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猪价涨到几块养殖户会好过些

猪价涨到几块养殖户会好过些



第一篇:猪价涨到几块养殖户会好过些

生猪价格涨到几块生猪养殖户会好过些

生猪价格进入上涨渠道已经有一阵子了,这两天价格更是有上窜的势头,破七已经成为现实。这下生猪养殖户们不但来了精神也有了盼头。不过回头想想,前半年的亏损太严重了,生猪养殖户们外伤、内伤是一身伤痕,很多人期望用接下来的向好猪价行情弥补前期的亏空,当然我们是期望它能够实现,而且很多业内人士根据当前的生猪价格行情也预测到未来猪价应该不会让生猪养殖户失望。

但是猪价到底涨到几元,涨到什么程度生猪养殖户才会好过些呢?

猪价涨到七元只能说是保本,并没有真正的等到盈利水平。猪价到了八块,算一算盈利还是不多,因为饲料成本太贵了,加上玉米这么一闹,天气这么一旱,这猪价行情怎么整?私心想着既然涨价就多涨些吧,让辛苦的生猪养殖户们也过几天好日子,安抚一下“受惊”的心情。

第二篇:14日评:局地猪价现下滑迹象 养殖户需警惕

14日评:局地猪价现下滑迹象 养殖户需警惕

猪价形势: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价格均价至13.4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14.40元/公斤跌

6.74%;猪肉价格至20.31元/公斤,较去年同期22.95元/公斤跌11.50%;三元仔猪均涨价23.35元/公斤,同比跌25.87%;母猪均价1479元/头,同比跌14.07%。

部分地区出栏瘦肉型猪价格(单位:元/斤)

黑龙江 6.3

吉林 6.7

辽宁 6.8

河北 6.8

河南 6.7

山东 6.7

陕西 6.5

山西 6.5

甘肃 6.5

江西 6.8

安徽 6.6

江苏 6.8

湖北 6.9

湖南 6.7

浙江 6.7

福建 6.8

广东 6.7

广西 6.8

四川 6.2

重庆 6.2

养猪盈利:全国猪料比价为3.91:1,猪粮比价4.97:1,同比分别跌11.02%、18.21%。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至-148元/头。

更多详情请关注搜猪网

第三篇: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

粮价猪价和劳动力价格

2008年1月,我们走访了东北、四川和江浙一些地区,向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实地调查粮食、生猪和劳动力供求情况及价格走势。

调研显示,近期中国的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也将最终传导至产品价格,从而推高通货膨胀。因此,物价管制和信贷控制等行政措施似乎难以平抑通胀压力,甚至可能推高通货膨胀。

我们继续维持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保持高位,CPI涨幅达到5-5.5%的判断。猪价短期难以回落

对于猪价的调研主要集中在养猪大省四川。调研结果显示,造成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

1、供给短缺,前期(2005-2006年)猪肉价格过低造成养猪无利,农户养猪积极性下降,另外猪病疫也加剧了生猪供给不足局面;

2、成本上升,饲料成本在过去的两年里上升了50-60%,农民工工资则年均上涨了15%。尽管四川省政府对养猪实行了政策扶持,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但短期(6个月)内,猪肉价格并不会明显回落,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原因在于:

1、农户仍需要观望价格,农户仍然担心风险(猪病疫,未来价格的下降等),如果猪肉价格能在未来的半年内保持稳定,将会巩固农户的信心,增加养猪量;

2、规模养猪场有积极性扩大生产,但猪肉生产周期较长,供给规模大幅跟上至少要等到2008年底。

主粮上涨压力较小,而饲料用粮上涨压力大

对于粮价的调研主要集中在东北及四川地区。调研结果显示,造成本轮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07年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普涨的情况,除了农药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化肥、种子及农膜和柴油的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复合肥及农膜的价格分别急升了25.7%及21.4%,推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促使粮价上涨;

2、大豆供给紧张,2007年伏旱天气不利大豆种植,国内产量大幅减少,导致供给短缺,使大豆价格高涨;

3、国际粮价传导,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大豆,大豆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亦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总体来看,未来饲料用粮依然上涨压力较大,而主要食用粮上涨压力相对较小。具体品种价格趋势:

1、水稻供给充裕,近期价格显著下跌,供大于求,上升可能性不大;

2、大豆严重减产,加上干旱天气,价格看涨;

