通过项目实施,填补了丽水以往不能成功种植甜油桃的空白,为甜油桃能成功种植开创了先例,由此推动甜油桃产业的发展,使甜油桃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水果之,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

(3)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应用《家庭健康花卉品种选育及养护技术》项目成果应用:本项目针对各种吸收室内有害物质能力强的常见花卉品种进行室内养护技术研究,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家庭健康花卉的特性,帮助大家解决困扰多时的各种室内污染问题,能安全、便捷地祛除室内污染,营造健康的家居环境。3年来,已广泛应用在家庭种养、租摆等花卉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带动近100多户花农发展健康花卉品种的生产,在云和镇,推广应用,面积达2390多亩,已产生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计350万元。因而,本项目研究结果符合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对我镇的花卉产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以推动花卉产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美化、提升室内居住环境的效果。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三等奖。

(4)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柳叶蜡梅抗衰老退行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基地实施, 2006至2009年,在浙江省科技厅、丽水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柳叶腊梅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系统研究,重点解决柳叶蜡梅人工栽培成功,破解了野生山蜡梅的质量、产量难题。解决了山蜡梅单株产叶量小,枝叶的内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山蜡梅产品的质量。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

(5)2010年主持完成了云和县在云和镇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云和县甬优系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实施, 采取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粮农种植技术,蹲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部署,分级实施,及时检查督促等工作措施,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杂交稻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及时移栽,双本稀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系列栽培技术。一年来举办培训班、技术现场会8期,受训376人次,印发甬优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资料550份,蹲点办方,抓好三个中心示范方,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年来全镇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水稻5107.5亩,生产稻谷2880.63吨,平均亩产564公斤,比非甬优水稻亩增50公斤,新增总产2553.75吨,新增总产值66.4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该项技术成果于2011年获丽水市农业丰收三等奖。

3、新品种引进并推广

⑴ 名茶:《安吉白茶、龙井

43、乌牛早、迎霜》等名茶品种,推广栽植面积47hm2,无性系良种名茶短穗扦插育苗示范基地3hm2.⑵ 水果:《石榴?青皮软籽?枣、?贡枣?》等优良品种,推广栽植面积20hm2.⑶ 干果:《板栗?云石一号?、魁栗、处暑红、?上光栗?》等优良品种,推广高接换种改良面种100hm2.4、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专业文论文12篇,其中独著9篇,合著1 :3篇。

(1)题目:《浙南山区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长江蔬菜杂志》2010年第9期 独著(2)题目:《云和雪梨单株选育及其开发利用》 出版刊物名称:《中国农业杂志》2009年第11期 独著(3)题目:《高山幼龄雪梨基地套番茄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长江蔬菜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4)题目:《黑宝石李引种浙江云和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中国果业信息杂志》2009年第3期 合著 1(5)题目:《云和代料香菇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食用菌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6)题目:《莴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蔬菜杂志》2009年第7期 独著

(7)题目:《云和县祟头镇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出版刊物名称:《蔬菜杂志》2009年第8期 合著 1(8)题目:《反季节代料菜菇栽培管理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吉林蔬菜杂志》2009年第2期 独著(9)题目:《放心菜基地栽培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吉林蔬菜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

(10)题目:《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

2009年第1期 独著

(11)题目:《名茶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2009年第3期 独著

(12)题目:《木糠、木屑生产代料香菇技术》 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2009年第8期 合著 1

5、撰写农业技术信息

(1)发表于《浙江省农业信息网》农业技术资料栏目:1篇

(2)发表于《丽水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 1篇

(3)发表于云和农业信息《云和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 2篇

(4)发表于云和门户网《云和科普之窗》栏目:5篇

6、工作体会

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新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上,发挥其经济效益。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动态,注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使我地的新技术推广工作能不断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⑴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切实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理解了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含义,任何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因地制宜的发挥其现实生产力的功能.⑵农业技术人员只能在自身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与农民建立友好的关系,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依照党中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有效可行的科学技术,加以指导和推广,才能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得到体现,完成自身技术推广的工作任务.⑶作为一名农技推广者--农艺师,我深深意识到,农技推广的工作过程是创造性很强,我国进入wto后,农业产业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又是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技术革新时期,本人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自身在技术方面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许多技术问题还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二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和经验上的不足,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没有很好的发挥桥梁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努力加强。

