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述职报告 > 叙职履职报告

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第一篇: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赵之谦 《许氏说文叙册 》

【释文】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官以乂,萬民以察,蓋取諸夬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訖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于秦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辟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邱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許氏說文敘。

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册。纸本,纵32.4cm,横57.5cm。每页10行,行4字。此册篆书节录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一段,末开识云:“方壶属书此册,故露笔痕以见起讫转折之用。”署款:“之谦”,款上押“赵氏之谦”印。无鉴藏印记,未见著录。从赵之谦识语推测,此册当是为弟子习字用所书范本,上款“方壶”应为其弟子或爱其书者。此册书法结构谨严,篆法精丽,起讫之处未用藏锋,其意为使弟子易见笔法之踪痕,却获得了一种意外的效果,使之不同于一般篆书之圆润流美,自具特色。同时,此册笔力健劲,使转自如,将北碑书法融于篆书之中,也为赵氏书法之一大特色。本册具体书写时间不详,但从书法风格及为弟子书写范本的情况看,当为赵氏中年以后作品,是赵之谦具有代表性的篆书作品之一。

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

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曾以书画为生。参加过3次会试,皆未中。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具一格,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赵之谦篆刻初摹西泠八家,后追皖派,参以诏版、汉镜文、钱币文、瓦当文、封泥等,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并创阳文边款,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其书画作品传世者甚多,后人编辑出版画册、画集多种,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谱》。

他的各种书体都涉猎并且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以行书作品为例来看,赵之谦能将篆、隶、楷等书体的凝重融于这种飘逸洒脱的行草书之中,可见赵氏本人内在的情愫、精神。同时他也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赵之谦精通于书画篆刻,擅书法,初学颜真卿,兼习南北两派,求笔诀于画花卉、蔬菜,笔墨酣畅,水墨交融,设色浓艳,有宽博淳厚之趣,揉合明代的徐渭、原济等长处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画风,赵之谦开创了清末写意花卉的新风,创作出了许多极富现代气息的作品。篆刻初学浙、皖两派,后吸收古钱币、镜铭和碑版文字等入印,突破了秦汉鉨印规范,章法讲究,古劲浑厚,闲静遒丽,别创新路。其篆隶作品,有时虽然有些渗墨现象,但其锐利的笔锋所表现出来的美妙感觉,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第二篇:我的事迹叙赵文龙

“最美中学生”候选人事迹材料

包钢四中

赵文龙

2013年9月13日上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播发了——《赵文龙:十三岁的“男子汉”》专题,随后,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温暖中国心》栏目也对赵文龙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

如今,这位获得“包头市孝老爱亲模范”、“包头市美德少年”、“包头市道德模范”、“2013年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的15岁小伙子顺利升入包钢实验军校高中读书。

15岁的年纪,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因为母亲的病比较特殊,有大部分的菜不能吃,钾高的不能吃,水大的不能多吃,水果几乎都不能吃,尤其是西瓜,一吃体内的水就多了,一多就难受,母亲能吃的东西少,他就把母亲能吃的菜变着口味做,平时时间少,周六都要陪母亲去医院做透析。久而久之母亲能吃的菜他都记住了,虽然只有15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他说,现在我上了高中,但还是会每天照顾母亲,在我眼里,母亲大过一切。

朴实的性格没有因为荣誉的光环而改变,对亲情的坚守是他需要完成的最大学业。他仍然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孩子,但骨子里已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百善孝为先。在教室里他保留了那种固有的质朴和踏实,不同的是更加成熟和坚毅了。一身军装让他初尝理想的幸福,赵文龙一直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现在来到包钢实验军校读高中,可以说也是他梦想的一部分。在15岁的赵文龙身上,有着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感,更有着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睿智,有着当代中学生不多见的优秀品格。虽然到高中就读还不到1个月,但老师和同学们都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正能量:遇事沉稳、乐于助人、勤劳朴实、与人为善。虽然家庭负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心事,他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开怀大笑。在这样的说笑中,他还是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菜而把锅烧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忘初心是他的品格,不向生活低头已成为他的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信赵文龙定会向他的家庭、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最终版]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

