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猪的成本预算
养猪的成本预算
我国的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和湖南等省,以猪肉产量计算,三省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5%,其中四川数量一直位居第1位,近几年来,比重均在10%以上,前10位的省份合计占全国的比重在65.6%左右。2007年我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6.5%,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9.4%,能繁母猪比重在10%左右,规模户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0.6%。规模养殖稳定发展,生猪养殖规模世界第一。
猪肉产业链价值向上游集中,目前,由于我国猪肉产业链下游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猪肉加工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使得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养殖业。2006年,行业前三强双汇发展、雨润食品和大众食品(金锣)的屠宰总量不到我国生猪屠宰总量的5%,而美国前3家屠宰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同时,我国猪肉加工的行业集中度也非常低,2006年,行业前四强的加工总量占比仅为1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都很高,主要的猪肉生产国都在50%以上。另外,从肉类的深加工率看,2006年该比例为11.80%,发达市场一般在50%以上。因此,2007年5月以来,我国生猪价格一直处在高价位运行,产业链的利润集中在上游养殖行业,而且自产自养型养殖产业链条延展得更广。
生猪养殖产业拥有较高的回报率,经过调查统计分析,虽然2007年5月以来生猪养殖受到饲料等成本上涨的影响,但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使利润增幅大于成本增幅。以出售一头90千克肥猪为例,其中,子猪按10千克计算,不计人工成本和设备折旧,目前10千克的子猪国内均价大约是每头245元。饲料方面,按照全群料重比3.5计算,(90-10)×3.5=280千克,饲料按均价2.3元/千克计算,那么饲料成本总共约280千克×2.3元/千克=644元。一般一头猪全程疫苗(15元)+兽药(20元)=35元,水电约每头10元。一头猪的成本大约:245+644+35+10=934元。目前国内生猪价格均价是每千克15.1元左右,那么一头90千克重的生猪的出售价格约1359元,一头生猪的养殖利润:1359-934=425元。
生猪养殖业发展趋势
生猪养殖规模化。尽管我国目前的生猪养殖仍然是以散养方式为主,然而实施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而规模化养殖既可增加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首先,生猪采用规模化养殖,可以降低购进的饲料原料价格,降低养殖成本,此外养殖中实行自繁自育,可保证子猪品质,又可大大减轻补栏的资金压力。从安全卫生上看,规模化养殖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其次,生猪采用规模化养殖,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屠宰加工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着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力度的加大,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也进一步发展。2006年肉类行业中销售额4亿元以上的50强企业数量仅为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3%,但资产总额占到71%,销售总额占到69%,创造的利润占90%。如河南双汇集团,总资产60多亿元,在全国建有20多家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厂,有现代化的生猪屠宰及冷分割生产线,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2006年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强势企业规模化突出,有力地推进了行业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未来肉制品消费保持增长。猪肉能提供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素。尤其是构成肉类蛋白质的氨基酸中,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应有尽有。因此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促进了居民消费肉制品的增加。200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2%,农村收入则增长了13.3%。随着居民收入提高,饮食结构中肉制品将不断上升。尽管仍有不少的农村居民不能大量消费肉食品,但是,农村居民的肉食消费量将能够赶超城镇居民。我国农村居民每人每年平均猪肉消费量为20千克左右,而城镇居民每人每年平均猪肉消费量则超过40千克,但是,这一水平与中国台湾每人每年70千克的消费量相比仍有差距。在近20年中,城市居民的肉食品消费量翻了一番,而农村居民的肉食品消费量则翻了三番。
猪肉制品出口增加。未来,我国生猪存栏略降,出栏增加,养猪效益开始好转,猪肉及其制品卫生标准提高。猪肉制品将成为肉类贸易顺差的主要组成部分。
