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初中生物课程的总体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5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作好必要的准备。初中生物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方面①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②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③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方面(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第二篇:中学生物学
中学生物学
期刊时间 2002年01期
1.生物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张志礼
2.中学生物课的研究性学习
范国军
3.过程探究式学习
张仕频
4.“藻类植物”一节的探究式学习
徐承宏
5.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讨
王苏豫
6.国家生物课程改革试验与探究
柏海英
7.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探索
李志丹
8.生物探究实验实施的指导方案
万建强
9.浅谈讨论式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功能
俞丽萍 2002年02期
1.高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周洪亮
2.实施开放性生物教学 应对WTO教育革命
史宏
3.STS教育与生物教学
任布君
4.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徐晓芸
5.“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何启示
徐占胜
6.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许丽群
7.改教材进度 利探索创新
卢连平魏洪英
8.讨论生物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策略
李其柱
9.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石进德 谢雪锦 2002年03期
1.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郭光志
2.谈“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 张峰 仇召美
3.综合探索创新——创造性教学例谈 张从福
4.生物教学中开展“说题”活动探析 戚富厚
5.讨论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张晓文
6.让学生拥有一颗善于发现问题的脑袋 吴建庭
7.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无子果实的成因” 邱国强
8.新教材实验教学特点及启示 冯礼明 2002年04期
1.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成果的评定 王延福
2.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吕柏盛
3.实验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张恒泽
4.“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钱永勤
5.三维+动手+综合——从一份美式生物教学中得到的启示 浦彤
6.课改带来的生物课堂变化 赵玉琴
7.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尝试 李言高
8.探究性学习一例 张术良 2002年06期
1.STS教育与探究性学习关系 张文华 李会林
2.推进探究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金伯明
3.培养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探究 林晓红 2003年01期
1.高中生物游戏教学法 童春水
2.注重实例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戚富厚
3.变式策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邬林洁 4.生物实验教学中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张松
5.运用探究式学习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郭宗花
6.转变学习方式 开展合作学习魏正惠
7.实施《课程标准》进行探究学习李成广 张玲
8.“我的课堂变了”——新课堂学习方式改变浅谈 林美娟
9.递进性学案设计和使用的研究 袁茂坤 2003年02期
1.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再认识 宋建军
2.引进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环境保护》课后思考 柯维奇
3.生物新教材开放式教学探究 金志秀
4.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沙林祥
5.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尝试 陈嬿
6.生物学探究实验的命题示例 王树云
7新课程条件下讨论式教学的功能研究.谭兴云 万建强
8.一次探究性活动的意外收获 谷霞
2003年03期
1.加强学科渗透 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陈燕飞
2.以学生为本 活化生物教学 章红
3.出现相反的探究结果怎么办 薛桂玲
4.生物科学探究与常规生物实验的区别于联系 李志香 卢连平5.感悟新教材 金尚春
6.按照新课标 命制生物题 冉素华 2003年04期
1创新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新时空.李荣万
2.用探究性学习的钥匙开启学生科学素质的大门 谭静
3.对研究性生物学实验的初步认识 宋昌平
4.生物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的尝试 胡振红
5.浅析生物学探究性实验的意义及及教学策略 燕艳 陈继贞 2003年05期
1.生物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辩证关系及解决策略 马德海 张红丽
2.学生命题——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 于国里
3.解决问题也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成慧霞
4.高中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 黄少旭
5.探究不等于实验 许白莲
6.生物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陈素华 2003年06期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探索 张卓鹏
2.“问题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汪建群
3.激励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问“ 袁永文
4.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孙启茂 李爱华
5.规范实验设计方法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陈行虎 赵秀芳
6.生物新教材新在何处 吴云
2004年01期
1.生物课堂教学”主体参与'的实施策略初探 徐彬英
2.生物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的策略 俞志斌
3.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黄惠涛
4.巧挖课本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思维方式 孙德 5.结合实际开发生物学新课程资源 陈培豪
6.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陈楠
7.生物学学习方式的探讨 王苏豫
8.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做法 范存连
9.探讨情感目标在生物新课程中的实施 魏丽莉
10.构建生活化、活动化、多维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朱敏燕 任小文 2004年02期
1.对中学生物实验准备课的新探索 李世伟
2.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的实践与研究 周世杰
3.培养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四种形式 姚笃信
4.对中学生物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思考 刘向红
5.研究性学习一例 杨晓玲
6.新课标新挑战 狄贤超
7.《生物课程标准》的特色及教学方法的变革 丁钉
8.新课标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李伟 黄宏军
9.新课改背景下对生物教学评价的思考 薛广林 2004年03期
1.高中生物学科的STS教学 涂金学
2.实施素质教育之路——优化课堂教学 朱文江
3.应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生物教学 陈占明