最后,本人坦诚的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帮助我,支持我,谢谢!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篇二: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我于1981年1月毕业于宁波农校农学专业,学制三年。同年同月被分配到原奉化市大桥镇农技站参加工作,从事栽培、植保、土壤普查等工作,1987年12月被确认为具有助理农艺师任职资格。1988年2月被调到奉化市种子管理站主持杂交水稻及其制种技术工作,并于1995年9月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同年10月开始直到现在被聘任为农艺师职务。2007年10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农林局派住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参加工作以来,自己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期间无工作失误,身体健康。在1995年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后,经过长达15年的刻苦学习钻研、继续教育和努力工作,已经具备了符合破格晋升高级农艺师的条件,现将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农艺师以来从事和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1.引进推广以协优46为代表的异质同恢密阳46系列杂交组合。协优46是我市1989年到2005年的主栽杂交组合,该组合在我市累计推广面积40余万亩,该组合的推广有效的替代了汕优6号组合,使我市晚稻粮食单产从原来的35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500公斤,累计增产粮食在1500万公斤以上,同时解决了汕优6号易感稻瘟病的问题。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该系列组合的示范推广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宁波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成果。

2.引进推广以两优培九为代表的超级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于1999年引进试种,也是我市引进推广的首个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2002年组织有关镇、街道进行高产攻关,累计推广面积3.5万余亩,平均亩产597.7公斤,最高亩产量689公斤,曾创我市单产历史记录,曾是我市单季稻的主栽组合.该组合比协优46增产百来公斤,推广以来已累计增产粮食350余万公斤。该组合的示范推广获宁波市农科教项目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撰写的“水稻两优培九后期青枯死苗及防止”一文在《内蒙古农业科技》上发表,并获得奉化市优秀论文三等奖。

4.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在主持奉化市杂交水稻制种期间,先后完成了春制高产技术研究、三期父本改为二期父本制种高产技术研究、选用抗穗芽组合防止制种穗上发芽、花期调节等制

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制订了协优

46、甬优1号等组合的制种高产技术方案及制种高产模式图;编写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一稿,被奉化市录用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乡土教材。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制种产量和质量,制种单产从原来的100公斤左右,稳步提高到了150公斤以上,生产的杂交种了产量与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具有一定的著名度,目前我市的制种基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其中“春制加连晚,种粮双丰收” 项目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汕优64高产制种技术(推广)”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5.进行技术培训。在杂交水稻制种期间,每年对制种农户进行2—3次系统的的制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万份。培养了一批制种技术员和制种示范大户。在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三年时间里,配合江口农技站,积极开展水稻、葡萄、蔬菜等技术培训,先后对农民进行了近20次培训,累计培训15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6.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高产示范方。在2007—2010年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期间,先后引进推广了甬籼

15、甬籼

69、甬优

12、宁81等优质高产新良种4个,推广机插、抛秧、精准施药、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等新技术5项,并在江口街道粮食功能区建立了550亩高产示范坊,由本人进行技术指导。该方在2009年种植早稻230亩,平均亩产543公斤,创奉化市早稻产量大面积高产之最。

其中由王阿军农户种植的一丘2.55亩甬籼69高产攻关田,产量经宁波、奉化二级农技专家的验收,亩产高达648.6公斤,亩产量创奉化市早稻产量之最;王长安农户种植的一丘2.99亩甬籼15机插稻,平均亩产也高达587.94公斤,亩产量创奉化市机插早稻产量之最。并完成了“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及“甬籼69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各一篇。同时还进行了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一篇。

7.积极申报科技项目。2009年帮助江口街道申报了“江口街道万亩优质稻米生产星火示范基地建设”、“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及“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都进入了审批程序,其中“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已经被宁波市科技局立项,“甬籼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研究”作为科技特派员项目被奉化科技局立项。8.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2007年10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委、市政府派驻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此期间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办好各类技术培训,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示范方。由于自已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引良种促粮食高产区建设”被编入宁波市《科技的星火 跃动的旗帜》一书。

9.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任农艺师以来,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累计继续教育达500余学时。

二、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1.“异质同恢密阳46系列组合试验示范推广”获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1996年6月。颁奖单位:浙江省农业厅。

2.“异质同恢的密阳46系列组合试验、示范和推广”获九六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1996年10月。颁奖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

4.“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高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奉化市2002—2003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2004年12月。颁奖单位:奉化市人民政府。