银行信贷提示
关注养殖企业规模化。养殖企业能够综合运用场舍、经营管理、畜牧兽医等科学技术,达到优质高产的经营养殖效果,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猪肉。规模养猪经营规模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猪群生长肥育迅速,出栏周转加快,增重耗料下降,提高栏舍利
第二篇:养猪成本怎么预算
养猪成本怎么预算
近一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不乏地产商、投资机构等。
在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影响下,许多散户热情退烧,选择退出市场,也给大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而在前一轮猪周期中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盈利近几年,养猪道路上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入,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前几年有高盛、网易、泰国正大集团养猪,今年又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投资机构联想投资、九洲投资等一串串看似与猪搭不上关系的企业,出现在养猪名单中,而与农村散户相比,他们的资金实力雄厚,投入资金动辄上亿元。
猪用干湿料槽: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当猪倌?早期加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又是否获得了回报?大量外来密集资金加入传统的养猪行业,会对猪肉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本期《华西财侦局》将带您破解这一谜题。
目前养一头猪的利润
养殖成本:1300元
卖出批发价:1800元
新乡市科牧华养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养猪收入:400多元
利润率:约22%
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
欧式最新款漏粪板模具:长1.5米x宽0.6米x厚7公分 漏粪孔径:1.6公分:
【现象】
跨界养猪 房企、投资机构凑热闹
曾经是药老板的泸州叙永人杨炳秋2006年下半年开始饲养生猪。2007年,随着肉价上涨,尝到养猪甜头的杨炳秋,正式转行进入养猪业。现在,他已成立了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成员已有100多家了”。
不仅杨炳秋这样的小老板,许多大企业也开始争当猪倌。近一年时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甚至包括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等。
南京富腾地产董事长程君玲创办了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南京最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之一。广州开发商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在今年7月也表示,将投资1.5亿建广州最大单体养猪场。
同样在7月,联想投资、九洲投资注资成立江苏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计划到2015年新建养鸡、养鹅、养猪一体化公司8-10家。
【疑问】
新乡市科牧华养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利润22% 为啥散户还不愿养了?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愿意来养猪?杨炳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猪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目前每头猪养殖成本1300块左右,批发价1800元左右,一头猪可以赚400多元,利润率约22%。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的同时,许多养猪散户却选择退出市场。主要原因是,“猪周期”近年来频繁出现,散户养殖的弊端开始显现,肉价暴涨时一哄而上,肉价跌时挥泪杀猪。
农业部曾对全国20个生猪主产省调研,2007年7月散养农户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20.5%,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7.3%,散养户在波动中快速退出成为一个主要特征,这也给大型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
【收益】
亏了两年 外行养猪终于赚钱了
在先期进入养猪行业的大企业中,有人已经尝到了“猪肉香”。
据四川一家企业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2008年收购了北方某肉制品企业,介入养猪产业,但一直亏损,直到今年6月实现了盈利。上述人士分析说,这主要是受到养猪产业投资周期较长的影响。
泸州老板杨炳秋也告诉记者,2008年他进入养猪业的第一年也曾亏损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恰好是上一轮“猪周期”的价格最高点。杨炳秋说,当时进入市场养殖成本较高,再加上遇到了疫情影响,因此当年出现了亏损。不过随着“猪周期”的调整,今年肉价高涨,他一年收入可达六七十万。
【观察】
规模化养殖 破解“猪周期”魔咒?
