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防护、临时设施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与准用证管理制度
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编制安全防护用具及临时设施费用使用计划; 工地积极开展施工现场防护用具打假工作;(1)要提高认识,施工现场防护设施是建筑工人生命安全的护身符(2)加强领导,建立以项目经理、采购员、安全员等为主的打假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3)把好采购供应关,企业购买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应到省、地市安全管理部门指定地点购买推荐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工地。
把好使用关,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要积极做工作,争取建设单位的理解,获得多一些的资金,把安全工作做的更好;
按规定及时填写“安全防护及临时设施费用统计表”该表主要为考核安全防护用具及临时设施费用的使用情况,该表由防护用具管理人员填写,安全员负责监督;
提高认识坚持实行“三证一票”即:原始发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准用证(推荐证)。
不买、不租、不使用无准用证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
对假冒伪劣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要积极抵制,配合安全管理主管部门进行打假;
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的采购、租赁、使用要定人、定责任,把好各个关口,做好预防事故工作。
第二篇:临时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临时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临时设施管理工作,结合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临时设施的宿舍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不得在挡土墙下、围墙下、傍山沿河地区等处,也不得设置在沟边、高墙下和高切坡附近和影响机场高速安全的地点。要充分考虑周边水文、地质情况,以确保安全可靠。
第三条 临时宿舍不得设置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
第四条 临时设施如无法确保安全或场地不具备搭设条件的,应外借场地搭设或租房安置。现场生活区应实行封闭管理,与作业区、周边居民保持有效隔离。
第五条 生活、办公设施应当与周边堆放的建筑材料、设备、施工围墙以及毗邻建筑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第六条 临时设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第七条 使用组装式临时活动房屋的,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检测合格证书。第八条 临时宿舍用电应当设置独立的漏电、短路保护器和足够数量的安全插座。宿舍内电器设备安装和电源线的配置,必须由专职电工操作。不允许私搭乱接。宿舍内严禁用煤气灶、热得快、电炒锅、电炉等器具。
第九条 保持临设宿舍周围的卫生和环境整洁安全,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第十条 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容器,不得有污水、散乱垃圾等蚊蝇孽生地。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应分类堆放。
第三篇: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一、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作用所有装置(如安全阀、防护罩、泡沫灭火器、制氮装置、报警器等)总称安全防护设施。必须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好用。
二、各种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要经常检查维护保养落实到人。
三、各种安全装置要建立档案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
四、各类安全装置要按有关规程定期进行专业检查和效验,并将检查效验情况载入档案。
五、安全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需立即复原。
六、各种特殊安全防护器材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效验和维护,每次效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保管人要经常检查。
七、凡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设施(如压力容器上的安全法阀、压力表、储罐上的呼吸阀各种机械上的负荷、行程限制器等装置)均有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八、凡属电器方面的安全保护装置由电工负责。
九、凡属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面超限和安全连锁装置等,均有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管理。
十、凡生产区域中的火灾报警装置、灭火装置和其他固定和半固定灭火装置,由安全部门负责。
十一、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劳保用品和器具,由技术部门负责购买。
十二、凡防雷、避雷、防静电装置及其他安全设施、设备等,均由需用配置部门负责管理。
第四篇: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从事工作,特制定本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
一、定义
1、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正常使用或佩戴的,用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物品称为劳动防护用品;如:劳动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所使用的特殊防护器具称劳动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等。
二、管理职责
1、安全管理部门参与全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制订和修改,对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数量、质量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2、安全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编制防护用品的采购计划。
3、仓储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验收、保管,不合格的用品、用具拒绝入库。
三、选用、保管与使用
1、必须根据作业性质、条件(空气中的氧含量、毒物种类、浓度等)、劳动强度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正确选择和采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和器具。
2、防护器具不准超出防护范围进行借用:
(1)不准用过滤式面具代替隔离式面具。
(2)严禁使用失效的防护器材;
(3)严禁用防尘口罩(带换气阀)代替过滤式防毒面具。
3、使用防护器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知结构、性能,使用和维护保管方法。
4、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使用科室应派专人保管,建立台帐。工段、岗位上的防护器材要设专人管理,对防护器材的完好负责;并按班交接。
5、必须建立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领用登记卡制度,并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发放标准。
6、定期校验和维护
(1)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安全防护工具的管理、建立台帐和定期校验工作。
(2)使用科室对所属区域的劳动防护用具的完好、维护保养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记录。
(3)电气绝缘工具定点专人保管,定期进行耐压试验,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具从事电气作业。
(4)防毒面具等用后清洗,至少两个月检查一次,滤毒罐要称量检查,面具进行气密性试验。
7、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1)、劳动防护用品,不同工种不同标准,不同条件不同规定,不搞平均主义,充分发按防护用品的作用,防止浪费。
(2)、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的一项辅助措施,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保证安全。
(3)、管理人员按管辖的主要岗位标准发给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限按规定标准执行。
(4)、临时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按同类工种标准执行。
(5)、进入现场从事生产作业,必须认真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6)、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按从事本岗位的实际生产时间计算,期满时以旧换新。
(7)、备用的劳动防护用品要专人保管。
第五篇: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的验收、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从事工作,特制定本发放标准和管理制度。
一、定义
1、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正常使用或佩戴的,用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物品称为劳动防护用品;如:劳动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所使用的特殊防护器具称劳动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等。
二、管理职责
1、安全管理部门参与全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制订和修改,对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数量、质量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2、安全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编制防护用品的采购计划。
3、仓储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验收、保管,不合格的用品、用具拒绝入库。
三、选用、保管与使用
1、必须根据作业性质、条件(空气中的氧含量、毒物种类、浓度等)、劳动强度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正确选择和采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和器具。
2、防护器具不准超出防护范围进行借用:
(1)不准用过滤式面具代替隔离式面具。
(2)严禁使用失效的防护器材;
(3)严禁用防尘口罩(带换气阀)代替过滤式防毒面具。
3、使用防护器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知结构、性能,使用和维护保管方法。
4、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使用科室应派专人保管,建立台帐。工段、岗位上的防护器材要设专人管理,对防护器材的完好负责;并按班交接。
5、必须建立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领用登记卡制度,并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发放标准。
6、定期校验和维护
(1)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安全防护工具的管理、建立台帐和定期校验工作。
(2)使用科室对所属区域的劳动防护用具的完好、维护保养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记录。
(3)电气绝缘工具定点专人保管,定期进行耐压试验,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具从事电气作业。
(4)防毒面具等用后清洗,至少两个月检查一次,滤毒罐要称量检查,面具进行气密性试验。
7、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规定
(1)、劳动防护用品,不同工种不同标准,不同条件不同规定,不搞平均主义,充分发按防护用品的作用,防止浪费。
(2)、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的一项辅助措施,必须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保证安全。
(3)、管理人员按管辖的主要岗位标准发给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期限按规定标准执行。
(4)、临时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按同类工种标准执行。
(5)、进入现场从事生产作业,必须认真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6)、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按从事本岗位的实际生产时间计算,期满时以旧换新。
(7)、备用的劳动防护用品要专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