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值得定律
北京翻译研修学院小总结 不值得定律,望文生义,这一定律是相当地容易理解的。—— 不值得做一事情,就不值得做,或者说也不值得做得很好。
可是,越是简单的道理,越是不容易做到。
为什么?
因为企业当中,有太多的管理者。而管理者当中,又会有太多的滥竽充数者。一个人有了博士的学历,在某一岗位工作过一段时间,例如,工作满5年了,他的上司在思考,是不是要给他一个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坐坐?因为我打算将自己的部门由一个市场办公室 扩大到 市场部,旗下拆分为三个办公室。
不要笑。这是我在1998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而实际效果就是:当一个人拥有错误的管理理念时,他就会运用这一错误理念来进行传播和管理—— 当时,管理经验是:部属的手头只有2件事可做,只需花费 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那么,想像出另外3件事,也一并让部属来做,至于做得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不是这位管理者需要考虑的事。——于是,我同其他几位同事就经常加班加点做一些无用功。——为什么要加班?因为管理者还有一个理论:如果你的部属只需用30个小时就完成了工作,而一周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那么,管理者就布置需要6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虽然其中有50%的工作是根本就不用去花费时间与心思去做的。
所以说,当一个错误的管理理念,再加上另一个错误管理理念之后,一个管理人员就变成了魔鬼。
做这个管理人员的部属是相当郁闷的。—— 而且,你明明知道对方的心理学知识、为人处世的知识、人情世故、政治手腕与知识都不如你的时候。
在这样的人员管理之下,好处是:你越是分析他的错误之处,你就越是会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时地警醒自己:不要重复他的错误做法;同时还要找到其他的方式方法,并寻求平衡。
读到这条定律,就想起这位管理人员以及他的上司。//
由此说明: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哪些事不应该做的。——因为价值观存在着不同,管理人员认为应该做的,部属却认为是不值得做的。
我在布置任务时,因为担心部属会运用这一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没必要做得很好),不仅会反复强调,而且会在哪些点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心理学原理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分析,与部属达成共识,之后再操作时,部属的工作成果 就显得较为规范了。
越是简单的定律,越是容易被忽视;越是忽视这些简单的定律,越是会在事后去忙着救火,而不是事前预防。
所以,相关的知识是:有效沟通的原理(双向、达成共识)、布置任务的技巧、培养部属站在企业角度或主管者角度思考问题、取得部属信任的方法、在组织中获取权威的方法,等等。
常常听到一些年轻的朋友会问:我如何才能获得权威啊?我如何能够取得部属的信任啊?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需要你日积月累,而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后天就能收获的!——而且,也需要你的努力、你的沟通、你的培养、你的一举一动!
记得在一本心理学试验书中,看到美国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来研究组织行为学:
一群猴子(记不清楚是几只了,假定是5只,也记不太清楚是猩猩、猴子、大猩猩,还是黑猩猩了)关在一个较大的笼子中,笼子分为A区B区,在A区是定时投放食物与水的;不过,B区有一串香蕉是有陷阱与开关的,只要接触这串香蕉就会被电击,同时所有的猴子都会被水淋到。
刚进来的猴子群体不知道这串香蕉是有陷阱的,于是会有一起或分别去碰这串香蕉,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 香蕉对于猴子的诱惑力太大,所以,总会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只猴子忍不住去碰一下那串香蕉,另4只猴子也会受牵连。于是,这4只猴子就会暴扁一通那只不知好歹的猴子。
试验人员将猴子A移走,再移进一只新的猴子F。F者显然是不知道这个机关的。于是,它打算去碰香蕉,遭到其他猴子的阻拦,并被殴打。而香蕉的诱惑毕竟比阻挡的力量要大,于是,趁其他猴子不注意,F就有可能会去碰香蕉——几次电击之后,F对于这串香蕉终于视若无睹了!