目前我国散户养猪数量占到7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有利于缓解散户养殖容易受到行情影响的弊端。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指出,随着饲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外出打工的收入变高,整个行业开始洗牌,适度规模化猪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川省社科院农业经济专家陈武元教授也指出,“农村养猪散户的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以规模化养殖为特点的大型企业的加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新乡市科牧华养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他认为,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把握市场信息的速度更快,从而使得猪肉供应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或许,多年来困扰中国物价的“猪周期”魔咒,有望在养猪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后消失。
【声音】
李后强:国企应该去养猪
生猪养殖户如何把握市场命脉?政府如何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稳定猪价?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应有所担当,应该去养猪,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去做一些不赚钱的事情,而不应该总是以逐利为目的。”他建议,国有企业应有所担当,投身养猪产业。
对于目前的猪肉涨价,李后强表示不要过于紧张,更不要恐慌,但要高度关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猪价上涨应该是必然的,但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受“猪周期”支配。
在谈到如何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时,李后强认为,需要政府进行补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猪肉是一种“半公益性”食品,养猪既是产业也是事业,政府应进行适当地补贴,以保证生猪养殖户在市场价格波动和疾病威胁下不亏本,这样才能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李后强还认为,猪肉是大多数群众经常食用的东西,是半公益性的生活必需品,政府应高度重视,国企应该为政府分忧,为群众做实事,勇敢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国企应该去办大型养猪场、建大型猪肉库,开猪肉专卖店,在平抑猪肉价格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还要鼓励集团化、规模化养猪。李后强建议,应大力鼓励养猪协会、专业养殖户、海内外资金投身于规模化生猪养殖,应培养一批养猪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给予他们税收、规费等政策方面的优惠,让他们有利可图。他表示,国家还应加大对养猪产业的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服务,增强防疫能力,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新乡市科牧华养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第三篇:养猪成本分析
官网: www.teniu.cc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养猪成本分析
近一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不乏地产商、投资机构等。
在暴涨暴跌的“猪周期”影响下,许多散户热情退烧,选择退出市场,也给大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而在前一轮猪周期中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现在已经开始盈利近几年,养猪道路上越来越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入,成为一道独特景观。前几年有高盛、网易、泰国正大集团养猪,今年又有房地产企业美林基业,投资机构联想投资、九洲投资等一串串看似与猪搭不上关系的企业,出现在养猪名单中,而与农村散户相比,他们的资金实力雄厚,投入资金动辄上亿元。
猪用干湿料槽: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当猪倌?早期加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又是否获得了回报?大量外来密集资金加入传统的养猪行业,会对猪肉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本期《华西财侦局》将带您破解这一谜题。
目前养一头猪的利润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www.teniu.cc
官网: www.teniu.cc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养殖成本:1300元
卖出批发价:1800元
养猪收入:400多元
利润率:约22%
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
欧式最新款漏粪板模具:长1.5米x宽0.6米x厚7公分 漏粪孔径:1.6公分:
【现象】
跨界养猪 房企、投资机构凑热闹
曾经是药老板的泸州叙永人杨炳秋2006年下半年开始饲养生猪。2007年,随着肉价上涨,尝到养猪甜头的杨炳秋,正式转行进入养猪业。现在,他已成立了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在成员已有100多家了”。
不仅杨炳秋这样的小老板,许多大企业也开始争当猪倌。近一年时间里,有10家左右的企业宣布进入养猪行列,其中甚至包括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等。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www.teniu.cc
官网: www.teniu.cc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南京富腾地产董事长程君玲创办了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南京最大规模的养猪企业之一。广州开发商美林基业副总裁刘远德在今年7月也表示,将投资1.5亿建广州最大单体养猪场。
同样在7月,联想投资、九洲投资注资成立江苏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计划到2015年新建养鸡、养鹅、养猪一体化公司8-10家。
【疑问】
利润22% 为啥散户还不愿养了?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愿意来养猪?杨炳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猪从仔猪到屠宰,大概需要7个月的时间,目前每头猪养殖成本1300块左右,批发价1800元左右,一头猪可以赚400多元,利润率约22%。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的同时,许多养猪散户却选择退出市场。主要原因是,“猪周期”近年来频繁出现,散户养殖的弊端开始显现,肉价暴涨时一哄而上,肉价跌时挥泪杀猪。
农业部曾对全国20个生猪主产省调研,2007年7月散养农户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20.5%,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同比增加7.3%,散养户在波动中快速退出成为一个主要特征,这也给大型企业转行当猪倌腾出了市场空间。
【收益】
亏了两年 外行养猪终于赚钱了
在先期进入养猪行业的大企业中,有人已经尝到了“猪肉香”。
据四川一家企业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2008年收购了北方某肉制品企业,介入养猪产业,但一直亏损,直到今年6月实现了盈利。上述人士分析说,这主要是受到养猪产业投资周期较长的影响。
泸州老板杨炳秋也告诉记者,2008年他进入养猪业的第一年也曾亏损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恰好是上一轮“猪周期”的价格最高点。杨炳秋说,当时进入市场养殖成本较高,再加上遇到了疫情影响,因此当年出现了亏损。不过随着“猪周期”的调整,今年肉价高涨,他一年收入可达六七十万。
【观察】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www.teniu.cc
官网: www.teniu.cc 养殖设备生产基地
登录公司官网查询产品详情
规模化养殖 破解“猪周期”魔咒?