赵氏孤儿的六生六世之十一 赵武一孤儿本尊一上一本事 伍、赵武

一、身世 赵武是赵朔的独子。公元前五四八年,担任执政官(中军将),在公元前五四一年去世,年约五十或略低于五十。这么算来,他约生于公元前五九一年或再晚一点,最迟公元前五八八年。他去世后,长子赵获任公族大夫,次子赵成是嫡子,为政坛接班人。他是子爵诸侯,可以称赵武子,他的谥号是文子,赵武子、赵文子都是同一个人,有时他还被称为赵孟。他的口才不好,讲话结巴而慢,身体单薄。他勤政爱民,操劳过度,有中年早衰的现象,死前两年,他就朝不虑夕,苟安渡日,还不到五十岁,却衰老有如八九十岁,似乎连冬衣都会把他压垮。从赵衰到赵武,再到赵成,似乎都是体弱短命的人。

二、成就 赵武的主要成有两项:弥兵运动与重建赵氏根基。

(一)弥兵运动 春秋末期,中原各国历经了数十年的对抗战争,都有厌战心理。宋国位于郑国的东方,是晋国的忠实盟友,遭受兵灾之重仅次于郑国。宋国的老政治家向戌,在左师职位上待了许多年,他有留名青史的欲望。小国的官员有什么机会呢?他看到了大家都厌战的心理,他的对策是召开一个「弥兵大会」,让所有的国家都参与这个和平大会,订立公约,共守和平条约。向戍的构想是有前例可循的,公元前五七九年,宋国的执政华元就发起过一次和平会议。大家都捧场,在宋国的首都睢阳(今河南商邱)举行盟会,争霸的主角,晋与楚都参加了。三年后,鄢陵之战爆发,短命的国际和平结束了。第一次和平运动的失败,是因为双方都强大,一点小磨擦就会引起对抗。三十年后向戌看到了契机,晋、楚两国都已疲敝,其他的小国更甚。楚国的令尹经常换,晋国的范宣子不好讲话,他得等。公元前五四八年,赵武一上台就锐意改革,对诸侯释出善意,减轻盟国的贡赋,礼节也更周到。同年,楚国的令尹换成向戌熟识的子木。向戌首先拜访赵武,说明来意。赵武对此提议非常欢迎,在形式上还要在取得君主与内阁同意,取得同意后,由赵武主导,向戌跑腿的弥兵计划起动了。弥兵之会期间楚国一再提出无理要求,赵武一再忍让终于议和完成,中原各国得到了短期的和平。这一和会是春秋期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二号功臣是发念并跑腿的向戌,头号功臣是全面支持,出面主持并且做出重大让步的赵武。

(二)重建赵氏根基 赵家在晋国原有三股势力:

1.赵穿--赵旃一支,赵旃等待多年之后才担任新下军佐,最后升到新中军将,他在政坛也没有什么势力。他的后代被封在邯郸,当时晋国的政治中心在山西省南部,邯郸是偏远地区,对中央政府没有影响力。赵括死后,赵旃是赵氏唯一的「大人」,他应该接任或代理赵氏族长,直至去世,才由赵武接任。

2.赵同、赵括、赵婴一支,同与括在「下宫之难」时被灭族,没有后代。赵婴被流放到齐国,成为寻常百姓,这一支也没有影响力。

3.赵朔--赵武这一支,赵武是独子,又是忠臣,忠臣是不会结党营私的,所以赵武当了三十多年卿,有很高的地位却没有朋党,也没有家族兄弟,他是单干户。然而,他少年时就继承了赵同与赵括的财产,他的财产与从属人员一定也不少,他去世时,赵氏已经成为有相当的根基的世卿。他的长子赵获是公族,赵获之孙赵罗,是温县大夫,赵衰子孙的祖庙就在温县。赵武次子赵成为政坛接班人,担任中军佐多年。吴国公子季札与晋国大臣叔向都预言晋国的政权将归于赵、魏、韩三家。