4.如何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生物实验的能力 叶志杰
5.生物学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初探 陈洪根
6.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沈瑜
7.运用各科相关知识 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梁武酉
8.务实创新 推进课程 李杰
9.当好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实验教师 陆卫忠 2004年04期
1.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尝试 赵法茂
2.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林红
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探究 何勇
4.浅议澳大利亚的生物课程教学特色 施问华 2004年05期
1.浅谈在生物学中如何创造性开展STS教育 何荣良
2.调查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吕柏盛
3.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主构建知识——从两个探究案例谈起 黄建书
4.生物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案例 温新娟
5.新课改下生物作业的改革与思考 孙叶萍
6.网络环境下新课改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崔洪斌 2004年06期
1.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黄庆坤
2.对“差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 汪花菊
3.生物教学中实施快乐教育的探索 许雅芬
4.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蒋桂兰 刘中国
5.新课改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陈善杰
6.生物教学中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 何荣江 顾凌云 2005年01期
1.生物教学中的CMO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李冰
2.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生物课堂 闫朝军
3.多元智论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刘庆国
4.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黄卫华
5.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彭胜
6.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考 何夕林 2005年02期
1.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张红星
2.“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贾广磊 徐鸿雁
3.浅谈生物课教学中新素质的培养 钟建国
4.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探究 吴小峰 2005年03期
1.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楚尊芹
2让创新能力培养走进生物学课堂.沈琼荣
3.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 朱文江
4.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 陈福高 2005年04期
1.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教学语言的思考 郭永峰
2.提高探究性学习时效性的策略 徐安文
3.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殷庆明 李贵玲
4.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 张海军
5.变式教学在生物实验中的运用 胡志军
6.探究发现过程 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何红英 郭凤英
7.新课改中实验课结构模式的探讨 沈忠 2005年05期
1.反思性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黄惠涛
2.生物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和新课程改革 石初明
3.生物教学中的赏识与惩罚 陈旭微
4.如何在说课中体现新课改理念 孙叶萍
5.实验中联系实际问题的例谈 石明国 2005年06期
1.生物学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分析 朱延芳
2.PBL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刘春娣
3.在生物教学序号实施和谐教育初探 朱国梁 沈忠
4.例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严晓松
5.中学生物实验设计的教学研究 秦亚平
6.新课程概念下的——“自学式、讨论式”教学实践 吴海燕
7.因地制宜利用课程资源是贫困山区课改的必由之路 任新中
第三篇:中学生物学教学法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师生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所使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的 方法。中学生物学教学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具备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目的任务的必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都是一纸空文。二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再好的教师、学生和课本,不采用一定的方法,想完成生物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三是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学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落脚点是学生。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说,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
生物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种,教法主要有语言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及讨论法),直观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实习的方法(包括实验法、练习法、实习法)及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法,还要对学法进行正确指导。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基础生物学的常用教法: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既可用来传授新知识,又可用来巩固旧知识,且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常要与讲授法配合。因此讲授法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就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善于设疑、解疑等,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进行思想教育。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无充分机会对所学内容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发挥。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法,而生物学则主要采用讲述法和讲解法。讲述法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现象的方法。生物学中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类及应用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对象或现象描述的性质,一般都采用讲述法。实验、实习、参观等的指导也常用此法。初中低年级采用较普遍。
讲解法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概念、原理、规律的方法。生物学中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长和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生态学等知识。属于对生物界自然现象说明、解释或科学论证,一般采用讲解法。中学高年级尤高中多采用。