目前我国散户养猪数量占到7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大型企业进入养猪行业,有利于缓解散户养殖容易受到行情影响的弊端。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指出,随着饲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外出打工的收入变高,整个行业开始洗牌,适度规模化猪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川省社科院农业经济专家陈武元教授也指出,“农村养猪散户的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以规模化养殖为特点的大型企业的加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他认为,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把握市场信息的速度更快,从而使得猪肉供应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或许,多年来困扰中国物价的“猪周期”魔咒,有望在养猪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后消失。
【声音】
李后强:国企应该去养猪
生猪养殖户如何把握市场命脉?政府如何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稳定猪价?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应有所担当,应该去养猪,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去做一些不赚钱的事情,而不应该总是以逐利为目的。”他建议,国有企业应有所担当,投身养猪产业。
对于目前的猪肉涨价,李后强表示不要过于紧张,更不要恐慌,但要高度关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猪价上涨应该是必然的,但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受“猪周期”支配。
在谈到如何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时,李后强认为,需要政府进行补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猪肉是一种“半公益性”食品,养猪既是产业也是事业,政府应进行适当地补贴,以保证生猪养殖户在市场价格波动和疾病威胁下不亏本,这样才能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李后强还认为,猪肉是大多数群众经常食用的东西,是半公益性的生活必需品,政府应高度重视,国企应该为政府分忧,为群众做实事,勇敢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国企应该去办大型养猪场、建大型猪肉库,开猪肉专卖店,在平抑猪肉价格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还要鼓励集团化、规模化养猪。李后强建议,应大力鼓励养猪协会、专业养殖户、海内外资金投身于规模化生猪养殖,应培养一批养猪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给予他们税收、规费等政策方面的优惠,让他们有利可图。他表示,国家还应加大对养猪产业的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服务,增强防疫能力,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版权所有:河南科牧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网址:www.teniu.cc
第四篇:如何降低养猪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如何降低养猪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更新:2013年04月07日 来源:中国畜牧养殖网 我要评论(0)作者:未知
分享到: QQ空间 百度搜藏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