三、经历

(一)富贵三代磨擦不断 邲之战时,赵朔、赵括、赵同、赵婴、赵旃都在军中而且都表现奇差,成为笑柄。赵朔是赵氏家族职位最高的人,他无能,遭到大败的打击,再接二连三地受到「禁升」 的打击,使他郁郁而终。赵同与赵括都有贵二代的通病:眼高手低脾气大,最糟糕的是他们还看不起别的卿大夫家族,跟别的家族关系很差,甚至对同宗的赵盾不服,对赵朔不满。老三赵婴就比较能干又谦和,与同僚的关系比较好,似乎是个模范干部,然而他却有个毛病-好色。赵朔早死,他的儿子刚生没多久,他的老婆庄姬是晋成公的女儿,就与叔叔赵婴勾搭上了。公元前五八六年,乱伦的风声外泄,当宗长的赵括,要把有辱家声的弟弟赵婴驱逐出境。弟弟向两位哥哥哀求说:「有我在,当权的栾氏与郄氏不会与你们作对,我走后你们的麻烦就大了。赶走我,你们还会得罪国君的姐姐。人都有长处与短处,让我留下来,对你们的好处远多于坏处,为什么不让我留下来呢?」两位哥哥对弟弟的哀求与警告都不理会,硬是把他赶走了。出国前赵婴梦见天使对他说:「祭我,我会赐福给你。」他派人去请示解梦专家贞伯,贞伯说:「这个梦境的涵意我也看不透。」客人走了之后,贞伯对左右的人说:「神赐福给好人,而降祸给淫乱的人,淫乱而没有受到惩罚,就是赐福给他了。祭神之后,他能安然出亡就是神的赐福。」这位大师的架子还很高的,他不屑给淫乱之人开示,还要经左右之人转告。赵婴按照神意祭拜,之后果然被放逐至齐国。赵婴被封于楼,原来被称为楼婴,当他被驱逐到齐国时,楼邑也被收回,不再属于他。可能因为流亡到齐国,他被改称为「婴齐」。

(二)豪门恩怨下宫遭难 情夫被赶走了,叔叔与同宗们都对她不假辞色,庄姬只好带着儿子离开赵家大院「下宫」回到娘家,住在晋景公的宫殿里。公元前五八三年,心怀怨恨的庄姬对晋景公进谗言说:「原」与「屏」要造反,栾与郄氏都知道。」晋景公询问对赵括与赵同不满的元帅栾书与郄锜,他们都开心的作伪证,不必追究他们是一口咬定还是模棱两可,他们使晋景公相信赵括与赵同要造反。说「原」与「屏」要造反,表示庄姬愤恨的不只是掌门的叔叔,她恨赵家所有的人。晋景公早就对嚣张跋扈的赵同、赵括兄弟不满,在只有原告与证人,还差证据之时,他就下令执政官栾书处理,栾书把谋反嫌疑犯当作造反现行犯,出动军队攻击握有军权的下军佐赵同、新中军佐赵括。赵同、赵括及他们的子弟兵全部被屠杀了,这次事件称为「下宫之难」。晋景公下令,把赵氏的田产转赐给祁奚。韩厥对景公说:「赵衰有大功,赵盾是第一等的忠臣,令他们无后,您将难有忠臣为您效命了。」景公就立赵武为赵氏继承人,把赵同与赵括的财产都转送给赵武。赵朔只有一个幼儿赵武,同宗的赵同、赵括家族都死光了,赵婴又落流在齐国,赵氏的势力一落千丈。【注1】

(三)赵氏孤儿独撑家门 赵氏孤儿长大了,却还没有成年,就早早的举行冠礼,接掌赵氏掌门之职,因为前掌门新军将赵旃去世了,他不得不「小鬼当家」。冠礼后,他去拜访当时的诸卿,栾书、荀更、士燮、郄锜、韩阙、智罃、郄犨、郄至等四军八卿全都拜访了。荀庚卒于公元前五七八年下半年秦晋麻遂之役之后到前五七五年上半年,晋楚鄢陵之役之前,赵武的冠礼也在这段时间内。当时他约为十三至十五岁。公元前五七三年,下宫之难的十年后,大约十七八岁的赵武为卿,新军佐。上一年晋厉公杀了权臣郄锜、郄犨、郄至。本年初,权臣栾书、中行偃杀了厉公,迎晋悼公即位。晋悼公上台后要稀释当权派的势力,就拔擢失意的前朝大臣后代,加上赵旃去世,赵氏应有一个空缺,赵武乘势而起。虽然很年轻,三年后的前五七O年,他就升任新军将。公元前五**年,晋悼公率联军伐郑,赵武以新军将身份出征。公元前五六二年,赵武当晋国代表与郑简公订盟约。公元前五六○年,赵武升任上军将。这一次的换将,起因于中军将荀罃与下军佐士鲂去世。晋悼公令中军佐士匄为中军将,士匄推辞说:「荀偃年长,从前我曾跟随智伯(智罃)学习,对他了解我愿辅佐他,而不是自认比荀偃强,现在让我跟随荀偃吧。」于是晋悼公令荀偃为中军将,士匄当副手。晋悼公令上军佐韩起为上军将,韩起说:「我不如赵武。」晋悼公怕栾黡不服,他改令下军将栾黡,栾黡说:「我不如韩起,韩起愿让赵武,请君主明察。」于是晋悼公令赵武为上军将,韩起为副。虽然谦让的君子不是他,他却是被君子尊重的人。经过这一次的谦让,晋国上层世卿之间的关系缓和不少,对外步调也较一致,与诸侯关系也改善不少。两年后颇有雄才的晋悼公去世。赵武与他的祖先,赵衰、盾、朔一样,都不是善战的人,平庸的平公在位,给了他另一种发展的机会。公元前五五五年,晋平公三年,晋国攻打齐国,齐灵公在平阴(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抗敌,晋军攻势凶猛,齐军无法抵抗就弃城而逃。晋军分三路攻齐,中军与下军都攻城略地打了胜仗,只有赵武与韩起率领的上军攻城「不克」,踢到铁板,赵氏之不善战,又一次出丑。