5.“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优质高产技术的研究推广”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2005年6月。颁奖单位: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篇三: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

王东波,男,1972年8月出生,1994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徐州农业学校植保专业,学制四年、学历中专。同年同月被分配到泗洪县孙元农技站工作,从事稻麦和蔬菜高产栽培、病虫测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土壤普查等农技推广工作。1999年10月调入泗洪县上塘农技站任副站长主要负责作物栽培、新技术推广、病虫测报等业务工作,2000年10月晋升助理农艺师。2001年3月调入泗洪县半城农技站工作,2006年起担任半城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主持全镇农技、农机、林业、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全面负责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作物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新农药试验示范和推广。2006年11月晋升农艺师,期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推广大专文凭。2012年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专升本学历教育,2014年12月份毕业。

任现职以来,本人在政治上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种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和自觉宣传党中央的各种惠农政策,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一以贯之的工作原则,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期间,多次获得上级表彰和领导认可,现将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农艺师以来从事和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1.参加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 2009年以来,积极参与江苏省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项目泗洪高产示范片创建工作,泗洪农委在该项工作中,历

年有多个丰产片获省农委a级和b级示范方验收,2014年泗洪农委被江苏省农委评为“2014年万亩示片建设表现突出单位”。本人按照县农业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项目方案拟定、农民培训、农情调查积极参与,在本镇高产示范方实施方面,从品种布局、落实面积、示范田建立、农民会、广播会、现场会宣传、种子农药农资调运,农情调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过程指导、落实,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多次受到领导表扬。

2.参加控减直播稻,推广机插秧工作,改进机插秧技术,增产显著,得到众多农户认可。2003年以来,由于受条纹叶枯病的影响,农户自发采用水稻直播栽培方式,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这种粗放式种植模式由于省工、省时、省秧田一推不可收拾,上级农业部门针对直播稻受早霜寒流影响大、杂草危害严重现状,提出了控减直播稻,推广机插秧的措施,实际推广中,由于插秧机30cm行距太大、本地小麦腾茬较晚,导致机插秧田块基本苗不足、有效分蘖时间短,机插粳稻产量不高,加之亩均230多元的机插费用,在农户中一直推而不广,2011年,本人编制了以“两早一促”为核心的常规粳稻机插秧技术规范,推广机插秧10330亩,在当年直播稻受早霜影响,平均产量不足900斤的情况下,机插秧田亩均产量1230斤,水稻收获平均提前24天,解决了当地小雪节气种麦怪象。本镇雪北村民李廷碧说:“王主任,往年我家8分地直播稻只能收8口袋。今年机插秧收了12口袋,你以前说的机插秧好处都实现了”。3.主持编制地方企业标准3项:2014年4月主持起草泗洪县粮丰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常规粳稻机插秧生产技术规程”,以及“无公害农产品 香葱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 西葫芦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并经泗

洪县县技术质量监督局标准备案注册。

4.进行技术培训。针对本镇实际,每年编写《半城农情》10期以上,印发4000多份,对全镇农户农业生产全程指导。2010年以来,每年在每个村居会议室召开种植技术讲座、病虫害防治讲座,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在水稻病虫害高发期,通过村广播会指导农户进行科学防治。在通讯手段多样化的时代,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建立《古徐农网》飞信群,种田大户好友人数达300多人,上述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5.引进推广新品种、稻麦种子纯良化工程近年来,推广水稻武运粳

21、华粳5号,小麦济麦

22、淮麦28等省农委主推稻麦良种,2012-2014年全镇水稻统一供种率达95%、小麦统一供种率86%以上

6、做好科技指导员,做好科技入户工作 2009年10任科技入户指导员工作以来。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办好各类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积极引进、改良、推广新技术,培养示范户,使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7、其他业务工作 每年主持或完成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10多项,2018年以来推广爱苗、康宽、稻杰、福戈等高效低毒新农药,推广面积达20多万亩次。主持本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三品认证工作,沁园牌萝卜、花亭香葱获省农委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8、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任农艺师以来,积极参加省、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累计继续教育达600余学时。