3、玉米价格近期微跌,但前景不错,有望在三四月份回升。

《劳动合同法》对于物价的压力不可忽视

对劳动力价格的调研主要集中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和劳务输入大省江苏、浙江等地区。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的空间在多数省份已经不大,农民工供给相对紧张,使得江浙一带不少务工工资收入近年来年平均增幅达到10-15%。但同期民营企业生产效率也保持了不低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受访企业表示,2008年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至少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高科技及大型企业基本没有影响,而对多数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力成本构成上涨压力(额外上涨10-20%),而《劳动合同法》也将影响民营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江浙一带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中,此前并没有给所有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因此,随着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员工缴纳社保将使这些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涨。另外,多数受访企业表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潜在的劳资纠纷风险剧增,企业的招聘用工计划因此受到影响。

短期来看,劳动力成本的“政策性”上升未必会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上。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门槛低,同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尽管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亦不断上升,但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并未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把增加的成本转移至消费者,而通常都是自己通过效率进步来消化。从中长期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利润受到负面影响,将会增加行业内大企业并购和整合的机会,使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的定价能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最终传导至产品价格层面。因此,《劳动合同法》对物价的长期压力仍不能忽视。

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胀时期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近期国内的食品价格通货膨胀基本属于成本推动型。主要源于供应不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另外,国际粮价飙升推高粮食进口成本并传导至国内粮价。消费结构升级虽然也加剧食品价格上涨,但并非短期通胀高企之主要原因。

从通胀调控政策上看,物价管制和信贷控制等行政措施难以平抑通胀压力,甚至可能推高通货膨胀。能源价格管制导致能源短缺,影响粮食运输,最终推高商品粮价格;食用油价格管制迫使榨油厂提高豆粕价格以交叉补贴榨油亏损,从而推高养猪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盲目的信贷控制影响粮食收购从而推高粮价。

从宏观经济上看,中国已经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期,其结果是实际汇率(即汇率加通胀)趋势性上升。政府需要在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为缓解短期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政府可以对低收入消费者

提供财政补贴。在微观层面上,政府可以考虑用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方式提高和稳定粮食和畜牧业生产积极性。

第四篇:2011年全国猪价行情预测

2011年全国猪价行情预测近期,农业部门加快落实中央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标准

化规模养殖发展,切实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努力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当前,全国生猪生产形势继续趋好,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高,中秋、国庆期间市场供给有保障。

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增长。据对2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7月底生猪存栏382.73万头,比上月增长1.1%,连续4个月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6.86万头,比上月增长1.4%,连续3个月增长,且增幅明显加大。7月份定点监测村生猪出栏58.92万头,比上月增长0.1%,比去年同期增长0.9%。生猪价格趋稳。据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定点监测,7月份以来,活猪价格总体平稳,猪肉和仔猪价格涨幅明显回落,趋于稳定。8月第一周,活猪、仔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为19.03元/公斤、35.81元/公斤和29.54元/公斤,比上周分别上涨0.4%、0.1%和0.1%,其中活猪价格连续2周回落后略有反弹,仔猪和活猪价格涨幅为近4个月来最低。养殖效益较好。据国家发改委数据,8月份第1周全国猪粮比价为8.12:1,养殖效益处于正常偏好范围。生猪疫情总体平稳。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狠抓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的免疫,强化普通猪病的预防控制,进一步加大生猪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组织开展夏季消毒灭源,取得显著效果。我国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瘟等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总体平稳。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继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把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落实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政策,切实用好国家项目资金,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派出督导调研组,检查地方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核查情况,尽早将补贴资金兑现到养殖场户手中。指导生猪调出大县统筹规划生猪产业发展,用好奖励资金,切实增强调出能力。督促各地加快落实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加速生猪品种改良进程。二是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继续指导地方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全力抓好生猪重大疫病防控,统筹做好生猪常见病多发病防控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生猪疫情。加强猪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对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指导。以重点原种猪场垂直传播疫病监测为抓手,积极推进种猪场疫病净化工作。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进一步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三是继续强化生猪生产监测和预警。加快建立健全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养猪大县和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跟踪监测,强化形势分析研判,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生猪产区和销区供需信息通报,促进生猪产销衔接,引导合理出栏,实现均衡上市。

第五篇:当前猪价低位的情况下

当前猪价低位的情况下 猪场更应注重养猪细节

朱保林

近段时间以来,养猪行业处于低谷时期,由于猪价偏低甚至亏本,大家为了节约开支,主动地采取多种形式,一般通过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使用效果不太显著的低价药物、原料、疫苗等来减少成本。从生产第一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大可不必恐慌,养猪是一个周期性的产业,有高峰就有低谷,这正是我们加强自身建设的时候,只要自身管理到位、落实全面的管理细节,相信我们就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下面我提出一些在目前情况下更应注重的管理细节,供大家参考。