(四)赵武不武文子好文 我选几个小故事来看赵武在政治上的作为。1.公元前五四八年夏,士匄执政时,晋平公率领多国联军攻打齐国(因为齐国大臣崔杼杀了国君齐庄公),齐国崔杼请和,以大量财货贿赂晋国人员。从平公、将、帅、大夫、中级军官、到各部门主管,不论是出征的,还是留守的,通通有奖。收贿后,晋平公同意与齐国媾和。主持正义讨伐乱臣贼子的正义之师,竟然见钱眼开,晋国的腐败可见一斑。范宣子(士匄)执政期间(公元前五五四至五四八年夏)晋国向诸侯收取高额的保护费。赵武继范宣子执政,他一上台就减收诸侯的保护费,还要求大臣们对同盟国的君臣要有礼节。他对鲁国的叔孙豹说:「从今以后大概可以少打仗了。齐国的崔、庆氏最近刚掌权,将有求于诸侯,没有打仗的本钱;楚国的令尹子木(屈建)也与我有交情。如果大家相待以礼,往来用辞克制,应该可以消弭战争。」 2.公元前五四九年齐国有内乱,齐国臣子乌余带枪投靠晋国,他以禀丘(今山东范县)降晋。然后他又攻取卫国的羊角(今山东郓城西北),攻取鲁国的高鱼(今山东郓城西北),又攻取宋国的土地。范宣子主政时,他包庇这种恶行,小军阀自己带来的,或者侵占来的土地都归小军阀管辖,诸侯无处申诉。赵武当政了,诸侯都来投诉。赵武就对晋平公说;「贪图这种侵占来的土地,不配当盟主,都还给他们罢。」平公说:「好罢。派谁去呢?」赵武说:「胥梁带能不用兵就解决问题。」平公就派胥梁带去执行还地任务。胥梁带叫丧失土地的诸侯派兵车与步兵来交接土地,他要求大家要保守秘密。他骗乌余说:「国君要把这些土地封给你,你把部属召集来,参加分封典礼。」他叫诸侯的兵卒都扮作主持分封典礼的官兵,在典礼上把乌余及他的部属全部缴械,再把侵占来的土地归还原主。在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到他与前任执政的差异:尊重晋平公,让他发令;重视公理正义,重视盟国的意见;执行公权力时,宁用权谋而不用武力。3.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人,杞小而穷,所以晋平公就叫晋国人及同盟小弟帮杞国修筑都城。有一天,太夫人替筑城工人加菜,派官吏到工地主持其事。有一位从绛县来的老人,因为没有儿孙,就自己应召来筑城。在吃饭时,官吏发现他似乎年纪太大了,就询问他的年纪。老人回答:「我是小老百姓,不知道几岁。我出生那天是正月初一甲子日,我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而最后一个甲子又过了三分之一。小官吏不会算应用题,就回京向大臣请教。师旷说:「那年鲁国的叔孙惠伯与郄成子(犨)相会于承匡(今河南睢县西)。狄国攻打鲁国,叔孙庄叔击败狄人,俘虏了长狄侨如、虺、豹,还把俘虏的名子作为自己孩子的名字,以为纪念。距今七十三年了。」史赵(史官)看见有人在解题,他就出个谜语凑热闹:「亥字是二字头六字身,拆解亥字,就知道他活了多少天了。」士文伯抢答:「那就是两万六千六百六十天了。」 赵武就问:「那里的长官是谁?」原来是自己的手下。赵武把老人家请来向他道歉:「武没有才能,却窃居高位,因为晋国忧患多,武没有机会发觉到您的才能,以致让您长久屈居下位。这是武的过失,为了武的无能向您道歉。」看在他有体力参加筑城,又有脑力记甲子数的份上,口试也免了,赵武要派官给他做,他以年纪太大而推辞了。于是赵武任命他为君主的衣帽官(大概他以前是裁缝),再兼绛县的农田户口官员。疏于职守的绛县舆尉(主管兵役、劳役工作)则被撤职。在晋国的鲁国使者把这件事当作是政情信息,回报鲁国。季武子听后说:「真不能小看晋国啊,有赵武执政,有许多贤大夫辅佐,还有博闻多识的顾问,谁能轻视他呢?」 4.公元前五四三年,鲁国的叔孙豹参加赵武主持的盟会,次年正月返回鲁国。他对孟孝伯说:「赵武将要死了,他的态度茍且没有长远打算,他年不满五十,说话絮絮不休,有如八九十岁。