试验人员继续这个试验,一只一只地更换,用G换走了B、用HIJ换掉了CDE,更换的频率是:观察到新加入的猴子不再接触那串香蕉为止。而后,即使将机关撤去,香蕉换成新鲜的,这些猴子也不会去碰这串香蕉了。
这是第一个对照试验。
第二个对照试验是:直接一次性将ABCDE移走,换进来KLMNO;然后一次性移走KLMNO,全部换成PQRST。再观察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猜得到:后两组猴子与ABCDE一样,都是先会去碰那串香蕉,然后被电击,然后被暴打,然后不再理会那串香蕉了。
于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与组织行为学家得出结论:
一次性全部更换掉猴子,才可以避免旧有思维习惯(文化)的影响。逐批更换少量猴子解决不了问题。
引申的结论是:如果打算革命性地改变一个组织文化,可能是 必须要将所有的人全部换掉!
毕竟,惯性思维的力量是强大的。
写这段 心理学试验是什么意思?
第一,这个结论我写了“可能”两个字。是因为虽然有可能需要,但也不一定。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打算进行革命性的改造,而只是进行改良式的变革的话。
就没有必要全部从头再来。
第二,对于我们管理人员来说,我们是个体,因为存在惯性思维的影响,所以,也不要一直按一个固定的价值观来看待相类似的问题。有时,我们可以站在他人的价值观角度来思考问题,尤其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的顾客、我们的部属、我们的同僚、我们的上司……。
毕竟,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猿,就是因为人类可以
有选择的机会改变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习惯思维!人类也是可以改掉习惯的,虽然改起来不太容易。
从MBA智库百科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不值得定律”有3个因素:
1、价值观
2、个性和气质
3、现实的处境
我们都知道,个性基本上是天生加外在环境引起,很少有人说 能够改掉自己的个性
但是,气质也好、价值观也好、现实的环境也好,都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避免像 试验室那些笼子中的猴子一样,不要以为“以前会受到电击,一辈子都会受到电击”。
环境总是在改变的,不论我们是否觉察到。
我们应该注意:按照我们以前的价值观,这件事可能是不重要的,不值得去做的;
而今,我们应该小心一点,作出“不值得”的判断之前,我们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当然,是指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心理学不值得定律
河北工院
不值得定律在职业选择上的应用
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1、价值观。关于价值观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选择你爱的,爱你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也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值得做和不值得做好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就是不值得定律。那么,到底什么事值得做呢?那就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的事情。
不值得定律是一种心理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事,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会觉得有成就感。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值得做”的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个人职业发展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对每一个人来说,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最好?如何才能正确地选择职业(行业)呢?有关专家和成功人士认为,在择业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09材料工程技术2班(72)王浩明
1.社会需求度。选择的职业社会的需求度大,职业发展前景自然要好;如果选择的职业没什么社会需求,个人求职和事业发展将会很难。
2.竞争性。具体指同时选择一个职业(行业)的人多不多?如果这个职业(行业)的社会需求性很大,但同时选择这个职业(行业)的人很多,已呈饱和状态,那么也应该考虑是否应选择另一职业(行业)了。
3.个人适合性。如果个人选择的职业(行业)各方面都很好,但由于本人性格或能力上根本就不适合从事这个职业(行业),那么,也不应选择此职业(行业)。如性格内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业务员,性格外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撰稿人,相貌不佳、嗓子不好的人怎么努力也成不了歌星。
4.职业(行业)发展潜力。一个职业(行业)如果现时很红火,待遇、福利等各方面都不错,但这只是泡沫现象,预计不久就可能会沉寂下去,那么,这个职业(行业)你也最好不要进入,特别是那些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进入成本大的职业尤其要注意。
5.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个人所在的环境能否让你在所选的职业(行业)上取得成功。如你所在的单位有一个高层领导非常赏识你,那么你就要抓住机遇,力求在本单位上有所建树了,因为这类的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6.个人兴趣。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比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要做得好得多。当然,在选一个职业(行业)时关键看它最终能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回报,如果兴趣和经济回报没有冲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行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但如果要你在兴趣和经济回报上做选择的话,这你就得考虑清楚了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
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是好工作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的工作?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第三篇:撇开不值得定律读后感
撇开不值得定律读后感
《撇开不值得定律》是张丽均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写了我们生活工作中存在的一种不值得现象,会导致你的成功失败与否。
我看过以后有感而发生活工作中随处可见不值得,人人均不同程度有着不值得心态,毕竟想让人生中每件事情都变成值得是不可能的。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不值得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很生动、很有教育意义。抛开不值得,我们会有可能列加投入的进行某项工作。并取得应有的成功。
但我认为没能抓住重点,我认为我们更需要树立值得与不值得的判断力。文中“任何值得一做的事,都是值得做好的事。”说得很好,个人认为“能让我们值得做好的事,全是我们认为值得的事情,而这关键就是人的认知。“
认知来源于承诺、教育、经验三方面。团队若想人人都感受到工作是多么值得的事,就得以制度来承诺做好工作的会有好的结果,必须是针对性强对个人需求了解的结果。或是做不好时的后果。并教育到每一个成员都理解,并用切实的落实和做得好坏明确的处理结果让每一个当事人留下值不值得的经验。
手段很多,但路径是一致的。只有认识到得失,并切实的感受到得失才能更加有效的认识到值不值得,从而更有效的完成工作内容。
当你感觉团队中存在不值得定律时,先站在不值得的角度去看看是否值得吧。将做好有可能有奖励变成做好一定有奖励时,值得的人将越来越多。如果做事情变成运气或是表现给某人去看,不值得将会无限蔓延!