一、成立合作小组,增强购买力,保证原料质量

有效避免假药、假疫苗、劣质饲料原料。建议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大家自发组织起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如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拼车、拼饭、拼房等),在采购时(如饲料原料、药物、疫苗等)联合起来,选择知名场家的、质量稳定的产品,选择一个销售商,进行价格谈判,这样可以利用数量的增加达到控制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要保持饲料营养水平

养猪行情处于低谷时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饲喂好的饲料、营养水平高的饲料,猪只出栏快、发生疾病少,无形中节约了一定的成本;饲喂差的饲料、营养水平低的饲料,一旦管理不到位或出现其它意想不到的因素,就会造成饲料转化率降低、体质下降、发病率增高的结果,表面上看是节约,实际上得不偿失,当大的疫情流行时,甚至全军覆没。这种教训已发生多次,应该值得同行们注意。

三、永远注重免疫效果

猪只的健康水平,不能简单地仅仅根据表观现象来判断:猪只活泼、吃料正常就是健康;反之就是不健康。要定期进行猪只抽血化验,主要检查猪瘟、伪狂犬、篮耳病、圆环病毒等几个重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最少一年要有两次抽血化验,特别是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并且必需做的应该也是抽血化验,以便及时进行病因的确定和治疗。

四、加强生产管理,堵住管理漏洞

养猪行业,生产是基础,市场是保证,管理出效益。管理水平高的,即使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都会略有盈利,至少能够保本;管理水平低的,市场行情再好,管理跟不上的话,猪只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种猪繁殖性能差,都会亏本,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别人赚大钱时自己赚小钱,别人赚小钱时自己保本或亏本,始终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要提高管理水平,包括对人、对物、对财的管理。2007年,我在养猪协会会

母猪的配种,如果猪场没达到上面指标,很有可能是饲养了不少无效母猪。无效公母猪主要有以下几种:(1)长期不发情的母猪。(2)屡配屡返情的母猪。(3)习惯性流产的母猪。(4)饲养在妊娠舍中,但却不出现返情的母猪。(5)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6)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猪。(7)使用频率很低的公猪。(8)精液质量差,配种受胎率低的公猪等。这些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浪费饲料,浪费栏舍等,应及时淘汰。但是,目前的行情不会太长,大家一定不要把不该淘汰的淘汰掉,如果你硬去干,你会后悔的。

2、肥猪出栏时间过长的浪费

这是在一些限制饲养猪场出现的现象,为保证猪的瘦肉体型,严格限制猪采食,本来160天可以出栏的猪却要养到180天,有的甚至养到200天。体重超过200斤后还在养,我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因每增加一天饲养,猪的维持饲养就要多一天,就按维持饲养需每日一公斤料的话,多养二十天就需多用20公斤料,况且猪越大,饲料的利用率就越差,吃进去的(钱)多,但长出来的(钱)少。对一个规模猪场来说,这个浪费的数额是很大的。

3、技术不过关的浪费

这个现象很普遍,如不看食欲随意给仔猪加料而造成的剩料或不足,不看膘情机械地饲喂妊娠母猪而引起过肥或过瘦,不看时机配种造成的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等。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缺乏技术造成的,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力量解决。

4、饲养无价值猪的浪费

无价值猪主要是一些病弱僵猪,吴增坚老师提出的五不治病猪都属无价值猪,如无法治愈的猪,治愈后经济价值不大的猪,治疗费工费时的猪,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猪,治疗费用过高的猪等。这些猪还是及时淘汰为好,否则浪费人力,药品,精力,最后收效很小。

(四)、其它浪费

1、人的浪费——大才小用和小才大用

2、钱的浪费——好钢用在刀刃上

如果养六百头母猪与养八百头母猪盈利一样,我们是养六百头呢还是养八百头呢?规模场主要是改善设施。在我们这里,有一种现象,我要说一下,赊账,实际上比贷款都贵,这是我们看得见的浪费。

3、计划不周的浪费

计划不周在猪场屡见不鲜,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配种计划不周,配种过于集中导致哺乳仔猪被迫提前断奶,保育仔猪体重不足转入生长舍,育肥猪不得不提前出栏,降低猪的盈利;饲料计划不周而出现积压或不足,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等。上述情况造成的损失是每一位养猪者都能体会到的,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浪费。

4、信息资源的浪费

信息来源很多,报纸、网络、电话、短信等,如果充分利用会得到更大收益。当然信息资源要及时、可靠,更要有科学性。目前的猪价肯定持续不会太久,大家可以放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