他死后大概会由韩起主政,请您跟执政季孙报告,我们要早一点跟韩起套交情。」孟孝伯却说:「人生几何,谁不苟且?早晚难料,何必要未雨绸缪呢?」叔孙豹退出后,对别人说:「孟孝伯将要死了,我说赵武暮气沉沉,可是他比赵武还差。」叔孙豹又亲自向季孙说晋国将有变局,季孙氏也不预作应变措施。(也许他也是苟且惯了,或者他已经知道韩起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必巴结他。)去世前两年,赵武就已经操劳过度,精神不济,显得老态龙钟。不仅叔孙豹,秦国的后子,周室的刘定公,秦国的名医和都有相似的话。5.公元前五四二年六月,鲁襄公去世,郑伯与郑相子产正在晋国准备朝见晋平公,平公要为鲁襄公服丧,没有马上接见郑国代表团。郑国代表团住在狭小的招待所里。招待所的大门容不下四马大车出入,院子又小得容不下随行车辆停放。子产就命令部属把大门与围墙都拆了,把车辆停在没有围墙的院子里。赵武派士文伯去责备郑国的破坏行为。子产回答说:「敝邑弱小,又夹于两个大国之间,大国的责备与需索从来没有稍停过。即使如此,敝国国君还是不敢安居,把全国能搜罗到的财物都带来上贡,以供大国的需要。不巧机要大爷没空,还没有通知接见,甚至连接见的行程表都没有排出。小臣既不敢擅自上呈贡物,也不敢使之暴露于露水之下。因为这将是贵国的公有财产,我们既不敢未点交,就擅自回去,也不敢把它暴露在烈日与霜露之下,以增加我们的罪过。侨(子产之名)听说文公当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高台舞榭,却有许多诸侯宾馆,馆内的设置就与文公的居室同一等级。填平道路,粉刷墙壁,替车轴加油,跑腿代劳,送肉送菜,都有专人负责。车、马有专房,庭院有篝火。主人不耽搁客人的时间,就不会荒废客人的正事,宾主同忧、乐,有事可以立即解决。宾至如归,既没有盗、寇,又没有日晒雨淋之忧,谁有抱怨呢?现在大国的离宫有数里长,而诸侯的馆舍,却简陋得像职工宿舍,车子牵不进来,门外又盗贼横行,水患时来,接见又无时,行程表也看不到。如果不拆围墙就无法保护财物,我们有更重的罪。请问管事先生,要如何命令我们?虽然大国之君要为鲁君发丧,敝邑也一样啊,如果能早点获得召见,献上礼物,我们愿意修理大门与围墙后再走,不但不敢发怨言,还要拜谢您的恩惠呢。」 士文伯向赵武回报,赵武说:「他说的是实情,我们太疏忽了,竟然这样对待诸侯,都是我的罪过。」赵武派士文伯去道歉。晋平公很快而隆重地接见郑伯,回赠以重礼设厚宴款待,以示补偿。送郑伯回国后,就建筑诸侯宾馆。这是他当政第七年的事。6.赵武文学修养好,喜欢唱卡啦OK。他不但喜欢唱歌,还喜欢当评审,不过他不打分数,而是猜歌唱者的心思。弥兵大会之后,赵武过境郑国返晋,郑伯设宴招待。郑国的七大豪族族长都来与会。赵武说:「七大夫与君侯赐宴,赵武受宠若惊,武要请七大夫各唱一首歌,向君侯致敬,同时让武猜一猜你们的志向。」赵武给大夫们的难题不小,既要分别表现出对君主与赵武的态度,还要表明自己的志向。大夫们大都歌功颂德,赵武也给予讲评赞美,对恭维自己的,则谦称不敢当。大夫伯有唱「鹑之贲贲」赵武说:「床第之间的情话不能带出门外,何况是野外呢?这不是该让人听到的话。」赵武似乎给他某些暗示。宴会结束后赵武对同行的叔向说:「伯有将要被杀了,他讥刺国君,国君恨他,他还有多久的日子呢?」后来,伯有担任郑国的执政官,他骄奢刚愎又酗酒成性,被赶下台后又造反,终于兵败而死。公元前五四一年,第二次弥兵会议之后,楚国令尹子围宴请赵武,也有席间赋诗的节目。令尹赋「大明」,意在第一章,有妄自尊大之意,赵武赋「小宛」,意在第二章,有告诫令尹之意。会后赵武告诉叔向:「令尹自以为是楚王了,你认为如何?」我把焦点放在赵武的反应上,他闻弦歌而知人意,能在别人没有戒心的情况下探得别人内心的机密。