第四篇: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第42周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做的是一件自己觉得不值得做的事情,常常就会用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它,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就算成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该定律很简单,其重要性却时常被人们所忽略。
每一天,我们都要做许多事情,有些事做了半天之后,才发现实际上根本没必要去做。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只有“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会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才能,才能把事情做好。
不值得做的事,我们通常不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做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事实上,马虎和敷衍都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与其这样,还不如做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无论感情上再怎样难以割舍,也不要虚耗自己的生命。这样想想就不会忽略掉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有时,不值得做的事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令人犹豫不决,不放弃又不会用心去做,如何对待这种事就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著名编剧家贝尔西蒙的每部剧作都堪称经典,很多人都认为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或智慧。其实很简单,在写每一个剧本之前,他都会先问问自己:若能将这个剧本中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保持故事的原则性,那这个剧本究竟会有多好呢?想明白以后,无疑会有以下几种答案:第一种,很好,值得花费两年的心血去深入构思创作;第二种,还行吧,但是像鸡肋,没太大意思,不值得耗费太多的精力;第三种,垃圾,俗套,根本不值得一写。
正因为在做事以前有这种好习惯,认真考虑事情是否值得做,才让贝尔西蒙从来没有为不值得做的事浪费时间,而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了值得做的事业中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不过,这样想问题的人又有几个呢?有的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整天都在瞎忙,一生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究竟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做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心里的那把尺子去衡量了。通常来讲,人们心里的尺子会有以下三种。
首先,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政治家愿意在参政议政上花费时间与金钱,但商人就认为这是不值得做的事情。
其次,人与人的个性不同。内向的人更愿意老老实实地做研究,他们会认为四处跑业务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做好研究就行了。
最后,社会地位与职业不同。当你是一名技术员的时候,技术工作就是你值得做的事;可当你升入管理层,技术工作就不是你值得做的事了。
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的传奇经历只是来自一幅世界地图。在约翰8岁生日那天,慈爱的爷爷送给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一幅被翻得卷了边的世界地图。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稚嫩的心灵在地图上飞翔,而他的灵魂也找到了归宿,此后就在这辽阔的天地间驰骋。
在15岁时,少年约翰•戈达德写了一本励志的自勉书《一生的志愿》。他宏大的愿望令人叹为观止:要去尼罗河、亚马逊河与刚果河探险;驾驭骆驼、野马、大象与鸵鸟;读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莎士比亚的所有著作;写一本书;谱一首乐曲;为非洲的孩子们筹集100万美元的捐款;拥有一项发明专利……
在这本书中,他一共列了127项目标。大部分人看到它们都会热血沸腾,可真要说到去实践它们,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可约翰•戈达德不同,他童真的梦想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一生的宏愿也随着少年的誓言而笃定不变。随着这本书的出版,约翰•戈达德开始了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漫长旅途。尼罗河、乞力马扎罗山……这些梦想的地方一次次在他脚下走过,梦想真的成为了现实!