目前农村养猪户的饲养方法,总体上看,仍然处于传统养殖方式。养猪规模小,饲养周期长,饲料消耗多,饲养成本大,猪肉市场价格预测能力低,经济效益差。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降低养猪成本,生产肉质鲜美的猪肉提高养猪效益的措施,包括科学建造猪舍、合理选择猪种及饲养方式、科学饲喂、做好日常管理、加强猪病防治、适时出栏等。因此提供几种可靠方法:
一、饲料 养猪要降低成本关键要节省饲料,目前在养殖业中,饲料价格连续攀升,如何节约饲料增加创收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简单介绍规模养猪省料的几种方法:
1、巧挑选 规模养猪必须选养“三元”杂交仔猪,以身腰长、前胸宽、嘴短、后臀丰满、四肢粗壮、争食抢食的长白、大约克猪为最好,只需160天左右即可达到90~100公斤,可缩短育肥期20~50天。
2、分圈养 仔猪60日龄后要分圈饲养,每圈2~3头猪,以免其在户外嬉戏追跑耗能。
3、早阉割 小公猪30日龄、小母猪40日龄阉割,分别比习惯的60日龄阉割增重15%左右,且伤口愈合较快。
4、健好胃仔猪60日龄时驱第一次虫,以后每2~3月驱虫一次,按猪每公斤体重用抗蠕敏或驱虫净15~20毫克,一次拌料喂服,驱除体内寄生虫。如有猪虱,可用煤油10毫升、温水20毫升混匀涂抹在猪体表杀虫。驱虫的同时,每头猪用生石灰1公斤溶于5公斤水中,取上面的清液拌料饲喂,每日2次,连喂 2~3天洗胃,清除体内各种害虫。一周后,再按猪每公斤体重用大黄苏打片1片(最多不超过15片)研细,分3次拌料喂服健胃。这样,每头猪可增重 10~15公斤,缩短育肥期25~40天。
5、分段养 母猪空怀阶段和怀孕头80天完全可以以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糟渣类饲料为主,每天只搭配1公斤左右的精料。在临产前1个月,每天喂给2~3公斤精料。这样,既保证了胎儿正常发育,母猪每怀孕一胎还可节省精饲料60~90公斤。
6、早配种 将仔猪60日龄断奶提早到40~45天,这样可促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空怀期,相对节省饲料。
7、防疫病 每年春、秋两季,按时给生猪注射“三联苗”,可有效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大疾病,减少死亡率,相对减少耗料。
8、降低养猪饲料成本的方法控制饲料成本是养猪最重要的管理问题。良好的饲喂程序涉及几方面的要点:如对猪只的生长性能进行监控、选择饲料原料、制作配方、实现一套品控程序、对成本进行监控,以及减少饲料浪费等。重点应该放在饲料消耗最大的方面,以及成本最高的营养成分上。主要因素把握好之后,再调整次要因素。下面列出了一些改进饲喂程序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二、科学建造猪舍 传统的养猪方式,猪舍内温度、湿度等均顺其自然,导致夏秋高温潮湿,冬季寒冷,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增长潜力。因此,冷季推广暖棚养猪,实现科学养猪。暖棚猪舍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以坐北朝南为好。要求冬暖夏凉、通风透光。一般每头育肥猪占地面积为1㎡计,8~10头猪为一栏较佳。舍内有料槽,猪舍上方留通风口,猪舍南边1/3地面应有5~10°的坡度,利于冲洗粪便。夏秋季猪舍注意通风换气,可在猪舍内安装通风设施,降温防暑,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和温度适宜。若与沼气池或鱼塘配套使用,既可改善环境卫生,又能降低养猪生产成本。不断改善猪舍内小气候,给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应注意防暑、防寒工作,使舍内温度保持在13~25 ℃。运动场建在舍外,是猪舍面积的1.5倍,并配有水池。有条件的可修建发酵床猪舍更为理想。规模养猪场应有办公区和生产区之分,有净道和污道之分,入口与出口设有消毒池(车辆)、消毒室(人)及无害化处理池等。
三、合理选择猪种及饲养方式 现今主要采用二元杂种猪或三元杂种猪。二元杂种猪是指以本地猪或培育品种猪作母本,以引进种猪作父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后代,如长白猪配(地方)优良母猪所生仔猪为杂交1代猪(也称二元杂交猪)。三元杂种猪是指以二元杂种1代猪作母本,以引进种猪作终端父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后代,在猪生产过程中,采用这些后代猪进行育肥,其生活力强、生产性能高、肉质鲜美,既降低饲养成本,又能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二元杂交猪一般日增重比本地土种猪可提高15%~20%,三元杂交猪可在二元杂交猪的基础上再提高10%~15%。