(五)赵武执政弥兵大会 赵武与赵衰、赵盾一样,是爱好和平的反战份子。执政之初,他认为楚国令尹屈建是明理的人,应该可以与他交涉休兵和解之事。宋是晋国的忠实盟友,宋国的左师向戌也想促成晋楚休兵,以搏取名声。他与屈建、赵武都有交情,在赵武的支持下,向戌进行召开弥兵会议的活动。各国都同意与会,向戌就在宋国筹备会议。公元前五四六年五月,赵武与叔向代表晋国首先抵达会场,各国代表陆续到来。晋国是中原盟主,旗下小弟有鲁、宋、郑、蔡、卫等十多国。楚国的南方联盟只有陈、蔡、许等小国。楚国还有一些蛮夷小弟,他们不被中原国家承认为国家,因此他们未受邀请与会。因为会员国要向盟主纳贡,所以楚国的蛮夷尾巴国也没有兴趣参加弥兵大会。会员国纳贡的多少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按国家大小分成几个等级。在会员数目相差悬殊,而且大小也同样悬殊的情况下,楚国竟然提议双方的小弟要同时向晋、楚二国纳贡。看似公平的条件其实非常不公平。赵武考虑之后,勉强答应了,但是他说:「齐是我的盟国,秦是你的盟国,晋不能令齐国去朝拜楚,就像楚不能指使秦来朝拜晋一样,秦与齐不必朝拜盟主。」赵武并没有在这里扳回一城,他却有先见之明的把齐、秦两国的问题安排好,以免让秦、齐两国不满。即使如此,楚国代表还要派人回国向楚王请示。楚国的代表很强悍,但是在有重要争议时,他要向楚王请示。赵武的副代表是年轻的政治家叔向,在作重大让步时,赵武说了算,他不必请示。开会时楚国代表把甲冑穿在外衣里面,制造不安气氛,赵武说:「不要紧,让他们穿罢,若是真有变化,我们转个弯就到宋国了,怕什么?」最后的仪式是歃血为盟,盟主最先歃血宣誓。争端又起,赵武几乎忍不住了,副手叔向说:「晋国当盟主是靠道义,不是靠当主席。」赵武又让步了。弥兵大会终于闭幕了,中原出现短暂而难得的和平。这场会议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一次聚会。向戌的努力与赵武的忍让缺一不可。五年后(前五四一年)又召开一场弥兵确认会,晋、楚双方都有沙盘推演。楚国代表令尹子围与幕僚商量如何争面子的事,幕僚说:「上次大会我们争到首先歃血,只怕这次要轮到共同盟主晋国先歃血了。」楚国就提出一个狡猾的方式:「这次不歃血,改把兽血淋到牲品之上,然后宣读上次会议的誓言,以简化仪式,避免争端。」赵武又答应了。晋国的祁午对赵武说:「上次和会时,楚国占尽晋国的便宜,如果您不小心戒备,只怕历史重演。楚国上届代表子木,在诸侯间很有信用,他还敢诈骗晋国,楚国现任令尹的不守信用,各国皆知,再让楚国占便宜,就是晋国的国耻了。」赵武回答说:「我有仁人之心始终不变,我能守信,楚国害不到我。」他还是不在乎形式上的得失,他追求的是实质上的成功。会议正在进行中,莒国帕特使来控诉鲁国侵略,这是鲁国的季孙氏要害叔孙氏的阴谋。楚国代表,令尹子围就下令,把鲁国代表叔孙豹抓起来,要斩首。赵武起来反对,他说:「鲁国虽然有罪,代表无罪。」他的讲辞,引经据典讲仁义,左传记载的有数百多字。赵武的冗长致辞子围听烦了,不愿意再耗下去,他有大事要办,只好释放叔孙豹,草草结束这场和会。虽然这场和会草草结束了,弥兵的状态还是大致维持了一段时间。一心要占晋国便宜的楚国,并没有占到便宜。当中原各国都在享受和平果实的时候,他要独自与蛮夷吴国作战,他不能请求其他国家协助,来共同制裁吴国,因为吴国不是弥兵的签约国。令尹子围草草结束和会之后,宴别赵武,他在赋诗明志之时,表明了篡逆之心,赵武以赋诗劝阻,他不为所动。归国后,子围弒上自立,成为恶名昭彰的楚灵王。赵武与叔向,明知楚国将有巨变,他们也不心动,没有乘机伐楚,而是让楚国自作自受。和会之后返国,参加晋室冬祭以后,弱不禁风又暮气沉沉的他,又冒着严寒,风尘仆仆的赶往温县的赵衰庙,祭祀赵氏祖先。几天后他就死在那里。赵衰庙似乎是他早就选好的人生终点站,他几乎是硬撑到那里的,他要祭拜祖先之后才结束人生的旅程。