二、获得的主要业务工作奖: 1、2014年被中共泗洪县委评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2、2013年被泗洪县农委评为先进工作者。3、2008年参加农业普查被江苏省农业普查办公室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010年被江苏省人口普查办公室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010年2月被宿迁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评为市级先进个人。4、2012年被泗洪县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评为农民培训工作先进个人 5、2011工作考核优秀。6、2013年工作考核优秀。7、2014年工作考核优秀。8、2009、2013被半城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三、发表的主要著作与论文:

第一作者论文著作2篇,其中《拌种剂防治小麦病害及对产量的影响》发表在全国优秀农业科普期刊《北京农业》2014年6月下旬刊;《先正达水稻减量控害试验报告》发表在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中国农业信息》2014年8月上半月刊。

本人签字:

篇四:晋升高级农艺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于1979年高中毕业后,到xxx小学做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逐渐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xx年x月,因得到当时xxxxx政府主要领导的赏识,我离开了钟爱的三尺讲台,被调到了xx农科站工作,从此与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结了缘,扎根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在二十六年多的工作中,我曾经任农科站站长多年,为当地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对当地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普及等做了较大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当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成为全旗乡镇农业推广战线上的标兵。多次得到各级表彰和奖励。2007年10月,我晋升为农艺师。我的工作干劲变得更足、工作成绩更加显著,为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更多贡献,符合了申报高级农艺师的各项基本条件,现将多年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做好农民科技培训指导、提高新型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充分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中国农业持久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奔小康的前提,也是我们这些基层农

技推广人员的重要职责,这些年来,我在镇政府和旗农牧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常年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村部等处进行讲课,讲课主要围绕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植物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要领等内容,其中自己作为主讲,共举办培训班150余次、300左右课时,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在讲课中,我讲求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通过培训,大力推广了旱作区地膜玉米覆盖技术,荞麦、马铃薯、杂豆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三十多项实用技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农机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得到广泛应用,种植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增长显著。

二、做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 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业务精、肯钻研、信息灵的特长,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先试验、示范,再推广的原则,根据全镇气候特点、缺乏水浇条件、沙壤土为主等因素,陆续引进了很多优良品种,并得到大规模推广种植。

1997年,从xxxxx引进了“星火葵花”1000公斤,示范种植500亩,秋收后,与当地的老品种“三道门”葵花比较,亩均增产效益16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受到群

众的欢迎。第二年,全乡推广面积达到了3000亩,并辐射到了临近乡镇。2001年,我又进行了玉米新品种“郑单958”的示范,2002年,推广面积2万亩,总计增产粮食200公斤。同时、我又推广了大粒荞麦、天山大明绿豆、千斤谷等很多优质杂粮杂豆种子,使新镇成为全旗著名的杂粮杂豆产区。近三年来,我又示范推广了“农华101”、“农华302”、“洛单248”等一些玉米新品种,这些品种以适宜、高产、品质好等因素而被大面积种植,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要想与农业生产迅速对接,项目示范是一个重要载体,这些年来,我和同事们承担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荞麦高产栽培技术”““、旱作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等试验示范项目二十余项,对每一个示范项目,我无论是作为主持、还是作为一般技术人员参加,我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严格按照项目技术规范要求,做好示范点上的技术指导,田间记录、试验结果分析等,掌握第一手翔实资料,把数据做准、做实,有充分说服力。示范效果十分显著,项目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和农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这些年我收到的表彰和奖励主要有:1990年,在全国叶古宝论文评比中,我的“xxxxxxxx”一文,被中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服务中心评为二等奖;1991年,所参加的“xxxxx”

项目荣获xxxxxx农牧处授予的“种植业丰收叁等奖”;1992年,所主持完成的“旱作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项目被xxxx政府评为贰等奖。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是领导、同事的集体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的缩影和结晶,更加坚定了我“服务三农、造福农民”的理想和信念。

三、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参加工作以来,为了能够胜任本职,改变自己学历低、知识较为薄弱的现实,我一直没有放松学习,思想上,我积极要求进步,工作勤勉刻苦、甘于奉献,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同志们的夸奖和农民群众的赞扬。1994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我更是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自身要求更加严格。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在工作中时刻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原则。

在业务上,除了向老同志学习、参加各级业务培训班外,我还通过进修,系统学习了农学及农技推广知识。1985年,我通过四年的学习,从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学专业毕业,获得中专文凭;1998年,我报名参加了难度较高的自考,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各科考试,取得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毕业证书,获得了大专文凭。2008年,我又再接再厉,考取了沈阳农业大学农学本科函授班,通过三年制的学习,我在2010年毕业,获得了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的函授本科文凭,终于实现我朝思梦想的本科