40年过去了,年老的约翰•戈达德完成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一生的志愿》成了“一生的成就”。
尽管许多人都认为没必要去冒这样的险,可约翰认为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值得做的事。这就是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他找到了值得做的事,并且坚持了下去,最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一个没有明确价值观的人也许会说,做点事情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其实,与其将一件事做得乱七八糟,还不如不做。原本珍贵的时间可以用来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努力规划未来的人生之路,但却被浪费在了不值得做的小事上,实在是浪费生命。
对任何人都一样,你的梦想就是最值得你去做的事情,找到梦想,就尽全力去实现它,把值得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本周总结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就是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是一种心理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会觉得有成就感。
那么,究竟什么事值得做呢?那就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的事情。
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并让我们为之付出全部精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值得做”的三个因素,即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个性与气质,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了。
对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为其分配工作。比如,让成就欲较强的员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员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员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都不值得我们去做,有些人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大动干戈,在智者看来这完全是在浪费生命。关键是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找到我们在社会中的职业坐标,也就是找到心中的那把标尺,这样我们就不会为那些无谓的事去浪费时间了。
第五篇:人间不值得杂文随笔
小七下凡的时候,仙婢悄悄说
你千万不要爱上凡人,凡间的男子都很势利
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你是神仙,被知道的话,肯定就缠上你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你玩儿差不多了就回来,晚膳你父皇要来
小七在凡间被一个皇子看上了
皇子说:小七,这是东海的珍珠,送给你,虽然不如你的眼睛闪亮。
小七嫌弃,东海龙王每年上贡的可比你这个大得多。
小七说我不要这个。
皇子大惊,这个女人好清新自然不做作。
皇子带小七去看园林,皇子说,小七,这是著名建筑家的鬼斧神工。
小七嫌弃,我们南天门的三生石都比这个好看。
小七说我对这个不感兴趣。
皇子大惊,这个女人好清新自然不做作。
皇子给小七吃荔枝,皇子说,小七,这个荔枝可是千辛万苦才送来的。
小七嫌弃,我们天上的蟠桃不比这个好吃多了。
小七说我不喜欢吃荔枝。
皇子大惊,这个女人好清新自然不做作。
皇子带小七逛庙会,小七蹦跳开心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
这个灯也要,那个烤肉串也吃,烟花也看得很开心。
小七说我好喜欢庙会,我想天天在庙会玩。
皇子一连开了半个月的小庙会,都是府上的人假装商贾。
第16天的时候,皇子和小七在烟花下接吻了。
小七觉得这个皇子虽然很蠢,又很自大,还是很喜欢他的,可以托付。
皇子商量收了小七,小七问,你为什么不明媒正娶我?
皇子说,我看你无家可归,也查不到户籍,我的家庭不会允许我娶一个无权无势的女孩儿。但是我爱你,不会亏待你的。
小七一气之下,说,我他娘的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仙女!你居然说我无权无势。
皇子:别闹了。
小七:我说真的,你要提亲我可以带你去天上提。
皇子:你们神仙,是不是掌管人间命运。
小七:是的,不过不是我,是司命掌管。
皇子:司命和你熟吗?
小七:熟,是我大姐。
皇子:你和你大姐商量,让我当皇帝吧,我可以立你当皇后。
小七:皇后好玩儿吗?
皇子:好玩,可以天天看烟花,吃烤肉,逛庙会。
小七:行。
小七回到天上,找到大姐,说我想当皇后。
大姐大笔一挥改了司命簿,行,你去玩儿吧。
小七下凡后就偶遇皇帝,被娶了。
小七不开心啊,她找皇子,问他,你不是说当了皇后能天天看烟花吃烤肉吗,我没烟花看也没有烤肉吃。
皇子:我的皇后才能过这种日子。
小七:那我怎样才能当你的皇后。
皇子:杀了皇帝,我就能当皇帝,你当我的皇后,让你过想过的日子。
小七:好。
小七杀了皇帝,皇子成了皇帝。
小七:我想吃烤肉。
新皇帝:弑君妖女,拖下去斩了。
小七被砍了。
被砍了的小七抱着头回到天上,接上了头。
小七每天哭每天哭。
大姐看着不忍心,说不如你下凡玩玩算了。
小七说不要,人间不值得。
人间从来不值得。