第四篇:“说荷(赵文英)”阅读试题及答案

说 荷(赵文英)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11.文章第①段描写荷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2.文章第④-⑥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看,写这些有什么作用?(6分)

13.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概括古代精神的种荷者“种荷”的主要方式。(4分)

14.第⑧段最后说,在古代文人的诗章中,荷尽展君子的襟怀,至今还在“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分)

15.第⑨段说,楚楚动人的荷,能使人“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生命的真谛”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11.四个词语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美,做到了虚实结合,“粉粉的”、“淡淡的”写荷花的颜色粉红浅淡,是写实;(2分)“文文的”、“雅雅的”写荷花的文静高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是写虚。(2分)12.只要没被折断,就毅然在空中高高地耸立着的枯梗;只要没被撕破,就依然在空中高悬着,即使倒伏,也守着自己的根的枯叶;虽然变成黑色,也依然在空中高举着的衰蓬。这些形象表现出向上,坚守,不屈,自信,孤高,永远无法摧毁的“力量”与“精神”。13.初冬残荷与圆明园之残遗都有饱经摧残而无法摧毁的命运与精神,将残荷融入这一背景来写,也就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历史与人文意义。14.质疑是为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或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来反衬(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自信和孤高的凄美(精神美)。15.提示:此题要求答出这三层意思:“绝唱”所体现出的对残荷的赞美;“绝唱”所揭示出的残荷蕴涵的意义;“绝唱”所给予人的启迪。

第五篇:【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赵氏孤儿》 教案

百度文库

《赵氏孤儿》

教案

学习目标

1.培养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5.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6.挖掘文本潜在信息,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诛

族 出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于 而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主谓倒装、省略句 状语后置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7.认识“义”的丰富内涵,体会人物的高尚精神

8.大胆联想、想象,丰富文本内涵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义”的认识

解读文本

一.关于《赵世家》

《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赵氏孤儿》故事梗概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三.重点透视

(一)语言积累

1.通假字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同“腰”

韩厥告赵朔趣亡

通“促”,赶紧

而朔妇免身

通“娩”,分娩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同“现”,显现

2.古今异义

至于成公,世有立功

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

梦见叔带持要而哭

表修饰关系(连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表顺承关系(连词)

而贾为司寇

(承接关系连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并列关系)

臣有大事而君不闻

(转折连词)

若幸而男

(修饰关系连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的,结构助词

召而匿之宫中

他(代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非君之身,乃君之子

是,表判断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就(副词)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却(副词)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

在(介词)

及至于景公

到(介词)

以致赵盾

用(介词)

以臣弑君

凭借„„身份(介词)

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依照(介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韩厥具以实告