本文《中学生物学教学法_生物论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查看更多与相关文章请到http://。
第四篇:课程目标
泾县茂林小学2018/2019学第一学期教案
课程目标
一 运动参与
在3年级,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一)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水平目标】
水平二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
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二)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水平目标】
水平二
根据科学锻炼原理制订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
知道如何设置锻炼的目标;
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个人锻炼计划;
按计划坚持体育锻炼。
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评价体能测试的结果;
描述出经过一段时间体育锻炼后的体能变化;
应用简单的测试方法了解自己的体能变化,如台阶试验、5分钟跑测试、仰卧起坐测试等。
学习领域二 运动技能(一)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水平目标】
水平二
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
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
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
备课人:徐成玉 泾县茂林小学2018/2019学第一学期教案
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
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
知道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或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
观看体育比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
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
(二)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水平目标】
水平二
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水平目标】
水平二
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
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
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危险的方法。
(四)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学习在野外条件下的活动技能与方法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参加有组织的较大型野外活动;
以小组形式制订野外活动计划;
运用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方法,如识别方向、识图、求助等。学习领域三 身体健康
(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备课人:徐成玉 泾县茂林小学2018/2019学第一学期教案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二)发展体能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力;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水平目标】
水平二
描述身体特征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
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比较自己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四)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营养需求与年龄、性别、身体活动等的关系;
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
初步学会选择适合运动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
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饮食、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
认识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
备课人:徐成玉 泾县茂林小学2018/2019学第一学期教案
学习领域四 心理健康
(一)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水平目标】
水平二
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
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二)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三)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水平目标】
水平二
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
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四)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
不害怕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学习领域五 社会适应
(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水平目标】
水平二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备课人:徐成玉 泾县茂林小学2018/2019学第一学期教案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
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
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
(二)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水平目标】
水平二
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一些体育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
简单评价一两个体育节目或栏目。
备课人:徐成玉
第五篇: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目标 明确战略规划
规范管理平台运行 优化人力 资源配置
提高运营 管理能力
提升领导领导力与管理艺术
问题表现症状
对市场环境和竞争变化缺
乏充分的认识和分析;盲目追求市场热点、投资过度多元化、缺乏明确的、切合实际的长期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
经营决策盲目性大、缺乏科学的专家论证体系;缺乏管理监督与控制功能;机构设置不科学、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经验型管理;
难以吸引并留住人才;人才的选拔、培养、晋升缺乏科学依据,主观因素大;员工缺乏工作热情,人心涣散;员工缺乏归属感。
财务管理素养差,重会计功能,轻财务管理;资本运作能力不高,不善于进行资源整合;生产流程组织效率低,供应链体系运转不良;项目管理漏洞多,效率低。以权管人,以权压人;决策
水平不高,操作能力欠缺;不善于进行危机管理;不善于进行沟通,协调与激励;不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个人魅力欠缺。配套课程 企业战略计划、过
程;建立成功的战
略联盟;战略实施
与组织结构
危机管理与危机公关;企业执行力打造;太极管理系统;《周易》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P
-O模型;强化员工的优势与才干;建立发挥优势的环境
经济周期波动的行
业周期轮动;企业必备经济法规解读;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领导用人艺术与领导激励艺术;卓越领导力的成功方程式;情境领导 培训目标
明确公司远景和战略
目标;制订相应发展战
略、;引入新的管理模
式和盈利模式;制订战
略实施计划。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严密的管理控制体系;定编定岗、引入新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培养、考核与淘汰机制。
增强财务管理意识;降低风险,控制成本;具备规范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具备卓越的现场管理能力;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思维、决策水平;
传授有效的领导方法;讲授用人、用权艺术;帮助领导人发挥个人魅力,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