实行自繁自养。有利于选种、防疫和仔猪早期培育,降低养猪成本,仔猪也不因环境改变而不适,以利猪群正常生长发育。应根据出栏肥猪数,搞好选留饲喂优良地方母猪计划(按养猪计划数的10∶1留足母猪),产仔成活与出栏数相近,保证猪源稳定和生猪出栏的连续性。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传统的吊架子育肥是把猪的育肥期分成几个阶段,按各个阶段采用粗精结合进行催肥。此方法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猪生长慢、周期长、出栏率低。如果改用从断奶后的小猪到出售前的肥猪,一直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喂猪(可添喂蚯蚓粉和蝇蛆粉的蛋白质原料),并根据日龄的增加逐步提高喂料量及营养水平的直线育肥法,并时常查看猪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情况,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
第五篇:如何降低养猪成本
如何降低养猪成本
近几年来,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偏高使得生猪养殖者盈利越来越低,“养猪亏本”的负面影响给猪农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降低成本、减少亏损成了大多数生猪养殖者的首选对策。尽管当前猪肉价格保持在历史高位,但是由于饲料原料价格逐步增长,生猪养殖者在利润方面仍会面临一定的挑战,进一步开发和研究非传统性饲料原料变得尤为迫切。然而在如何降低饲养成本的措施上,却并没有现成的、科学的标准答案可供猪农参考,不少猪农在降低饲养成本的问题上考虑不周全,或者说不科学,使得结果事与愿违。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很多养猪专业户、生猪养殖大户,也集中形成了生猪养殖小区。但是由于受市场与疫病两大风险的制约,致使很多养殖户赚不到钱,甚至出现亏本。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使养殖保持赢利状态,本人从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出了以下6种方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养猪主要成本来自于猪饲料,占总成本65%。近几年来猪成品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如果单纯饲喂成品饲料,养猪成本很难降下来。冀西北地区土豆、胡萝卜、甜菜产量极高,价格低廉,对这些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与成品饲料混合使用可以大大降低饲料成本。另外,煮熟的甜菜叶子以及胡麻皮也是很好的猪饲料来源。如果合理地利用当地廉价的饲料原料,可减少1/3以上全价饲料的投放,从而可较大幅度降低饲料成本。
以河北省为例,当地除玉米以外的其他饲料原料产量也较为丰富,如高粱、小麦等均可作为育成猪的优质饲料来源。小麦营养价值比玉米稍高,可以完全替代原料中的玉米;此外,大麦和高粱其营养价值与玉米较为接近,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玉米。冀西北燕麦产量颇丰,也是猪饲料的优质来源,研究表明,燕麦可以替代猪日粮中40%玉米,当燕麦价格偏低时,使用燕麦代替部分玉米可显著降低猪饲料的生产成本。
尽可能的寻找其他副产品
加工副产品如小麦麸皮、甜菜渣等均可以利用于猪饲料中,添加量可达20%~30%。当这些副产品价格普遍低于玉米价格80%~90%时,通常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当然这些原料的质量是有区别的,因此养殖户要保证获得质量可靠的副产品。近年来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甘油的猪与传统饲喂玉米或大豆日粮的猪生长性能表现基本相似,甘油是生物柴油副产品,这种液体能源味甜且可口,适口性较好,但是价格很高,不适合添加到饲料中,但当其价格经济划算时仍可以利用,倘若生物燃料产业继续发展,那么未来甘油将很有可能会广泛使用在饲料当中。
在仔猪养殖过程中使用鱼粉替代品
通常,猪从断奶结束至可消化豆粕的时期,仔猪传统型日粮中都含有大量的动物性蛋白质,譬如鱼粉、乳清粉。近年来,由于捕捞配额减少以及水产养殖业对鱼粉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得鱼粉价格显著增长,使得仔猪养殖成本偏高。养殖者可以在不影响仔猪健康状况的前提下,寻找一些鱼粉、乳清粉替代品,从而降低仔猪养殖成本。