把(动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来(目的连词)

然亦君之咎

但是(转折关系连词)

非然,孰敢作难

这样(代词)

请诛之

请求(动词)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请命(动词)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请允许自己做„„(表敬副词)

今诸君将诛其後

他的(代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这(代词)

其赵氏乎

恐怕(表推测语气副词)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确实(副词)

今一索不得,後必且复索之 一定(副词)

若幸而男,吾奉之

如果(连词)

即不灭若无声

你(代词)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出门(动词)

程婴出

告发(动词)

立孤与死孰难

跟(介词)

谁能与我千金

给(动词)

遂杀杵臼与孤儿

和(连词)

及索,儿竟无声

等到(介词)

及周天子,皆有明德

到(动词)

子强为其难者

做(动词)

为之祭邑

给(介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成为(动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

认为(动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本来(副词)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

坚决(形容词)

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

所以(连词)

复故位

旧的(形容词)

拊手且歌

并且(并列关系连词)

后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4.常见实词

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

铲除(动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用龟甲占卜时的裂纹(名词)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断绝

然亦君之咎

过错(名词)

乃治灵公之贼

凶手(名词)

以致赵盾

罗织罪名(动词)

妄诛谓之乱

随意(形容词)

妄诛谓之乱

混乱(形容词)

朔死不恨

遗憾(动词)

皆灭其族

家族(名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走公宫匿

跑(动词)

若幸而男

幸运(形容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对待(动词)

赵氏先君遇子厚

优厚(形容词)

子强为其难者

尽力(形容词)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

背着(动词)

谬谓诸将军曰

哄骗(动词)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军队(名词)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延续(动词)

而叔带去周适晋

离开

而叔带去周适晋

到„„去

矫以君命

假托(动词)

事先君文侯

侍奉(动词)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

拜见(动词)

及赵武冠,为成人

行加冠礼(动词)

程婴乃辞诸大夫

告别(动词)

5.常见虚词

赵将世益衰

更加(副词)

将作难

将要(副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虽然(转折连词)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

仍然(副词)

胡不死

为什么(代词)

是非先君之意而妄诛

这(代词)

即女也,吾徐死耳

假如(连词)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

不久

及索,儿竟无声

竟然(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将要(副词)

後必且复索之

再(副词)

纵不能立

纵使(假设连词)

独杀杵臼可也

只(副词)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确实(副词)

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依靠(介词)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

没有(副词)

6.词类活用

盾卜之,兆绝而後好

为„„占卜(为动用法)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为„„哀伤(为动用法)

赵史援占之

为„„占卜(为动用法)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使„„立(使动用法)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使„„活(使动用法)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使„„活(使动用法)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使„„受苦(使动用法)

若幸而男,吾奉之

生男(名词活用作动词)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衣以文葆

穿上,裹上(名动)

兆绝而後好

显示吉利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7.特殊句式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状语后置)

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

(状语后置)

衣以文葆

(状语后置)

夫人置儿绔中

(省略句)

匿山中

(省略句)

纵不能立

(省略句)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省略句)

召而匿之宫中

(省略句)

赵朔妻,成公姊

(判断句)

小人哉程婴

(主谓倒装)

(二)研讨探究

1.筛选整合信息,列出结构提纲

提示: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

屠岸作难,灭赵九族

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

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2.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

忍辱负重,舍身报恩

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3.《赵氏孤儿》的故事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提示: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4.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提示:

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三)拓展延伸

1.《赵氏孤儿》是中国最早流传到欧洲的戏曲作品,德国作家歌德、法国文豪伏尔泰都对此进行过改编。为什么它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

《赵氏孤儿》中的忠奸斗争、家庭仇恨实际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程婴救孤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度。在程婴这个弱小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生死观及生命意识的张扬,是民族精神、人格力量、理性光辉的统一与弘扬。程婴的作为又类似于西方的骑士。他充满了悲剧与戏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既淋漓尽致的演绎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君臣、忠义的理念,又与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认可和追求。

2.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以《深山藏孤》为题,写一篇短文

方法指导

1.反复阅读培养语感

2.结合注释初步翻译

3.概括段意揭示中心

4.了解传主经历性格

5.表达方式把握语言

6.找出通假古今异义

7.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8.常见虚词特殊句式

9.做成卡片及时翻看

10.适当练习延伸拓展

11.背诵鉴赏经典片断

百度文库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shuzhi/6/197458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