梦。由于农业科技知识储备充分,加之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我的推广工作越发游刃有余,在近30年的工作中,我和这些最质朴的服务对象—农民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把我当成了家人和好朋友,称我“老xx”。在生产中遇到困惑和难题时,“快 xxxx”成为当地农民兄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四、加强技术经验总结、拓展业务交流空间

任职以来,我会及时将自己的一些农业生产经验、试验示范结果等进行详细、认真的总结,撰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发表出来,供专家指正、供同仁和农民朋友共享。发表的论文主要有:

xxxxxxxxxx xxxxxxxxxx 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还多次参加编著了农业科技小册子等资料,发给当地农民,普及农业知识。

总之,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近三十年来,我通过坚持不懈的毅力,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做了一定贡献,但是,我觉得做得还是远远不够,距离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推广战线的老兵,我还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还要安下心来,继续扎

篇五:高级农艺师述职报告

高级农艺师述职报告

一、任劳任怨、清清白白做人

通过在市党校第一期乡科理论研讨班的学习,使自己的大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清洗。以前总以为自己的理论素养足够了,学不学都无所谓,于是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酒桌上,牌桌上,网络游戏中,很少想到学习通过认真对自己进行剖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以前在理论学习上,只求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漂浮不深入。今年通过理论中心组的多次学习。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对所学的篇目,认真做好笔记,并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这一学习形势新颖而又充满了活力,一改过去一提理论学习就感到枯燥泛味,通过学习对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如何保持廉洁自律的党员形象,如何树立正确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观看电教片成为每年党员的必修课,通过身边时代先锋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教育了我、鼓励着我。使我认识到高尚在渺小中孕育,伟大在平凡中诞生。正是身边这些时代先锋们用实际行动注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颠扑不灭的真理,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更新,也将使我终身受益。在学习中还注意向周围的同事、领导学习,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总之,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事不在,学习无时不在。

三、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

工作是美好的,工作充满了希望和挑战,在负责蔬菜基地建设工作中,克服没有交通工具的困难,骑自行车奔波在田间地头,没有办公室,面对整天风吹、日晒,有时还要遭受雨淋的辛苦,自己也曾多次打退堂鼓,可每当想起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所有的困难都烟消云散。今年由我负责夏、秋两季的测产工作,时间短、工作量大,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奔波于田间地头,玉米叶子把身上划得一道道伤痕,忍着疼痛连续工作,大量地数据,反复核算,例使我市的各种作物产量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小麦良种补贴这一工作,涉及面广,人少事多,工作繁锁,经费缺乏,自己能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为了保证今年冬麦和明年春麦的种子质量,在小麦收获前和检验员逐地块的检查验收,做到对供种企业和农民负责。蔬菜种植是××市的朝阳产业,在工作中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好领导分配的工作,在项目的申报、数据的收集整理都能认真去完成,在种植技术方面由于自己是门外汉,就利用空闲时间看电教片,从书本上学,向身边懂行的技术人员请教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农业生产接触的农民较多,不论是他们在生产上遇到问题打电话请教,还是来到办公室寻求帮助,对于自己懂的知识都耐心细致地做以讲解,对于不懂的知识,都能热心地帮助其找有关人员解决难题,确实和农民有一个真心实意的感情交流,针对一年的农业生产,找出存在的问题,认真写好调查报告。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局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义务劳动。自从担任副总农艺师以来,总感觉担子重、压力大,因自己多年未从事专业工作,所学的专业是农学,知识面比较窄,怎样才能适应这一工作,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想念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干好的,想信同事们的团结合作,相信大

多数干部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凭着这种信念,克服了工作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对于自己分管的统计工作认真负责,每次上报的数据认真过目,如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对于有疑问的上报数字,请示领导核实,再上报。

四、找出差距,再接再厉

1、树立全心全意做好××市农牧民朋友服务工作的信心,继续深入扎实地学好业务知识。

2、拓宽工作思路,协助领导作好××市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做好领导的参谋。

3、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有得也有失,希望同志们根据我平时的工作表现提出诚恳的批评意见,我将虚心接受 并努力去改正。在xx年将发扬成绩积极工作,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最后借此机会向一贯关心、支持、帮助我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诚挚的诚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shuzhi/6/81122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