在鱼粉替代品中,经常用的有:酶解豆粕、发酵豆粕、酶处理过的畜禽内脏粉、肉骨粉和血粉等。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在饲喂上述蛋白质替代原料时,通常生长表现良好,无不良影响。Romnel(2011)研究指出,猪对鱼粉没有太特殊需求,所以在猪饲料中鱼粉添加量可以减少甚至不加。
添加植酸酶、DDGS降低生产总成本
猪日粮中需要一定含量的磷。由于玉米和大豆当中的磷被猪利用的量很少,所以日粮中通常添加磷酸二氢钙和磷酸氢钙来保证猪对磷的吸收利用。然而,随着这两种磷价格普遍偏高,越来越多的养猪生产者开始在猪日粮中使用植酸酶。含有DDGS的日粮同样可以降低猪对无机磷的需要量。因为DDGS中含有高浓度的可消化磷。如果植酸酶和DDGS同时使用,那么通常来讲,断奶仔猪和育成猪日粮中无需添加磷酸二氢钙和磷酸氢钙,从而可明显降低饲料生产总成本。
发酵和酶处理技术的使用,减少了传统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以及其他对仔猪消化吸收造成困扰的物质。美国学者Hans认为,发酵豆粕和酶解豆粕也许正是生产者们苦苦寻找的降低成本的答案,同时还不影响猪对重要氨基酸的消化率。目前,多数试验表明,经过酶处理过的豆粕消化率明显优于普通豆粕,这表明豆粕通过酶处理可提高其消化率;发酵豆粕与标准普通豆粕消化率基本相同,这说明发酵并不会降低其消化率,反而在降低抗营养因子以及其他一些对于断奶仔猪来说难以消化的化合物方面有积极作用。
尽管近几年来DDGS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不过把一定量的DDGS添加到猪饲料中仍可显著降低成本。目前,以玉米、豆粕、DDGS价格现状来说,DDGS添加量达10%时其成本可降低40元/t。研究表明,在日粮中其他营养成分比例均衡的前提下,普通或优质DDGS添加量达30%的日粮可用于饲喂不同生长阶段以及品种的猪,猪出栏时可至少节约成本50~70元/头。
加强猪舍养殖环境管理
强化猪舍清洁卫生,不但可以减少病菌及寄生虫感染,防止猪病发生,还能有效控制养猪用药成本,降低隐性成本支出。提高饲养人员科学管理水平,有助于降低管理费用支出,同时尽可能减少非生产性投入,在饲料成本无法压缩的情形下,也可有效减少养猪总成本,在当前养猪面临困境的情况,对提高养猪效益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另外,这几年猪病复杂,使人感到猪难养,但这些问题很多是由于猪农滥用疫苗和兽药导致的。在用药和免疫等程序上要严格按照程序来,不滥用,可以减轻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
避免传统饲养观念的误区
在大多数养猪人的心目中,往往把市场猪价与饲养成本相提并论。猪价高时,很舍得增加投入,听到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用,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猪价低时,则尽量减少投入,能省则省,以为这样可以降低饲养成本。然而猪价是市场供需平衡状况所决定的,生产者无法改变;而饲养成本则主要由生产效率所制约,是投入与产出比例所决定的,是生产者实际操作的必然结果,与产品在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无关,因此两者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不同猪场的饲养效益差异较大,最根本原因不是猪价不同,而是产出(生产性能)不同,并由此导致饲养成本大不相同。事实上,有经验的猪老板应该明白,饲养成本不但与产品的市场价格毫无关系,而且是个动态指标,在同一猪场内,尽管品种及所用饲料、疫苗、药物等都相同,但由于猪舍布局、饲养管理水平差异等因素,每栋猪舍的生产性能都可能有差别,因而其饲养成本也各不相同。正确认识这一点,对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饲养效益自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不少猪农在猪价低迷时,刻意选用价低质差的饲料或预混料,或以大量菜籽粕、棉籽粕等代替豆粕,以为这样就可以节省成本、减少损失,其实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导致生产性能降低,不但不会降低饲养成本,反而会使成本增加。只有科学调整饲料配方,因地制宜地选择当地价廉质优的农副产品作为饲料原料替代品,同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